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在眼屈光检查中,若被检查存屈光不正且含有散光,则会给我们检查带来各种各样的麻

烦,例如含有轻度散光的患者必须使用柱镜矫正,还是用等效球镜代替?矫正柱镜的轴位有

误差怎么解决?如被检查者视细胞受到抑制状态或存在轻度弱视等造成的被检者主观判断不明确怎么解决?等等。

如何准确而又快捷地检查散光,并对散光进行正确的矫正,是我们在验光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交叉圆柱镜在眼屈光检查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此来提高我们的验配水平。

交叉圆柱镜,又称Jackson交叉圆柱镜(JCC,是由两片度数相同,符号相反,轴向互相垂直的柱镜联合在一起构成的。手持式交叉圆柱镜镜片上以" +”,“- ”标记正负柱镜

的轴向,在与镜片2个主轴呈45。处,亦是交叉圆柱镜正负屈光力相消之处,称为中间轴。中间轴处附一个手柄以利于翻转该镜片,手柄位于2个主轴的中央。

综合验光仪上的交叉圆柱镜则标记有红、白色点,以红点代表负柱镜的轴向,白点代表

正柱镜的轴向。镜片中间轴处设置一可翻转的手轮。

常用的交叉圆柱镜有土0.25DC、土0.50DC两种。

交叉圆柱镜测量散光是常用的主观验光方法。尤其适合用于精调散光一一在初始散光镜

度基础上进行柱镜的轴向和度数的精确。配合交叉圆柱镜测量散光通常选用斑点状视标,因该视标具有各方向无差异的特性。如没有斑点状视标,也可用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

当然,交叉圆柱镜不仅仅限于检测散光,如远交叉视标检测、近交叉视标检测都联合使

用了土0.50DC交叉圆柱镜。

1 ?检测原理

(1)认识基础

①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

的“Sturm”光锥。而“ Sturm ”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

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

于焦点(表1 )。

②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

觉的关系(表2)

表2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③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规则

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

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

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00DC

X 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0.50DC X

180/+0.50DC X 90。

④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

散光镜片。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

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土0.25D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

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0.25DC X 45/+0.25DC X 135, +0.25DC X

45/-0.25DC X 135。

(2)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①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

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矫正了部分混合性散光。

②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当最小弥散圆不变则提示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已被消减为焦点。

例2

③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相同(例3)。

例3

④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不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不相同(例4)。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此时交叉圆柱镜提供的正、负轴更靠近人造混散的正、负轴。

例4

)矫正用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可以通过球镜、柱镜组合获得

使用镜片箱中的正球镜、负球镜、正柱镜、负柱镜组合出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可以有三种组合形式: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负球镜联合正柱镜;负柱镜联合正柱镜。而使用综合验光仪

上的镜片则只有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这一种组合形式,因为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而没有正

柱镜。因此,在综合验光仪上提供混合性散光镜度时,是按照每增加-0.50DC同步增加

+0.25DS或者每减少-0.50DC同步减少+0.25DS来进行的。

(4)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的基本思路

首先把规则散光眼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MPMV或红绿法。其

次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试镜片测试人造的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交叉圆柱镜来实施。最后

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矫正人造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正球镜联合负柱镜等形式提供正

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因此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实质是使用两个已知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去测试一个未知的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2?方法

(1)准备

?斑点状视标,取自印刷视标或视标投影仪。

?交叉圆柱镜、负柱镜试片、球镜试片,取自手持式交叉圆柱镜、镜片箱或综合验光仪。

?单眼;0.8及以上视力;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

(2)使用综合验光仪上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的操作步骤(有初始散光)

①投放斑点状视标。

②转动交叉圆柱透镜的外环,使其翻转手轮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③旋转翻转手轮翻转交叉圆柱镜,嘱被测者注意并比较翻转前、后(或称1、2 )两面

的清晰度。

④如诉交叉圆柱透镜两个面的清晰度一致,此时柱镜试片的轴向已与眼的散光轴向重合,转入⑥项操作;

⑤如诉某一面较清楚,则停留在清晰面,并将柱镜试片的轴向与交叉圆柱镜负轴(红点)的方向移动5。或者更大度数。转入③项操作。

⑥转动交叉圆柱镜的外环,使其正柱镜或负柱镜的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⑦旋转翻转手轮翻转交叉圆柱镜,嘱被测者注意并比较翻转前后(或称1、2 )两面的

清晰度。

⑧如诉交叉圆柱透镜两个面的清晰度一致,检测结束记录散光数据。

⑨如果觉得某一面较清楚,则将交叉圆柱镜停留在清晰面。若清晰面为交叉圆柱镜负柱

镜轴向(红点)与负柱镜试片的轴向B重合,给予-0.25DC XB;若清晰面为交叉圆柱镜正柱镜轴向(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去除-0.25DC XB。如增减达-0.50DC 则需

要相应增减+0.25DS。

⑩转入⑦项操作。

(3)注意事项

?借助于MPMV或红绿视标检测等将规则散光眼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散。

?借助于散光表检测、检影验光、客观电脑验光仪验光等获得散光初始光度并置入视孔。

?如增减达-0.50DC,则需要相应增减+0.25DS。-0.25DC的改变对应的球镜改变是+0.125DS,因对视力影响小故可忽略。

.在使用交叉圆柱镜的时候,左手拇指与食指拿交叉柱镜,中指与无名指放在患者前额上一点作为支点。这样再翻转交叉柱镜时位置准确,试镜效果好。

.在试交叉柱镜时,不需病人回答,医生只需根据病人分辨目力表的情况来确定散光度

与轴的位置。

.遇散光较大的患者,应稍确定散光位置后再试散光度数,然后再确定一次散光位置,

度数更准确。

3.使用要求

.作为验光技术人员应做到使患者视力经过矫正后达到效果。

.熟练使用交叉圆柱镜,以免发生因技术不佳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弱视治疗。

.双眼视力矫正不到0.3的低视力,由于验光效果不好,不应划入此种患者而误划入低

视力中,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

所以作为验光人员,应掌握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力求患者视力矫正后达到最好视力。

交叉圆柱镜是镜片箱内常备之品,一经掌握,操作简单、方便、灵敏,是正确校正散光

轴向及调整柱镜度数的重要方法。我们的使用体会是:1.良好的配合很重要。2.校正散光度

前应先确定轴位,因为不正确的轴位可以影响散光的度数,但不正确的散光度数对轴位的确

定影响不大。3.校正轴向时可选用土0.50D交叉柱镜。翻转镜片后感觉一面清楚时将散光镜片的轴向向交叉柱镜相同符号的方向移动5。,第一次也可移动10。或15。,再重合做反复测

定,如此患者两面的对比感更强,更易配合。 4.校正度数时,所变球镜等于交叉柱镜的量,

柱镜则为交叉柱镜的2倍。在校正完后最好能逐渐加减球镜的量或进行红绿平衡。 5.检查前

需将方法和目的告知患者,置镜后患者通常诉更模糊,嘱其比较视标的清晰度而不是比较能

见视标的多少,尽量争取最短的检查时间,避免出现调节疲劳。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在眼屈光检查中,若被检查存屈光不正且含有散光,则会给我们检查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例如含有轻度散光的患者必须使用柱镜矫正,还是用等效球镜代替?矫正柱镜的轴位有误差怎么解决?如被检查者视细胞受到抑制状态或存在轻度弱视等造成的被检者主观判断

③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00DC ×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0.50DC×

②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

④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不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不相同(例4)。 (3)矫正用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可以通过球镜、柱镜组合获得 使用镜片箱中的正球镜、负球镜、正柱镜、负柱镜组合出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可以有三种组合形式: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负球镜联合正柱镜;负柱镜联合正柱镜。而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镜片则只有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这一种组合形式,因为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而没有正柱镜。因此,在综合验光仪上提供混合性散光镜度时,是按照每增加-0.50DC同步增加 +0.25DS或者每减少-0.50DC同步减少+0.25DS来进行的。 (4)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的基本思路 首先把规则散光眼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MPMVA或红绿法。其次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试镜片测试人造的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交叉圆柱镜来实施。最后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矫正人造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正球镜联合负柱镜等形式提供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因此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实质是使用两个已知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去测试一个未知的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2.方法 (1)准备 ·斑点状视标,取自印刷视标或视标投影仪。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 天津眼科医院验光室李凤莲 选自:眼屈光专辑1989年10月阅读次数:2368 选登时间:2004-3-13 17:44:10采编:01 协助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进行主观验光,交叉圆柱镜是矫正散光眼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医院内的验光师大部份都使用交叉圆柱镜,而在眼镜店大部份验光人员均不使用交叉圆柱镜。所以在矫正屈光患者的散光准确的系数就偏低了。往往因为散光度与轴不准确而矫正视力不理想。交叉圆柱镜实际是一个混合散光镜,也就是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垂直相联合而得,经常使用有三种: 1、±0.25D柱即-0.25D球+0.50D柱或+0.25D球-0.50D柱 2、±0.50D柱即-0.50D球+1.00D柱或+0.50D球-1.00D柱 3、±1.00D柱即-1.00D球+2.00D柱或+1.00D球-2.00D柱 交叉圆柱镜的形状:为了使用方便应是带圆柱柄的透镜,柄较长,柄在两圆柱镜轴的中间。也有与镜片盒内镜片一样的交叉圆柱镜,此种使用不方便。交叉圆柱镜因有长柄,验光技师执长柄旋转、可使交叉圆柱镜永做90°旋转。 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1、检查患者有无散光:患者经检影验光后未发现散光。但为了验光的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用交叉圆柱镜在试镜架上四个位置上作视力比较。(四个位置:90°、180°、45°、135°)。看视力有无明显区别。在加交叉圆柱镜比较时,令其患者看视力表。在指视力表时应较不戴交叉圆柱镜时的视力退两行。先由90°,180°,开始。指两面比较,视力看视力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然后再由45°,135°做比较。如4的位置比较读视力表同一行(视力最佳时)清淅度无明显区别就无显光存在。如有区别就应加轻度散光。如:交叉柱镜的正号在90°负号在180°较负号在90°正号在180°视力好,又正号在135°负号在45°较负号在135°正号在45°视力好,说明90°~135°内可有正散光,在45°~180°内可有负散光。然后用+0.25D柱与-0.25D柱分别放在其位置中间,再比较视力,那片加上视力好就用那一片,然后再试交叉圆柱镜定好轴其位置。这样试可确定散光轴的范围,缩短试镜时间。 2、检查散光轴位置的正确与否:检影试镜后,散光轴的位置准确与否,应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使交叉圆柱镜柄,对准其散光轴,交叉柱镜之正负号与其散光轴成45°,令其读视力比较,如散光为正号,其散光位置的移动应随交叉柱镜正号移动。俗称进十退五。 例:+0.50DC×90 交叉柱镜比较,正号在135°负号45°时的视力好于负号在135°正号在45°,那轴的位置应移动10°,变为+0.50DC×100,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正号在55°负号在145°时的视力好于在正号145°负号在55°,那轴的位置就应退回5°。变长+0.50DC×95为正确。 对于0.25D的散光轴位置定较难,因度数浅,对交叉柱镜的敏感度不太灵敏,在试交叉柱镜时应把原轴位移动大时。 如:+0.25DC×90试交叉圆柱镜正号在135°时视力较好但是与正号在45°时视力相差不多,可将散光位向前移20°,+0.25DC×110再做交叉圆镜比较定轴。 大度数的散光(2D以上)在试交叉柱镜按进十退五后移动轴位,后可再做

眼视光学试题.(优选)

一、单项选择题 1. 调节松弛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正视眼内聚焦于 A. 视网膜前 B. 视网膜后 C. 视网膜上 D.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后 E.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下 2. 调节松弛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远视眼内聚焦于 A. 视网膜前 B. 视网膜后 C. 视网膜上 D.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后 E.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下 {{ [眼视光学](较易) 3. 人眼由视近转为视远时,下面正确的是 A. 晶状体变厚 B. 悬韧带拉紧 C. 睫状肌收缩 D. 瞳孔缩小 E. 眼球内聚 {{ [眼视光学](中) 4. 下面哪一项是混合性散光 A. +2.00DS/+1.00DC×900 B. +1.00DS×900/+1.00DC×1800 C. -2.00DS/+3.00DC×900 D. +1.00DS×1800/+1.00DC×900 E. - 2.00DS×900/-3.00DC×1800 {{ [眼视光学](较易) 5. 下面哪一项不是角膜接触镜配戴的绝对禁忌证 A. 急性结膜炎 B. 年龄在16岁以下 C. 角膜上皮擦伤 D. 角膜干燥症(干眼症) E. 不能遵循镜片的护理与操作 {{ [眼视光学](较易) 6. 患者60岁,职业为会计,需长时间从事近距离工作。该患者的验光 A. 渐进多焦镜 B. 双光眼镜 C. 双焦接触镜 D. 一副远用和一副近用单光眼镜 E. 远用单光眼镜 {{ [眼视光学](中) 7. 患儿5岁,裸眼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2,戴镜后视力提高为0.4 A. 戴框架眼镜矫正

老视验配的法

老视验配F C C法远用FCC视标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远用FCC视标联合+/交叉圆柱镜测试和红绿测试的道理都是一样,都是用来定量分析屈光检查过程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红绿测试是根据红绿色波长不同,在眼内成像位置不同的。而远用FCC视标联合+/交叉圆柱镜测试则是通过交叉圆柱镜将FCC视标分解成为一前一后的水平和垂直的两条焦线。 如图1: (图1)FCC视标 操作方法: 被检眼前放置一个+/的交叉圆柱镜,负轴放在90,正轴那么就在180.那么一个正视眼视网膜上面的像就因为加了这个交叉圆柱镜从原来的一个焦点变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水平焦线在网膜前垂直焦线落在网膜后,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被检这应该看到的是横竖线一样清楚.最小弥散圈刚好落在黄斑中心凹. 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近视患者,近视欠矫的话,或者一个远视患者,远视过矫的话,患者看到的是竖线清楚,横线模糊: 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远视患者,远视欠矫,或者一个近视患者,近视过矫,此时患者看到的状态是横线清楚,竖线模糊.所以当出现横线更清楚或者竖线更清楚的时候,应该调整球镜,直到横线和竖线一样清楚为止. 如图2: 但是使用远用FCC视标测试的时候,操作者很容易因为个人的习惯,导致验光误差增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下面几点:

(图2) 1.调节因素对远用FCC视标测试的影响 一般远视患者经常使用调节,相对更容易发生调节超前现象,特别是轻度远视的人特别容易表现出近视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假性近视,所以在使用FCC视标的过程中,也必须控制调节.控制调节有几种方法,首选应该是睫状肌麻痹法,然后才是雾视.当眼镜店没有条件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时,看FCC视标必须在轻度雾视的前提下进行. 2.验光过程中对调节的控制. 为了不刺激调节,我们可以采用这样方法:首先提醒患者先注视靠视网膜前的视线条,然后注视靠视网膜后的线条.理由是患者先看靠视网膜前的线条, 先看网膜前的线,能迫使患者尽量放松调节,若是先看靠视网膜后的线条,患者将启动调节将靠视网膜后的线条移到网膜上.因此,当交叉圆柱镜的负轴放置在90,此时应该先问患者,先看横线,后看竖线,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如果交叉圆柱镜的负轴在180,应该问患者先看竖线,再看横线,竖线清楚还是横线清楚.这样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刺激调节,对调节的控制更为理想。3.焦深对FCC视标测试的影响: 按照光学理论来讲,瞳孔直径越小,焦深也就约长.理论上当瞳孔小到一个点时,只允许一条光线进入眼内时,不管哪种屈光不正,都可以在视网膜上面成像清晰.此时在这种理想值的状态下,红绿视标也就失去了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当一个矫正为正视眼的人,此时看5米视标,在眼睛前面放置一个孔径为的小孔片,然后在眼睛前面加减,不管是看红绿视标还是单纯的视力表,或者是+/的交叉圆柱镜联合FCC视标,可以发现,此时患者看红绿视标都是清晰的,红绿视标敏感性明显降低。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焦深可以影响验光的结果,当在一定情况下,同样可以影响FCC视标的准确性.所以我们用红绿测试,远用交叉十字视标检查或者查视力时候,光线不能不能太亮,适当的暗点最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焦深的影响,使检查结果更为客观。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常用于散光检查尤其是散光的精确检查。对于该项技术,学习者固然可以通过模仿与强记教师的示教而重复操作过程。但囿于各家对其检查原理的阐述不甚明了,多数学习者仍然无法借助可理解的理论来有效指导并提升其实践。有感于此,本文专门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梳理。 1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础条件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的“Sturm”光锥。而“Sturm”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于焦点(表1)。 表1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觉的关系(表2) 表2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80,予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180/+×90。 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片 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45/+×135,+×45/×135。 2 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提供的镜度是需要的。 例1 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当最小弥散圆不变则提示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已被消减为焦点。 例2

交叉圆柱镜的使用

交叉圆柱镜的使用 协助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进行主观验光,交叉圆柱镜是矫正散光眼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医院内的验光师大部份都使用交叉圆柱镜,而在眼镜店大部份验光人员均不使用交叉圆柱镜。所以在矫正屈光患者的散光准确的系数就偏低了。往往因为散光度与轴不准确而矫正视力不理想。交叉圆柱镜实际是一个混合散光镜,也就是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垂直相联合而得,经常使用有三种: 1、±0.25D柱即-0.25D球+0.50D柱或+0.25D球-0.50D柱 2、±0.50D柱即-0.50D球+1.00D柱或+0.50D球-1.00D柱 3、±1.00D柱即-1.00D球+2.00D柱或+1.00D球-2.00D柱 交叉圆柱镜的形状:为了使用方便应是带圆柱柄的透镜,柄较长,柄在两圆柱镜轴的中间。也有与镜片盒内镜片一样的交叉圆柱镜,此种使用不方便。交叉圆柱镜因有长柄,验光技师执长柄旋转、可使交叉圆柱镜永做90°旋转。 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1、检查患者有无散光:患者经检影验光后未发现散

光。但为了验光的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用交叉圆柱镜在试镜架上四个位置上作视力比较。(四个位置:90°、180°、45°、135°)。看视力有无明显区别。在加交叉圆柱镜比较时,令其患者看视力表。在指视力表时应较不戴交叉圆柱镜时的视力退两行。先由90°,180°,开始。指两面比较,视力看视力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然后再由45°,135°做比较。如4的位置比较读视力表同一行(视力最佳时)清淅度无明显区别就无显光存在。如有区别就应加轻度散光。如:交叉柱镜的正号在90°负号在180°较负号在90°正号在180°视力好,又正号在135°负号在45°较负号在135°正号在45°视力好,说明90°~135°内可有正散光,在45°~180°内可有负散光。然后用+0.25D柱与-0.25D柱分别放在其位置中间,再比较视力,那片加上视力好就用那一片,然后再试交叉圆柱镜定好轴其位置。这样试可确定散光轴的范围,缩短试镜时间。 2、检查散光轴位置的正确与否:检影试镜后,散光轴的位置准确与否,应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使交叉圆柱镜柄,对准其散光轴,交叉柱镜之正负号与其散光轴成45°,令其读视力比较,如散光为正号,其散光位置的移动应随交叉柱镜正号移动。俗称进十退五。

老视验配的FCC法

老视验配FCC法 远用FCC视标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远用FCC视标联合+/-0.5DC交叉圆柱镜测试和红绿测试的道理都是一样,都是用来定量分析屈光检查过程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红绿测试是根据红绿色波长不同,在眼内成像位置不同的。而远用FCC 视标联合+/-0.5DC交叉圆柱镜测试则是通过交叉圆柱镜将FCC视标分解成为一前一后的水平和垂直的两条焦线。 如图1: (图1)FCC视标 操作方法: 被检眼前放置一个+/-0.5DC的交叉圆柱镜,负轴放在90,正轴那么就在180.那么一个正视眼视网膜上面的像就因为加了这个交叉圆柱镜从原来的一个焦点变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水平焦线在网膜前0.5D垂直焦线落在网膜后0.5D,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被检这应该看到的是横竖线一样清楚.最小弥散圈刚好落在黄斑中心凹. 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近视患者,近视欠矫的话,或者一个远视患者,远视过矫的话,患者看到的是竖线清楚,横线模糊: 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远视患者,远视欠矫,或者一个近 视患者,近视过矫,此时患者看到的状态是横线清楚,竖线模糊.所以当出现横线更清楚或者竖线更清楚的时候,应该调整球镜,直到横线和竖线一样清楚为止. 如图2: 但是使用远用FCC视标测试的时候,操作者很容易因为个人的习惯,导致验光误差增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下面几点:

(图2) 1.调节因素对远用FCC视标测试的影响 一般远视患者经常使用调节,相对更容易发生调节超前现象,特别是轻度远视的人特别容易表现出近视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假性近视,所以在使用FCC视标的过程中,也必须控制调节.控制调节有几种方法,首选应该是睫状肌麻痹法,然后才是雾视.当眼镜店没有条件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时,看FCC视标必须在轻度雾视的前提下进行. 2.验光过程中对调节的控制. 为了不刺激调节,我们可以采用这样方法:首先提醒患者先注视靠视网膜前的视线条,然后注视靠视网膜后的线条.理由是患者先看靠视网膜前的线条, 先看网膜前的线,能迫使患者尽量放松调节,若是先看靠视网膜后的线条,患者将启动调节将靠视网膜后的线条移到网膜上.因此,当交叉圆柱镜的负轴放置在90,此时应该先问患者,先看横线,后看竖线,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如果交叉圆柱镜的负轴在180,应该问患者先看竖线,再看横线,竖线清楚还是横线清楚.这样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刺激调节,对调节的控制更为理想。3.焦深对FCC视标测试的影响: 按照光学理论来讲,瞳孔直径越小,焦深也就约长.理论上当瞳孔小到一个点时,只允许一条光线进入眼内时,不管哪种屈光不正,都可以在视网膜上面成像清晰.此时在这种理想值的状态下,红绿视标也就失去了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当一个矫正为正视眼的人,此时看5米视标,在眼睛前面放置一个孔径为0.5MM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重要性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重要性 摘要:交叉圆柱镜主要作用是校正散光轴及散光度数,它的原理为一混合柱镜片,即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子午线上力量相等,符号相反。临床常用的有±0.25D和±0.50D。轴向在镜片上以正负号标出,在两符号之间为交叉柱镜的持柄位,柄与镜片的两个轴各成45°角,屈光度为0。若能熟练掌握其方法,更能增加验光的准确性。 关键词:交叉圆柱镜散光 一、交叉圆柱镜的结构 交叉圆柱镜是由一对屈光度数相等、符号相反、柱镜轴向互相垂直的两个平柱镜磨合在一起组成的。交叉圆柱镜的手柄或转轮离开正负轴的角度相等,都是45°。交叉圆柱镜上的主子午线用红点和白点来表示:红点表示负柱镜轴位置,白点表示正柱镜轴位置。交叉圆柱镜的度数有±0.25D、±0.50D、±0.75D、±1.00D。检查散光常用交叉圆柱镜的度数是±0.25D。 二、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1.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的方法 插入交叉圆柱镜,使手柄与试验柱镜的轴重合。翻转交叉圆柱镜,请被检者比较两面的清晰度。如果两面同样清楚,

重复确认后,提示试验柱镜的轴是在正确的位置上。如果两面的清晰度不一样,说明试验柱镜的轴向不正确,向清楚面时,负柱镜轴(红点)的方向转过一个角度。重新把手柄调至与试验柱镜重合,继续翻转两面,直到两面同样清楚为止。 2.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的原理 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被检者看到视标清晰程度不同,说明翻转前后被检眼残余屈光不正度的大小不同。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前,被检眼已经存在残余散光,插入交叉圆柱镜后,根据矢量相加的原理会形成新的残余散光。比较翻转前后残余散光的大小,就可以说明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的原理。 3.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的方法 插入交叉圆柱镜,使其任意一个轴向(红点或白点)与试验柱镜的轴重合。翻转交叉圆柱镜,让被检者比较两面的清晰度。如果两面同样清楚,重复确认后,提示试验柱镜的度数是正确的。如果两面清晰度不一样,说明试验柱镜的度数不对,如果红点与试验柱镜轴重合时清楚,说明负柱镜的度数不够(欠矫),可增加-0.50DC,同时增加+0.25D S(为保持最小弥散圆始终在视网膜上)。如果白点与试验柱镜轴重合时清楚,说明负柱镜的度数过矫,可减少-0.50D C,为保持最小弥散圆始终在视网膜上,同时增加-0.25D S。重复翻转,直到两面同样清楚终止。

散光的分析

散光的分析 散光是一种极普遍的屈光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近视、远视还要普遍,只是真正需要配戴散光镜片的人相对较少。一个合格的验光员,需具备正确、科学的验光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检验出散光。如果散光的验配不科学,不准确,顾客戴镜后会出现严重的视疲劳,眼酸、眼干、眼胀、头晕、流泪等不良反应。为了帮助广大验光员更好的验配散光,从而让消费者可以舒适,清晰和持久地配戴眼镜,特撰写本文。 一、散光简介 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角膜表面不圆。正常人眼角膜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网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近视与远视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网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本文只在角膜接触镜章节内对“不规则散光”进行部分讲解,其它地方都不针对不规则散光。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膜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网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散光定义: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一前一后的两条焦线,成像为最小弥散圈。如图二 如图二中,水平线的屈光力(蓝色)与垂直线屈光力(红色)不同,产生一个垂直与水平的前后焦线。中间有一个最小弥散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根据两条焦线的成像位置不同,规则散光又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合性近视散光、复合性远视散光,混合性散光等五类。 单纯性散光,其中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图三a)称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同理,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图三b)称为单纯性远视散光。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 基本原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常用于散光检查尤其是散光的精确检查。对于该项技术,学习者固然可以通过模仿与强记教师的示教而重复操作过程。但囿于各家对其检查原理的阐述不甚明了,多数学习者仍然无法借助可理解的理论来有效指导并提升其实践。有感于此,本文专门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梳理。 1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础条件 1.1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的“Sturm”光锥。而“Sturm”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于焦点(表1)。 表1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1.2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觉的关系(表2) 表2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1.3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 1.00DC×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0.50DC×180/+0.50DC×90。 1.4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片 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 ±0.25D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0.25DC×45/+0.25DC×135,+0.25DC×45/-0.25DC×135。 2 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2.1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提供的镜度是需要的。 例1

中级验光员教案

第四课屈光检查 上节课未解问题的讨论 新课介绍: 通过概述要学生自己能够了解屈光检查所涉及的内容 开始新课: 1屈光检查所用方法的种类了解 1)课外知识补充: 电脑验光仪检查的原理:1)谢纳原理:将2束红 外光射入被检眼瞳孔区,若被检眼为正视眼,则在 视网膜上成一单像,若在被检眼视网膜前或后成像, 均为双像 2)焦度计原理:是根据 牛顿原理公式,通过被检眼的屈光不正所需补偿的 镜度与电脑中可移动透镜的位移量成线性关系的 原理测得 3)检影镜原理:验光仪 由三部分组成,通过检影镜和跟踪,调整装置,记 录装置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雾视法验光 雾视法就是缓解被测眼的调节张力的方法。 其原则是使被测眼处于“人工近视状态 2)学生就初期了解中所感兴趣的问题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略 小结上课内容(略) 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课下自由讨论,将不解之处记录,并下节课课堂讨论。 2、预习新 第五课验光 上节课未解问题的提问讨论 新课介绍: 1 检影镜定量检测复性屈光不正 2 散光盘和裂隙灯检定被测眼散光 3 屈光参差的验光

4 交叉圆柱镜精调柱镜的轴向和焦度 开始新课 1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的介绍 1)阿托品 2)托品酰胺 3)环戊通 2 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的程序,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共18项板书略书第37页 3检影镜定量常态复杂屈光异常 1)检影镜的结构和基本操作 2)模拟眼的认知 4 散光盘和裂隙片测定被检眼散光 1)散光盘视标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裂隙片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5 交叉圆柱镜精调柱镜的轴向和焦度 1)交叉圆柱镜的结构和特性 2)交叉圆柱镜精调柱镜轴向的原理和方法 3)交叉圆柱镜精调柱镜试镜片度数的原理和方法 6 屈光参差的验光 1)屈光参差的病因和分类 2)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 本原理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常用于散光检查尤其是散光的精确检查。对于该项技术,学习者固然可以通过模仿与强记教师的示教而重复操作过程。但囿于各家对其检查原理的阐述不甚明了,多数学习者仍然无法借助可理解的理论来有效指导并提升其实践。有感于此,本文专门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梳理。 1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础条件 1.1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的“Sturm”光锥。而“Sturm”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于焦点(表1)。 表1?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1.2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觉的关系(表2) 表2?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1.3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00DC×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0.50DC×180/+0.50DC×90。

1.4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片 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0.25D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0.25DC×45/+0.25DC×135,+0.25DC×45/-0.25DC×135。 2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2.1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提供的镜度是需要的。 例1 2.2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当最小弥散圆不变则提示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已被消减为焦点。 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