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审结果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审结果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审结果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审结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

—————————————————————————————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审结果通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及各位会员、各高校的积极参与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13年12月——2014年4月组织进行了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选工作。共收到申报课程272门,其中74门课程已经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

根据《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评选办法》(2013年12月发),组建了8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了会议评审。重点考察了课程是否符合通识教育理念,内容涉及课程目的与内容设计、教学队伍的实力与水平、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与政策支持、教学效果与示范作用五个方面,评审过程严肃认真、客观公正。

按照《评选办法》规定,对已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的74门课程进行了认定,入选此次“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A)。对其余198门申报课程共评选出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65门(A)、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86门(B)。

现将评审结果通知如下,详见附件《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获奖课程一览表(2014年4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

二〇一四年五月一日

附件: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获奖课程一览表(2014年4月)

说明:A—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B—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阴影—经过认定的“国家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构造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左右着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取向,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们选在这个周六进行计划已久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我们的地址是在一个专门的素质拓展中心,叫素质拓展野战营地,里面有各种专业的设施。在55路车上,我们坐了十个多个站,终于,下车了,我们以为到了。谁知道赵老师说了一句,步行五公里就到。大家惊叹!然后我们还是开始了步行,在半小时后,真正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大家略作休整就开始了今天的活动。项目三个:一、穿“电网”; 二、跳马;三、蒙眼用绳结五角星。 我们被分成四组:长江一号,绝队,石头队,奔腾队。每队都有自己的口号和队歌。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活动是团队活动,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协调。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今天的重点之一。 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相互团结,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目标。在拓展中,每个队员之间最关心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和配合好,。队名,队歌,口

号,造型使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本人目前在学生会或者以后出去工作而言,就必须有着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每一队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团结。我们的五角星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我觉得我们队的五角星是编得最好的。 通过亲身体验拓展,我得到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深地领悟了人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懂得付出和信任,在付出和信任的同时,我们也正得到回报,也许得到的就是对方对你的信任。改变这个社会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信任,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所有的感动,也许会是让心灵的震撼,也许会是细小微弱得无法清晰的感觉,只有你在生活中用心聆听,才能顿悟那些生动的音符。 岁月的车轮不知不觉中已从我的生活隧道中碾过了20个春秋,留下的有不易察觉的痕迹,也有在心灵中深刻的回忆。 时光,往往在我们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悄悄溜走。我们会感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前方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无法预测哪个转弯会成为你下一站的风景,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勇敢地往前走。 让我感悟到的实在太多太多,感悟快乐,感悟生活,感悟幸福,感悟生命…所有的感悟,我将把它们化为一份动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欣然地接受每一天,学会感恩和知足!

浅谈高校素质教育创新

浅谈高校素质教育创新 通过对高校素质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对学生进行素质理论教育的效果,增强他们政治理论、创新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适时吸收学生骨干加入党组织,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提高素质觉悟。 标签:素质;校园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不但要使学生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素质教育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素质教育内容,改进素质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实效,切实做好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是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 1 加强素质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高校素质工作者,肩负着对广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成为素质工作的行家能手。 素质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形成个人的人格魅力呢?首先要有过硬的素质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理论功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的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其次要有广博的知识,具备为大学生释疑解惑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语言技巧。再次要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养成大公无私、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理想远大、勤奋务实等良好的个人品质,操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素质教育工作中始终做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培养自己的教育对象。通过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在执教和管理中就能事半功倍,为学生展现一个严师益友的优良形象,在身教重于言教中增强素质工作的效果。 2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广阔的教育平台,它不仅为高校创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和教学环境,而且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校园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高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学校的规章、校风、学风等,又形成了一个学校的集体行为和心理定式,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规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环境方面的基本建设,也是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doc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7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 (讨论稿) 说明: 当前,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合理地获取、利用各类信息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为更好的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这一工作的开展并与规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图工委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于2008年4月组织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家在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会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供图工委委员讨论,希望最终能形成图工委指导性文件向全国推广。 附:专家名单 参加本次工作的专家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家组成员 杜慰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潘薇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乔占学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宋姬芳人民大学图书馆

苏玉华北京大学图书馆 孙平清华大学图书馆 王梦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谢志耘北京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熊丽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曾晓牧清华大学图书馆 赵飞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钟宇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讨论稿) 一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1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1.2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 二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2.1能够识别不同的信息源并了解其特点。 2.2能够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 2.3能够考虑到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三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1能够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并使用最恰当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 索。 3.2能够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3.3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恰当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 3.4能够关注常用的信息源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变化。 四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能够有效利用。 4.1能够应用评价标准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 4.2能够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五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5.1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信息。 5.2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六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独立或是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信息检索和利用任务。 6.1能够制定一个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具体任务的计划; 6.2能够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6.3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应用到解决任务的过程中; 6.4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信息产品。

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_谷建春

2008年第5期总第169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 e ilong jiang R 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on N o .52008ser i a.l N o .169 收稿日期:2008-02-2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课程体系研究 (批准号:E I A030442)的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谷建春,长沙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潘文利,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科技处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 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 谷建春1 ,潘文利 2 (1.长沙学院,湖南长沙 410003;2.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摘要: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特征,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懂技术、具备科学素养,还要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拥有人文精神,使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同向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究了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课程和评估改革的趋势,希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整合;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8)05-0078-03 通识教育(G enera l Educa ti 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对不直接对应于职业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美国早期的通识教育主要是从欧洲移植而来,1828年的 耶鲁报告 (T he Y a le R eport)以 对学生的官能进行经常的生动的训练,以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 为通识教育之目的,标志着美国通识教育的启航 1 ,1945年的 哈佛报告 (G enera l Educati on i n A F ree Soc i e t y )以培养 全人 为通识教育目标,1978年的 哈佛核心课程报告 (R eport on the Co re Cu rr icu l u m )以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为目的,大学强调普通核心课程,推崇:宽度(通识教育)+深度(专业教育),2002年的 更大的期望:全国迈向大学的新愿景 (G rea ter Expectati ons :A N e w V isi on f o r L ea rning as a N a ti on G oes to Co lleg e)呼吁大学应确保学生在受教育期间获得有持久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各种需求的学生无论在工作中或是在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中,还是在相互联系的大千世界都能迎接随时出现的各种挑战 2 。美国大学院校协会主席An drea L es kes 曾说: 一些大学正用补充和相互支持的方式开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特别是正在打破存在于两种传统教育之间的障碍。 3 通识教育的新视野需要三个维度的转变:第一,从 重视教学和课程内容 转变到 不仅重视教师教学和课程内容,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 ;第二,从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的,连续性的(即通识教育在先,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转变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相融合,是相互依赖的 ;第三,从 课程与同等课程是各自分开的且通识教育应该只专注于课程 转变为 将课程与同等课程 (co -curricu l u m )相整合 4 。由此可见,倡导新世纪培养 新人 的美国大学教育 已开始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的方向发展。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目标趋向多元, 突出主体性 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致力于通识教育改革的美国大学院校协会的引领下,美国各大学的通识教育委员会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21世纪,以不同的方式纷纷提出了本校通识教育的新目标,以求逐步达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亚利桑那公立大学(A rizona s U n i versity ,包括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共同致力于保证所有毕业生掌握成就事业和公民生活的技能和习惯。他们认同 学习者中心 (L ea rner-Centered Educa ti on)理念,强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自身的教育中来,让学生发展可转移性技能、为终身学习做准备,理解获得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如团队合作的价值、运用信息技术、用批判的但又善于接受新思想的眼光应对信息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等等。亚利桑那公立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数学等学习技能,引导他们深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科学领域学习,使他们养成应对多样化的文化、技术的意识和全球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还引入跨学科通识课程,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主修专业,认清职业取向。总之,将通识教育的学习技能、知识领域及结合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技术教育延伸到主修专业的学习中,是这几所大学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 5 。 南缅因大学(U n i versity of Southern M a i ne)提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应形成一个有目的的、连贯性的整体,知识经验将以累积的、有序的方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业生涯。2005年通识教育目标为:(1)通过教学展示和论证已知的人类文化和自然世界;(2)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联系、推理的思维能力;(3)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传播、交流及表达;(4)人作为

高校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2012年4月11日学工会议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为内容,以激发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文件《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将未来南开大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观点定义为“公能”。“公能”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袁宏所著《后汉纪·顺帝纪》:“峻(任峻)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奸盗,不得旋踵,民间皆畏之。” 结合目前我院现状,所谓“公能”,即“公正能干”。“公正”是指要培养“明事理,辨是非,懂大体,晓全局”的学生,而“能干”则是指要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学生,这也将是我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文件中提到了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转变: ——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是集教学、科研、队伍、基地等于一体的育人综合平台,学科建设要为“育人”服务。 ——在教育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内涵和重要载体,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既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 在这三个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本系同仁经讨论,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有一些想法,愿与诸位分享。 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即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者是相互促进。美国各高校相当重视“通识”教育,创立了一整套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确地判断和正确地辨别普遍性价值的人。20世纪50——70年代,哈佛校长德理克·博克指定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主持改革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哥伦比亚、哈佛、迪堡等许多大学都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他们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具体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公民”。一个大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他们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应该将视角放在学生的“通识”教育上。并且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应该仅仅限于通过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以及有限的几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而应该在课堂授课领域内增加比重,强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摘要: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本文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到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的措施出发阐述了素质教育不单纯是为了打破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言语、能力、性格、体质等多方面。它是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为目的,以传输以往文化的精华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操作途径的教育训练。 关键字:素质教育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二提高和改善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重智轻德、重身轻心、重分轻能的“偏食”状态。这种做法造成了大学生高分低能、有能无德、社会适应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探讨高校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尽快把素质教育搞起来,进一步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1.政治素质教育:教育大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做忠诚于人民的人。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能正确认识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政治上的积极分子,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成为具备中国共产党员条件的政治上过硬的先进分子。 2.道德素质教育:教育大学生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求索取,在奉献中求索取。鼓励大学生做到奉献大于索取。同时,还要加强懂礼貌、守秩序的基础教育,加强敬岗爱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提高家庭责任感、义务感的家庭美德教育。使大学生成为一个脱离并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纯粹的人。 3.专业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形成一个以精通本专业知识为主,融合与本专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知识的综合性知识结构。这种综合性知识结构,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某些相关联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立体式的知识结构。在综合知识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种实践活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逐步形成综合性创造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得心应手地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4.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做一个自觉的唯物主义者,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注意研究和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思维

浅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关系

浅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关系 邱君梅 (商学院会计133班学号13313316) 摘要:大学生想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且信息检索能力是衡量现代社会人才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而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又是信息检索能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开设文献检索课、开放图书馆的方式。通过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的现状调研,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和文献检索课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对文献检索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课图书馆 1、信息素质教育 1.1、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其提出 “信息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1974年,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主席Paul Zurkowski在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提出,要于未来十年内在全美国实现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他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即是掌握如何使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以此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今社会,“信息素质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为了启发人的信息意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道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教育和培训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人们的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运用、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目前,随着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普及应用,信息也随之得到空前的扩张。网络信息搜索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等等也被引入到信息素质这一概念当中,并且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也与对大学生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等用户教育相挂钩。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清单

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1.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转眼间就到六月了,这个学期又要到一个段落了。这个学期我收获了许多,其中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让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收获颇多。 当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第一感觉这一定是门心理教育课,上课时必定会如专业课一样无聊和枯燥。说实话我第一次上课是抱着睡觉的心态去的,但当我踏进教室才发现教我们的原来的一位年轻的美女老师。我心想是位年轻的老师讲课应该不会太枯燥吧。就这样我做了次认真听课的好学生。 但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开始了解原来这并不是心理教育课,而是一门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课程。当听说课堂上会有很多机会留个我们锻炼自己。其实那个时候我很抵触的,因为我的性格很内向。在人多的时候我会很紧张,特别是万众瞩目的时候。所以当时我很希望这门课程快点结束。 直到第一次户外课,到长江边呐喊,我觉得在所以同学面前喊,是需要勇气的。而我战胜了自己,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我喊出来了。当我喊完我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只属于我一个人,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成真,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富二代他爹的。这次呐喊让我锻炼了勇气,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感觉到我也可以,可以在万众瞩目尽情的呐喊。 通过此次呐喊训练,我对这门课程不在有抵触情绪。我发现我开始渐渐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所以每当有什么锻炼的机会我都会积极的参加的。 后来,老师说要组织一个服装展示,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服装和走秀。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说实话当我报了名后我就有点胆怯了,紧张了。但我还是努力的暗示自己‘上台一点都不可怕,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我可以的’。可是直到开始走秀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紧张。当时我真的想退出,可是我想了下,就这样退出,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我暗示自己能行,就这样我厚着脸皮上了台。在台上我的心终于得到了平复,就这样我当着全班同学走完了这次服装展示。当服装展示结束后我的心情激动了很久。这次的服装展示我发现我也可以在一个华丽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同时这次服装展示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我相信这种勇气和自信将会激励自己和伴随自己一辈子。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中,我不但学会了自信,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双人推球,这个游戏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将会对我以后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堂里,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爱心活动、个人魅力展示、博物馆之旅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将会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 转眼间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从原来的抵触情绪变成了现在的不舍情绪。也不知道下学期还会不会有这门课程。我觉得专业课教会了我们技术知识,那么《大学生素质教育》则教会了我们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里,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我现在发现我的勇气和自信都在不断的提升。也让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抓住每个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发展不平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教育职能部门对其管理缺乏力度;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内涵面窄、理念陈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信息素质教育纳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就要加强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科学全面地设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以及加强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高素质并会利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掌握信息资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主体力量,他们的信息行为及其效率,将直接影响个人知识结构的变化和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信息化进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奏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以及1992年《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20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多年来,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 美国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组织对信息素质教育作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无序迷茫的状态。 1.信息素质教育缺乏统一性。信息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学习和潜移默化的熏陶,由于全国对信息素质教育没有一个统一

论文--浅谈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 雒焕喜 “一家用人单位招聘职员,应聘人员在门外排成长队等候答辩应聘,轮到一位大学生时,她进入办公室,看到地板上横着一把扫帚,便从容的弯下腰拾起放到一个角落。最后,她被录用了。这家负责人后来解释说:“她拾起的扫帚是她被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说,这位应聘大学生就是一个素质高的学生。请再看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要结婚了,他问老师有何忠告。老师说,祝贺你,你要结婚了。你若娶一个好老婆,你将是幸福的;你若娶一个坏老婆,你将成为一个哲学家。另一个学生离婚了,也去这个老师这里听忠告,老师说,祝贺你,你离婚了,以前的婚姻是幸福的,你将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若是不幸的,你将获得自由。我们说,这位老师是一位素质高的老师。什么是素质?这就是素质。 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

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 素质教育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始终把人的素质看成是一个可分割的整体。素质教育认为,人的素质不是单—的,而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如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人的素质是诸多具体素质的统一体,各种素质之间既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促进。因此,素质教育赞同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所侧重。毫无疑问,德育工作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但学生的素质又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整体。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德育工作只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忽略了其他素质,就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关于素质教育,是相对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即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和强化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说,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校的教育不仅要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高等教育工具化、专业化、世俗化倾向严重;欧美大学所普遍倡导的通识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与功能是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形成了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被学校确定为唯一目标。但是,学生对专业教育的过度依赖以及社会对大学专业化模式的定式认知,将学生束缚于狭窄的学科划分之中,不仅扼制了他们的宏观思维与创新精神,而且也削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对大学过分强调专业化教育质疑不断,并一直尝试着各种改革。近些年,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向何处去”的讨论方兴未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通行做法,提出了以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等概念,其宗旨就是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提供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以及文、史、哲、艺术等全方位的学习渠道,展示广阔的人生远景,激发他们的探索冲动,培养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 一、我国大学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形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移植的,①总体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逐步演变成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第一,来自历史传统教育方式与缺乏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的影响,其育人效果是学生们强于应付背诵和考试,而不十分懂得研究问题;依赖思想较多,对探讨事物根源的意识不足;易从主观愿望出发,没有严格的因果分析。很强的应试教育成分贯穿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第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学缺乏独立性,主要依靠政府分配资源,这样学术与权力之间界限模糊,阻碍和降低了学术研究的水平。第三,市场经济对大学教育带来强烈冲击,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学术上更重视学以致用,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已不再是培养的少数传统精英,而是选录大量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大学的专业特色愈显突出,特别是高科技、电子行业迅猛发展,许多大学都以某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根本,逐步确立重专业、求实惠的建校风格和办学思想。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教育。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689.htm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 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833.ht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784.htm和谐社 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其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

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创新战略包括一系列重要环节,除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外,还必须重视它们与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之间的联系,教育创新也不例外。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就是说,教育创新应该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它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领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文号:团发[2004]5号(2007年1月修订) 日期:2004年9月15日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素质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理性,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全面提高我院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 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业务能力、技能水平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遵循教育方针,遵守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有实效的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 (一)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利用“两课”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配之以日常的学生党建活动、团日活动、班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双文明”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抓好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文化素质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高职教育应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 (讨论稿) 说明: 当前,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合理地获取、利用各类信息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为更好的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这一工作的开展并与规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图工委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于2008年4月组织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家在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会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供图工委委员讨论,希望最终能形成图工委指导性文件向全国推广。 附:专家名单 参加本次工作的专家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家组成员 杜慰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潘薇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乔占学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宋姬芳人民大学图书馆 苏玉华北京大学图书馆 孙平清华大学图书馆 王梦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谢志耘北京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熊丽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曾晓牧清华大学图书馆 赵飞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钟宇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讨论稿) 一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1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1.2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 二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2.1能够识别不同的信息源并了解其特点。 2.2能够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 2.3能够考虑到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三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1能够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并使用最恰当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 索。 3.2能够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3.3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恰当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 3.4能够关注常用的信息源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变化。 四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能够有效利用。 4.1能够应用评价标准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 4.2能够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五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5.1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信息。 5.2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六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独立或是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信息检索和利用任务。 6.1能够制定一个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具体任务的计划; 6.2能够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6.3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应用到解决任务的过程中; 6.4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信息产品。

高校素质教育,美育先行

高校素质教育,美育先行 [摘要]在高校这块素质教育的阵营里,美育一直被放在德育、智育、体育的后面。由此导致当前普通高校在实施艺术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学校置艺术教育于附属地位,美育经费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转变观念是前提。此项研究从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上,探讨美育对各项素质教育的承载作用及其对素质教育效果的推动作用,提出美育是成就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艺术教育 如今,在人们大声疾呼素质教育的时代,高校中重文化教育而轻艺术教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作为美育主要途径的艺术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依然被忽视,突出表现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没给以足够重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处于附属地位;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与教学资料普遍匮乏;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艺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相对滞后;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等。 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容易流于庸俗,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也很难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这种结果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要解决以上问题,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是前提。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成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深入探讨美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是对审美对象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是采取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强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美育是实现德育的有效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