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楮头红化学成分初步论文

药用植物楮头红化学成分初步论文

药用植物楮头红化学成分初步论文
药用植物楮头红化学成分初步论文

药用植物楮头红化学成分初步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楮头红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经典的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借助系统预试验初步判断楮头红所含的化学成分,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总量,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楮头红含还原多糖平均为75g/kg,含mg、zn、mn、cu分别为205.446 6.00、50.279 2.25、319.294 12.00 、10.867 0.36mg/kg,含ca、fe、k分别为 13.501 0.24、1.268 0.56 和17.467 0.36g/kg,此外还含有游离苷类物质、黄酮类物质、酚类、鞣质等物质。结论楮头红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与临床药效基本一致。

【关键词】楮头红化学成分多糖营养元素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34-02

治疗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这是世界性问题。临床上主要以保肝护肝、凉血解毒或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造成的侵害。中草药及其制剂对该病有独特的疗效,这可能与药用植物多成分的协调和增效作用有关一如已有药理研究表

明植物多糖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在抗肝炎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还有诱生干扰素和抗病毒的功能[1,2];鞣质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作用[3];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广泛而温和,有保护肝脏和其他组织、器官和抗病毒、抗菌的作用,并有抑制癌细胞和细胞毒素等多种作用[4];皂苷有影响代谢、免疫和酶系统以及抗炎、抗菌、抗

灵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概述

1.3灵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概述 1.3.1灵香草概述 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可全草入药,味辛甘性温;有祛风寒、避瘟疫行气止痛、驱虫的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头痛、牙痛、咽喉肿痛、胸满腹胀、蛔虫等症;全草含有类似香豆素芳香油物质,还可提炼香精,配制高级香水香皂牙膏和饮料;灵香草的秆和籽实除持久散发浓郁的香味外,还具有防腐杀菌消毒驱虫灭虱等特殊功效,可用来香化居室衣料身体,填充睡枕,缝制香荷包等[66]。不仅如此,灵香草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纺织、建材皮革卷烟行业及卫生制品,其精油被誉为液体黄金。灵香草作为新开发的高效农业项目,将会给种植户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67]。 零陵香是非常走俏的盆栽驱蚊花卉其株型丰满美观,盆栽置放庭院客厅居室和阳台,不仅绿意盎然,美化了居住环境,而且芳香飘溢,让人心旷神怡其不仅具有杀菌醒目提神和杀菌防疫的功效,而且有很强的驱蚊效果,天然绿色环保被蚊子叮咬后,取叶片擦几下既可止痛止痒,还留有余香用其干枯的花叶或种壳填充香囊挂饰睡枕和靠垫等用品,持续散发的香味可长达1年之久,深受人们喜爱。 灵香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纺织建材皮革烟卷行业及卫生制品其精油为液体黄金,在国际市场上价值极高,需求量很大,而且,灵香草还具有杀虫作用防治方法较多,特色各异,获取的效果也不尽相同[68]。 近年来,珍稀香料植物灵香草的用途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需求殷切,由于野生资源有限,产不敷销,进行人工种植前景看好。灵香草气味芳香浓郁,有消炎抗菌、生津利尿、提神明目等保健功效,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烟草等行业,不仅国内市场货缺价高,而且外销潜力也很大。目前,韩国和日本希望能从我国大量进口灵香草,但因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外商需求。灵香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管理粗放,在丘陵山地、农家庭院均可种植,每亩年收入可达元。专家认为,人工种植灵香草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生财之道[69]。由于灵香草类药材经干燥、切制后外观特征性不强,且其同属药用植物狼尾花、黄连花、金钱草及非药用植物球尾花,均带有浓郁香气且价格低廉,常被用于充

药用植物学论文

苍术生产现状和市场动态分析 摘要:苍术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属常用大宗品种?本文从苍术的开发利用价值、蕴藏量、种植规模及水平、市场动态分析等方面做了简单阐述,综合分析了市场动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至于对苍术的开发利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关键词:苍术开发利用种植状况市场分析 引言:近几年随着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产地林业、草原管理等执法部门对当地农民采挖野生药材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对收购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对运输也加大了检查力度,使苍术的采挖、收购、运输同时受到限制,致使市场来货量减少?自2004年开始,产区新货产出量就已显少,但由于“非典”和“禽流感”期间采挖的货源,积压的库存仍然较大,供需矛盾不明显?另外,随着粮食作物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成本的提高,苍术的采挖也受到了影响?苍术经过近几年的震荡调整,在新货产不足的情况下,库存也得到了良好消化?2008年4月开始,苍术走动转好,价格也启动上扬? 1、苍术开发利用价值 1.1苍术概述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 )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的干燥根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4~9厘米,直径1~4厘米?表面黑棕色,除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香气较淡,味辛、苦?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孙成、李峰、李炎平、周明军指导老师:杨勇勋 年级专业:(2009级应用化工技术) 摘要: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马鞭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介绍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我们对马鞭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现通过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马鞭草中分离得一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化合物为马鞭草苷,此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下一步的新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马鞭草苷 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chapters: part 1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y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the last part is th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To find the iridoid glucosides constituents which have many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cancer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Now, one compound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rbena officinalis L. by the various chromatography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1was elucidated as verbenal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y of compound 1provide a basis of exploitation a new drug. Key words:Verbena officinali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iridoid glucosides verbenalin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药用植物论文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姓名:欧娅 学号: 222009328210114

药菊花栽培技术 欧娅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社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大量的保健产品也相继出现,而药菊花又名抗菊花,具有清热散风、平肝明目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晕、眩目、目赤肿痛、高血压症效果较好。近年来,对其研究制成菊花茶、菊花晶等保健饮料。人工栽培药菊花方法较简单、产量高,现对其栽培技术介绍。 【关键词】:药菊花留种及繁殖方法种植技术田间管理 采收加工技术 【正文】一、留种及繁殖技术 1、分根法:菊花采收后,选健壮的植株,割除残茎,用马粪或是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使根芽转年春天早发芽。转年春天3-4月新苗萌发后,将其全部挖出,安新苗分株。在上畦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新株苗1-2棵,覆土压实。 2、扦插法:选留种的母株及覆盖越冬方法与分跟法一样。4月下旬株高15-20厘米时,沿地面将其割下,从中选10厘米以上的粗壮苗,摘除最下部2-3片叶,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遮阴保湿,20天左右长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叶长出时,即可移栽,移栽方法与分跟法栽植相同。 二、种植技术

1、选地种植地宜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水、向阳避风、肥沃砂壤土的地方。进行两次翻耕,每亩施厩肥、草皮灰等混合肥2000公斤作基肥,耙平作畦(宽100厘米、高15厘米)。4月—5月间,按株行距40厘米开穴,穴深5厘米,选阴雨天移栽,每穴植苗1株-2株,植后浇水。最好直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中生长为好,粘地和低洼地不宜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2、繁殖及栽培:生产切花的菊花繁殖通常用分株、扦插和组培等方法。分株法及扦插法前面已介绍,现简单介绍组培方法。所谓组培法即是:①材料准备:接种材料取菊花老根抽生的新枝嫩芽,或在当年扦插成活的植株上取其嫩茎,洗涤、漂清。先用0.1%的吐温20分钟浸泡2分钟~3分钟,脱去嫩枝表面的绒毛;然后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浸泡30秒;再在10%的漂白粉溶液中消毒8分钟~10 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6次~7次。接种时将材料切成0.5厘米~1 厘米长的小段。 ②培养基和培养过程:培养基为:ms+6-ba(2毫克/升)+naa (0.2毫克/升); ms+k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ph值为6~6.5。培养过程为:在室温25℃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小时的恒温室中培养,经2 周左右可陆续产生愈伤组织及绿苗,一个月后经过转移,绿苗继续丛生、伸长,再经转移增殖或转移到ms+naa(1毫克/升~4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可长根完全,形成完整植株,即试管苗。 ③试管苗移栽:将试管苗取出,洗去附着在苗上的培养基,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4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化学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何宣鹏 学号: 201101020132 导师及职称:王泽锋 2014年4月

2014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 Department:D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Major: Chemistry Grade: 2011 Student’s Name: He Xuanpeng Student No.: 201101020132 Tutor: Wang Zefeng April, 2014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何宣鹏 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2011级蒙自661100 摘要 本人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对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化学成分分为十二类概述,其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糖苷类、三萜类及皂苷类、有机酸、酯类、挥发油、甾体类、鞣质类、多糖、微量元素成分等化合物以及新发现的化合物。 关键词:仙鹤草;化学成分;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 He Xuanpeng Dpartment of Chemistry 2011, School of Science,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 ABSTRACT I'm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in Agrimonia pilosa were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divided into twelve categories, the main component of phenols, flavonoids, glycosides,three terpenoids and saponins, organic acids, esters, volatile oil, steroidal,tannins, multi sugar, trace elements and other compounds as well as newly discovered compounds. Keywords: Hairyvein agrimony,Chemical composition,Research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 ?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 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 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 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 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 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 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 9.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 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复习思考题: 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4.根有哪些变态 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 7.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8.中药材中所说的“根皮”是指哪些部分 9.根的异常构造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茎 复习思考题: 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 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3.比较块根与块茎、根与根状茎、块茎与小块茎、鳞茎与小鳞茎的区别点。4.解释下列术语:叶轴、合轴分枝、节、皮孔。 5.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 6.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研究

第29卷第1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9 No.1 2 0 0 9年1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an., 2 0 0 9 文章编号:1001-3776(2009)01-0044-02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研究 潘炘 (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与生物质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3) 摘要:以BHT作为对照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针甲醇溶剂提取物(Pine needle extract, PMNE)在体外对1,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Fe3+的还原能力,同时测定了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结果显示,PMNE在体外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弱于BHT,还原Fe3+能力则比BHT稍强,提取物内总酚含量为10.5μg/mg,因此PMN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关键词:马尾松,松针,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Antioxidative Activeities of Pinus massoniana Needles Extract PAN Xin,LIU Ya-qun,CHEN Shun-wei,ZHUANG Xiao-wei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Zhejiang, Zhe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of Pinus massoniana needles extract(PMNE) , such as 1,1-dipheny l-2-pi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reducing force of Fe3+in vitro, taking BHT as control.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Fe3+was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MNE was just a little less than that of BHT and the reducing force of PMN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PMNE was 10.5 ug/mg. The conclusion was that PMNE is a natural antioxidant. Key words: Pinus massoniana; pine needles; extract; antioxidant; total phenol content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亚热带南部潮湿地区分布最广的树种。干燥的马尾松针叶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上。其性温,叶苦、涩,有祛风止痛、杀虫止痒、活血消肿、安神、明目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疼痛、牙痛、跌打损伤、脚气水肿、夜盲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肝病、胃病、淋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症,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马尾松针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贝壳核酸-19-甲醚、南洋核酸等,并且还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蒎烯及乙酸龙脑酯)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E等[1~3]。 活性氧(ROS)自由基,在生物体衰老与疾病以及正常的免疫、代谢与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对活性自由基的研究倍受关注[4]。研究发现有机体的多种疾病都与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有关。因此寻找能够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研究其抗氧化机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研究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原料及主要药品新鲜马尾松松针,采自浙江杭州午潮山。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丁基羟基甲

《药用植物学v》word版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亚显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模式细胞:具有各种细胞的构造和功能的细胞.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纹孔: 次生壁形成时,初生壁上未被加厚的部分,既次生壁上的凹陷.①单纹孔②具缘纹孔. 细胞壁特化填充物功能鉴别 木质化木质素增加机械支持能力. 间苯三酚+浓硫酸----红色反应. 木栓化木栓质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屏障. 苏丹3---红色. 角质化角质防止水分散失,抵抗外毒素. 苏丹3---橙红色. 原生质体:细胞内一切有生命物质的总称.①细胞质②细胞器 质体: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围的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功能的细胞器.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液泡:植物细胞中由单层膜围成的贮存水、离子和营养物质的细胞器(质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无生命物质.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油、色素、晶体. 淀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葡聚糖,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于一些有贮藏作用的细胞中. 层纹:淀粉在淀粉粒中形成许多看上去亮暗相间的同心轮层. 脐点:淀粉粒形成时,先从一处开始形成的核心. 淀粉粒类型脐点层纹 单粒 1 全部环绕脐点 复粒2+ 分别环绕脐点,任意2脐点最外一轮层纹间横亘有通达边缘的直缝(线). 半复粒2+ 有共同环绕的层纹. 晶体:由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沉积而成.草酸钙晶体、碳酸钙晶体. 晶体鉴定物现象 草酸钙晶体10%以上浓硫酸溶解并形成较大晶体 碳酸钙晶体醋酸或盐酸溶解+CO2气体 分生组织分类:⑴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⑵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输导薄壁组织. 保护组织:位于植物体多种器官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组成,保护植物体内其他组织.表皮、木栓层. 气孔轴式: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间的排列方式. 平轴式两个副卫细胞平行位于气孔器两侧. 直轴式两个副卫细胞相连或垂直. 不定式三个以上副卫细胞大小形状差不多. 不等式三个以上副卫细胞大小不定,有个特别小. 环式三个以上副卫细胞排列成环. 腺毛:具有分泌功能,由腺头和腺柄组成,多细胞组成. 非腺毛:无分泌能力的毛茸,起保护作用,无腺头腺柄之分,单细胞组成. 木栓层: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产生,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周皮.木栓层特点:各层木栓细胞之间排列整齐,每层中任一细胞的两个侧壁都各与相邻层中离这个细胞最近的那一细胞的两个侧壁对成一条直线. 机械组织:对植物体具有支持作用和加固作用的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厚角组织:细胞壁不均匀增厚,且多在细胞互相毗邻的角隅处. 厚壁组织:具有除纹孔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增厚部位一样或几乎一样厚.纤维、石细胞. 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马鞭草中提取黄酮

马鞭草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 一、关于马鞭草 药名:马鞭草 拉丁学名:Herba Verbenae Officinalis 科: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 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 草、铁马鞭、狗芽草、鹤膝风、 苦练草、顺捋草、铁马莲、田鸟 草、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 野荆芥、红藤草 分布区域:西南、山西、陕西、甘肃、 新疆、江苏、安徽、浙江、 江西、福建 生长状况: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 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 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 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 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 下面脉上的毛尤密。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 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 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 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 成4个小坚果。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 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 宜种植。

图2 成簇的柳叶马鞭草 图3 新鲜马鞭草与干马鞭草叶子

图4 路边的马鞭草 图5 马鞭草整株放大图

药用情况:马鞭草体内富含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许多活性成分,药用部分为其全草或带根全草,在中国 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通经等功效,广泛用于 治疗伤风感冒、水肿、痢疾、黄疸等病症; 现代研究还发现马鞭草具有抗癌、抗乙肝、抗早孕以及免疫调节作 用。 另外临床还有如下报道: 1、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症用马鞭草(最好为鲜品)200~300 g, 洗 净切碎,加水煎至50~150 ml,1剂/d,分次内服及含漱,婴儿用 小勺喂入后或咽或吐均可,用至症状、体征消失。头2一3d板蓝根 针剂2 ml,肌肉注射,2次/d。31例病例在6d内全部治愈,未发生 并发症。刘学平应用马鞭草单味煎剂治疗牙龄肿痛及口腔黏膜溃 疡百余例获效颇佳。 2、治疗急性扭挫伤刘建武等报道用马鞭草l00g,鲜桃树叶50 g, 捣烂,加香白芷粉15 g,并入米酒适量,调为糊状,先用冷盐水 擦洗患部,干后均匀涂马鞭草膏,并外敷以塑料薄膜,再用纱布 绷带简单包扎。早晚各换药1次/d。用药60例痊愈达75%。 3、治疗乳痈马鞭草100 g或干品50 g,放入带壳鸡蛋2~3 个,加 水适量煮至蛋熟。吃蛋喝汤,1剂/d。15例中11例I剂而愈,4例2 剂获愈。本法应在发病3d内应用;若病程过长,则疗效不佳。 4、治疗面神经瘫痪用马鞭草、节节草、扶芳藤等组成的汤剂,治 疗58例面神经瘫痪患者,完全纠正35例,占55.7%;基本纠正 19 例,占21%;无效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 5、治疗尿血及其它马鞭草30~60 g,大黄10 g,上药为1日量,煎汁 分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尿血35例,痊愈23例,好转9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91.4%。 化学成分:对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展开, 至2000年已经发现其全草中主要含有马鞭草苷(verbenalin) 、5- 二氢马鞭草 (hastatoside) 、桃叶珊瑚苷(aucubin) 、熊果酸(ursolicacid) 、3 α ,24- 二羟基齐墩果酸(3 α ,24-d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 、十六酸(Hexodecanoic acid) 、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羽扇豆醇(lupeol) 、蒿黄素 (artemetin) 、β- 胡萝卜素(β-sitostero) 等化学成分。但其研究 并不深入,近年来,由于其在临床上的独特疗效,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趋活跃,已从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配糖体、黄酮类、三萜类、甾 体类、糖类等。

药用植物学书(全部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种,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新修本草》古代首部药典。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草酸钙结晶 1、簇晶2、针晶束3、方晶4、砂晶5、柱晶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 壁和次生壁 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 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 薄层。它是由亲水性的果胶类 物质组成,依靠它使相邻细胞 粘连在一起。果胶很容易被酸 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 的相互分离。 初生壁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 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 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加 在胞间层的内侧,形成细胞的 初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壁停止生长后, 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 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少量木质素等物质,使细胞壁 附加加厚。 纹孔和胞间联丝次生壁在加厚 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 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 称为纹孔。纹孔有3种类型: 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 化、矿质化 木质化:加间苯三酚溶液1滴, 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滴,显红 色 木栓化遇苏丹3试液可染红 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 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 细胞群 植物的组织分为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 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小, 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 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无明显的泡液。可分为原生分 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 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占很大位 置,分布在植物体的许多部 分,是组成植物体的基础。它 是由主要起代谢活动和营养作 用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所以又 称薄壁组织。其特征是细胞壁 薄,细胞的性状有圆球形、圆 柱形、多面体等,细胞之间常 有间隙。 保护组织分为初生保护组织— —表皮组织与次生保护组织— —周皮。 表皮组织分布于幼嫩的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表 面。通常由一层扁平的长方 形、多边形或波状不规则形, 彼此嵌合排列紧密,无细胞间 隙的生活细胞组成。 气孔在表皮上(特别是叶的下 表皮)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 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 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 合而成的。保卫细胞与其周围 的表皮细胞——副卫细胞排列 的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类型。 双子叶植物叶中常见的气孔轴

药用植物与保健论文

****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各年级期末课程 《药用植物与保健》考核试题 课程代码: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时量:试卷类型:小论文题号总分合分人复查人 应得分 实得分 有毒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 **8**88* 关键字:生药学毒物大狼毒 摘要: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一部分是动物药,另少数矿物药。有些药用植物中含有毒物,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如在分析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时,常采用按毒理作用分类;在进行毒物分析时,常采用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为追溯毒物来源、用途及其对机体的作用时,则多采用混合分类。大狼毒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的研究很深入。目前中药材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少部分虽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也未能切实地、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加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研究进展缓慢,水平也不高。 因此,在明确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把毒性降低,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生药学范畴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例如采用药用植物的全体(益母草、白屈菜)、部分(人参、洋地黄叶)、分泌物或渗出物(苏合香、没药),或者采用药用动物的全体(蜈蚣、蛤蚧)、部分(鹿茸、羚羊角)、分泌物(蟾酥、麝香),经过一定方式的简单加工而得。应用最广的是植物药,一部分是动物药,另少数矿物药。此外,由植物中制取的淀粉、粘液质、挥发油;自植物、动物中制取的油脂、蜡类,以及一些医用敷料如棉、毛和滤材如白垩、滑石粉、石棉、白陶土等,也列入生药的范畴。 自60年代至晚近,国际上对生药学科的研讨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展。例如研究对象方面,包括由药用植物或药用动物分离得的有效成分纯品、抗生素、激素、酶,并涉及致幻、致过敏、致畸胎等有毒植物,以及农业杀虫剂、除莠剂等;在培育方面,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组织培养、遗传育种和突变品系;在化学成分方面,包括现代分析技术,基础代谢途径及次生代谢产物的起源,微生物转化及在植物中的异常合成,比较植物化学中有关化学成分作为分类学特征,一般代谢产物的次生变异,代谢物的积累,遗传学中的多倍体、化学种;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重视海洋药物生物的研究,并有海洋生药学(Marine Pharmacognosy)这一分支,以及有关生化药效、药效药理评价的临床生药学。生药学科已逐步扩展到应用植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知识来研讨天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合成、药效药理、毒性等内容 二、毒物分类 有些药用植物中含有毒物,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尽一致,如在分析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时,常采用按毒理作用分类;在进行毒物分析时,常采用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为追溯毒物来源、用途及其对机体的作用时,则多采用混合分类。对于普通公共安全来讲,主要采用的可能就是最后一种分类——混合分类法。 1.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如醇类、麻醉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等。 2. 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砷、汞、钡、铬、锌等。 (二)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植物 3. 混合分类法。(即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综合分类) (1)腐蚀性毒物。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 学院 医学院 专业----药学----年级 2 0 1 0级 任课教师 翁 榕 安 学号2 0 1 0 1 9 0 3

北方常见植物名录及相应图片

【小孩普及】北方常见又叫不上名的植物。 出门溜孩子没事看到小区剪草,把很多好玩的草都剪了,可惜现在孩子都不认识了。于是想了想那些草的名字,整理了一下,再配上图片,教育孩子是最好了,结果,越整理越多,三四个小时都没整理完。 学名龙葵,小时候叫野葡萄,但似乎还有其它更专门的称呼。 吃起来味道算不上好,但也不怎么糟糕。似乎有点毒性,可作药用,但少量吃是定然无妨的。不熟,也就是不紫不能吃,毒性大!! 龙葵Solanum nigrum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茄属-龙葵 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

普通中叫曼陀罗Mandala 很美的名字。还有好像叫胡茄子,当地野生全白花,极为常见。据说有致幻作用,也就毒性较大,尤其是种子。

学名:苘麻 我们小时候叫麻馒头儿,前几天带孩子玩还摘了几个给她吃。 这个野草田间也极为常见。但如图中能长这么高的不多见。过去人们手工打月饼时,即用它的果实在月饼上沾红红。除此,就想不到它对人的什么作用。 苍耳,有时也被叫做摘梨儿——另一种果实四角长针的植物。我们常发坏,把它的果实粘在女生身上或者头发里,曾有一次女生为此被迫剪掉头发。

刺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大蓟小蓟》[附方]:“心热吐血,口乾。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如在野外遇到刀割手或其它部位出现流血时,取刺蓟叶片揉烂以汁水滴于伤口并敷于其上,镇疼止血,效果良好。 虎尾草,常常在玩过家家时候拿来做扫帚,很好玩的草。

牛筋草,竟然被叫做蟋蟀草,常见,也不怎么好玩。也有人用它做蛐蛐挠,不好用。 泥胡菜,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糯米菜,跟蒲公英差不多,就是不会放飞它自己孩子们。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可以做凉菜,包菜窝窝。

中草药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班级:09生物信息1班姓名:佘旭学号:200941634115 课程论文题目:甘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1 年 5 月 23 日

甘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学生:佘旭 (生安院09级生信1班,学号200941634115)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期刊中有关甘草生物活性的文献进行查阅,综述了近年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类物质、甘草多糖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甘草属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ihizaL.)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器官中总黄酮量在生长季中呈现波动现象,尤其在具有运输功能的部分如复叶柄、地上茎表现更突出,这种波动可能与繁殖有关。光果甘草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