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

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

6、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尽量采用空肠鼻饲管,床头抬高30°~45°,鼻饲时液体输注速度约为20~40滴/分,切勿过快以防返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放气管套管气囊前彻底吸痰,防止误吸。

7、每天予以2~3词口腔护理。操作前给气囊充足气。保持气管切开处辅料和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常规换药1次,若痰液溢湿纱布及时更换。

8、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

9、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等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10、气道分泌物定期培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1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处理措施

1、遵医嘱治疗基础病。

2、遵医嘱治疗VAP 严重感染者,推荐采用抗菌药物阶梯疗法,即先使用高效、广谱、耐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将抗菌药物改为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生素。

3、按常规实施预防VAP护理措施。

4、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肺不张

(一)临床表现

1、气管偏向患侧,不张部位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3、胸部X线可见不张部位肺纹理增粗,气管和纵隔向患侧移位,侧位片可见不张肺组织呈楔形或三角形密度影增高,其尖端指向肺门。

(二)预防措施

1、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及时湿化

气道。

2、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确保气管导管置于合适的长度。

3、在应用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可间隔一定时间适当使用叹息功能模式,防止肺泡闭陷。

(三)处理措施

1、及时予以气管切开,以保证充分的气道湿化和吸痰。

2、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

3、一侧支气管肺不张,可适当地将导管外八,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以证实

4、加强体位引流。

三、肺气压伤

(一)临床表现

1、胸痛、烦躁或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氧分压下降、伴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

2、X线示胸部位的肺纹理消失。

3、张力性气胸表现为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发绀、低血压和心排血量减少、心动过速或过缓、一侧叩诊清音或胸部运动不对称等。

4、纵隔气肿常是肺气压伤的重要征象,患者主诉胸痛,50%的患者出现Hamman征(纵隔摩擦音)。

5、捻发音是皮下气肿的特征。

(二)预防措施

1、限制通气压力。

2、潮气量设置不宜过大。

3、慎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自主呼吸支持模式(PSV)。

4、慎重或避免胸部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5、必要时遵医嘱镇咳。

(三)处理措施

1、张力性气胸者,紧急进行排气。气胸者暂停使用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术实施后在继续使用呼吸机。

2、纵隔气肿时。最有效的减压法是沿胸骨上切迹项头侧切开2~3cm直径深筋膜进行排气。

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降低呼吸频率和机械呼吸气道峰压(PIP)。

4、肺气压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染时应避免增加PEEP水平。

5、机械通气时使用较小的潮气量进行通气。

6、对症处理,如止痛、镇静、生压、

四、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1、氧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器官刺激症状,如难以控制的干咳、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胸骨后锐痛。

2、18小时后出现肺活量降低,继而肺顺应性下降,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增高。

3、24~48小时内可办法ARDS,发生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渗出,可出现咯血。

4、72小时后胸部x线篇可间到双侧弥散性浸润灶,肺间质纤维化及多器官衰竭等表现。

(二)预防措施

1、呼吸机给氧避免氧浓度大于50%以上,氧浓度越高,肺损伤越重。

2、病情严重需要息肉高浓度氧时,吸入时间不能过长。

3、适当应用PEEP提高氧分压。

4、动态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所需要的氧分压。

(三)处理措施

1、保持呼吸机给氧浓度低于60%,其他上午特殊措施。

2、遵医嘱使用镇静、麻醉药,维生素E、维生素C辅助用药可减轻氧中毒。

五、上呼吸道堵塞

(一)临场表现

1、因分泌增加或吸引不当。导管或套管滑脱、导管扭曲或被压扁、气囊滑脱或脱垂、皮下气肿、误吸等原因可导致上呼吸道堵塞。

2、呼吸困难程度取决与堵塞的程度。

3、缺氧、发绀、焦虑、烦躁、呼吸窘迫、可出现三凹征(吸气时出现胸骨上、锁骨上及肋间凹陷)。若梗阻严重者可致窒息、心动过速,继而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4、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

(二)预防措施

1、使用呼吸机前,线检查呼吸机装置是否完好。只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机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堵塞等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咽喉部分泌物及返流的胃液。开放套囊之前,务必吸净口咽分泌物。

3、痰液多且粘稠者,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充分吸痰,及时翻身、拍背、引流。

4、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及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滑脱、嵌顿。

(三)处理措施

1、清除分泌物或痰栓。

2、皮下气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时,进行排气和减压。

3、气管导管嵌顿于气管龙脊、气管侧壁引起的阻塞,可拔出导管2~3cm,调整气管导管。

4、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六、通气不足

(一)临床表现

1、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气管痉挛、导管扭曲、气囊移位、气囊漏气、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分压降低。

2、烦躁、呼吸频率变慢、颜面潮红等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3、严重时出现昏迷。

(二)预防措施

1、去除诱因。

2、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TV、MT、I:E。

3、气管插管前,对气囊进行漏气监测,具体方法:用无菌注射器将气囊充气至10~15ml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观察有无漏气现象发生,检查各种连接导管封闭性能,防止脱机。

4、加强气道湿化和充分吸引,防止分泌物引流不畅。

5、定时翻身、叩背,防止痰液积聚肺部和小支气管。

6、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及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滑脱或移位。

(三)处理措施

1、气囊漏气引起的低通气,应对气囊适当充气,必要时要更换气管导管,重新插管。管道漏气时立即更换管道。

2、调节设置好呼吸机参数TV、MT、I:E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调节。

3、认真分析原因,如导管内或套管移位应及时调整位置,必要时及时更换;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加强气道湿化和充分吸引。

七、过度通气

(一)临床表现

1、因缺氧、疼痛、精神紧张、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2、呼吸由深快转为浅快、短促,甚至间断叹息氧呼吸。

3、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

4、因血清游离钙降低引起感觉异常,如口周和四肢麻木及针刺感,甚至抽搐,痉挛。

5、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小于30~35mmhg。

(二)预防措施

1、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TV、MT、I:E,机械通气早期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过快,一般使其在2~3天内下降到理想水平。

2、动态观察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及时调整通气量,尤其对于自主呼吸逐渐加强者。

3、去除过度通气的原因因疼痛、精神紧张而导致呼吸频率过快,则可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如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补充碳酸氢钠予以纠正。

(三)处理措施

1、根据病情、二氧化碳分压及患者自身情况调整适宜的呼吸机参数。通过调低TV来降低MV,调低呼吸频率、调节I:E,延长吸气时间,缩短呼气时间,增加无效腔等。

2、出现神经症状时应用镇静剂,并注意纠正点就知紊乱。

3、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过度通气时改用面罩连接方式进行通气。

八、呼吸机依赖

(一)临床表现

1、患者出现脱机困难,需长期依赖呼吸机进行呼吸称为呼吸机依赖。主要原因有患者肺功能不全,患者心理障碍,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呼吸肌疲劳、萎缩。

2、主要表现为逐步停机后伴有烦躁不安、激动、意识障碍;呼吸速率增加、呼吸困难: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动脉血气异常等。

(二)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呼吸衰竭诱因。

2、脱机前为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3、为患者讲解脱机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4、合理的膳食管理,为患者提供能量及多种营养物质。

5、加强心理护理,消除顾虑。

6、正确掌握应用呼吸机的指征。

7、对部分上机前就考虑到无撤机可能的患者,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三)处理措施

1、加强呼吸肌的功能锻炼。

2、合理应用SIMV和PVS模式。

3、尽量使用间断治疗,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4、改善患者营养,保持内环境稳定,恢复中枢及呼吸肌功能。

5、正确选择好脱机时间,脱机时间应选择在9:00~11:00及15:00~17:00这个时间段,患者经过充足睡眠后,精力充沛,容易耐受各种刺激;医务人员多在岗容易对各种突发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

九、腹胀、胃肠胀气

(一)临床表现

1、腹胀、胃肠胀气主要因为气管食管瘘,经面罩或口含管人工呼吸而导致。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嗳气、呕吐、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痛、腹皮绷紧如鼓为特征。

(二)预防措施

1、协助患者及时翻身,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患者排气。

2、加强气管导管护理,及时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密切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位置,如有疑问及时通知医生。

3、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注意血钾的变化,避免由于低钾引起的腹胀。

4、规范鼻饲的操作流程,避免由于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腹胀。

(三)处理措施

1、去除病因。

2、增加翻身次数,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患者排气。

3、热敷及按摩腹部,以增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排气,减轻腹胀。

3、胃肠减压或灌肠。

4、必要时遵医嘱给与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十、低血压

(一)临床表现

机械通气过程中因胸内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而导致血压下降。主要表现为胸闷、恶心、心率正常或下降,收缩压为80~60mmhg,表现为气促、烦躁、发绀;收缩压小雨40mmhg时表现为点头呼吸、昏迷等。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心理护理,增加其机械通气的信心。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神志、面色、尿量等病情变化。

3、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4、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的剂量。

5、调节适当的呼吸比值,控制通气压力。

(三)处理措施

1、调节潮气量、吸/呼之比并选用最佳PEEP。

2、适当补充血容量,使静脉回流量增加,恢复正常的心输出量。

3、应用增强心肌收缩药物,选用氯化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

4、补充血容量,适当调节压力水平。血压下降明显者及时升压、扩容并积极给与静脉营养药物等治疗。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 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 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 每次5~10 分钟。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

麻醉机械通气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一)适应症 1临床上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欲停、咳嗽无力、发绀或意识障碍、循环功能障碍等 2 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生理标准 1)呼吸频率R>35/分 2)肺活量VC<10-15ml/kg体重 3)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50mmHg(6.65Kpa,Fi O2=0.21) 4)最大吸气压力PNP<25cmH2O(2.45KPa)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6.65Kpa)COPD病人除外 6)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 3 不同基础疾病情况下机械通气治疗适应症的选择 1)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合理氧疗后,PH值7.2PaO2仍<45mmHg,PaCO2>75mmHg;潮气量<200ml,呼吸频率35次/分;有早期肺脑改变 2)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常规治疗后,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呼吸抑制,神志不清;呼吸肌疲劳现象出现;PaO2逐渐下降低于50 mmHg,PaCO2逐渐升高大于50 mmHg;一般状态逐渐恶化3)ARDS 经数小时高浓度(60%)氧疗后PaO2仍低于60 mmHg 或PaO2在60 mmHg以上,但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4)头部创伤、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 5)因镇静剂过量等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吸氧后改善不理想,或呼吸频率30-40次/分咳嗽反射减弱、咳痰无力时。 6)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吸氧浓度已达60%以上,PaO2仍低于60 mmHg可谨慎进行机械通气(宜采用压力支持等模式)。 7)用于预防目的的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手术、败血症、休克或严重外伤 (二)机械通气的禁忌症 1 肺大泡 2 未经引流的高压气胸 3 大咯血、出血性休克 4 活动性肺结核 5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三)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1 气压损伤 2 通气不足 3 通气过度 4 循环障碍 5 氧中毒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小时后出现大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预防和减少VAP 的发生,可大大地提高抢救成功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一)发生原因 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证明呼吸机管道和集水瓶中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86.7%,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84.6%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说明冷凝水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机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过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机管道内。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管理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管道。 4、患者痰液分泌多且黏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过多易造成返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臵对VAP的发生有影响。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对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异质性,个体肺几何形状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同患者肺的顺应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伤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VAP发生的机会增加。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的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衡,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7、患有肺水肿、肺微血栓形成、肺缺血、肺淤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易致细菌感染。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h后出现的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因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可大大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一)发生的原因 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表明呼吸机管道和集水 瓶中冷凝水的细菌阳性率高达86.7%,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84.6%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来,说明冷凝水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集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气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机管道内。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菲特异 性免疫保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4.患者痰液分泌过多且粘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过多易造成反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置对 VAP的发生有影响。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 小对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个体肺的几何形状(如支气管的长度、弯

曲度、支气管分叉的角度)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同患者肺的顺应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VAP发生的机会增加。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地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调,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7.患有肺水肿、肺微血栓形成、肺缺血、肺淤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易致细菌 感染。 8.年龄大、营养状况差、内循环紊乱(如低镁血症)的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 能降低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显著增加,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氮的丢失和蛋白的补充不足而出现的营养不良,集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PH值的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氧自由基的形成,均可损害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并灭活与合成代谢有关的酶,从而引起肺泡水肿、肺不张,加重肺组织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肺组织和免疫防御功能损伤,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增加VAP发生的危险。 (二)临床表现 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高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阳性。 (三)预防及处理

无创呼吸机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相关护理 无创呼吸机,是指不经人工气道进行的通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保留气道的防御功能,保留患者说话和吞咽功能,且具有不干扰自主呼吸的特点。无创呼吸机操作简易,疗效肯定,为二型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院呼吸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COPD及二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30例的治疗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3岁,使用时间最长为一个月,最短为72小时,平均时间为1周,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通气。在护理和治疗的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护理体会如下:护理 一、无创呼吸机治疗前 1、 1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状态下病人常有恐惧、焦急、拒绝、依赖等不良心 理反应。特别是首次利用呼吸机的患者,更为突出。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应给玙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证。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分散病人注意力、保持舒适的体位。每项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或请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增强其信心,消除紧张情绪。与患者建立非语言交流渠道 , 由于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患者需戴上面罩而影响语言交流,教会患者与医务人员交流的具体方法,如击掌、打手势、点头、摇头或传呼器呼唤医务人员来描述不适或需要,使患者感到安全。但由于COPD是慢性疾病,病人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营养状况和体力均明显下降,加上原有的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一旦利用机械通气后很容易发生呼吸机依赖,并造成脱机困难。因此,停机前仍需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解除思想顾虑并教会患者做好呼吸操训练及缩唇呼吸,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护士配合争取早日撤机。 二、无创呼吸机治疗中 2、1舒适护理 应用无创通气后,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加强巡视,建立有效沟通方式,正确判断患者眼神、表情及手势所要表达的含义更重要。满足他们治疗过程中的生理需要,如更换体位、咳痰、饮水、排便等。根据患者需要,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应满足患者不同的体位,保证接受治疗中的舒适感觉患者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坐位,可防止呕吐和误吸,但要头、颈在同一平面上,头微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2营养护理 无创通气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饮食的喜爱,合理安排饮食。足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每日补充≥2200毫升的水分,以利于痰液的排出。根据病人饮食喜好,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并注意补钾,如食用桔子汁、鲜蘑菇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是避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的能量保障,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鼻面罩护理 给患者上机治疗时不要马上固定面罩,先用手扶着面罩对着患者,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待患者可以接受后才可以带上。固定时避免压着眼睛和耳廓,头带的松紧度以固定后头带课通过2指为宜,过松易造成漏气,过紧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为防止鼻梁、鼻翼两侧皮肤受损,可在该处垫上适量棉球或贴德湿可保护。 2、4 动态观察

机械通气题库4-0-8

机械通气题库4-0-8

问题: [单选,B型题]人工气道气囊长期高压力可导致() A.单肺通气 B.气管-食管瘘 C.人工气道梗阻 D.气胸 E.吞咽困难 1.是胸腔顶部胸膜受损的表现,胸膜腔顶部胸膜位置较高者易出现,多见于儿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等。 2.气管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插管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插管后须认真听诊,必要时拍胸片或纤支镜检查明确。 3.人工气道梗阻是人工气道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常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导管扭曲、人工气道湿化不好或吸痰不及时导致痰栓或血块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等。 4.偶见,主要与人工气道气囊长期高压力压迫气道及低血压引起局部低灌注有关,可导致局部气管黏膜坏死出现气管-食管瘘,后果严重。表现为机械通气时出现血氧下降、呼吸急促,吸痰或鼻饲时有胃内容物从气道吸出,并排除气囊漏气问题,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这是长期人工气道患者严重并发症。

问题: [单选,B型题]人工气道湿化不好或吸痰不及时可导致() A.单肺通气 B.气管-食管瘘 C.人工气道梗阻 D.气胸 E.吞咽困难 1.是胸腔顶部胸膜受损的表现,胸膜腔顶部胸膜位置较高者易出现,多见于儿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等。 2.气管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插管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插管后须认真听诊,必要时拍胸片或纤支镜检查明确。 3.人工气道梗阻是人工气道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常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导管扭曲、人工气道湿化不好或吸痰不及时导致痰栓或血块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等。 4.偶见,主要与人工气道气囊长期高压力压迫气道及低血压引起局部低灌注有关,可导致局部气管黏膜坏死出现气管-食管瘘,后果严重。表现为机械通气时出现血氧下降、呼吸急促,吸痰或鼻饲时有胃内容物从气道吸出,并排除气囊漏气问题,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这是长期人工气道患者严重并发症,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

机械通气试题

机械通气试题 1、下列哪种情况不宜行机械通气治疗(C ) A、严重肺水肿; B、PaCO2进行性升高; C、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 D、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2、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相比,优势在于(A ) A、适于急救; B、更便于吸出分泌物; C、容易耐受,持续时间长; D、气流阻力小。 3、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为(D ) A、PSV; B、IMV; C、SIMV; D、CMV。 4、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的吸-呼切换方式不包括(C ) A、容量切换; B、时间切换; C、频率切换; D、压力切换。 5、流量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A )

A、1~2L/min; B、2~4L/min; C、4~6L/min; D、6~8L/min。 6、高水平的PEEP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为(B ) A、血压升高; B、血压降低; C、中心静脉压降低; D、回心血量增加。 7、控制通气时潮气量一般设置为(B ) A、6~8ml/kg; B、10~12ml/kg; C、12~15ml/kg; D、15~20ml/kg。 8、成年女病人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内径一般为(D ) A、4mm; B、5mm; C、6mm; D、7mm。 9、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A ) A、经口气管插管; B、经鼻气管插管;

C、喉罩; D、气管切开。 10、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不包括(A ) A、肺水肿; B、肺容积伤; C、通气过度; D、通气不足。 11、通气过度可导致(B )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12、无创机械通气优点在于(B ) A、气道密封好; B、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清除; D、特别适用于昏迷患者。 13、压力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A ) A、-1~-3 cmH2O; B、-3~-5 cmH2O; C、-5~-7 cmH2O; D、-7~-9 cmH2O。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气压伤 原因:吸气峰压过高或潮气量过大,PEEP过大,使平均气道压升高;吸气时间过长;吸气流速过快,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肺泡过度捧场,甚至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嗽和咳痰;未发现的肺大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气道粘膜压迫和坏死,甚至气管环穿孔;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密闭不佳和皮肤缝合过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心肺复苏时做心内注射和胸外按压。 防治措施:限制通气压力;对有诱发气胸原发病存在的患者慎用PEEP和PSV;必要时镇咳;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2.通气过度 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如缺氧、疼痛、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患者主动性加快呼吸频率或增加潮气量造成过度通气。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所设置的TV或MV过高,呼吸频率过快,I/E不妥当。 防治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过度的原因,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若估计引起通气过度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通气过度,赢考虑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先将患者的呼吸频率降至正常水平,对呼吸频率正常的患者,可酌情将呼吸频率降至正常低水平;其次可酌情将原先设置的TV或MV降低,可根据氧分压水平分次调整;最后可适当缩短呼气时间,必要时可以应用反比呼吸,即吸气时间大于呼气时间。三种参数调整的先后,可按上述顺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酌情重新排列调整顺序。 3.通气不足 原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管道漏气、脱机;TV过低或I/E设置不妥;明显的呼吸机对抗,影响通气效果。 防治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不足的鱼啊您,并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若引起通气不足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有通气不足所致的二氧化碳潴留,可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主要调整I/E,是患者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I/E最长可达1::2.5~3。 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自然防护能力下降;医源性交叉感染和分泌物引流不畅;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引起菌群失调,造成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细菌与真菌的二重感染。 防治措施: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气道的良好湿化,及时排吸气管内分泌物;分泌物定期做细菌培养,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5.上呼吸道阻塞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工气道在内的呼吸道阻塞或梗阻。 原因:大量分泌物突然涌出,来不及全部吸出或未被及时发现和吸引;由于感染、湿化和吸引不够、咳嗽无力等因素,造成分泌物在人工气道的管腔内沉积,形成痰栓或痰痂,将管腔大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和套管滑脱。导管扭曲或压扁。气囊滑脱或脱垂。皮下气肿。误吸。 防治措施:及时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充分吸痰;及时更换导管和套管;皮下气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时,进行排气和减压。 6.肺不张 原因:分泌物引流不畅导致分泌物或痰栓的堵塞;气管插管过深,导管进入单侧支气管;氧中毒引起吸收性肺不张。 防治措施:及时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充分吸痰,对肺不张的肺区,加强体位引流;纠正过深导管;使用叹息通气,氧浓度<50%。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h后出现的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因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可大大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一)发生的原因 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表明呼吸机管道和集水瓶中冷凝 水的细菌阳性率高达%,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来,说明冷凝水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集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气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机管道内。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菲特异性免疫保 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4.患者痰液分泌过多且粘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过多易造成反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置对VAP的发生有影响。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对 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个体肺的几何形状(如支气管的长度、弯曲度、支气管分叉的角度)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同患者肺的顺应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VAP发生的机会增加。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地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调,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7.患有肺水肿、肺微血栓形成、肺缺血、肺淤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易致细菌感染。 8.年龄大、营养状况差、内循环紊乱(如低镁血症)的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是 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显着增加,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氮的丢失和蛋白的补充不足而出现的营养不良,集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PH值的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氧自由基的形成,均可损害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并灭活与合成代谢有关的酶,从而引起肺泡水肿、肺不张,加重肺组织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肺组织和免疫防御功能损伤,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增加VAP发生的危险。 (二)临床表现 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高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阳性。 (三)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一、气管插管、套管的并发症 (一)插管困难 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超过3min或试插3次以上时,为插管困难,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吸入、胃扩张、气囊划破等。 (二)右主支气管内插管 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插管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可造成对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如一侧肺呼吸减弱并叩浊提示肺不张,呼吸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发现气胸应立刻处理,因这类气胸往往是张力性气胸。 (三)气管粘膜溃疡、出血 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现提倡使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能减少这类并发症。 (四)气管导管阻塞 分泌物的粘连可引起导管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故在通气治疗应经常吸引和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要更换气管导管。 (五)导管脱出或自行拔管 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应防止自行拔管。 二、机械通气的直接并发症 (一)通气不足 管道漏气或阻塞均可造成潮气量下降,肺部顺应性下降的患者,如使用潮气量偏小,可造成通气不足;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拮抗时,通气量也下降。 (二)通气过度 潮气量过大、呼吸频率太快可造成通气过度,短期内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PaCO2骤降和呼吸性碱中毒。

(三)低血压 机械通气时,因心输出量的下降可发生低血压。对血压明显下降的患者,除适当调节潮气量、吸/呼之比及选用最佳PEEP外,还可选用下述措施:①适当补充血容量,使静脉回流量增加,恢复正常的心输出量;②应用增强心肌收缩药物,选用氯化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 (四)肺部气压伤 机械通气时,如气道压力过高或潮气量过大,或患者肺部顺应性差、原患肺气肿、肺大疱等,易发生肺部气压伤。包括肺间质水肿、纵隔气肿、气胸等。为预防肺部气压伤,可采用较低的吸气峰压。 (五)肺部感染 呼吸机的应用,原有的肺部感染可加重或肺部继发感染。这与气管插管或切开后,上呼吸道失去应用的防卫机制及与吸引导管、呼吸机和湿化器消毒不严有关。 (六)胃肠道并发症 如气囊充气不足,吸入气体可从气囊旁经口鼻逸出,引起吞咽反射亢进,导致胃肠充气。 (七)少尿 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影响肾功能,出现少尿与水、钠潴留。

第二十七章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知识分享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 防及处理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Microsoft-Word-文档1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 Microsoft-Word- 文档 1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 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危重病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它能维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放置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呼吸机是危重病抢救中必不 可少的机械?临床上常用的呼吸机有两大类,即常频呼吸机和高频呼吸机?前者又分三大型,即定压型,定容性,多功能型?常用的通气方式有控制/辅助呼吸,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特殊通气方式有反比通气(IRV),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支持通气(PSV),双气道正压通气(BIPAP)四种.不论采取何种通气方式,呼吸机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自身及机械装置的质量等原因,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性能先进的呼吸机不断投入临床使用;同时也由于呼吸机生理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使呼吸机应用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因此,由于呼吸机应用所导致的并发症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机械通气的某些并发症永远无法避免,再加上呼吸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充分认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性,熟悉其发生原因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加以处理,是当今护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急救医学和为中医学的护理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本章介绍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并就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作简要叙述? I、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机械通气 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文献报道大约28%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声门的关闭功能丧失,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是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