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设计及组织性能评价

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设计及组织性能评价

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设计及组织性能评价
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设计及组织性能评价

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设计及组织性能评价由于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镁合金在变形中会形成强烈织构,这极大限制了变形镁合金的室温成形能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是镁合金的“强化版”,近些年来备受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增强颗粒可以弱化镁合金的变形织构,进而改善其成形能力。本文首先对比了不同耦合外场下TiB2增强颗粒的分散行为,研究了增强颗粒的分散性对TiB2/AZ31复合材料板材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外,探索通过Y合金化的方法来拓展Al-Ti-B自蔓延体系在无铝镁合金(Mg-6Zn)中的应用;最后,研究了Al元素的添加对Mg-Zn-RE合金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在TiB2/AZ31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引入声磁耦合场(电磁场+超声场),通过电磁场的控流作用间接扩大了超声场的作用范围,从而有效减小增强颗粒团簇尺寸并提高增强颗粒的利用率。相比于旋转磁场和行波磁场,螺旋电磁场与超声场耦合的作用效果最明显。组织分析表明,AZ31镁合金板材中的剪切带是由尺寸较为粗大的动态再结晶(Dynamic Rerystallization, DRX)晶粒组成。由于在轧制过程中TiB2颗粒的“颗粒刺激形核”(Particle Stimulate Nucleation, PSN)效应,TiB2/AZ31复合材料中组成剪切带的DRX晶粒明显得到细化。

另外,随TiB2颗粒分散性的提高,组织中剪切带和孪晶的数量增加,织构也得到不断的弱化,且TiB2/AZ31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均得到了改善。Y与

Al-Ti-B自蔓延(SHS)产物中的Al反应生成Al2Y、Al11Y3相,减小了TiB2颗粒团簇的尺寸并细化复合材料基体组织。在轧制过程中,和TiB2颗粒一样,Al2Y和Al11Y3可以刺激DRX形核,这导致最终轧制组织的细化并形成弱的双峰织构的形成。另外,Y的添加使得TiB2/Mg-6Zn复合材料板材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

重要的是,添加Y起到了消耗残余Al的作用,解决了Al-Ti-B体系在无Al

镁合金中无法应用的难题。Al的添加显著改变了Mg-5Gd-2.5Y-2Zn合金的凝固析出行为,使得W相(Mg3Zn3(Y,Gd)2)含量急剧减少,并形成两种新的有益相

(Al11(Y, Gd)3和A12(Y, Gd))。铸态组织的改变显著提高了Mg-5Gd-2.5Y-2Zn 合金的轧制成形能力和伸长率。尤其是,含1.0wt.%Al的Mg-5Gd-2.5Y-2Zn板材的伸长率达到了16.4%,约为原合金的4倍。

Al的合金化对含较高稀土含量的Mg-8Gd-5Y-2Zn合金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也非常的显著。宏观织构测试表明,Mg-8Gd-5Y-2Zn合金板材中形成了较强的双峰织构(最大极密度值为15.1)。添加1.0wt.%Al后,板材织构呈现出多峰、取向分布变宽的特征,且最大极密度显著弱化至3.9。EBSD分析表明,Mg-8Gd-5Y-2Zn 合金轧制过程中发生了不完全再结晶,晶粒间取向差不明显,且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较高。

添加1.0wt.% Al后,板材组织由均匀细小的DRX晶粒组成,大角度晶界数量增加。

品质评价实验报告——描述性检验法(1)

食品品质评价 —描述检验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定量描述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本实验是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和薯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其感官差异。 二、实验方法原理 制定具体实验方案、对实验的样品进行准备,组织同学进行品尝并参加样品的品尝,根据人的感觉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画出风味剖面图并对剖面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 三、样品及器具 1.样品:两种番茄味薯片(可比克,上好佳) 2.器具:被子,托盘,纸条,笔,纸巾 四、方法步骤 1.召开信息会,熟悉产品,确定产品特性特征及强度等级,采用GB12313-90 标度A(数字); 2.确定评价方法:独立方法; 3.评价组长按定量描述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的‘描述检验问卷’;

4两种薯条/片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5.评价员在熟悉薯条/片产品的各项特性特征,独立品评,并填写问卷表; 5.数据处理 分组:按编号分成两大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 1-22号为第一大组(薯条),23-44号为第二大组(薯片),结果报告形式:用QDA图报告总体评价结果; 用方差分析报告样品间和评价员差异。 五、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对描述检验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作为实验员,从样品特性特征的鉴定、感觉顺序的确定、采用数字法进行强度评价、余味和滞留度的测定、综合印象的评估,到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本次实验的内容——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番茄薯片的总体品质,整个过程我都参与了。虽然多花了许多时间,但也有很多收获。我对定量描述检验法的整个流程有了深层理解和深刻印象,同时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当中。 六、实验结果报告 1. 涉及的问题; 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及品质差异, 2. 使用的方法(检验技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009131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冶金0901班 张莹 20091311

近年来,随着不断追求轻量化、高性能化、长寿命、高效能的发展目标带动牵引了轻质高强多功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持续发展。提出的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膨胀、高导热、高可靠等优异以及良好的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等综合性能要求,传统轻质材料已很难全面满足要求,如铝合金模量低、线胀系数较大; 钛合金密度较大、热导率极低;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空间环境下使用易老化等,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外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规模应用,这充分验证了与铝合金、钛合金、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等传统材料相比具有的显著性能优势,奠定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材料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丰富的铝资源,加之易于进行工艺加工成型和处理,因而制各和生产铝基复合材料比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更为经济,易于推广,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电子、体育运动等领域,因此,这种材料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当下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热点,各国已经相继进入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台材料的应用开发阶段,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该类复台材料的工业应用已开始,并且被列为二十一世纪新材料应用开发的重要方向并日益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探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亟待解决的各方面的问题,推进其应用发展的进程。 主要制备方法介绍: 增强体颗粒的分布均匀性和界面结合状况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增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铝基体井与铝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台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台材料制备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个最关键问题。以下是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一些方法: 1、原位法 原位法的原理是通过元素间或元素与化合物之间反应制备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复合工艺方法,目前已成功地在铝基中实现了硼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的原位反应。由于这些增强相引入的特殊性,不仅它的尺寸非常细小,而且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使得这种复合材料较传统外加增强相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模量,以及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疲劳、耐磨损性能。 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较多,下面进行简略介绍。 (1)自蔓延高温合成法:该技术是利用热脉冲使放热反应起始于反应剂粉末压坯的一端,其生成热使邻近的粉末温度骤然升高.发生化学反应并以燃烧波的形式蔓延通过整个反应物,当燃烧波推行前移时反应物转变成产物。该技术的特点是在无需外加热源的情况下,利用高放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其在引发后自身延续合成材料,节能,粉末纯度高,粒径细小,活性高,易于烧结并能获得高性能的材料。 (2)原位热压放热反应合成法:该技术是在原位热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下艺。在制备过程中将反应物的物料混合或与某种基体原料混合后通过热压工艺制备,组成物相在热压过程中原位生成。该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利用燃烧合成过程的放热反应,在产物处于反应高温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材料的致密与反应合成同时完成。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热弥散技术:这种方法法是美国一个实验室在自蔓延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食品感官实验报告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食安1201 学号 12015001xx 姓名 xxx 实验日期 2014.12.03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1.描述性检验是对一种制品感官特征的描述过程。评价制品的时候要考虑所有能被感知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2.评价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方面。 3.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用描述性检验法来评价样品的感官特性以及每种特性的强度。 二、实验材料 1.材料: 长鼻王膨化夹心卷(蛋黄口味)420g(产地:浙江嘉兴); 伊达玉米味软糖(产地:广东省揭阳市); 金丝猴奶糖(原味)118g(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小天使鲜米饼270g(产地:浙江杭州); 上好佳酸奶味硬糖(产地:上海市); 上好佳话梅糖(产地:上海市); 达利低糖海苔饼(产地:四川成都市); 达利香葱咸饼130g(产地:福建省泉州市); 饮用纯净水。 2. 检验容器:足量味碟或一次性水杯,要求清洁、干燥。 三、实验步骤 1.被检样品的制备 为评价员准备好所需容器及饮用纯净水,按样品种类分装样品,并呈送给评价员。 2、品评检验 (1)将按照准备表组合并标记好的样品连同问答表一起呈送给评价员。 (2)每个评价员品尝四组样品,品评后对样品各特性打分,并填好问答表。(后附问答表) 四、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回收得的32份问答表统计酸味类型及甜味类型的数据,即样品一(上好佳酸奶味硬糖)、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样品四(金丝猴奶糖)的数据。数据汇总如下: 1、酸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得样品一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69; 气味=5.03 ;口感= 5.66;整体=5.66 ②JAR:味道=3.00 ; 气味=3.09 ;口感=2.97 ;整体=2.97 表2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人数统计数据 得样品二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25 ; 气味=5.06 ;口感=5.25 ;整体= 5.28 ②JAR:味道=3.44 ; 气味=3.34 ;口感=3.38 ;整体= 3.34 2、甜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表3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人数统计数据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从基体、增强体的选择,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介绍了该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颗粒;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应用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a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omposite was reviewed in detail from the choice of the reinforcement and the matrix, 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the factors which ca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Key words :particle;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prepar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1.前言 铝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铝及其合金为基体 , 以金属或非金颗粒、晶须或纤维为增强相的非均质混合物。按照增强体的不同 , 铝基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由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并且价格便宜,适于批量生产,良好的耐磨性和导热性能等优点,在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光学等工业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指弥散的硬质增强相的体积超过 20%的复合材料,而不包括那些弥散质点体积比很低的弥散强化金属的金属基复合材料[1] 。此外,这种复合材料的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很大,一般大于1μm。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是主要的承载相,而基体的作用则在于传递载荷和便于加工。这种材料虽然其增强效应远不及连续纤维,但它主要是可以弥补某些材料性能的不足,如增加刚度、耐磨性、耐热性、抗蠕变等。在这种复合材料中,硬质增强相造成的对基体的束缚作用能阻止基体屈服。颗粒复合材料的强度通常取决于颗粒的直径、间距和体积比,但基体很重要。除此之外,这种材料的性能还对界面性能及颗粒排列的几何形状十分敏感[2]。 2.铝基复合材料的选择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姓名:陈云班级:10161201 学号:1016120118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常见的几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和性质,以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氧化铝碳化钛石墨粉末冶金原位反应合成 0 前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及其合金为基体,与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增强相人工结合成的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按照增强体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长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纤维损伤,微观组织不均匀,纤维与纤维相互接触,反应带过大等影响材料性能的缺点。同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成本低廉,回收性和再利用性好,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部分相关内容。 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剪切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能良好,以及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颗粒的增强主要是弥散强化,颗粒越小,弥散强化的效果越好,材料的性能也就越佳。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选择要求颗粒在基体中高度弥散均匀分散,尺寸大小要适度,与基体间要有一定粘结作用,而且它们之间各方面都要相匹配。常见的增强颗粒有:碳化硅、碳化钛、氧化铝和石墨颗粒。 1.1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 p/Al)复合材料是一种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它是用碳化硅颗粒作为增强体,采用铝或铝合金作基体,按设计要求,以一定形式、比例和分布状态,构成有明显界面的多组相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碳化硅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可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调整。一般随碳化硅体积含量的增

材料结构组织与性能 带答案

一、什么是材料?三大材料材料是指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各种性能的物质,是人们生活及组成生产工具的物质基础。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材料的性能分类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种加工和处理中所应具备的性能,如铸造性能、锻造性能、切削性能、焊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等) 三、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载速度)联合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决定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冶金质量、残余应力及表面和内部缺陷等内在因素,也决定与载荷性质(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应力状态(拉、压、弯、扭、剪等)、温度和环境介质等外在因素。1. 强度指标弹性变形阶段的强度指标(弹性极限σe =F e/A0(MPa)式中:σe为e点对应的应力,F e为e点对应的载荷,A0为试样原始截面积。弹性模量σ=Eε,其中比例系数E 即是弹性模量)塑性变形阶段的强度指标(屈服极限σs=F s/A0(MPa)屈服强度σ0.2=F0.2/A0(MPa)在S点附近,此时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一个平台,表示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其对应的应力叫屈服极限σs。但对于大多数合金钢或淬火回火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无屈服平台出现,此时,规定以产生试样原始长度0.2%的塑性变形所对应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称为屈服强度σ0.2。抗拉强度σb=F b/A0(MPa))断裂阶段的强度指标(断裂强度σk)2.塑性指标延伸率(δ=ΔL/L0×100%=(Lf-L0)/L0×100%)断面收缩率ψ=(A0-A1)/A0×100%式中A0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A1为试样断裂后缩颈处的最小横截面积。3.韧性指标冲击韧度(a k=A k/A N(J/m2)式中A N为试样缺口根部的原始截面积。)断裂韧度静力韧度4.硬度指标布氏硬度(HB球压头测定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 洛氏硬度(HR圆锥压头测深度) 维氏硬度(HV 四棱锥压头同布) 肖氏硬度(HS从一定高度处自由落到试样表面,根据冲头的回弹高度来表征材料硬度的大小) 四、应力应变曲线设试样单位面积的载荷为应力σ,试样单位原始长度的伸长为应变ε,则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材料经由弹性变形——屈服——塑性变形——断裂等几个阶段。 五、金属的键结构金属的原子结构特征是最外层电子少,易于脱落,而形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中移动而形成所谓的电子云。电子云带有负电,另一方面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带有正电而成为阳离子,因此,电子云和阳离子之间所作用的引力和离子相互间及电子相互间的斥力之间形成平衡而发生结合。这种结合叫做金属键。金属晶体因为有自由电子的存在,其导电性、导热性好,并且结合力的方向性小,原子会尽量高密度排列,富于延展性,强度的变化范围大。 六、金属的晶体结构 1.晶体指其内部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体。2.晶体结构金属的许多特性都与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有关,因此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是研究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3. 阵点把晶体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 4.晶格用一系列平行直线将阵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三种常见的晶体结构。 5.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研究晶体结构。6.晶格常数为了描述单位晶胞的大小和形状,以单位晶胞角上的某一阵点为原点,以该单位晶胞上过原点的三个棱边为三个坐标轴X、Y、Z(称为晶轴),则单位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就由这三条棱边的长度a、b、c描述,称为晶格常数。 7.轴间夹角通常α、β和γ分别表示Y-Z轴、Z-X轴和X-Y轴之间的夹角α、β、γ。晶格常数(a、b、c)和轴间夹角(α、β、γ)是描述晶体结构的6个参数。面心立方结构“fcc”,体心立方结构“bcc”,密排六方结构“hcp”。 七、单晶体与多晶体由很多晶粒组成的,叫多晶体。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每一晶粒相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

大学 食品分析 实验报告

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食品中总灰分含量测定的意义与原理 2.掌握灼烧重量法测定灰分的实验操作技术及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将样品炭化后置于500~600℃高温炉内至有机物完全灼烧挥发后,无机物以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灰分。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马弗炉;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干燥器:内装有效的变色硅胶;坩埚钳;瓷坩埚。 2.试剂 三氯化铁溶液(5g/L ):称取0.5g 三氯化铁(分析纯)溶于100ml 蓝黑墨水中。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浓盐酸:蒸馏水=1:4的稀盐酸,将洗净后的坩埚放入浸泡15min 。 2.将浸泡过后的坩埚取出,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min 。 3.冷却200℃以下将坩埚取出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的质量30.5337g 。 4.称取固体样品——奶粉1.0636g 放入坩埚内,置于电热炉上炭化30min 或至样品完全炭化不冒白烟。 5.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内,错开坩埚盖,关闭炉门进行灼烧。 6.冷至200℃一下取出坩埚,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至恒重得30.5835g 。 五、结果计算 样品总灰分含量计算如下: 式中,X 为每100g 样品中灰分含量,g ;m 1为空坩埚质量,g ;m 2为样品和坩埚质量,g ;m 3为坩埚和灰分质量,g 。 m 3—m 1 X= × 100 m 2—m 1

X=(30.5835—30.5337)/1.0636×100 =4.68% 六、注意事项 1.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造成实验误差。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样品,为防止泡沫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纯净植物油 2.灼烧空坩埚与灼烧样品的条件应尽量一致,以消除系统误差。 3.把坩埚放入马弗炉或从马弗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骤然变化而使坩埚破裂。 4.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否则因强热冷空气的瞬间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而且多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5.新坩埚使用前须在1:1盐酸溶液中煮沸1h,用水冲净烘干,经高温灼烧至恒重后使用。用过的旧坩埚经初步清洗后,可用废盐酸浸泡20min,再用水冲洗干净。 6.样品灼烧温度不能超过600℃,否则钾、钠、氯等易挥发造成误差。样品经灼烧后,若中间仍包裹炭粒,可滴加少许水,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后再继续灼烧至灰化完全。 7.对较难灰化的样品,可添加硝酸、过氧化氢、碳酸铵等助灰剂,这类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的质量,仅起到加速灰化的作用。如,若灰分中夹杂炭粒,向冷却的样品滴加硝酸(1:1)使之湿润,蒸干后再灼烧。 8.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最可靠地方法。因为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灰也不一定是白色或灰白色。例如铁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蓝绿色。反之,未灰化完全的样品,表面呈白色的灰,但内部仍夹杂有炭粒。 七、思考题 1.简述测定食品灰分的意义。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灰分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在面粉加工中,常以总灰分含量评定面粉等级,面粉的加工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低;在生产果胶、明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概述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而镁的密度更低,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一、制备方法 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 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熔体浸渗法 熔体浸渗法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 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 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 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

中、低、高碳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

碳钢 主要指力学性能取决于钢中的碳含量,而一般不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的钢,有时也称为普碳钢或碳素钢。 碳钢也叫碳素钢,含炭量WC小于2%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碳素结构钢又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 ≤ 0.25%),中碳钢(WC0.25%——0.6%)和高碳钢(WC>0。6%)按磷、硫含量可以把碳素钢分为普通碳素钢(含磷、硫较高)、优质碳素钢(含磷、硫较低)和高级优质钢(含磷、硫更低)一般碳钢中含碳量较高则硬度越高,强度也越高,但塑性较低 低碳钢 低碳钢(low carbon steel) 又称软钢, 含碳量从0.10%至0.30%低碳钢易于接受各种加工如锻造, 焊接和切削, 常用於制造链条, 铆钉, 螺栓, 轴等。 碳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因其强度低、硬度低而软,故又称软钢。它包括大部分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一部分优质碳素结构钢,大多不经热处理用于工程结构件,有的经参碳和其他热处理用于要求耐磨的机械零件。 低碳钢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其强廖和硬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好。因此,其冷成形性良好可采用卷边、折弯、冲压等方法进行冷成形。这种钢翅具有良好的焊接性。碳含量很低的低碳钢硬度很低,切削加工性不佳,淬火处理可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 低碳钢有较大的时效倾向,既有淬火时效倾向,曩有形变时效倾向。当钢从高温较快冷却时,铁素体刮碳、氮过饱和,它在常温也能缓慢地形成铁的碳氮州物,因而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筻种现象称为淬火时效。低碳钢即使不淬火而空冷也乏产生时效。低碳钢经形变产生大量位错,铁素体中自碳、氮原子与位错发生弹性交互作用,碳、氮原子聚身在位错线周围。这种碳、氮原子与位错线的结合体称岁柯氏气团(柯垂耳气团)。它会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形变时效。形变时交比淬火时效对低碳钢的塑性和韧性有更大的危害性在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上有明显的上、下两,爪屈服点。占上屈服点出现直到屈服延伸结束,在试样表面出现d于不均匀变形而形成的表面皱褶带,称为吕德斯带。刁少冲压件往往因此而报废。其防止方法有两种。一种高预形变法,预形变的钢放置一段时间后冲压时也会产生吕德斯带,因此预形变的钢在冲压之前放置时间刁宜过长。另一种是钢中加入铝或钛,使其与氮形成稳目的化合物,防止形成柯氏气团引起的形变时效。 低碳钢一般轧成角钢、槽钢、工字钢、钢管、钢带{钢板,用于制作各种建筑构件、容器、箱体、炉体和农』机具等。优质低碳钢轧成薄板,制作汽车驾驶室、发电机罩等深冲制品;还轧成棒材,用于制作强度要求不i的机械零件。低碳钢在使用前一般不经热处理,碳含{在0.15%以上的经渗碳或氰化处理,用于要求表层{度高、耐磨性好的轴、轴套、链轮等零件。 低碳钢由于强度较低,使用受到限制。适当增加碳钢中锰含量,并加入微量钒、钛、铌等合金元素,可大大提高钢的强度。若降低钢中碳含量并加入少量铝、{量硼和碳化物形成元素,则可得到超低碳贝氏体组够其强度很高,并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火腿肠质地评价实验报告格式

食品品质评价实验 —火腿肠质地主客观评价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品牌的火腿肠的质地进行感官评价,用TA.XT Plus物性测试仪测定进行火腿肠的质地测定。通过实验了解感官检验方法—评分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食品评分检验的方法和质地的仪器测定方法、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学习食品物性测定仪器的选择依据与方法。 二、样品及器具 1.样品:四种不同品牌的火腿肠。 2.器具:纸质托盘,一次性水杯 3.仪器:TA.XT Plus质构仪(物性测试仪)。 三、方法步骤 1.仪器测定 硬度:采用P/100 和HDP/BS两种探头测定; 弹性:采用P/100探头测定; 测试参数: 2.感官评定 (1)评价组长按评分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火腿肠的“评分检验问卷”; (2)四种火腿肠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3)评价员在熟悉火腿肠的评价品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独立品评,主要评价火

腿肠的硬度和弹性两项质地特性,并填写问卷表。 3.数据处理 (1)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和评价员之间的差异。 (2)根据感官评价结果统计数据及仪器分析数据,进行主、客观质地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报告 (一)感官评价实验结果报告 1.检验目的:利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品牌的火腿肠进行硬度和弹性两项质地特性的感官评定。 2.样品情况: 样品A:新王中王;样品B:金锣王中王; 样品C:双汇王中王;样品D:金双汇 3.评价员数:初级评价员 第一组:45人(1~45号) 第二组:45人(46~90号) 4.检验结果: ……. 5.对结果进行统计解释: …… 6.检验负责人:付新萌 7.检验日期和时间:2014年12月17日 (二)仪器测定实验结果报告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有竞争力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品种之一。尽管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强度难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相匹敌, 但它却有着极为显著的低成本优势, 而且相比之下制备难度小、制备方法也最为灵活多样, 并可以采用传统的冶金工艺设备进行二次加工, 因此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冷战结束后的20 世纪90 年代, 由于各国对国防工业投资力度的减小, 即使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 也越来越难以接受成本居高不下的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于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又重新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 它作为关键性承载构件终于在先进飞机上找到了出路, 且应用前景日趋看好, 进而使得其研究开发工作也再度升温。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由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再结合其的性质采用一定的方法制造。如铸造法、粘晶法和液相和固相重叠法等。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和颗粒状的铝复合而成,其中碳化硅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在电阻炉内经高温冶炼而成,再和增强颗粒铝复合而成,增强颗粒铝在基体中的分布状态直接影响到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能否使增强颗粒均匀分散在熔液中是能否成功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关键,也是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难点所在。纳米碳化硅颗粒分布的均匀与否与颗粒的大小、颗粒的密度、添加颗粒的体积分数、熔体的粘度、搅拌的方式和搅拌的速度等因素有关。纳米颗粒铝

的分散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搅拌法、超声波分散法和高能处理法。对复合材料铸态组织的金相分析表明,碳化硅复合材料挤压棒实物照片 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匀,但在高倍率下观察,可发其余代表不同粒度、含量的复台材料现SiC颗粒主要分布在树枝问和最后凝固的液相区,同时也有部分SiC颗粒存在于初生晶内部,即被初生晶所吞陷。从凝固理论分析,颗粒在固液界面前沿的行为与凝固速度、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及界面能的大小有很大关系,由于对SiC颗粒的预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它与基体合金的润湿性,且在加入半固态台金浆料之前的预热温度大大低于此时的合金温度,故而部分SiC颗粒就可能直接作为凝固的核心而存在于部分初生晶的内部,但是太多数SiC在枝晶相汇处或最后凝固的液相中富集,这便形成了上述的组织形貌。金属中弥敷分布的铝对金属中的品界运动,位错组态及位错运动都有响.纳米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具有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其原因应该是细小而均匀分布的纳米颗粒高教率地占据空间,颗粒间距较小.有效地控制晶粒的长大;微米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台材料中.颗粒尺寸较大,它在空间的分布间距也较大,由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引起的局部应力也越大,造成了颗粒附近与远离颗粒处基体状态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微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组织不均匀的原因。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航空航天工程应用;1、在惯导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在我国自行研制的诸多型号机载、弹载惯性导航系统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用的铸造铝合金结构件比刚度不足、热

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丁浩,师春生,赵乃勤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E-mail:wadxr@https://www.doczj.com/doc/c52332940.html, 摘要: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并对得到的复合材料的孔隙和硬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压缩强度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初压压力、质量分数、复压、合金化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实验表明,用等静压方法压制的复合材料布氏硬度可达265HB,模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可达到112MPa,优于基体的硬度和拉伸性能。此外,钛颗粒加入及粉末冶金的方法使复合材料的塑性降低,通过实验得到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40MPa。 关键词: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镁,钛颗粒,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G1 1.引言 镁是近来金属研究的热点之一。镁的储量丰富,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比模量都优于钢铁、铝、铜等金属材料,甚至超过很多聚合物材料[1]。但是镁的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很差,电极电位低,绝对强度、刚度、硬度及耐磨性都很低。所以,工程上常用Al、Zn等金属与其构成合金,或与增强相复合形成复合材料,达到改善镁的性能的目的。近年来,纯镁除了小部分用于化学功能外,大部分镁以镁合金或复合材料的形式应用于门窗、轮彀、自行车构件、汽车配件、仪表等。此外,镁合金作为生物材料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人造骨骼、人造器官等人体植入材料,性能已基本符合人体需求[2,3]。在未来的生物材料领域,镁合金或复合材料将以其优异的性能发挥更多的功能[4]。 当前,常用于增强镁合金基体的增强相从形态上可分为颗粒(如:SiC颗粒、TiC颗粒)、晶须(如Al2O3晶须,Mg2B2O5晶须)以及纤维(如碳纤维、NiTi纤维)等。按照加入相的尺寸,可以分为纳米相(如纳米碳管)、微米相等[1]。常用的增强相为陶瓷相,陶瓷相一方面会增镁基复合材料近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P Perez和G Garces a使用粉末冶金的方法探索了金属Ti与金属Mg的复合材料[6,7]。Lu和Froyen等制备、研究了Ti增强镁铝合金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8]。郗雨林等用钛合金增强MB15镁铝合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9]。这些研究表明镁与钛的相容性很好。加之钛的诸多优点,如强度、硬度高,抗腐蚀性能极好,与镁不互溶,故能形成复合材料(镁钛二元相图见图1)等,选择钛增强镁及镁合金容易达到预定的效果。本文主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金属Ti颗粒增强镁及镁合金基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1本课题得到天津市科技发展基金(043186211)的资助。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大四上学期专业课论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汇报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复合材料 学生:XX 学号:XXXXX 班级: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XX (刚理工大学,省市,650093) 摘要:介绍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制备工艺、性能及应用,以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为例指出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这一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这种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键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历史;工艺;性能;应用;趋势 0.引言 近年来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 铝基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的发展尤为迅速。这不仅因为它具有重量轻、比强度、比刚度高、剪切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能, 以及良好的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等一系列优点, 而且因为在世界围有丰富的铝资源, 加之可用常规设备和工艺加工成型和处理, 因而制备和生产铝基复合材料比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更为经济, 易于推广和应用,因此, 这种材料在国外受到普遍重视。而其中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解决了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制备成本昂贵的问题, 而且材料各向同性, 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纤维损伤、微观组织不均匀、纤维与纤维相互接触、反应带过大等影响材料性能的许多缺点。所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热点, 并日益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方向发展。 1.发展历史 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期研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但由于连续长纤维本身的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再加上纤维的预处理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限制,使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本极高,仅限用于要求极高性能的场合。 因此,进入8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了成本较低的SiC、Al 2O 3 等颗粒或晶须作为增 强材料的不连续增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比刚度、比强度强,耐磨性、抗蠕变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2[,其比刚度超过了钢和钛合金,而价格不到钛合金的十分之一]3[,用以取代钢、钛等材料,对减轻产品结构重量,降低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取代航空、航天飞行器中的合金钢、钛合金构件,更具有巨大的潜力。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开始将复合材料列入武器研究清单,并对其研究成果限制发表。日本通产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的“下世纪产业基础技术”规划中,把发展铝基复合材料放在了主要位置,并在财力、物力上向有关院所、高校和公司倾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复合材料界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铝基复合材料已列为国家“863”新型材料研究课题。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 1.1复合材料的概述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在许多方面,传统的单一材料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些都促进人们对材料的研究逐步摆脱过去单纯靠经验的摸索方法,向预定性能设计新材料的研究方展发展。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一词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随之也出现复合材料较为严格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纯学性质不固的物质组合两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1]。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虽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组分材料的简单加和,两是有着重要的改进。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教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 自上世界40年代美国诞生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以来,新型增强材料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对结构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强度、高模量的耐热纤维和颗粒与金属复合,特别是轻金属复合焉成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热性差和不导电、导热性能低等不足,加上增强体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还可以保持密度变纯不大甚至降低。此外,这种材料还具有耐疲劳、耐磨耗、高阻尼、不吸潮放气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予尖端技术领域,是理想的结构材料。2l世纪我们面临筋将是复合材料迅猛发展和更广泛应用的时代[2-4]。 1.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简称MMC)是以金属及其合金为基体,与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增强相人工结合成的复合材料。其增强材料大多为无机非金属,如陶瓷、碳、石墨及硼等,也可以用金属丝。在结构材料方面,

材料结构与性能试题及答案

《材料结构与性能》试题2011级硕士研究生适用 一、名词解释(20分) 原子半径,电负性,相变增韧、Suzuki气团 原子半径: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电子在核外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只是概率分布不同,因此对原子来说不存在固定的半径。根据原子间作用力的不同,原子半径一般可分为三种:共价半径、金属半径和范德瓦尔斯半径。通常把统和双原子分子中相邻两原子的核间距的一半,即共价键键长的一半,称作该原子的共价半径(r c);金属单质晶体中相邻原子核间距的一半称为金属半径(r M);范德瓦尔斯半径(r V)是晶体中靠范德瓦尔斯力吸引的两相邻原子核间距的一半,如稀有气体。 电负性:Parr等人精确理论定义电负性为化学势的负值,是体系外势场不变的条件下电子的总能量对总电子数的变化率。 相变增韧:相变增韧是由含ZrO2的陶瓷通过应力诱发四方相(t相)向单斜相(m相)转变而引起的韧性增加。当裂纹受到外力作用而扩展时,裂纹尖端形成的较大应力场将会诱发其周围亚稳t-ZrO2向稳定m-ZrO2转变,这种转变为马氏体转变,将产生近4%的体积膨胀和1%-7%的剪切应变,对裂纹周围的基体产生压应力,阻碍裂纹扩展。而且相变过程中也消耗能量,抑制裂纹扩展,提高材料断裂韧性。 Suzuki气团:晶体中的扩展位错为保持热平衡,其层错区与溶质原子间将产生相互作用,该作用被成为化学交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富集于层错区内,造成层错区内的溶质原子浓度与在基体中的浓度存在差别。这种不均匀分布的溶质原子具有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也成为Suzuki气团。 二、简述位错与溶质原子间有哪些交互作用。(15分) 答:从交互做作用的性质来说,可分为弹性交互作用、静电交互作用和化学交互作用三类。 弹性交互作用: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溶质原子与基体原子间由于体积不同引起的弹性畸变与位错间的弹性交互作用。形成Cottrell气团,甚至Snoek气团对晶体起到强化作用。弹性交互作用的另一种情况是溶质原子核基体的弹性模量不同而产生的交互作用。 化学交互作用:基体晶体中的扩展位错为保持热平衡,其层错区与溶质原子间将产生相互作用,该作用被成为化学交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富集于层错区内,造成层错区内的溶质原子浓度与在基体中的浓度存在差别,具有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 静电交互作用:晶体中的位错使其周围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晶格体积发生弹性畸变,晶格畸变将导致自由电子的费米能改变,对于刃型位错来讲,滑移面上下部分晶格畸变量相反,导致滑移面两侧部分的费米能不相等,导致位错周围电子需重新分布,以抵消这种不平衡,从而形成电偶极,位错线如同一条电偶极线,在它周围存在附加电场,可与溶质原子发生静电交互作用。 三、简述点缺陷的特点和种类,与合金的性能有什么关系(15分) 答:点缺陷对晶体结构的干扰作用仅波及几个原子间距范围的缺陷。它的尺寸在所有方向上均很小。其中最基本的点缺陷是点阵空位和间隙原子。此外,还有杂质原子、离子晶体中的非化学计量缺陷和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缺陷等。 在较低温度下,点缺陷密度越大,对合金电阻率影响越大。另外,点缺陷与合金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间隙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

食品品质评价实验报告

食品品质评价 —火腿肠质地评价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的质地进行感官评价,用TA.XT Plus 物性测试仪测定进行猪肉香肠的质地测定。通过实验了解感官检验方法—评分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食品评分检验的方法和质地的仪器测定方法、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学习食品物性测定仪器选择的方法。 二、样品及器具 1. 样品: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A、B、C、D。 2. 器具:一次性水杯,品评托盘、叉子、笔、抽纸、标签。 3. 仪器:物性测试仪(TA.XT Plus 质构仪)。 三、方法步骤 (一)仪器测定 用物性仪的P/100探头测定进行四种猪肉香肠质地分析(TPA测定);用A/WEG 探头测定四种猪肉香肠的硬度。 (二)感官评定 1. 评价组长按评分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猪肉香肠的“评分检验问卷” ;2四种猪肉香肠 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3. 评价员在熟悉香肠产品的评价品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独立品评,主要评价 香肠的硬度、咀嚼性两个品质特性,并填写问卷表; (三)数据处理 (1)对本组(21—30 号)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 (3)根据统计感官评价结果数据及仪器分析结果数据,分别进行主、客观质地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注:进行相关分析时,将感官分析数据按大小进行排序,否则不利于相关性的分析)。 四、实验结果报告 1. 检验目的:利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进行感官分析,并分析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的相关性。 2. 样品情况:四个不同配方制作的四种猪肉香肠。 3. 评价员数:每组10 名,共4 组。 4. 检验结果:第三组的结果如下表。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复合材料应用 论文摘要: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作为新型有机纤维,其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着重探究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性能、表面改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应用等问题。 近几年,纤维的高性能、高功能和高感性一直是研究者对新型化纤材料研究的重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之后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型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该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倍受研究人员与生产企业的青睐。 1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结构及特点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高强高模特性来源于自身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沿轴向高度取向和晶体结构。聚乙烯具有亚甲基相连的大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在超倍牵伸时,形成伸直链超分子结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优越性能完全是由于它的这种超分子结构决定的。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密度低,为0.97g/cm3,使得其质量轻的同时,能够达到较大的比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由于聚乙烯不含易与接触物质发生反应的羟基、芳香环等基团,使得其具有高耐酸碱腐蚀性;同时,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熔点比普通聚乙烯低,沸水收缩率也较低。另外,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该纤维仍能够保持柔软。 2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缺点及改进现状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如熔点低蠕变高,在制造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纤维表面惰性和较差的浸润性。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范围,围绕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制造与改性的研究也在近些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改进低熔点和高蠕变。研究证明进行放射处理,使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产生分子间交联,或提高其分子量或共聚(如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等化学物质)改性,均可使纤维蠕变得到改善,熔点得以提高。 2)改进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性。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化学惰性和低表面能,决定了其与基体的粘合性很低,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其加以改进:①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处理。如用二甲苯、铬酸、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剂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产生含氧活性基团,与基体形成化学键,使其表面凸凹不平,加大其粗糙程度,提高其粘接性能; ②使用辐射引发表面接枝处理。用丙烯类单体,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接枝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链上,提高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③采用电晕放电处理及等离子处理。它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等离子流利用它冲击纤维表面达到很高表面活性的目的其总的效果是在纤维表面产生微凹痕增加纤维表面积通过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极性基团,从而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④目前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常用的树脂体。由于上述3种方都会损害纤维的综合性能为代价的,而且拉伸强度和模量下降尤为明显,所以寻找或合成树脂基体来提高粘接性则是较好的方式。经过大量研究,目前符合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条件的有聚氨酯类、橡胶类、乙烯酯类树脂体。 3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类型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1)自增强类。是以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材料,以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为增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选择同一类型的聚乙烯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能够改善UHMPE的界面粘结性差的缺点,并且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的现代环保要求。 2)填充型复合材料。这种符合材料是在以往材料的基础上,为完善其综合性能而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