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军事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解析军事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解析军事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发表时间:2020-04-03T10:52:27.8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作者:汪萌

[导读] 本章以把握军事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为立足点,明确其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增效作用,摘要:本章以把握军事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为立足点,明确其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增效作用,强调统一思想认识的重要性;分析军事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倡导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的适时转变;并结合未来战争形势的特点以及对人才培养和军队战斗力提升的要求,凸显军事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内涵;模式;人才;战斗力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这是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的,旨在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殷切期望。在人才强国战略思想指导下,人才建设也必将为强军兴军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围绕如何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写进党的决议,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要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形式鲜明,地位突出

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我军的军事职业教育以“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为根本原则,着力打造一个改善官兵知识结构、提高岗位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的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官兵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切身需求为牵引,以军地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以学籍管理和学分量化为制度机制,确立了把职业教育贯穿部队生涯的理念。

如果说军队院校教育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铺石引路,固本强基;部队训练实践为培养军事专业人才聚焦实战,淬炼升华;那么,军事职业教育则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搭建平台,精准服务。审视军事职业教育的特殊地位,它能较好地解决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如何衔接的现实问题,通过强化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既能有效地化解毕业学员到部队后“水土不服”的尴尬,又能不断提升部队训练实践的效果,促进“三位”交互贯通于“一体”。可以说,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军事职业教育的构建是深化军队院校教育内蕴、提升部队训练实践效果的全方位、持续性保证。

二、模式新颖,优势明显

现代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高速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它不仅扩大了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也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而今,人们身处知识爆炸时代,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天涯若比邻”的求知之路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军事职业教育针对军队人员岗位任职需求,聚焦练兵备战打仗,紧紧围绕战斗力建设的要求,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打造了极具特色的“网络+教育”模式——一个整合零碎时间、拼接片段知识、强化主体自觉、拓宽知识眼界的终身教育体系。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囿于教室包裹、囿于训练场萦绕、囿于学校围墙隔离、囿于上课时间节点限制、囿于文理分家专业有别,真正实现了教学活动全员全时全域覆盖。借助远程在线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诸多“壁垒”被打破,在线学习、实时互动、自由讨论、广泛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官兵的学习热情。正如习近平所指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把习惯养成一种生活方式,用这种生活方式开启高质量的职业生涯。

三、聚焦打仗,以软强硬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战争时代,全球军事范围内的作战理念、作战样式、战争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使得未来战争的非接触性、强对抗性、突发性、残酷性等特点愈加凸显,这对每个官兵的身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要随时面向战场、面向未来,仅仅依靠院校学习、部队实践还不够,日积月累的长效补充,才是实现知识转化、技能赶超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的讲话时指出,“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可见,战斗力作为军队生命力的基础,是军队各项事业不可动摇的根基。在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中,除了武器装备这一硬实力,占据软实力地位的就是具有能动性要素的各类专业军事人才。因此,强化军队生命力的根基,就要永葆鲜活的战斗力,何谓“鲜活”?我认为,能源源不断补充“新能量”且持续续航发挥效用,以与时俱进的姿态迎接每一次的机遇和挑战,便是“鲜活”,只有“鲜活”,才能充分调动各类军事人才的能动性,发挥其专业性和创造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这便是军事职业教育所能带给每一位军队人员的凝练与升华,这便是让军队战斗力中的软实力“硬”起来的可期之路。

四、不忘使命,砥砺前行

进入新时代,时代的步伐让我们确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新型人民军队。革命的薪火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如何让薪火代代相传,越烧越旺,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必须责无旁贷扛在肩上,这需要军营中的每一个人久久为功,扎实奋进。

军事职业教育作为打磨、塑造精良部队的新型育人模式,由局部试点走向整体覆盖,从摸爬滚打走向系统定型,有成效也有不足。怎样把这项重大的战略工程实施好,任重而道远;如何走好这条人才培养之路,关系到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关系到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实效,关系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实现。

不断完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使其发挥显著的增效作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课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军事职业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离不开运筹帷幄,当中首要问题就是深刻把握其内涵、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高度重视军事职业教育的落地开花,既是承担主体责任的体现,更是建设强大现代化人民军队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王守仁.传习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8.

【作者简介】汪萌(1985.05-),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学历,武警工程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