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宗元《天说》

柳宗元《天说》

柳宗元《天说》
柳宗元《天说》

柳宗元《天说》

中国唐代柳宗元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收入《河东先生集》、《柳宗元集》。文章着重批判天能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天没有意志、是物质实体的观点。文中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痈痔、草木也。”指出天、地、阴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国家的兴亡衰盛,个人的贵贱祸福, 与天根本不存在互相感应的关系。《天说》坚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天人关系的问题,但忽视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能动作用。天说内容:

(韩文公登华而哭,有悲丝泣岐之意,惟沈颜能知之。今其言曰,人能贼元气阴阳而残人者则有功。盖有激而云。柳子因而为之说,谓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恶。要其归,欲以仁义自信,其说当矣。然曰天不能赏罚善恶者,何自而劝沮乎?韩文公曰:今之言性者,杂佛老而言。正为柳子设也。刘禹锡云:子厚作《天说》以折退之之言,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作《天论》三篇以极其辩。然公继与禹锡书云:凡子之论,乃吾《天说》注疏耳。禹锡《天论》,今附此后。)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按许慎《说文》: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张晏云: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应劭云: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又一说云:有壳曰果,无壳曰蓏。鲁果切。)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说文》:痈,肿也。疡,顽疮。赘,谓赘肉。瘘,颈肿,一曰久创。痔,后病也。痈,音邕。疡,音阳。疣,音尤。赘,朱芮切。瘘,音漏。痔,丈里切。)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蝎,音曷,木中虫,非螫毒音歇者。)草腐而萤飞,(腐,音辅,烂也。)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啮,倪结切。)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垦,

音垦,耕治也。)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墓以送死, (窾音款,空也。)而又穴为偃溲,(“偃”,一作“?amp;#93;”。《庄子》: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屏厕,屏厕则以偃溲。《集韵》:溺谓之溲,音搜。)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音烦,爇也。燧,音遂。)革金以镕,陶甄琢磨,(甄,音坚。) 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幸幸冲冲,(幸,音幸。)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人”下一有“之”字。)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 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番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其余的七人为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

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间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轶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莆齐名,也称“李杜”。 2、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3、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柳宗元”哲学思想

“柳宗元”哲学思想 除对文学作出的巨大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 (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 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 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 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 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 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 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 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 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 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 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 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 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 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 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 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 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 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词语翻译: ⑴僇(lù)人:即罪人,此指遭贬谪之人。僇,同“戮” ⑵恒;常常⑶ 惴(zhuì)栗:忧惧的样子。⑷隙:空闲。指公务之暇。⑸施施(yíyí):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人 走进柳宗元一生的4个阶段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人物生平 一: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予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简介,请 考生学习。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七年任 蓝田县尉, 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 二十一年正月, 顺宗(李诵)即位, 柳宗元积极协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 时为礼部员外郎。 改革触犯了保守官 僚、宦官、藩镇的利益,遭到反对,不到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九月,王叔文等 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贬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 零陵县)司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他 在柳州颇有政绩,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 家。他和韩愈尊儒学、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学(最看重《春秋》,主张 取圣人大中之道以为理),却统合佛、道之长而弃其短,并认为韩愈辟佛是忿其 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从势的发展来看待社 会历史的进化, 能从安民的角度来谈论吏治之道, 这些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比较完备, 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认为文章要表现正确的思 想内容,要能为时所用。他讲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辅时及物为道,且一再中言: 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二是主张文章的内容、形式要统一起来,二 者不能有所偏废。他既反对无乎内而饰乎外,也反对有乎内而不饰乎外。三是强 调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他说大都文以行为本, 在先诚 其中,又讲作文切不町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此外,他对古代文化遗产 并不一概否定, 而是主张参用其长, 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资料, 也利用各种文体(包 括骈文、辞赋)的艺术形式。柳宗元这些观点对当列的青年习作者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 他虽不像韩愈那样公开和一些青年建立师生关系, 但受他指教的人却相当 多。他在长安,每日登门求教者几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还从千里以外到永州 向他求教。柳宗元热心帮助他们,或口讲指画,或用函授方法解决疑难,大大推 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当然,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古文。这些优 秀作品大都产生在他被贬以后。 原因是长期谪居南方, 使他对社会弊病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而形同囚犯的忧患生活使得他悲愤填胸,抑郁难平。再加上他这时有 意识地研究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总的看,柳文高、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 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 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 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 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灏 (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 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 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 1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人柳宗元把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情景交融,表达作者被贬后心情复杂。《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践离朗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践离朗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践离朗读践离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践离朗读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赏析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间隔了一条湘江。它从朝阳岩起到王茂岭止,绵延数里之长。这篇游记它的题目就很耐人寻味。文章既然写游西山的经过,那为什么不像一般那样,起一个叫《游西山记》的题目呢?有人说可能考虑到在游西山的时候还饮酒取乐,以酒来助游兴。那他为什么不起一个《宴游西山记》的题目呢?看来这篇文章题目“始得”二字,定有奥妙。“始”,开始。“得”,原义获得,引申为发现。字面意思是,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 笔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个意思: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

柳宗元生平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柳宗元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人物生平 籍贯之谜 大文豪柳宗元到底是哪里人?他是“河东人”(河东即今山西省运城市)这点为学界共识,至于具体为河东地区哪里人却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13年,运城市名专家张号立在查阅了当地各县市地方志并实地考察后得出准确结论:“柳宗元为运城市永济(县级)市虞乡镇人。”至此,柳宗元籍贯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大家有了自己确切的家乡。 张号立在考证时态度十分严谨,他曾在永济虞乡镇学习工作过两年,还曾去过柳家坟茔看过柳家先祖墓碑。他先后查阅了柳宗元本人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清代的《虞乡县志》等可靠文献,指出: ①柳宗元在《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文中,谈到他的父亲(柳镇,曾任殿中侍御史)时说:“唐贞元十二年十二月庚寅,葬我殿中侍御史河东柳公于万年县(在今西安市)之少陵原。公讳某字某,邑居虞乡。” ②清光绪年间《虞乡县志》:“柳子厚堡,在县北二里刘家营南,颓垣尚存。今呼为城厢……唐柳子厚先茔,在县北阳朝村东南有数大冢,今其地犹称柳家墺。” 因此,柳宗元的故乡准确的来说,是今天的运城(地级)市永济(县级)市虞乡镇。 至于曾有资料称柳宗元为”解人“、”运城县人“、”解州镇人“等说法,张号立也从河东演变史入手解释了这些说法的来源和妥当程度。

柳宗元(三)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三、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前导言: 柳宗元因为一场难分对错的政治纷争被贬湖南永州,相对于仕途的黯淡,永州的生活更充满了烦恼。根据史书记载,一向以世家子弟自豪的柳宗元,心中却藏有难言之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北京师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三集――《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画外音: 在柳宗元步入仕途时,他才二十岁出头,意气风发,有整顿国家的激情与壮志,于是参与了由当时的名臣王叔文、王丕所领导的永贞革新。由于在太子即位的问题上革新派与后来的唐宪宗立场不同,所以革新失败,革新人士随即被贬,三十三岁的柳宗元也被贬永州,永州即今天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来到永州,即将开始长达十年的谪居生涯,那么,在这里等待柳宗元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百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三集《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康震: 那么,柳宗元当时在永州,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这个职务有一个全称,叫做“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什么意思啊?这个“员外置”就是编外的意思。我们知道他来这之前,他担任的是礼部员外郎,正六品。这个地方这个官,永州司马也是正六品,等于是同级调动,没有升,也没有降,但是这个员外置,这个编外,就界定了这个官职在永州的地位。再加上柳宗元本身是戴罪之人,所以,他到这来。第一,他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的。第二,也没有公家给他配的住房。这个地方既没有权,又没有房子,所以呢,远看仿佛是司马一个,近看就是死马一匹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儿没有什么任何用处。那么他住哪儿呢,一开始住在一个庙里头,这个庙还是比较有特点的,为什么呢,柳宗元有两句诗来描写这个庙,说:凫鹳戏于中庭,蒹葭生于堂筵。 ——柳宗元《闵生赋》在这个庙的大堂里边,有鹳鸟、鹤鸟在这儿翩翩起舞,在这院子里头有很多蒹葭,一种植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看上去挺有诗意的,但你想想,住的地方,中庭里边全都是鸟,院子里边全是野草,就这么一个环境。而且永州这个地方,在当时它的建筑主要是竹子和木头,不像我们现在都是水泥,所以永州这个地方的住房特别容易发生火灾,这柳宗元在这儿住到第五年头上的时候,他那屋子里已经起了四次火灾了,每次火灾爆发的时候,他都要把那个墙上掘个洞,或者把窗户给扒开了,光着脚丫子逃出去,特别狼狈。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居住的环境,这个条件特别地艰苦,特别地简陋。他这儿还是司马,尚且如此,那要是比他低的人,还不定住的是什么样子呢。 永州的整体状况不好,居住条件也不太好,那周围环境怎么样呢?出去走走吧,在屋子里待着又难受,出去走走啊,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边说,这个周围看上去都是田野,里边全都是蝮蛇,蝮蛇我们知道,是最毒的一种蛇类,水里边全是蛇。还有什么呢?还有大蚂蜂。说那别在田野里头转了,有什么池塘湖泊啊,你去看一看,写写诗也行,去不了,快到水跟前的时候,水里边有一种毒虫,这种毒虫,只要一看见人靠近水边,它在水里边发起攻击。所以你看我们原来讲苏轼的时候说苏轼到了黄州,没多少钱,住的地方也比较艰苦,后来自己还得种地,我跟你说,(柳宗元)他这个地方连种地都种不成,你先没种呢,先让蛇咬你一口,你还没播种呢,先让毒蚊子先叮你一口。 很简陋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那身体就不能太好,柳宗元在给他朋友的信里边就说,我自从来到永州,我身上这个病,还稍稍好一点了,原来啊都是一两天就犯一次病。他自从被贬之后,他身上得了很重的病,现在就是一个月大概能犯那么两三次。虽然说病大体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 对于柳宗元 大家肯定再熟悉不过了, 那么,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吧。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 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11 月 28 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 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 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孟浩然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 文论说性强, 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 多所寄托, 有 《河东先生集》 , 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 4A 级 景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 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 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 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 年, 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 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 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

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 12 岁的柳宗元在 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 785 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 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 社会情况有所了解, 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 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 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 年,21 岁的柳宗元 进士及第, 名声大振。 不久,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 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 年, 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 年, 26 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 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 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 尉(正六品)。803 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 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 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逐渐萌发了要求改 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 805 年(贞元二十一年)1 月 26 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 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 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 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 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王叔文等掌管 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 取的革新措施有, 抑制藩镇势力, 加强中央的权力; 废除宫市, 罢黜雕坊、 鹘坊、 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 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 顺宗的病情加重, 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 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 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 年(永贞元年)4 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 为太子,改名李纯。5 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 月,宦官,大臣请太子 监国。 同月, 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 八月五日, 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 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 的政治集团。8 月 6 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 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 180 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 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 月,在赴任途中,柳宗 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

柳宗元生平及成就

柳宗元生平及成就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柳宗元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文学成就: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