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积的认识》案例

《面积的认识》案例

《面积的认识》案例
《面积的认识》案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面积的认识”案例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经典老课,许多老师都上过。根据课时目标的要求,这节课内要完成“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从一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入手,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再从数格子比较法中引出面积单位,以往的教学基本上都是这样进行的。但是无论我们的教学设计得多么紧凑、多么环环相扣、富有新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上完课总给人一种感觉:知识点讲都讲到了,但都不“踏实”。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使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知识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尝试着在原有教材内容上直接进行改编,找一些切实可行的、又能达到一定效果的好办法。在重新审视这节课内容,理清它们与相关知识(周长与长度单位)的关系后,我大胆地把这两部分内容分成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就重点解决面积概念,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会说:XX图形表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XX图形的面积就指它表面的大小,使概念与具体的实物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联系起来。

2、能够通过观察、重叠、剪拼、数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得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的体验。

3、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

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理解物体表面有大小

1、感受物体都有表面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这是个物体。看,我正在摸这个物体的什么呢?

(外面、外壳、表面)

是的,物体都有表面,现在请大家摸一摸我们周围一些物体的表面。你都摸到了哪些物体的表面?请你举起来一边摸一边说。同桌相互摸一摸、说一说。

2、感受物体表面有大小

刚才同学们摸到了许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我们来比一比,数学书封面与口算训练封面,它们有-------

学生回答,物体表面有大小

哦?能具体说说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3、小结

这样的例子说得完吗?那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物体表面有大小)

二、理解平面图形有大小

1、下面出现的是一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平面图形呢?(学生快速回答)

2、看了这些平面图形后你感觉它们

学生说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是吗?谁能来具体说说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个大?哪个小?

三、小结

1、通过刚才我们的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平面图形)。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我们说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你能说说其他的面积吗?

学生说出:XX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书本封面的面积就是指---?课桌面的面积就是指---?

学生说出:XX面的面积就是XX面的大小

3、球有没有面积?什么是球面的面积?你能摸给我们看吗?

这块石头表面的面积是什么呢?谁也来摸一摸?

四、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说得挺好,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你能比较出这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2、大家都认为1号面积最小,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回答,出现观察法或重叠法)

3、是的,1号与2号、3号的区别很明显,通过观察就能知道。2号与3号大家意见不太统一。看来我们得想其他办法了。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工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把它们的面积大小比较出来好吗?

4、学生操作、汇报

你们小组比较出来的结果怎样?你们小组呢?你们呢?有没有不

同意见?

那好,请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是怎样比较的?

同学们,他们用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数格子)

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回答,实物投影)

哦,你们用到了剪拼的方法,也挺好!

还有其他方法吗?

5、生活中应用举例

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面积。大家还找到了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面积呢?

(学生举例)

是的,除了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面积的应用还有很多,你们看:(1)冬天到了,下了厚厚的雪,脚踩下去就会陷进去。所以人们发明了雪橇,增加了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这样就能顺利地在雪地上通行了,有的还被应用到了体育比赛中。

(2)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图钉,它的一头尖面积小,一头有个盖,面积比较大,人按住面积大的一头就可以很轻松地把图钉钉住。

(3)坦克是作战时非常重要的军事装备,它的轮子外面围上一条履带,方便坦克在战场上灵活地移动,提高战斗能力。

看了这段录相,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回答:面积在生活中用处很大

五、解决实际问题

是啊,面积还能帮助我们分配任务呢!

1、小明和小红分配到打扫包干区的任务。

(1)比一比谁的任务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如果他们要在各自的包干区外边围上篱笆,谁用的篱笆多呢?你又是怎样知道的?

(3)通过刚才我们给小明小红分配任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答:周长与面积是不同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4)小结:

同学们,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周围一圈的长度是周长(闪动周长);这个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面积涂上颜色)。所以我们要把它们正确地区分开来。

(5)好,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能不能正确区分了。听仔细,快速口答:

A、一个花园四周有篱笆,篱笆的长短指什么?篱笆围成的地的

大小指什么?

B、给桌子配上玻璃要知道什么?四周再镶上边框又是指什

么?

2、同学们真能干,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概念了。下面我们可以帮助

学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了!

出示:我们学校打算在北校门西边的草坪上建造一个小花园,一部分花草的种植区域已经设计好了,你们看。你能帮学校比一比每个区域种植面积比较大,哪个种植面积比较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练习纸,请你试一试吧!

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回答,实物投影、不同方法展示)

六、小结、游戏、延伸

1、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答、揭题)

2、下面我们来做个数格子的游戏好吗?

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游戏1:格子数的多少符合面积的大小。

游戏

2:格子数的多少不符合面积的大小。

你希望用怎样的格子去比较呢?有哪些格子可以作为标准去比较呢?我们可以课后再去讨论,我们下节课来探讨研究好吗?

课后反思:

一、通过联系生活重组教材,丰富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要解决在一节课内教学两个知识点无法

落到实处的问题。但从最后的教学效果来看,这样处理,不仅有效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加入了“面积”在生活中具体表象、面积与周

长的关系、比较面积大小的各种方法等许多知识,丰富了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

过去的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经常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经常接触到了一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能正确理解它们的面积所在,但对于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一些特殊物体中有关“面积”的应用)还不是十分了解,这对将来接触有关面积的应用题会都会造成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等问题。

(2)对于“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的区分十分薄弱,经常混淆。

(3)不能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正确地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本堂课中,我在“面积”概念得出后,补充了举生活实例的环节,(像坦克的履带、图钉的受力面积、雪橇等),再通过学生解决几个实际问题,正确地区分面积与周长。通过本节课的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对“面积”的理解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通过感知、体验,用大量的信息“加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本节课第二个亮点在于,我通过学生触摸周围的物体,摸面积、比面积、说面积,用大量的信息“加固”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面积”概念的教学,要通过学生对物体表面大小、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来得出概念。但以往的课就只停留在了“面积”概念得出的时候。其实这时学生对于这个概念只是语言文字上的认识,对于它如何与具体实物或平面图形联系起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

本课中我们在“面积”概念得出之后,设计了使学生会说:XX表面或XX图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XX表面或XX图形的面积就指它的大小,让概念与具体的实物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联系起来,效果十分明显。

三、通过探究活动,实现课堂学习的“再创造”过程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在这堂课里,围绕“怎样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展开活动,探究的脉络清晰。学生经历了“直接判断-----产生疑问-----大胆猜测-----分组操作-----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通过观察,学生能判断出直观的面积大小;接着,当学生发现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时,就想到能不能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借助一些工具;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处处闪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迸发。

四、通过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在最后,设计了两个游戏,其目的是对下节课“面积单位”的教学埋下伏笔。其实,这也是一种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

展。可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整原有的认在结构,促进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没事常看看教学教材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没 事常看看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 心,没事常看看 导读: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没事常看看 1、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2、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3、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4、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5、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6、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7、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 1、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2、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8、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1、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2、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破烂分三类: 1、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 2、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 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 9、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 10、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

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树叶贴画教案下载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树叶贴画教案下载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树叶贴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尝试用树叶进行贴画活动,表现出事物简单的特征,发挥想象,利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组合拼贴,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树叶贴画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树叶进行贴画活动,表现出事物简单的特征。 2、发挥想象,利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组合拼贴。 3、保持作品以及作业及的整洁干净,将不用的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收集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叶子,并压平待用 1、教师:小树叶真漂亮,它们长得各式各样的,看看这片树叶,它像什么? 2、教师尝试将不同形状的树叶组合成一幅画,让幼儿理解今天作业的意图,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和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并想象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制作的树叶贴画,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2、教师:这些画怎么样做出来的示范 三、引导幼儿自由绘画并欣赏 1、交待绘画内容 2、常规 3、秋天的树叶真美丽,贴贴画画,就变成有趣的树叶画了!你也试试吧! 4、注意:要想好了,看看最像什么再贴,再画;贴的时候要在叶子的背面涂满胶,巾在合适的位置后用手轻轻压一下,贴牢,将不用的树叶放回盘子里。

四、幼儿自由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相互欣赏 活动反思: 通过观察各种形态与颜色的叶子,结合对树叶贴画的欣赏,激发幼儿对树叶贴画的兴趣,当孩子们看到一张张树叶贴出的美丽图片时,都很兴奋,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趁此机会,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树叶通过整张覆盖或是剪切的方式来制作树叶贴画,由于幼儿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大部分作品都是小鱼和蝴蝶,只有个别幼儿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如小女孩儿和乌龟等。

例解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

例解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08-05-23 TRIZ理论的创立者阿奇舒勒通过分析大量的发明发现了以下40种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 1、分离法 2、提取法 3、局部质量改善法 4、非对称法 5、组合法 6、一物多用法 7、套叠法 8、巧提重物法 9、预先反作用法 10预先作用法11、预置防范法 12、等势法 13、逆向运作法 14、曲线、曲面化法 15、动态法 16、部分超越法 17、多维运作法 18、机械振动法 19、离散法 20、有效运作持续法 21、快速法 22、变害为利法 23、反馈法 24、中介法 25、自服务法 26、复制法 27、替代法 28、系统替代法 29、压力法 30、柔化法 31、孔化法 32、色彩法 33、同化法 34、自生自弃法 35、性能转化法 36、相变法 37、热膨胀法38、逐级氧化法 39、惰性环境法 40、复合材料法其中的一些方法中还含有1-5项的子方法,这些方法和子方法可在解决技术矛盾时应用。 例1:关于制造平板玻璃的问题 过去廉价的窗户玻璃都是有波纹的,这根制作玻璃的工艺有关。玻璃板是把融化的玻璃拉长制成的。当融化的玻璃还在摄氏700-800度时,他们是非常软的,玻璃在辊道上移动并逐渐变凉。辊道是由很多平行的细轴组成,玻璃在辊道上移动变凉的同时也在变形,因为这些轴距太大了,为了减少这些轴距就必须缩小轴的直径,但是又不允许降低州的强度,所以轴的直径不能无限度的减小。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技术矛盾:在减少玻璃的波纹度的情况下,不允许降低辊道的强度。 试用方法1分离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把辊道直径缩小10倍,1000倍,1000000倍,这样的轴的直径只相当于一个分子那么大。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辊道呢?当然,辊道应该是一层物质,而且为了使玻璃能在这层物质上面移动,物质的分子,接触玻璃的物质分子应该是可以自由旋转的。只有液体才有这样的性能,所以,能够接触热玻璃的液体只有液态金属,比如锡或者是铅。

树叶贴画教案

树叶贴画教学设计 桃科小学 树叶贴画1 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学具: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树叶贴画2 树叶贴画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3.教学准备学具: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难点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 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

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没事常看看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 没事常看看 导读: 《断舍离》经典语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没事常看看 1、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2、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3、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4、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5、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6、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7、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

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1、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2、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8、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1、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2、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破烂分三类:1、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2、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 9、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 10、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 11、就拿断舍离来说,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

树叶贴画活动方案

小学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主题:剪纸 活动内容: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活动准备:(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了解树叶的形状 1、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引导同学到自然界去认识各种树木的种类,以及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 2、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并说说自己所带来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形状。 3、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一年四季中各种各样的树叶种是什么颜色。 二,欣赏范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三、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接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很喜欢。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要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孩子更加贴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紫雨老师经典语录 吸引力法则

紫雨老师 经典语录 这里的学习紫雨老师经典语录摘录自[自然法则狂热者大厅]紫雨老 师与自然法则学员们交流时的精彩语录 整理:四叶草 版权:紫雨老师 版本号:1.0 build 20080530

前 言 四叶草 日期 :2008‐5‐30

我学习自然法则有好几个月了。在整个学习自然法则的过程 中,我对自己的人生观点有所改变。而且,心灵经历了一次很大 的解构重组。回想起当时的自己对人生这课题是多么的左右为 难、漂浮不定和充满无力感。这段左右为难的日子困了自己二十 多年,以至于自己失去了对未来的方向。 一向以来,我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我从小到大无论做什么事 情都顺从他们的指示。他们说一我不敢说二。因为我以往的经验 告诉我:违逆他们的意思的话,一定会受到非常严厉的责罚。这 也是我自己非常抗拒的,我时常都告诉自己说:“听话照做就好 ,不然就会被骂了!”从小学要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中学四年级 要选修什么科、中五毕业之后要继续深造还是出来工作,都已经 被父母内定了。 还记得中五毕业时,我想继续升上中六。但最后我还是服从了 父母的安排,到私立学院去就读电脑高级文凭的课程。用了大概 两年半,就出来社会工作。令我最困扰的时刻其实就是找工作和 应征的时刻。当时的我总是有一种很强烈的“不够” 的感觉——经验不够、学历不够;这个不够,那个不够。。。诸多限制!这 种匮乏的感觉一直维持了三个月,最后才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 刚开始时,我对这份工作感觉还蛮不错。但是随着心境的改变 ,我渐渐对这份工作感到压力。会有压力是因为开始意识到

自己 所喜欢的工作类型,与自己的天赋秉性并不相符。同事们对公司 的批评和责备声浪越来越大,导致我也跟着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很 强烈的抗拒感。

TRIZ_技术矛盾

“矛盾是检验真实的标准,没有矛盾– 错误的标准”。
黑格尔
技术矛盾
科理企业管理顾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主要TRIZ工具
系统进化法则/趋势
(系统进化阶段,多屏幕法-系统层次) 反映进化过程中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显著的,稳定的,重复的交互作用。
标准解系统
用于解决“标准的”发明问题。 阐述许多来自不同技术区域的问题可以 通过相同的概念途径来解决的问题解决 规则组。
发明原则
用于消除技术和物理矛盾。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
用于解决“非标准的”发明问题 问题 逻辑
系统功能分析

科学知识库 识
创新解 – 专利
打破思维惯性及创新思维开发的技术。
科理企业管理顾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2 https://www.doczj.com/doc/c513567433.html,

TRIZ的关键原则
创新通常在技术系统进化以克服技术和物理 矛盾时出现。
科理企业管理顾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3
https://www.doczj.com/doc/c513567433.html,

技术矛盾
技术矛盾 是你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冲突。你努力改善产品或流程中某
个参数的同时,另一个(些)参数可能会出现问题。
如何能够同时 A ↑和 B ↑
工程系统 工程系统
?
参数 A 参数 B
科理企业管理顾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4
https://www.doczj.com/doc/c513567433.html,

树叶贴画作文

树叶贴画作文 树叶贴画作文 树叶贴画作文1 开始做树叶贴画了。我该做什么呢?对了,电视里的大侠不是很厉害吗?那我就做一个大侠吧!我在密密麻麻的树叶里找我需要的树叶。叶子的颜色可真多呀,红得似火,黄的像梨,黑的似墨......叶子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的像一把小扇子,有的像一颗爱心,有的像一个小太阳......我该用什么叶子做"大侠”的头呢?我看到了一片像三角形的叶子,对呀,可以用这一片叶子做"大侠"的头,我把这一片叶子贴到了纸上。这些叶子这么大,“大侠”的眼睛和嘴巴该怎么办呢?有了!我拿出剪刀,咔嚓咔嚓,很快地剪出了两个眼睛和嘴巴,把它们贴到了“大侠”的脸上。 接着要做“大侠”的身子,我找来一片大片的叶子,想把它贴到纸上。可这片叶子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弯的就像月牙儿,怎么也不肯挺直身子贴在纸上。看来我只能使出我的独门绝技了!我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对准那片叶子拍下去,只听见“砰”的一声。那片叶子禁不起

我的“猛烈攻击”,终于乖乖投降了。就要做"大侠”的脚了,我从树叶堆里找到了两片又扁又平的叶子,可是有一片叶子太长了,没关系,我有小助手——剪刀!我把那一片长的叶子剪短了,把两片树叶贴到了纸上。“大侠”的脚完成啦!现在只剩“大侠”的手还没完成,黎明的曙光马上就要来临啦!我一鼓作气找来两片铁树的叶子,也贴到纸上。耶,“大侠”完成了!看着神气十足的“大侠”,我乐得手舞足蹈! 树叶贴画作文2 星期天,我在院子的小树林里穿梭着,你猜我在干什么?我在摘树叶,原来是冯老师让我们做一副手工画,我左思右想,做个什么好呢?啊!对了,做个小树林吧。 我先拿一张空白纸,接着拿起彩笔,在纸上画上金黄色的太阳和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还画了一个在摘花的小朋友,最后我把两片普通叶子和三个未知名的叶子做成了树,我还在树林的旁边画了一条清澈甘甜的小溪,小溪里有一条条活泼的小鱼。阳光灿烂无比,犹如一条金色的长龙般,普照着大地。 我望着五彩缤纷的画仿佛真的进入了大森林,看见小朋友在天真又快乐的玩耍,看见太阳冲着我笑。小草嫩嫩的,花儿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小仙女。真美啊! 树叶贴画作文3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师让我们去郊外摘一些树叶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 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 生1:1米有这么长。(学生双手平举状) 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 师:连江到福州的距离是多少? 生:4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生1:连江到福州很远的。 生2:连江到福州坐公共汽车要1个小时,坐小轿车最快也要40分。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 生1: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 公里。离丹阳还有20公里。 生2: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千米。离丹阳还有20千米。 ……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三 1、屏幕出示:《学生拿米尺》、《100米长的学校》、《200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200米。 (显示:学校跑道200米)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们的学校。 师:你知道它至西向东是几米? 生1:100米。 (显示:至西向东长100米) 生2:我看到一位同学拿了一根米尺。 (显示:米尺长1米)

断舍离经典语录100条

断舍离经典语录100条 断舍离经典语录100条第1段: 1.如果能真的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分类收纳物品之类的技巧也就没什么大的用处了。 2.如果不改变平日的生活习惯,就得不到根治。 3.在研究物品是否应当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4.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我,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5.“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并且对物品的爱惜之情,要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 6.如果你对别人的东西比对自我的还在意,就说明你对自我太放松,对他人太严格。 7.对人类来说,比起生存需要来,归属认同等需要更为强烈。 8.基本来说,让房间乱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地随便乱堆东西,就相当于赋予了自我否定自卑的能量。 9.在断舍离当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10.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我是否需要来确定的人才够强大。 11.觉得多长时间属于”此刻”都能够,是每个人的自由;可是必须要有对自我而言最适宜的”此刻”。要是能在

实施断舍离期间,发现最适宜自我的”此刻”,那自然是最好可是了。 12.根本没有必要消除种异样感,如果能够意识到让自我感到异样的原因,所以而卸下包袱,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就不会徒增剩余的压力了。 13.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剩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此刻对自我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14.把物品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一向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够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 15.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剩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此刻对自我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16.在断舍离里,”扫除”明确地分为上头所说的那种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三个词的意思几乎是完全不一样的。 17.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能够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18.经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此刻自我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确定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19.断舍离会遏制人类种不知不觉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的行为。 20.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并且“我要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技术创新应用案例 TRIZ应用实例——BMW车外形设计 应用背景:在欧洲那些最初为行人和马车修建的城市里,虽然燃料费用已经颇高,然而交通仍然非常拥挤。为改善此种状况,市政府通过加税提高大型汽车在城市里的费用,以鼓励小型汽车的生产。 目前市场上无甚特色的小型汽车,在某种意义上,还不能成为有钱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以生产大型豪华私人轿车为主的德国宝马和奔驰公司,准备联合开发出一种名牌智能化的小型汽车,使其在汽车市场上独领风骚。 有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出的系列新款迷你形汽车,在城市中使用非常方便:可以增加道路的使用空间,减轻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挤,容易停车,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价格更为经济、性能更为有效的新型汽车。 问题描述:车身较长,在碰撞中有一个大的变形空间,可以吸收能量,缓解交通事故对人的冲击力,减轻对乘车者的人身伤害。但此种汽车体积较大,比较笨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而迷你形汽车因为车身较短,不具备这种变形缓冲功能。系统存在的技术矛盾:迷你形汽车车身短与在交通事故中防撞性能降低的矛盾。 解决思路和关键步骤: 本实例应用TRIZ理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本实例的技术特性矛盾对: 运动物体尺寸(Area of moving object):物体的线性尺寸。此例中为长度变短;

能量的消耗(Loss of energy)。 得出相应的创新原理: 15# Dynamicity 动态性 17# Shift to a new dimension 一维变多维 应用15#创新原理可以得到如下解决方案: 15# 创新原理为“动态性”,提高运动目标的面积参数(improve the “area of moving object” parameter)。 迷你形汽车的引擎被设计的位于车身下面,以增加引擎和乘客分隔空间的大小。与客车相比,提升了位于碰撞影响区域上面的乘客空间。其动力装置是一台 600cc 涡轮控制的3汽缸发动机——完全电控的发动机系统,没有机械连杆与油门或变速杆连接。这种装置激活6速自动变速箱,变速箱可以在若干模式下运作,从完全自动到手工触摸转移,不必使用离合器。 应用17#创新原理可以得到如下解决方案: 17#创新原理为“一维变多维”,将物体一维直线运动变为二维平面运动。迷你形汽车的动力机车安装在滑翔架上,碰撞时车身沿斜面运动,减轻碰撞时的冲击力,并增强了其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 与Mercedes最近揭开的一种概念车F300 Life Jet作比较发现,虽然微小,这种智能型汽车似乎极其宽敞。乘车者坐在在前后纵向排列的两个座位里,前面两个车轮由铰链连接,车身坐落在此悬浮臂上,像摩托车一样,经由一种倾角控制系统控制转向端活动,并且车身前部可以斜靠进入边角。 结论:迷你形汽车本身并没有使用特殊材料来吸收能量,仅仅做了结构上的创新,其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便可堪与一辆普通轿车相婢美。本实例遵循TRIZ理论的基本原则:没有增加新的材料而实现了其预定功能。 应用背景:实际应用中,标准的六角形螺母常常会因为拧紧时用力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螺母的六角形外表面被腐蚀,使表面遭到破坏。螺母被破坏后,使用普通的传统型扳手往往不能再松动螺母,有时甚至会使情况更加恶化,也

树叶贴画课程教案

树叶贴画 课型:工艺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学具: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树叶贴画2 树叶贴画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3.教学准备学具: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难点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 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断舍离经典语录

断舍离经典语录 导读:1、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做不存在、不愿承认的自己。 2、在断舍离的最初阶段,如果抑制不住地出现"好可惜啊"、"良心不安"之类的感觉,想一想这些"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3、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4、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是达到了“断”。 5、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6、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7、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起来。 8、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9、如果你对别人的东西比对自己的还在意,就说明你对自己太放松,对他人太严格。 10、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11、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12、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减少物品的数量,这样不管是多狭小的旧房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营造出高品味的感觉。 13、因此,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14、要成为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够真正实践的人。 15、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合适自己的品味"。 16、我觉得他们多半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没感觉的,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多数都曾经历过强烈的孤独感。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痛苦,所以他们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 17、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制作树叶贴画》活动方案

《制作树叶贴画》活动方案 主题:《制作树叶贴画》 活动内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活动准备: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了解树叶的形状 1.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引导同学到自然界去认识各种树木的种类,以及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 2.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并说说自己所带来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形状。 3.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一年四季中各种各样的树叶种是什么颜色。 二,欣赏范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三、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接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很喜欢。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强,每个孩子都

《1千米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课堂形式。 因此,在教学《一千米有多长》时,我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结合学校环形跑道,通过让学生估一估,走一走等活动感受、体验一千米的长度。再引导学生把对千米的认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案例片断】 师:“一米有多长呢,大家比比看?” 同学们边把手伸直展开,边念着“这样子大约是一米”。 师:“那10米呢?” 生:“我一个人双手平伸大约是一米,我们刚好10个人,拉起来刚好是10米。” 师:“是啊,像我们这样子1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0米,那请同学估计一下,10米你大约能走多少步?” “10步”“9步”“12步”…… 师:“现在请大家走走,并记下自己走了几步?”

“18步”“16步”“15步”…… 师:“都是16步左右,像我们这条100米的跑道你能走多少步才能到达呢?” “160步”“168步”“175步”…… 师:“谁来说说你是凭什么估计的?” 生:“10米我刚好走了16步,100米有10个10米,所以我大约走160步。” 师:“说得真好!那大家试试自己走了几步?” “155步”“164步”“178步”…… 片断二: 师:“刚才大家走了100米、200米的跑道,你能估计一千米有多长吗?” 生:“100米的得走10次,200米的得走5次,刚好都是1000米。”师:“10个100米,5个200米都是1000米。那你能不能根据今天所学的,想一想,从我们学校到哪里的距离大约是一千米呢?”生:“从我们学校到我们何家坊村委会。” 生:“学校到村委会没有一千米。”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啊?那你觉得有多少米呢?” 生:“我觉得大约200米,和我们操场跑道差不多。” 师:“好,你真是令老师佩服啊,懂得和我们学校操场比一比来估计它的长度!同学们要向她学习,根据已经知道的来估计还不知道的长度。从我们学校到村委会大约就是200米,那我们得走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精选多篇)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精选多篇) 《吸引力法则》经典语录 1.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 2.我想什么,我就能得到什么! 3.宇宙中最强有力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 4.同类相吸。 5.思想变成实物。 6.改变了思想,就改变了命运! 7.所有美好的思想都是强有力的,所有负面的思想都是脆弱无力。 8.主宰心灵的方法:静心!静心的力量极为强大!9.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我能完全立刻控制我的思想! 10.用持续的思想召唤!事情的起因永远都是思想! 11.感觉要好!增加对事物的渴望和感觉。 12.你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13.思想与爱的融合,形成了吸引力法则不可抗拒的力量 14.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力量,爱的感觉是最高的频率,如果能爱所有的事物和人,你的生命必将转变! 15.充满爱的思想----天下无敌! 16.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与你的目标相关联! 1 7.一旦你真正主宰你的思想和感觉,你就是你自己现实的创造者! 1 8.这个精彩非凡的宇宙能带给我们所有美好的事物,并暗中协助我们成就每一件事! 19.宇宙的声音:“你的愿望,就是我的指令。 20.要求-----相信-----接收! 21.养成要求的习惯------决不动摇的相信-----开心的接收! 22.“受到启发的行动”毫不费力,在做接收的动作,感觉棒极了!23.宇宙喜欢快速行动,不要拖延,不要猜测,立即行动! 24.心想事成,有求必应。 25.强效的方法:感恩!感恩能转变你的能量,改变你的想法! 26.感恩的力量胜过其他一切。 27.为你已经拥有和想要拥有的事物感 28.感恩什么就会得到更多什么,感恩越多,得到越多! 29.感恩感觉视觉化看得见。 30.“我说不出这股力量是什么,我知道它存在。” 31.“想象力就是一切,它是生命将发生之事的预览。” 32.“成功来自于内在,而非外在。” 33.“我是吸引钱的磁铁,我爱钱,钱也爱我,我每天都在接收钱 34.“给予”是把更多金钱带进你生命最强效的方法。 35.用爱和尊重对待自己和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爱和尊重! 36.赢得人际关系:欣赏别人!不要抱怨! 37.焦点集中在爱上,就会有更多爱和喜悦回到你身上! 38.所有的压力都是由一个负面的思想开始的! 39.爱和感恩可以解除所有的负面性,并消除任何疾病! 40.笑,是最佳的良药!笑的时候可以释放所有的消极和疾病! 41.每个不愉快的思想,都是放进身体里的坏东西。 42.任何事物,专注它,就是在创造它! 43.富足的方法:想着富足,看着富足,感觉富足,相信富足! 44.没有什么不可能,不可能只存在你的心中! 45.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能量!思想也是能量。 46.力量的真正秘密,就是从意识到力量的存在---哈尼尔 47.内在喜悦是成功的燃料。 48.越去使用你内在力量,你就会引出更多的力量。 49.“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