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一)

一、基础过关

1.当n 很大时,函数f (x )=x 2在区间[i -1n ,i n

]上的值,可以近似代替为 ( ) A .f (1n

) ` B .f (2n ) C .f (i n ) D .f (0)

2.在等分区间的情况下f (x )=11+x 2

(x ∈[0,2])及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和式的极限形式正确的是

( ) A.lim n →+∞∑n i =1

[11+(i n )2·2n ] B.lim n →+∞∑n i =1

[11+(2i n )2·2n ] C.lim n →+∞∑n i =1 (11+i 2·1n

) D.lim n →+∞∑n i =1[11+(i n

)2·n ] 3.把区间[a ,b ] (a

( ) A .[i -1n ,i n

] B .[i -1n (b -a ),i n

(b -a )] C .[a +i -1n ,a +i n

] D .[a +i -1n (b -a ),a +i n

(b -a )] 4.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v (t )=t ,这个物体在t =0到t =1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为

( )

A.13

B.12 C .1 D.32

二、能力提升

5.如果1 N 的力使弹簧伸长1 cm ,在弹性限度内,为了将弹簧拉长10 cm ,拉力所做的功为

( )

A .0.5 J

B .1 J

C .50 J

D .100 J

6.若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t )=t 2,在0≤t ≤a 内经过的路程为9,则a 的值为 ( )

A .1

B .2

C .3

D .4 7.∑n i =1 i n

=________. 8.在求由抛物线y =x 2+6与直线x =1,x =2,y =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把区间

[1,2]等分成n 个小区间,则第i 个区间为________.

9.已知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为v =t ,t ∈[0,10],若把区间10等分,取每个小区间右端点处的函数值为近似小矩形的高,则物体运动的路程近似值为______.

10.求直线x =0,x =2,y =0与曲线y =x 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11.已知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v =gt ,求在时间区间[0,t ]内物体下落的距离.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2)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直与曲虽然是对立矛盾的,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民语班的学生。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 一是学生已学习过如何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直边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必修3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中对刘徽的“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二是学生虽然未学习过极限的有关知识,但通过导数的学习,对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的难点: 一是部分学生汉语程度相对较为薄弱,一些数学名词难以准确理解,因此需要借助民语教材对部分名词做民语标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学习;此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即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表述和学习。 二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以直代曲”,即学生如何将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具体说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一:

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 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d)小组交流。 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想一想,填一填、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曲边梯形面积的探求,掌握好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四个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求极限; 2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运动中的路程,初步了解定积分产生的背景. 二、重点、难点 重点: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难点:深入理解“分割、近似代替、求和、求极限”的思想. 三、知识链接 1、直边图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矩形,梯形; 2、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速度(v)与路程(S)的关系. 四、学法指导 探求、讨论、体会以直代曲数学思想. 五、自主探究 1、概念:如图,由直线x=a , x= b , x轴,曲线y=f (x)所围 成的图形称为. 2、思考:如何求上述图形的面积?它与直边图形的主要区 别是什么?能否将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转化为求直边图形的 面积问题? 例1、求由抛物线y=x2与x轴及x=1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 积S. 分析:我们发现曲边图形与“直边图形”的主要区别是, 曲边图形有一边是线段,而“直边图形”的所有边都是线段。 我们可以采用“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直边图形”面积的问题. 解:(1)分割 把区间[0,1]等分成n个小区间: 过各区间端点作x轴的垂线,从而得到n个小曲边梯形,他 们的面积分别记作 (2)以直代曲 (3)作和 (4)逼近 分割以曲代直作和逼近 当分点非常多(n非常大)时,可以认为f(x)在小区间上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非常小),从而可以取小区间内任意一点xi对应的函数值f(xi)作为小矩形一边的长,于是f(xi) △x来近似表示小曲边梯形的面积 表示了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变式拓展:求直线x=0,x=2,y=0与曲线y=x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反思: 例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变速行使,设汽车在时刻的速度为(单位,求它在(单位:)这段时间内行使的路程(单位:).

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平行四边形垢面积是用割补法把它变成与它面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割补法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设计一种推导方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评析: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二、学生操作实验,主动探究 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推导方案,再汇报交流 生1: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高÷2, 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上底×高÷2+下底×高÷2。 生2:我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下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生3: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等高的小梯形,(把上面小的梯形倒过来和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生4:我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高没有变,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评析: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验证等活动,概括出一个计算程序,就是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比较分析,优化方法

(完整版)曲边梯形的面积与定积分习题

高中数学专题训练——曲边梯形的面积与定积分 [例1](1)已知和式1 123(0)p p p p P n p n +++++>L 当n →+∞时,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A 可用定积分表示为 ( ) A . dx x ?1 01 B .dx x p ? 1 C .dx x p ?1 0)1( D .dx n x p ?1 0)( (2)下列定积分为1是 ( ) A . dx x ? 1 B . dx x ? +1 )1( C . dx ?1 1 D . dx ?1 021 (3)求由1,2,===y x e y x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时,若选择x为积分变量,则积分区间为 ( ) A .[0,2e ] B .[0,2] C .[1,2] D .[0,1] (4)由y=cosx 及x 轴围成的介于0与2π之间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利用定积分应表达为 . (5)计算 ? = 。 [例2]①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判断下列定积分的值是正是负? (1) 3π40 sin d x x ? ; (2)0 1 e d x x -?; (3)1213 ln d x x ?. ②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比较下列定积分的大小. 10 d x x ? , 120 d x x ? , 130 d x x ? 。 [例3]计算下列定积分: 121 (1)(1)d 3 x x -+?; 4 1 (2) (3)d x x -+? ; 20 (3)cos d x x π?; 2 32 (4)d x x -?。 1. 下列定积分值为1的是 ( ) A . 1 tdt ? B 。 1 (1)x dx +? C 。1 dx ? D 。1 012dx ? 2. 1 321 (tan sin )x x x x dx -++? = ( ) A .0 B 1 320 2(tan sin )x x x x dx ++? C .0 32 12(tan sin )x x x x dx -++? D 。1 320 2|tan sin |x x x x dx ++? 3. 设连续函数f (x )>0,则当a <b 时,定积分 ()d b a f x x ? 的符号 ( ) A .一定是正的 B .当0

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梯 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梯形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将未知 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并巩固这一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乐趣;学会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 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 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

曲边梯形的面积

§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四步求“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力做功”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会求“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力做功”;进一步体会以“有限和”来推导“无限和” 三.知识链接 2 2 2 2 1 1.122232n2— n(n 1)(2 n 1) 6 2?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41至44页,完成以下问题 1?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s= f(t),如何求物体在某时刻t o的瞬时度? 2?汽车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所行驶的路程为多少?如果汽车作变速直线动, 那么在相同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相等吗? 3?若已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v= f(t),那么f (t0)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求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段内经过的路程呢? 例如:已知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t) 2t (单位:m/s ),则该物体在 出发后从t 1(s)到t 5(s)这4秒内所经过的位移是多少?(分解过程如下) 。分割 把时间段1,5分成n等分,则n个区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时间段即区间长度为________; ◎在时间的小区间段内,以匀速代变速,在每一小时间段内,经过的位移

S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和 4.由直线t = 1 ,t = 5, v= 0和曲线v= 2t围成一个曲边梯形,那么这个曲边梯形面积有什么物理意义?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有什么物理意义? 5?分割越____ ,位移的近似值就越 _____ 。当分割无限变细时,这个近似值就无限 _________ 所求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 (二)新知应用,技能培养 例1?已知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单位:h)的速度为v(t)= —t2+ 2 (单位: km/h),那 么汽车在O w t< 1 (单位:h)时段内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例2?弹簧在拉伸的过程中,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即F(x) kx(k为常数,x为伸长量),求 弹簧从平衡位置拉长b所做的功。 结合例1、例2即课本第45页例题,反思: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力做功的方法有何区别?本质一样吗?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课本165页例1,练习三十九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 教具准备 卡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为什么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相似,也得÷2? 2.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练习三十九的第6题。 3.口答:(以卡片出示) (1)求梯形的面积: ①a=3 b=6 h=4 ②a=12 b=18 h=6 ③a=9 b=10 h=0.4 (2)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4.2 h=10 ②a=5 h=12 ③a=98 h=20 4.认识沟渠的实物模型,横截面的意义以及各部有关名称

与梯形有关部分名称的对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 2.8米,渠底深1.2米,它的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各已知条件的实际意义,然后让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师巡视,针对性指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板演:a=2.8米b=1.4米h=1.2米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面积是2.52平方米。 师生共同质疑: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积的?(路基和拦河坝) 2.练一练:课本练习三十九的第3题。 三、练习。 1.课本练习三十九第7题。 2.课本练习三十九第8~10题。 3.铁路路基的横截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3.8米,下底比上底多1.8米,高1.5米,求它的横截面面积。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画出它的高。 3、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面的形状是梯形,(出示一辆汽车侧面图)如汽车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展开 1、推导公式 (1)猜想: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 (2)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2、学生预设: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3、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2? ③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个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和3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课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课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授课班级:高二(12)班 主讲老师:曹祖志 授课时间: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第6节) 地点:史地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求简单曲边梯形(x 轴上方)的面积的一般求法(即“分割以直 代曲 作和 逼近”),在“以直代曲”方案比较中建构出定积分的概念,初步理解定积分的 几何意义,能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求曲边梯形)的过程中,体会“以直代曲”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在方案比较中建构数学知识;初步体会数学的思维过程,学会猜想、比较、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改善数学学习信念.能够让90%的学生会用“以直代曲”方法求简单曲边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 “以直代曲”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步骤。 三.教学难点 分割方法及极限思想。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已知“嫦娥一号”升空做直线运动,设经过t s 后的运动速度为)(t v (单位:m/s ),若()v t 的图象分别如图(1)(2)(3)中曲线所示,试求a t b ≤≤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S 即对应曲线下方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因此,问题即转化为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如果说图(2)中“曲边梯形”面积可分解为三个梯形的面积,那么图(3)中“曲边梯形”面积又该如何求呢? 2.操作探究 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我们不妨将问题简化,求直线0,1,0x x y ===和曲线2y x =所围成的图形(曲边三角形)的面积S . 活动① 方案提出 通过计算机演示,启发学生将曲边梯形细分为若干小曲边梯形,并能提出以矩形面积近似替代曲边梯形面积,初步形成“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具体“以直代曲”过程中能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多种方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定积分》练习题.doc

《曲边梯形的面积定积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p 2 p 3 p ....... n p 0) 表示成定积分( 1.将和式的极限lim n P 1 ( p )n 1 1 1 p 1 1 p 1 x p A .dx B .x dx C.( ) dx D.( ) dx 0 x 0 0 x 0 n 2.下列等于 1 的积分是() 1 xdx 1 1 A . B .( x 1)dx C.1dx 0 0 0 3.曲线y cos x, x 3 ] 与坐标周围成的面积() [ 0, 2 5 D. 1 1 dx 0 2 A .4 B . 2 C. 2 1 e x )dx =( 4.(e x ) A .e 1 B . 2e 2 e C. e 5.若 f (x) 是 [ a, a ] 上的连续偶函数,则a f ( x)dx ( a D. 3 D.e ) 1 e f (x)dx B . 0 C. 2 0 A . f ( x)dx a a 1 tan x x 2 sin x)dx =( 6.( x3 ) 1 A .0 1 ( x3 tan x B.. 2 C.2 0 tan x x2 sin x) dx 1 | x3 tan x ( x3 D.. 2 1 0 6 6 a D.0 f ( x)dx x2 sin x)dx x2 sin x | dx 7、已知 f(x)为偶函数且f(x)dx= 8,则f(x)dx 等于 ( ) 0 6 A .0 B . 4 C. 8 D. 16 b 8.设连续函数 f(x)>0, 则当 a

曲边梯形的面积(赵秋明)

曲边梯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定积分》的第一课,能够了解曲边梯形及其面积的含义;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基本过程。 从而知道曲边梯形的面积是定积分概念的几何背景,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蕴含着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为研究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认识到定积分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普同中学的学生,学生的比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学习交流能力较弱.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如何“以直代曲”,具体来说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二是对“极限思想”的理解,即理解为什么将直边图形面积和取极限正好是曲边梯形面积的精确值,也是前n项和的极限是数列所有项的和在几何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及步骤;(2)过程与方法:用现代多种多体媒手段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微积分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中数学思想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实践必有伟大的理论――极限思想,同时体验“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用多媒体手法让学生体会无限逼近的过程。 难点: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就是一种极限思想产生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问题引领,小组互助”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使其在探究中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教学中采用现代多种多体媒手段展示,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个性到共性,从而逐步强化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和步骤,突出教学重点. 六、教具分析 借助教学课件形象直观的展示问题;利用现代多种多体媒手段分割变细过程,利用现代多种多体媒手段感悟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引领,小组互助”为教学理念.分三个环节,理论研讨,多媒体实现,总结与反思。 (-)问题引入,点出课题: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张瑜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88~89页。 二、教材分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思考,进行实际操作,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并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研究基础。可以用同样的推理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学生剪、拼、摆的操作,总结公式。 四、目标预设 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3、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五、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六、教学记实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述:“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师述“想一想你们是分几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步骤: 1、转化 2、找关系 3、推导公式

梯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式

梯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式 课本中介绍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通常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两个相同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得其中梯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很简洁,实际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还有其它方法,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算面积,然后计算它们的和。 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一个在左下,一个在右上。 右上三角形的面积= 上底×高÷2 左下三角形的面积= 下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2+下底×高÷2 =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如图所示,分别沿梯形两 腰中点向下底作垂线,与腰、下底正好 围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 分别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800角,使 得原来的梯形被拼组成一个长方形。梯 形的上下底总长度,正好等于现在长方 形两个长的总长度,即长方形的长=(上底+下底)÷2。长方形的宽正好等于梯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 ]×高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如图所示,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都等于梯形的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2×上底)×高÷2+(下底-上底)×高÷2 =(2×上底+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四:如图所示,把梯形的缺角补上, 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则: 长方形的面积=下底×高 而补上的两个小三角形的总面积为: 小三角形面积和=(下底-上底)×高÷2 所以梯形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小三角形面积和 =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 [下底-(下底-上底)÷2] ×高 = [2×下底-(下底-上底)] ×高÷2 =(上底+下底)×高÷2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一) 一、基础过关 1.当n 很大时,函数f (x )=x 2在区间[i -1n ,i n ]上的值,可以近似代替为 ( ) A .f (1n ) ` B .f (2n ) C .f (i n ) D .f (0) 2.在等分区间的情况下f (x )=11+x 2 (x ∈[0,2])及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和式的极限形式正确的是 ( ) A.lim n →+∞∑n i =1 [11+(i n )2·2n ] B.lim n →+∞∑n i =1 [11+(2i n )2·2n ] C.lim n →+∞∑n i =1 (11+i 2·1n ) D.lim n →+∞∑n i =1[11+(i n )2·n ] 3.把区间[a ,b ] (a

二、能力提升 5.如果1 N 的力使弹簧伸长1 cm ,在弹性限度内,为了将弹簧拉长10 cm ,拉力所做的功为 ( ) A .0.5 J B .1 J C .50 J D .100 J 6.若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t )=t 2,在0≤t ≤a 内经过的路程为9,则a 的值为 ( ) A .1 B .2 C .3 D .4 7.∑n i =1 i n =________. 8.在求由抛物线y =x 2+6与直线x =1,x =2,y =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把区间 [1,2]等分成n 个小区间,则第i 个区间为________. 9.已知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为v =t ,t ∈[0,10],若把区间10等分,取每个小区间右端点处的函数值为近似小矩形的高,则物体运动的路程近似值为______. 10.求直线x =0,x =2,y =0与曲线y =x 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11.已知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v =gt ,求在时间区间[0,t ]内物体下落的距离.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编排意图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 教学建议 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有条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导的过程制成课件,进行展示,加以回顾。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必提出统一的操作要求。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见上右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1)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2)和(3)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可以第(1)种方法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叙述推导的过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2)和(3)种方法可视学生接受能力,不做统一要求。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页的方法,注意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 推导过程: 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模式一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1. 5.1曲边梯形的面积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预习“曲边梯形的面积”,初步体会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及无限逼近的思想. 【预习内容】 1、曲边梯形的概念。 2、如何利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得到曲边梯形的面积? 3、如何实施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求解?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以直代曲”的意义; 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个步骤; 3、了解“近似代替”时取点的任意性。 学习重难点:对以直代曲、无限逼近思想的理解。以及一般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求法。【学习过程】 (一)情景问题: 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学习过求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但基本是规则的平面图形,如矩形、三角形、梯形。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该如何求面积?比如我们山东省的国土面积?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例题:对于由y=x2与x轴及x=1所围成的面积该怎样求?(该图形为曲边三角形,是曲边梯形的特殊情况) 探究1:分割,怎样分割?分割成多少个?分成怎样的形状?有几种方案?

特别帮助:12+22+32+…+n2=1 6 n(n+1)(2n+1) 探究2:采用哪种好?把分割的几何图形变为代数的式子。探究3:如何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分割的几何图形越来越多? 探究4:采用过剩求和与不足求和所得到的结果一样,其意义是什么?变式训练1:求直线x=0,x=1,y=0与曲线y=x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变式训练2:求直线x=1,x=4,y=0与曲线y=x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三)反思总结 1、对于一般曲边梯形,如何求面积? 2、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求由y=2x 2+1,和x=1,x=3,x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把区间[1,3]n 等分,所得n 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 ) A.n 1 B.n 2 C.n 3 D.n 21 2、把区间],[b a )(b a

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2)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直与曲虽然是对立矛盾的,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民语班的学生。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 一是学生已学习过如何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直边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必修3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中对刘徽的“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二是学生虽然未学习过极限的有关知识,但通过导数的学习,对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的难点: 一是部分学生汉语程度相对较为薄弱,一些数学名词难以准确理解,因此需要借助民语教材对部分名词做民语标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学习;此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即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表述和学习。 二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以直代曲”,即学生如何将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具体说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一: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