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苔藓植物基本知识

苔藓植物基本知识

苔藓植物基本知识
苔藓植物基本知识

苔藓植物(bryophyte/moss)基本知识点归纳

Chapter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结构的特征:

(1)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原丝体(protonema)阶段,它代表由孢子发育为配子体的第一个发育阶段,原丝体形状多样。其后来发育为配子枝之后,大多原丝体退化消失。

(2)苔藓植物的营养体为配子体,外形上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但结构简单。通常以拟叶体,拟茎体,假根以示区别。

(3)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开始出现了由不育性细胞组成的保护层,这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颈卵器(archegonium)---卵细胞/精子器(antheridium)---精原细胞。

(4)有发达的孢子体,不能独立生存。大多可以分为足,柄,蒴三部分。足位于最基部,吸取水分和养料;柄起连接作用;蒴为孢子体最前端的彭大部分,构造复杂,含蒴壁和造孢组织。

二、发生特征

植物界从苔藓植物开始,出现了胚的结构(最简单)。

三.世代交替的特征

孢子体依赖配子体生存。

四.生态特征

一般较矮小,喜生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也有部分种类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不能算真正的陆生植物,一方面有适应陆生的特征(孢子囊内的弹丝帮助孢子散发,发达的蒴柄将孢蒴举向空中,蒴齿,环带有利

于蒴盖的开放,储水细胞等);另一方面有水生的特征(没有专门吸收水分和营养的根,精子有鞭毛,可游动,)。

五.苔纲(Hepaticae),角苔纲(Anthocerotae),藓纲(Musci)三个纲的比较见打印部分。

Chapter 2 苔纲的特征

一.一般特征

一.孢子

孢子壁可以分为3层:内壁(endospore);外壁(exospore);外壁之外是周壁(perinium)/孢子被(sporocyte)。

孢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无机营养。

孢子萌发的形式:

(1)分支或不分枝的丝状体的类型:

(2)细胞体的类型:

(3)细胞片类型: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

(1)叶状体型的内部具分化的(地钱目)

叉形分歧的叶状体;背面;腹面;叶状体上面的内部分化成气室,具气孔;下部是薄壁细胞组成的储藏组织;腹面还有鳞片和假根。

地钱属:气室下有营养丝,气孔烟囱式。

石地钱属:气室2-多层,气孔为倒置的碗状,单式气孔,无营养丝。舌苔属:单式气孔。毛地钱属:无气室。钱苔属:沟道式的气室。

浮苔属:大部分由气室构成,海绵状,无气孔,无营养丝,浮生水面。楔形顶端细胞。

(2)叶状体型的内部不分化的(叉苔目,腋蒴叶苔亚目)

二岐分枝或重复二岐分枝;单层或多层细胞;外部有翼或翅。

片叶苔属:叶状体肥厚,肉质,中肋占大部分体积。

带叶苔属:宽带状,明显的中肋,种类中央狭长的厚壁细胞形成中轴。叉苔属:叶状体膜质,线形,中肋细长,翼部明显。

(3)具有茎叶分化的茎叶体型(foliose type)(顶蒴叶苔型)

A.顶端细胞的分化:

角锥状四面体形;一排腹叶,两排侧叶,螺旋状排列;由顶端细胞分化出来的细胞称为节片体。

B.分枝的方式:

单轴分枝(monopodial type),部分为假二岐分枝;

根据枝发生的部位和时间,分为两种:

顶端分枝(外生原的)(terminal branching,exogenous):侧枝距顶端很近,由主茎的组织过渡形成,基部无鞘。

胚性分支(内生原的)(embryonic branching,endogenous):距顶部较远,由或多或少已停止分裂并开始分化的成熟组织产生,基部有破层薄壁细胞所围。

C.叶和与叶相类似的光合作用附属器(photosynthetic appendages) A.叶

多为单层,无分化或角质化;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也是吸收器官;它们常密集成从或垫状,植株之间有缝隙,切断水分流失。

此外,它们还可以保护生殖器官:雄苞叶,雌苞叶;蓄水器官。B.叶的发生和排列:

由主茎或侧枝的顶端分裂产生的节片体发育而来,侧叶,腹叶。

叶基在茎上的排列包括横生(最原始),斜生,纵生。

斜生叶基侧叶呈覆瓦状排列:背腹两面生长速度不均衡。

蔽后式(succubous):背面生长快于腹面

蔽前式(jncubous):背面生长慢于腹面

C.侧叶和腹叶

侧叶:横生,斜生,近直生,背瓣,腹瓣

D.粘液细胞(slime/mucilage cell):分泌粘性物质,保护生长点。分为两类:

植物体内:储水。

植物体外:(粘液疣,粘液毛)保护顶端分生组织。

E.假根和鳞片

平滑假根./简单假根:内壁平滑,深入基质内部,固着。

瘤壁假根:内壁有瘤状或三角形舌状突出物,形成不完全的分隔,沿基质表面伸展,吸收输导水分。

三.生殖器及其附属结构

A.精子器和精子器群:

阔卵形或圆形,有柄;器壁常为单层细胞,精子器之间有隔丝或有分泌粘液的粘液疣。

B.精子器发生:外生原的(裸露),外面的细胞形成精子器本身,内面的形成精子器柄。

精子器原细胞分裂成精子器的分裂方式:美苔型的;地钱型的;叶苔目,叉苔目;

C.颈卵器:瓶状,外生原的。

外层:套层(不育细胞);

由下往上:腹部(卵细胞——腹沟细胞)(膨大)——颈沟细胞

由颈卵器原细胞分裂为颈卵器的分裂方式:美苔目/其它类

D.生殖器官的分布:

雌雄同株

雌雄混生同苞同株(synoecious)/雌雄有序同苞同株(paroecious)雌雄异苞同株(autoecius)/雌雄杂生同苞同株(heteroecious)

雌雄异株

E.生殖器官的保护结构:

(帮助生殖器官抵抗干旱;积蓄水分以利于受精;保护幼小孢子体)(1)防止生殖器官干燥:

精子器:雄苞叶(强烈内凹或呈囊状),鳞毛(paraphyllia),鳞片,囊袋,小室,雄器托

颈卵器:蒴萼(perianth)——2-3片营养叶愈合成一鞘套罩在颈卵器

外面。

萼片,毛状突起或裂片,假蒴萼,鳞片,粘液疣,

(2)保护孢子体防止干旱和保证正常发育

在受精卵发育成幼胚的时候,产生一种生长激素,促使蒴萼的发育,帽状体及其下面托部的组织发育,蒴囊(代替蒴苞)。

四.孢子体及其发育

受精卵在颈卵器的腹部开始发育,成熟的孢子体一般都含有足(foot),柄(seta),蒴(capsule)三部分。

足:深入配子体中吸取养料。

蒴:即是孢子囊,产生孢子的地方。

孢子囊的外面是孢子囊壁(蒴壁),其内含有两种细胞,一是孢子(来自孢子母细胞),另一为弹丝(不育)。——(孢子弹丝分裂)

弹丝:单细胞,细长管形,壁很薄。螺纹加厚,吸水时伸展,干燥时扭曲。

孢蒴成熟后,蒴壁纵裂成瓣。

柄:联系足和蒴的部分,不育。

孢子体发育的同时,颈卵器腹部的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大型而有保护作用的鞘套层,当孢蒴完全成熟的时候,破层而出。

孢子体发育类型举例:

A.钱苔型

受精卵分裂——蒴周层(外周)(amphithecium)/蒴内层(内部)

(endothecium)

蒴周层——蒴壁

蒴内层——孢原组织

B.革质花地钱型

上基细胞——蒴周层,蒴内层

下基细胞——基足

C.囊果苔型(蒴,柄,足)

上基细胞——蒴周层,蒴内层

下基细胞——基足,蒴柄

D.片叶苔型

上基细胞——蒴周层,蒴内层,蒴柄,基足

下基细胞——吸器(深入配子体中)

五.细胞学特征

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

油体:仅见于苔纲,较强的折光率,含有各种挥发油,可以产生气味。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多个体积较小的叶绿体,无淀粉核。

染色体:2V+2J(原始)(基本组型)

小染色体/性染色体/异染色体

六.营养繁殖

无性繁殖:

A.随着植物体老熟部分不断的死亡,新枝或新的叶状体不断长出来;

B.已成熟的营养体或是由于受到伤害,或是其他原因,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新植物体;

C.营养体的某些部分发生变形,形成特殊的营养器官。芽体(brood),易脱落的枝(caducous branches),芽孢(gemmae).

(1)地钱类:新枝,不定枝,芽孢

(2)叶苔类:枝的断裂;早落得枝条;叶的碎片;易落的叶;易洛的蒴萼;胞芽;芽体。

(3)叉苔目:胞芽;芽体;新生枝。

二.分类

(1)藻苔目:藻苔科

(2)美苔目:裸蒴苔科

(3)叶苔目:毛叶苔科;绒苔科;睫毛苔科;指叶苔科;护蒴苔科;紫叶苔科;扁萼苔科;光萼苔科;耳叶苔科;细鳞苔科;和叶苔科;、、、(4)叉苔目:

(5)囊果苔目;

(6)地钱目:

Chapter 3 角苔纲(Anthocerotae)

一.一般特征

一.配子体的特征

叶状体形,有分瓣,瓣裂辐射状或叉状分枝。由孢子萌发形成。叶状体内部组织无分化,无明显的中肋(少数例外)。有假根,无鳞片和

粘液细胞。

有一大型叶绿体,有淀粉核,(独特的特征)。

二.颈卵器和精子器

精子具两条游动鞭毛

颈卵器原细胞

壁原细胞中轴细胞

颈卵器的颈壁上部下部

盖原细胞中央细胞

初生沟细胞初生腹细胞(居上居下

颈沟细胞上下

腹沟细胞卵细胞颈卵器的腹部与叶状体细胞连在一起,全部包埋在叶状体中,颈部开口于表面。

三.孢子体的发生和结构

受精卵

下层细胞上层细胞

基足孢蒴

蒴周层蒴内层

壁原层(外)孢原层(内)蒴轴

蒴壁可育的不育的

孢子假弹丝

颈卵器及其毗连的配子体形成包围孢子体基部的基鞘。基部细胞可以持续分裂,使孢子体在整个生活时期可以不断增加长度。只要孢子体生活,这部细胞就一直保持分裂能力。(独特之处)

二.分类

角苔目(角苔科/短角苔科)

Chapter 4 藓纲(Musci)

一.一般特征

苔藓植物门中最大的一纲。

(1)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都有发达的丝状原丝体阶段,少数种类原丝体为片状。

(2)植物体(配子枝)不仅外形上与维管植物相似,而且内部也出现了细胞分化,有的甚至分化到较高的程度。

(3)苔纲和角苔纲的假根是单细胞的,藓纲的假根是由单细胞彼此以端壁相连接而成,而且往往产生分枝。

(4)孢子体比较强劲,内部结构复杂,分化出蒴齿,蒴盖等有助于孢子散发的结构。

泥炭藓亚纲(Sphagnidae),黑藓亚纲(Andreaeidae),真藓亚纲(Bryidae)。

一.孢子及其萌发

多为单细胞;孢蒴愈大,孢子体积愈小;

孢子分为两层:内孢壁(内部)(Intine endosporum),纤维素;

外孢壁(外部)(Exine ),角质化,颜色多种,表面有各种纹饰,突起。外孢壁的次生结构常作为鉴别种的特征。

孢子遇到适宜的条件就开始萌发,首先吸水膨胀,涨破外孢壁,原生质从突破口出发形成萌发管。细胞核进入管内分裂,在核与核之间有隔壁,持续下去,形成1支分枝繁多的原丝体系统(Protonemata)包括三种:

(1)绿丝体系统(Chloronemata):绿丝体,孢子直接萌发形成,多数椭圆形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2)轴丝体系统(Caulonemata):轴丝体,由绿丝体发育而来,少

数纺锤形或针形的叶绿体,产生具有茎叶分化的植物体的芽体。(3)假根(Rhizoidal):由无色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无叶绿体,固着和吸收。由孢子直接萌发产生的为初生假根;由绿丝体产生的,细长的,失去叶绿体的分枝,即假根枝;假根枝穿入基质便成假根,又叫顶生假根。

(原丝体系统并非都是丝状的,三种形式的萌发方式在各个类群也不同)

类型一泥炭藓型(Sphagnum type)

开始产生短小的丝状原丝体,然后由它形成叶状原丝体。配子枝生于叶状原丝体上,假根在两种上均可以产生。

类型二四齿藓型(Tetraphis type)

丝状原丝体——匙形叶状原丝体(spathulate thallous protonema)——轴丝体——顶生假根。

类型三黑藓型(Andreaea type)

球状原丝体(Globose protonema)——块状原丝体(massive )——叶状原丝体——假根。

类型四烟杆藓型(Buxbaumia type)

绿丝体,无轴丝体。性器官产生于绿丝体上——雄性原丝体系统(精子器由绿丝体分枝顶端细胞直接产生)——雌性原丝体系统(颈卵器由绿丝体分枝顶端上所产生的短枝先端产生)。

类型五短颈藓型(Diphyscium type)

绿丝体——顶生假根(无轴丝体)

——喇叭状原丝体(初生,次生,三生)

类型六葫芦藓型(Funaria type)

萌发早期:仅产生绿丝体;先有初生假根,后有绿丝体;两者同时萌发;先有绿丝体,后有初生假根。

异丝现象(Heterotrichous habit):绿丝体,轴丝体,初生假根

。孢子萌发时,绿丝体产生于孢子的一侧,初生假根产生于与之相对的另一侧。

类型七真藓型(Bryum type)

绿丝体,轴丝体,(原丝体由长圆筒形细胞构成)

类型八光藓型(Schistostega type)

长圆筒形的绿丝体——轴丝体——泡状原丝体(圆球形的泡状细胞)

类型九簔藓型(Macromitrium type)

绿丝体(短圆筒形或半圆球形)——轴丝体

类型十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 type)

块状原丝体——绿丝体——轴丝体

类型11 高领藓型

块状原丝体——绿丝体——假根

类型12 虎尾藓型

块状原丝体——轴丝体——假根

类型13 木衣藓型

块状原丝体——绿丝体——轴丝体——假根

孢子萌发与生态适应形式,类群分布,有关:块状原丝体是旱生藓类

的特殊适应。

二.植物体(假根,茎,叶)

A.假根——初生假根/次生假根,固着,吸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毛细管的作用。假根密集丛生时,防止水分过度挥发。

B.茎——由芽体的顶端细胞产生。顶端细胞分裂产生3个周边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

周边细胞——内面的细胞(分化为茎的中央部分)/外面的细胞(分化成上下两个细胞,上面的发育成叶,下面的发育成茎的皮部(certical portion))

茎单一或具有分枝。

侧枝:强枝或仰枝(向上或水平)/弱枝或垂枝(下垂)

茎分为表皮,皮层和中轴3部分。在不同类型中,3各部分会有不同。金发藓属最为复杂,厚壁导水组织(hydroiden)/薄壁导质组织(leptoiden),表皮下组织,内皮层,含淀粉的组织。(植株高大,生于土壤干燥贫瘠的条件下)

C.叶:(见周边细胞处)

一般有同形细胞构成,但是泥炭藓有两种细胞(大型绿色细胞——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彼此相连成网状;大型无色细胞——无叶绿体,吸收,贮藏水分,位于网孔之间)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叶的开度——2片相邻叶在茎上的夹角)叶的外部形态:无叶柄,以叶基着生于茎上。有或无中肋。

叶的内部结构:除中肋有多层细胞构成外,其余部分大多由单层细胞

构成。叶细胞多形,胞壁上有疣或凸起。

中肋:上表皮(腹面),下表皮(背面),主细胞。厚壁细胞,薄壁细胞

D.鳞毛

三.生殖苞

A.精子器:棒状,有2个鞭毛的游动精子。

顶端细胞——分裂产生颈卵器柄(下),最先端的细胞转变为三边分裂,产生3个细胞,即为壁原细胞,中央包围着中央轴细胞。

中央的轴细胞

原始盖细胞中央细胞

部分颈沟细胞原始沟细胞腹细胞

颈沟细胞腹沟细胞卵B.隔丝(paraphysis)侧丝,配丝

位于精子器和颈卵器之间,具有叶绿体,光合作用,

C.苞叶(bract)

雄苞叶:精子器外面;雌苞叶:颈卵器外面。

精子器,隔丝,雄苞叶——雄噐苞(perigonium)

颈卵器,隔丝,雌苞叶——雌器苞(perichaetium)

D.生殖器官的排列,(同株、异株,见上)

四.孢子体

A,受精作用:以水为介质。

B,胚的发育:上基子细胞,下基子细胞。

蒴帽:幼小的孢子体撑破颈卵器,其上部顶在孢子体顶端,套在孢蒴顶部。

C.孢蒴的发育和结构

(1)泥炭藓亚纲

胚——孢蒴(上),胚柄(中),吸器(下,后解体)。

蒴内层蒴周层

蒴轴外层内层

不育可育(孢原层)

壁,后演化造孢层(造孢细胞)

出蒴盖孢子

位于孢子体下并与之相连的配子体分化为——假蒴柄。

(2)黑藓亚纲

合子

下部上部(顶端细胞)

吸器蒴周层(外)cell 蒴内层(内)cell

蒴壁孢原层蒴轴原基

(外,可育)(内,不育)

造孢层蒴轴(3)真藓亚纲

孢子体:孢蒴(蒴盖,蒴壶,蒴托),蒴柄,足

顶端细胞

4细胞的蒴内层4细胞的蒴周层

内层外层

产孢组织

蒴齿:蒴周层组织的某几层细胞的细胞壁加厚,并与邻近细胞分离而构成。(节齿类)

绒齿类:蒴齿由整个细胞群构成。

依蒴齿分类:单齿层类,双齿层类(内齿层+外齿层)(背面有脊)孢蒴结构的类型:

泥炭藓型:蒴壁和造孢组织由蒴周层发育而成,蒴轴由蒴内层发育而来,造孢组织呈拱形。无蒴柄,孢蒴下的配子体发育为假蒴柄。成熟时盖裂。

黑藓型:蒴壁和造孢组织由蒴周层发育而成。蒴轴由蒴内层发育而来,造孢组织呈拱形。孢蒴下的配子体发育为假蒴柄。

无轴藓型:无蒴轴,蒴壁和造孢组织由蒴周层发育而成。蒴壁无绿色组织,不进行光合作用。

真藓型:蒴壁,外孢囊,外孢腔由蒴周层发育而成。内孢囊,蒴轴,由蒴内层发育而成,外孢腔具绿色组织。

金发藓型:蒴壁,外孢囊,外孢腔由蒴周层发育而成。内孢囊,蒴轴,由蒴内层发育而成,

五.营养繁殖

由茎或枝发育为新植物体。

胞芽,假根等。

二.分类

Chapter 5 苔藓植物生态学

一.生活环境

泥土,阳光充足,干燥,水,树枝等

温泉;湖泊;形成岩石(石灰石的沉积与水生苔藓形成石灰华,后变为钙华石);海水;沙地;火烧地,树木

二。群落

三。生态生理

水分;光照与温度;溶质与光合作用产物;无机营养

植物学重点内容

植物学重点内容 一、种子和幼苗 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 (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 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②根具有内皮层,内皮层具有凯氏带;茎一般无内皮层,部分具有淀粉鞘结构。 (3).维管柱:①根具有中柱鞘;而茎无。 ②根的木质部与韧皮部都是外始式;而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韧皮部是外始式。 ③根的维管束排列是辐射状的;而茎的维管束是开放型的。 四、植物的茎 1.内始式:由内部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外部发育的形式。 2.芽: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原始体。 3.茎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 4.小麦茎及玉米茎的维管束示意图。(P130) 5.顶端优势:顶芽对腋芽生长的抑制作用,称为顶端优势。 五、植物的叶 1.叶肉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2.叶序概念:叶在茎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类型:对生、互生、轮生、簇生。 六、营养器官的变态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汇总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 一、园林树木学定义 1、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可以用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所有的木本植物,可以在园林绿化、风景区、疗养地以及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 2、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栽培和园林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贡献 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具有明显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丰富多彩 4.特色突出 我国有很多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鸽子树(珙桐)、水杉、银杉等等。 桂花品种繁多,有四季桂类和秋桂类,秋桂类又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 松树有2针:油松,樟子松,黑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3针:白皮松,云南松,火炬松

5针:华山松,乔松,红松,日本五针松 先叶开花的植物:梅花贴梗海棠海棠花李桃苹果(蔷薇科)、迎春(木犀科)、蜡梅(蜡梅科)、玉兰天目木兰白玉兰紫玉兰(木兰科)等花卉都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它们的花芽分化是在前一年夏季进行的,形成后花芽进入休眠,第二年春季就能开花了;同时由于这些花木花芽生长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需要的气温要低,因此在早春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花芽先进行生长而开放,等气温升高后,叶芽才开始萌发而展开,就形成了先花后叶的现象。针叶树和阔叶树树形的不同:阔叶林长得比较高大,针叶林相对要瘦小,纬度越低,树木可以长得越高. 阔叶树一般指双子叶植物类的树木,具有扁平、较宽阔叶片,叶脉成网状,叶常绿或落叶,一般叶面宽阔,叶形随树种不同而有多种形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类:银杏、柏杨、垂柳、榆树,常绿类:小叶榕、山玉兰、广玉兰、白兰花.针叶树是树叶细长如针,叶子大多为针形、鳞形或刺状,多为常绿树,材质一般较软,有的含树脂,故又称软材,如: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柏本、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及其它针叶树种。 杉科植物中适宜于水中的植物:秃杉水杉

植物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园林植物基础知识

园 林 植 物 与 花 卉
武汉万科成本管理部 周建荣
2011-5-20

主要内容
一、园林植物的定义 二、园林植物的分类 三、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及应用 四、园林植物造价分析 五、园林植物栽植养护与管理

定义
广义的说园林花卉即观赏植物,泛指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花卉和草本花卉。
1、地球上植物的种类有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000个物种。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有258,650种开花植物15,000种苔藓植物。 2、国内通用的园林植物,乔、灌、藤木(木本)约有1200种,草花、地被(草本)约有1050种, 且每年的数目还在增加。 3、对于园林植物的地域区块气候分布,相对来说,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受地域影响较大,但一 二年生草本和温室植物受影响较小。

园林植物的分类
分 类 常 绿 落 叶
乔木类 灌木类 藤木类 竹类 花境类 水生类 草坪类
香樟、广玉兰、乐昌含笑、石楠、柚子树 黄杨、珊瑚、夹竹桃、蚊母、黄连翘 常春藤、金银花、油麻藤、铁线莲、三角梅 慈孝竹、紫竹、刚竹、淡竹、乌哺鸡竹 萱草、鸢尾、菊花、蔓长春、麦冬、福禄考 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大花醉鱼草 果岭草、双丝毯、马蹄金、三叶草、佛甲草
银杏、朴树、悬铃木、鹅掌楸、栾树 山桃、榆叶梅、垂丝海棠、紫薇、迎春 紫藤、爬山虎、凌霄、葡萄、蔷薇
月季、美人蕉、郁金香、百日草 水葱、再立花、芦苇、旱伞草、睡莲
马尼拉、四季青、天堂草、高羊茅、黑麦草

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茎的形态术语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一)、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寿命,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均为多年生的。 它们又可分为: 1)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植株,分枝位置距地面较高。如旱柳、毛白杨等。 2)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3)半灌木:较灌木矮小,高常不及1米,基部近地面处木质多年生,上部茎草质,于开化后枯死,如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含有木质较少,多汁、柔软、易折断。这类植物根据生活周期又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在本年内完成,并结束其生命,开花结果。如:水稻、棉花等。 <2>二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跨越两个年份,即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果后枯死。如:白菜、萝卜、冬小麦等。 <3>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的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每年都发芽生长。如:大理菊、马铃薯、甘薯等。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2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3攀援茎以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有5种攀援结构: 1)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气生根:常春藤、络石 3)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钩刺:猪殃殃、白藤 5)吸盘:爬山虎(地锦) 4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如牵牛等。 *5斜生茎 *6平卧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要部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一)叶序 指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5种: 1、互生:每节上只生一片叶,如大豆、棉花、玉米等。 2、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丛)生: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等。 5、基生: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短茎上称为叶基生。如蒲公英、车前草等。(二)叶形 (三)叶尖

最新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

1、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 表皮 皮层外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凯氏带) 维管柱中柱鞘原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 初生维管组织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后生韧皮部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表皮 皮层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髓和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作用。 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 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或限制作用。 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ψw =ψs +ψp+ψg+ψm ψw 为细胞水势,ψs 为溶质势(渗透式),ψp为压力势,ψg为重力势,ψm为衬托势。 8、植物的吐水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吐水由根压所引起。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或夜晚气孔关闭,水从叶片上散发量减少,即土壤湿度大,根系仍强烈吸水使得植物吸水大于蒸腾,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 9、光反应和碳反应的部位?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 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 有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有关园林绿化的基本知识

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界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 园林的基础概述: 园林是指庭院、宅院、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绿化工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工作)、种植树木花草、修建园林建筑和修筑园路园桥、营造园林小品、建造景观工程等途径创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埋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是应用园林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可分解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 1.1 精心准备 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 1.2 合理计划 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 1.3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 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施工现场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个阶段。(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 (2)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 (3)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有: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1.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唐岱(教授)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kmtd@https://www.doczj.com/doc/c52278741.html, 绪论 ?植物识别方法: 1、植物学知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 2、实践经验(看、摸、嗅、尝、比)。 ?需掌握的植物学知识——植物外部形态学知识。 ?主要参考书: ?1、植物学(形态学部分); ?2、园林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分类学部分) 一、植物的种和品种 1.种的概念与特征 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植物群(种群)。 同种个体间有相同的遗传性状,都能彼此传粉交配产生后代。不同的种个体则一般不能传粉交配产生种子,即杂交产生后代(在植物中人工和自然杂交,特别人工杂交常有发生)。 2.品种 品种(Cultivar,缩写成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 (1)品种概念 品种是人工为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取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园艺栽培的往往是品种而不是种。 (2)品种的一般属性 品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人们通过人工育种方法所获得的栽培植物的性状一致的经济植物类型。作为生产资料,凡栽培越久,分布越广,经济价值越高的植物,品种就越多。例如现代月季、菊花理论上有上万个品种。 二、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1.分类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1)必要性: ?从研究和认识、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林、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研究、识别、繁育、应用植物的基础。 ?统一概念,避免植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混乱。 ?便于国际交流和行业内交流 (2)植物分类基本方法:总体上,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基本体系。一是植物学分类法,二是实用分类法。 2、植物学分类法 (1)植物分类法与植物分类系统概念与特征 植物学分类法:又称自然分类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系统: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单位组成的植物分类系统。(2)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学家以种作为分类基本单位和分类的起点,根据相似程度大小和亲缘关系远近。集合相近的“种”于一属。将特征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将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类似的 1

植物学知识要点

植物学知识要点 (1)细胞壁分层:细胞壁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胞间层(果胶层、中层):为相邻两个细胞共有的一层,成分为果胶质。 初生壁:在胞间层以内,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为生活细胞所具有。 次生壁:在初生壁内侧(厚的又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具有次生壁的细胞其内原生质体消失,为死细胞;成分以纤维素为主,并常常含有木质素等。 (2)初生纹孔场:是指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上,存在的较薄的凹陷区域。 (3)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时,有一些部位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它是由纹孔腔和纹孔膜构成,根据纹孔的形状,把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它的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形成一个穹形的边缘,从而使纹孔口明显减小)两个类型 (六)后含物种类如下: 1、淀粉粒:在细胞中以淀粉粒存在。淀粉粒分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类型。淀粉粒的形状大小,可作为鉴定植物种类的依据。淀粉遇碘呈蓝色反应。 2、蛋白质:、在细胞中糊粉粒的形势存在贮藏蛋白质遇碘呈黄色反应。 3、脂类:遇苏丹——Ⅲ或苏丹——Ⅳ呈橙红色。 二、植物的组织 3、分生组织:。 (1)按来源分: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 4、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细胞逐渐失去分生能力,形成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功能的组织。 (1)保护组织: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A、表皮: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一般由单层扁平、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细胞外被角质膜,具有保护作用。 B、周皮:由木栓形成层发育而来,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共同组成周皮。(2)薄壁组织(营养组织):是以细胞具有薄的细胞壁而得名的,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担负着植物体的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功能。分类:A、吸收组织B、同化组织(叶肉) C、贮藏组织 D、储水组织:一般存在于旱生的肉质植物中。 E、通气组织:存在于水生植物或耐阴植物的根、茎、叶中,输导空气的功能。 F、传递细胞:细胞壁内凸生长具有短途输 (3)机械组织:A、厚角组织:细胞壁局部(角隅)增厚,而这种增厚仍为初生壁性质,成熟时具有生活的原生质体。B、厚壁组织:组成厚壁组织的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成为只留有细胞壁的死细胞。可将其分为石细胞和纤维(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4)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细胞呈长管状,贯穿于植物体的上下。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 A、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消失,细胞侧壁有明显的次生加厚(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五种加厚形式),细胞端壁形成穿孔,是植物体输导水分和矿物质的组织。 穿孔:是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这也是导管分子和管胞的主要区别。侵填体:有些导管成熟老化时,在其周围的薄壁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的纹孔侵入导管腔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囊状突出物,后期常为单宁、树脂等所填充,将导管阻塞而失去输导功能,这些阻塞物称为侵填体。 B、管胞: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组织,细胞管状,末端尖斜无穿孔,成熟时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26.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 . .

大学植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19 世纪初,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正式明确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概念 细胞学说 /细胞是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也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还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又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原核细胞 /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集中在某一区域,没有核膜包被。 /DNA 呈环状,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 /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 /细胞通常体积很小,直径为~10 m 不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植物界(两界系统)中的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 /具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 /基因组 DNA 为线状,并且与组蛋白结合。 /具有以膜为基础的多种细胞器。 /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 20-50 微米。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低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构成。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 1.大小:一般 20-50 微米。 /特例:棉花种子的表皮毛细胞可长达 70mm,成熟的西瓜果实和番茄果实的果肉细胞,其直径约 1 mm,苎麻茎的纤维细胞长达 550 mm。 2.形状:球状体、多面体、纺锤形和柱状体等。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质体和胞间连丝等。有些动物细胞的结构,如中心粒,是植物细胞内不常见到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真核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 (一) 质膜(细胞膜)

植物学基础知识

走进植物王国 ——植物学基础知识讲座 一、总说植物界 植物界是整个生物界的一部分,要了解植物界就必须知道生物界是怎么划分的。人类对于生物界的认知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生物界划分: 18世纪鼎鼎大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把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就是所谓的二界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得最早,也应用得最广泛、最悠久。后来单核细胞原始生物被划出来,称原生生物界,即三界系统。电子显微镜投入使用之后,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等,也被单独划分出来,称原核生物界,成为四界系统。其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被划为真菌界,成为五界系统。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又发现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称为非胞生物界,至此生物界成六界系统。在不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范围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在二界系统中,植物的范围最广,包括的种类也最多。为了方便大家的教学,今天我们还是用二界系统来讲。 生物分类阶元: 按照二界系统,已知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它们的大小、形态、结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人类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植物分类阶元和动物是一样的,阶元就是等级的意思。都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阶元)来划分。有的阶元中包括的植物种类仍然很多,根据需要,在阶元中再按性质归纳为亚阶元,如门中有亚门,目中有亚目,科中有亚科等等。所以完全的植物分类阶元不仅有门纲目科属种6个“正”的,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6个“亚”的。这样的分类阶元,就像编户口一样,每一个物种都可以归纳进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位置还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让我们看到进化的脚印。 植物界这50余万种植物共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一共16个门。 二、各类群植物简介 1、藻类 16个门里,藻类其实占据了8个门。但是所有的藻类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它们一般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植物最根本的特征——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自己养活自己,叫做自养型生物。只有低等藻类的极少数种类是异养或暂时性异养,也就是利用别人制造的营养物质生存。藻类的大小和构造差异很大,小的只有几微米,大的有几百米,比如生活在太平洋东岸寒流中的巨藻可以长到400米。尽管藻体有大小、简单和复杂的区别,但它们基本上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也是单细胞。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虽是多细胞,但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也就是说,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每个细胞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没有功能上的区别。 藻类绝大多数水生,有的漂浮在水中,随波逐流,叫浮游藻,有的用固着器固定在岩石上生长,叫固着藻,比如说海带,我们去买新鲜海带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固着器,有点像根。还有少数气生藻类可以在树皮、树叶、岩石、墙壁、土表等不为水浸泡的地方生活。藻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终年积雪的高山、高达85摄氏度的温泉中,都能找到藻类的身影。日常生活中,

植物学知识总结教学教材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内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植物学知识点电子教案

植物学知识点

植物学复习题 一细胞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他改进了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内容:①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②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有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个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③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意义:揭示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所有生活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细胞核吗?不是不是 3.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次生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初生壁是填充方式次生壁是附着方式 细胞壁的特化①木化---木质素-----增加硬度②角化----脂肪酸-----降低透性防病菌③栓化----木栓质----降低透性④矿化----SiO2-----增加硬度保护 4.请解释“生物膜”、“胞质运动”、“核孔”、“胞间连丝”、“纹孔”、“胞间隙” 纹孔:指此生壁上的凹陷结构物。物质可通过纹孔在细胞间运转。(成熟细胞即有次生壁的细胞才有常成对着生。)根据纹孔加厚的方式不同,分为具缘纹孔、单纹孔、和半具缘纹孔三种类型。12页 生物膜:细胞内的各种膜如质膜、核膜、液泡膜以及组成某些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胞间隙: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的细胞胞间层可局部消失而形成细胞间的空隙。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核孔:内、外膜每隔一定距离便愈合成穿孔,叫核孔。(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核孔的有效通道的直径是可以调节的,大分子通过核孔是变为细长形,消耗ATP.) 胞质运动:在生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转动式运动(细胞质按照一个方向做定向流动)、循环式运动(细胞质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把相邻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原生质丝。常存在于纹孔的部位。作用: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发生联系的桥梁。 5.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1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2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微体 3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 内质网(粗糙型光滑型)起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等 高尔基体:与有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修饰有关。功能是收集、加工包装和传递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向细胞的一定方向运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里的水溶液称细胞液,呈微酸性,是原生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混合液。 圆球体是一种主要起贮存作用的细胞器。 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6.细胞核包括哪些结构? 包括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生活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明显的细胞核) 7.质体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的质体(包括造粉体、蛋白体、造油体) 造粉体:贮藏淀粉的白色体蛋白体:贮藏蛋白质的质体造油体:贮藏脂肪的白色体 质体的发育和转化8.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为特有酶。①正常分解②自体吞噬③自溶作用9.液泡是有生命活动的部分吗? 后含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无机晶体和多种植物次生物质。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与草本。木本植物即常指得“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得“花卉”与草坪植物、 (一)树木得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得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与小乔(6—10m)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得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 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就是指植于庭院与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得得树种。 3.广义行道树就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得树木。历史沿袭得行道树得概念就是狭义得,与就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得行道树,栽植高大得乔木。 4群丛就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得植物景观。大型得群丛乔灌木得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片林就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得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得森林景观。 6、藤本植物就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她物才能伸展与空间得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绿篱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与围墙得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与装饰园景得作用。 8、绿篱得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与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与矮篱之别、 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得创意,通过攀扎与修剪得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得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得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9。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得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得低矮、匍匐型得灌木、竹类与蔓性藤本植物、广义得地被植物应该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得体系,而且它得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她地被植物不同,狭义得地被植物则就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得其她地面覆盖植物而言。 (三)草坪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类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内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26.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胞,通常只进行垂周分裂,扩大生长锥的表面。原体是原套内方的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增大生长锥体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