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复习题答案

冲压复习题答案

冲压复习题答案
冲压复习题答案

第五章其它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一填空题1 ?其它冲压成形是指除了弯曲和拉深以外的冲压成形工序。包括胀形、翻边、缩口、旋压和校形等

冲压工序。2 ?成形工序中,胀形和翻孔属于伸长类成形,成形极限主要受变形区内过大的拉应力而破裂的限制。缩口

和外缘翻凸边属于压缩类成形,成形极限主要受变形区过大的压应力而失稳的限制。3 ?成形工序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局部的变形来改变坯料的形状。4 ?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处于双向拉伸的应力状态,其成形极限将受到拉伸破裂的限制,材料的塑性愈好、

加工硬化现象愈弱可能达到的极限变形程度就愈大。 5 ?起伏成形的极限变形程度可根据胀形程度来确定。6 胀形的极限变形程度用来表示, K 值大则变形程度大,反之亦然。7 ?胀形系数与材料的伸长率的关系为。8 ?翻

边是使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的边缘沿一定的曲线翻成竖立的边缘的成形方法。9 ?翻孔是在带孔坯料的孔边缘上冲制出竖立边缘的成形方。10 ?翻孔时坯料的变形区是坯料上翻孔凸模以外的环形部分。11 ?翻孔时坯料变形区受两向拉应力即切向拉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其中切向拉应力是最大的主应力。

12 ?翻孔时,当工件要求的高度大于极限翻孔高度时时,说明不可能在一次翻孔中完成,这时可以采用加热翻

孔、多次翻孔或拉深后再翻孔的方法进行。

13 ?采用多次翻孔时,应在每两次工序间进行退火。

14 ?外缘翻边按变形性质可分为伸长类外缘翻边和压缩类外缘翻边。

15 ?伸长类外缘翻边的特点是,坯料变形区主要在切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的伸长变形,边缘容易拉裂。

16 ?压缩类外缘翻边变形区主要为切向受压,在变形过程中,材料容易失稳起皱。

17 ?在缩口变形过程中,坯料变形区受切向和径向压应力的作用,而切向压应力是最大的主应力,使坯料直

径减小,壁厚和高度增加,因而切向可能产生失稳起皱的现象。

18 ?缩口的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失稳起皱的限制,防止失稳是缩口工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9 ?校平和整形工序大都是在冲裁、弯曲、拉深等工序之后进行,以便使冲压件的平面度、圆角半径或某

些形状尺寸经过校形后达到产品的要求。

20 ?校形与整形工序的特点之一是:只在工序件局部位置使其产生不大的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零件的形状与

尺寸精度的要求。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于胀形时坯料处于双向受拉的应力状态,所以变形区的材料不会产生破裂。(×)

2、由于胀形时坯料处于双向受拉的应力状态,所以变形区的材料不会产生失稳现象,成形以后的冲件表面光滑

、质量好。(√)

3、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卸载时的弹性回复很小,容易得

到尺寸精度高的冲件。(√)

4、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坯料变形区内变形的分布是很均

匀的。(×)

5、校形工序大都安排在冲裁、弯曲、拉深等工序之前。(×)

6、为了使校平模不受压力机滑块导向精度的影响,其模柄最好采用带凸缘模柄。(× )

7、压缩类外缘翻边与伸长类外缘翻边的共同特点是:坯料变形区在切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类变形,边

缘容易拉裂。(×)

8、压缩类外缘翻边特点是:变形区主要为切向受压,在变形过程中,材料容易起皱,其变形程度用来表示。

(√)

9、翻孔凸模和凹模的圆角半径尽量取大些,以利于翻孔变形。(×)

10、翻孔的变形程度以翻孔前孔径d与翻孔后孔径D的比值K来表示。K值愈小,则形程度愈大。(√)

11、胀形时,当坯料的外径与成形直径的比值D/d>3时,d与D之间环形部分的金属发生切向收缩所必需的径向拉应

力很大,成为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强区,以致于环形部分金属根本不可能向凹模内流动。(√)

三问答题 3 ?什么是孔的翻边系数 K ?影响孔极限翻边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在圆孔的翻边中,变形程度决定于毛坯预孔直径 d 0 与翻边直径 D 之比,即翻边系数 K :从上式可以看出: K 值越大,则表示变形程度越小;而 K 值越小,则表示变形程度越大。当 K 值小到材料即将破裂时,这时的翻边系数称为极限翻边系数K min 。影响孔翻边系数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的塑性越好,则极限翻边系数越小; 2 、预孔的表面质量越好,极限翻边系数值越小。 3 、预孔直径材料厚度 t 的比值( d 0 /t )越小,即材料越厚,翻边时越不容易破裂,极限翻边系数可以取得越小。 4 、凸模的形状与翻边系数也有很大的关系,翻边时采用底面为球面的凸模要比底部为平面的凸模的翻边系数取得小一些

4 ?什么是缩口?缩口有何特点?缩口是指通过缩口模使圆筒形件或管状毛坯的口部直径缩小的成形工序。缩口工序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子弹壳、钢制气瓶等零件的主要成形方法。缩口工序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管件毛坯缩口时,主要受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使其直径减小而壁厚和高度增加。 2 、缩口时毛坯由于切向压应力的作用,易于失稳而发生起皱现象。同时在非变形区的筒壁,由于压应力的作用,也易失稳弯曲。因此。在缩口工序中,必须要采取措施防止毛坯的起皱和弯曲。 3 、缩口工序一般安排在拉深半成品经过修边或管材下料后进行,必要时还需进行局部的退火处理。 4 、缩口工件的质量与材料的机械性能、润滑情况、工件口部质量、模具工作部分形状及表面质量有关。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弯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 、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 、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扇形状。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

4 、弯曲终了时,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5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6 、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

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

8 、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9 、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使材料过早破坏。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

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12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弯曲或拉弯的工艺。

13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

14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 1 )中性层内移( 2 )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 3 )变形区板料长

度增加( 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

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其表现形式有 _ 曲率减小、弯曲中心角减小两个方面。

16 、相对弯曲半径r ╱ t 越大,则回弹量越大。

17 、影响回弹的因素有:( 1)材料的力学性能( 2)变形程度( 3)弯曲中心角( 4)弯曲方式及弯曲

模( 5)冲件的形状。

18 、弯曲变形程度用 r / t来表示。弯曲变形程度越大,回弹愈小,弯曲变形程度越小,回弹愈大。

19 、在实际生产中,要完全消除弯曲件的回弹是不可能的,常采取改进弯曲件的设计,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

,合理设计弯曲模等措施来减少或补偿回弹产生的误差,以提高弯曲件的精度。

20 、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减少回弹的具体措施有:( 1 )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2 )尽量选用

σ s /E 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

21 、在弯曲工艺方面,减小回弹最适当的措施是采用校正弯曲。

22 、为了减小回弹,在设计弯曲模时,对于软材料(如 10 钢,Q 235 ,H 62 等)其回弹角小于 5 °,可采

用在弯曲模上作出补偿角、并取小的凸模、凹模间隙的方法。对于较硬的材料(如 45 钢, 50 钢,Q 275 等),为了减小回弹,设计弯曲模时,可根据回弹值对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正。

23 、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 r>0.5t 时,坯料总长度应按中性层展开原理计算,即L= L1+L2+ πα (r+xt)/180 。

24、弯曲件的工艺性是指弯曲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材料以及技术要求等是否符合弯曲加工的工艺要求。

25 、弯曲件需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外角,后弯内角;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

,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以成形的形状。

26 、当弯曲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了避免压弯时坯料偏移,应尽量成对弯曲的工艺。

27 、对于批量大而尺寸小的弯曲件,为了使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可靠和提高生产率,应尽量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

28 、弯曲时,为了防止出现偏移,可采用压料和定位两种方法解决。

29 、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应能保证坯料在弯曲时转动和移动。

30 、对于弯曲高度不大或要求两边平直的U形件,设计弯曲模时,其凹模深度应大于零件的高度。

31 、对于U形件弯曲模,应当选择合适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使工件弯边厚度变薄,降低凹模寿命,增大弯曲力;间隙过大,则回弹大,降低工件的精度。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自由弯曲终了时,凸、凹模对弯曲件进行了校正。(×)

2 、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

3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则是立体的。(×)

4 、板料的弯曲半径与其厚度的比值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5 、弯曲件两直边之间的夹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6 、对于宽板弯曲,由于宽度方向没有变形,因而变形区厚度的减薄必然导致长度的增加。 r/t 愈大,增大量愈

大。(× )

7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相对弯曲半径。(×)

8 、冲压弯曲件时,弯曲半径越小,则外层纤维的拉伸越大。(∨)

9 、减少弯曲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增大弯曲力,可减少弯曲圆角处的塑性变形。(×)

10 、采用压边装置或在模具上安装定位销,可解决毛坯在弯曲中的偏移问题。(∨)

11 、塑性变形时,金属变形区内的径向应力在板料表面处达到最大值。(∨)

12 、经冷作硬化的弯曲件,其允许变形程度较大。(×)

13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缘金属的应力状态因受压而缩短,外缘金属受拉而伸长。(∨)

14 、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15 、一般来说,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相互牵制作用愈大,则回弹就大。(×)

16 、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17 、弯曲件的展开长度,就是弯曲件直边部分长度与弯曲部分的中性层长度之和。(∨)

18 、当弯曲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平行时,可具有较小的最小弯曲半径,相反,弯曲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垂直时,其最小弯曲半径可大些。(×)

19 、在弯曲 r/t 较小的弯曲件时,若工件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弯曲线,排样时可以不考虑纤维方向。(×)

三、选择题

1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__ B _____ 。 A 、 y/ ρ B 、 r/t C 、 E/ σ S

2 、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 ____ A ____ 。 A 、受拉应力 B 、受压应力 C 、不受力

3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___ B ____ 。 A 、宽板 B 、窄板 C 、薄板

4 、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 ____ C ____ 。 A 、变形 B 、回弹 C 、裂纹

5 、塑性弯曲时,由于变形区的曲率增大,以及金属各层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从而引起变形区内的径向压应力在

板料表面 ____ A___ ,由表及里逐渐 ____ E____ ,应力至中性层处达到 ___ _C ____ 。 A 、达到最大 B 、达到最小 C 、等于零 D 、增大 E 、减小 F 、最大 G 、最小

6 、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 ___ B _____ 。 A 、回弹量大 B 、变形程度大 C 、相对弯曲半径大

7 、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_____ A ___ 。 A 、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8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 ____B____ 。 A 、清除毛刺后弯曲 B 、热处理后弯曲 C 、加热

9 、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 ____ C ____ ,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

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A 、先弯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 、先弯成 V 形,后弯成 U 形 C 、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10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___ C ___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11 、对塑性较差的材料弯曲,最好采用 ____ C ____ 的方法解决。 A 、增大变形程度 B 、减小相对弯曲半径 C 、加热

12 、在进行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 ____ C ____ 。 A 、达到最大值 B 、等于零 C 、得到平衡

13 、材料 ____ A ____ ,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A 、屈服强度小 B 、弹性模量小 C 、经冷作硬化

14 、相对弯曲半径 r/t 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 ___ B _____ 。 A 、回弹减小 B 、弹性区域大 C 、塑性区域大

15 、弯曲件形状为 ____ A ____ ,则回弹量最小。 A 、π形 B 、 V 形 C 、 U 形

16 、 r/t 较大时,弯曲模的凸模圆角半径 ___ C _____ 制件圆角半径。 A 、> B 、= C 、<

17 、弯曲件上压制出加强肋,用以 ____ A ____ 。 A 、增加刚度 B 、增大回弹 C 、增加变形

18 、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 ____ B ____ 的弯曲件。 A 、回弹小 B 、曲率半径大 C 、硬化大

19 、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 ____ B ____ 。A 、防止回弹 B 、防止偏移 C 、防止弯裂

20 、弯曲件为 ____ B ___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 B 、 V 形 C 、 U 形

四、问答题 1 、弯曲变形的过程是怎样的?虽然各种弯曲件的形状及其使用的弯曲方式有所不同,但从其变形的过程和特点来看却有共同的规律。其中的板料压弯工艺是弯曲变形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板料从平面弯曲成具有一定角度和形状,其变

形过程是围绕着弯曲圆角区域展开的,所以弯曲件的圆角部分是弯曲变形的主要变形区

2 、弯曲变形有何特点?: 1 )弯曲变形主要集中在弯曲圆角部分 2 )弯曲变形区存在一个变形中性层

3 )形区材料厚度变薄现象

4 )、变形区横断面的变形:。

3 、什么是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板料在弯曲时,弯曲半径越小,板料外表面的变形程度越大。如果板料的弯曲半径过小,则板料的外表面将超过材料的变形极限而出现裂纹。所以,板料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在保证变形区材料外表面不发生破坏的前提下,弯曲件的内表面所能弯成的最小圆角半径,用rmin 表示。最小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的比值 rmin /t 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它是衡量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

4 、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 1 )材料的机械性能与热处理状态。 2 )弯曲件的弯曲中心角α 3 )弯曲线的方向 4 )板料表面与侧面的质量影响

5 )弯曲件的相对宽度

5 、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的机械性能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愈高、弹性模量E愈小,弯曲变形的回弹也愈大。 2 )相对弯曲半径 r/t 相对弯曲半径 r/t 愈小,则回弹值愈小。因为相对弯曲半径愈小,变形程度愈大。反之,相对弯曲半径愈大,则回弹值愈大。这就是曲率半径很大的弯曲件不易弯曲成形的原因。 3 )弯曲中心角α弯曲中心角α愈大,表示变形区的长度愈大,回弹的积累值愈大,因此弯曲中心角的回弹愈大,但对曲率半径的回弹没有影响。 4 )模具间隙弯曲模具的间隙愈大,回弹也愈大。所以,板料厚度的误差愈大,回弹值愈不稳定。 5 )弯曲件的形状弯曲件的几何形状对回弹值有较大的影响。比如,U形件比V形件的回弹要小些,这是因为U形件的底部在弯曲过程中有拉伸变形的成分,故回弹要小些。

6 )弯曲力弯曲力的大小不同,回弹值也有所不同。校正弯曲时回弹较小,因为校正弯曲时校正力比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大很多,使变形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与自由弯曲时有所不同。

6 、弯曲工艺对弯曲毛坯有什么特殊要求?工件在弯曲前,毛坯的准备工作对弯曲件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弯曲时,制件出现的破裂等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坯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所以,弯曲前,对毛坯的合理处理十分重要。生产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弯曲的毛坯表面在弯曲前应该保持光滑,断面毛刺较高的应该先去除毛刺。如果毛刺高度低,不易去除,则弯曲时可以使其靠近凸模的一面,这样在弯曲后毛刺处于工件的内层。如果毛刺在外表面(靠近凹模一侧),则由于外层受拉伸作用,在毛刺的周围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促使工件外层破裂。 2 、弯曲前的毛坯准备时应该注意弯曲时工件的弯曲线方向与板料轧制方向保持垂直,否则,容易在工件的弯曲变形区外侧产生裂纹甚至破裂现象。如果工件上有两个方向的弯曲,这时弯曲线与轧制方向最好能保持不小于30°的夹角。 3 、弯曲钢材及硬铝时,应该先进行热处理退火,使其塑性增强后再弯曲成形。

7 、弯曲模的设计要点是什么?在设计弯曲模时,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弯曲模的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应该一致,否则在弯曲时容易使坯料产生滑动,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2 、凹模的圆角半径不能太小,否则会引起弯曲件的局部变形和变薄,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 3 、注意防止弯曲过程中坯料的偏移,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弯曲前坯料应有一部分处于弹性压紧状态,然后再弯曲。( 2 )、尽量采用毛坯上的孔定位。 4 、注意防止弯曲过程中工件变形( 1 )、多角弯曲时,模具设计要尽量使各个弯角的变形不在同时进行。( 2 )、模具设计十,应能保证模具弯曲到下死点时,能对坯料有校正的作用,即实现校正弯曲。( 3 )、模具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消除回弹的影响。5 、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需要多方向进行弯曲时,应把弯曲动作分解,并选择合适的机构来实现分解的弯曲动作。 6 、尽量使弯曲件弯曲后取件安全、方便。 7 、模具应该有足够的刚性,并以合理的模具结构保证工件变形,是提高模具耐用度的重要环节。

8、常用弯曲模的凹模结构形式有哪些? 1 )回转式弯曲凹模 2 )斜楔式凹模 3 )摆动式凹模 4 )滑轮式凹模 5 )可换式凹模 6 )折板式弯曲凹模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1 ?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 ?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 ?拉深系数 m 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 m 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 ?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 ?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 ?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 ?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 _ 而引起。

8 ?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 ?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 ?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 ?板料的相对厚度 t/D 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 ?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 ?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 ?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 ?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16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条件等。

17 ?一般地说,材料组织均匀、屈强比小、塑性好、板平面方向性小、板厚方向系数大、硬化指数大的板料,极限拉深系数较小。

18 ?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小,会增大拉应力,降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引起拉深件拉裂,降低极限变形。

19 ?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但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易产生失稳起皱。

20 ?拉深凸模、凹模的间隙应适当,太小会不利于坯料在拉深时的塑性流动,增大拉深力,而间隙太大,则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回弹也大。

21 ?确定拉深次数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查表而得,或者采用推算法,根据表格查出各次极限拉深系数,然后依次推算出各次拉深直径。

22 ?有凸缘圆筒件的总拉深系数 m 大于极限拉深系数时,或零件的相对高度h/d 小于极限相对高度时,则凸缘圆筒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形。

23 ?多次拉深宽凸缘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第一次拉深成有凸缘的工序件时,其凸缘的外径应等于工件的凸缘直径,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仅仅使已拉深成的工序件的筒壁部分参与变形,逐步减少其直径和圆角半径并增加高度,而第一次拉深时已经成形的凸缘外径不变。为了防止在以后拉深工序中,有凸缘圆筒形件的凸缘部分产生变形,在调节工作行程时,应严格控制拉深高度;在工艺计算时,除了应精确计算工序件的高度,通常有意把第一次拉入凹模的坯料面积多拉 5% ~ 10%。这一工艺措施对于板料厚度小于 0.5mm 的拉深件,效果较为显著。

24 ?拉深时,对于单动压力机,除了使其公称压力大于工艺力以外,还必须注意,当拉深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负荷曲线之下。

25 ?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都大于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其拉深方法为:由大到小拉出,这时的拉深次数等于阶梯数目。

26 ?盒形件拉深时圆角部分与直边部分间隙不同,其中圆角部分应该比直边部分间隙大。

27 ?一般情况下,拉深件的公差不宜要求过高。对于要求高的拉深件应加整形工序以提高其精度。

28 ?在拉深成形中,需要摩擦力小的部位必须进行润滑,凹模表面粗糙度应该小,以降低摩擦力,减小

拉应力,以提高极限变形程度。

29 ?拉深时,凹模和卸料板与板料接触的表面应当润滑,而凸模圆角与板料接触的表面不宜太光滑,也不宜润滑,以减小由于凸模与材料的相对滑动而使危险断面易于变薄破裂的危险。

1 、拉深前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 ____ B _______ 。

A 、圆形单元

B 、矩形单元

C 、环形单元

2 、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____ A _____ ,切向尺寸 ___ _A ______ 。

A、增大减小

B、增大增大

C、减小增大

D、减小减小

3、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_____B_____ 。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4、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 _____B_____ 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厚向压应力

5、与凸模圆角接触的板料部分,拉深时厚度 ____B______ 。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6、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 _____B_____ 的断面。

A、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凸缘部位

7、用等面积法确定坯料尺寸,即坯料面积等于拉深件的 _____B_____ 。

A、投影面积

B、表面积

C、截面积

8、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 ______A 、 B____ ;不该润滑部位是 _____ C_____ 。

A、压料板与坯料的接触面

B、凹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C、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9、 _____D_____ 工序是拉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0、需多次拉深的工件,在两次拉深间,许多情况下都不必进行 ____B______ 。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这个辅助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1、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有油污和其它脏物的工序件表面,需要 _____A _____ 方可继续进行冲压加工或其它工序的

加工。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_____A____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13、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 _____C_____ 直径。

A、坯料

B、筒形部分

C、成品零件的凸缘

14、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可采用 ______C____ 的工艺方法。

A、变凸缘直径

B、变筒形直径

C、变圆角半径

15、板料的相对厚度t/D较大时,则抵抗失稳能力 ______A____ 。

A、大

B、小

C、不变

16、有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_____A_____ 无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7、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若冲件h/d _____C_____ 极限h/d,则可一次拉出。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18、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 _____C_____ 。

A、≥(0.09 ~ 0.17)(m一l)

B、≤(0.09 ~ 0.17)(l/m一l)

C 、≥ (0.09 ~0017)(1一m)

19、为了使材料充分塑性流动,拉深时坯料形状与拉深件横截面形状是 ____B______ 。

A、等同的

B、近似的

C、等面积的

20、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 )都不小于相应的圆筒形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其拉深方法是 _____B_____ 。

A、由小阶梯到大阶梯依次拉出

B、由大阶梯到小阶梯依次拉出

C、先拉两头,后拉中间各阶梯

21、下面三种弹性压料装置中, ____C______ 的压料效果最好。

A、弹簧式压料装置

B、橡胶式压料装置

C、气垫式压料装置

22 、利用压边圈对拉深坯料的变形区施加压力,可防止坯料起皱,因此,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 _____B_____ 。

A、大的压料力

B、小的压料力

C、适中的压料力

2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从上式可以看出参数_____A_____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 、

B 、 C、R/d

24、通常用 _____C_____ 值的大小表示圆筒形件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 ____C______ 愈大,变形程度愈小,反之亦然。

A 、 B、K C、m

25、在拉深工艺规程中,如果选用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 _____B_____ 工艺总压力,且要注意,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时,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曲线之下。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均匀的。(×)

2 ?拉深过程中,凸缘平面部分材料在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变形而逐渐被拉入凹模。(×)

3 ?拉深系数 m 恒小于 1 , m 愈小,则拉深变形程度愈大。(√)

4 ?坯料拉深时,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

5 ?拉深时,坯料产生起皱和受最大拉应力是在同一时刻发生的。(×)

6 ?拉深系数 m 愈小,坯料产生起皱的可能性也愈小。(×)

7 ?拉深时压料力是唯一的确定值,所以调整时要注意调到准确值。(×)

8 ?压料力的选择应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9 ?弹性压料装置中,橡胶压料装置的压料效果最好。(×)

10 ?拉深模根据工序组合情况不同,可分为有压料装置的拉深模和无压料装置的拉深模。(×)

11 ?拉深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拉深力、零件质量、模具寿命都有影响。间隙小,拉深力大,零件表面质量差,

模具磨损大,所以拉深凸、凹模的间隙越大越好。(×)

12 ?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大,增大了板料绕凸模弯曲的拉应力,降低了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降低极限变

形程度。(×)

13 ?拉深时,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匀的,上部增厚,愈接近口部增厚愈多,下部变薄,愈接近凸模圆角变薄愈大

。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最严重。(√)

14 ?拉深变形的特点之一是:在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弱区,其它部分是传力区。(×)

15 ?拉深时,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和径向压缩的变形。(×)

16 ?拉深模根据拉深工序的顺序可分为单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

17 ?需要多次拉深的零件,在保证必要的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应允许内、外表面存在拉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痕迹。(√)

18 ?所谓等面积原则,即坯料面积等于成品零件的表面积。(√)

19 ?对于有凸缘圆筒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如果小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可判断:有凸缘圆筒形件

的实际变形程度大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变形程度。(×)

20 ?拉深的变形程度大小可以用拉深件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来表示。也可以用拉深后的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

的坯料 ( 工序件) 直径之比来表示。(√)

21 . 阶梯形盒形件和阶梯形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一样,也可以先拉深成大阶梯,再从大阶梯拉深到小阶梯。

(×)

四、问答题

1 ?拉深变形的特点?拉深件的变形有以下特点: 1 )变形区为毛坯的凸缘部分,与凸模端面接触的部分基本上不变形;

2 )毛坯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拉伸的“一拉一压”的变形。

3 )极限变形参数主要受到毛坯传力区的承载能力的限制;

4 )拉深件的口部有增厚、底部圆角处有减薄的现象称为“危险断面”(底部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5 )拉深工件的硬度也有所不同,愈靠近口部,硬度愈高(这是因为口部的塑性变形量最大,加工硬化现象最严重)

4 ?什么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它在拉深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状态如何? 拉深件的筒壁和圆筒底部的过渡区,是拉深变形的危险断面。承受筒壁较大的拉应力、凸模圆角的压力和弯曲作用产生的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

5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拉裂? 当危险断面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零件就会在此处被拉裂。

6 ?试述产生起皱的原因是什么?拉深过程中,在坯料凸缘内受到切向压应力σ 3 的作用,常会失去稳定性而产生起皱现象。在拉深工序,起皱是造成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止出现起皱现象是拉深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7 ?影响拉深时坯料起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防止起皱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起皱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坯料的相对厚度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稳定性。所以,坯料的相对厚度值 t/D 越大 (D 为坯料的直径) ,坯料的稳定性就越好,这时压应力σ 3 的作用只能使材料在切线方向产生压缩变形 ( 变厚 ) ,而不致起皱。坯料相对厚度越小,则越容易产生起皱现象。在拉深过程中,轻微的皱摺出现以后,坯料仍可能被拉入凹模,而在筒壁形成褶痕。如出现严重皱褶,坯料不能被拉入凹模里,而在凹模圆角处或凸模圆角上方附近侧壁(危险断面)产生破裂。防止起皱现象的可靠途径是提高坯料在拉深过程中的稳定性。其有效措施是在拉深时采用压边圈将坯料压住。压边圈的作用是,将坯料约束在压边圈与凹模平面之间,坯料虽受有切向压应力σ 3 的作用,但它在厚度方向上不能自由起伏,从而提高了坯料在流动时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压边力的作用,使坯料与凹模上表面间、坯料与压边圈之间产生了摩擦力。这两部分摩擦力,都与坯料流动方向相反,其中有一部分抵消了σ 3 的作用,使材料的切向压应力不会超过对纵向弯曲的抗力,从而避免了起皱现象的产生。由此可见,在拉深工艺中,正确地选择压边圈的型式,确定所需压边力的大小是很重要的。

8 ?什么是拉深系数?拉深系数对拉深有何影响? 所谓拉深系数,即每次拉深后的断面积与拉深前的断面之比,即:式中: m—拉深系数; F N -- 拉深后的断面积( mm 2 );

-- 拉深前的断面积( mm 2 )。圆筒形件拉深系数即为每次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

与拉深前的坯料(或半成品)直径之比。即

9 ?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拉深系数是拉深工艺中一个重要参数。合理地选定拉深系数,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拉深次数,保证工件加工质量。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材料的性质与厚度:材料表面粗糙时,应该取较大的拉深系数。材料塑性好时,取较小的拉深系数。材料的相对厚度t/D×100对拉深系数影响更大。相对厚度越大,金属流动性能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取较小的拉深系数;2 、拉深次数:拉深过程中,因产生冷作硬化现象,使材料的塑性降低。多次拉深时,拉深系数应逐渐加大; 3 、冲模结构:若冲模上具有压边装置,凹模具有较大的圆角半径,凸、凹模间具有合理的间隙,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坯料的变形,可选较小的拉深系数; 4 、润滑:具有良好的润滑,较低的拉深速度,均有利于材料的变形,可选择较小的拉深系数。但对凸模的端部不能进行润滑,否则会削弱凸模表面摩擦对危险断面的有益影响。上述影响拉深系数的许多因素中,以坯料的相对厚度影响最大,生产中常以此作为选择拉深系数的依据。

10 ?生产中减小拉深系数的途径是什么?。拉深过程中,实际上会受到很多因素而使得拉深系数有加大的趋势,影响拉深的变形程度。为了减小拉深系数,增大变形程度,生产中常采用如下方法: 1 、材料的选用材料的机械性能对拉深系数影响很大。 2 、合理的确定凸、凹模结构尺寸凸、凹模结构形状及工作部分尺寸,对拉深系数影响很大3 、采用差温拉深法

11?为什么有些拉深件必须经过多次拉深 ? 拉深过程中,若坯料的变形量超过材料所允许的最大变形程度,就会出现工件断裂现象。所以,有些工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而需经过多次拉深工序,使每次的拉深系数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让坯料形状逐渐发生变化,最后得到所需形状。

12 ?采用压边圈的条件是什么 ? 拉深中,是否采用压边圈装置,主要取决于拉深坯料的相对厚度大小,具体选择方法可参照下表所列的条件决定。采用压边圈的条件

拉深方法

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

t/D × 100 m 1 t/D × 100 m n

用压边圈

可用压边圈

不用压边圈

< 1.5

1.5 ~

2.0

> 2.0

< 0.6

0.6

> 0.6

< 1

1 ~ 1.5

> 1.5

< 0.8

0.8

> 0.8

13 ?什么是拉深间隙 ? 拉深间隙对拉深工艺有何影响?拉深间隙是指拉深凹模与凸模直径的差值的,用 Z 表示。拉深间隙 z 的大小,对拉深工作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拉深力影响:间隙越小,其所需的拉深力越大,这是因为较小的间隙使坯料变形的阻力增大。 2 、对工件的质量与精度影响:拉深模的间隙对拉深工件筒壁部分具有校直作用,拉深间隙越大,则校直作用越小,易使工件筒壁弯曲,并成为口大底小的锥形。当间隙过小时,工件表面很容易被磨损,使表面光洁度降低,同时过小的拉深间隙会使得工件变薄,影响工件尺寸精度。 3 、对模具寿命的影响:过小的拉深间隙,加大了模具与坯料之间的接触应力,易使模具磨损,从而使模具寿命降低。

14 ?盒形件拉深时有何特点 ? 非旋转体直壁工件又称盒形件,其形状有正方形和矩形等多种,

第七章多工位精密自动级进模的设计复习题答案

1 ?在精密级进模中,侧刃一般用作粗定位定位,而导正销才作为精定位,此时侧刃长度应大于步距 0.05

~ 0.08毫米,以便导正销插入导正孔时条料略向后移动。在设计模具时,导正孔一般应在第第一个工位工位

冲出,导正销设置在第二工位。

2 ?在精密级进模中的弹压卸料装置,不仅有卸料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压料和对凸模进行导向作用。

3 ?在级进弯曲或其它成形工序中,通常需要将压力机滑块的垂直向下运动转化成凸模或凹模的向上或水平加工

,完成这种加工方向转换的装置,通常采用斜滑块机构或杠杆机构。

4 ?在级进弯曲工艺中,如果向下弯曲,为了弯曲后条料的送进,在设计模具则需要设计托料装置。

5 ?在几个凸模直径相差较大、距离又较近的情况下,为了能避免小直径凸模由于承受材料流动的侧压力而产生

的折断或倾斜现象,凸模应采用阶梯布置,即将小做短一些。这样可保证冲裁时,大凸模先冲。

6 ?在级进模的排样设计中,对孔壁距离小的制件,考虑到模具的强度,其孔可分次冲出;工位之间壁厚小的

,应留空工位;外形复杂的制件,应分步冲出,以简化凸、凹模形状,增强其强度,便于加工和装配。

7 ?在级进模中,如果有导正销、冲孔凸模和弯曲凸模,则在装配时导正销的位置应该最低。

8 ?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常采用侧刃与导正销联合的定位方式。

9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直筒型凹模形式。

10 ?由于级进模的工位较多,因而在冲制零件时必须解决条料或带料的准确定位问题,才能保证冲压件的质量。

11 ?由于级进模生产率高,便于操作,易实现生产自动化,但轮廓尺寸大,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一般适用于

批量大、尺寸比较小的工件的冲压生产。

12 ?应用级进模冲压,排样设计很重要,它不但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利用,还应考虑制件的结构形状、冲压成

形规律、模具强度等问题。

13 ?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时,对零件精度要求高的,除了注意采用精确的定位方法外,还应尽量减少工位数,以

减少送料的累积误差误差。孔距公差较小的孔应尽量在同一工位中冲出。

14 ?需要弯曲、拉深、翻边等成形工序的零件,采用连续冲压时,位于成形过程变形部位上的孔,应安排在成

形后冲出,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15 ?全部为冲裁工步的级进模,一般是先冲孔或先冲结构废料后落料或切断。先冲出的孔可作为后续工位的

定位孔,若该孔不适合定位或定位要求较高时,则应冲出用于定位的工艺孔。

3 ?精密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有何意义?合理的排样设计,可以使模具各工位加工协调一致,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制造精度、生产率和模具寿命,也可降低模具的制造难度。因此,排样设计是精密级进模设计中的最关键的综合性技术问题,必须将制件的冲压方向、变形次数及相应的变形程度和模具结构的可能性与加工工艺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使排样趋于合理。

4 ?什么叫载体?在级进模工作时,运载坯料到各工位进行各种冲裁和成形加工的物体就称为载体。载体与坯件连接的部分称为搭边,坯件与坯件连接的部分称为搭口。工作时,在动态加工中要求载体始终保持送进稳定、定位准确,因此要求载体有一定的强度。

8 ?条料定位装置有哪几种?精密级进模条料定位常用侧刃作粗定位,导正销作精定位,此外也可单独用多个导正销定位。

9 ?导正销的安装位置如何确定?首次定位导正销的位置应设置在紧随冲导正孔的第二工位。比如工位一冲导孔和型孔,工位二(条料送料进一个步距 A ),首先由导正销导正条料再立即冲第二个型孔,这样就保证了两型孔距离为一个步距 A 的精确尺寸。当侧刃作粗定位时,第一步冲导孔和侧刃同时进行,但侧刃切边长度(送料方向)即侧刃尺寸为 A+ Δ ( Δ取0.05~0.1mm) ,这样送进就比 A 多 0.05~0.1mm ,第二步导正销导正时就会使条料后移 0.05~0.1mm ,达到精定位的目的。导正销的设置可为双排(宽料)或单排,一般 10 个工位以上的模具需设置 3~4 个以上导正销。

10 ?导正销的使用有那些要求?导正销与导正孔的配合间隙越大,定位精度就越低,但间隙太小,导正销不规则的磨损加大,也会影响导正精度。对普通制件,双面间隙可取 0.03~0.06mm (薄料取小值,厚料取大值)。对于精密制件,双面间隙可取 0.008~0.025mm 。为了达到导正定位条料的目的,导正销工作直径需要突出弹压卸料一定长度,一般取( 0.8~0.9 ) t 。在一副摸具中使用多个导正销时,各导正销的头部直径、形状、突出高度应保持一致。

11 ?精密级进模结构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 、能顺利、连续、稳定地工作,保证制件的形状和精度。凸、凹模配合中心一致,步距准确; 2 、各种成形尽可能在一副模具上完成; 3 、排样合理,有自动送料、自动检测保护装置; 4 、效率高,寿命长,易损件更换方便; 5 、制造周期短,成本低;

12 ?精密级进模结构设计有哪些要点?1 、导向装置和卸料板的形式选用; 2 、凹模的整体式、拼块式和嵌块式的选择; 3 、模具材料的选用; 4 、互换性与维修的考虑; 5 、冲压速度的选择; 6 、刚度的考虑; 7 、弹性零件的选用和安装方法; 8 、零件加工方法。

4 、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卷B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 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a)图为 【】 题2图 A.胀形工艺 B.缩口工艺 C.翻边工艺 D.拉深工艺 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 A.已变形区 B.强区 C.传力区 D.弱区 4.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A. 缩短 B.不变 C.分离 D.伸长 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3 1σ σ= 。在该位置,用R=0.61R t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A.∣б1∣>|б3|,|ε1|<|ε3| B.∣б1∣>|б3|,|ε1|>|ε3| C.∣б1∣<|б3|,|ε1|<|ε3| D.∣б1∣<|б3|,|ε1|>|ε3| 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 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A.(h1+h2+h3/d n)≥h/d n B. (h1+h2+h3/d n)≤h/d n C. (h1+h2+h3/d n)>h/d n D. (h1+h2+h3/d n)≠h/d n 10.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工艺过程的依据。【】 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儿科三基考试试题及解答

儿科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儿各系统器官发育最迟的是 A.生殖器官 B.神经系统 C.淋巴系统 D.脂肪组织 E.肌肉组织 2、.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胸膜炎巳化脓性脑膜炎 D.骨髓炎 E.肝脓肿 3、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精神神经症状、夜惊、烦躁 B.骨骼系统改变 C.出汗多 D.反复无热惊厥。 E.手足搐搦 4、营养不良的最初临床表现为 A.皮下脂肪减少 B.肌张力下降 C.水肿 D.体重不增或消瘦 E.身高不增 5.、有关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者非特异免疫力 B.是预防小儿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C.大多接种特异性抗原,使易感者产生免疫抗体 D.部分小儿接种后有低热 E.免疫功能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减毒活疫苗 6.、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在()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7、.当你值班时发现一早产儿口鼻有奶溢出,面色青紫,呼吸停止,下列哪项处理是不 恰当的() A.放低头部,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加压吸氧 C.保持安静,避免搬动患儿头部 D.立即通知医师 E.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8.、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应除外 A.母亲妊高征 B.胎儿脐带受压 C.胎粪吸入致呼吸道阻塞 D.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E.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 9、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瓣狭窄

10、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 晒太阳少 C.食物中蛋白质缺乏 D.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1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A.10% B.15% C.20% D.25% E.30% 12.、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培养 C.血沉 D.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3.、母乳喂养中,下列哪项方法不正确 A.早吸吮 B.按需哺乳 C.哺乳时,母亲以示指和中指夹钳乳头给婴儿吸吮 D.哺乳毕,将婴儿直抱并轻拍其背部 E.乳母患有急性传染病时不应哺乳 14、.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心肌炎 C。营养不良 D.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E.结核病恶化 1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体温升高、体重减轻 B.呼吸困难、发绀明显 C.肢体痉挛、角弓反张 D.前囟隆起、骨缝分离 E.拒乳、嗜睡、肌张力低 16、我国新生儿败血症多见的病菌是 A.肠球菌 B.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大肠杆菌 E.绿脓杆菌 17、婴幼儿哮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应用 A.局部糖皮质激素 B.全身糖皮质激素 C.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D.茶碱类药物 E.细胞膜稳定剂 18、咳嗽变异性哮喘正确诊断的依据是 A.咳嗽反复发作>2周 B.抗生素治疗有效 C.支气管扩张剂能缓解 D.无家族过敏史 E.中性粒细胞增高 19、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氏痢疾杆菌 20、患儿1岁半。发热4天,热退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其诊断是 A.风疹 B.幼儿急疹 C.猩红热 D.麻疹 E.水痘 21、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汽车集团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版本号:C 修改码:O *******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使冲压件质量满足下工序需求,避免不合格品下流和不合理转序,将不合格的产品控制到生产工序之前,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冲压车间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鄂尔多斯基地冲压车间的冲压件返修工作。 3 相关文件 3.1《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 3.2《冲压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3.3《不合格品控制方法》 4 术语和定义 4.1 质量---满足规定的需要 4.2 过程质量---一般指物料入仓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各质量控制 4.3 “四门、两盖”---指左/右前/后车门外板,前机罩外板、后行李舱外板 4.4 返工、返修---是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5 职责 5.1 冲压车间作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冲压车间各班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5.3.冲压车间检验员: 5.3.1 冲压车间检验员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鉴定、评价工作。 5.3.2负责出具冲压件不良品鉴定单。 5.3.3 负责出具返修冲压件修复后的合格标识或报废单。 5.4冲压车间钣金修理班:负责对质检员判定的不良品进行返工,返修。 5.5 冲压车间负责冲压自制件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6 追查不合格品冲压件流出的原因。 6 管理内容 6.1 生产班组按《冲压车间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调试出首件后要严格自检,自检确认合格后交车间检查员鉴定,经检查员鉴定合格后,班组才可以组织生产。 6.2 各班组按照生产指令领取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材料厂家、牌号、炉号、批次号以及材料规格尺寸、厚度和数量,并按《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要求记录。材料表面不允许有划伤、麻坑、卷边等缺陷。 6.3 当人工剪切和落料生产板料时,不允许板料划伤、磕边、毛刺影响下工序生产以致造成废品。 6.4 钢板材料在开卷线开卷落料时,注意调整矫平机压棍压力,以矫平后的板料不翘曲为好,清洗后的板料表面要存有油膜。 6.5 冲压生产过程中,表面件拉延工序特别要注意板料的外观质量,发现严重划伤的板料要及时剔除,同时要注意轻放板料和轻拿零件避免划伤、磕伤零件。

2021年冲压试题库及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冷冲压长处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运用率高。 2.冷冲压是运用安装在压力机上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一种加工办法。 3.普通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变化。随着变形限度增长,所有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步塑性指标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4.拉深时变形限度以拉深系数m 表达,其值越小,变形限度越大。 5.材料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助于成形极限提高。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影响很大,普通来说,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减少。 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体积等于变形后体积,用公式来表达即:ε1+ε2+ε3=0 。 15.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保证冲出合格制件 18.弯曲零件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也许产生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一种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后来,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24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有重大影响。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趋势是:随着温度升高,塑性增长,变形抗力减少。

儿科考试试题(含答案)

出科考试题(儿科) 姓名 一、 A1/A2 型题( 100 分) () 1、男, 5 岁,活动后气促,易患肺炎。查体 发现心前区较饱满,胸骨左缘第 2~ 3 肋间可闻及Ⅱ~ Ⅲ/ⅥSM ,P2 增强.固定分裂。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动脉导管未闭 C.房间隔缺损 D.大血管错位 E.法洛四联症 () 2、以下哪项不利于胸腔积液的产生 A.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B.胸内淋巴液引流障碍 C. 胸腔内负压增加 D.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E.血浆胶 体渗透压下降 () 3、抗风湿治疗,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指征 是 A.心脏炎 B.多发性关节炎 C.舞蹈病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 4、小儿细菌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 链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葡萄球菌 D.流感 杆菌 E.大肠杆菌 () 5、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A. 对称性关节肿痛 B.近端指间关节肿痛 C. 腕关节肿痛 D.远端指间关节肿痛 E.掌指关节肿痛 () 6、免疫对机体 A. 有利 B.有害 C.有利又有害 D.无利也无害 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 7、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发年龄是 A. 新生儿 B.2 岁以上 C.2~6 个月 D.1~3 岁 E.2~6 岁 ()8、小儿腹泻脱水,在脱水纠正后出现抽搐, 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脑水肿 B.低钠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 血糖 E.低镁血症 () 9、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初筛试验中, 如果 TSH>20mU/L ,需要进一步检查下列哪项可以确 诊 A.血清 T B.血清 T C.血清 T、TSH D.血清 T、TSH E.血清 TRH () 10、下列哪项不是溃疡性口炎的病原 A. 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绿 脓杆菌 E.柯萨奇病毒 () 11、关于 21-三体综合征临床特征,以下哪项 不正确 A. 眼距宽,眼外眦上斜 B.骨龄落后 C.身材高大,四肢、趾指细长 D.智力落后 E. 舌常伸出口外 () 1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是 A. 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真菌() 13、 川崎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为 成绩 A. 糖皮质激素 B.阿司匹林 C.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D. 糖皮质激素 +阿司匹林 E.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14、小儿腹泻合并脱水,在未能明确脱水性质时,一般可补给下列哪种混合液 A. 等张含钠液 B.2/ 3 张含钠液 C.1/ 2 张含钠液 D.1/ 3 张含钠液 E.1/ 5 张含钠液 ()15、风湿热的次要表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发热、关节痛 B.既往有风湿热史 C.血沉增快 D.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E.CRP 阳性 ()16、最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的核型分析是 A. 嵌合体型 B.D / G 易位型 C.G/ G 易位型 D. 标准型 E.白血病 ()17、小儿腹泻,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8、早期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下列 新生儿期筛查项目是 A.T B.L C.TSH D.碱性磷酸酶 E.胆固醇 ()19、7 岁女孩,体格发育落后,自小易患支气 管炎、少活动。查体:无紫绀,心前区隆起,胸骨左 缘第 2、 3 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 瓣区第 2 音增强。 X 线胸部透视示肺门增大,可见搏动,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右心房、右心室增 大。心电图 V 导联呈 rSR 型。可能的诊断是 A. 风湿性心脏病 B.动脉导管未闭 C.室间隔缺损 D.肺动脉狭窄 E.房间隔缺损 ()20、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 损、法洛四联症,这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最常见 的并发症是: A. 肺炎 B.脑栓赛 C.心律失常 D. 喉返神经麻痹 E.感染性心内膜炎 ()21、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最大的是A. 均质型 ANA B. 周边型 ANA C.斑点型 ANA D. 核仁 型 ANA E.抗 RNP 抗体 ()22、引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主要原因 是 A.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 B.甲状腺素合成途径缺陷 C.促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E.孕妇饮食中缺乏碘 ()23、风湿热,心电图最常见的变化是 A.室性期前收缩 B.低电压 C.Q-T 延长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

冲压模具设计习题集标准答案

第1章 一. 填空题 1.因为冷冲压主要是用板料(或金属板料)加工成零件,所以又叫板料冲压。 2.冷冲压不仅可以加工金属材料,而且还可以加工非金属材料。 3.冲模是利用压力机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压,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而得到所需要冲件的工艺装备。 4.冲压件的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是因为其尺寸公差由模具来保证。 二.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冲模的制造一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因此冲压件也是单件小批量生产。(×) 2 . 落料和弯曲都属于分离工序,而拉深、翻边则属于变形工序。(×) 3 . 复合工序、连续工序、复合—连续工序都属于组合工序。(√ ) 4 . 分离工序是指对工件的剪裁和冲裁工序。(√ ) 5 . 所有的冲裁工序都属于分离工序。(√ ) 6 . 成形工序是指对工件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 ) 7 . 成形工序是指坯料在超过弹性极限条件下而获得一定形状。 (√ ) 8 . 冲压变形也可分为伸长类和压缩类变形。(√ ) 9. 冲压加工只能加工形状简单的零件。(×) 第3章

一、填空题 1. 冲裁既可以直接冲制各种形状的平板零件,又可以为其他成形工艺制备毛坯。 2. 从广义来说,利用冲裁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使板料分离的一种冷冲压工艺叫冲裁。它包括冲孔、落料、切断、修边等工序。但一般来说,冲裁工艺主要是指冲孔和落料工序。 3.冲裁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 4.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冲裁毛刺是在刃口附近的側面上材料出现微裂纹时形成的。 7.塑性差的材料,断裂倾向严重,断裂带增宽,而光亮带所占比例较少,毛刺和圆角带小;反之,塑性好的材料,光亮带所占比例较大。 8.冲裁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冲裁件的断面及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冲压工艺力、冲模寿命等均有很大的影响。 9.影响冲裁件毛刺增大的原因是刃口磨钝、间隙大。 10.所选间隙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11.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冲模本身的制造精度、冲裁间隙、材料性质、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其中冲裁间隙起主导作用。

儿科考试试题(含答案)

出科考试题(儿科)姓名成绩 一、A1/A2型题(100分) ()1、男,5岁,活动后气促,易患肺炎。查体发现心前区较饱满,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ⅥSM,P2增强.固定分裂。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动脉导管未闭 C.房间隔缺损 D.大血管错位 E.法洛四联症 ()2、以下哪项不利于胸腔积液的产生 A.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B.胸内淋巴液引流障碍 C.胸腔内负压增加 D.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 E.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抗风湿治疗,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指征是 A.心脏炎 B.多发性关节炎 C.舞蹈病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4、小儿细菌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链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葡萄球菌 D.流感杆菌 E.大肠杆菌 ()5、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A.对称性关节肿痛 B.近端指间关节肿痛 C.腕关节肿痛 D.远端指间关节肿痛 E.掌指关节肿痛 ()6、免疫对机体 A.有利 B.有害 C.有利又有害 D.无利也无害 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7、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发年龄是 A.新生儿 B.2岁以上 C.2~6个月 D.1~3岁 E.2~6岁 ()8、小儿腹泻脱水,在脱水纠正后出现抽搐,最常见的原因是 A.脑水肿 B.低钠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血糖 E.低镁血症 ()9、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初筛试验中,如果TSH>20mU/L,需要进一步检查下列哪项可以确诊 A.血清T B.血清T C.血清T、TSH D.血清T、TSH E.血清TRH ()10、下列哪项不是溃疡性口炎的病原 A.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绿脓杆菌 E.柯萨奇病毒 ()11、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临床特征,以下哪项不正确 A.眼距宽,眼外眦上斜 B.骨龄落后 C.身材高大,四肢、趾指细长 D.智力落后 E.舌常伸出口外 ()1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真菌 ()13、川崎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为 A.糖皮质激素 B.阿司匹林 C.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D.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E.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14、小儿腹泻合并脱水,在未能明确脱水性质时,一般可补给下列哪种混合液 A.等张含钠液 B.2/3张含钠液 C.1/2张含钠液 D.1/3张含钠液 E.1/5张含钠液 ()15、风湿热的次要表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发热、关节痛 B.既往有风湿热史 C.血沉增快 D.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E.CRP阳性()16、最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的核型分析是 A.嵌合体型 B.D/G易位型 C.G/G易位型 D.标准型 E.白血病 ()17、小儿腹泻,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8、早期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下列新生儿期筛查项目是 A.T B.L C.TSH D.碱性磷酸酶 E.胆固醇()19、7岁女孩,体格发育落后,自小易患支气管炎、少活动。查体:无紫绀,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增强。X线胸部透视示肺门增大,可见搏动,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心电图V导联呈rSR型。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心脏病 B.动脉导管未闭 C.室间隔缺损 D.肺动脉狭窄 E.房间隔缺损()20、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这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脑栓赛 C.心律失常 D.喉返神经麻痹 E.感染性心内膜炎 ()21、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最大的是 A.均质型ANA B.周边型ANA C.斑点型ANA D.核仁型ANA E.抗RNP抗体 ()22、引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主要原因是 A.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 B.甲状腺素合成途径缺陷 C.促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E.孕妇饮食中缺乏碘 ()23、风湿热,心电图最常见的变化是 A.室性期前收缩 B.低电压 C.Q-T延长

冲压工考试:高级冲压工考考试题.doc

冲压工考试:高级冲压工考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l 电火花加工时,( )与( )直接接触。 本题答案: 6、判断题 冲压设备好的企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设备差的企业来得少。( )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机械图样上未标注单位的尺寸值的单位为( )。A 、米 B 、厘米 C 、毫米 本题答案: 8、判断题 链传动和带传动一样,也是借助中间挠性传动件传动,所以也具有吸振、缓冲、无噪声、传动平稳的特点。( ) 本题答案: 9、单项选择题 零件的形位公差可由尺寸公差、加工精度和( )予以保证。A 、加工方法 B 、加工工艺 C 、生产工艺 D 、工艺过程 本题答案: 10、单项选择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冲孔件上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以避免工件变形、模壁过薄或因材料易被拉入凹模而影响模具寿命。一般而言,孔边距取:圆孔()t,矩形孔()t。A、(1-1.5),(2-2.5) B、(0.5-1),(1-1.5) C、(1-1.5),(1.5-2) 本题答案: 11、单项选择题 过热现象降低了构件力学性能,特别是()。A.刚性 B.冲击韧性 C.塑性 D.弹性 本题答案: 12、填空题 工艺尺寸链中的组成环是指那些在加工过程中直接获得的()。 本题答案: 13、单项选择题 冲模在()工作位置时,上模板的上平面至下模板的下平面的距离叫冲模的封闭高度。A、最低 B、最高 C、中间 本题答案: 14、单项选择题 排样时零件之间以及零件与条料之间留下的余料叫搭边,它主要用于补偿定位误差,保证零件尺寸精度;以下与搭边值大小无关的因素是()。A.材料的机械性能 B.冲裁速度 C.材料厚度 本题答案: 15、单项选择题 ()刃口磨钝,冲孔件孔边会出现较高而薄的毛刺。A、凸模 B、凹模

儿科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5套

儿科出科考试(一) 一、名词解释 1、婴幼儿期 2、生长发育 3、适中温度 4、小于胎龄儿 5、足月小样儿 二、选择题 1、按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A 百白破疫苗 B 乙脑疫苗 C 麻疹疫苗 D 乙肝疫苗 E 伤寒疫苗 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 A 出疹后5天 B 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 出疹后21天 E 肺炎痊愈后为止 3、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 A 体重9kg B 身长75cm C 头围48cm D 出牙8个 E 腕部骨化中心2个 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出牙4个。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 A 5个月 B 8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E 24个月

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 A6~8个月B8~10个月C10~12个月 D12~18个月E16~20个月 6、幼儿期指的是: A 出生后~满1周岁 B 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C 1周岁~2周岁前 D 1周岁~3周岁前 E 1周岁~5周岁前 7、1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 A 脑膜炎 B 脑积水 C 大脑发育不全 D 佝偻病 E 颅内肿瘤 8、一新生儿,胎龄252天,出生体重为1800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2238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 A 早产儿 B 足月儿 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 A 易发生呼吸暂停 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 D 易发生低钙血症 E 易出现低体温 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 A1500gB2000gC2500gD3000gE3500g 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 A妊娠28w至出生后3dB妊娠34w至出生后7d C妊娠42w至出生后7dD妊娠28w至出生后7d E妊娠37w至出生后5d

冲压试题库与答案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 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 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3.压力机的标称压力是指滑块在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位置时,滑块上所容许承受的最大作用力。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

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0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和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也称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以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24变形温度对金属的塑性有重大影响。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 25以主应力表示点的应力状态称为主应力状态,表示主应力个数及其符号的简图称为主应力图。 26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定律用公式来表示为:ε1+ε2+ε3=0。

儿科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小儿各系统器官发育最迟的是 A. 生殖器官 B.神经系统 C 淋巴系统 D.脂肪组织 E.肌肉 组织 2、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肺炎 B.胸膜炎 巳化脓性脑膜炎 D.骨髓炎 EJ 肝脓肿 3、 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精神神经症状、夜惊、烦躁 B.骨骼系统改变 C.出汗多 D. 反复无热惊厥。 E 手足搐搦 4、 营养不良的最初临床表现为 A. 皮下脂肪减少 B.肌张力下降 C 水肿 D.体重不增或消瘦 E. 身高不增 5、 、有关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者非特异免疫力 B. 是预防小儿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C. 大多接种特异性抗原,使易感者产生免疫抗体 D. 部分小儿接种后有低热 E. 免疫功能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减毒活疫苗 6、 、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在 姓名 儿科二基考试试题 科室 得分

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7、.当你值班时发现一早产儿口鼻有奶溢出,面色青紫,呼吸停止, 项处理是不恰当的 A.放低头部,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加压吸氧 C.保持安静,避免搬动患儿头部 D.立即通知医师 E.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8、、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应除外 A.母亲妊高征 B.胎儿脐带受压C胎粪吸入致呼吸道阻塞 D.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E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 9、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瓣狭窄 0、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晒太阳少C食物中蛋白质缺乏 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1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A.10% B.15% C.20% D.25% E.30% 12.、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培养C血沉 D.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E.纤维蛋白原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 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 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 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 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 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 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以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最新儿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儿科考试题库 选择题 1、按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C A 百白破疫苗 B 乙脑疫苗 C 麻疹疫苗 D 乙肝疫苗 E 伤寒疫苗 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B A 出疹后5天 B 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 出疹后21天 E 肺炎痊愈后为止 3、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C A 体重9kg B 身长75cm C 头围48cm D 出牙8个 E 腕部骨化中心2个 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出牙4个。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B A 5个月 B 8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E 24个月 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D A 6~8个月 B 8~10个月 C 10~12个月 D 12~18个月 E 16~20个月 6、幼儿期指的是:D A 出生后~满1周岁 B 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C 1周岁~2周岁前 D 1周岁~3周岁前 E 1周岁~5周岁前7、1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B A 脑膜炎 B 脑积水 C 大脑发育不全 D 佝偻病 E 颅内肿瘤 8、一新生儿,胎龄252天,出生体重为1800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2238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E A 早产儿 B 足月儿 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 C A 易发生呼吸暂停 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 D 易发生低钙血症 E 易出现低体温 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C A 1500g B 2000g C 2500g D 3000g E 3500g 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D A 妊娠28w至出生后3d B 妊娠34w至出生后7d C 妊娠42w至出生后7d D 妊娠28w至出生后7d E 妊娠37w至出生后5d 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病因是:C A 缺氧 B 产伤 C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 D 羊水吸人 E 窒息 13、新生儿最初复苏步骤:E A保暖——清理呼吸道——摆好体位—减少散热———触觉刺激 B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暖——减少散热——触觉刺激 C减少散热——保暖——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 D触觉刺激——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暖——减少散热 E保暖——摆好体位——减少散热——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 14、婴儿手足抽搐主要死亡原因是C A 脑水肿 B 心力衰竭 C 喉痉挛 D 呼吸衰竭 E 吸入性肺炎 15、下列哪点不是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造成的体征:C A 方颅 B 肋串珠 C 肋膈沟 D 手镯 E 脚镯 16、小儿10个月,方颅,多汗,胸骨肋膈沟,血钙正常,血磷低,X线可见骨骺软骨增宽,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并成毛刷状改变,诊断为:B A 佝偻病初期 B佝偻病激期 C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期 E 先天性佝偻病 17、下列哪项非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D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卷B 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试卷1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 A.落料 B .冲孔 C .切断 D .剖切 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 为变形区,B 为已变形区,a)图为 【 】 题2图 A.胀形工艺 B .缩口工艺 C .翻边工艺 D .拉深工艺 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 】 A.已变形区 B .强区 C .传力区 D .弱区 4. 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 .凹模 D .凸凹模 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 】 A. 缩短 B.不变 C .分离 D .伸长 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 3 1σσ=。在该位置,用 R=0.61R t 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 A .∣б1∣>|б3|,|ε1|<|ε3| B .∣б1∣>|б3|,|ε1|>|ε3| C .∣б1∣<|б3|,|ε1|<|ε3| D .∣б1∣<|б3|,|ε1|>|ε3| 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 】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 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 ×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 A.(h 1+h 2+h 3/d n )≥h /d n B. (h 1+h 2+h 3/d n )≤h /d n C. (h 1+h 2+h 3/d n )>h /d n D. (h 1+h 2+h 3/d n )≠h /d n 10.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 工艺过程的依据。【 】 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采用弹压卸料板的普通冲裁模具,弹压卸料板具有 作用。【 】 A.压料 B.导料 C.顶料 D.卸料 2. 当弯曲变形程度较大(r /t <5)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为立体塑性弯曲应力应变状态。在宽板(B/t >3)弯曲时,弯曲变形区内侧的应力应变状态为 【 】 A. B. C . D . 3.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 .硬度增加 D .硬度减少 4.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 】 A. 内孔翻边 B. 缩口 C. 胀形 D. 弯曲内侧变形 5. 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 】 、 A. 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 低的屈强比 C. 良好塑性 D. 高的屈强比 6.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在送料时,控制送料进距和初定位常选用【 】 A. 侧刃 B. 自动送料机构 C. 始用挡销 D. 导正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