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主要修订情况

统计指标体系不但是钢铁工业统计的基础,也是整个钢铁工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从明年1月1 日起,钢铁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将推行新的统计指标体系,钢材等产品的分类、一些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发生改变。为了便于有关人士概要了解新《体系》,本文简要介绍新体系的主要修订情况和重大修订内容。

现行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于1989 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已不能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以及钢铁工业管理体制变革等新形势的要求。为了建立一

套适应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钢铁工业管理体制变革等新形势,基本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管理及国际交流合作需要,与国际、海关统计接轨的钢铁工业统计指标体系,增强统计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比性,提高钢铁工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02 年3 月25日发布了《关于开展钢铁工业统计指标体系修订工作的通知》(钢协[2002]43 号),组织全行业力量,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现行的冶金部1989 年版《冶金工业生产指标填报目录及说明》和《钢铁工业生产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修订。

这次修订工作的原则是:(1)在充分汲取过去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

形势的要求和国际惯例,先立后破、多立少破地建立新体系,尽可能保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2)新《体系》的作用定位不再局限于仅仅作为国家和钢铁行业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钢铁企业上报给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报表的填报目录及计算方法,而是充分考虑、尽量满足各相关行业和钢铁工业企业内部管理、企业之间对比分析的需要,使国家、钢铁行业及各相关行业、企业能够在同一套全面完整的指标体系、统一规范的指标解释和计算口径下,根据各自需要选择统计指标、建立统计报表制度;(3)虽然世界各国由于钢铁产品生产的特色和历史原因造成钢铁统计中也各有特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统一规范

的钢铁产品分类,如美国、日本、欧盟的钢铁产品分类就不完全一致,但是为了国际交流和

对比,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尽量与各国共性和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注意与国际钢铁协会的产品分类接轨;(4)由于海关统计目录中钢铁产品部份的编码、商品名称、归类原则和方法与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完全一致,该目录已为国际贸易上广泛采用,接轨有利于综合分析钢铁产品的生产、进口、出口情况,满足行业管理和产业预警的需要,但海关目录侧重于列举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品种、规格,如果直接用于国内生产统计,则全面性、系统性不够,因此应以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品种为主,在全面、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将海关目录作为新体系中的“其中”项分别插入相应品种、规格下列出;(5)尽量参照国家

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与标准的产品分类尽量一致,使统计与生产、技术、质量等部

门的分类尽量一致;(6)切实解决因产品分类、指标体系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钢材、铁合金等产品的重复计算问题,使各种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尽可能接近实际;(7)各专业、各章节

之间和指标解释与指标目录之间在内容编排、分类层次、计算口径等方面保持对应配套、统一规范。

新《体系》与现行体系相比,在产量计算口径、钢材品种分类、消除重复计算办法、计算技术经济指标所采用的产品量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修改,整个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严谨

规范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更趋于完善,基本实现了与市场接轨、与海关接轨、与国际接轨的预期目标。

主要重大修改内容如下:

一、钢铁工业产品产量的计算原则和计算口径有较大变化1.产品产量的计算原则增加了权属原则和不重复原

则。

在旧体系中,产品产量的计算原则只有质量原则、时限和入库原则、目录原则、度量原则四条,新体系增加了权属原则和不重复原则两条。

权属原则是指企业统计产量的产品,必须是所有权归属于本企业、本企业有权销售和处置的产品。因此,凡不属于本企业的产品,不能计入本企业产品产量。增加了权属原则,有效地保证了产量与销售量、库存量的相对应、同口径,以便于综合分析产量与销售量、库存量的对应变化情况。

不重复原则是指填报企业(或填报单位)在统计产品产量时,应消除本企业(或本单位)范围内小工序之间中间产品相互供料造成的内部重复计算。因此,当集团作为一个填报单位

时,必须消除本集团内的重复计算。增加了不重复原则,是消除产量重复计算的重要措施之一。

2.对产品产量中来料加工量和委外加工量的计算口径作了较大调整。旧体系规定:对国(境)外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企业只收取加工费、成品交由外商经销的,产量不包括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产量中,可另行统计、单独列出;对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由承接加工的企业统计产品产量,发出方(委托方)不得重复计算产量。

新体系规定:对国(境)外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销售,都由加工企业统计产量,以与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规定保持一致;对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不论委托方是工业企业还是非工业企业,按照权属原则,均由委托方统计产品产量,受委托加工的企业不作产量统计,而应单独填报“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

量” ,以便于全国汇总;与来料加工的情况相反,委外加工的产品,虽不是本企业加工生产,但所有权归属于本企业,本企业有权销售和处置,因此应统计为本企业的产品产量。

二、钢和钢材的分类有较大调整1.将完成了冶炼过程、未经塑性加工的钢,按国际惯例改称为粗钢,并对其按冶炼方法分、按化学成分分、按状态分作了较大调整。

(1)按冶炼方法分:根据目前全国已全部淘汰平炉的实际情况,在粗钢按冶炼方法分中取消了平炉炼钢。

(2)按化学成分分:从普通钢(包括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优质钢(包括合金钢、其它优质钢、高合金钢)二类调整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不含不锈钢)、不锈钢四类。

在1991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钢分类》国家标准GB/T13304-91 中,钢按化学成分分为非合金钢、

低合金钢、合金钢三类。由于该标准参照国际标准ISO4948/1 和ISO4948/2 ,并结合国内情况编制,已于1992年10月1日实施,因此,新《体系》参照该标准的分类,以保证生产统计与技术、质量等管理的一致。不锈钢虽就其合金元素含量而言属于合金钢范畴,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国海关进出口统计和国际钢铁统计都将不锈钢作为一类特殊品种进行统计,为了与海关和国际接轨,新《体系》将其从合金钢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类。

(3)按状态分:从铸钢水、钢锭(包括模铸钢钢锭、连续铸钢锭)二类调整为连铸坯、模铸锭、铸造用液态钢三类,并在连铸坯下按断面形状细分了方坯、矩形坯、板坯、圆坯、异形坯和管坯。

2.钢材的分类作了较大调整

(1)按化学成分分:与粗钢按化学成分分一致,从从普通钢(包括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优质钢(包括合金钢、其它优质钢、高合金钢)二类调整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不含不锈钢)、不锈钢四类。

(2)按加工工艺分:从热轧钢材、冷加工钢材、锻压钢材、挤压和液压钢材四种调整为热轧钢材、冷轧(拔)钢材、镀涂层钢材、锻挤旋压钢材、其它加工工艺钢材五种,突出了

冷轧和镀涂层加工工艺。

(3)按品种分:钢材品种从18大品种细化为22大品种,调整了型材分类、细化了板带材分类。主要调整情况是:型材中的普通大型、普通中型、普通小型、优质型钢4个品种调

整为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棒材、钢筋4个品种,板带材中的特厚板、中厚板、薄板、钢

带4个品种调整为特厚板、厚板、中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涂层板带、热轧窄钢带、冷轧窄钢带12个品种,冷弯型钢、盘

环件、锻钢件3个品种并入其它钢材,取消钢球料1个品种。

⑷型材和板带材的品种划分界限和包括范围方面,也有较大调整。如大型型钢的划分标准从边宽》150mm或高度》180mm调整为统一的高度》80mm 中厚板划分标准从4mm厚度<50mm调整为3mmC厚度<20mm薄板的划分标准从厚度w 4mm调整为厚度<3mm窄钢带的划分标准从宽度<500mm调整为宽度<600mm型钢从包括H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方钢、圆钢、扁钢、六角钢、八角钢、螺纹钢等调整为仅包括H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等断面

较复杂的型钢,将方钢、圆钢、扁钢、六角钢、八角钢、扁钢等简单断面的型钢分离出来归类为棒材,将螺纹钢分离出来列为钢筋;中厚钢板和薄钢板从既包括单张也包括板卷调整为只包括单张,将板卷归并到钢带中,板与带的划分

按成品入库时的状态(既不能按轧机产出

时的状态,也不能按产品交货时的状态)。

这些调整,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钢铁工业努力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国内短缺的板

带材品种的新形势,满足行业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内生产经营情况与进口、出口情况同口径对比分析的需要和满足国际交流合作、国内外比较分析的

需要;既参照国家标准的技术分类,又参照海关和国际钢铁统计的经济分类。

旧体系根据计划经济时期钢材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统一调拨的管理体制,采取由调出企业

统计“成品钢材”和“调出重复加工钢材” 的办法,在汇总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时,再将“调

出重复加工钢材”扣除。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钢材流通渠道多、领域广,生产企业难以掌握本企业的钢材销售出

去后用户是否再加工成另一钢材品种、是否已成为全社会的成品钢

材等情况,不可能统计出“成品钢材”和“重复加工钢材”的数量。

因此,新《体系》取消了企业的“成品钢材”和“调出重复加工材”的概念,建立“企业最终钢材”和“外购原料材”的概念,并将过去由“调出方”统计企业之间的重复量改为由“购入方”统计企业之间的重复量,由再加工的企业统计“外购国产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以便在汇总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时,扣除各企业钢材生产中作为原料耗用的外购国产钢材量。

“成品钢材”概念是指全国钢铁行业可以向社会提供的最终钢材。根据“不重不漏”的

原则,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的计算方法为:

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各企业钢材产量之和-各企业外购国产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之和+ 各企业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钢材量之和-各企业委外加工钢材量之和。

因此,为了保证汇总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的不重不漏,钢材生产企业在按各种分类分别

统计企业最终钢材产量的同时,还需另行分品种统计“外购国产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

用量”、“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钢材量”、“委外加工钢材量”。另外,为了掌握进口钢材在国内钢加工生产中的耗用量,钢材生产企业还需统计“外购进口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即,企业在填报本企业最终钢材产量的同时,还须填报以上四个附件产量。

四、新增了热压延加工钢材量统计

由于成品钢材各品种所经历的加工工序长短不一,品种间重复加工现象较多、情况复杂,

因此,要完全消除企业之间或品种之间的重复计算、准确统计出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的难度

相当大。但仅在热压延加工工序内产生企业之间重复加工的情况,由于不经济而少得可忽略

不计,而且各种冷加工钢材基本上都是热压延加工钢材的再加工产品。所以许多国家没有全

国成品钢材总产量,一些国家以热压延加工钢材(有时也称“热轧一次材”或“一次加工材”)产量代表钢材产量,体现钢材生产规模。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对比,为了准确反映我国热压延加工钢材的生产总量,新《体系》增加了热压延加工钢材量的统计。热压延加工钢材生产包括热轧及锻压、挤压、旋压生产,其产出量分为企业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和全国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

企业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企业最终钢材产量中的热压延加工钢材产量+供本企

业钢材冷加工工序生产用的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境内订货者来料的热压延加工钢材

量-委外加工的热压延加工钢材量。

全国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 =各企业最终钢材产量中的热压延加工钢材产量之和

+ 各企业供本企业钢材冷加工工序生产用的热压延加工钢材量之和 压延加工钢材量之和 - 各企业委外热压延加工钢材量之和。 为了保证汇总全国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的不重不漏, 统计企

业最终钢材产量中的热压延加工钢材合格产出量的同时, 企业钢材冷加工工序生产用的热压延加工钢材量” 、“境内订货者来料热压延加工钢材

量”

委外热压延加工钢材量” 。即,企业在填报本企业热压延加工钢材量的同时,还须填报以 三个附件量。

五、计算技术经济指标所采用的产品量从以产量为主改为以合格产出量为主

旧体系: 在计算单位产品物料消耗、 实物劳动生产率和其它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时所采用 的产品量,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合格入库量、生产合格量、作业量进行计算。计算技术 经济指标使用的产量,一般应与产量报表的数字一致。

新体系:大部分技术经济指标(如能源消耗指标、物料消耗指标、实物劳动生产率、设 备效用指标等)所用的产品量为计算对象的合格产出量,以保证子、母项的对应一致。

计算对象是指技术经济指标所考察、 反映的对象, 如某一企业或某一工序或分厂、 车间、 单体设备或某一产品, 如热轧钢材主要能源实物消耗指标, 所计算的对象是热轧工序, 相对 应地,所用的产品量为热轧工序的合格产出量。

合格产出量是指计算对象(如企业、工序、设备等)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已结束了计算 对象的全部生产过程、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实物数量。

合格产出量与产量的区别主要是: 1.合格产出量强调必须是经过计算对象实际加工生产的、与计算对象为生产该产品所 投入的原材料、能源、设备、人力等资源相对应、同口径的产品,以便真实、准确地反映各 种资源的消耗和效用情况, 而不强调该产品的所有权, 因此包括自有原料生产的产品、 境内 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 不包括委外加工的产品; 产量则强调必须是所有权属于本企业、 本企业有权销售和处置、 与销售和库存相对应、 同口径的产品, 以便综合分析产量与销售量、 库存量的对应变化情况, 而不强调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加工者, 因此包括自有原料生产的产品、 委外加工的产品,不包括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

2.合格产出量只强调已结束了计算对象对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而不强调已结束特 定的生产过程(如炼钢、钢加工等) ,因此对于多工序生产的产品,合格产出量包括中间产 品;产量则强调必须已结束特定的生产过程, 因此对于多工序生产的产品, 只能按最终产品 计算,不能包括中间产品。

合格产出量与产量的关系:

对于单工序生产的产品,合格产出量 =产品产量 +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量 - 委外加工量; 对于多工序生产的产品,合格产出量 =产品产量 +供本企业下工序生产用量 +境内订货者来料 加工量 - 委外加工量。

“工序”是一个相对概念,所含生产过程的长度可长可短。新《体系》规定:将采矿、 选矿、人造块矿、炼铁、炼钢、钢加工、钢丝及其制品生产、铁合金生产、耐火材料制品生 产、洗煤、炼焦、炭素制品生产等生产过程分别视为大工序;将初轧、开坯、热轧、锻挤旋 压、冷压延、焊接、镀涂等生产过程分别视为钢加工工序中的小工序。在计算工序技术经济 指标时,要求子项和母项的工序概念大小、所含过程长短均要与指标所要反映的工序概念、 过程完全对应一致。例如,在计算钢加工综合指标时,将整个钢加工生产过程(包括初轧、 开坯、 热轧等小工序)视为一个工序,产品量采用钢加工合格产出量, 即已完成钢加工全部

生产过程的合格产品量; 在计算热轧工序指标时, 将热轧钢材生产过程视为钢加工大工序中 的一个小工序, 产品量采用热轧工序合格产出量, 即已完成热轧全部生产过程的合格产品量, 包括供本企业冷加工钢材等其他钢加工小工序生产用的合格产品量。

六、按当前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和管理制度改革情况,增、删了一些指标。 按照供应链的先进管理思想, 在技术经济指标中建立了从采矿的各种物料消耗直到钢 丝耗用线材(盘条) 、钢丝绳耗用钢丝等“一条龙”的消耗指标;根据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 《安全生产法》 的实施, 在技术经济指标中增加了+各企业境内订货者来料热

钢铁生产企业在按品种分别 还需另行按品种统计 “供本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指标;根据国际惯例和建立产业预警机制的需要,增加了各种产品的能力利用率指标;根据目前全国已全部淘汰平炉的实际情况,取消了平炉炼钢的所有指标及其解释;根据管理体制变革情况,取消了冶金机械专业的各项指标;根据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情况,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改为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取消了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等等。

七、其他一些计算口径的变化为了准确反映各种产品的产量,铁合金、钢丝及其制品等产品改变了长期以来包含重复加工量的计算口径,参照钢材消除重复计算的方法消除重复计算;按国际标准ISO836 的最新定义,修改了耐火材料制品的定义,剔除了耐火集料、火泥沙粉等非耐火材料制品;为了更全面反映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质量,产品合格率指标的母项从“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检验总量)修改为"检验总量+中间废品量”;工序单位能耗指标的子项增加扣除

“利用余能外供量”;吨钢综合能耗指标的子项从“企业自耗能源量”调整为“企业钢铁工业生产中自耗能源量”;等等。

其他具体修订内容还很多,不再一一叙述。由于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的变化关系到企业的计划、统计、生产、技术、采购、销售等许多业务领域,影响到企业的ERP等管理软件的衔接配套,因此各企业必须认真学习新《体系》,并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及早做好新旧体系转换的基础准备工作。

1. 钢材分类

钢是含碳量在0.04 %- 2.3 %之间的铁碳合金。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 1.7 %。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钢材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外形可分为型材、板材、管材、金属制品四大类。为便于采购、订货和管理,我国目前将钢材分为16大品种(见附表)。

为了增强国内钢铁工业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和与国际标准的可比性,提高钢铁工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从

2005 年1月 1 日起,钢铁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对钢材的分类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化学成分分:与粗钢按化学成分划分一致,将普通钢(包括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优质钢(包括合金钢、其它优质钢、高合金钢)二种调整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不含不锈钢)、不锈钢四种。

(2)按加工工艺分:从热轧钢材、冷加工钢材、锻压钢材、挤压和液压钢材四种调整为热轧钢材、冷轧(拔)钢材、镀涂层钢材、锻挤旋压钢材、其它加工工艺钢材五种,突出了冷轧和镀涂层加工工艺。

(3)按品种分:钢材品种从18 个大品种细化为22 个大品种,调整了型材分类、细化了板带材分类。主要调整情况是:型材中的普通大型、普通中型、普通小型、优质型钢 4 个品种调整为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棒材、钢筋 4 个品种,板带材中的特厚板、中厚板、薄板、钢带 4 个品种调整为特厚板、厚板、中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涂层板带、热轧窄钢带、冷轧窄钢带12 个品种,冷弯型钢、盘

环件、锻钢件3个品种并入其它钢材,取消钢球料 1 个品种。

法规对钢材规定

第一节标准法和质量法制定的宗旨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关系的需要,制定标准化法。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了产品质量法。

第二节标准的实施

标准化法第14 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出口和进口。推荐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此条规定了凡是强制性标准(包括国标,行业标准)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此范围内产品必须强制执行此标准,不能自行制定选择其他标准(包括出口和进口)。此类标准的标志一般为国标GB***** 、冶金行标YB***** 。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即企业可以选择它,也可自行制定标准。但是企业一旦选择推荐性标准,则产品要严格按推荐性标准要求检验考核,不能随意修改。此类标准的标志一般为

GB/T***** 、YB/T***** 。

我们在执行标准时应随时注意标准的修改和年份,因为国家制定标准的部门会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定时和不定时的对标准进行复审,以确认标准继续有效或修订废止。所以我们在经营中不要使用已经作废、过时的标准。一般情况下,请你注意标准的年份(即GB***** ——1994 ,即表示此标准1994 年起实行或制定的)要求最近年份。通常情况每四年应该复审一次,内容不作修改可以改变年份。标准化第19 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检验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处理有关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议,以上述的检验机构的检验数据为准。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18 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目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确定。

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24 条规定,企业生产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应当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名称。钢铁产品应在质量证明书上和产品的标牌上进行表明(钢板在产品上表明)。市场在销售钢铁产品时应该特别注意此条规定的内容,钢铁产品比较笨重和它的特殊性,有时在销售过程中没有看见实物和有关证书,所以在销售活动中务必要重视这一环节在销售合同中应该详细搞清除钢材品种、规格、重量、炉批号和到货验收制度。在验货时除了注意技术质量文件齐全外,实物包装是否完好,标牌齐全完整清晰也是非常重要,钢材(除少部分,例钢筋、镀锌细管、大口径不锈钢管、钢板、大型槽钢、工字钢、型钢外)一般无特殊标记。

质量法第2 条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即包括在国内销售进口钢材)。这里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本市场中的钢材属于质量法中的产品范围。质量法第4 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依照质量法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质量法第5 条规定,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我们是销售者在质量法明确了销售者责任同生产者一样。不能强调我们销售时不清楚或买来就这样一推了之,不负责任。如果出现销售产品质量问题销售者同样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三节质量监督

质量法第12 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我国对产品质量监督主要以抽查方式为主的监督检查制度。我们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产品,即视为工厂企业出厂的合格品,是随即取样品重要渠道之一。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可以组织监督抽查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包括企业和市场)。一般不能跨行政区域进行抽查。在同一时期内国家监督抽查过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重复抽查。(从目前执行情况来看一般在半年期内)。被抽查者可以出示国家上级抽查过的凭证和检验报告给抽查人员看。监督抽查者的检验费用按国家规定列支,这里指的是监督抽查,被抽查者对抽查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15 天内向实行监督抽查的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部门作出复检结论。

质量法第15 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抽查的样品应当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随即抽取。

第16 条规定,对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我们在接待抽查人员时应当请对方出示抽查的有关文件、抽查人员证件等,如果出示的文件和抽查人员证件符合规定,则不能拒绝抽查,反之可据理力争,暂缓接受抽查,待搞清楚再进行。

第19 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第四节法律责任、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标准化法第20 条规定,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由法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在销售执行强制性标准的钢材时,应特别注意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否则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处理,可以没收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案例在我国不少地方已有发生(特别在建筑用螺纹钢方面比较多些)。轻者没收产品、罚款,重者判刑。

质量法第33条?39条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

证明和其他标识。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不得伪造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我们应该非常注意进货验收制度,这一点是销售钢材的活动中最困难的,往往只见订单不见质保证书和实物,自己销售的钢材是什么样都一无所知,待出问题后悔不及。在不少事件中我们总结出一条,只要销售人员花费一定时间到现场验货,即可避免出错。

2005 年11 月收集

二、(二)统计指标、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二)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以与现象有关的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的理论阐述为依据,使指标的涵义、计算单位、计算方法的确定符合科学的要求。 2、目的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是为了满足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需要。不同的统计工作工作要求和研究目的的决定着统计对象的不同,这就必然要求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用不同的尺度来进行不同的测度。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利用工作劳动时间状况生产效率时,应设计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度量,为了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生产效率,应设计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度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便是性质相同的现象,当目的不同时,尚且需要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就更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统计指标了。 3、联系性或适应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适应现象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现象的性质往往可以由不

同的测度特征来体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标准和不同的计算方法。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某些原有的统计指标也将因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需要增删修订,重新设计。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考虑与党的政策、国家的体制相适应,与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相适应,与计划指标、会计指标以及各种业务指标相一致,使统计指标对现象总体数量的测度切实可行。 4、统一性或全局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从定量分析的全局出发,根据现象在特定活动中的作用来进行设计,使所设计的各种统计指标在定量分析时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形成有机的体系。 首先,应考虑怎样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设计统计指标,配合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来全面地测度活动的成果。例如,仅仅依赖对利润总量的测度,而不能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还必须设计产量、质量、品种等各种统计指标,从不同侧面来度量企业的生产成果,才能满足对这一活动的定量分析的需要。 其次,应考虑在对某一活动进行分析时,一个统计指标与其它统计指标在测定上的相互联系。例如,产量指标是测度企业生产成果的尺度,又是测度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依据。因而,当设计产量指标时,除了应从产量本身的涵义考虑外,还应考虑产量指标与劳动消耗量、生产费用、资金占用等指标在分析经济效益时的联系。 最后,应从各种指标的纵向、横向、上层、下层等交织的关系中对于统计指标相互衔接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例如,产品价值量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表现为: 首先,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表现为: 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成统计指标。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的名称; 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体现这样的关系:指标在标志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的依据。 统计指标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的数量。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的数量。二者的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及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与一般的社会调查一样,同属于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信息为主要特征。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按照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的标志表现。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同属非全面调查,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的,不授人的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抽选出来的。 (2)调查目的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单位的调查,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作为统计意义上的典型调查,其目的类似于抽样调查。 (3)推断总体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要以部分单位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指标,由于二者调查单位选择的方法不同,其推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同。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因而在给定

KPI指标体系设计方案

某电气有限公司KPI 指标体系设计方案(精品) KPI(Key Performance Index) 指标体系,主要是对各部门(流程)工作绩效的量化指标体系。 其内容包括:市场开发( M&D)、用户满意和品质保证( CS&QA)、研究开发( R&D)、采购与供 应( P&S)、制造与品质控制( M&QC)、人力资源( HR)。 1.市场开发( M&D) 1.1 销售目标达成率 指标名称销售目标达成率 指标定义指年度销售目标经分解后形成月度销售目标实际达成的比率 设立目的考核营销部门在销售方面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销售目标可以用KVA 或 金额作单位,该指标是反映营销部门市场开发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销售目标达成率=实际销售发货额(KVA)÷目标销售额( KVA)×100% 相关说明·销售业绩以销售发货额统计 ·该指标可作每日管理工具由营销每日自行累计 ·每年、每月指标可作管理及考核指标 ·各类产品可分别进行统计 数据收集市场部 数据来源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提供 数据核对财务部 统计周期每日、每月一次 统计方式数据和趋势图 1.2 销售增长率 指标名称销售增长率 指标定义产品的销售额(KVA)比去年同期增长的百分比 设立目的反映当期产品销售与去年同期销售相比的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销售增长率 =(本月实际销售额(KVA)- 去年同期销售额(KVA))÷去年同期 销售额( KVA)×100% 相关说明·可按产品种类统计 ·销售额要以实际出货的为基准 ·在管理运用上,可按营业区作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市场部、财务部 数据来源市场部的销售统计和财务报表 数据核对财务部 统计周期每月一次 统计方式数据和趋势图 1.3 市场拓展投入产出比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一、指标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的编制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确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活动范围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指标体系立足于客观描述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的提供的全过程,反映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水平、结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文化产业涉及的部门多,统计内容繁杂,现行统计制度中实物量指标较多,价值量指标偏少,难以完整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全貌的不足,指标体系为界定部门统计范围、完善部门统计制度、建立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三)利于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开发 指标体系立足于各部门现行的统计制度,同时考虑多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需要,为全面收集开发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基本框架,为其他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如对在现行统计制度中尚未包括的文化个体经营户的调查)的设计提供参考。 (四)反映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过程 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当前对文化产业范围和各类文化活动的认识。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指标体系将逐步得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反映对文化产业认识的深入。二、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为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情况,指标体系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其中财务

状况指标和业务活动指标是指标体系的主体,用于反映文化产业的基本活动特点;就业人员指标用于反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补充指标用于反映政府和居民对文化的投入和需求等外部影响状况。设置就业人员指标和补充指标主要是出于统计分析的目的。 I. 财务状况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指标包括四个部分:1.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2.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 3.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 4.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设计,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状况,同时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 II. 业务活动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业务活动指标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的行业顺序排列,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 III. 就业人员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情况。除就业人员总数外,还反映就业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等。 IV. 补充指标 反映政府文化事业支出、文化产业投资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三、文化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目录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例1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宏观层面主要是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循环发展的综合评价。微观则是侧重对企业循环生产经营状况的描述。(一)宏观层面的设计要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入手 一级指标:具体指标名称 经济发展:经济净福利指标,社会生产物耗率 社会人口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 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 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资源环境情况: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 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 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 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 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 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

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 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 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 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指标为中心指标,以反映优质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内容的资源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经济净福利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加上环境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福利,减去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减去自然资源超过正常耗减而造成的损失,再加上自我服务的价值。这个指标能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另外,社会生产的物耗率应该是该体系的重点指标。因为这一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消耗所占的比重。社会生产物耗率和净产值率是互相消长的,社会生产物耗率下降,净产值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社会生产物耗率上升,则净产值比重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因此,节约物质消耗,降低社会生产物耗率,可以增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从另一个角度能反映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 A ) 一、填空题 (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1. 标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 ________ 。 2. 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 ________ 。 3.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 ________ 。 4.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标志总量和 ________ 。 5. 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________ 。 6. 测定循环变动的常用方法称为 ________ 。 7. 如果用的是各年份季度资料,应采取 ________ 移动平均。 8. 三个或三个以上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指数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 ________ 。 9. 就方法来说,参数估计的基础是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和 ________ 。 10. 估计标准误差愈小,根据回归直线方程式计算的估计值就 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 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的 ( )

A. 实验论和理论性的学科 B. 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C. 系统论和全面性的学科 D. 信息论和社会性的学科 12. 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 A. 职工的工龄 B. 职工的性别 C. 职工的政治面貌 D. 职工的籍贯 13. 某人的民族是汉族,则汉族是 ( ) A. 数量标志 B. 品质标志 C. 统计总体 D. 总体单位 14. 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 ( ) A. 确定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B确定统计分析的方法 C.确定统计分析的内容 D明确统计研究的目的 15.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 A. 调查对象 B. 调查项目 C. 调查单位 D. 填报单位 16. 对连续型组距数列,凡是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 D. 另立一组 17. 某校 2001 年在校学生人数 6000 人,毕业生人数 1400 人,上述两个指标是 ( ) A. 均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点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8. 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6 年,第二组为 8 年,第三组为 10 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 30% ,第二组占 50% ,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 A.8 年 B.7.55 年 C.32.5 年 D.7.8 年 19. 某企业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 95% , 90% , 85 ,全厂平均合格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单位 实际值 /目标 值 权 重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发强 度 1、人口密度 万人/平 方公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亿元/ 平方公 里 3、人均GDP 元/人 4、第三产业占比% 5、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7、产业结构相似度% …… 土地集 约利用 度 8、人均道路面积m2/人 9、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0、建筑密度% 11、土地闲置率%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万元/ 平方公 里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4、地均环保投入 万元/平 方公里 …… 生态开 发格局 15、林草覆盖率% 16、生态用地比例%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 农业开 发格局 18、人均耕地面积m2/人 19、地均农业产值 万元/平 方公里 …… 开发潜 力 20、公路网密度 千米/万 人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 资源节约资源消 耗 23、单位GDP能耗 吨/万 元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

…… 资源节约利用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例 %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 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能力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方公里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环境保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 环境保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 例 % …… “两型”制度建设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 %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 核比例 %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程度 % …… 制度制 定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度%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 度 % ……

怎样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如何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87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2.0学分! 单选题 正确 1.组织层面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共有四个操作步骤,其中不包括的是: 1. A 初步收集被考核人的绩效指标 2. B 撰写指标解释表 3. C 填写绩效考核表 4. D 滚动、修定拟好的绩效考核表 正确 2.人力资源规划指标的推导可量化的程度指标中,可以用计算公式表示的是: 1. A 定量指标 2. B 定性指标 3. C 部门指标 4. D 价值指标 正确

3.“五因素分析法”在补充评价指标时,关于公司文件管理部门考核可量化的内容,不包括的是: 1. A 后勤服务的时间 2. B 文件未及时传达的次数 3. C 文档抽检的符合率 4. D 重大文控泄密的次数 正确 4.撰写指标解释表要尽量详尽,其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 A 指标的编码 2. B 指标的名称 3. C 指标说明 4. D 指标类型 正确 5.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涉及“五因素分析法”,其中不包括的因素是: 1. A 时间 2. B 过程 3. C 质量 4. D 风险控制 正确

6.关于指标筛选与实操性检查的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1. A 指标是否可信 2. B 指标是否可衡量 3. C 指标是否灵活 4. D 指标是否可控 正确 7.关于指标赋值计分法之一的“层差法”,表述正确的是: 1. A 设定目标值和挑战值两个指标 2. B 计算方法是用指标完成数除以目标值再乘以目标值对应分 3. C 在考核时必须结合关键事件法 4. D 在设计绩效评价体系当中最常见 正确 8.在组织层面绩效考核指标战略的第一步骤中,关于目标与指标分解工具矩阵表,表述错误的是: 1. A 用于搜集考核指标 2. B 纵列是组织的各个部门,横列是核心指标 3. C 需要区分驱动责任和结果责任 4. D 连接战略地图卡表和绩效考核表的桥梁性工具 正确

浅论构建合适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浅论构建合适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 系

浅论构建合适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发展一靠“管理科学”,二靠“技术进步”。中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遵循的就是这两个原则,由此使得企业的统计指标、财务指标、产权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设计出新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统计在市场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产品价格管理、财务管理及经济效益管理等诸多领域中的正确应用能起到预测、分析、决策、监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为此,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一套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所在公司建立了一套以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利能力)、资金综合运营能力(营运能力)、偿付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体现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经过这些能力的达到程度来综合评价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这套体系摆脱了以资金利税率为核心的传统的考评企业模式的约束,而是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应具有的行为导向、基本素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一、选择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

组成的一个反映总体现象的统计指标系统。一个企业如要全面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就需要设计和运用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也就是说经过用一系列的企业统计指标才能得以反映其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变化的整个过程。 在具体选择组成统计指标时我们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 1、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 2、规范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 3、及时性原则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1、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企业经济效益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3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4.1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多方面的,各类环境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此外,一个地区的环境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城市建设、卫生等各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这一现象往往是另一现象的结果,而另一现象往往又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例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工业发展则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一个环境统计指标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某个特征,要全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就必须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境统计指标结合使用。这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就构成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前面所述各项环境统计指标,除单项指标外,都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起作用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实际上是环境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它的形成和具体内容是由客观环境现象所决定的。环境统计正是运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研究和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从而揭示环境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发挥它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各行各业,而且涉及到许多科学,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各项指标,是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相关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出发,经过多次的调整和修改而确定的。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4.2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工业污染与防治、生活及其它污染与防治、农业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七个方面。 3.4.2.1工业污染与防治指标体系 (1)工业污染企业基本情况指标 企业基本属性:名称、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隶属关系、规模、开业

网站数据分析指标体系

网站数据分析指标体系 转《商业数据分析》郑来轶 【编者注】网站流量统计,是指对网站访问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本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一份Word文档,主要介绍了网站分析的KPI指标、数据分析方法、网站分析工具介绍和对比等。 一、总论 1. 概念 网站流量统计,是指对网站访问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网站访问分析(有时也使用“网站流量分析”、“网站流量统计分析”、“网站访问统计分析”等相近的概念),是指在获得网站流量统计基本数据的前提下,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访问网站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网络营销策略等相结合,从而发现目前网络营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修正或重新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2. 意义 ? 了解网站的目标人群特征,为产品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 了解网站关注行业用户量的潜在规模 ? 对比行业平均指标,作为评估自身网站发展的指标 ? 分析网站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用户重合度 ? 分析自身网站内部各栏目间的用户重合度 3. 分析报告 网站统计分析通常按日、周、月、季度、年或围绕营销活动的周期为采集数据的周期。当然单纯的网站访问统计分析是不够的,我们在分析报告中需根据网站流量的基本统计和可采集的第三方数据的基础上,对网站运营状况、网络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建议才是网站访问统计分析报告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网站访问量信息统计的基本分析?网站访问量趋势分析

? 在可以获得数据的情况下,与竞争者进行对比分析 ? 用户访问行为分析 ? 网站流量与网络营销策略关联分析 ? 网站访问信息反映出的网站和网站营销策略的问题诊断 ? 对网络营销策略的相关建议 二、关键绩效指标(KPI) 1.常用指标 红色标记的指标是最为必要的KPI,对网站的统计分析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1.1. 网站流量KPI 网站流量统计KPI常用来对网站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的统计指标包括: 访问量(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或者点击量,用户每次对网站的访问均被记录1次。用 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值累计。 衍生出的指标: 日均访问量:指对应时间范围内,网站每日的平均访问量。 最高日访问量:指对应时间范围内,网站在某天获得最高访问量。 PV%:指选择时间范围内,某个类别的PV占总PV的比例。 独立IP:指在一天之内(00:00-24:00),访问网站的独立IP数。相同IP地址只被计算1次。 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将每台独立上网电脑(以cookie为依据)视为一位访客,指一 天之内(00:00-24:00)访问您网站的访客数量。一天之内相同cookie的访问只被计算1次。 衍生出的指标: UV%:指选择时间范围内,某个类别的UV占总UV的比例。 重复访客(Repeat Visitor):某个cookie的再次访问计为一个重复访客,它的数目即为重复 访客数量。 衍生出的指标:

指标体系建立

源师兄的意见 1.“指导教师情况”一栏中“研究方向”和“授课名称”是指余老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他教的课的名称。 2.立项依据应该先讲现状然后谈意义 3.其他基本没什么问题,不过你们应该抓紧时间把这申请表送到余老师处,让他提出更加具体化的实施步骤和意见 祝你们成功! 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丁朝蓬 一 课程编制是一袱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课程评价在这一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评价沟通了课程编制者与课程实施者,使课程系统与外部世界(社会、教学环境、教学人员、学生等)的信息交换得以不断进行,从而为课程的编制与完善提供支持。课程专家以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和知识逻辑系统者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和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成型的课程在学校中实施,作用于教育对象——学生,学生不断学习内化课程内容,身心获得发展。 从课宠计到课程在学校实施,始终伴随着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编制者,要关注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评价,从中获得课程评价的信息,以便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下面将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评价标示在图中。(图略) 评价1是依据已设计出的课程目标来评价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看课程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课程内容能否达成课程目标。评价1一般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为课程编制者或课程编制者邀请的各界专家。 评价2是跳出已定的课程目标,完全依据客观的社会需要、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本身的要求评价课程内容。评价2也是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主体也是课程编制者及各类专家。 评价3是根据预定的课程目标,比较学生的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看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后是否的确能够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评价3是在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的,多属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一般为学校和教师。

城市建设统计范围及指标体系.doc

城市建设统计范围及指标体系 统计范围: 1.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行政区,含市辖建制镇,不含市辖市、市辖县。市辖建制镇统计范围为 镇政府所在地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 2.县级市:市政府所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制镇不予统计。市辖建 制镇统计范围为镇政府所在地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 3.县城: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城关镇 ),按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范围统计。 指标体系: 注:请在相应选择栏目中标注“” 市(县)综 1表设施水平 指标体系建议和意见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常用保留删除修改为人口密度人 /平方公里 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元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 用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路网密度公里 /平方公里 排水管道密度公里 /平方公里 污水处理率%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污水再生利用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地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粪便处理率% 水冲公厕比例% 建议增加指标: 市(县)综 2表人口与建设用地 指标体系建议和意见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常用保留删除修改为城市总户数户 城市人口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

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其中:建成区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本年征用土地面积 其中:征用耕地 规划管理从业人数 暂住人口 建议增加指标: 建议和意见 计量单位常用保留删除修改为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人 万人 市(县)综 3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支 指标体系建议和意见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常用保留删除修改为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入合计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万元 公用事业附加万元 中央财政拨款万元 地方财政拨款万元 国内贷款万元 其中 :地方财政转贷国债万元 利用外资万元 其中 :外商直接投资万元 债券万元 股票融资万元 水资源费万元 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万元 市政公用设施增容配套费万元 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费万元 其中 :过桥、过路费万元 污水处理费万元 垃圾处理费万元 土地出让转让收入万元 其他收入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合计万元

统计指标PPT

统计指标

目录 一二三四统计指标指标的含义理解统计指标的功能和作用统计指标的分类和体系统计指标的设计和运用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理解?(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雷蒙?鲍尔: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 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标是通过定量分析评价社会进行生活状况的变化。 狭义的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而广义的指标,既可能是一种量化的手段,表现为一种可数值化的东西,也可能是通过一定的定性方法来确定,反映事物的一种价值。

(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社会学辞典》:统计指标简称指标,反映社会存在的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或名称)和具体数值。包括名称和数值两个部分,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社会客观存在的具有经济内容的总体现象的事实,如人口数等。根据数值形式,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三种。按照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从产生的过程来理解,统计指标也是社会现象数量化的产物。数量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专门的数学描述方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统计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指标的形式将社会现象数量化的过程,而统计指标就是社会现象数量化的产物。

(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 而从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来理解,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需要有时间、空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来源等七个要素组成。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总体,这些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现象的现状和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指的是指标群或指标组合,这种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或任凭主观拼凑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是依据不同的统计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说明社会现象性质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成科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设计 作者:陈翠翠 学号:1110640118 指导教师:李志敏 时间:2013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理论概述 (2) 1.1绩效相关概念 (2) 1.2理论与工具 (3) 第二章公司及技术研发部概况 (7) 2.1公司简介 (7) 2.2组织结构图 (8) 2.3工作流程图: (8) 第三章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9) 3.1设计思路 (9) 3.2公司战略与目标 (9) 3.3制定公司战略地图: (10) 3.4目标分解: (11) 3.5 确定各部门的KPI (13) 3.6确定岗位绩效考核表 (15) 3.7评价周期: (17) 附录一: (18)

第一章基本理论概述 1.1绩效相关概念 1.1.1绩效 一般意义上,绩效指的是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组织通常由若干个群体组成,而群体又由员工组成。对应不同层面的工作活动主体,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不同层面的绩效。简而言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因此需要明确的是,绩效是分层次的。按照被衡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绩效可以从组织组织架构层次角度划分为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针对个人绩效,定义为个体所表现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一方面强调了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工作相关活动的结果,突出了结果导向;另一方面体现了个体所表现出的促使结果达成的工作行为及过程。 1.1.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战略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1.1.3绩效管理 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

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docx

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在信息时代,信息和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而经济统计是企业最为基础的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面临是市场竞争力愈发激烈,能否充分现有资源、深入挖掘信息数据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基于此,开展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作用 (一)调查和预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市场变化规律进行全方位调查和预测,为制定发展战略方针提供书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经济统计调查和预测的作用。 (二)决策和计划市场变化的规律和统计数据是企业制定决策和发展计划的主要参考依旧,但现代市场环境下,影响因素众多,企业的决策系统具有探究式、非结构化、动态性等特点,需要参照数学统计方式和先进的统计对海量数据进行研究才能确保塑决策的正确性和有针对性。为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企业发展现状,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为实现对是企业规定期间内计划目标的实行状态,就需要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现等进行动态化监督和检查。

(三)指挥和组织为确保企业的相关技术可在短期内完成,就必须合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组建一个完善系统的组织机构,并对计划目标进行统一实施。企业组织机构的主要目标是协调和调度,从而及时掌握目前企业市场变化区域,根据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调整和指挥。通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可对组织的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控,从而促使企业经营观念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四)激励和约束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核心环节,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因为,企业员工的所作所为会在一定程度应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既能大幅度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做出出格的行为。激励机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员工的经济利用、权力地位、企业文化等,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而约束机制则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些都需要通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进行制定和评价。 二、构建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路 (一)体现框架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信息数据比较多,最主要的信息四大类:经营发展原始记录数据、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分别报表。这四类信息数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统计。比如:企业经济资料和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原始数据,而统计台账则是汇总和整理这些数据的主要手段,统计报表则主要反映了统计资料的方法。统计表报分析则是对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2021年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 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性、定量方法,还是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二)系统优化原则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 ___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 ___,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 ___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1、指标数量的多少及其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优化为原则,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的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2、评价指标体系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同层次指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该兼顾到各方面的指标。 3、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应采用系统的方法,例如系统分解和层次结构分析法(AHP),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再由次级指标分解成次次级指标(通常人们把这三个层次称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也就是说,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 ___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上述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 (三)通用可比原则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1、纵向比较。即同一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评价指标体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