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复习知识点

宪法复习知识点

宪法复习知识点
宪法复习知识点

五、名词解释

1、宪法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人民主权

一般来说,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其含义包括:①承认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非个人。②主权在一国之中具有最高性。国家权力是由其派生而来的。

③认为政府为代表国民全体行使主权的机关,然而政府的权力应是有限的,应受制于人民的主权,而且应当以实现人民的福祉为归宿。

3、法治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4、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的权利。

5、宪法规范

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国家制定或确认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

6、宪法性法律

指有宪法规范存于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

7、宪法判例

是判例法国家(主要是英美法国家)的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关于国家重大问题的判决而导出的宪法规范。

8、宪法惯例

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众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

9、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是指一国的“政体”,即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1、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12、单行条例

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关于某一方面具体事项的规范性文件。

13、自治条例

自治条例是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族自治权等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

14、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15、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

16、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它是指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管理,兼顾历史条件、地理传统、风俗习惯、经济联系、民族分布等因素,把国家领土分为层次不同、大小不等的若干区域的制度。

17、选举制度

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关于公民推选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选举国家公职人员以组建国家权力机关体系的原则,程序与操作技术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广义:指包括公民选举代议机关的代表和一切国家公职人员的制度

狭义:指公民按照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代议机关的代表的制度

18、地域代表制

是指按选民的居住地区划分选取或者以区,县,乡,镇等行政区域为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选举区指产生1名议员或代表,称为小选区制或单数选区制。另一种是一个选区产生2名以上的议员或代表,称为大选区制或复数选区制。

19、职业代表制

是指选举人依据职业予以分类,根据职业团体而表示居住区域或行政区域来选举议员或代表的制度。

20、直接选举

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公职人员的选举原则。

21、间接选举

由下级代议机关,或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公职人员的选举原则

22、多数代表制

是指在选举中要进行两轮以上的投票,在前几轮投票中都要求候选人必须获得绝对多数票才能当选,最后一轮才由在上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竞选,获得相对多数票者当选。(呃。。。书上的是多数选举制和比例选举制。。。这是在百度百科上的。。。)

23、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以每一参选组别所得选票占全部票数目的百分比分配议席。

24、差额选举

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

25、选区

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数为基础而划分的区域,为选民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基本单位。

26、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国家职能是国际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注:来自百度)

27、政党

政党是指由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中坚分子组成的,并为实现反映其政治,经济利益的

政治纲领,政治目标而奋斗的社会政权组织。

28、公民

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29、国籍

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0、言论免责权

是指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包括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团小组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在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也不受法律追究。此外,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也不受法律追究。

31、特别人身保护权

人大代表享有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逮捕或审判及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利。

32、宪法解释

为了保证宪法含义明确,准确和完整,便于宪法的有效实施而对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用意,依据立法精神原则及意图加以诠释或说明。

33、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规定不适当或者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时,由有权机关对不适当部分或不适应部分进行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

34、宪法关系

宪法关系就是由宪法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内容的特殊社会关系。

35、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联邦组成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组成联盟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36、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和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可能性。

37、劳动权

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活得劳动并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

38、政党制度

就是公民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关于政党参与,执掌和影响国家政权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40、违宪审查

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由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程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加以纠正或制裁的专门活动。

41、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特别行政区等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

42、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

43、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为实现公共利益,公民必须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44、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就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关于公民推选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选举国家公职人员以组建国家权力机关体系的原则、程序与操作技术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六、简答题(仅供参考)

1、为什么宪法是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明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作某种宣誓,而是要让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去贯彻、实施,是要给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以一个共同遵循的最高准则。宪法的根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其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其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宪法一方面表现了行政权力和国家暴力的强化趋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在形式上的发展,以及公民个人权利的扩大。如:早期的资本主义宪法多强调“三权分立,制约均衡”议会在国家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生产的发展,财富的集中,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公共事务增多而且专业性较强,增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和国际形势的多变也要求政府能够作出灵敏的反应。这就要求扩大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从而导致行政权力的加强和议会在国家生活中作用的削弱。再如,在公民个人权利方面,初期的资本主义宪法着重于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进入20世纪,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经济有了发展,他们有可能从超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扩大社会福利。有些国家对公民选举权利的限制已经逐渐减少,直接民权扩大。有些国家的宪法甚至规定了罢工权、集体交涉权、企业管理权等。有的还对儿童教育、婚姻、家庭及社会保险等作了规定。当然,资产阶级宪法所确认的公民的权利的实现是以金钱为基础的,而且,它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利益所允许的范围。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它们也先后制定了自己的宪法。这些国家就其社会制度说属于资本主义体系,这些国家宪法的相当一部分虽然以社会主义相标榜,但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资产阶级宪法的范畴。由于这些国家是在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长期中取得独立的,并且仍然面临着被侵略、干涉和奴役的威胁,因而他们的宪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要求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侵略、控制和干涉,要求和平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

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按照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的历史较短,缺乏经验,并且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主义在各个方面还不够健全,有时,由于国际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甚至还会出现曲折。但是,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坚持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探索一条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将使这些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条件下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完善,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应有的优越性得到较好发挥,并在同资本主义的和平竞赛中终必取得最后胜利。因而,社会主义宪法也终将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3、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1)我国宪法的发展为了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赋予公民更多的财产所以权、基本的人身自由

权、政治权利,确保实际享有的宪法权利的救济制度进一步完善。

2)宪法的解释机制更加完善,以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并用的方式稳定宪法的运行机制,并

逐步从修改型模式过渡到解释型模式

3)宪法的适用性增强,依照宪政的要求使宪法进入司法审判领域,逐步扩大宪法的司法

化.

4)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宪法国际化也将成为中国宪法发展盼趋势,形

成开放而统一的规范体系

5)我国的宪法发展逐渐本土化,综合化,正策化,国际化。

4、宪法监督的内容。

宪法监督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对一切组织和个人宪法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督、保障。而狭义的宪法监督一般是指由国家专司宪法监督的机关实行的监督。

5、西方宪法产生的基本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3)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观念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6、单一制的特点。

1)国家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国籍;

2)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其设置与权限均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文件予以规定或改变,地方

权力没有宪法保障;

3)对外关系上,单一制国家是一个国际法主体,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7、联邦制的特点。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8、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原因。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

第四,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

9、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表现。

1)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对于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

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变通执行权)

2)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自主权)

3)有权自主的安排使用根据国家才横体制应该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财政自主

权)

4)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

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在坚持社会之一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法律规定和本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自主权)

5)自主的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

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科教文卫)

6)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

的公安部队。(组织公安部队)

7)民族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

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时候,可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文字自主)

10、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表现。

1)“一国两制”即在同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其主体部分减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减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特别行政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

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高度自治

特别行政区是同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

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

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

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立法、行

政管理、司法权、终审权、财政自主)

3)当地人管理

当地人管理即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由当地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不派遣干部到特

别行政区担任公职,即所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11、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一)“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其主体部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二)高度自治

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三)当地人管理

当地人管理即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由当地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不派遣干部到特别行政区担任公职,即所谓“港人港治”、“澳人澳治”。

10、在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中,中央政府权力的表现。

特别行政区政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特别行政区涉及外交、国防等国家主权方面的事务。主要是:①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②负责管

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③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④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⑤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⑥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13、公民权和人权的区别。

《辞海》给这两个词分别定义为:人权是“人们应当平等地享有的权利”。公民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其中,由宪法规定的称为公民基本权利。”显而易见,不论中文、外文,人权与公民权又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权与公民权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不完全相同。狭义的公民权仅限于有本国国籍的公民;而人权的人指的是自然人,除本国公民外,还包括在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此其一。其二,公民权的主体是单个人,而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单个人,也包括集体、群体如民族、国家、妇女、儿童等。

2)、适用范围不同。在一个特定国家里,只有本国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在该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没有公民权。例如各国宪法中规定,选举权、被选举权、直接或派代表参与国家管理权、政治地位平等权、平等担任公职权、全民公决权、自由回国权、担任总统和国会议员的资格等均属于本国公民专有权利,非本国公民不能享有。而各种人权则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3)、属性不同。公民权仅有法律属性;而人权除了法律属性外,还有道德属性和政治属性。从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的角度看,人权属于道德范畴即应有权利。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给人权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因而人权具有了政治属性。

4)、表达方式的差异。公民权,一般各国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而人权,有的国家在宪法中有规定,有的国家并未在宪法中规定(目前将人权写入宪法的国家近40个)。当然,宪法中未规定人权的国家不等于没有人权,因为国际法也是人权法的重要渊源,凡是加入人权公约的国家都必须尊重和保障相关人权。

5)、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差异。公民权的实现靠国内法保障,有执法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人权的实现除了国内法和国内机关的保障外,还有国际法和国际人权组织的监督。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障机制就包括报告制度、国家间指控制度和个人申诉制度。

(注:来自百度)

14、人权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权发展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个阶段:第一个中国人权白皮书发表,开创中国特色人权发展之路

第三个阶段:“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中国人权发展呈现新局面

(注:来自百度)

15、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 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①享有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

②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2) 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①公民在享有权利和适用法律上都一律平等;

②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利和自由。

3) 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①宪法在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时,总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

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来确认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内容以及物质保障问题的;

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有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的。

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①宪法要求公民既要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需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

务;

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16、权利和义务统一性的表现。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是指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宪法要求公民既要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互相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第三,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本质上反映了公民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17、我国公民权利行使的原则

一、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

在我国,公民在享有充分权利的同时,有负有不得滥用这些权利和义务。

二、权利和自由的有限制性。

公民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加速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才能使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不断扩大并得到可靠的保障。

三、不损害整体利益。

公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8、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9、选举制度的作用。

一、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选举制度的本质就是实现民主。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标志,没有选举制度就不会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管理国家大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依靠选举制度,发挥民主选举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大事,从而实现当家作主。在现有经济文化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世界所有国家的民主政治都主要是代议制民主。不可否认,代议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但选举制度是它的基础,而且选举制度体现的民主性要比代议制直接得多,民主化程度也要高得多。因此,人民当家作主是绝对不能离开选举制度的。撇开选举制度讲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我国,实现民主的途径不少,如社会协商对话、申诉控告信访、基层人民自治、提批评意见建议等等,但只有选举制度才能产生代

议制机关,才能通向国家民主,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二、选举制度是各级政权机关合法化的手段

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政权机关必须合法,即政权机关的产生和存在,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或承认。政权机关取得人民同意或承认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一是由选民选举议会,再由议会选举政权机关。在我国,是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本级政权机关。我国各级政权机关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都是人民通过选举制度进行授权,才使得政权机关具有合法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都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而人民代表大会又必须向人民负责。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国的选举制度为保证政权机关的合法性而决定的。由谁选举产生的就得向谁负责,这才能保证其合法性。

三、选举制度是政权机关勤政廉政的保证

人民的政权机关,勤政廉政是人民对其最起码的要求。要保证政权机关勤政廉政,就必须定期对政权机关的组成人员进行依法选举,对其政绩和表现进行评估、考核、审查,使贤能者上任、勤廉者留任、平庸无能者卸任。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在人代会中行使选举权,对政权机关的组成人员进行鉴别和挑选,可以激励政权机关的组成人员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廉洁奉公、克服官僚主义,保证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挑选是选举制度内容的一方面,罢免则是选举制度内容的另一面。好中选好、优中择优是国家政权机关勤政廉政的基础,而罢免和撤销职务则是国家政权机关勤政廉政的保证。按照我国的选举制度,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若违背人民的意志,以权谋私,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人民就有权通过法定程序进行质询,直至撤销、罢免其职务,从而收回人民授予他们的权力。

四、选举制度是联合各方面力量参加政权机关的重要方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我国的政党制度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同时还存在各种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主体和利益群体呈多元化状态。在这种社会格局下,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还必须联合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政权机关。但这种参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有一种参加的方式,有一种联合的方式。这种参加和联合的方式就是选举制度。只有通过选举制度,才能使社会各方面平等地参加政权机关,才能使社会各方面在政权机关中取得和谐和统一。

20、选举平等性的表现。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的重要权利,这要求选举制度必须遵守平等选举的原则。平等选举原则即选举的平等原则,是指主体实现选举权的效力上的平等。选举的平等性同时也表现为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凡选民的法律地位平等,每位选民在每次选举当中只有一个投票权;而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选区的选举;每一选票的票值相等,任何选民不享有特权,任何选民的选举权不受非法的限制和歧视。简单而言即表现为一人一票,选票价值相等两方面。

21、简述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主要包括宪法的修改、实施的监督权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制定与修改权、改变和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决定权。

22、总理负责制的内容。

1)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任命总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3)总理负责召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及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

案、任免人员等,由国务院总理签署。

5)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23、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24、简述宪法的特征。

(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 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1)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2)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

(二)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5、简述宪法与一般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的内容比普通法律要广泛、全面、重大。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包括乡规民约)(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26、简述宪法产生的条件。

(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基础

(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经济基础

(3)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法律基础

(4)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形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5)国家意志、人民意志和立法工作者的努力

27、简述各国宪法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包括的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自由和权利

(4)各国家机关的职权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

(5)司法独立

28、怎样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的政治制度。

(2)其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我国具有极大的适宜性和优越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

的发挥

(4)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人教八下道德与法治】2.1《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

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1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得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自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为什么要坚持宪法至上?)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严格规范权力运行。 2、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 (1)宪法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地位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9、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

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6、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7、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 8、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9、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宪法基础知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2、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3、宪政的主要特征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①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②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4.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是指一国的“政体”,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所以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

①群众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②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社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7、国籍的概念 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8、政治自由的涵义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 9、人身自由

月宪法期末考试知识点

2018年12月宪法期末考试知识点 题型:1.单项选择 2.多项选择 3.判断题 4.名词解释:2 5.简答题:4 6.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 1、宪法和法律不规定接受质询的主体是: 2、宪法规定:我国对任何公民的逮捕,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批准 3、选举和罢免的关系 4、选举权的普遍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5、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机构是:政府机关(国务院)、军事委员会 7、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 8、民族乡镇的人大任期多少年 9、全国人大组成人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是哪些 10、历史上的第一部历史性的宪法: 11、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多少部宪法 12、宪法的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13、协定宪法有哪些 14、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 15、美国宪法的性质:成文宪法、柔性宪法、、、 16、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排序):序言、总纲、、 17、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多少次修正案…. 18、宪法表述不正确的:修改次数和通过的人数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 20、宪法规定国家赔偿原则是:c 二、多项选择 1、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2、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土地、、 3、宪法规定连任多少年 4、宪法规定:非公有制实施的是那一条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包括: 6、成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条件是 7、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8、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是怎样合作,怎样执行法律的 三、判断题 1、实行成文法国家要不要遵循先例约束:在普通法系国家,根据“先例约束原则”,最高法院及上级法院的判决因是下级法院审理同类案件的依据而成为判例。 2、自治区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1框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018最新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

第一/二课宪法 (一)宪法明确国家权力(1—8) P____—— ____页 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是:①——⑤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b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 e—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 f—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g——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10)P ___ 页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③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a—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d—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e—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 f—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 g—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④ ①立法方面:A ②执法方面:B③司法方面:C ④宣传方面:D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A—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怎样做? B—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9.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怎样做? C—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0.怎样做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传? D—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12) P___— ____页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①②③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什么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A——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民主集中制 (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a——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表现:B—“在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含义:b——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4)优点: d—实行民主集中制,便于人民参与对国家的管理,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①②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6.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e——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7.权力如何依据宪法规范运行?①——④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利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要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

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2020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知识点总结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的概况 (1)宪法作用: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四个方面) (2)宪法的核心价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3)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 (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3、人权概况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新加内容) ⑤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宪法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大本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本章介绍的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在宪法学知识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本章的核心考点主要包括: 1.宪法的分类:英国学者J.蒲莱士提出了两种分类,即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此外,还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等类型。 2.宪法的历史: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实施的,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修改。 3.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本章的难点是对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与中国宪法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历次修改的内容,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 本章主要是对我国国家基本制度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和基本社会制度的介绍,需要对各种基本制度的内涵有总体的理解。 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宪法地位时,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有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国家对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有所区别。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在限制私人财产权时,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要给予补偿。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本章对国家基本制度介绍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多项单行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及秘密投票的原则,要认真把握各项具体的选举程序。 [ 3.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5.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及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要掌握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尤其要把握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及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它

2018宪法知识试题(含答案)

2018《宪法》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共40题)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___年通过的。(D)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___相适应。(D) A、社会发展 B、社会资源的增长 C、生态环境 D、社会发展计划 3、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___为根本的活动准则。(A) 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 4、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_。(A ) A、重要组成部分 B、必要补充 C、重要基础 D、最具活力、最有前途的部分 5、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A )A、区域自治B、民族自治C、基层群众自治D、特殊的经济制度

6、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___。(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7、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___集体经济的发展。(D ) A、保障 B、监督、管理和指导 C、保护 D、鼓励、指导和帮助 8、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___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B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占有权 D、收益权 9、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___。(C ) A、人民 B、居民 C、公民 D、国民 10、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___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C ) A、监察机关 B、司法机关 C、检察机关 D、其他执法机关 1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人选,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是___。(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2、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

周叶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周叶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篇一:周叶中第三版《宪法学》整理笔记 1 2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 (1)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成文宪法: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又称文书宪法、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

律文书、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2)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和修改机关及程序为标准 刚性宪法:由特定制宪机关制定、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的宪法。 优点是稳定性、可维护宪法尊严;但缺乏适应性——成文法 柔性宪法:制定修改机关及程序与普通法相同的宪法。 优点是弹性大、适应性强;缺乏稳定性——不成文法 (三)制宪主体: 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君主与人民双方进行协商制定。阶级妥协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的宪法分类 国家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1、 2(1)制宪机关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具体工作机关,不能独立地行使制宪权。 (2)制宪机关一般是常设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临时性的机关,起草任务结束后便解散。

(3)制宪机关有权批准通过宪法;宪法起草机关则并无权批准宪法。 (4)制宪机关一般由公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宪法起草机关则一般通过任命的方式产生,注重来源的广泛性。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们制定、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准则,是贯穿立宪、行宪的基本精神。 内容:人民主权原则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原则是终极目的; 权力制约原则是基本手段;法治原则是根本保障 2 (1)资产阶级“人民主权”学说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局限性:①在“人民”的范围问题上,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 ②人民主权的论证是唯心主义的。 ③人民主权,仅仅涉及政治权力方面,而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社会经济领域。 历史意义: ①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政府的

2019年自考宪法学知识点(名词解释)

2019年自考宪法学知识点(名词解释) 宪法解释:所谓宪法解释是指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 条文的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控诉:宪法控诉是指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有权向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 宪法:所谓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刚性宪法: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的宪法,就叫做刚性宪法。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种法典的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就是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指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

英国宪法:是由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和各个时期形式的宪法惯例所构成的,有些惯例,法律甚至是同世纪留下来的。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为社会普遍承认和尊循的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习惯和传统。 司法审查制度:是指在实行宪政的国家由法院按照诉讼的程序对某些行为进行合宪审查。 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在革命形势的压力之下预备立宪,于1908年9月颁布的。 十九信条:1919年重大信条十九条,也称为十九信条,是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公布的宪法性文件。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 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各党派的共同政治纲领,是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各项基本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称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孙中山以临时大

最新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一) 1、宪法神圣的体现 至高无上的权威;规定最根本的问题;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为什么说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为什么宪法比其他法律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因此,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度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3)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3、宪法的构成有哪些? 宪法有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4、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 5、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1)《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二)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2)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1)宪法规定了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公民只有认真的履行义务,才能充分的享有权利。 4、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 5、我国的国家标志: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徽、首都(北京)。 6、宪法对公民个人有何重要意义?公民应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1)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 一: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 2.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 四.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 国家结构形式 ①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③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①历史传统:竖持集中统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 ③现实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④国际因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第二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 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0、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民代表大会是这样产生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2、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3第一部宪法:54年宪法 2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5、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权利稳定运行的?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26、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活动原则是什么?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7、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28、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宪法基本知识

新疆天麒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个“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 宪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述: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一过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二、宪法的特征: 1、是国家的根本法。 2、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 四、宪法的保障与监督制度: 一、宪法保障制度: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总和。二、宪法监督制度: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和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 国体和政体

一、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即在一个国家里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其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体: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称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智利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 6.文化教育权利。 7.监督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8.特定人的权利。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