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主要生产设备配置情况一览表

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主要生产设备配置情况一览表

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主要生产设备配置情况一览表

附件2.《主要生产设备配置情况一览表》

外科口罩与普通口罩的区别

外科口罩与普通口罩的区别 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二)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Pa。(三)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建议: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戴防护口罩,病人戴外科口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2009年9月21日,国家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用口罩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2009〕95号),对做好医用口罩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医用口罩注册工作,指导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及公众进一步了解医用口罩的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及其类型,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医用口罩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 目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其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二)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 1. 产品型号及其划分说明 1.1 规格型号 规格型号:耳挂式(平面型17.5×9.5cm)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非织造布制成。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 1.2 划分说明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下简称口罩)依据口罩佩戴方式分为耳挂式。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注: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及下颌。 2.3 鼻夹 2.3.1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cm。 2.4 口罩带 2.4.1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2.4.2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5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2.6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2.7 微生物指标

口罩应符合GB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1。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检验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应符合2.1的要求。 3.2 结构与尺寸检验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2.2的要求。 3.3 鼻夹检验 3.3.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手试弯折,均应符合2.3.1的要求。 3.3.2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均应符合 2.3.2的要求。 3.4 口罩带检验 3.4.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均应符合2.4.1的要求。 3.4.2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10N的静拉力进行测量,持续5s,结果均应符合2.4.2的要求。 3.5 细菌过滤效率(BFE)检验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按照YY0469中细菌过滤效率测试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6 通气阻力检验 3.6.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 3.6.2 测试部位:取口罩中心部位进行测试。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基本生产设备清单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基本生产设备清单(试行)1.消毒剂类 附件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保证消毒产品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消毒产品生产(含分装)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规范。 第二章厂区环境与布局 第三条厂区选址卫生要求: (一)与可能污染产品生产的有害场所的距离应不少于30米。 (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不得建于居民楼。 (三)厂区周围无积水、无杂草、无生活垃圾、无蚊蝇等有害医学昆虫孳生地。 第四条厂区环境整洁。厂区非绿化的地面、路面采用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便于降尘和清除积水。 第五条厂区的行政、生活、生产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

生产区和生活区应分开。 第六条厂区应具备生产车间、辅助用房、质检用房、物料和成品仓储用房等,且衔接合理。 第七条厂区的生产和仓储用房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其中分装企业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60平方米;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米。 第八条厂区内设置的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厕所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易清洗、不易积垢材料。 第九条动力、供暖、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设施应不影响产品质量。 第三章生产区卫生要求 第十条生产区内设置的各功能间(区)应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工艺流程应按工序先后顺序合理衔接。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 第十一条生产区各功能间(区)应配置有效的防尘、防虫、防鼠、通风等设施。 第十二条消毒剂、化学(生物)指示物、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用品、卫生湿巾、湿巾的生产企业生产车间包括:配料间(区)、制作加工间(区)、分(灌)装间(区)、包装间(区)等。 分装企业生产车间至少包括:分(灌)装间(区)、包装间(区)等。 第十三条生产区内应设更衣室,室内应配备衣柜、鞋架、流动水洗手等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 消毒剂和卫生用品生产企业更衣室内还应配备空气消毒设施和

医用口罩标准

(一)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 1.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5mmH2O)。 2.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 2009-11-11 10:29:54 3.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二)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 按照各类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 1.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防护等级高; 2.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 3.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设 备 设 施 一 览 表汇总

设备设施一览表 单位:成都六九一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名称工艺位号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安装日期投产日期价格备注摇背钻第四事业部Z3050*16 自贡华瑞钻床有限公司2004.03 2014.04 52136元欧洋GD系列金属带锯床第四事业部GD4230 浙江桓宇锯床有限公司2014.04 15384元方诗进焊机第四事业部ZX7—400 辽宁华晨焊割科技有限公司2014.05 1680元欧洋空压机第四事业部QCⅹ57.5KW 雅达2520元停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质管部试验室SC型韩国2007 2014.06 2014.06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质管部试验室Y7530—L 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2014.06 2014.06 2014.06 21万元 步入式电热鼓风干燥箱第一事业部Y70590—G 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2014.06 2014.06 2014.06 15.6万元 振动试验台第一事业部YSZD—HL2014.05 2014.06 2014.06 5641元 卧式车床第四事业部CA6240A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010.02 2014.04 2014.04 36500元杨烈盛卧式车床第四事业部CA6140A沈阳第一机床厂2009.01 2014.04 2014.04 25000元杨烈盛空压机W—1.0/7第一事业部W—1.0/71994.06 5600元停用成型机第一事业部(手摇)1994.12 2800元停用气动打标机第一事业部JX—110G 2007.09 11400元停用

设备设施一览表 单位:成都六九一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名称工艺位号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安装日期投产日期价格备注干湿吸尘器第一事业部ZGS—100S 1580元停用台式钻床第四事业部Z516B 中国?西菱控股集团1984年2014.05 2014.05 张从军台式钻床第四事业部Z512—2 杭州机床厂2014.05 2014.05 何文龙台式钻床第四事业部2014.05 2014.05 张从军 整机装配流水线DXL第一事业部DXL2014.05 2014.05 103000元 生产线第一事业部2014.05 2014.05 28360元 电子防潮箱第一事业部CLA870FD 2014.05 2014.05 7008元 手推式液压铲车第四事业部2000KG何文龙钻床第一事业部停用攻丝机第一事业部停用攻丝机第一事业部2014.05 停用铣床第四事业部X5032A1999.10 2014.10 2014.10 35000元

医用口罩国家标准及其使用范围

医用口罩国家标准及其使用范围 一、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1、.医用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2.、医用外科口罩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Pa。3、普通医用口罩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二、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1、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防护等级高;2、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3、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 品技术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无菌) 规格:×、×、×7cm 划分说明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型号为平面无菌(耳挂式),规格为×、×、×7cm。 材料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外层无纺布、过滤层(熔喷布)、内层无纺布、鼻夹、口罩带组成。 图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示意图: 宽W 长L 2.性能指标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结构与尺寸

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颌,应符合图1中的设计,最大偏差应不超过±5%。 鼻夹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 口罩带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无菌 产品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环氧乙烷灭菌后,产品应无菌。环氧乙烷残留量 产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3.检验方法 外观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应符合的要求。 结构与尺寸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的要求。 鼻夹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收试弯折,应符合的要求。 随机抽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的要求。 口罩带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应符合的要求。

安全设施一览表

安全设施一览表

1)预防事故设施(1)检测、报警设施 序号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 施清单备注 1 造气车间 1)吹风气锅炉液位报警:<-50mm时发出报警信号 2)吹风气过热蒸汽压力报警:>3.75MPa发出报警信号 3)吹风气过热蒸汽温度报警:>445℃发出报警信号 4)煤气炉油压系统压力报警:>5.0MPa、<3.5 MPa发出报警信号 5)现场CO含量报警:>30ppm 6)煤炉汽包液位报警:<1/3发出报警信号7)煤炉低压蒸汽系统压力报警:>0.1 MPa 发出报警信号 2 脱硫工段 1)静电除尘塔 1.静电除尘塔及静电除焦塔瓷瓶温度 ≤75℃,分别发出报警信号。 2.半水煤气中O2%≥0.5% 静电除尘塔发 出报警信号,O2%≥0.6%时静电除尘塔连 锁跳,同时人工手动停静电除焦塔。 开车:高压保护起控,指示灯亮,延迟约 10秒跳闸自动关机;欠压保护起控,指示 灯亮,延迟约20秒跳闸,自动关机;过 氧保护,O2≥0.6%指示灯亮,报警,自动 关机,故障消除后可再行开机。 2)煤气罗茨风机 相关报警 ①轴承温度>80℃发出报警信号。②润滑 油温度≥65℃。 ③665气柜高于8000 m3报警。④665气柜 低于3000 m3报警。

号施清单 ④罗茨风机出口压力>50 kPa报警 3 合成车间 1)6M50压缩机 压力控制点 a.Ⅰ级进气压力≥0.028MPa(表压)报警; ≤0.02 MPa和≥0.030(表压)停机; b.Ⅲ级排气压力≥2.2MPa(表压)报警; c.Ⅵ级排气压力≥32.0MPa(表压)报警; d.冷却水压力≤0.25MPa(表压)报警;≤0.15 MPa(表压)停机; e.循环油压力≤0.25MPa(表压)报警, ≤0.15MPa(表压)停机; f.循环油过滤压差≤0.1MPa(表压)报警。 温度控制点 a.主轴承温度高于60℃时报警;65℃停机; b.稀油站冷却后油温高于45℃时报警; c.主电机轴承温度过高报警,报警值由电 机厂提供; d.Ⅰ级排温高于160℃,Ⅱ级排温高于 160℃,Ⅲ级排温高于160℃,Ⅳ级排温高 于160℃,Ⅵ级排温高于160℃报警。 2)2D12—8醇烃化循环机安全联锁装置:报警:进气压力高、进气压力低、循环油 压低、冷却水压低、电控柜风压低、电机 温度高。 停车:进气压力≥13.5MPa 排气压力 ≥15.0MPa 循环油压≤0.15MPa 电机定子温度 ≥65℃ 3)氨循环机安全联锁装置: 循环机油泵启动前,不允许主电机启动 循环油压≤0.25MPa(表压)报警 循环油过滤压差≤0.04MPa跳车, <0.20MPa跳车 4 空分车间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技术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 规格: cm× cm、 cm×9 cm、12 cm× cm共三种规格,具体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见表1: 表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表 型号 规格 (未展开尺寸,长×宽,允差±5%) 平面耳挂式× 平面耳挂式 cm×9 cm 平面耳挂式12 cm× cm 型号命名说明 平面耳挂式 平面耳挂式 产品结构示意图(平面形) 耳挂式结构示意图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 型号:根据产品供应形式(非无菌提供)、形状、佩戴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规格: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划分。 原材料材质信息

口罩体由三层组成。其原材料材质信息见表2。 表2 原材料材质信息 2.性能指标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颌;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 鼻夹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 口罩带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微生物指标 非无菌型口罩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非无菌型口罩微生物指标 3.检验方法

外观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结构与尺寸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鼻夹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口罩带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细菌过滤效率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通气阻力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详解

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所需材料清单生产一次性口罩需要什么材料呢?小编整理了口罩所需材料清单如下: 一、SS 无纺布深色-外层用 1、材料克重25克/平方 2、材料宽度200MM 3、每片切长175MM 4、单片克重0.875G 备注:绿色,蓝色,黑色等 二、白色熔喷无纺布-过滤层 1、材料克重22克/平方 2、材料宽度180MM 3、每片切长175MM 4、单片克重0.693G 备注:过滤指数90%,95%,99.99%可根据企业生产要求选择材料,宽度175MM 也可以使用 三、SS 无纺布浅色或者白色-内层用 1、材料克重25克/平方 2、材料宽度210MM 3、每片切长175MM 4、单片克重0.91875G 备注:可用20克,但是口罩整体偏软

五、鼻梁条 1、每片切长100MM 备注:塑料制或者铁质,建议用塑料内含铁丝,比较挺 六、松紧耳带 1、每片切长300MM 备注:单边150MM*2边=300MM 希望这份材料清单对新上设备企业有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很多企业新上口罩设备增加产量,全力对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开办一次性口罩厂所需设备 需要用到口罩打片机,1台,产量是每分钟110-120片。需要人员1人操作,耳带机两台,产量50-55片分钟,这是最划算的搭配,以上为半自动的,需要4人操作(两人放口罩片,两人在后面打包)需要无纺布原材料购置,鼻梁条材料,耳带包边材料,这是本体机需求的基本材料,以下为耳带点焊机所需材料,口罩松紧带,无纺布包边材料,成品包装袋,成品包装盒,成品大箱包装纸箱等。 包括人工,场地,装修等等其他一些费用。

中国口罩生产种类划分及生产所需手续第一种是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如:”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目前医用口罩主要是这三种。生产此类产品,需要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处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目前均需要10万级以上的洁净车间,并具备微生物试验能力和相关理化试验能力。 第二种劳保口罩(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需要向省级技术监督局申请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认证)。 第三种是日常防护口罩,这个相对简单,不用办理任何许可证照,将产品向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相应标准送检,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即可上市销售。

医用口罩临床评价资料

医用口罩临床评价资料 【摘要】目的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防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采集的标本用琼脂培养法作细菌培养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内、外层的细菌总数均增对,且口罩内层细菌数越来越多,外层的细菌数也相应增加(2)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滤菌率逐渐降低。两种口罩在2 h内,滤菌率均在95%以上,符合国家对一次性口罩滤菌率的要求。结论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的最佳使用时间是2 h。 【关键词】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时间;培养 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是在2003年SARS以后才获得国家规范性管理的医用产品,成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新事物、新措施,特别是对于防止外科创口感染和内科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但是对一次性口罩的确切功效应如何评价?如何经济有效的使用好防护口罩?对此,我们选用市场上可获得的2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佩戴不同的时间,对其滤菌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由本院ICU病房提供,营养琼脂粉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营养肉汤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配制使用方法均按说明书。生物安全柜为上海瑞仰净化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其它器材均高温灭菌后使用。

1.2 方法 1.2.1 医护人员分组方法10位参加人员均为本院ICU病房医务工作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产生随机号的方法分为2组,每组5人。两种口罩实验交叉进行(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前5位随机号人员戴试验组口罩,后5位则戴对照组口罩,反之亦然。口罩试验分3天进行,第1天为20分钟组,第2天为2小时组,第3天为4小时组。每一轮试验完毕后立即将口罩装入一次性保鲜袋送检验科细菌室。 1.2.2 细菌学检测参照文献报道[1],用无菌操作分别剪取口罩内层和外层6cm×6cm,剪碎后加入5ml营养肉汤培养基,震荡器震荡2 min,待纱布碎片自然沉降,吸取上清液1 ml做琼脂培养,37℃孵箱培养48 h,放大镜下进行菌落记数,计算每cm2的菌落数。用分析天平分别称出6cm×6cm口罩内、外层重量,换算成每克口罩的菌落数。计算两种口罩的滤菌率:滤菌率=(内层菌落数-外层菌落数)/内层菌落数。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表示。 2 结果 2.1 菌落数的时间变化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内外层的细菌总数均增多,且口罩内层细菌数越多,外层的细菌数也相应增加,见表1。表1 菌落数的时间变化(菌落数.cm-2/菌落数.g-1)注:ap<0.05 vs 20 min组,bp<0.05 vs 2 h组2.2 两种口罩滤菌率的时间变化随着

医用口罩的正确戴法

医用口罩的正确戴法 通常我们佩戴一次性卫生口罩是医用普通外科口罩,它有正反两面,颜色较深的一面——蓝色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里,紧贴我们的脸部。 口罩佩戴的主要注意事项有: 1.口罩有白色和蓝色两面,将白色的一面朝里,有金属条的一边朝上,首先将下边的两条带子系在颈后,并拉紧!使口罩的下边达到下巴根部; 2.将口罩的上缘带子拉起,将口罩覆盖口鼻,上边的两条系带拉至耳后与头上系紧,不能系在耳朵上。 3.用两手食指压迫口罩上边鼻根部位的金属丝,使其紧贴鼻部皮肤,然后将食指向两侧逐渐移动,是整个口罩贴近面部皮肤。(如上图所示)。 佩戴步骤: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拉:像下图中所示,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戴口罩后,要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医用N95口罩的正确戴法: 1.先将头带每隔2-4厘米处拉松,手穿过口罩头带,金属鼻位向前。 2.戴上口罩并紧贴面部,口罩上端头带位放于头后,然后下端头带拉过头部,置于颈后,调校至舒适位置。 3. 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 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压及负压测试。(正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负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气。口罩中央会陷下,如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医用口罩研究资料

医用外科口罩 研究资料XXXXXX有限公司

(一)产品性能研究 1.1简介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体液和喷溅物传播的防护。主要由非织造布层、鼻夹、口罩带组成。分为平面耳挂式及平面绑带式两种,其中非织造布层由非织造布和熔喷布经折叠复合而成,外层为非织造布,夹层为熔喷布,鼻夹由可塑性的材料制成,可无菌及非无菌提供,无菌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应无菌。 1. 2主要技术指标 1.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1.2.2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颌。应符合表1的规定。 1.2.3鼻夹 1. 2. 3. 1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1.2. 3. 2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 Ocm。 1.2.4 口罩带 1.2.4.1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1. 2.4. 2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lONo 1.2.5合成血液穿透 2ml合成血液以16. 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1.2.6过滤效率 1.2.6. 1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o 1.2.6.2颗粒过滤效率(PFE)

口罩对非油性颗料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1.2.7 压力差(Z\P)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AP应不大于49Pa。 1.2.8阻燃性能 口罩材料应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 1.2.9微生物指标 1.2.9. 1非无菌口罩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口罩微生物指标 1.2.9.2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口罩应无菌。 1.2.10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ng/go 1.3引用标准 GB/T 191-2008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T 2828. 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4233. 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233. 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 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风险报告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附件1 附件2

第一章综述 1、产品简介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非织造布层由非织造布和熔喷布经折叠复合而成,外层为非织造布,夹层为熔喷布,鼻夹由可塑性的材料制成。。产品为无菌提供。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 2、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简述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 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和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得方法的评审,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1、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程序》中制定的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了评价,认为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所依据的风险可接受准则仍保持原有的标准。 1.1损害的严重度水平 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 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 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2、风险管理文档 1)风险管理计划; 2)安全性特征问题清单及可能危害分析表; 3)初始危害判断及初始风险控制措施表; 4)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以及剩余风险评价记录。3、相关文件和记录 3. 1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3.2产品设计开发文档(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工艺、DFMEA、PFMEA) 3. 3相关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3.4相关标准: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要求

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

生物学评价报告--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 一、产品与人体的接触描述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口罩本体的主要原材料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 (PP))、熔喷布(聚丙烯(PP))、静电滤棉(聚丙烯(PP))材料制造,耳带(松紧带)主要为涤纶材料制造。 根据GB/T 按人体接触性质分类为表面接触器械,仅与皮肤表面接触的器械;按接触时间分类为短期接触(24h 以内)。 二、化学评价和物理评价 医用纺织材料,即以纺织材料为基础,依托现代加工成形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及保健领域,为人类肌体提供保护、修复作用。按照纤维、织物成分可分为:天然纤维(棉、毛、丝和麻类)材料和化学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类合成纤维)材料。从功能上又可以分为可吸收降解材料和不可吸收降解材料。 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高强度、耐高温性能好(可在150℃环境中长期使用)、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 纺粘无纺布的轧点是菱形的。 本产品使用的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微米,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常见的过滤材料。 静电滤棉:采用静电吸附原理的滤棉,相比较传统的机械过滤,静电滤棉过滤效率更高,可以更好的吸附超显微粉尘,还具有更好的阻力,令呼吸更顺畅,容尘率也更高。

本产品的耳带主要为涤纶,涤纶也称尼龙,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聚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具有强韧度高、弹性好、热塑性好、耐磨性好、耐光性好、耐腐蚀性等性能。 上述材料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导致的纤维的直径不同,纤维越细,其形成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就越好,同时所形成的平均纤网孔径也越小,对颗粒物等起到较好的截留和阻滞作用,临床应用时可实现对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形成较高的过滤效率以达到防护作用。若材料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者吸入病原微生物和/ 或颗粒,导致防护作用失败,因此口罩的有效过滤功能是其重要的物理指标。目前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对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的要求应符合YY /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要求,其中细菌过滤效率应≥95%。 临床上对上述材料和已获准上市的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均有相应的研究资料,通过资料可发现材料对颗粒的过滤效率能达30%以上(文献【1】-【4】),已获准上市的医用防护口罩大部分可满足细菌过滤效率应≥95%,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30%(文献【5】- 【6】) 三、生产工艺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本次申报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生产工艺为口罩本体加工(纺粘无纺布(外层))、熔喷布(第二层)、纺粘无纺布(最内层)),三层材料卷筒依次固定好在放料架上,并挂好张紧带,使无纺布卷筒在一定张紧度下运行转动,三层材料进行热压焊接成型,此工序未引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或助剂等物质,耳挂焊接以及包装封口过程,也未引入其他添加剂或助剂等物质。因此仅对口罩罩体材料及耳挂材料进行性能及毒理学评价,可以代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的生物学评价。 本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4、综述资料 4.1 产品概述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9 年11 月25 日发布的《2019 年第二批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结果汇总》(见附件1)中《二、按照Ⅱ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26 个)》第20 条中对产品“一次性医用口罩” 的产品描述为:通常采用无纺布或无纺布复合材料制成,可为二层或三层结构,可有可塑性鼻夹,口罩带可为弹性或非弹性,具有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特性。用于临床各类人员在非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一定的物理屏障。分类编码: 14-14。该产品描述与本次注册申报产品一致,根据该文件说明:2.《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暂无对应一级产品类别的“分类编码” 以“00” 表示,如“食管扩张系统” 的分类编码:01-00。根据上述资料,本次注册申报分类如下: 管理类别:Ⅱ类 分类编码:14-14-00 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医护人员防护用品 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4.2 产品描述 4.2.1 工作原理/作用机理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作原理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 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口罩滤料的过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 1. 扩散沉积:粒子布朗运动扩散位移到过滤纤维,受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最易捕捉小尺度粒子、细纤维和低速运动的粒子。 2. 截留沉积:随气流运动的较大粒子被过滤材料的机械筛滤作用截留。粒子直径与滤膜纤维的直径的比率影响拦截效率。 3. 惯性沉积:粒子通过过滤材料弯曲的网状通道时,粒子由于惯性作用脱离气流撞击过滤纤维,并受分子引力作用被截留。大粒子、高密度、速度快时截留效果好。

文看懂医用口罩的生产、检验和注册

一、口罩的分类 由于大家基本是器械从业者,今天我们着重聊的是医用口罩。 1、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口罩有2种,如下图: 2、根据国家局《医用口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以产品的预期用途和适用范围为依据,一般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体液和喷溅物传播的防护。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适用于佩戴者在不存在体液和喷溅风险的普通医疗环境下的卫生护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用口罩全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如果要做口罩生产,必须进行相应设计研发,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样品,并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进行编写产品技术要求,送注册检验、准备注册资料,进行产品注册,由于其在免临床目录中,所以不需要做临床试验,但需进行临床评价,提交申报产品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的对比说明。对比说明应当包括工作原理、产品材质、结构组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消毒/灭菌方法、预期用途、是否家庭使用等内容。 二、医用口罩的组成结构 医用口罩一般由熔喷布、无纺布、口罩带、鼻夹组成,其中外层和内层均采用无纺布、中层采用熔喷布。口罩最外层具有防飞沫设计,中间层是核心功能层,用于过滤飞沫、颗粒或细菌,内层主要吸湿。

主体过滤材料为聚丙烯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由于静电作用可以捕捉粉尘,含有各类病毒的飞沫接近聚丙烯熔喷布后,能被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穿透。适合平面口罩熔喷过滤级别有:普通级、BFE95(滤效95%)、BFE99(滤效99%)、VFE95(滤效99%)、PFE95(滤效99%)、KN90(滤效90%)。熔喷布一般选用20克重,克重越高,防护过滤效果越好,N95的采用40克重甚至更高。当然,如果无纺布层过多,口罩就比较硬,而熔喷层过多,则呼吸比较困难, 其他材料:金属(用于鼻夹)、染色剂、弹性材料(用于口罩带)等。 三、医用口罩工作原理 医用口罩大部分为自吸式过滤口罩,其工作原理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口罩滤料的过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见图2): 图2 滤料纤维过滤机制示意图 1. 扩散沉积:粒子布朗运动扩散位移到过滤纤维,受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最易捕捉小尺度粒子、细纤维和低速运动的粒子。 2. 截留沉积:随气流运动的较大粒子被过滤材料的机械筛滤作用截留。粒子直径与滤膜纤维的直径的比率影响拦截效率。 3. 惯性沉积:粒子通过过滤材料弯曲的网状通道时,粒子由于惯性作用脱离气流撞击过滤纤维,并受分子引力作用被截留。大粒子、高密度、速度快时截留效果好。 4. 静电吸引沉积:粒子被过滤纤维的静电作用产生的沉积。 颗粒越小时,1、4沉积效应越强,颗粒越大时,2、3效果越好,所以并非越小的颗粒越难被过滤。综合4种过滤机制的协同作用,普通机械性滤料最易穿透粒径的范围是μm~μ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