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

母线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1、 交流电阻的计算

[]h

b l

K K T R i

j ???-+=)20(120αρ 其中:R ——交流电阻(Ω);

20ρ——20℃时导体电阻率(m mm /2

?Ω); α——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1

),TMY 0.00385; T ——导体实际工作温度(℃); l ——导体长度(m ); b ——导体厚度(mm ); h ——导体宽度(mm );

j K ——集肤效应系数;

i K ——邻近效应系数,取1.03。

2、 感抗计算

对于密集型母线:

z

j D D X lg

1445.0=

其中:X ——母线每相感抗(m m /Ω);

j D ——每相导体间的几何均距(mm )。3AC BC AB j D D D D ??=,其中:

n

n nn nb na n bn bb ba n

an ab aa AB D D D D D D D D D D '''''''''????????????????=

n n an ab aa an ab aa an ab aa D D D D D D D D D ???????????????=)()()('''''''''

式中:A b D aa +=',A 为导体间绝缘层厚度;

2

2''ab aa ab D D D +=,K n h

D ab ?-=1,其中1=K ; 2

2'

'an aa an D D D +=,K n h D an ?-=1

,其中1-=n K ;

''na an D D =;

且BC D 、AC D 与AB D 的计算方法相同。

z D ——导体自几何均距(mm ),矩形母排的)(224.0h b D z +=。

对于空气附加绝缘型母线:

410)6.0)2/()2lg(6.4(2-?+++=h b h D f X j πππ

其中:X ——母线每相感抗(m m /Ω);

j D ——每相导体间的几何均距(mm ),3AC BC AB j D D D D ??=,可简化计算取导体不同相间中心

距。

3、 阻抗计算

[]22203})20(110{X K K h

b T Z i j +???-+=αρ

其中:X ——平均每米感抗(m m /Ω)。

4、 电压降计算

)sin cos (3??X R l I U e +?=?

其中:l ——线路长度(m ); ?——功率因数角

5、 动稳定计算

母线运行时产生的电动力可认为是均布载荷作用在导体上,对于一节母线: 当仅有一个支撑点,即近似悬臂梁的情况,2

max 2

1ql M =, 当有二个支撑点,即近似简支梁的情况,2

max 8

1ql M =, 当多于二个支撑点时,近似认为2

max 10

1ql M =

,其中l F q max =

一般选用2

max 10

1ql M =

, 同时根据J

b

M js 2max

=σ,123

hb J =

有l

hb F js 352

max σ=

根据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为D

l

I k F pk x 2

2max 1076.1-?=,

故有:

2

2

7.94l

k Dhb I x js pk σ=

其中:pk I ——动稳定强度(kA );

js σ——导体的屈服极限(2/cm kg );

D ——导体中心距(cm )

; x k ——截面形状系数,

l ——母排支撑点间距(cm )

6、 热稳定计算

n

I I pk cw =

其中:cw I ——热稳定强度(kA );

pk I ——动稳定强度(kA ); n ——取2.1。

7、 导体截面积校验

对于铜排jf j cw t t I S 165min =

,铝排jf j cw t t I

S 95

min = 其中:min S ——导体最小截面积(2

mm ); j t ——假想时间,取1s ;

jf t ——集肤效应系数,参见交流电阻的计算。

word公式自动重新计算的方法

Word2003和2007表格公式自动重新计算的操作方法 我们在使用Word表格时,也会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计算。对于简单的计算工作,你可以使用“表格”菜单中的“公式”命令(Word2003)或者“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数据”组中的“公式”(Word2007)来完成。 Word表格与Excel能够在更改了单元格数据后自动重新计算结果不同,在更改了Word表格中的数据后,相关单元格中的数据并不会自动计算并更新。这是因为Word中的“公式”是以域的形式存在于文档之中的,而Word并不会自动更新域。 要更新域,需要选中域,然后用右键单击选中的域,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更新域”。或者,也可以选中域后,按下F9键更新域结果。而且,我们可以选中整篇Word的简历表格后,按下F9键一次性地更新所有的域。 有时,因为忘记了更新域结果,所以你将计算有误的Word表格打印出来呈送给了领导,后果很严重吧?避免这种严重后果的发生,你只要进行简单设置,即可以让Word表格公式也能自动重新计算并更新域结果。以下Word2003和2007表格公式自动重新计算的操作方法。

1.Word 2007设置过程 ①单击“Microsoft Office按钮”,然后单击“Word选项”。 ②单击“显示”,然后选中“打印前更新域”复选框。 ③单击“确定”按钮。 2.Word2003设置过程 ①在“工具”菜单中,单击“选项”命令。 ②单击“打印”选项卡,然后在“打印选项”标题下,选中“更新域”复选框。 ③单击“确定”按钮。 经过上面的操作,在打印文档前,Word将会自动更新文档中所有的域,从而保证打印出最新的正确计算结果。

母线槽导线载流量计算

母线槽导线载流量计算 发布时间:2009-7-13 11:23:59 浏览次数:231 母线槽导线载流量的计算口诀之一 1、用途 这是根据母线槽厚度和截面推算载流量的口诀,主要计算铝母线槽的载流量,也可解决铜母线槽的载流量。 母线槽载流量与截面有关,同时也受母线槽厚度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厚度来确定母线槽“每站方毫米的载流量”,再乘上相应的截面即得。 2、口诀 铝母线槽(铝排)厚度与每平方毫米的载流量(安)的关系: 4—3、8—2、中—2半,10厚以上1.8安。①铜排再乘1.3。② 3、说明 口诀以铝母线槽为准。对于铜母线槽(铜排)则单独作了说明。 ①口诀“4—3”是指“厚度为4毫米的铝母线槽,每平方米载流量为3安”。“4—3”可读“四、三”,前者指厚度,后者指电流。凡属这种厚度的母线槽,只要知道它的截面,将“截面的平方毫米数乘上3”便是载流量,安。 同样“8—2”是指“厚度为8毫米的铝母线槽,每平方毫米载流流量为2安”。凡属这种厚度的母线槽,只要知道它的截面,将“截面的平方毫米数乘上2”便是载流量,安。 “中—2半”是指“厚度在4与8平方毫米中间的情况,如厚5或6毫米的铝母线槽,每平方毫米载流量为25安半(2.5安)”。凡属这种厚度的母线槽,只要知道它的截面,将“截面的平方毫米数乘上1.8”便是载流量,安。 [例1] 40×4铝母线槽,按“4—3”算得载流量为480安(40×4×3)。 [例2] 80×8铝母线槽,按“8—2”算得载流量为1280安(80×8×2)。 [例3] 60×6铝母线槽,按“中—2半”算得载流量为900安(60×6×2.5)。 [例4] 100×10铝母线槽,按“10厚以上1.8安” 算得载流量为1800安(100×10×1.8)。 母线槽的载流量还与交流、直流,母线槽平放、竖放、环境温度以及多条母线槽并列使用等有关系,但影响不大,只是环境温度较高时,可同导线一样打九折处理。至于并列使用时,在交流情况下二条并列乘0.8,三条并列乘0.7,四条并列乘0.6。可以这样记住:二、条、四条,八、七、六折。直流并列时则一律乘0.9。这些就不一一举例了。 ②口诀“铜排再乘1.3”是指铜母线槽的载流量约比同规格的铝母线槽大三成。因此,可先

华为必藏铜排计算方法载流量计算方法折弯经验计算表及高压柜铜排计算方法

铜排的计算方法 1 铜排载流量计算方法 2 铜铝排载流量快速查询:

3 估算法: 单条铜母排载流量= 宽度(mm) X 厚度系数 双母排载流量= 宽度(mm) X 厚度系数 X 1.5(经验系数) 铜排和铝排也可以按平方数来,通常铜应该按5-8A/平方, 铝应该按3-5A/平方 常用铜排的载流量计算方法: 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 排宽(mm);厚度系数为: 母排12厚时为20;10厚时为18; 依次为:[12-20,10-18,8-16,6-14,5-13,4-12]. 双层铜排[40℃]=1.56-1.58单层铜排[40℃](根据截面大小定) 3层铜排[40℃]=2单层铜排[40℃]

4层铜排[40℃]=单层铜排[40℃]*2.45(不推荐此类选择,最好用异形母排替代) 铜排[40℃]= 铜排[25℃]*0.85 铝排[40℃]= 铜排[40℃]/1.3 例如求TMY100*10载流量为: 单层:100*18=1800(A)[查手册为1860A]; 双层:2(TMY100*10)的载流量为:1860*1.58=2940(A);[查手册为2942A]; 三层:3(TMY100*10)的载流量为:1860*2=3720(A)[查手册为3780A] 以上所有计算均精确到与手册数据相当接近。 另外,铜排载流量也有一个非常简明的计算公式: 单根矩形铜排载流量= 排宽 * (排厚 +8.5)A 例如:15*3的40℃时载流量=15*11.5=172.5A 100*8的40℃时载流量=100*16.5=1650A 双层载流量=1.5倍单层载流量 三层载流量=2.0倍单层载流量

铜排载流量计算表及母线槽铜排规格

矩形母排载流量计算法 1、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E(排厚:D) 序号排厚D㎜厚度系数E 1 12㎜20.5 2 10㎜18.5 3 8㎜16.5 4 6㎜14.5 5 5㎜13.5 6 4㎜12.5 此表是根据lyq137********的建议和进一步核算,将原厚度系数分别加了0.5,更加接近。 例:当厚度为10排宽度为100的铜母排载流量为100*18.5=1850A 2、双层铜排【40°】=1.56~1.58倍的单层铜排(对应相同的矩形排和温 度); 例: 100*18.5=1850A*1.58=2940A 3、三层铜排【40°】=2倍的单层铜排(对应相同的矩形排和温度); 4、四层铜排【40°】=2.45倍的单层铜排(对应相同的矩形排和温度)不 推荐此类选择; 二、环境温度对铜排载流量的影响: 【40°】时的铜排=【25°】时的铜排的0.85 【40°】时的铜排=【40°】时的铝排的1.3 三、变压器KV A容量输出电流计算公式为:I(A)=K V A值/(√3*0.4)0.69284

母线槽铜排规格一、母线槽 CFW 序号电流范围铜排规格 1 4000A 2*(150*8) 2 3150A 200*8 3 2500A 185*8 4 2000A 160*6 5 1600A 150*6 6 1250A 100*6 7 1000A 80*6 8 800A 60*6 9 630A 50*6 二、铜铝复合母线槽 KFM 1 4000A 2*(100*10) 2 3150A 230*8 3 2500A 125*10 4 2000A 160*6 5 1600A 100*8 6 1250A 100*6 7 1000A 80*6 8 800A 60*6 9 630A 50*6 10 400A 40*6 11 200A 30*4 三、密集型母线槽 CCX 1 3150A 250*6 2 2500A 205*6 3 2300A 165*6 4 2000A 130*6 5 1600A 110*6 6 1350A 100*6 7 1250A 80*6 8 1000A 60*6 9 800A 45*6 10 600A 35*6 11 500A 35*6 12 400A 30*6 13 315A 25*6 14 250A 25*5 15 200A 25*4 16 100A 25*3

电线截面电流计算公式

电线截面电流计算公式 (供参考)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 S= IL / 54.4*U` 铝线: S= IL / 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U`——充许的电源降(V)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 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导线截面(mm 2 )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载流是截面倍 数 9 8 7 6 5 4 3.5 3 2.5 载流量 (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一般情况下: 铜线每平方毫米6安培。铝线是每平方毫米5安培(仅供快速估算) 4平方的铜线:4*6=24A 6平方的铜线:6*6=36A 10平方的铜线:10*6=60A 16平方的铜线:16*6=96A 4平方的铝线:4*5=20A 6平方的铝线:6*5=30A 10平方的铝线:10*5=50A 16平方的铝线:16*5=90A

一、低压配电室的要求 1) 门应向外开,门口装防鼠板; 2) 有采光窗和通风百叶窗,百叶窗应防雨、雪、小动物进入室内; 3) 电缆沟底应有坡度和集水坑; 4) 不装盘的电缆沟应有沟盖板; 5) 盘前通道大于1.3米,盘后通道大于0.8米,并有安全护栏; 6) 一层配电室地面标高应0.5米以上。 二、配电盘的安装 1) 配电盘应为标准盘,顶有盖,前有门; 2) 配电盘外表颜色应一致,表面无划痕; 3) 配电盘母线应有色标; 4) 配电盘应垂直安装,垂直度偏差小于5o; 5) 拉、合闸或开、关柜门时,盘身应无晃动现象; 6) 配电盘上电流表、电压表等按要求装全; 7) 配电盘上个出线回路应有标示; 8) 配电盘一次母线尽可能用铜排连接,压接螺丝两侧有垫片,螺母侧有弹簧垫片,如用多股塑铜线连接,应压接铜鼻子; 9) 配电盘二次控制线应集中布线,并用塑料带及绑带包扎固定,控制电缆备用线芯在控制电缆分支处螺旋缠绕好; 10) 配电盘的互感器、电动机保护器等小件也应牢固固定好。 三、电缆的安装 1) 电缆沟安装的应先检查电缆沟的走向、宽度、深度、转弯处和各交叉跨越处的预埋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电缆入沟中后,不必严格将其拉直,应松弛成波浪形; 3) 电缆的两端应留有做检修的长度余量; 4) 电缆固定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米; 5) 电缆穿管敷设时,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毫米; 6) 电缆在埋地敷设或电缆穿墙、穿楼板时,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7) 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出地面2米的一段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 8) 直埋电缆深度为0.7米,电缆上下应各铺盖100毫米厚的软土或沙,并盖混凝土保护,及埋设电缆标志桩; 9) 直埋电缆时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面或下面; 10) 一般禁止地面明敷电缆,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11)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敷设时,电缆间净距应大于35毫米,且不小于电缆外径; 12) 低压与高压电缆应分开敷设。并列敷设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 13) 进出配电室的电缆应排列整齐,并用绑线固定好,挂上标志牌; 14)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大于0.6米。 四、电动机的安装 1) 检查电动机的名牌,看功率、电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 检查电动机的接线盒是否正确,螺丝是否有松动,接线盒是否密封良好; 3) 检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新设备应大于1MΩ,旧设备应大于0.5MΩ;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doc

母线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1、 交流电阻的计算 l R 201 (T 20) K j K i b h 其中: R ——交流电阻( ); 20 —— 20℃时导体电阻率( mm 2 / m ); ——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 -1 ) ,TMY 0.00385 ; T ——导体实际工作温度 ( ℃ ) ; l ——导体长度( m ); b ——导体厚度( mm ); h ——导体宽度( mm ); K j ——集肤效应系数; b h 6X30 6X40 6X50 6X60 6X80 6X110 6X150 6X200 K j 1.015 1.026 1.04 1.055 1.09 1.15 1.21 1.25 K i ——邻近效应系数,取 1.03 。 2、 感抗计算 对于密集型母线: D j X 0.1445lg D z 其中: X ——母线每相感抗( m / m ); D j ——每相导体间的几何均距( mm )。 D j 3 D AB D BC D AC ,其中: D AB n n D aa ' D ab ' D an ' n D ba ' D bb ' D bn ' n D na ' D nb ' D nn ' n n (D aa D ab D an ' ) (D aa D ab D ')(D aa ' D ab D an ' ) an 式中: D aa ' b A , A 为导体间绝缘层厚度; D ab ' D aa 2 D ab 2 , D ab h K ,其中 n 1 D an ' D aa 2 D an 2 , D an h K ,其中 n 1 D an ' D na ' ; K 1; K n 1; 且 D BC 、 D AC 与 D AB 的计算方法相同。

IEC61439.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关于铜导线、裸铜母线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损耗的计算

【摘自IEC61439.1-2011附录H(资料性附录)】 铜导线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损耗 表H.1提供了理想状态下,成套设备内导体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损耗的指导性数值。确定这些值的计算方法可被用来计算其他工作环境下的数值。 表1 允许导体温度70℃的单芯铜电缆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损耗 max301 2 v max20c 式中: k1 外壳内导体周围空气温度的降容系数(IEC60364-5-52-2009 表B.52.14)k1=0.61导体温度70℃周围环境温度55℃。 在其他空气温度时的k1值,见表H.2。 k2 多于一条电路组合的降容系数(IEC60364-5-52-2009 表B.52.17)

α电阻温度系数。α=0.004K-1 T c导体温度 表2电缆在导体允许温度为70℃时的降容系数k1 (引自IEC60364-5-52-2009 表B.52.14) 注:如果表1中的工作电流使用降容系数k1转换成其他的空气温度,则相应的功率损耗也应用上面的公式重新计算。

【摘自IEC61439.1-2011附录N(规范性附录)】 裸铜母排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损耗 以下表格提供了成套设备内的导体在理想条件下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消耗值。此附录不适用于试验验证用的导体。 给出用以建立这些值的计算方法,以便在其他条件下进行值得计算。 表N.1矩形截面裸铜排的工作电流和功率损耗,水平走向,最大面垂直排列, P v=I2хk3 [1+α(T c-20℃)] ?хA 式中: P v 每米的功率损耗;I工作电流; k3电流位移系数;

?铜的传导率,?=56m/Ωхmm2 A母线的截面积; α电阻的温度系数,α=0.004K-1 T c 导体温度 成套设备内不同的环境空气温度和/或导体温度为90℃时,工作电流可以通过表N.1中的数值乘以表N.2中的相应系数K4变换。则功率消耗也应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 表N.2成套设备内不同空气温度和/或不同导体温度的系数K4 可以认为,根据成套设备的设计,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环境和导体温度,尤其在较大的工作电流时。 在这些环境条件下,验证实际温升应该通过试验。功率损耗可以使用与用于表N.2相同的方法来计算。 注:在大电流条件下,附加的涡流损耗也许是重要的,但表N.1中的值并未考虑此种情况。

硬母线温升计算

硬母线温升计算 请教各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在论坛一直潜水,学习帕版及各位老师的帖子,受益匪浅。本人有一事不明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另,帕版经常提到的“MNS Engineering Guide-line ”式中下载不到,可否提供以下?谢谢 楼主的问题是: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我们先来计算一番: 因为:Sn=√3UpIn,所以In=2500x103/(1.732x400)=3609A 因为:Ik=In/Uk,所以Ik=3609/0.06=60.15kA 对于断路器而言,选择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60.15kA即可,一般取为65kA。但是对于主母线来说,是不是我们也选择它的动稳定性等于65kA 就可以了? 动稳定性的定义是:低压开关柜抵御瞬时最大短路电流电动力冲击的能力。那么60.15kA就是最大短路电流的瞬时值吗? 我们来看下图:

这张图我们看了N遍了。其中Ip就是短路电流的稳态值,也是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在楼主的这个问题中,我们计算得到的60.15kA 就是Ip,它也等于短路电流稳态值Ik。显然,它不是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 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Ipk=nIk。根据IEC 61439.1或者GB 7251.1,我们知道当短路电流大于50kA后,n=2.2,于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nIk=2.2x60.15=132.33kA,这才是动稳定性对应的最大短路电流瞬时值 也就是说,对于楼主的这个范例,低压开关柜主母线的峰值耐受电流必须大于132.33kA 我们来看GB 7251.1-2005是如何描述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如下: 我们发现,对于主母线来说,它的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比就是峰值系数n

word的表格中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word的表格中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平常应用中,经常要对表格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求和、平均等。Word 2000 带了一些基本的计算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域】处理功能实现的,我们只需利用它即可方便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各种运算。 Word 的表格计算功能在表格项的定义方式、公式的定义方法、有关函数的格式及参数、表格的运算方式等方面都与Excel 基本一致,任何一个用过Excel 的用户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域”功能在Word 中进行必要的表格运算。 下面通过一个成绩统计的例子学习Word 的表格计算功能。 1 表格中单元格的引用 表格中的单元格可用诸如A1、A2、B1、B2 之类的形式进行引用,表格的列用英文字母表示,表格的行用数字表示,如图4-28 所示。 图4-28 表格引用 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时,用逗号分隔,而选定区域的首尾单元之间用冒号分隔。有两种方法可表示一整行或一整列。如果用1:1 表示一行,当表格中添加一列后,计算将包括表格中所有的行;如果用a1:c1 表示一行,当表格中添加一列后,计算内容只包括a、b、和c 行。 可以用书签定义表格,来引用表格外或其他表格中的单元格。例如,域{=average(Table2 b:b)}是对由书签标记为Table 2 的表格中的B 列求平均值。 Word 与Excel 不同,不能使用相对引用,Word 中的单元格引用始终是完全引用并且不带美元符号。 2 对一行或一列求和 如果想对一行或一列求和,可以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单击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Word 就会自己判断进行求和,如图4-29 所示。 在上述计算中,Word 2000 将计算结果作为一个域插入选定的单元格。如果插入点位于表格中一行的右端,则它对该单元格左侧的数据进行求和;如果插入点位于表格中一行的左端,则它对该单元格右侧的数据进行求和。 3 在表格中进行其他计算 除了可以对行和列进行数字求和计算外,Word 2000 还可以进行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如求平均值,四则运算等。比如要对上面表格中的每个科目求平均分,方法如下: (1)选定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先选定B5。 (2)选择【表格】菜单的【公式】命令,将出现【公式】对话框,如图4-30 所示。 (3)在【公式】文本框内可能会显示Word 2000 建议使用的公式。如果所选单元格位于数字列底部,Word 2000 会建议使用“=SUM (ABOVE)”公式,对该单元格上面的各单元格

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计算方法

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计算方法 各类电动机是我们发电量的主要消耗设备,而变频器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装置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主力设备之一。它一方面可以起到节约能源消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原有生产或处理工艺过程的优化。目前应用最多也最广的是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即中间存在直流储能滤波环节,一般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器实现此功能。 使用电解电容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补偿以电源频率两倍或六倍变化的逆变器所需功率与整流桥输出功率之差; (2)提供逆变器开关频率的输入电流; (3)减小开关频率的电流谐波进入电网; (4)吸收急停状态时所有功率开关器件关断下的电机去磁能量; (5)提供瞬时峰值功率; (6)保护逆变器免受电网瞬时峰值冲击。 电解电容器设计选型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电容器的电压、电容器量、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电容器的温升与散热、电容器的寿命等等。这些因素对变频器满足要求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十分重要。然而电解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的计算如何能明确给出计算依据,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的计算 纹波电流指的是流过电解电容器的交流电流,它使得电解电容器发热。纹波电流额定值的确定方法是在额定工作温度下规定一个允许的温升值,在此条件下电容器符合规定的使用寿命要求。当工作温度小于额定温度时,额定纹波电流可以加大。但过大的纹波电流会大大缩短电容器的耐久性,当纹波电流超过额定值,纹波电流所引起的内部发热每升高5℃,电容器器的寿命将减少50%。因此当要求电容器器具有长寿命性能时,控制与降低纹波电流尤其重要。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电解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由于受变频器输入输出各物理量变化以及控制方式等的影响很难直接计算得到,一般多采用根据实际经验估算大小,如每μf电容器要求20ma纹波电流之类的经验值,或者通过计算机仿真来估算[3~6]。 本文根据对变频器电路拓扑与开关调制方式的分析,并借鉴已有文献资料,归纳出一个直接的计算电解电容器纹波电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铜排载流量计算法(网络软件)

铜排载流量计算法 简易记住任何规格的矩形母排的载流量 矩形母线载流量: 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 排宽(mm);厚度系数为:母排12厚时为20;10厚时为18;依次为: [12-20,10-18,8-16,6-14,5-13,4-12] . 双层铜排[40℃]=1.56-1.58单层铜排[40℃](根据截面大小定)3层铜排[40℃]=2单层铜排[40℃] 4层铜排[40℃]=单层铜排[40℃]*2.45(不推荐此类选择,最好用异形母排替代) ) 铜排[40℃]= 铜排[25℃]*0.85 铝排[40℃]= 铜排[40℃]/1.3 例如求TMY100*10载流量为: 单层:100*18=1800(A)[查手册为1860A]; 双层:2(TMY100*10)的载流量为: 1800*1.58=2940(A);[查手册为2942A];

三层:3(TMY100*10)的载流量为: 1860*2=3720(A)[查手册为3780A]以上所有计算均精确到与手册数据相当接近。 铜排的载流量表 一、矩形铜排 铜母排截面25℃35℃ 平放(A)竖放(A)平放(A)竖放(A) 15×3 176 185 20×3 233 245 25×3 285 300 30×4 394 415 40×4 404 425 522 550 40×5 452 475 551 588 50×5 556 585 721 760 50×6 617 650 797 840 60×6 731 770 940 990 60×8 858 900 1101 1160 60×10 960 1010 1230 1295 80×6 930 1010 1195 1300 80×8 1060 1155 1361 1480

母线最大短路电流简算

一.概述 供电网络中发生短路时,很大的短路电流会使电器设备过热或受电动力作用而遭到损坏,同时使网络内的电压大大降低,因而破坏了网络内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了消除或减轻短路的后果,就需要计算短路电流,以正确地选择电器设备、设计继电保护和选用限制短路电流的元件. 二.计算条件 1.假设系统有无限大的容量.用户处短路后,系统母线电压能维持不变.即计算阻抗比系统阻抗要大得多. 具体规定: 对于3~35KV级电网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可以认为110KV及以上的系统的容量为无限大.只要计算35KV及以下网络元件的阻抗. 2.在计算高压电器中的短路电流时,只需考虑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的电抗,而忽略其电阻;对于架空线和电缆,只有当其电阻大于电抗1/3时才需计入电阻,一般也只计电抗而忽略电阻. 3.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或计算图表,都以三相短路为计算条件.因为单相短路或二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都小于三相短路电流.能够分断三相短路电流的电器,一定能够分断单相短路电流或二相短路电流. 三.简化计算法 即使设定了一些假设条件,要正确计算短路电流还是十分困难,对于一般用户也没有必要.一些设计手册提供了简化计算的图表.省去了计算的麻烦.用起来比较方便.但要是手边一时没有设计手册怎么办?下面介绍一种“口诀式”的计算方法,只要记牢7句口诀,就可掌握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化计算法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主要参数 Sd三相短路容量(MV A)简称短路容量校核开关分断容量 Id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KA)简称短路电流校核开关分断电流 和热稳定 IC三相短路第一周期全电流有效值(KA) 简称冲击电流有效值校核动稳定 ic三相短路第一周期全电流峰值(KA) 简称冲击电流峰值校核动稳定

矩形母线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书 项目单位工程名称货物描述 矩形母线,铜,4000A 表1矩形母线参数表 序号项目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备 注硬铜硬铝 1 导体密 度 g/cm38.9 2.7 8.9 2.7 2 抗拉极 限强度 MPa 厚度 1.25mm以 下 >300 <120 厚度 1.25mm以 下 >300 <120 厚度 1.25~ 3.28mm >270 厚度 1.25~ 3.28mm >270 厚度 3.53~ 7mm >260 厚度 3.53~ 7mm >260 厚度7mm以 上 >250 厚度7mm以 上 >250 3 20℃时 电阻率 μ Ω·m 0.0172 0.0295 0.0172 0.0295 4 熔点℃1083 658 1083 658 5 每1℃温 度电阻 系数 Ω·m 0.00382 0.0036 0.00382 0.0036 6 延伸率% 6 3 6 3 7 轧制截 面误差 % < 1 < 3 < 1 < 3 8 长度偏 差 mm < 10 < 10 9 壁厚偏 差 mm ≤ 1 ≤ 1 10 弯曲度/ 弯曲半径按GBJ149-1990 规定 弯曲半径按GBJ149-1990 规定 铝矩形母线(竖放或平放)下,长期容许的载流量(见表2)。 单片母线的载流量(A)θ c =70℃表2-1 母线尺寸宽*厚(mm)铝 交流直流

25℃30℃40℃25℃30℃40℃ 15ⅹ3 20ⅹ3 25ⅹ3 30ⅹ4 40ⅹ4 40ⅹ5 50ⅹ5 50ⅹ6 60ⅹ6 80ⅹ6 100ⅹ6 60ⅹ8 80ⅹ8 100ⅹ8 120ⅹ8 60ⅹ10 80ⅹ10 100ⅹ10 120ⅹ10 165 215 265 365 480 540 665 740 870 1025 1150 1155 1320 1425 1480 1625 1820 1900 2070 155 202 249 343 451 507 625 695 818 1080 1340 965 1240 1530 1785 1085 1390 1710 1945 134 174 215 296 389 438 539 600 705 932 1155 831 1070 1315 1540 936 1200 1475 1680 165 215 265 370 480 545 670 745 880 1170 1455 1040 1355 1690 2040 1180 1540 1910 2300 155 202 249 348 451 512 630 700 827 1100 1368 977 1274 1590 1918 1110 1450 1795 2160 134 174 215 300 389 446 543 604 713 950 1180 844 1100 1370 1655 956 1250 1550 1865 铜矩形母线竖放或平放下,长期容许的载流量 单片母线的载流量(A)θ c =70℃表2-2 母线尺寸宽*厚(mm)铜 交流直流 25℃30℃40℃25℃30℃40℃ 15ⅹ3 20ⅹ3 25ⅹ3 30ⅹ4 40ⅹ4 40ⅹ5 50ⅹ5 50ⅹ6 60ⅹ6 80ⅹ6 100ⅹ6 60ⅹ8 80ⅹ8 210 275 340 475 625 700 860 955 1125 1480 1810 1320 1690 197 258 320 446 587 659 809 898 1056 1390 1700 1240 1590 170 223 276 385 506 567 697 774 912 1200 1470 1070 1370 210 275 340 475 625 705 870 960 1145 1510 1875 1345 1755 197 258 320 446 587 664 818 902 1079 1420 1760 1265 1650 170 223 276 385 506 571 705 778 928 1225 1520 1090 1420

word中表格怎么求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ord中表格怎么求和 篇一:word中如何实现表格自动求和等公式运算 word中如何实现表格自动求和等公式运算 1.打开一个需要进行数据计算的表格,如下图中,我们已知五个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我们要通过公式完成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 2把光标移动到要求总分的单元格,点击菜单栏的“表格”菜单,执行菜单中的“公式”命令。打开“公式”对话框; 3在打开的“公式”对话框中,公式中会默认识别我们要计算的数据,一般会识别成求和,如下图,公式自动识别,对左边数据进行求和;点击确定按钮后,总分就自动求出来了。如下图所示; 4刚才我们用的公式是=sum(left),意思是对左边的数 据进行求和,那么我们要求的数据不是全部左边的怎么办,其实word中继承了excel中公式和单元格的方法,整个表格也以a,b开始例列,而1,2开始命名行。所以我们要计算张三2的总分,我们输入公式

=sum(b3:d3); 5我们还可以用单个数据参数的方法来计算和,如我们要计算张三3的总分,我们可以在公式栏中输入 =sum(b4,c4,d4)如下图,同样可以总分计算出来; 6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把其他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word中只能一个一个数据进行计算,不可以像在excel中一样对公式进行复制,所以只能对简单少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数据量大的话不建议用word进行。 7下面我们来计算成绩的平均分,学会了计算总分,现在来求平均值其实很简单;和求总分一样,把光标移动到要求平均值的单元格;打开公式对话框; 8在打开的公式对话框中,我们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中找到aVeRage(),即求平均数的公式,这个公式和excel中的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要以用步骤4和步骤5的方法来计计算平均值了。 9我们在张三1的平均分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aVeRage(b2:d2),设置好后点击确定按钮,张三1的平均分就自动求出来了,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他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 篇二:word中的表格如何自动求和 excel软件应用 主讲人:叶莉

母线额定电流的计算

高压开关内空心管状母线额定载流量计算的探讨【摘要】:本文以空心管状铜母线载流量的计算为例,考虑导体的集肤效应,探讨了空心母线载流量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集肤效应,空心管状母线,额定载流量 1,前提: 导体具有集肤效应,集肤效应使得交流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层通过,在导体的中心电流密度为0。 高压开关柜,母线的选择主要考虑导体温升。根据IEC60694(GB11022),对于柜体铜母线连接点在空气中,最高温度小于等于90℃。开关柜运行环境最高温度为:40℃。(GB11022,P24)。 温升来源于功率损失:P=I2R。 根据德怀特理论(《在管状导体和平面导体内的集肤效应》:Trans.AIEE,vol.37,1918 p.1379-1400 and vol.41,1922,p. 189-198. H.B.DWIGHT),由于集肤效应,对于相同外径的导体,在交流电流情况下,管状导体电阻Ra与实心导体电阻Rc的比值:K=Ra/Rc大于1。管状导体与实心导体在集肤效应情况下电阻关系的曲线:(解释见后) 2,额定电流计算:以对于外径24mm实心铜母线: 根据MELSON&BOTH等式,实心导体允许通过电流计算:

式中:K的确定:K=K1 x K2 x K3 x K4 x K5 x K6 其中:K1=1 对于单根母排 K2=1 对于裸露母排 K3=0.95 对于平放母排 K4=1 对于户内自然通风 K5=1 对于无强迫风冷 K6=1 对于小于60Hz,和上述参数。 Θ=90 (根据IEC60694和GB11022) Θn=40 (开关柜环境温度) S=1.2cmx1.2cmx3.14=4.524cm2 P=2.4x3.14=7.540cm ρ20=1.83x10-8Ωm= 1.83μΩcm 铜导体在20℃时电阻率。 α=0.004电阻温度系数 计算得额定电流I=785.943A 3,对于空心管状导体:外径24mm,壁厚3mm空心铜导体: (参见前面的曲线图) 根据德怀特理论:Rc=ρ20/Sc 式中,ρ20=1.83x10-8Ωm Sc =(0.012 x 0.012 x3.14 ) – (0.009 x 0.009 x3.14)= 1.98x10-4 m2(圆环面积) Rc=ρ20/Sc = 9.25 x 10-5Ω/m=92.5 x 10-6Ω/m ; e/d=3/24=0.125 在上曲线表中,横座标查Rc,92.5 e/d 曲线选0.125 表中查得,K=1.01. 即Ra/Rc=1.01,(接近于1.0) 即在相同外径24mm,壁厚为3mm的管状导体电阻Ra=1.01倍实心导体电阻Rc 考虑到P=R x I2 P管状=Ra x I管状2 P实心=Rc x I实心2 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升,即P管状=P实心 管状导体允许电流:I管状=I实心/ (1.01)0.5 = 785.943A/ 1.005= 782A.

母线电容计算

变频器中直流母线电容的纹波电流计算 2010年06月26日评论(0)|浏览(130) 点击查看原文 各类电动机是我们发电量的主要消耗设备,而变频器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装置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主力设备之一。它一方面可以起到节约能源消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原有生产或处理工艺过程的优化。目前应用最多也最广的是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即中间存在直流储能滤波环节,一般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器实现此功能。 使用电解电容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1]: (1)补偿以电源频率两倍或六倍变化的逆变器所需功率与整流桥输出功率之差; (2)提供逆变器开关频率的输入电流; (3)减小开关频率的电流谐波进入电网; (4)吸收急停状态时所有功率开关器件关断下的电机去磁能量; (5)提供瞬时峰值功率; (6)保护逆变器免受电网瞬时峰值冲击。 电解电容器设计选型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电容器的电压、电容器量、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电容器的温升与散热、电容器的寿命等等。这些因素对变频器满足要求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十分重要。然而电解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的计算如何能明确给出计算依据,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2 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的计算 纹波电流指的是流过电解电容器的交流电流,它使得电解电容器发热。纹波电流额定值的确定方法是在额定工作温度下规定一个允许的温升值,在此条件下电容器符合规定的使用寿命要求。当工作温度小于额定温度时,额定纹波电流可以加大。但过大的纹波电流会大大缩短电容器的耐久性,当纹波电流超过额定值,纹波电流所引起的内部发热每升高5℃,电容器器的寿命将减少50%。因此当要求电容器器具有长寿命性能时,控制与降低纹波电流尤其重要。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电解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由于受变频器输入输出各物理量变化以及控制方式等的影响很难直接计算得到[2],一般多采用根据实际经验估算大小,如每μf电容器要求20ma纹波电流之类的经验值,或者通过计算机仿真来估算[3~6]。 本文根据对变频器电路拓扑与开关调制方式的分析,并借鉴已有文献资料,归纳出一个直接的计算电解电容器纹波电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母线槽参数及技术要求内容

母线槽参数及技术要求 1、密集型母线槽性能参数和要求 1.1母线结构型式:密集母线;电压等级:380V 耐压等级:690V 1.2母线系统:交流TN-C系统 1.3防护等级:IP55;额定频率:50HZ;额定绝缘电压:660AC;绝缘电阻:≥20MΩ 1.4母线槽至少采用100%相线容量的N线,PE线要求不少于50%相线容量,允许采用铝导体外壳作为接地,但必须是可靠的,截面>50%相线的外壳方式。 1.5母线槽必须保证110%额定电流下长期稳定运行。 1.6电流密度必须不大于2A/MM2 1.7地线系统采用先进的整体接地地线(地线将相线和中性线全部包裹在,从而把直接带电部分完全隔离,同时阻断母线周围的磁路,以保证母线槽具有了可靠的接地性能,较小的电抗值,较强的抗谐波能力)。 1.8导体材料 1.8.1母线槽A、B、C、N四相导体采用T2电解铜轧制的高导电率TMY电工硬铜排,符合国标,铜排纯度要求≥99.99%,导电率≥98.6%,电抗率≤0.00032Ωmm2 /m,硬度HB≥65。

1.8.2铜排表面全长必须镀锡。 1.8.3中性线的材料、截面及制造工艺与相线相同,中性线等效截面应等于100%的相线等效截面。 1.8.4接地导体等效截面应不小于50%的相线等效截面母线接地。1.9绝缘材料: 1.9.1母线绝缘介质选用阻燃材料,绝缘等级及耐热等级达到A级或A级以上,能耐受150℃高温和-60℃的低温,在火灾时不释放有毒气体。 1.9.2绝缘材料采用整体包覆每相铜排的工艺,绝缘老化寿命达到30年以上。 1.9.3在长期处于-5℃~40℃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其柔韧性和介电强度,不会老化。介电强度≥80KV/mm,抗拉强度>12Mpa。 1.9.4 投标人应提供绝缘材料的所有相关的检测报告。 1.10外壳材料: 1.10.1为保证母线槽的强度和刚度及散热效果,母线槽系统外壳侧板采用带散热装置外壳,必须提供相应报告。 1.10.2采用全封闭形式,结构紧凑,配置灵活,动热稳定性好,有较强的抗外力冲击能力。 1.10.3线槽外表面应作阳极氧化处理,以达到良好的防腐蚀效果。1.11其它性能要求 1.11.1密集母线与变压器的连接要求采用的铜导体软连接,低压盘和母线连接采用硬连接。 1.11.2密集母线接头部分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应作镀锡或镀银处理。接头导体之间的接触必须是锡——锡接触,以保证低的接

在word文档中编写数学公式

如何在word中编写数学公式 在我们编辑技术文档时,常常会用到许多数学公式,用通常的方法在Word文章中插入数学公式要经历如下数步:点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Eqution3.0”,再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才能打开公式编辑器。经常这样编辑公式操作很费时,很累,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现在拿出来,希望您能摆脱编辑公式对您的困扰。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式编辑器变成Word工具栏上的一个按钮,从而大大简化此类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单击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对话框的“工具栏”标签,再单击对话框左边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具栏名称”文本框内输入一个自定的名字(如“公式”),并在“工具栏有效范围”下拉列表框中点选“Normal”(通用模板),再点“确定”关闭“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公式”的自定义工具栏,“公式”工具栏按钮就显示在屏幕上。你可以将其插到Word工具栏上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打开“命令”标签,在“类别”列表框中选择“插入”;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被蓝条包围,将它拖至刚建立的“公式”工具栏按钮内。 至此,公式编辑工具按钮就已做成,如果想使该按钮显示的名称更直观,你可进一步修改它的显示名称。即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命令”标签下,再选中自定义的“公式”工具按钮;这时就使“自定义”对话框的“更改所选内容”按钮有效,点击它会出现子菜单;将子菜单中的“命名”文本框的内容改为“公式编辑器”,并点选子菜单中的“总是只用文字”,最后点击窗口内的“关闭”按钮。 这时,Word工具栏上就有了一个显示为“公式编辑器”的工具按钮,今后要编写公式只需点击此按钮即可。 巧用Word域,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很多数学老师想自己出些让学生练习,可有些公式要利用“公式编辑器”,这样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实只要巧用word里面的域,更有利于排版,有着“公式编辑器”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到。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它由花括号、域代码及选项开关组成。域代码类似于公式,域选项开关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指令,在域中可触特定的打操作。如: Ctrl+F9组合键:快速插入域定义符“{}”。 Ctrl+F11组合键:锁定某个域,以防止修改当前的域。 Ctrl+Shift+F11组合键:解除锁定,以便对域进行更改。 Ctrl+Shift+F9组合键:解除域的链接,当前的域变为常规文本,失去域的所有功能。 Shif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 Al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文档中所有域代码。 F9:更改某个域。 实例一:输入分数 例如输入。按Ctrl+F9组合键,插入域定义符“{}”(注意:这个花括号不能用键盘输入),然后在“{}”中输入表示公式的字符串“EQ \f(a,b)”,其中a表示分子,b表示分母。如“EQ \f(1,2)”,然后在其上单击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切换代码”选项,就会产生域结果。对于带分数,只需在真分数“”前面输入整数部分“1”就变成了带分数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