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摘要:本文以人文精神为主题,阐释了人文精神的涵义及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作者就如何通过教育内容和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符合道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中学生需要人文素质的涵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极力倡导人文教育,他在写给《语文报》主编任彦钧的信中指出:“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人文

主义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才能够发挥其艺术本体作用,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教育力量,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核心课程。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其为一种文化的学习。新的美术教育走出了过去传统美术教育重技法、重专业,轻文化、轻学生的误区。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一重要人文思想。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精神所在。

一、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注重发掘人文精神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点、概念,更要传递文化、文明、理念。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思考,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有责任进行有益的探索。

我在讲授《公共环境艺术》校本课程时在注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作为一个设计者将怎样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市民广场。在课

堂上我展示了一些公共环境艺术的资料让学生欣赏,结合资料分析各种设计的优劣。重点讲述了香港公共设施的艺术化和人性化方面的内容:如香港的公共汽车站、的士站、地铁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在香港的街上,只要看到红色的像小人一样的标识就是地铁;在香港的公共场所经常设有各种指示牌,如指示方向、提醒注意等;在香港街头景观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弱势群体的需求,等等。

经过讲解,我发现学生能很快分析课堂展示资料中的熊猫垃圾箱、火车座椅、玻璃幕墙等设计的弊端,同时为国外现代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设计作品所感动。如公交车为方便残疾人设计成底盘较低,取消商城的台阶,指示牌的亲和力,等等。最后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都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精神。

教师在讲授公共环境艺术时并没有单纯从美学上引导,而是以公共环境为载体,讲述了美术设计中应当注重的人文精神。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很自然地接受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仅一两节课是很难取得大的成效的,但若我们经常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则必将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获得很大的提高。

二、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评价和检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存在片面发展的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