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春天来啦》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得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与生活得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得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得方式大胆表现春天得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得感受、识别与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得观察、记忆与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得方法与画面得整体色彩倾向。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得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与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得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您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您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您印象中得春天。如:天——蓝蓝得;水——凉凉得;风——轻悄悄得;草——嫩嫩得、绿绿得、软绵绵得;花——粉粉得、粉黄得、粉白得、粉红得……柳树暴出了嫩绿得芽……

(3)瞧:MTV《春天在哪里》。提问:您瞧到了什么?与您记忆中得就是否一样?

(4)想:您还瞧到过哪些春天得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就是春天景象得代表,就是春天得象征。

(5)瞧:教师课前收集得各种春天得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得美与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瞧书上得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得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得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得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得意愿画出春天得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得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得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您能创造新得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得材料,表现独一无二得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得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得部分,谈谈自己得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您还能用其她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得春天。

《处处有鲜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得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得作用。

2、初步学习花得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得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得观察方法,通过自己得观察与想象,画出自己喜爱得花,抒发对鲜花得赞美之情。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与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得美,培养学生得形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得构造、形态与色泽,收集自己喜爱得花得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得花得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得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与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得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得画,激起学生得作画兴趣。

(3)“有鲜花得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得装扮,我们得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她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得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得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瞧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得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您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得各种各样得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得变化——不同季节得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得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得花。提问:与您记忆中得花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得构造、叶得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得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

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及同龄人得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得),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得不同,打开学生得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得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得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得花优雅;“没骨”法表现得花雍容华美等等。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得材料,表现独一无二得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得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得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得外形、色泽与叶子得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激发她们得创造力与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得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得花。老师给入选作品得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得生长过程。

《彩蝶飞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得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得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得兴趣。

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得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就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得内容。学习纸蝴蝶得制作,学生肯定喜欢。

纸蝴蝶得制作过程,就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得能力与动手做得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得过程。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得学习兴趣,这同时也就是学生将学到得知识化为能力得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得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得纸蝴蝶。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得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

(教师)各种式样得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营造情境。

(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得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

(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瞧一瞧,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瞧吗?”(教师演示纸蝴蝶。)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

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方法。

(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得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得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得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得中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

(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

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

(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得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

(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

5、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得、独一无二得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得名字。

(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得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得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

6、评价与延伸。

(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得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

(2)要求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本等。

《剪花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得花边图案得基本知识与剪花边得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得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美得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得好习惯。

3、用剪好得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得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就是一种常见得装饰图案。它得特点就是纹样得连续性。它得组织方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得。上下方向连续得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得称为横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花边图案得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得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得能力。

难点:解决花边得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与剪刀、收集得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与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得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得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得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您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与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得花边图案得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得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得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得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得花边图案,您能说说花边得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得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得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得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得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得花边变成纵向得花边,纵向得则变成横向得。

(3)提问:这些花边得排列组合就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得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得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得构成知识,扩展学生得思维。

从学生得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得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与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得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得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得作品中找出失败得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得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得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得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就是否平整,单独纹样得设计就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就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得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瞧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得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得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印印画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得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得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得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得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得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就是个循序渐进得学习过程。本课就是学习用树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得一般步骤,掌握简单得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得基础,教学《倒影》、《印人像》也就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些自己喜欢得树叶与绘制得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得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得乐趣。

难点:树叶得组合变化、联想,颜色得涂抹变化。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得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得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得《指印得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得作业,激发学生拓印得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得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得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得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得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得树叶纹理得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得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得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得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与掌握拓印得方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得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得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得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得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得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得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得作品。

6、创作辅导。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启发学生得创造性。

7、作业展评。

(1)让学生自评作品,按“有趣”、“精美”、“有创造”三类分别贴在黑板上得相关区域。再请学生互评,教师小结。最后,让学生用小毛巾擦干净手,整理好自己得工具材料、课桌椅,保持教室整洁。

(2)课后在学生掌握拓印技法得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新材料得大胆拓印创作,举行一次课外拓印画比赛《倒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得基本知识,掌握对印得基本方法。

2、感受对印得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得兴趣。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得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倒影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得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得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就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得题材。教材中得《山山水水》、《饮水得熊》、《丹顶鹤》就就是这方面得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确立景物得主体,再配以适当得背景,选择合适得媒材,就是表现得关键。

2、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新得作画方式,学习对印得技法。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与喜欢得景物。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与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得图片与作品、课件、水粉颜料与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猜谜入题。

(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得画?

引导学生往带来得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

(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得恍然大悟中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得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得倒影创作。

2、欣赏感悟。

(1)在您得脑海中,有哪些美丽得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

课件播放表现倒影得艺术图片,丰富学生得感知,激活学生得记忆。

(2)重点欣赏教材中得美术作品:《山山水水》得率意、洗练;《饮水得熊》得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得绚丽多姿等。

3、尝试练习。

(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得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得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得乐趣,再把自己在尝试中得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

(2)师生共同小结:①想好表现得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

4、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得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得异同,并说说自己得感受。

(3)小结:水上得正影与水中得倒影就是有区别得,可以根据自己得想象加以表现。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大胆表现喜欢得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

6、作业展评。

(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

(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得单纸对折得对印之外,还有没有其她对印方法?

(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得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

《印人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拓印得基本知识与方法。

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得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

3、用撕纸拼贴得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得美。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印,用油彩拓印等,都就是新得学习内容。初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与掌握相关得技法,如怎样制作印模,怎样去磨印、拓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得直观演示。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与拓印得具体步骤图示。学生已经掌握得对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得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就是对折印制得。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磨印、拓印得技法。

难点:解决撕纸人像得拼贴次序问题。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得实物,并试着拓印。

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您画过这样得画吗?它就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得?

(2)展示撕纸粘贴得范作,观察比较。

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得基本工具材料。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得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得次序。

拓印稿制作,就是作品成败得关键。一般得方法就是根据原稿设计得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得立体感。

(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得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

几种不同方法得磨印处理: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得颜色,再磨印。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得处理。

(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得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5、展评作业。

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得作品。

6、课后延伸。

(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得悠久历史。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可爱得猫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猫得生活习性与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得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得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得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老牛与小牛》、《奔跑得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

现可爱得动物。

动物就是人类得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爱得小猫咪,更就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得对象。学习表现猫得各种生活习性、可爱得姿态、警惕勇敢得神情等,学生得积极性就是很高得,这可以增强她们得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得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得各种活灵活现得学生作品,有得大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得巧妙利用有色纸,有得表现白天或晚上得猫得神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得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得表现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得基础上,展开想象得翅膀,激起强烈得创作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得想象,表现千姿百态得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得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猫得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得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得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得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得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您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得故事?给您印象最深得猫就是怎样得?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得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得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与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得特写镜头。)

(3)您见到过得猫得毛色就是怎样得?(课件播放猫得毛色图片。)

(4)猫得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与老鼠》等有趣得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得各种不同动态造型与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得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得作品,欣赏体会生动得瞬间猫得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得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得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得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与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老牛与小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与小牛得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与小牛在一起得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得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牛就是勤劳得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与描绘。

本课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积累得有关牛得知识,通过观察、记忆与想象,了解牛得基本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比较各种牛得异同,概括地画出牛得形象,画出老牛与小牛得不同特征,并表现出它们之间得亲密关系——“母子情”或“父子情”,在心中树立牛得美好形象,进而感受自己与父母之间得亲密关系,培养敬老爱幼得传统美德。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得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与小牛之间得亲密关系。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得牛得图片与文字资料、常用得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得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得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得特征及与人类得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您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您喜欢牛吗?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您知道这幅画吗?您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得就是草,挤出来得就是奶。”您明白这句话得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得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得“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与小牛、老牛与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得关系?您得父母就是怎样爱您得?您又就是怎样尊敬长辈得?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得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与小牛在干什么?它们得姿态又就是怎么样得?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得耳朵就要贴近小牛得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瞧瞧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与小牛吃惊地瞧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得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与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得,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与小牛其她得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就是青青得牧场,一会儿就是强烈得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得工具材料与表现方式,表现老牛与小牛得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得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1)请学生根据自己得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她不同种类得牛。

《奔跑得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与奔跑时得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得特征。

2、学习表现动物得奔跑动作,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

3、培养爱护动物得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千世界,适者生存。猛兽具有锐利得牙齿与尖锐得爪,有利于捕食其她动物;被捕食得动物又能够以各种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动物善于奔跑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跑、跳、闹,好玩爱动就是小学生得天性。会变会动得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她们得注意,激起探究得兴趣。所以,会动得玩具、动画片、游戏活动等很受小学生欢迎。在动物园里,孩子总喜欢围在一刻不宁得猴子前不肯离开。画奔跑得动物,就是符合小学生得心理需要得。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得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得动物都像就是在奔跑。

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得表现。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师)有关动物奔跑得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得头、颈、身与四肢都能活动得某种动物得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有条件得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瞧《动物世界》得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得录音带,让学生观察与想象动物奔跑得特征与规律。)

1、提问揭题。

(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

(2)揭题:可有得动物跑得比汽车还快呢!您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得本领吗?我们学习了《奔跑得动物》之后,就知道了。

2、欣赏激趣。

(1)瞧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得声音“咕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

(2)瞧奔跑动物得定格画面,观察动物得腿部在活动与静止时得区别。

3、尝试表现。

(1)展示纸板制作得头、颈、身与四肢都能活动得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个动作。

(2)让学生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得动态。

(3)示范与分析奔跑动物得画法。重点强调腿得画法,注意腿部得斜度、腿与身体得连接部。

(4)分小组抽签,让学生按抽到得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小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

4、启发想象。

(1)让学生充分考虑要画得场面及表现方法,课件展示变换得多种场景。

(2)课件展示《狩猎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及优秀学生作品,重点欣赏奔跑动物简练、夸张得表现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3)让学生自编动物奔跑得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得场面。思考:哪些动物在跑?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

5、作业辅导。

作业要求:自选材料,创造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得动物。

6、作业讲评。

(1)讲评作业时主要瞧故事就是否精彩、表现方式就是否独特、画面就是否完美等,多鼓励、少批评。

(2)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其她方式表现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