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2008年12月30日09:19 中国新闻网

根据1993年巴以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巴以争端中的棘手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这些棘手问题主要包括:耶路撒冷地位、巴以边界划分、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分配等。由于在上述问题上分歧巨大,巴以至今未能签署永久性和平协议。

一、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二、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三、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几十年间,以先后建立了200多个定居点。在巴以和谈中,巴方一直要求以必须拆除所有定居点。2005年8月,以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目前,以在约旦河西岸还有100多个定居点,人口约20多万。

四、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登记在册的巴难民已超过440万,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五、水资源分配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新华网)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啃轨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3、啃轨的原因 当起重机运行造动时,会产生纵向或横向力,如大、小车同时制动,即会产生一个折成制能源,使轨道蒙受一个斜向拉力。假如轨道安装时两侧存在高差,起重机重口就会全部移向低的一侧,从而增添轨道所承蒙的横向力,使轨道的一侧车轮紧夹在轨道外侧,造成啃轨。稍微的啃轨会造成轮缘及轨道的侧面有显著的磨损痕迹,严峻啃轨会造成轮缘和轨道的侧面金属剥降或轮缘向外变形。起重机运行时啃轨,有的是车轮问题,有的是轨道问题,还有的是桥架问题和电机问题,啃轨的起因多种多样,需一一进行分析。 1.1车轮 (1)应两边主、被动轮的直径不相等(果制作和磨损不平均所致),大车运行时,在雷同的转速下,两边的行程不相等,直径大的一侧就要逐步超前,使车体歪斜而产生啃轨。 (2)车轮的安装地位不准确,也轻易造成啃轨。重要有以下几种: ①四个车轮的安装位置不在矩形的四角。同侧中央不在一条直线上,车轮偏斜,这时主、被动轮皆会造成啃轨。车轮位置呈平行四边形,对角线D1>D2,啃轨车轮在对角线位置。车轮位置呈梯形,啃轨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L1②车轮在水立体内的位置偏差造成啃轨现象。一个车轮有偏斜时,当向一个方向运行时,当车轮啃轨道的一侧,当反向运行时,又啃轨道另一侧,装载机,此现象较轻。当向一个方向运行时,车轮啃轨道的一侧,而反向运行时,同一车轮又啃轨道另一侧,此现象较为严重。 1.2轨道 由于轨道安装不正确、不吻合安装技术要求,而造成轨道跨度公差及2根轨道相同跨度标高误差超标等,都能造成大车运行啃轨。 (1)轨道安装量量不及格,轨道水平曲折过大(要求侧面直线度误差不大于2mm),超过跨度私差时,就会产生啃轨,这种啃轨在固定线段。 (2)轨道轨距过大时,外侧轮缘啃轨;轨距过小时,内侧轮缘啃轨。 (3)2根轨道同一截面上的轨面高度差过大(柱子处不大于10mm,其它处不大于15mm),造成大车侧移,超高侧外侧啃轨,另一侧内侧啃轨。 (4)轨距一端大、一端小,2根轨道平行度超差。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时,轮缘与轨道间隙愈走愈小,直至内侧轮缘啃轨。 (5)轨道安装垫板未压名,不承载时轨道坚持水平,承载时轨道下陷,造成啃轨。 1.3桥架变形 桥机的桥架及基本变形,必将引起车轮的歪斜和跨度大小的变化,从而导致大车运行啃轨。因桥架变形,促成端梁产生水平弯曲,造成车轮水平偏斜超差,这也是啃轨的主要本因。桥架的变形必定引起车轮的歪斜和跨度的变化,分析如下: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 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 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加工区。

(完整word版)低老坏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低老坏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近几年来,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等“低老坏”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常见安全隐患及“三违”行为重复出现,屡教屡犯,跑冒滴漏习以为常,日常HSE记录敷衍了事……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人员HSE工作的主动性较差,积习难改,安全意识还停留在要我安全阶段。 二、HSE管理人员工作失职,HSE管理及监督水平不达标,执行力差,责任心不强。 三、决策层对HSE工作重视程度以及对HSE监督管理人员支持力度不够,对安全投入不足。 “低老坏”现象的长期存在,会使我们的HSE工作形成一种习惯,这些形成的习惯就会如一剂毒素在公司蔓延,使公司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何去解决“低老坏”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及想法: 一、加大HSE教育培训力度,树立员工责任意识。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培训率要达到100%,尤其是对分包商及外雇人员的培训,他们对油建工作不够熟悉,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风险及隐患不够了解,而在施工现场所面临的风险最大,各项目要把他们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HSE培训工作必须深入到决策层,

各分公司、各项目部领导必须按照公司HSE培训制度的要求认真如实地参加HSE培训,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基层,进而切实把“有感领导”落到实处。 二、严肃HSE管理体系的运行。目前公司、各分公司和各项目部将HSE体系的运行普遍依靠HSE管理部门和HSE管理人员去做,仅依靠个别人,我们要让所有员工参与其中,人人讲安全、抓安全,齐抓共管,树立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每位员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安全”的思想意识转变上来。 三、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对待安全工作要做到真抓实干。对“低老坏”及违章隐患问题,领导要给予高度关注,严格制定措施进行整改落实。要把加大安全生产经营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落到实处,购置和增添各类安全防护器械和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施工现场生产条件和职工个人的生产安全。同时,决策层要树立安全执法人员的威信,提升安全工作执行力。 四、各级HSE管理及监督人员要尽职尽责,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安全监管必须以法为依据,作为安全监管工作者不掌握了解和正确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就不能正确执法,无法为安全生产带来法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舍得时间,腾出工夫,潜下身来,多学习安全知识,深刻理解其中内涵,坚持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升自身业务水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摘要] 采用因子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区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已步入了全球性经济大协作,资源市场大竞争,经济循环一体化时代。地区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教育文化的中心,它已成为经济循环的主角,而决定每个地区在激烈市场搏击中的地位、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主导因素是它们各自拥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分类、比较和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在遵循选取评价指标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专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历史资料,选取了反映经济发展的以下八项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三产业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财政总收入(万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亿美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二、对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选取2007年我国各地区对应指标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按照因子分析方法的实现步骤,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首先对数据

资料是否符合因子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判断,采用软件中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方法,结果表明,Bartlett值为407.358,P0.0001,即指标数据的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故考虑进行因子分析;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KMO值为0.825,意味着因子分析的结果较好。 1.因子分析的基本过程 首先,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建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阵R。其次,求出相关系数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三,建立指标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第四,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建立因子得分矩阵。第五,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建立三个因子的得分模型: 构制综合得分评价模型: 计算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相关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评价,列出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高低进行了排序,结果见下表。 1)对第一主因子得分进行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列前三位的山东、河南、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山东得分明显领先。不难从该因子的组成中发现,山东的第三产业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指标位居2007年前列,而这些指标在第一主因子中占有较大载荷。因此山东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投入产出是密切相关的。大量的投入产出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2)对第二主因子得分进行分析 广东在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地理位置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在外商及港澳台投资

如何进行原因分析和拟定整改措施

如何进行原因分析和拟定整改措施 注: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写工作不符合或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拟定整改措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培训不到位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理解不到位问题。针对种种问题特拟定本文进行培训。 一、原因分析方法 (一)象钻头一样一层一层往问题的深处钻下去,深究原因(注:这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精益生产要求) 1、第一钻:正确的过程(操作者自查) (略) 2、第二钻:正确的工具(操作者自查) (略) 3、第三钻:正确的零件(操作者自查) (略) 4、第四钻:零件的质量是否合格 5、第五钻:工艺是否合理、正确 6、第六钻:产品设计是否合理、适用 7、第七钻:排除1~6钻外的需联合各部门或高层一起商讨的复杂问题 (二)用提问的方式,问5个WHY ,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1、持续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此过程有时亦称为“问5次为什么”因为问了5次为什么,就很有发掘问题原因的机会。 2、视问题的复杂程度,质疑“为什么”的次数可能多于或少于5次。 举例来说,假设你看到一位工人,正将铁屑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地面上。 ?你问:“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他答:“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 ?你问:“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他答:“因为那儿有油渍。” ?你问:“为什么会有油渍?” ?他答:“因为机器在滴油。” ?你问:“为什么会滴油?” ?他答:“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你问:“为什么会泄漏?” ?他答:“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如上所示,经常地利用问5次为什么,就可以确认出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对策。如上例的纠正措施,可采用金属油封来取代橡胶油封,以断然地阻止继续漏油。 (三)复杂问题的原因分析 可采用穷举法的检查表来找出原因 1、案例一:过程质量问题原因检查表(略) 2、案例二:顾客投诉问题原因检查表(略) (四)原因分析的统计技术方法 可以用鱼翅图来找(略) 二、拟定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顺序: 1、纠正 2、纠正措施 3、预防措施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摘要 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为基础,对我国16个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为了处理不确定环境下的综合评价问题,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思想的随机模拟综合评价方法, 将点赋值的序关系法推广至区间赋值的情形。基于随机模拟的思想, 依据经典的综合评价过程, 模拟反映被评价对象之间优劣关系的优胜度矩阵,在此基础上, 给出各被评价对象之间的最佳排序。通过实证分析,得到该种方法比主成分分析更为有效。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随机模拟,综合评价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is a kind of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s. It aims at studying and comparing with the 16 provinces’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ith the seven major indicators. But for solving the uncertain problem ,we want to make sure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coefficient further, so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hich is therefore presented, where the dot assignment can be extended to the interval assignment.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simul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ocess, the superiority matrix reflec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periority and inferiority of the object s being evaluated is simulated. Then, the optimal ranking of all the objects to be evaluated is given. Finally, using the case analysis,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stochastic simulation is more efficient. Key Word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tochastic simul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报告-模板

AsiaInfo 项目管理文档 被分析对象名称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报告 编写作者编写时间YYYY-MM-DD 审核审核人(职位)审核时间YYYY-MM-DD 文档版本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文档中的全部内容属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所有, 未经允许,不可全部或部分发表、复制、使用于任何目的。

文档修订摘要

目录 第1章缺陷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会议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报告信息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计结果显示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缺陷原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因果分析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根本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识别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解决方案的实施与跟踪......................................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动计划与跟踪...............................................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估变更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分析(CAR )

Casu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Guide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分析指南 Prepared by 拟制陶春植 Date 日期 2012-05-02 Reviewed by 评审人Date 日期 yyyy-mm-dd Approved by 批准Date 日期 yyyy-mm-dd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1Purpose 目的 (5) 2Scope 范围 (5) 3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术语和缩略语 (5) 4Policy 方针 (5) 5Process Description 过程描述 (5) 5.1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角色和职责 (5) 5.2Entrance Criteria 入口准则 (6) 5.3Inputs输入 (6) 5.4Activities 活动 (7) 5.4.1Flow Chart 流程图 (7) 5.4.2CAR准备阶段 (8) 5.4.3根因分析阶段 (9) 5.4.4行动实施阶段 (9) 5.4.5实施效果评估阶段 (10) 5.5Outputs 输出 (11) 5.6Exit Criteria 出口准则 (11) 6Resources and Tools 资源和工具 (11) 7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nd Assets 配置管理和资产 (11) 8Training 培训 (11) 9Process Measures 过程度量 (11) 10Tailoring Guidelines 裁剪指南 (12) 11Verification 验证 (12) 12Related Process 相关过程 (12) 13Reference Materials 参考文献 (12)

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报告

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 报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中国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报告 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诊断报告 (四大区域)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二00七年八月 目录 一、评价方法 (1) 二、评价结果 (1) 三、我国四大地区比较分析 (1) (一)东部地区比较分析 (2) (二)中部地区比较分析 (5) (三)西部地区比较分析 (6) (四)东北地区比较分析 (8) 四、诊断结果 (9) 五、政策建议 (10) 附:2005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发展指数与排序 (12)

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诊断报告 (四大区域) 一、评价方法 本文将采用指数化方法来评价2005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我们设计的经济发展指数模型,把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发展基础、发展结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四个方面来衡量,每个方面选用若干具体指标,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给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模型计算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 在我们的模型中,将2005年全国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作为基准,各地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都相应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二、评价结果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0个省),西部开发(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12个省),中部崛起(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个省)和东北振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四大各有侧重的经济发展区域。 根据发展指数模型测算,2005年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如下。 表1 2005年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指数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探究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探究活动下表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四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表中数据,思考下列各题。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A、B属于发达地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国内生产总值低 (3)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反思归纳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

(2)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探究点二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在工业化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是___________。 (3)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区出现了人口大量外迁,试分析原因。 (4)经过综合治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成为目前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开发较早。 (2)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浅论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

浅论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前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关键词:裂缝原因处理 1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渗、漏原因 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浇灌振捣过程中漏振和振捣不密实而产生的毛细孔隙或蜂窝状,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渗、漏现象。 同时,由于设计的原因,如结构的造型尺寸、受力情况、构造等因素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渗、漏现象。从以往的实际情况看,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②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③混凝土自应力裂

缝;④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裂缝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缝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时而发生的裂缝,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终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器械进行了振动,内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质量的作用下缓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内部的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均为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留下的脚窝因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因为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干裂)裂缝;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另外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初凝前,其内部的粗骨料继续处于下沉状态,而混凝土沿着钢筋的下方继续下沉,由于在钢筋的作用下,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在钢筋上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表面为止。 1.2早期混凝土干缩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结构断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时,最容易发生此种裂缝。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另外一部分被蒸发,尤其是在干热、风较大的季节以及在空中的薄壁结构板混凝土拌合物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 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 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转型阶段

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 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三分法: 初级阶段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分工体系中,传统主权国家的“边界”已日益模糊,而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区域性问题也不断增多并日趋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区域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区域持续发展的需要,尽早建立我国区域管理的新体制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区域区域发展区域管理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分工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地域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而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管理的研究,旨在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以确保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建国以来,我国曾长期采取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管理模式是“全国一盘棋”,地方没有自主权,地方政府被动地服从于中央的计划安排。改革开放后,地方自主权扩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各地区管理方式开始趋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区域管理体制仍然不能适应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深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都很大,国家治理的大部分任务要落实在区域层面上展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表明,国家能否实现长洽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管理的成败。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区域的复杂性 区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源于地理学,原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地理单元。从

管理学的角度看,区域可表述为一个国家内部具有某种特定边界的管理单元,这种管理单元可以是行政区(如省、市、县)、经济区(如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规划区(如西部地区或某种特定资源的自然分布区(如水资源管理按流域划分管理区)等。由于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各个学科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鉴于此,有学者认为“区域就是对描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人们对区域复杂性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早期人们只是从静态的和空间分布的角度认识区域,把区域看作是内部特质无差异的连续地域,即“均质区(等质区)”,如山地区与平原区、工业区与农业区、发达区与贫困区。2O世纪5O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具有“核心(城市)一外围(腹地)”结构特征的城市经济区,区域内部结构趋向复杂化,学术界将这种区域称之为“结节区(功能区)”。近1O多年来,随着经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城市群或知识创新高密区为核心,由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网络化区域口]。目前网络化区域在我国大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运用复杂性科学(Sci—encesofComplexity)研究的最新成果~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CAS)的理论和方法L4],研究区域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根据CAS理论,认为区域是由大量分散的主体构成的地域系统,这些主体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类团体和组织等微观主体,同时还包括城市、乡村和区域本身,区域内所有的主体并行地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主体的行为都与其他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相关。区域系统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CAS),区域的发展变化则是由区域内大量微观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非线性互动作用累积引发的空间自组织过程]。简言之,区域的面貌和发展是由区域内各种主体的相互作用而共同决定的。CAS理论对于研究区域管理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问题解决技术与根本原因分析方面知识

问题解决技术与根本原因分析方面知识1. 8D 8D问题解决8步法,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是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提出问题;锁定问题掌握现状;决策并采取遏制行动;查明原因;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确定预防措施;总结评价),它系统性根本性地研究、分析和解决不符合问题,并防止其再发生,是一种结构化的工作流程。 顾客将通过确认8D报告来决定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回答: 对零件的知识进行了充分论证; 完全确定了根本原因并聚焦于该原因; 遗漏点已经被识别; 确定与根本相匹配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计划的验证已经被确定; 包括了实施纠正措施的时间计划; 有证据显示供方将把纠正措施纳入整个系统。 2. 老QC七大手法 1) 特性要因图(又叫鱼刺图、树枝图、鱼骨图、因果图、石川图):鱼骨追原因,寻找因果关系。 2) 层别法:层别作解析,分层法,按层分类,分别统计分析。 3) 柏拉图(排列图):柏拉抓重点,找出“重要的少数”,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4) 查核表(检查表、查检表):查检集数据,调查记录数据用以分析。 5) 散布图:散布看相关,找出两者的关系。 6) 直方图:直方显分布,了解数据分布与制程能力,如显示产品质量波动分布状态。 7) 控制图(管制图):管制找异常,了解制程变异。 3. 新QC七大手法 1) 关系图法(关联图法); 2) 亲和图法(KJ法、卡片法); 3) 系统图法(树图法); 4) 矩阵图法; 5) 矩阵数据分析法; 6) 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或重大事故预测图法; 7) 网络图法(又称网络计划技术法或矢线图也叫关键路线法) 6.4.8过程的测量方面知识 过程能力或称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或工序)实际的加工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标准。对于计量的特性而言,标准差σ的大小可以反映过程稳定程度的高低,σ愈小,则过程愈稳定,生产合格品的能力愈大。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常把过程控制在(μ±3σ)之内,故过程能力定义为:6倍的标准差,即:P=6σ。 过程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分析工艺过程是否稳定;控制工艺过程质量状态,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为评定质量能力提供依据。 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设备方面;工艺方面;材料方面;操作者方面;环境方面。

我国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

我国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 一、引言: 区域发展水平是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等单一指标和人文发展指数等综合指标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 明确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有利于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战略模式,避免因盲目的过高或过低估计而造成决策的失误。度量区域发展水平,关键是要选取合理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一般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或区域经济增长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区域社会发展指标等。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这些指标从某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同时又各有局限性。要反映区域发展的总体水平,则需要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在一起加以应用,即指标体系。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指标体系也不同。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的研究目的和指标的作用外,还应结合发展观念的转变来选取。 单一指标: (一)总量指标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NP)等经济总量指标,近年出现对绿色GDP的探讨。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驻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上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