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不同食用菌种类的液体菌种发酵种配方

(1)平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2)金针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3)白灵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4)香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5)杏鲍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6)榆黄蘑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 H值自然;

(7)茶新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 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8)鲍鱼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9)鸡腿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0)灵芝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11)黑木耳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2)猴头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 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3)滑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2克,麦麸50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4)双孢菇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 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15)灰树花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 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6)姬松茸配方:马铃薯100克,红糖13克,葡萄糖13克,麦麸50克,蛋白胨1.0克,酵母膏1.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4、接种 培养器上端有接种口,也是装料口,将母种并瓶后加入抑菌剂,而后必须在火焰圈的保护下倒入罐体内,要求动作快、操作准确。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

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与应用

作者:--来源:互联网点击数:847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06日【字体:大中小】 液体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获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发酵液。 深层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1、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养基。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因此,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 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要是采用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罐深层发酵。 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2、选择培养基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氮源过多会引起菌丝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碳源不足,又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 (2) 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有差异,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须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差异。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因此应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 (4)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特别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共同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应,形成棕色物。这些在选择培养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食用菌的摇瓶培养 将食用菌的试管母种接人已灭菌的三角瓶培养液中,然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即为摇瓶培养。经过摇瓶培养的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培养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菌液中有菌株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呈不同的颜色。在进行菌株的初期培养或生理生代研究时,一般皆采用摇瓶培养法。 影响摇瓶培养菌丝体及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因素有:培养温度、摇床的振荡频率和瓶子的装料系数、pH值、菌龄、接种量、培养液的粘度和光照等。 食用菌的发酵罐深层培养 发酵罐深层培养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大等优点,是食用菌进行大量生产的重要途径。 1、深层发酵的一般设备。 深层发酵生产要住发酵罐内不断地输入无菌空气以保证耗氧的需要及维持罐内有一定的压力,防止外界杂菌的侵入,发酵生产必须具有如下设备: (1)灭菌消毒设备 灭菌的方法很多,但食用菌的发酵生产中多采用“空消和实消”灭菌形式:空消即对发酵罐及管道进行空着消毒。实消即培养液置于发酵罐内用高压蒸汽消毒,其优点是只需蒸汽发生器这一专业设备,操作比较简便,其缺点是由于是在高温下且长时间的情况进行灭菌,故培养液极易发生过热而导致营养成分破坏。 (2)空气净化设备 发酵生产要求进入罐体的空气须是洁净无菌的干燥空气,由于空气压缩机输出的空气温度高,且含有杂菌、油、水等,因此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入罐体。

食用菌种类大全

食用菌种类大全 目前我国的可食用菌种类多达三百多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有很多,日常饮食中都会吃得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不同的食用菌具有不同的食用功效,大家平时可以搭配食用。食用菌非常美味,制作方法也非常多,可以搭配不同的食材一起食用。 食用菌种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食用菌品种功效 1、香菇:香菇多糖和香菇嘌呤能提高T细胞的活力,可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功能。 2、金针菇: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同时金针菇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胃肠蠕动,预防胃肠道癌症等疾病。 3、姬菇:含有抗肿瘤细胞的硒、多醣体等物质,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还有免疫特性。

4、木耳:富含中铁和维生素K,可防治缺铁性贫血,预防血栓症的发生,同时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 5、银耳:银耳含有的酸性多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肿瘤作用;增加皮肤的弹性和细腻度,预防胃肠道疾病。 6、双孢菇:富含蛋白质,其硒含量也相对较高,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7、杏鲍菇:含有丰富的多糖,杏鲍菇中糖脂类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8、猴头菇:具有助消化、安眠、平喘和修复平滑肌的作用。 9、平菇: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 食用菌营养价值与特点 蛋白质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占70%);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比如说富含A、B1、B2、B3、B5、镁、铁、钾、磷等)。 主要食用菌功能作用 食用菌多糖和蛋白多糖体等成分具有药理活性,主要作用有: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抗癌作用;降血脂作用;对降血糖作用;护肝作用等。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四)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四) 2010年4月10日 三、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一)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所以要自己会做试管种。 试管种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要用种的前三个月,到市场上去看哪个菇符合要求,就买回来(也可以用自己保存的试管种均可)。在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气雾(最好是高锰酸钾和甲醛)消毒,30分钟后,开始分离。分离时先将用具消毒,然后用手把菇体分开,用镊子夹一小块菇肉(不同的菇取种位置不同),放到试管里。塞上棉塞就行了。这样的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在菌丝生长阶段,要经常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对菌丝生长不整齐的,有污染的,全部淘汰。只留下没什么问题的,长满试管后,再取特定部位进行转管(见实操)。菌丝长到**cm时,从菌丝生长的尖端提取一小块,一般地认为,取****大小就可以了,不过从试验上看,提得**效果越好。平菇一般提二次就可以了,提到五次,基本上与脱毒菌种效果差不多。别的品种要多些,最多不超过五次,都可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二)三角瓶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或摇瓶机进行生产。整个过程要4-7天时间,生产的液体种稍经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的配方就是用PDA加富配方去掉琼脂。用三角瓶盛装,在高压锅里121℃保持30分钟就行了。待三角瓶的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马上就可以进行搅拌或摇瓶了。 固体种生产时间要长些,保存的时间也长,而且方便运输。固体专用母种一般污染要严重一些,有的人污染率要达到20-30左右。 固体专用母种我们现在一般不用,污染率太高,而且不好发现,最糟糕的是容易堵枪。配方是把木屑过20-40目的筛,用去掉琼脂的PDA配方拌料,在121℃高压下灭菌2小时,待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接种。一般20多天可以长好。具有运输和贮存方便等特点。 搅拌器是应用磁性材料N、S极的异性吸引,同性相斥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机械的磁转子转动时,瓶内 的磁转子在瓶内跟着转,带动液体旋转,为液体供氧。液体菌种培养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氧气、菌丝、水份和营养,几个因素溶合才能使菌丝快速繁殖。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产生的菌丝被剪切成菌丝片段。 摇瓶机就是通过摇动液体,使空气与水溶合,增加液体中的氧气含量。通过摇动,液体在瓶内翻滚,使菌丝滚动成菌球。 我们用液体专用母种。 (三)发酵罐生产 生产时要先进行培养料的配制。配料时先将土豆去皮切片,与麸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 1、白黄侧耳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 2、深凹杯伞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 又称玉蜀黍黑粉 菌、玉米黑霉。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4、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5、紫褐羊肚菌 可食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食用菌。 6、黑马鞍菌 有将其列为食用菌的记载。

7、皱柄白马鞍菌 又称皱马鞍菌。可食用,味道好。 8、大白口蘑 又称洛巴口蘑、大口蘑。 可食用,味道比较好,台湾等地已经进行了试验栽培。 9、泡质盘菌 又称粪碗。可食用,但需慎重处理,不可多食。 10、松口蘑 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此种菌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 11、蒙古口蘑 又称白蘑、白蘑菇、蒙古口蘑(内蒙古)。 此种菌的菌肉肥厚,质地细致,郁香醇正,味独特鲜美。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传统畅销于国内外市场。根据子实体大小、产地不同等特点,分有许多商品名称,如幼小未开伞的称“珍珠蘑”,开伞后的称“片蘑”等。 还可供药用,性平,味甘。能宣肠益气,散热,解表。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燥不安,可用幼小晒干的“蘑菇钉”9克,水浸软后切碎,水煎服,一次服完,日服二次。有抗癌活性。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09-05-21 阅读: 1215次〖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

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 一、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 层培养法。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 1、食用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中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些已知化学成分的营养物质作培养基。在生产上,还根据工艺将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但无论如何划分,每一种培养基的组成中都离不开碳、氮、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1.1、碳、氮比(C/N) 碳、氮比指碳源及氮源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比。构成菌丝细胞的碳、氮比通常是:8~12:1。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需50%的碳源作为能量供给菌丝呼吸,另50%的碳源组成菌体细胞。因此培养基中理想碳、氮比的理论值为16~24:1。在液体培养中以菌丝增殖为目的的培养,通常碳、氮比以20:1为宜。 虽然食用真菌的液体培养一般要求较高的碳与氮比,即C:N=20:1左右生长较好,但许多菌种也能在较宽的碳、氮比范围内生长。不同的菌种所要求合适的碳、氮比,可通过实验求得。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生长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 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各种食用菌是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如:菇形、菇盖、菌褶或子实层体、孢子和菇俩的特征,再结合生态、生理等的差别来分类识别的(见层菌纲、木耳目、银耳目、伞菌目)。凭经验区别野生食用菌和毒菇时,也是以子实体的外形和颜色等为依据。有些食用菌生长在枯树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银耳、平菇、猴头、金针菇和滑菇;有些生长在草本植物的

茎秆和畜、禽的粪上,如蘑菇、草菇等;还有的与植物根共同生长被称为菌根真菌(见菌根),如松口蘑、牛肝菌等。以上特性也决定着各种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态条件中的分布。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并不严格要求潮湿条件,但在出茄或出耳时,环境中的相对温度则需在85%以上,而且需要适合的温度、通风和光照。如蘑菇、香菇、金针菇、滑菇、松口蘑等适合在温度较低的春、秋季或在低温地带(15℃左右)出菇;草菇、木耳、凤尾菇等则适合在夏季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温条件下结实。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知多少? 目前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已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食用菌的干物质中,蛋白质约占25%,比一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大家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都非常熟悉,但是却没有将培养基配方统一归纳出来,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常见的10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菌种的液体培养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 题目: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 作者:蒋成 学号:201207749 指导教师:谢放 完成日期:2014-7-16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 摘要: 本综述是对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历史以及发展进行介绍,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和条件进行阐述,以及影响它的因素及之中的检控参数,和液体培养的优点及其运用,和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展望的概述。 关键字: 液体菌种食用菌 1.引言: l.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概念的提出 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技术起源于美国,据资料报道,1947年,美国的H.Humfeld 对蘑菇进行深层发酵并得到菌丝体,从此食用菌的发酵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958年,J.Snlecs第一个用发酵罐来培养羊肚菌(Mon6dia),从此食用菌液体培养制种的成功报道在国内外相继出现。1975年日本杉恒武等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作为培养基得到大量的香菇菌丝体,国内从1960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陈聿美等对蘑菇的深层培养进行研究以来,已经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对数十种食用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的研究[5]。 我国对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对蘑菇和侧耳液体培养的研究,并在1963年进行了羊肚菌的规模化、工业化商品生产。从此,食用菌产品的获得开始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而转入工业发酵生产阶段。 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森林山区中生长的种类与数量较多。在世界上来说,我国的食用菌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最早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的国家之一[1]。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和认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传统的小作坊栽培方法及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食用菌产业日益发展的趋势,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当前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菌种大多是固体菌种,常以玻璃瓶或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进行菌丝的培养;菌种生产的基本步骤为:母种扩大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其生产模式为:试管—瓶子—小袋—大袋的手工作坊式。这种传统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一般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栽培生产[2]。 然而与固体菌种相比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该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之一,具有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便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3-4]。 1.2培养条件及方法 (1)母种培养将冰箱内保藏菌种接种于试管斜面,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菌丝球接种于试管斜面上,在相同条件下(24~25度)培养,进行对比实验并观察记录。 (2)液体菌种培养将冰箱内保藏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菌丝球继续接种于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对比实验,24~25度 震荡培养,

食用菌分类,珍稀食用菌

一、食用菌的概念、类型及发展趋势 食用菌是指具有可供人类食用的、能形成大型子实体的所有真菌的总称,是一类重要的真菌食品。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三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食品的首选。许多食用菌种类为食药兼用,对改善人类的膳食和营养结构,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天然、营养、多功能”的保健食品。 全球已记载的大型真菌逾万种,我国发现大型经济真菌1341种,根据人类对食用菌的认识与利用,可以划分为野生食用菌和人工栽培食用菌,其中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92种。所有食用菌即使其种类不同,却总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的。由孢子萌发成菌丝,由菌丝发育成子实体,再由子实体产生新一代的孢子,这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食用菌特有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从它们的机能来看,菌丝体是营养器官,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相当于高等植物的花、果及种子。食用菌无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行光合作用进行自养,而是以体壁吸收的方法从基质中吸收营养,是吸收式异养生物。按其对基质的要求和与基质的关系,可将食用菌分为以下数种类型。 1.腐生菌类腐生菌类只能从枯死的枯木、草本植物中吸收营养并形成子实体,人工栽培食用菌多数属于这类,如香菇、平菇、银耳等。按照它们在自然状态下栖息生存的基质和状态的不同,又分为木腐菌﹑草腐菌﹑粪生菌﹑土生菌四大类型。 (1)木腐菌在自然状态下,它们只生于枯死的木本植物残体上,如香菇、平菇、金针菇、滑菇、榆耳、银耳等,这类食用菌可以木本植物残体作基质进行人工栽培。 (2)草腐菌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的子实体只发生在枯死的草本植物残体上,如草菇、银丝草菇。这类菌人工栽培时,只可使用草本秸杆,而不能利用木质材料(如木屑、原木等)。 (3)粪生菌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的子实体只生于发酵的牛粪、马粪的粪堆上,如双孢蘑菇、大肥菇等。这类菌人工栽培时,只可使用草本秸杆,而不能利用木本植物材料。而且栽培中需要较高含量的氮,如马粪、牛粪、鸡粪、厩肥、化肥等。 (4)土生菌在自然状态下,子实体发生于林地、坡地、水沟等场所的地面。这类菌有的其发生处下面较近处即有其生存的基质,如枯枝、腐根等,这类菌人工栽培相对容易,如鸡腿菇、竹荪;有的则距其生长基质还很远,这类菌多数不易人工栽培,如羊肚菌。 这四类腐生菌中,木腐菌和草腐菌都较易于驯化和人工栽培,粪生菌驯化栽培时,需多注意培养料的配方和发酵,土生菌人工驯化难度较大,这是从事驯化栽培中要注意的。 2.寄生菌类寄生菌类只有侵染活的生物,在食用菌中主要是虫草菌类,如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等。寄生菌类人工栽培主要是采取菌丝体发酵的方法,固体栽培获得子实体比较困难。近年来,用禾谷类种子人工栽培蛹虫草已获得子实体,并形成了规范技术,这是人类在寄生菌驯化上的重大突破。 3.兼性寄生菌类以腐生为主要营养方式,同时也可寄生的种类为兼性寄生菌。如蜜环菌,在自然界,蜜环菌腐生于枯木上,在腐生条件下完全可能完成其生活史。同时,又可寄生于兰科植物天麻。由于蜜环菌与天麻的互利生存关系,也有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研发与规模化栽培技术应用

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研发与规模化栽培技术应用 2016江苏省苏北科技专项(BN2016057 ) 一、项目进展与成效。 1、项目的阶段目标完成情况 1.1项目合同任务及考核指标 时间考核指标 2016年7 月至2016年12月 引进扩繁新品种2-3个,安装调试液体菌种制备系统,设计开展新品种和新配方筛选试验研究,筛选出高效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1个。 2017年1月至2017 年 6月 优化液体菌种生产工艺,集成关键栽培技术,开展食用菌规模化关键工序技术优化试验研究,缩短制种周期20天以上;产鲜菇3500吨,销售收入2000万元。 2017年7月 至2017年 12月 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发表论文1篇,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关键技术。 2018年1月至2018年6 月 产鲜菇3500段,收入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撰写项目工作总结与技术总结,准备项目验收材料。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项目,本项目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组织形式:本项目的实施将组建专项工作组作为本项目的管理决策机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统筹协调管理项目建设,直接负责项目的总体建设进度安排和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沟通及对外合作。研究经费采用专款专用,财务独立核算,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单位按合同要求开展本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地点和相关事宜,落实技术服务单位按合同要求在承担单位开展技术示范,并指导承担单位的技术熟化与推

广工作。 承担单位通过筹建相关的合作社,根据生产需求,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从事生产,回收产品统一销售。 技术服务单位定期组织专家赴项目地进行技术支撑;协助开展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和农户。 对照项目合同,本年度工作主要围绕引进扩繁新品种,安装调试液体菌种制备系统,设计开展新品种和新配方筛选试验研究等内容,目前已经完成了基地建设。同时完成了10个菌株的引进和筛选,获得了主推品种1个,其生物学效率相对其他品种提高5.8%.完成了液体菌种的培养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出菇培养基的研究。获得了高产培养基配方各一个,菌丝满袋时间液体菌种节省约22d 时间。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2.1菌种的引进 从江苏农科院引进①科杏3号,②自用菌株③Ple0025、④Ple0026、⑤Ple0028、⑥Pie0029、⑦Ple0032、⑧Pie0038、⑨Ple0040、⑩Ple0045共10试验品种 1.2.2 菌种的筛选 项目组对10菌株进行筛选,进行了如下试验: (1)菌丝活力实验:将10个供试菌株分别接入PDA斜面培养基,置于25℃恒温箱内培养。定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并测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结论:菌丝萌发时间最快的为菌株①②⑤⑦⑨⑩只需1d,菌株③菌丝萌发最慢需2 d;菌株①菌丝日均走速最快,菌株④走速最慢;菌丝走满斜面均在7~10 d之间;菌株①②⑤⑧⑩的菌丝长势粗壮、

简述发酵罐连续生产液体菌种工艺(1)

简述发酵罐连续生产液体菌种工艺 连续发酵使用的发酵罐一般有电控箱,空气压缩机,煮料罐(带夹层),发酵罐(带夹层),过滤器(两套,四级),降温器,热交换器,接种枪及(空气、蒸汽、过料、出种)管道连接组成,各个管道一般用橡胶管、硅胶管、或不锈钢管连接,发酵罐大小一般为煮料罐的3倍,其使用制种技术过程以杏鲍菇为例介绍如下: 1、空消 1.1、洗罐 新购的发酵罐或者使用过的发酵罐,在生产之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后方可使用。用过的发酵罐在罐体的内壁和管内所有接触液体菌种的管件表面都有可能粘附污物,洗罐的目的就是清除罐内的污垢和菌苔及培养料的残余物,疏通进气口,排料口等。 1.2、利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发酵系统灭菌 1.2.1、清洗干净后将其密闭完成向煮料罐加水至总容积的70%-80%,打开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到121度,在发酵罐内加水至总容积的40%,将温度设定到118-120度。 1.2.2、达到设定温度后,关闭进入二级过滤器的空气总阀门,打开蒸汽总阀门,让蒸汽依次进入2、3、4级过滤器,最后进入发酵罐,对过滤器及无菌空气管道等部位进行灭菌,这时每隔五分钟左右排一次过滤器下面的冷凝水。

1.2.3、30分钟后,将煮料罐出料口阀门打开少许将其灭菌。然后,打开进入过料管道的蒸汽总阀门,用蒸汽将过料管道灭菌,40分钟后(总时间)关闭进入二级过滤器的蒸汽阀门,打开空气总阀门,并将发酵罐的进气阀门关闭,打开空气压缩机,通入无菌空气吹干滤芯。 1.2.4、然后,打开接种枪开关,将发酵罐出种口阀门打开少许,对其预热,然后打开进入接种枪管道的蒸汽阀门,用蒸汽对出种管道及接种枪进行灭菌,30分钟后关闭接种枪开关,用75%酒精袋密闭备用,后将灌顶接种口及呼吸器打开少许对其灭菌30分钟后关闭灌顶所有阀门,用75%酒精棉球密封接种口。 1.2.5、最后,将罐内高温高压水从排污口,取样口不少于30分钟排出,当罐内压力低于0.05MPa后,打开进气阀门,通入无菌空气待罐体吹凉后保压备用。 2、液体培养基制作及灭菌 2.1、配方 杏鲍菇发酵罐常用配方:黄豆1%,淀粉0.5%,葡萄糖1%,蔗糖2%,蛋白胨0.1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消泡剂0.15%。 2.2、配制及灭菌 2.2.1、培养基装量视煮料罐大小装入总容量的70-80%。首先,将煮料罐内加水至淹没加热管3-5厘米后开始加热(水质太差需处理),黄豆提前浸泡后打浆与淀粉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在不锈钢或铝锅内熬成糊状母液。

如何申请《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根据《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新品种,引导企业投资选育新品种。选育的新品种可以依法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国家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目前我国从事菌种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取得《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仅从事栽培种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不办理《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但经营者要具备菌种的相关知识,具有相应的菌种贮藏设备和场所,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主管部门 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农业部备案。 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申请条件 申请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产经营母种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原种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 (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1名以上、生产技术人员2名以上; (三)有相应的灭菌、接种、培养、贮存等设备和场所,有相应的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生产母种还应当有做出菇试验所需的设备和场所。 (四)生产场地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申请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

(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1名以上、生产技术人员1名以上; (三)有必要的灭菌、接种、培养、贮存等设备和场所,有必要的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 (四)栽培种生产场地的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三、申请材料 申请《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注册资本证明材料; (三)菌种检验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资格证明; (四)仪器设备和设施清单及产权证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照片; (五)菌种生产经营场所照片及产权证明; (六)品种特性介绍; (七)菌种生产经营质量保证制度。 申请母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品种为授权品种的,还应当提供品种权人(品种选育人)授权的书面证明。 四、受理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母种和原种的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后,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查,但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生产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栽培种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后,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查,但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生产经营许可证;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十二) 2010年4月10日 第二章栽培管理技术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容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才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 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 一、栽培季节 我地区一般都是秋种,春收。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一般在4月左右)。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二、栽培方法 (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种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 制作方法与其它品种一样。 (二)液体菌种及配方 我们用的是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达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非常好闻!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好,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用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养基,效果很好。用机械装袋。 正常灭菌,在30度以下时进行液体接种。 菌种培养:24~28℃,空气湿度60%~70%,保持空气新鲜。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菌袋。 (四)栽培管理 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 2.做畦与选地:选择排灌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大棚或荒地。畦床南北向最好。畦宽65~75cm,深30~35cm,畦长不限。料发酵好后,马上播种。首先在畦底铺1层石灰,然后辅一层料,厚度10cm,稻草要15cm,然后穴播菌种,菌种块鸽子蛋大小,距离20cm左右,用木板压实;再撒第2层料,厚度与上同,再用木板压实;撒第3层料,厚度5cm,撒第3层菌种,然后在菌种上面盖厚度2cm左右的料,用平板压实。整个料厚约25cm。上边覆盖黑色农膜。膜上再覆一层5cm的稻草。 3 发菌期的管理 播种后大棚要保持黑暗条件,畦温18~22℃,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在播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每7d左右,掀揭1次畦上的农膜,以增加畦上的通风。约30d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揭去农膜,覆上3cm土(可用肥沃的园田土或草炭土),喷水,湿度要达60%~75%。在菌丝到1/2时,要在四周打孔,增加透气量,让菌丝长透。 4 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20d就可出菇。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的相对温度为90%~95%。出菇时不怕光照,出菇的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12℃或超过26℃一般不长菇。子实体从露白点到成熟需5~10d,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15~25d,第2潮菇产量最高。此时的关键是水份的管理。 三、采收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

食用菌产业简介和方向——产业链

世界上的食用菌约1000多种,而我国只有700多种,人工可以种植的只有60多种,占整个食用菌总类的2%左右,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二百多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5.7%,1983年占12%,1990年展28.8%,1994年占53.8%,1997年占63.6%,2002年占70.6%[2],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20.2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13.6万吨,泰国12.1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2.2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3],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6.6万吨,1960 年达到13.6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87.16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产国产量持续下降,2003年为80.3万吨[2]。 2.3 亚洲的食用菌 亚洲近代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起源于二战战败后日本的老兵安臵就业工作,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香菇段木栽培,逐渐发展,50~70年代成为日本香菇的黄金发展期,1960年日本产香菇4.8万吨,1970年升至16万吨,1970~1990年产量基本稳定,此后产量逐渐下滑,我国产香菇对日出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出口日本鲜香菇达到6万吨,占取日本半壁江山。 在香菇段木栽培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70年代成为可商业应用的成熟技术。以后又相继开发了杏鲍菇、灰树花、滑菇、斑玉蕈等多种木腐菌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成为木腐食用菌工厂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