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贸易保护主义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在中国纺织服装业不仅是传统优势产业,并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已不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障碍,然而,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却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障碍。传统非关税壁垒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数量限制的特征,与GATT/WTO取消数量限制的宗旨相冲突,已逐渐淡出国际贸易舞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击,至2009年1-5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调查46起﹐涉及出口额76.36亿美元。2009年6月23日﹐一天内遭遇三起贸易救济措施(trade remedy measures)﹐“这可能会成为贸易史上的一项纪录”。抵制中国出口的政策也屡屡出台,如新型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打着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的口号,行贸易保护之实,严重限制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2010年,中国可能会招致更多的贸易壁垒,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我们看到,中美经贸关系一进入2010年就急转直下,贸易摩擦迅速升级,美国对中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接链不断。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形势越发严峻。作为国内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的浙江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省份之一,而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层,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近几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工业在外部环境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动态

早些年,西方学者在贸易保护不同措施的领域内就有着各自的理论研究与看法。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方面,Keith E. Maskus、Johns. Wilson和 Tsunehiro Otsuk(2000)认为,技术壁垒导致贸易摩擦,政府实行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会严重扭曲市场,技术法规对生产者进入新的出口市场的能力、对消费者消费成本都会产生影响,同时还分析了作为贸易政策工具的技术法规的影响范围。

Alan Rugman和 Michael Gestrin(1991)解释了欧盟通过创立反倾销法是为了给贸易双方一个所谓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却利用这个保护伞寻求贸易保护,他们得出结论,反倾销法会逐渐破环国内竞争性的市场环境。Alan Deardorf(1987)对贸易保障措施政策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社会福利功能,Michael Leidy分析了政府为什么需要保障措施手段并研究了一种有效机制的可能方案。在绿色壁垒研究方面,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Alistair Ulph 教授 (1996)指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高涨,发达国家对外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健康的名义,设置各种绿色技术壁垒,在国际上出现“环境规则竞赛”,各国或地区为了阻止外地产品对本地的市场进入,纷纷确定对自己有利的环境技术标准。 Ravi Batra和Hamid Beladi(1998)认为贸易壁垒通过影响进口商品价格来限制污染物品的进口,即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物品的进口实行贸易壁垒边界变动控制来实现,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自从05年的纺织品配额取消,国际贸易就步入了后配额时代,然而中国没有迎来真正意思上的贸易自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人研究且预示了它不会出现的原因,如 Textile Outlook International主编Robin Anson(1994)建议GATT成员国在逐步取消配额的同时,可单独保留对中国的配额限制,因为如果没有配额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将占到美国和欧盟纺织服装进口市场的80%,这是西方国家最担心的。这也是保护贸易措施实施的实质,各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决不允许慢慢崛起的中国经济超越他们。另一个让西方国家担忧的事就是Belay Seyoum(2007)指出的贸易自由化后美国的纺织企业再也不能享受到本国市场的优惠待遇,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强有力竞争。

意大利纺织企业家圭多(2009)表示,非常赞同放行中国滞港产品。欧洲应保留高档产品市场,其余的市场可留给中国企业去做。还有一些纺织厂商指出,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崛起也是不可阻挡的,欧洲纺织行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1.2 国内研究动态

中国在纺织品贸易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的思考方面,蒲昌伟(2007)认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法律障碍问题的制约,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一些不公平的规定,可以采取一些法律措施促进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如建立和完善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为扩大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坚实的基础,采取法律行动,积极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国际法律障碍等。

在我国与欧盟、美国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上张梅 (2007)认为美国对中国妨织品“特保”设限主要有纺织品贸易的另类发展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体现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应通过建立出口市场预警机制,实行品牌战略,完善立法,调整税率结构,善于用WTO机制维护合法权益等措施加以综合应对。徐孝蕾(2008)指出由于我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屡屡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09)认为既不存在纯粹的自由贸易,也不存在纯粹的保护贸易,而是二者在规则下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与结合。过度的保护必然招致对方国家的反制。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是对多边贸易规则中救济措施的滥用,不但会损害本国消费者利益,也容易招致对方的报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拯救不了本国经济。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仲大军(2009)认为,对那些已经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中国也要适当的进行限制,不能让它们无限止的扩张。中国对待外国贸易保护的措施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旦局势恶化,就要调整外国在国内的投资格局。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2010)指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将会是一种常态,而且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将会成为其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目标国。

2 总结

综上所述新型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必将长期存在于国际贸易领域内,且形式会更加合理隐蔽,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重要障碍。但从客观的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社会壁垒起着双刃剑的作用,至少它们必将从贸易的角度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利益及我国广大纺织业工人的社会权益。从08和09年的形势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首的新型关税壁垒,尤其是技术壁垒更加厉害,纺织品服装出口没有随着配额制度的取消而发挥优势,我们在讨论和研究国外的非关税壁垒时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纺织服装业自身的潜能,我们需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准确说出我国棉花的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尽可能避免原材料不断攀升的形势。总之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为此,我们要积极支持自由贸易,维护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多哈谈判早日取得成功,为困境中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亮色。非关税

壁垒并不是可怕的,它的存在固然有空隙和局限,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努力寻找突破点。

参考文献

[l]蒲昌伟.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法律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徐孝蕾.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成都大学报,2008年02期

[3]张梅.特保条款的歧视性——兼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7年05期

[4]陈德铭.对外贸易的自由与保护[J].市场周刊,2009年09期

[5]仲大军.美国金融危机是把外企国有化的大好时机[J].经济经纬,2010

[6]张砚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光伏市场急需启动[J].市场周刊,2010

[7]蔡珍贵.WTO时代的国际贸易新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11).

[8]王丽萍.贸易保护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M].2007/2008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0]杨斌.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绿色战略与进展[D].兰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11).

[11]何兴容.我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12]徐惟.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张慧丽.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Keith E. Mask us and John S. Wilson:”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prepared for the World Bank Workshop on “Quantifying the Trade. Effect of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Barriers: Is it possible?” April 27, 2000.

[16]James E. Anderson.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l979:106- 116.

[17]Jeffrey H. Berg strand. 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The review of economies and statistics, 1985:474- 481.

[18]Alan V. Eardrop.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trade: does gravity work in a neoclassical world[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82, 1995.

[19] Perrine C. Whaley J. New Regionalism: Trade Liberalization or Insurance? .NBER Working Paper No. 4642 (1994)

[20]赵春晖.棉花价格已突破历史极值温州游资新疆抢棉[EB/OL].商务部纺织服装频道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 2010.10.22

文献检索

…………………………………………………答……………………………题……………………………线………………………………………………… 姓名 李娟 学号 201412140315 国土 学院 2014 级 地理科学 专业 3 班 …………………………………………………装……………………………订……………………………线…………………………………………………

南充市行政地图南充市自然地图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充晚报、南充市政府、万方数据库、地图窝、中国地理图集 2、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nchd/front/servlet/opinionfront?method=more&type=2 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index.html 单木真.南充年鉴[J].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2,398,978-7-5034-7259-6 南充晚报.南充:南充晚报,2001-01-01, 法规规章:2010年以来共340篇 人民法院裁判文书:2010年以来共58359篇 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5)南中法民终字第720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谢某某。委托代理人涂刚。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陈某某。委托代理人蒋胜利。 上诉人谢某某因与被上诉人陈某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营山县人民法院(2014)营民初字第226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审理终结。 行政法规:2010年以来共6篇

外贸函电 文献综述

浅析外贸函电中礼貌策略的运用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商务关系的发展不断深化。商务英语作为跨国商务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产物,其作用也日益突出。而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商务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公司间商贸活动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贸函电的写作,有许多与它自身特点相关的原则,而礼貌原则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成为外贸函电写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外贸函电作为人们在经济领域内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是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和有关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其相关理论与研究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之中。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对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外贸函电的特征,将它分为四类:合作类、竞争类、和谐类和冲突类外贸函电。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P.Brown和S.C.Levinson的著作《语言使用中的共性:礼貌现象》为基石的礼貌理论,一直被语言学界奉为研究礼貌现象的经典理论,并为众多相关领域资以借鉴,影响极大。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各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主要集中在对外贸函电的教学与写作上。首先,在教学方面有,如谭秋月在《案例教学法与外贸函电教学研究》(2006)中对案例教学法如何运用到外贸函电中的分析。王秋英在《外贸函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2011)中通过对外贸函电特点的分析,总结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措施。其次,在写作方面,主要有具体的原则上的研究,如赵璐在《外贸函电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运用研究》(2012)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阐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体现和运用。从学者对外贸函电的研究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外贸函电中礼貌策略的运用这一具体的切入点上,研究的不是太多。而对于外贸函电中四种具体类别上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的林旭涛在《浅析语用礼貌在对外经英语函电中的运用》(2005)一文中,从礼貌原则的具体分类在外贸函电中运用和体现入手,详述了礼貌策略与外贸函电的自身特点的关系以及要注意的一些东西。而陈莎付、雅云在《外贸函电实例中的礼貌策略分析》(2010)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中礼貌策略的详尽描述,说明了礼貌策略在其中的体现和运用。另外还有,浙江教育学院的杨娅珍在《礼貌策略在竞争类与冲突类外贸函电中的运用》(2008)中,先从介绍外贸函电的四种分类着手,描述了礼貌策略在竞争类和冲突类外贸函电中的实际运用,并结合了外贸函电的特征指出了具体运用的方法。从以上可以看出,学者对外贸函电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外贸函电中礼貌策略这一切入点的研究不是太多。尤其是关于礼貌策略在外贸函电四种具体的类别上虽有涉及,但是这些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得各国之间的商务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务英语在这一大背景的催促下,其作用和发展也在不断凸显和完善之中。而外贸函电作为商务英语中的一种有效沟通方式,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小觑。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语言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磨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在对外贸易业务中,交易双方的接触和洽谈大多通过往来函电得以实现,语言不当轻则会给贸易伙伴留下不好的印象,重则可能会导致交易的失败。由此可见,在外贸函电写作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和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不容忽视。 通过对外贸函电的了解,我们很容易得知它作为国际间外贸活动中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写作要求。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礼貌原则理论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被运用到外贸函电中。礼貌问题和

关于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张伟征(109987) 摘要:随着博弈论的盛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研究 也越越多,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本文将国来内关于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研究 大致分为四类: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应用、在外贸谈判中的应用、在出口贸易中的 应用、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境下的应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博弈论;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通俗地讲,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其准确的定义是: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随着博弈论的盛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内关于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 一、博弈论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董琴(2007)通过论述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博弈现象、以及贸易各方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如何进行博弈、其中重点分析了在贸易标准制定中存在的先行者优势现象,首次利用西方经济学的先行者优势观点来分析在贸易标准制定中谁先制定谁获益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技术标准竞争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当我们正确认识技术标准,认清在现行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它的特点,即先行者优势,并掌握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如何进行博弈,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市场,创新和建设我们自己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标准体系,我们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才有力量和发达国家一较高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标准领域中我们被动挨打的境地,国家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博弈论在外贸谈判中的应用 毅冰(2012)通过论述3个供应商在外贸中的报价博弈的案例,结果出现了另一个“囚徒困境”,即很多时候明明大家面前都有一个好的方案,但由于处于博弈中,往往就只能做出相对坏的结果。他建议供应商在懂得和理解博弈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跳出这个囚笼,以求在谈判和竞争中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可以运用“附加值”的方式,努力体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差异化,弥补短板,

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 状、影响因素和对策 姓名: 7673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2010级4班 学号: 20105736 指导教师:陈晓明 二O一四年六月十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前言.. (1) 一、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2) (一)浙江茶叶出口的现状 (2) 1.浙江茶叶出口的金额现状 (2) 2.浙江茶叶出口的数量现状 (3) 3.浙江茶叶出口的价格现状 (4) 4.浙江茶叶出口的国别现状 (4) (二)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 (5) 1.浙江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比较 (7) 2.浙江茶叶出口贡献率比较 (8) 3.浙江茶叶净出口指数(NE)比较 (9) 4.浙江茶叶贸易竞争力指数(TC)比较 (10) 5.浙江茶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比较 (11) 6.浙江茶叶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比较 (12) 二、影响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3) (一)优势因素 (13) 1.人力优势 (13) 2.自然优势 (13) 3.位置优势 (14) 4.历史优势 (14) (二)劣势因素 (14) 1.绿色壁垒加深 (14) 2.出口市场单一 (14)

3. 国际品牌缺失 (14) 4.市场无序竞争 (15) 三、提高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5) (一)加强茶叶监测体系建设 (15) (二)执行法治化管理 (15) (三)加强品牌建设 (15) (四)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 (15)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杭州高盛——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摘要] 丝绸文化作为中国整个文化领域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纺织业的不断进步,对世界纺织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叙述了纺织文化主要特征。 丝绸文化是整个文化领域里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因此,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和发展变化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古代称之为"文治与教化"。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而又与主观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明确了文化的含义后,人们对丝绸文化的概念也就不难理解了。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的各类形式的文化,特别集中反映在与丝绸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物遗迹、诗歌文章、人物传记、工艺美术、织绣产品、雕刻绘画、宗教信仰、风俗礼仪、蚕桑丝绸生产等各个领域之中。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提起丝绸,都会产生一种美的、梦幻般的遐想。自古以来,世界上有多少人为她迷恋神往,因为丝绸的历史是那样久远,丝绸的内涵是那样丰富,丝绸的品质是那样精美、高贵。所以丝绸文化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可以用悠久、丰富、精美和高贵八个方面来概括,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丝绸文化的悠久 远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华祖先就开始养蚕、制丝,最早记述丝绸起源的古籍上有三种说法:其一说"伏曦氏用蚕桑制成穗帛,并抽为弦以定音律,而天下归化",蚕桑起源于伏曦,即渔猎时代;其二说"神农耕耘土地,教民种桑",蚕桑起源于农业时代;其三说为较普遍的说法,即"黄帝的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取蚕沿丝,用作衣服"。从一系列考古挖掘看,如1927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一个半切割的蚕茧;1960年山西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陶蚕蛹;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发现6900年前刻有四条蚕纹的象牙盅等等。这些都证实了中华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认识了蚕,并产生巫术崇拜,有了衣着服饰。到了商周,就演变为奴隶主阶级穿戴丝绸织绣衮服尊和奉蚕神的风俗。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三漾新石器遗址发现了一批4700年前的放在竹筐中的丝织品,包括未碳化的黄褐色绢片、丝带和丝线等。以上考古发现的丝绸实物与古籍记载相对照,充分证明了丝绸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二、丝绸文化的丰富 从历来各地的丝绸出土文物和传世品说明,丝织品、服饰品是十分绚丽多彩的。湖北荆州马山战国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丝织品;青海都兰热水出土的丝织品;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唐代丝织品;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尼雅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等等。其品种结构之复杂、花色名目之丰富,令人惊叹。 (一)丝绸品种结构方面 按不同组织和工艺特点,丝绸织物可分为十四大类,即绫、罗、绸、缎、绢、纱、绡、纺、绉、锦、绒、绨、葛、呢等,还有三十六小类。而古代的织物分类除部分同于当今的十四大类的名称外,另有称谓如纨、绮、缣、、绦、绒、帛、缟、缬、缯、缦等,种类繁多。早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就有素帛和花绮等丝织 物的印痕;周代开始出现了双色经锦和刺绣品;战国和汉代品种结构已较齐全,经锦有了多色经锦;唐代的丝织品更为门类丰富,不但有经锦,还出现了纬锦、缂丝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着。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图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出主流的声音。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的最初思想。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与H-O理论推断相反的“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新篇章。约翰.穆勒首先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促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此阶段主要理论有需求偏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较为单一且大量的开放型发展中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作者:王平、钱雪峰 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作者:顾卫平 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 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 作者:傅钧文 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 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4、《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作者:陈柳钦、张谊浩 内容: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等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 5、《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实证》 作者:盛斌、廖明忠 内容:就是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尝试着从总量和产业两个层次上测算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潜力,尤其是制造品的出口潜力;进而分

浙江茶叶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浙江是传统的产茶大省,也是出口大省。浙江茶叶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量等方面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我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浙江茶叶出口在曲折中发展。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入手,通过对浙江茶叶2005年以后的出口量、出口金额、出口质量、出口茶类结构和出口市场的分析,了解了2005至2009年浙江茶叶贸易的状况。同时总结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原因:从国内方面看,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卫生差,出口企业自身问题和品牌问题是阻碍浙江茶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国际上看,绿色壁垒严重阻碍了茶叶的出口贸易。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质量是提高茶叶出口量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构建茶叶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加强茶叶基地建设,推进茶叶产后处理加工,开发新品;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战略;加强行业与行业,行业与部门的协作,注重创新。 关键字:浙江省茶叶出口现状绿色壁垒对策

ABSTRACT Zhejiang is a traditional tea-producing province as well as a large tea-exporting province. Ranking in our country’s top place in tea gardening areas, outputs, exports and so on,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ort of tea market in China. With the opening of tea market and increasing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Zhejiang’s tea export develops tortuously. By means of studying the situation of Zhejiang’s tea ex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Zhejiang’s tea export quantity, export quotation, export quality, export structure and export market after the year of 2005 so as to catc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Zhejiang’s tea trade from 2005 to 2009. Meanwhi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reasons influencing Zhejiang’s tea export. On the one hand, from domestic aspect, the high producing costs, poor sanitation quality and export enterprises’own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brand matter are main reasons to block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tea trade. On the other hand, from international aspect, green barriers seriously hinder the tea expo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factor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Quality is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tea export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ence. Therefo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urgently need to be built; tea base construction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ea postpartum process to be promoted and new products to be developed. What’s more, quality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to realiz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products branding, and the strategy of systematical operation. Moreover, both ties connecting among industri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department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nnovation to be focused on. KEYWORDS:Zhejiang province, tea export, status quo, The green barriers, countermeasures

酒店服务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酒店服务业的发展专业班级:市场营销3班 学号: 07090313 姓名:孙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经济型饭店已经成为饭店业发展的热点领域。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经济型饭店,就成了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探讨它的理论实质和发展途径,发现其经营的客观规律,为理论创造和实践运营提供理论指导,这对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阅读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经济型饭店的界定、问题、对策及战略这几个方面分析、说明,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经济型饭店;问题;策略;集团化 引言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最初目的是赢得外汇收入,因此,入境旅游是早期旅游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饭店业,为了适应国外游客的需求也必然优先发展高档饭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逐渐发展壮大、国际大众化旅游逐渐成熟。但是目前,我国在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的市场供给方面却存在着巨大断层:质好价高的高星级饭店和质次价低的社会旅馆数量大,而干净、安全、价格适中的饭店少。饭店业的发展急需改变以高档饭店为主的局面,逐步形成高、中、低全面发展的行业结构。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的相继召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舞台将更为广阔,饭店需求量十分巨

大,其中经济型饭店的需求增加最快。经济型饭店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饭店转向了经济型饭店,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从1997年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饭店品牌诞生至今,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第一大阵营:全国性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例如如家、锦江之星;第二大阵营:一些区域性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例如上海的莫泰168、广州7日饭店连锁、南京的金一村等;第三大阵营:国际饭店管理集团,例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和美国速8。相对的近十年来,关于经济型饭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讨论和研究最多的是经济型饭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前景这几个方面。 一、我国经济型饭店的产业界定 目前,经济型饭店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经济型饭店指的是保持低廉价格,针对20%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饭店。 在《WTO现代饭店及餐饮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经济型饭店的定义是:经济型饭店一般为廉价饭店,该饭店通常只经营客房。饭店本身没有餐饮管理设施或仅有十分有限的餐饮服务,价格低廉。欧美饭店业发达地区在划分饭店类型时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是将饭店划分为,豪华型/高档饭店、中档饭店和经济型饭店。一般而言,经济型饭店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的有限服务。一些经济型饭店只提供早餐,只有一个餐厅甚至没有餐厅;浴室分享;不配备公共休息室、夜总会、美容美发室、健身房、商场等设施,只向客人提供满足其住宿要求的基本的服务。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贸企业已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品交换中来,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信用交易活动迅速增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无处不在,信用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1 信用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信用”一词的解释是“信用即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黄达(2003)主编的《金融学》对信用的解释为:信用这个范畴是指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陈继忠(2001)认为,信用是社会各种责任主体的一种债务道德,这是从契约中反映出来的,需要严格的制约和社会舆论约束。《辞海》在谈到“信用”一词时给出了三层含义:一是信任使用;二是履行诺言,实践承诺,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 信用引发了产品交换方式上的革命,信用交易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交换方式中的主流。这种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产生。 2信用管理的概念界定 在西方国家,信用管理被称为风险管理;在我国,对信用管理的解释概况地说,信用管理(Credit Management)是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的组织制度。 林均跃(1999)对信用管理的定义如下:企业信用管理就是指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承担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帐追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认为信用管理是一门典型的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的应用型交叉学科。 谭永智,李淑玲(2004)认为,企业信用管理是针对信用销售的管理,具体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 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传统贸易理论此后的半世纪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传统贸易理论遭到的挑战与新贸易理论的萌芽 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来自实践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一是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根据赫一俄贸易理论,用他所创立的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证的结果却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结论,从而引起了轰动。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验证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西方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狂热的解释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陷阱。随着国际贸易深化,人们发现,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的现象,以此诞

品牌理论文献综述

品牌理论的演变 英国学者彻纳东尼指出:“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好的产品、服务、人或地方,使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获得相关的、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 Jay P.McCormack和Jonathan Cagan(2003)认为建立和保持一个一致的品牌陈述是建立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品牌理解的各种观点以及各种品牌理论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纳,为我们研究品牌传播理论及品牌网络传播理论做理论基点,并期望能够揭示品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品牌内涵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品牌是符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认为品牌就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产品,或者说是区别产品的记号,他们对品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企业层面。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在1960年将品牌定义为:“品牌系指一个名称 (name)、语词 (term)、标志(sign)、象征 (symbol)、以及设计(design),或是上述各项的组合,以藉此辨识出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进而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Chematory&Mewilliam(1989)“品牌是一种辨识的图案,使其与竞争者有所差异”;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之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亦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Peter D.Benneh,1998);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1〕进一步分析认为:品牌是一种或一组为了辨认某个销售者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品牌拥有文化象征、个性特征、利益、属性、价值体现、用户暗示等六层含义;Lynn B.Upshaw (1999)在其出版的《塑造品牌特征》一书里指出: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2)品牌是情感 1955年,最早对品牌进行研究的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1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产品与品牌》,他们阐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性(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personality);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

文献检索与利用题目

习题1 1.结合专业特点,选择若干篇期刊文献,判断其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的出版类 型,并查找它们的馆藏情况。 2.图书、期刊和专利文献的著录特征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3.图书馆书、刊的排架依据是什么?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图分类号有哪些?专业 期刊有哪些? 4.计算机信息检索中常用的检索技术有哪些?简述逻辑运算符、截词运算符的 种类和作用。 5.数据库记录得常见字段有哪些?限定字段检索的好处? 6.自选课题,确定检索词以及各检索词之间的逻辑组配关系,并制定该课题的 检索策略。 习题2 1.要系统、有效的搜集与下列课题(任选一或自拟题目)有关的文献,可选择 哪些中外文检索工具?请选择2种中文,1种英文检索工具,说明它们各有哪几种检索途径?请利用分类或主题索引查找相关文献各2篇。要求写明检索工具及年份、检索步骤(参见相关实例)。 1)电子货币与无纸贸易 2)计算机病毒与防止 3)电信网传输与安全 4)食品包转材料与健康 5)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6)碘代环丙烷的光解反应动力学 7)新型丝素整理剂的制备应用 8)壳聚糖的制备研究 9)净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10)pH值光传感器的研制与设计 11)基因工程在药物学中的应用 12)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3)转基因食品及安全性研究 14)纳米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利用CA的分子式索引查找甲基间苯二酚的标准命名,并转查化学物质索引获 取相关文献。 3.利用CA的登记号索引,查找已知登记号为[4940-11-8]或[26074-70-4]或 [6574-98-7]所代表的化合物正式名称。

习题3 1.自拟题目(或参考以下选题),利用印刷型中国专利检索工具或专利检索网 站查找所选课题的相关专利文献。注明:课题名称、检索系统、检索过程以及你认为最切题的专利摘要2-3条。 1)蓝牙手机接收器 2)指纹验证系统 3)考勤机识别装置 4)数字电视播送方法 5)多臂机纹版控制装置 6)手提照明灯具 7)服装裁剪机 8)数码喷绘技术 9)丝织物活性/酸性/还原染料染色方法 10)织机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2.请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本校在2005年以后申请的发明专利,并 下载其中你认为最有创意的一项发明专利的专利说明书全文。 3.利用专利资源查找某高校最近几年申请的有关纺织产品、纺织机械等方面的 专利,请写明检索工具(或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步骤、专利权人、摘要等信息 4.利用WPI的Patentee Index 查找以下公司的相关专利一件,并说明该专利 垄断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杜邦公司(DuPont)、日本东丽(Olpia)、东泽纺(Preleal)、日本兄弟(Brother)。 5.熟悉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数据库相关网站,掌握其使用方法。 习题4 1.利用印刷型参考工具书查找以下内容: 1)人物的平生简介:弗洛伊德、郎世宁、贝多芬、牛顿、鲁迅、钱学森、 苏步青、林启; 2)名词含义:纳米材料、克隆、基因、光导纤维、数字签证、服装主题、 人造血管; 3)英文缩写的全称和中文含义:OCLC(图书馆), WTO(组织), ISDN(网 络), MIS(系统,) CIO(职务), ERP(商业)。 2.利用专业手册查阅以下相关信息: 1)查找有机中间体己二酸的标准命名、制备方法及其物理化学参数等; 2)加酶洗衣粉(或防晒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配方; 3)香水香精主要香韵、常用的原料与配方; 4)相关电话机电子密码锁的电路图; 5)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性; 6)丝绸典型服装面料、主要性能、适用服装;

钦州对外贸易发展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51283400.html, 钦州对外贸易发展文献综述 作者:付江姚吴洪芳 来源:《商情》2017年第36期 【摘要】钦州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拥有5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发展平台,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同时钦州更紧紧抓住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历史机遇,争取打造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毫无疑问出口贸易对钦州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前人研究的钦州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建议进行综述总结。 【关键词】钦州出口贸易机遇与挑战保税港 钦州在2015年完成外贸进出口58.3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出口24.8亿美元,同 比增长23.1%,在全区排名第3位。卢思融和何昌勒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钦州对外贸易发展研究报告》中就认为目前钦州出口贸易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及5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发展平台(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而存在的挑战主要是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物流技术和整体规划方面。同时他们也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完善港口设施、实现物流、口岸、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引进,加快临海工业建设,借鉴“马来西亚经济模式”促进钦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卢庆毅在《钦州外贸风劲帆满立潮头》中提出是保税港区助推钦州跻身中国外贸发展30强,可见保税港对钦州的外贸发展极其重要。同时提出钦州正逐步实现着“对接东盟、物流天下”的梦想,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钦州争取引进设立中国一马来西亚合作银行、中马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中心等专业金融机构,建设面向东盟的进出口商品交易集散基地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对于钦州来说,也是一个建设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重要历史机遇。即便如此,钦州的外贸发展也存在很大挑战。何敏和欧明刚在《广西口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中提出目前广西口岸面临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通关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走私和毒品犯罪形势严峻。钦州港更是存在港口物流功能、信息化和港口装卸、仓储、运输等配套服务的规划不足,整体的港口运行还停留在物流发展水平低而无序的状态等问题。就这些现状他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口岸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大力发展各项与开放相关的重点产业;建立培养和吸引口岸建设人才的体系;加强与越南等国民心沟通,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 施梅超在《加快推进广西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中主要就加快钦州对东盟面向东盟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发展对策进行分析,指出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发展概况,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存在的问题:大吨级泊位较少,面向东盟国家的航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 合作的发展研究 姓名黄杰 学号094140410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杨旺舟(博士) 2013 年03 月14 日

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综述 一、前言 云南省与泰国之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开展经济贸易以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以及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后,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这有效的加快了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滇泰贸易和相互投资在整个中泰贸易和相互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云南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尽管泰国的经济困难影响了滇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机遇,有利于滇泰经贸关系在今后几年取得的新突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一是对云南省和泰国贸易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云南省与泰国的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是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就滇泰贸易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措施。 二、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的增长。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日益完善,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的频繁,双边贸易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和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下面就查阅的文献资料作出综述。 在泰国中泰两国经贸关系研究是从1975年中泰建交才开始的,尽管起步较晚,但是30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的院长颂朴?玛纳朗赏博士、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吴慧文博士、披隆?甲蒙腊军教授等就曾对中泰“经济关系”、“中泰投资合作关系”、“政治外交关系”、“文化、政治视角”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分析两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找出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泰中经贸关系的对策和途径。这类研究主要是仅仅是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进行研究,提出的对策往往比较空洞,放之四海之内皆准。 在中国,中泰经贸合作关系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是在1975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近几年,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越来越得到国内的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及深入研究。有关我国专家学者对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重要是从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研究中泰自1975年建交以来的经贸合作关系,两国在建交后经贸合作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对于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对中泰两国经济环境变化对中泰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方面,并没用对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分类、总结。如翁琳(1980)在一九七九年的泰国经济和一九七九年泰国财政危机中提到的中泰两国的经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