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测标准查新、确认、验证程序

检测标准查新、确认、验证程序

检测标准查新、确认、验证程序
检测标准查新、确认、验证程序

标准更新及方法确认的管理规定

1.目的:

1.1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5.3.2款的要求,为及时、有效地获得最新标准,以确保实验室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持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需定期进行标准查新。

1.2对查新的标准进行确认和验证是为了证明实验室是否能够达到方法需要的操作水平, 也就是说, 要辨别新、旧标准内容是否存在差异,从人员资质能力、仪器设备配置、操作方法、试剂材料、环境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建立确认记录,以提供能够使用该方法的客观依据。如果新标准与旧标准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修改而涉及到技术指标、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的变更,实验室应该在确认时进行试验验证并记录。

2.适用范围:

本实验室所有通过资质认定、审查认可和机构考核的检测标准。

3.职责:

3.1实验室有关人员定期关注标准变更信息,建立标准获取信息渠道。通常的方式有通过网络及时查新标准;订阅标准信息刊物;和标准出版社签订协议等。同时,将标准查新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

3.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更新标准的确认、验证。标准变更必然带来方法的变化,实验室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进行新方法的确认、验证工作,并留有质量记录。必要时,还须向相关部门申报批准,以维持该项目资质认定的有效性。

3.3检测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室有关人员对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标准更新进行具体确认、验证,如果标准变化不大,未涉及检测资源和方法的重大变化,可以直接进行标准的确认。如果标准发生重大变更,如对于人员、设备、环境设施或检测方法的要求发生重大的变化,须进行试验验证。相关过程须进行记录,并确保所有记录上交归档。

4.工作程序

4.1检测标准查新

4.1.1 标准查新渠道、方式(可以采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

(1)向标准情报部门查询:由情报部门定期提供相关产品标准的发布、更新信息和所需的标准。必要时,提供标准查新报告。

(2)订购权威机构出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

(3)从期刊获取最新信息

(4)运用互联网查询:通过各种标准信息网进行查新,可以更直接、有效、及时地获取大量标准信息。相关标准查询网站包括有:中国标准出版社(https://www.doczj.com/doc/c517028454.html,/produce/Showtd.asp)、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https://www.doczj.com/doc/c517028454.html,/templet/default/)、中国国家标准服务网(https://www.doczj.com/doc/c517028454.html,)、标准之家(https://www.doczj.com/doc/c517028454.html,/)、标准图书馆(https://www.doczj.com/doc/c517028454.html,)等。

4.1.2 标准查新结果记录

相关人员每月底进行一次标准查新,并将查新结果通知相关部门。

4.1.3 标准查新结果应用

标准查新后,各检测室进行确认、验证。

4.2标准更新的确认

各检测室负责人接到检测标准更新通知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确认一般需要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1)查看标准内容的变化,如果标准条款没有大的变化,没有用到新标准新方法新仪器设备就可以不用进行试验验证,一般人员进行评审确认就可以了。评审确认的内容还要将新旧标准不同之处列出,以便说明下面评审确认内容的充分性。

(2)如果标准更新后,变化比较大,则要求对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试剂和环境能否满足要求,人员培训和资格、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模拟检测结果、比对实验结果如何,是否需要编制或者是更新检测作业指导书,还有现有记录表格是否需要调整等等进行全方面评审确认。最后由技术负责人给出一个汇总的评价结论,证明能够正确使用新标准实施检测。

4.3标准更新的验证

标准更新涉及仪器设备、项目参数、操作方法等重大变化时,须在确认的基础,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的方法包括: ①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进行比较,或做添标加收;

②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③实验室间比对等。

4.3.1验证的内容

按预期目的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标准方法得到的值的范围和准确度,是与试验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及仪器的检测等需求紧密相关,其内容包括:

4.3.1.1样品的前处理:首先要掌握标准变更前后,前处理方法如消解(萃取)、纯化、浓缩或稀释等技术的变化情况,并能正确应用,进行分析测试。

4.3.1.2仪器的配置确认:根据新标准能够选择合适的仪器配置,如检测器、色谱柱、进样

装置、载气、检测温度、进样量等。

4.3.1.3检测条件确认及优化:进行初始操作条件摸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逐步优化检测条件。

4.3.1.4定性检测:如设置阴阳对照,进行试验质控等。

4.3.1.5定量分析: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外标法等进行定量。

4.3.1.6验证结果应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等。

4.4标准更新审批

所有标准更新确认、验证记录和报告,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在检测室应用该标准方法。

5.记录资料的保管

所有在标准查新、确认、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验证报告及相关表格统一交资料室归档保管。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公司设备验证程序,加强设备验证管理,在设备设施方面为药品生产和检验提供可靠保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验证全过程。 职责:工程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 1、设备设施验证的目的:对已购买的设备进行质量和性能评估,证实设备确实 能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完全适应生产工艺过程要求,从而在设备方面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2、设备设施验证的过程:新购买的设备一般分四个阶段即预确认、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2.1设备设施的预确认:主要通过工艺要求、生产车间整体规化等因素考虑合适 的供应厂商,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一般说来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家药监局、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可生产企业生产的设计先进,生产效率高,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2.2设备设施的安装确认: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检查验收,仪器仪表校正、图 纸资料收集、技术文件初稿制定情况检查等工作。 2.2.1开箱检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外观情况、标称的设计 性能指标、技术资料、包装运输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满足订购合同要求。 2.2.2安装确认主要根据国家相关行业要求检查是否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压缩空气 等动力源;燃气、助燃气体、工艺用水、药液及其它工作介质输送连接、基础等。 2.2.3仪器仪表是设备的“眼睛”,用于生产、检验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准确无误是 生产合格产品和得出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一般对全公司仪器仪表应根据国家关于计量有关的规定及GMP要求规范管理。在设备验证中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校正情况是确定设备运行参数的前提。 2.2.4文件资料检查是按GMP及设备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齐全设备资料,制定设备 包括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完好标准等在内的技术资料草稿,初步建立健全单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质量体系文件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发行部门:品质部 文件编号:YXD-QP-04 版本:A1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01月22日发布 2010年02月01日实施

一、目的

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保证关键元器件的产品质量持续达到认证产品要求。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认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 三、职责 品质部:负责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 采购部:负责要求供应商及时对检验或验证中出现问题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处理。 四、程序 4.1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4.1.1对生产购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清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 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 4.1.2检验员根据本公司检测能力,严格按照《进料检验规范》执行,在些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检测频率、 抽样方法、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判断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对于无检测能力的项 目,由供应商自行检验或验证,并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对重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且本身是 生产厂家的,本公司要求其提供产品的检验标准,若是中间商的则要求提供质量保证协议、每批产 品的检验记录、合格证明等文件。一般的关键元器件除本公司内部检验外,只需要求提供质量证明,并填写《IQC检验报告》。 仓库保管员根据合格记录或标识办理入库手续; 验证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签,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采购及时跟进不合格品的处理. 4.1.3紧急放行 当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在可追溯的前提下,由生产车间填写《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入经生产负 责人批准后,一联留存,一联交品质部,一联交仓库。 仓库保管员根据批准的《IQC检验报告》按规定数量留取同批样品送检,其余由检验员在领料单上 注明“紧急放行”后放行;车间在其后生产记录上也应注明“紧急放行”。 在放行的同时,检验员应继续完成该批产品的检验:不合格时品质部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产品进行 追踪处理。 4.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 4.2.1关键元器件材料定期确认的项目及频次见附表一、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要求。 4.2.3委托定期确认检验 定期确认检验由提供该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来完成,若该供应商也无法完成,则委托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确认与验证流程》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确认与验证流程》 文/石头968 ? 1、验证主计划(用户提供) 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主计划可以作为《xxx企业验证主计划》或者《xxx项目验证主计划》的一个章节,说明计算机化系统的硬件、软件的分类原则、风险管理原则、确认与验证原则、确认与验证的控制策略,总之,规定好企业应该怎么开展计算机化系统的确认与验证工作。 当然,也可以单独制定《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主计划》,不过计算机系统通常作为设备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类计算机系统除外),或者作为电气自控设备的一种,单独对待的必要性,也有待于商榷,大家看着办就行了。 ? 2、用户需求说明(URS)(用户提供) 需要计算机帮我们做什么?(功能清单) 每一个功能的控制方式,执行过程?(工艺流程图) 每一个功能的传感器输入、执行信号输出(输入输出方式)操作人员对人机接口的操作要求?(人机接口输入输出方式) 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权限设置)

安装空间、位置、所处的环境? 硬件、软件的基本配置要求? 测试、验证、培训、质量控制、变更控制、文件记录要求 预算、货期、合约等商务要求 ? 3、功能说明(供应商提供,用户审核) 硬件及软件的系统供应商对企业URS的回复说明。 硬件配置方框图与功能说明。 软件流程方框图与功能说明。 ? 4、设计说明(供应商提供,用户审核) 供应商对自己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开发计划 硬件整体框架与系统结构图、配置清单 软件整体框架、模块化系统结构图 IO清单与详细的配置说明、功能说明 ? 5、系统工程设计(供应商的工作) 包含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用户可以不参与 ? 6、设计审核(供应商提供,用户审核)设计审核一般由用户技术人员与QA完成,通过比较URS与FS、DS的一致性,

软件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简述

软件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简述 张艾森1,2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1,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2,上海,200233) 摘要:计算机设备和信息处理技术正迅速进入仪表和过程控制工程之中,由于其方便的操作和其他诸多优点,更多用户乐于去使用它们。在起初用于基本功能控制后,在更多的安全关键控制中,计算机设备和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此时,软件的质量被人们日益重视起来,其好坏如何评判,其质量如何保证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软件的验证与确认技术正是达到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软件验证与确认(V&V);独立性;管理;文档 1软件V&V的准则 软件的验证与确认是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质量的评估难以量化的给出。从相关标准条款中,可以得到软件V&V的准则如下: ⑴计划先于行动,没有计划和大纲无法开展工作。 ⑵对所有软件开发步骤的验证和确认方案,没有完全可信的东西,没有“免检产品”。 ⑶所有结果和过程都应详细的记录并保存,确保可追溯性。 2评估独立性的要求 通常对于软件质量的评估其出发点来自于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评估,辅以对软件成品的一系列测试。从验证和确认的角度来说,对过程的逐一评估是软件的验证阶段,而对软件成品的测试归结为软件的确认。在IEC60880中提及,额外的验证活动由第三方来进行。第三方的介入对软件质量而言是提升了信心。 在IEEE1012中,V&V团队的独立形式和独立程度被分成了四个等级。IEC60880针对核电站A类软件,其独立性要求应参照IEEE1012中最高级别来制定。但有一点要指出,60880中对于独立评审的要求规定似乎没有IEEE1012中给的具体。在标准中没有给出经济独立性的要求,也没有明确给出第三方是指不同组织间的,还是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在其中只是指出,V&V团队的独立程度应在国家相关规定条款中给出,而国内还没有哪一个具体标准给出了关于团队独立性的明确指导,多数还是遵循IEEE1012中的相关规定。 3软件评估的初始管理 从对IEC60880整篇标准的理解中不难看出,软件质量的获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某几位专家的评估,而是整个开发过程的有序管理。有序管理的几个重要目标应该是: ⑴足够的人员配置以及人员对应职责的明确无误。这点可以在第8章中看出,其明确要求 了构成人员的能力以及其目标职责的明晰。 ⑵文档的正确管理。在IEC60880中,无论在软件开发的任何阶段,都会在某一结点明确 的要求相应的输出文档。这些文档的存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针对文档的管理及要求在第7.4条中给出。

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9

HACCP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CCP点、HACCP计划、PRP(S)前提方案、HACCP系统的验证,以确保HACCP计划实施和HACCP系统运行达到预期目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CCP点的验证、PRP(S)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验证、HACCP系统的验证。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主持验证工作; 3.2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参加验证,负责具体的验证工作。 3.3责任部门负责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 4.1HACCP验证包括:HACCP计划的验证、CCP的验证、PRP(S)前提方案、HACCP系统的验证他等等。验证活动应确认: a)危害分析的输入持续更新。 b)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中的要素得以实施且有效。 c)已实施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 d)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e)组织要求的其他程序得以实施且有效。 f)内部审核结果。 4.2验证的方法: a)相关记录的复查。 b)针对性的取样和检测(如在OPRP中把供方的证明作为监控的对象时,供方的证明是否 可信,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取样检测来验证;当关建限值设定在设备操作中时,可抽查产品以确保设备设定的操作参数适于生产安全的产品。 c)监控设备的校准。 d)对终产品的微生物检测。

e)内部审核。 4.3 HACCP计划验证 HACCP计划在制定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主持对HACCP计划进行验证,证实HACCP计划是否能有效的控制了食品中的安全危害。当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应对HACCP计划进行验证: a) 改变食品或加工工艺时; b) 验证数据出现相反的结果,重复出现偏差; c) 有关危害和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出现; d)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出现。 4.4 CCP的验证 HACCP计划在制定实施后,应对CCP进行验证,验证可以在HACCP计划验证时进行,也可以在对HACCP系统进行验证时进行。CCP的验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 检查监控记录,这些记录是否能表明达到策划的要求; b) 监控设备的校正; c) 有针对性的取样检测; d) 验证对CCPS的控制是否达到原预期的目的。 4.5 PRP(S)的验证 PRP(S)在制定实施后,应对PRP(S)进行验证,验证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对HACCP系统进行验证时进行。验证方法可以进行现场核查、记录检查、有针对性的取样检测如对食品接触面消毒效果的微生物验证等。 4.6 HACCP系统的验证 a) HACCP系统验证主要采用审核的方法进行,可以与内部审核合二为一,验证主要是检查食品说明和生产流程的准确性、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b) HACCP系统验证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主持,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参加。每年至少进行二次验证(可以在包含卫生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中,也可以单独进行),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则应考虑增加验证的次数。 1) 系统发生故障时;食品、加工工艺发生显著变化时 2) 当公司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食品、加工工艺发生显著变化时; 3) 关键控制点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

特殊过程确认

SMT回流焊接过程确认计划 一、回流焊接过程描述及评价 PCBA组装生产中所有工艺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焊接质量,而回流焊接则是核心工艺,合理划分回流焊接的加热区域和温度等相关参数,对获得优良的焊接质量极其重要。 回流焊接工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炉温曲线,炉温曲线是在板卡上通过热电偶实测得出的焊点处的实际温度变化曲线,不同尺寸、层数、元件数量、元件密度的板卡可以通过不同的温区温度、链速设定来获得相同的炉温曲线,本过程确认所得炉温曲线适用于公司所有板卡。炉温曲线决定焊接缺陷的重要因素,炉温曲线不适当而导致的主要缺陷有:部品爆裂/破裂、翘件、锡粒、桥接、虚焊以及冷焊、PCB脱层起泡等。对炉温曲线的合理控制,在生产制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流焊接的输出为良好的外观、机械性能(焊点强度),而焊点强度检查属于破坏性检查,不能在每块PCBA上实施,也无法在每一批次中执行,因此PCBA回流焊接过程属于特殊过程,需要对其进行过程确认。 二、回流焊接过程的输入及输出产品的接受准则: 1、回流焊接过程确认的输入 (1)贴装完成的板卡,并满足《回流炉前目检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操作满足《回流焊接炉温测试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回流焊接过程确认的输出及产品的接受准则 (1)通过比较在不同焊接条件下的焊点强度(推力),找到最优的炉温曲线及炉温曲线各参数的上下限。(2)焊点强度(推力)要求控制在2.3~2.7KgF范围内,目标是2.5KgF,Cpk>1.0。 (3)焊点外观满足《IPC600电子组装验收标准》的要求。 三、回流焊过程参数及验证项目的确定(IQ、OQ、PQ) 项目 验证方案责任 人 完成时间 名称控制 参数 现况验证要求 验证输 出 回流焊设计特性 已满足回 流焊接要 求 不需要验 证 回流焊 操作手 册 存档回流 焊操作手 册 王志 强 2010.12.28安装条件 已满足回 流焊接要 求 不需要验 证 回流焊 操作手 册 存档回流 焊操作手 册 王志 强 2010.12.28安全特性 已满足回 流焊接要 求 不需要验 证 回流焊 操作手 册 存档回流 焊操作手 册 王志 强 2010.12.28

软件实现与验证

第五讲软件实现与验证 1、请说明软件审查与软件测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适用的测试对象是什么? 软件审查: (1)是一个静态的V&V过程,通过对软件系统复查来发现错误、遗漏、和异常,是一种比程序测试更有效的缺陷发现技术。目标是检测程序的缺陷。 (2)适用的测试对象:通常集中在源代码上,也可以对软件的任何可读文档(需求或设计模型尽享审查)。 软件测试: (1)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解决问题,以确保开 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2)适用的测试对象:适合大型的系统开发——但是对于小型系统,或是通过脚本或复用开发的系统来说,所划分出的清晰的不通阶段就要少一些。 区别与联系: (1)审查与测试各有优缺点,它们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测试技术; (2)两种技术在V&V过程中应该一同配合使用; (3)审查能够检查程序与规格描述是否相符,但不能检查程序的运行效果是否符合用户的预期,也不能检查如性能、可用性的非功能需求。 2、什么是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1)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通过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2)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车许愿是否能适当地接受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 (3)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4)“黑盒”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 况使用,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 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 测试。 (5)黑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但是主要还是功能部分。 主要是覆盖全部的功能,可以结合兼容,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根据软件需求, 设计文档,模拟客户场景随系统进行实际的测试,这种测试技术是使用最多的 测试技术涵盖了测试的方方面面。 白盒测试: (1)又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 (2)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 (3)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

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pdf

标题: 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版号:A/0 分发日期:页码:分发编号: 1 目的 通过确认,证实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能使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达到预期的控制水 平;通过验证,证明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二对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适用于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验证。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OPRP和HACCP计划进行确认;负责对OPRP和HACCP计划进行验证。负责对PRP进行验证。 3.2 品管部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负责CCP的验证;负责最终产品的检验。 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负责组织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 工程程序 4.1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4.1.1 OPRP的确认 4.1.1.1 确认的时机 ①在OPRP实施之前。 ②在下列情况下,根据需要,对OPRP做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OPRP实施之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a. 原料的改变; b. 产品或加工的改变; c. 复查时发现数据不符或相反; d. 重复出现同样的偏差; e. 有关危害或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原来依据的信息来源发生变化); f.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 g. 出现新的销售或消费方式。 4.1.1.2 确认的内容 确认的内容见表COP12-01“OPRP确认记录表”。 4.1.1.3 确认的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用“OPRP确认记录表”对OPRP进行确认,确认的结果记录在“OPRP确认记录表”的相关栏目中。 4.1.1.4 确认结果的处理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不能对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应对OPRP进行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 4.1.2 HACCP计划的确认 4.1.2.1 确认的时机 ①在HACCP计划实施之前。 ②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危害分析的输入进行必要的更新,重新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对 HACCP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HACCP计划实话之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编制/日期:张三2006/5/1 审核/日期:李四2006/5/1 批准/日期:王二2006/5/1

特殊过程的确认与再确认

特殊过程的确认与再确认 Particularity course affirm and cross-check 摘要:本文简明叙述了特殊过程确认中的各种解释,提出了对特殊过程确认的一种思路,对于特殊过程确认程序加以介绍,希望对各单位的特殊过程确认工作有帮助。 Abstract: 1. 背景 ISO9000认证开始,特殊过程的确认工作未开展,2004年才编制了《特殊过程的确认与再确认管理程序》文件,至2008年4月为止,关于特殊过程确认的不符合项或问题共计10多个。因为没有相应的国标或专业标准,各检查专家也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检查中队特殊过程确认的提出问题相对较多。因此需对GB 19001、GJB 9001 重新理解,并相应增加KJB 9001的内容,将《特殊过程的确认与再确认管理程序》文件进行换版的工作已势在必行。 2. 各有关部门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解释 2.1 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的解释 有一些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所形成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不能由过程结束时的测量、检验来验证是否达到了输出要求,其问题可能在后续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乃至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后才显露出来。组织应识别并确定本组织是否存在这样的过程。 为确保这些过程的输出能持续满足要求,除进行过程的监视与测量外,还应采用过程确认的手段,证实这些过程有能力达到过程策划中预期要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根据这些过程及其所形成的产品特性的特点,明确规定过程确认的内容和方式,适用时可采用以下手段: a) 规定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 b) 对设备能力进行鉴定并对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和认可; c) 使用针对这类过程的特定方法和程序; d) 必要的记录,如:能证实设备认可、人员资格鉴定、过程能力评定等活动的记录; e) 必要时考虑再次安排确认,可考虑在材料变更、产品参数变更、设备大修等情况下对过程再次确认,或定期确认。 2.2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技术基础局的解释: 2.2.1 需要确认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的范围 需要确认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是指其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这些过程可包括: ①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即特殊过程。 ②由随后的检验或实验不能验证其结果,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检验及定期确认控制程序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检验及定期确认控 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和验证控制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认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3 职责 所有认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检验由质检部门门负责。 4 程序内容 4.1检验或验证的确定 4.1.1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进厂时,由仓库通知质检部门门检验。 4.1.2质检部门门应及时安排检验人员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要按零部件和材料“检验规范”进行检验或验证。 4.1.3经使用质量稳定及本厂暂无能力进行检查的关键零部件,每次进货时应验证并保留其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每季度要求其提供1份符合其制造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 4.1.4质检部门门应确认在强制性认证范围内的关键零部件的型号、规格、主要参数、品牌、外包装使用是否与要采购相符,不得随意替换。 4.2 正常检验和验证 仓管员核实进料的采购单上的名称、数量、型号规格等无误后将进料放在待检验区域,交质检部门门指定的质检员签收。

质检员确认进料是否与订单、物料清单之规格是否相符。检验和试验完毕,检验员将检验和试验的具体内容(外观、计测、试验等)填写于相应之《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厂检验记录表》表中,并对检验和试验结果进行合格与不合格判定,交主管审核。 4.3 定期确认检验 4.3.1检测项目 参见相关支持性文件的检测项目规定。 4.3.2定期确认的频次 每年进行了一次定期确认。 4.3.3定期确认的方法 要求具有3C认证、出口许可证或质量安全认证的安全件的供应商提供每年通过的复查报告或其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对非获得认证的关键件要求供应商按相关产品国家标准检测并提供确认检验报告。 4.3.4定期确认结果评定 由本厂质检部门进行确认,符合产品各项指标的,继续保持《合格供应商管理名录》。不符合指标的,取消其供应商资格,重新选择供应商。 4.3.5对供应商的确认报告或工厂复查报告要归档保存(至少两年)。 5 表格记录 《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厂检验记录表》 《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表》

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

1 目的PURPOSE 2 本规程规定了XXXXXXX 药业有限公司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 格式和要求。 3 范围SCOPE 3.1 本规程适用于XXXXXXXX 药业有限公司QC 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的确认。 3.2 本规程适用于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欧洲药典或其它药典中记载的检测方法, 和来自于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已经验证的检测方法。 3.3 本规程注重在鉴别、纯度和含量的检测方法。 3.4 本规程将作为提及的检测方法验证的常规指引,也适用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的验 证,如: 3.4.1 鉴别测试 3.4.2 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的含量的定量测试。 3.4.3 控制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的限度测试。 3.4.4 原料药、起始物料、中间体及其他物料的含量测定。 3.5 微生物和生物检测方法不在本规程范围内。 4 参考REFERENCE 4.1 ICH Q2(R1)分析方法验证的文本及方法学 4.2 现行美国药典<1225>药典方法的验证 4.3 现行美国药典<1226>药典方法的确认 4.4 ICHQ7 原料药的良好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11月) 4.5 FDA 行业指南“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 (2000年8月) 5 职责RESPONSIBILITIES 5.1 QC 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参与本规程的起草、审阅、修订和更新。 5.2 QA 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和保证其被正确地、准确地执行 5.3 QC 负责市售产品的检测方法验证,确认这些方法在实际条件下适用于本实验 室的测试。 5.4 QC 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审核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

5.5 QC 负责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5.6 QC负责归纳数据、撰写报告并递交给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阅。 5.7 QC、QA 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审核并审计所有实验室相关文件及规程以确 保其准确和有效。 5.8 质量部负责批准本规程及验证、确认方案和验证、确认报告。 6 定义DEFINITION 6.1 检测方法使用者 6.2 使用检测方法的部门、实验室或人员。 6.3 系统适用性 6.4 它是用来验证系统能满足预期分析的测试。当适用时,系统适用性应在方法用于 检测或分析样品之前执行。指定的数据,比如响应值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拖尾因子、分离度和理论塔板等,将从重复进样得到。 6.5 检测方法 6.6 指进行检测的方式,应详细描述进行每个检测实验所必需的步骤。它可以包括: 试剂、对照品及样品溶液的配制,仪器的参数、标准曲线的绘制、计算公式的运 用、可接受标准等。 6.7 检测方法验证 6.8 为了证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新的或改进过的)与其预期目的相适应而进行的一 系列实验。 6.9 对照品和样品溶液稳定性 6.10 用来评价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稳定性而进行的检测。 6.11 原料药 6.12 任何用于药品生产的物质或混合物,并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成为药物的活性成 分。这类物质提供药物活性或其他的直接效应应用于诊断、治疗、缓和、处理或 预防疾病、或影响身体的机结构或功能。 6.13 鉴别测试

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1)培训课件

文件名称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文件 编码 SMP-TV-XXX-X 第1页 共6页 起草部门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执行日期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质质量部部分发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部室、车间 验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以达到设 备、工艺、空气净化、水质、检验仪器和检验方法满足生产需要的目标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确认与验证项目(厂房、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空气净 化、工艺用水、检验仪器和检验方法等验证管理)。 3、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各验证工作小组成员 4、程序: 4.1、定义: 4.1.1确认:有文件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4.1.2验证:有文件证明任何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4.1.3验证总计划: 4.1.3.1验证总计划是项目工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验证总计划一般包括项目概述、验证的范围、所遵循的法规标准被验证的厂房设施、系统、生产工艺,验证的组织机构验证合格的标准验证文件管理要求验证大体进度计划等内容. 4.1.3.2每年年底由各验证工作小组负责起草第二年的企业验证总计划,交由验证领导小组审批后,并由各验证工作小组按验证总计划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的具体实施。 4.1.4验证计划:验证总计划需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等并按其特点编写验证计划及验证方案。验证计划按验证总计划制订每一系统制订验证计划它们是验证总计划的细化和扩展。 4.1.5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验证方案内容至少可包括以下内容: 4.1. 5.1验证项目、验证目的、范围、任务及责任者 4.1. 5.2确定验证方法、验证试验仪器及检验方法。 4.1. 5.3确定可以认可的验证试验标准或允许的误差范围。 4.1. 5.4验证的实施步骤、取样计划

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规范

精心整理 浙江康格电气有限公司 K G-Q R-002-2016 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规范 页码/共4页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定期确认合格后,可继续使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本公司关键件分为比如CCC强制性关键件元器件:框架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小型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绝缘导线、交流接触器、刀开关等非CCC强制性关键件元器件比如:母线夹板、壳体、母排、绝缘子。 关键件验证方法: 3.1对已通过CCC认证的关键元器件/材料,通过验证其CCC证书的有效性后可不必再进行定期确认检验。 3.2非CCC强制性关键件材料:(铜母排、绝缘件,壳体),本公司因检验和试验手段缺乏而无法检验某些项目和内容时,由供应商完成,定期确认检验记录应妥善保存。 4定期确认检验频次为每12个月进行一次,由供应商完成,定期确认检验记录应妥善保存。 4.1绝缘件(绝缘子、母线夹板、母线框)依据标准JB/T10316-2002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案检验手段1 耐压试验应能承受2500V的抗电强度试验,无击穿现象,时间1min 每年/一次查验供应商的检验报告、质保书或认证证书 2 着火危险性能试验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为960℃±15℃,试验时间为30s±1s。 3 短路耐受强度将绝缘支撑件固定在金属支架上,按规定系数n的标准值和相应的功率因数通以短路峰值电流,时间为0.1s,共做3次。每次绝缘子按正常使用时安装方式试验,例如:安装在成套设备上,母线框A1、A2、A3安装位置互易。 2、或将绝缘支撑件按正常使用安装在待做试验的成套设备中,与成套设备的试验同时进行。 4 耐热性能试验固定部件,球面压力试验在温度为125±2℃的加热箱中进行,持续时 间为1h,球面垂直施加在被试表面上的力为20N;压痕直径为≤2mm 4.2壳体依据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案检验手 段 1 静负载1.25倍最大允许负载均匀地布置在安装板或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支撑件上或 门上,保持1h,壳体应无裂痕和永久变形。 每年/一次 目测、查 验供应 商的检 验报告 2 防护等级验证按GB4208要求,验证壳体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和进水防护,试验结果应符合规定防护等级要求。 3 绝缘材料性能壳体放入(70±2)℃箱体168h后,再置入相对湿度45%~55%的环境中96h,应无裂缝。 检验方法:2.5mm厚样片,球面压力试验温度为(70±2)℃加热箱中进行,持续时间为1h,球面垂直施加在被试表面上之力为20N,球压痕迹为≤2mm. 检验方法: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为(960+15)℃或(850+15)℃或(650 浙江康格电气有限公司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KG-QR-002-2016 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规 范 第1页共3页 版本:A 修订:0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2016年04月30日实施 2016年04月25日发布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廊坊开发区**电力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Q/LKJYB 17-CCC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03年05月发布2003年06月实施

为符合认证产品型式试验的技术要求,确认批量生产的出厂产品的整体性能与型式试验合格产品的一致性。 2 范围 适用于符合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及用户要求并已经取得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进行的确认检验、对国家要求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确认检验。 3 依据 国家有关标准:GB7251.1-1997,GB7251.5-1999 。 4 抽样批量生产并已进行了例行检验合格后的产品中抽样。 4.1 抽样范围 在获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中,于已完成生产过程除加贴名牌、认证标志和包装外不再进一步生产并已进行了例行检验合格后的产品中抽样。 4.2 抽样数量 a)每一型号中的每一认证单元抽样一台。 b)组合式产品抽样数量与型式试验样机台数相同,抽检一套。 4.3抽验频次 a)通常每年进行一次; b)产品有重要的设计更改或关键件有重大替换时; c)当用户有质量投诉,质检处认为有必要进行确认检验时; d)上级质检机构突击检查提出要求时。 5 职责 5.1 由技术部负责提供检验标准。 5.2 由质管部负责组织并会同技术部负责样机的抽样、确认检验及判定。 5.3 质管部应于确认检验前对所用检测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和运行试验并做好记录,具备条件后才能进行确认检验。 5.4 由质管部对抽检产品确认检验作书面报告(如《低压电器成套产品确认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标准、结果判定和提出分析意见及出现不合格时的纠正实施措施。 5.5 总工程师主持技术部、质管部、生产部和供应部对确认检验结果联合评审。 5.6 由总经理批准确认检验报告。

软件验证方案_20190122

软件验证方案 依据: MDD/93/42EEC医疗器械指令 GB/T 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13485:2016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编制: 审核: 批准:

0 修改历史/History 版本/Version变更号/Change No原因/Reason 01NA第一次发行/First Edition

目录 1.验证目的 2.验证范围 3.确认职责 4.术语缩写 5.概述 6.确认实施前提条件 7.人员确认 8.风险评估 9.方案内容

1.验证目的 检查并确认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软件使 用说明书要求,满足使用需求,特根据制定本确认方案,作为对计算机系统验证 系统进行确认的依据。 2.验证范围 本次验证主要对用于我公司所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运行以及性能进 行确认。 3.确认职责。 3.1确认职责 部门职位职责签名 信息管理课软件工 程师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实施,组织验证的相关培训;负责对验 证方案修订或补充提出申请。 信息管理课软件工 程师 负责验证资料的汇总及整理,验证结果的分析讨论和起草验证 报告;责对验证系统的变更按照《变更管理规程》提出变更申 请。 信息管理课软件工 程师 执行并确认验证方案中的内容,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结果进 行分析,对出现的偏差填写“偏差调查处理表”,并上报品保 部。 信息管理课软件工 程师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提供验证所需资源,确保验证进度。负责 验证系统变更的审核与批准。负责验证实施的指导与监督。负 责验证方案修订或补充的审核与批准

外购(协)零部件和材料进货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管理程序

外购(协)零部件和材料进货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管理程序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对所采购的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定期确认的工作程序,明确了在零部件和材料管理中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装配生产中所需所有连续批供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2 职责 2.1.质量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与组织实施; 2.2.1质量部负责编制《外购(件)检验指导表》; 2.2.2质量部负责连续批供货的国内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2.2.3 质量部负责关键零部件的定期确认。 2.2 物管部负责零部件和材料的到货确认。 2.3 物管部负责根据质量部的检验单办理零部件入库手续。 2.4 物管部负责外购(协)零部件和材料的送检工作。 4 程序内容 4.1质量部依据产品图纸、标准、检查基准书、样件、《采购物资分类一览表》、《安全性零部件清单》、《关键零部件清单》等分类编制《外购(件)检验指导表》。 4.2检验员资格 按质量控制点设立专职检验员,专职检验员必须通过有关程序要求的技术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4.3 零部件、原材料在开发阶段的检验与验证按QB/1-2011《供应商准入管理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实施。 4.4 送检 4.4.1 外购(协)件进货后,由物管部门负责分类分批存放在待检或指定地点,做好标识。 4.4.2同一批进货、同一规格的外购(协)件为一个检查批次送检。 4.4.3外购(协)件进货后,物管部门应先对其进行初步验收,内容包括: a) 清点数量,查看包装有无明显破损。

b) 查证供方是否按要求提供了符合要求的《出厂检验报告》。 4.4.4 通过初步验收的外购(协)件,由物管部门填写《外购(协)件送检单》(书面或电子表格),向质量部送检,同时应提交供方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 4.5检验或验证 4.5.1 质量部检验员接到《外购(协)件送检单》后,如无特殊情况(须进行性能试验确认),应于2个工作日内完成产品检验或验证。 4.5.2进口件的检验或验证 a) 进口件由物管部门进行验证,在包装未破损,规格、型号、数量、批次号与送检单相符,具有 合格证或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的情况下即认为验证合格。 b) 对于进口件中属于《低污染排放小汽车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所规定的外购(协)件范畴的零 部件、属于“3C”认证范畴的关键零部件以及召回管理中的安全性零部件,由物管部向质量部送检,质量部检验员应按检验文件的规定实施检验、试验或验证。 4.5.3 国产零部件的检验或验证。 4.5.3.1检查阶段划分 a) 初期检查阶段指零部件刚开始正式批量供货但尚未转入定期检查前的阶段,或者零部件 出现问题,经整改后重新批量供货但尚未转入定期检查前的阶段。 b) 定期检查阶段指的是零部件开始正式批量供货或经整改后重新批量供货,在连续批质 量稳定的情况下,本公司认为可以放宽检查的阶段。 4.5.3.2转移规则 a) 零部件在连续10批质量稳定的情况下,可由质量部部品检验科填写《国产零部件定期 检查申请单》,经质量部部长审核批准后转入定期检查阶段。 b) 处于定期检查阶段的零部件,若在检验或验证过程中有一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则从下 批供货起自动转入初期检查阶段。 4.5.3.3 检验或验证 a) 对原材料、各种辅料进行包装、规格、型号、数量、批次号、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的验 证。 b) 检验员应根据零部件所处的检查阶段,按照《外购(协)检验指导表》中所列的样本大小和检 验要求随机抽样进行检验、试验或验证。 c) 所有未特殊注明的检验项目统一实行零缺陷判定,若发现缺陷,检验员应立即将情况上 报质量部。 4.6检验记录与标识 4.6.1 产品批检验完成后,由库房检验员填写《入库检验单》,上报质量部审核。 4.6.2检验员对已检产品的状态进行标识。 4.6.3所有检验记录由检验员应按关键零部件、安全性零部件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保存至当年年底,每年一月15日前将上一年度的检验记录报档案室归档,其保存期按QB/3-2011《体系运行记录管理程序》中之规定执行。 4.6.4质量部每月应组织一次对检验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检查。 4.7入库手续 4.7.1 物管部根据质量部审核后的《入库检验单》上实际合格数量办理入库手续。 4.7.2对于让步或紧急放行的零部件,按《采购过程管理程序》中有关条款的要求处理后,可以办理入库手续。 4.8 不合格品处置 零部件检验或验证、以及生产线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照QB/4 —201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置。 4.9零部件的定期确认

方法验证及方法确认的区别和联系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任何分析检测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1)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2)转到另一个实验室时;3)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实验室有影响的法规和质量管理标准一般都要求进行方法验证。有的法规中直接使用“验证或确认”一词,并列出特定参数,也有的法规用这样的陈述暗示验证要求——“检测方法应适合于预期用途。” 1. 国内主要法规标准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均非标准制修订机构,方法验证或确认的来源基本来自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主要依据如下: 2.1 CNAS-CL01:2006 l 5.4.2方法选择:实验室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预期用途并经过确认,也可使用。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l 5.4.5.2 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实验室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 l 5.4.5.3 按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方法得到的值的范围和准确度,应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相关。这些值诸如: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和/或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稳健度和/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l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2.3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证实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标准方法。标准方法发生变化应当重新进行证实。 l 5.3.3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订的非标准方法,经省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组织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 2.4 CNAS-CL02:2013

软件开发过程_验证和确认过程

验证和确认过程Verification & Validation Process

【目录】 1概述 (3) 1.1 编写目的 (3) 1.2 适用范围 (3) 1.3 术语和缩写 (3) 1.4 参考资料 (3) 2输入 (3) 3输出 (4) 4角色和职责 (4) 5验证和确认概述 (5) 6过程定义 (5) 6.1 入口条件 (5) 6.2 出口条件 (5) 6.3 过程流程图 (5) 6.4 过程活动描述 (5) 6.4.1建立验证和确认计划 (5) 6.4.2建立验证和确认环境 (6) 6.4.3建立详细的验证和确认计划 (7) 6.4.4执行同行评审 (7) 6.4.5进行验证和确认 (7) 6.4.6分析验证和确认的结果 (8) 7验证和确认的工作产品 (9) 8过程度量 (14) 9过程剪裁准则 (14)

1概述 1.1 编写目的 定义和建立公司对项目验证和确认的规范和责任。定义及规范软件产品的验证和确认过程,以保证工作产品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能满足其规定的要求,同时证明,产品或产品构件当被置于其预定环境中时,适合于其预定用途。通过该规范来提高公司的验证和确认的能力。 1.2 适用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验证和确认活动。 1.3 术语和缩写 1.4 参考资料 2输入

3输出 (具体输出制品请参阅7.验证和确认的工作产品的验证和确认记录)4角色和职责

5验证和确认概述 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其指定的需求,包括指定用户需求、产品需求、工作产品组件的需求。从需求开始验证直到最终产品完成的验证,该过程贯穿于整个软件生产过程中,是渐进式的过程;确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和产品组件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需求。确认和验证经常同时执行,确认一般会包括使用者。 “验证”过程方面与“确认”过程方面看起来类似,但是它们处理的问题不同。“确认”是要证明所提供的(或将要提供的)产品适合其预计的用途,而“验证”则是要查明工作产品是否恰当地反映了规定的要求。换句话说,验证要保证“做得正确”,而确认则要保证“做的东西正确”。 验证和确认过程贯穿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相关的过程域,都有验证和确认的要求(详细参见各过程域)。 6过程定义 6.1 入口条件 需要验证和确认的工作产品完成。 6.2 出口条件 验证和确认发现的缺陷已经验证确认通过并关闭 6.3 过程流程图 参见《验证和确认流程》 6.4 过程活动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