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有效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增加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调查表明,目前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政府推动乏力,创建氛围不够浓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地方政府牵头主导,统筹协调乡镇、村屯,财政、宣传、司法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从政策、制度、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而目前地方党政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投入,还仅仅停留在宣传发动和组织体系建设这个较浅的层面上,特别是对协助清收信用社欠款、联合制裁失信行为等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实质推动作用的关键性工作,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意牵头,“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举全社会之力共同维护创建诚信社会的氛围不够浓厚。

现有抵押担保方式单一,农村融资缺少制度保障。目前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的信贷往来主要采用“多户联保”的担保方式。即通过信用户的评定,将一定数量的农户结合为一个担

保体,对其中的某一关联农户发生的信贷风险通过其他成员担保来化解。多户联保的担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农户经营的规模化、信贷需求的多样化和资金需求量的增加,这一担保方式明显不能满足农村融资的需求。

缺乏诚信教育制度和信用观念培养机制,农户主动参与征信的意识不强。现阶段,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人民银行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和农村信用社开展的部分宣传。这些诚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未能在农村全面铺开,不够深入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农户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待确定,农村信用社对系统建设工作动力不足。目前的农户档案采集录入工作主要是依托农村信用社,使用的是信用社在农村积累多年的人脉及硬件资源,其它金融机构基本没有参与。由于农信社业务重点不是城市而是农村,国有控股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所形成的信用信息对农信社开展农贷经营意义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转换政府职能,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地方政府要把农村信用建设纳入到本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层层制定、下达信用户评定和发展计划,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要积极

探索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要重视信用评级结果在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运用,尝试建立“守信得益”的正向激励机制,提升“信用”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

建立完备的农村产权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信用关系是产权制度的延伸,产权制度又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经营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只有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才能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真正主体,才能明确信用关系中的权、责、利,才有恪守信用的内在动力。因此,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规则,提高农村资产流动性。尽快修订完善《担保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增强农村产权流转和交易的可操作性。

培育农村信用文化,提高农户的征信认知水平。要将农村诚信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倡导“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示范活动。对守信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化”的信用激励政策,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使广大农民切身体验到“诚信”二字所蕴含的价值,让“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农村信贷环境逐步改善。

明确农户信用档案的服务范围,调动农村信用社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我国农村区域性差异较大,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应以区域性服务为主,在同一区域内应以服务农信社加强农贷管理、改善农民贷款服务水平为主,合理保护农

信社提供信息资源的应有权益。在未实行征信产品收费制度阶段,为保护农信社占有农户的“商业信息资源”,可对农信社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屏蔽农户信用档案中的非信贷信息,其他金融机构只能查询各机构提供的信贷信息。实行征信产品收费制度后,可根据征信数据报送与征信产品的差异化定价,或由农信社与其他金融机构自主协商使用,从而实现金融机构间信息的共享与公平。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农村金融环境现状

让农民享受便捷服务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近日,桂平市社坡镇、社坡镇全禄村等38个村镇被桂平市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桂平市信用村镇荣誉称号。至此,由农信社牵头,建立由农信社、人民银行、政府和农户组成的“四位一体”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2009年,在人民银行和市政府的推动和帮助下,桂平市信用联社制定了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信用村镇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制定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分别选取群众信用基础好、贷款到期收回率高、不良贷款比例低的社坡镇、社坡镇禄全村作为信用镇和信用村创建试点村镇,在搞好示范的基础上,以点带面

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工作。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宣传信用社对信用户、信用村的优惠政策,大力营造“守信得支持、失信不支持”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民不断增强诚信意识,积极争当信用户,支持、参与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促进信用村镇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在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广大农信社员工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离农村最近、与农民最亲的优势,重拾“挎包银行”精神,改进服务方式,改善金融服务,走村串户,深入开展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工作。至目前,桂平市农信社评定全市信用户59074户,创建信用村36个、信用镇2个。其中社坡镇、紫荆镇、社坡镇全禄村等38个村镇被桂平市人民政府授予信用村镇荣誉称号。

该联社还把创建信用村镇与“信贷阳光工程”建设、“诚信创业青年工程”和“两个一”工程(创立一个品牌行业贷款、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示范品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创建信用村镇”工程,评定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打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繁荣。对被评定的信用户,桂平市联社给予贷款优先、额度优厚、利率优惠等优惠政策,为信用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仅今年一季度,桂平市农信社就通过灵活的利率手段,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819万元,为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

信贷资金支持。(何琼珍)

破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难题

2010年11月22日15:02《当代金融家》【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Crack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system in rural area

文/易娟

加快和完善我国征信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统一的农村征信系统平台。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点单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以点带面。

随着普惠金融理念的进一步实施,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从吉林市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看,由于普惠金融风险的防范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艰巨,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确保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效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信息不对称易形成交叉放款

当前,农村信贷格局从农村信用社一家垄断变成多头竞争的格局。从2010年上半年来看,吉林地区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城市商行、农信社、邮储已涉猎农村信贷市场,同时,又增设了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普惠金融理念得

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绝大部分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没有进入征信系统,使农村信用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为明显。

从调研来看,在同一地区内,N家金融机构对同一农户信贷信息缺乏共享。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情况下,某金融机构对农户在其他(N-1)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一概不知。而对于该金融机构来说,要想获取该农户全部信息,只有通过对多家银行及该农户的调研来完成。但此举获取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很难实现,极易形成交叉放款。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在对辖区某乡镇的调查中发现,该乡镇共有农户11672户,其中,在农行和信用社均有贷款的共计1319户,占总户数的11%,随机抽取的20户交叉放款的村民,共计贷款140万元,其中信用社贷款79万元,占比56%,农行贷款61万元,占比44%,单户平均贷款7万元,远远高于信用社户均贷款1.3万元的平均值。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农行和信用社双方信贷风险不同程度增加,不理性的超负荷经营也无疑加重了农户的生活负担。所以,为促进农村经济合理健康地发展及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亟待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

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人行吉林市中支以建立辖区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目标,

要求各县(市)支行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各涉农金融机构参加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民银行,并确立了重点联系支行,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信息专报的形式及时反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度,形成有计划、有落实,稳步推进的长效机制。

第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在具体实施农村信息采集之初,对涉及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采集情况的工商局、农业局、供销社、科协以及农户进行了深入走访,并召开了涉农金融机构参加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共同探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情况,结合《吉林省农户信用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和《吉林省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就目前各行、社农村信用评级标准及评级成果运用情况进行了相互沟通和了解,共同商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近几年来,人民银行组织各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了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对“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的优惠贷款品种,增强了农村信用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他们主动偿还到期贷款,争当“信用户”。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大为改善。

第四,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力军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农

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形式,是建立辖区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吉林省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模板开发前期,人行将《农户信息采集表》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采集表》下发到各涉农金融机构,要求各金融机构依托信贷管理系统,采集农户信用信息。目前,各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已掌握80%90%的农户信用信息,60%70%的农户信用信息已建立了电子档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相当完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难题待解

第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政策依据。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体的征信活动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没有明确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处理的行为规范,使得农村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和失信惩治无法可依,难以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

第二,农户信息内容多,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农户信息采集内容主要依据《农户信息采集表》,该表有近400项采集内容。信息内容的过多与过细,使信贷人员在采集农户信息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一是农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对家庭经济情况不了解;二是绝大部分农户对涉及农户隐私(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健康状况等)的指标较为敏感,不愿填报或少填报,涉及信用、工商、保险等信

息难以获得;三是农户众多,居住分散,而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少,信息征集工作难以做细;四是个别未贷款或无贷款需求的农户,不愿意透露其相关信息,以至于非存量客户信息无法采集。此外,个别信贷人员对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重视不够,敷衍了事,甚至存在主观臆测等情况,使部分关键信息项缺失或失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信息的质量,导致数据真实性有待考据。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特殊性,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采集难度加大。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导致信息源采集难。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际上是松散型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如在桦甸市工商局注册的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90%以上属于这种形式。这些专合组织主要由一些农村产业化企业牵头组建,仅限于向成员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连接紧密、开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很少,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由于农民专合组织经营运行差异大,导致内部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很多专合组织没有财务管理系统,大多依靠流水账,导致信息源采集难。二是组织管理机构的不确定,使信息采集无从下手。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或行业划分给几个行政机构管理,造成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政出多门,定位不清。工商局、科协、民政局、农

业局、供销合作社等均对其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在信息采集上,大部分只停留在基本信息上。如在桦甸市工商局注册的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集的信息也只是《企业机读档案登记资料》,农业局全盘收录工商局注册的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报表》,信息项虽有增加,但内容基本维持在工商局采集的信息基础上,可用率不高。三是长春中心支行下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采集表》中的采集项基本按照正规企业设置,信息内容专业性很强,绝大部分是必填项,而基于农民专合组织的上述情况,在信息采集上只能是望表兴叹,无从下手。

第四,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依然较差。一方面,由于我国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不具备普遍的关注;另一方面,东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信用意识不高,信用知识缺乏。尽管人行作为征信主体在农村市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征信知识宣传,但大多数农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市场合同违约、商品交易主体之间失信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或者消极对待信息征集,提供虚假自然信息等。

第五,社会参与度较低,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氛围较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环节较多,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硬性制约,各部门参与的积极

性不高,涉及企业及个人的工商、税务、电信、法院判决、缴水电费、拖欠工资等相关信息的采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快和完善我国征信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推动《征信管理条例》出台,明确农村信息征集主体,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息征集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征信系统监督管理制度,使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建立统一的农村征信系统平台。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现有条件下,最为有效、便捷的途径:一是以各省为单位,以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业务系统为基础,研发该系统与人行征信系统的接口程序,把农信社信贷管理系统数据成功接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农信社农户信息共享。这种做法成本较低,速度较快,缺点是完善的过程可能较长,初期利用功能不会很全面。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研发出一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模式,建立独立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金融信贷信息、税务、司法判决、交通、电信、水电费等一切与企业及个人有关的信用交易信息。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新数据库一旦建立,它将比较完善、稳定,便于利用,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大,建立时间较长。

第三,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点单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以点带面。一是集中力量,重点挑选一些真正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农民专合组织进行信息采集,围绕其开展信用建设,支持其做大做强,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突出实效。二是科学、合理设置信息采集项目,减少不必要的采集项目,通过一个阶段的运行后,逐步增加采集内容,完善信息采集系统。三是以县为单位,结合县域实际,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采集渠道。

第四,进一步加强征信宣传,培育农村信用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的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充分了解征信信息对其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利影响;创新农村征信产品,使农民通过利用征信产品,感知征信的内涵及意义,同时能自觉、自愿地参与、促进并维护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五,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沟通和协作机制。在征信立法的前提下,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牵头、人行主导、政府各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合办公室,明确各部门权责,一方面,可以确保包括金融、公安、税务、环保、工商等各部门信息的完全、真实、顺利征集,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信用信息采集和更新的制度化及连续性。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从五方面着力

https://www.doczj.com/doc/ca5937690.html, 2010-11-11 9:32:49钟宝林金融时报

你的股票有无主力资金热炒?速问

跌出来的机会买什么?

[字体:大中小] 收藏订阅RSS 分享打印[网友评论0条]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信用信息开始采集,评价结果得到了初步运用,对“三农”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村仍存在着信用意识淡薄、秩序紊乱、信用环境建设迟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金融支农进程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已迫在眉睫。

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农村信用体系的法制建设缓慢;农村信用观念缺失,“三农”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单一,信息质量不高;整体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信用评级结果运用不充分。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农户信用意识的提高和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只有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涉农金融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做到整体联动、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三农”和社会的“共赢”。

尽快出台并完善征信法律法规。国家应制定并出台具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标准的“征信管理条例”,并通过实践摸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征信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规定征信主体的权利;明确被征信者和各信息源有提供真实完整信用信息的义务;制定征信工作操作规程和信用评级标准;建立对失信者的法律惩戒机制等详实的法律规定。只有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才能顺利开展、信用环境才能得到改善、融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建设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诚信意识。要以政府各部门宣传“惠农政策”、人民银行送“金融知识下乡”、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进万家为载体,以营造诚信环境为主线,以宣传诚信知识为内容,大力弘扬诚信传统美德,教育农民树立“守信荣,无信耻”的诚信理念,进而提高广大农民的诚信意识,为共同构建和谐的农村信用环境夯实思想基础。

建立协调共建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政府领导、人民银行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具体运作、地方各部门协调配合、农户和企业全面参与的共建机制。只有整体联动,各方密切配合,才能营造出诚实守信的农村信用环境。同时,在政府的领导下,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

务。通过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这样既能使信用信息采集真实而完整,又能为信用评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农村信用信息建设成效。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按照征信法律法规要求的信息采集范围和内容,由涉农金融机构确定信用评价标准和授信额度。同时,要严把信用等级评定关、发证关和年检关,可由取得信用评价资格的中介机构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对农户和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信用评级,以提高信用评级的可信度,增加评级结果的透明度。

建立奖惩机制,加大信用评价成果的运用力度。对守信农户和企业,地方政府要给予享有“惠农政策”的优先权;涉农金融机构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的基础上,不仅要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激励政策,而且要提高授信额度,满足守信农户和企业扩大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地方职能部门要加大“帮农、助农”和“减负、增收”力度,为守信者开辟发展经济的绿色通道。对欠贷、赖贷、逃贷失信农户和企业,政府大力支持涉农金融机构采取限贷、拒贷的惩治措施;公安、法院等执法部门要采取强硬的经济、行政处罚措施,帮助涉农金融机构清收贷款、保全资产,使失信者在刚性的法律制裁和政

策约束下,能自觉地诚实守信。

目前,县域涉农金融机构广泛开展了以建立贷户电子信用档案、贷户信用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使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服务更加多样化。据对河南省漯河市的调查,截至2009年年末,县域已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35719户,占贷款农户的88.45%,已建立县域中小企业电子信用档案280户,占贷款中小企业的34.36%,建立信用村29个,信用户43202户。尽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信用档案建设不平衡。一是县域之间不平衡。舞阳县贷款农户及中小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了100%,而临颍县贷款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档率为49.48%,贷款中小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建档率22.95%。二是涉农金融机构之间不平衡。县域涉农金融机构中农发行、农行、邮储银行对贷款农户、中小企业电子信用档案的建档率均为100%,而农村信用社电子信用档案建档率平均为37.90%。三是贷款农户和中小企业之间不平衡。贷款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档率为78.28%,

贷款中小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建档率为50.57%。

创建工作有待加强。一是政府没有充分发挥主导和领导作用,支持和推动农村征信业的发展,反而将征信体系建设当成是涉农金融机构的事情,当成一般性事务,对失信行为惩戒、联合打击逃废债等态度暧昧。二是目前农村信用建设主要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开展的“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这就使农村信用活动概念比较狭窄,农村信用社最关心的是客户能否到期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这不能全面体现信用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内涵。

征信体系建设有效载体不足。目前,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小额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在征信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完整的农户征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对广大农户征信状况实施及时、有效的记载和跟踪,无法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统一口径的采集、统一指标的评级以及统一变化的监测;另一方面涉农金融机构面对面广量大、零乱分散、情况各异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既要对其资信状况进行精确评估,又要对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进行适时管理、及时更新、随时监测,很难保证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

涉农贷款的特殊性制约了农村信用建设的发展。一是贷户的流动性较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推广的初衷是解决个人和企业在多家金融机构、多个省市贷款时,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承担信贷风险的问题。二是涉农金融机构贷户构成单一,范围较小。特别是农信社是面向农村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是解决农户资金困难,支持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背包银行”。三是涉农贷款发放的特殊性。在农村,贷款表现出数额小,数量多的特点。单笔贷款最高不超过几万元,小的有二三百元,绝大多数都在六七千元以下。因此,对于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而言,农户只要有能力,小额贷款归还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大量的贷户也稀释了个别人违约给信用社带来的影响力。农民征信意识不强,农村金融机构宣传推动工作滞后。据对10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户对征信的认知程度较低,45%的农户不知道征信概念,47%的农户不赞同信用社要求客户提供涉及企业商机或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偏少、管理手段落后,宣传效果不佳,大大影响了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必将纳入整个社会信用征信系统。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认为应全面推进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整体规划,加大推动力度。人民银行要牵头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农户信用系统建设。加强机构间横向联合,制定配套法规、政策,为农村信用建设提供保障机制。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硬件建设步伐。要重点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信用信息采集的软件开发工作,缩短和加快农信社贷款农户和中小企业信息迁入人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时间和频率,为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提供最为快捷、可靠的依据。三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收集、核准数据库原始信息及整体建设活动疏通渠道。大力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民的良好信用意识,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金融法律知识和信用知识宣传,培育和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自觉意识和理念。四是要以法律手段保障农村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司法部门,对有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全面停止贷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制裁措施,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xx小编整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类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xx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XX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XXXX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XXX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20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20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组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及时作出解释说明,在全市的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 1.开展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鉴于我区在探索党务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市编办将我区定为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的试点区,试点启动以来,区廉洁办积极指导区编办开展相关工作,从管理服务对象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目前试点工作已得到市编办的初步认可。 2.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发政府购买服务信用验证系统,依托区信用信息平台扩大政府采购用信范围,明文规定除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外,各单位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组织采购且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达成履约关系的采购事项,均须对供应商信用状况进行全面核实,实现政府购买服务100%用信。通过对接区财政体系,规范核算部门名称和编码,面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配发信用验证账号565个,全面覆盖区、街两级单位。二是继续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至街道和社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区8个街道、111个社区基本已完成服务大厅建设。三是制订政务服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将政务服务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审批和服务效能指标中,明确了指标定义、评分项目、操作规程等内容。

农商行如何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农商行如何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制 度安排;“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对于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农村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农村信贷成本、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积极的农村信用制度,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农商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先行的领头羊,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农商行是国家推进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三农”金融服务的主体之一,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农商行是农村信用体系的组织者和维护者,通过发放涉农贷款,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创建信

用村、信用乡(镇),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提升农村信 用价值,努力营造优良的信用氛围,宣传诚信的信用文化,着力构建与农村地区相适应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这对于提高农户信用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主要的服务目标是农户和中小企业,为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出于成本和效益的综合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的设置和业务拓展上往往倾向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区,而不能照顾到广大农村和县城。而且随着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员的精简、机构的撤并,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逐渐减少,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锐减存。这正好给农商行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农商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营业网点不断增加、从业人员持续增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区域逐步加大、金融实力稳步提高。在农村地区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示范的实施方案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示范的实施方案 根据《x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x办〔x〕50号)工作部署,为扎实推进我市承担的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示范工作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x和x、x、x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x-x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案》,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制度规范体系为保障、以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为重点、以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使用为关键,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成覆盖主要信用主体、体现x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优化经济社会运行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组织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信用产业健康发展。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顶层设计,形成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加大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强化社会信用系统建设集成,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和个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权利与责任、激励与约束的和谐统一。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围绕关键环节,选准突破点,加大攻坚力度。注重操作性和实效性,不断推广使用信用建设阶段性成果,充实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内容。 (五)强化衔接、控制风险。注重与国家和省级、x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的有效衔接,审慎发布信用主体信息,切实维护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防范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滥用风险。 三、建设目标 x年,健全完善信用建设综合示范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专门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初步建立信用体系有关基本规章制度和信息标准。启动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针对新注册企业和变更企业发放带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版营业执照。抓好关键领域信用建设,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财政性资金使用等行政与社会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建立并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宣传活动等。引进和培育各类信用服务机构,扶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启动重点区域信用建设试点示范。 x年,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工作,完善和强化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领域的信用记录,根据x统一部署,适时启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并推进与x、x、国家信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促进“三农”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和龙市支行李延武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规避农村信贷风险、打造诚信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和龙市支行党组注重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意识,以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平台,进一步支持“三农”和辖区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一)更新观念,创新“三农”信贷产品,使信用信息产品成为信贷支持“三农”事业的主要依据。有效解决“三农”主体由于抵押品不足导致的贷款难、难贷款问题。 (二)规避金融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培养农村诚信意识,夯实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实现涉农商业银行间“三农”主体信用信息的共享。 (三)实现高效的银农对接,有效解决涉农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信贷商品与“三农”主体信贷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和龙市支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作法

(一)党组重视,理清思路 2009年初,和龙市支行党组经过集体讨论研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这并不是一时突想,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多年酝酿而成的。和龙市是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05818人,其中农业人口78011人,占38%。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仅为3189元。要发展“三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需要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是主要来源;而要取得贷款支持,大多需得有担保、抵押。因此农民贷款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使更多的农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获取信贷资金,实现增收,建设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必要条件。因此,和龙市支行党组把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大方向有了,而不付诸于行动,那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反复研究,和龙支行党组结合总行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和龙市支行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等方面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为和龙支行今后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明确了方向。 (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发挥支农再贷款支农作用,引导农民树立信用意识。农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 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2015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14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14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

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通政办发〔2008〕7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 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苏发〔2007〕14号精神,依据《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政办发〔2008〕8号,结合南通实际,制定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信用体系为目标,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突破口,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形成政府诚信为表率、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为重点、信用服务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营造“诚信得益、失信受制”的社会环境,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把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诚信南通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源整合、联动监管和信息服务等作用,积极发挥政务诚信的示范效应和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信用产品开发和应用,积极培育信用市场,促进信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统一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标准,规范信用基础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等行为,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联动监管机制,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保障信用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保护守信者的合法权益。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的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架和运行机制,诚信南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部门间信用信息实现互联共享。扶持信用产品应用,建立用于供企业查询、评级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推进信用服务行业市场发展,提升政府公信力、企业信用度和社会诚信意识,优化社会诚信环境。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制度 1.制定南通市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规定,规范信用征信、评级、披露的运行程序及操作规则。依法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信用产品的生产、使用等活动,明确界定信用信息的公开范围,把信用征信、信用公示、信用评估和信用咨询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建立公共信息公开制度,整合监管信息,实现系统内和部门间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按规定向特许经营机构、社会公众、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 (二搭建信用基础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共享。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摘要:我国农村普遍存信贷资金紧张、信用秩序混乱、诚信缺失等现象,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信用立法、信用信息交换、金融产品、担保、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为建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用立法;担保;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1161(2015)03-0087-0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提升农村金融业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受到信用立法不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信用立法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经济主体的征信活动,缺乏

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信用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征集、分类、发布、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缺乏行为规范,加大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难度,无法全面获得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各类金融机构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和内部数据库系统,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信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动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税务、财政、司法等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目前政府的工作仍停留在组织建立领导小组、协调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热情始终不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不明显。 1.2 农村信用信息资源浪费,共享机制尚未实现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领域较广,环节较多,单一部门无法完成,必须由工商、税务、农业、司法、金融等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不同部门采集的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缺少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降低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1.3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宣传力度不足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县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和《池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201X年工作开展情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XX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快,效果好。201X年以来,根据池州市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县以打造“信用XX”为目标,积极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公开、利用为主线,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平台建设,创新拓展应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打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信用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召开的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暨媒体通气会精神,召开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建立了多渠道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联动机制:一是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会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执行计划,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二是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推进党群部门、政法系统、社会组织的创建工作。三是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创建第四届文明县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全民参与,共同推进。四是政府带头落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言行,通过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是为进一步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市201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制定了《XX县201X 年推进XX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 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强化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用人机制,严格公务员诚信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公务员诚信作为公务员个人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奖励表彰等工作的基本内容,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培训计划中,加大公务员诚信考评,塑造“忠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形象。 建立和完善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讨论与听证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县重点项目都在确定前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市政府重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成熟的农村信用体系不仅可以节约农户借贷成本和时间、加快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帮助政府在农村扶贫等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没有明确的规范,使得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处于无法可循、无法按章操作,造成了农户信息采集困难,难以顺利的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2.信用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的关注度还比较低。而且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知识普及较少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整体信用意识不高,造成了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定困难。 3.缺乏明确的评级标准 对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信用评级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我国在农村信用评级上尚无统一标准,而且农户由于个人流动性强、注重隐私、收入不确定等因素,难以准确把握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大了信用评级的难度,造成了信用评级结果难以反映被评对象真实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情况,农户信用评级不被金融机构普遍认可,影响了类似“信用村”、“信用乡(镇)”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行。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相关制度建设 在《征信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制定相关的农户征信规章制度,为农户征信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例如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用评级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农户信用信息保护制度、农户信用信息的公布、使用、规范信用信息提供方和使用方的各种行为等,正确处理好农户征信过程中所涉及的隐私权、查询权、知情权、异议权,增强具体工作实施的合法合规性。通过建设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的规范,使得构建农户征信系统有法可循、按章操作。 2.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户信用宣传工作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有效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金融精准扶贫 工作支持力度,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X〕34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关于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X〕84号)、《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X发〔X〕5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银发〔X〕280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大力推进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原则,建 立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以搭建库网结合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 核心,通过市、县(区)、乡(镇)政府统筹推动,建立X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制度,建立健全全市农村信用评价 体系,解决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对农户贷前调 查难、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引导“信用+信贷”、“信用+社会管理”等工作机制有效建立和实施,提升金融精 准扶贫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向好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人民银行、发改委、金融局、农办(扶贫办)、财政局、组织部、公安局、法院、农机局、房管局、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 司等为成员单位。按照“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原则,统 筹推进专项工程建设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负责 统筹、协调、督促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 各县(市)、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由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担任主任,下设信息采集办公室和信息处理办公室。信息采集办公室负责协调金融扶贫服务三级体系按照分工做好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录入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办公室负责维护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提供农户信用信息查询,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信息采集办公室设在所在地政府农办,信息处理办公室设在所在地人民银行。 (二)搭建以“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强化农户信用信息应用与社会服务。 全面推广使用人民银行X中支组织开发的“X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按照“来源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原则,由各县(市)、区农村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采集办公室和信息处理办公室根据分工做 好本地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和处理工作,建立各县(市)、区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各县(市)、区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X市农户信用信息服务网。各相关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将与农村、 农民、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信息、金融产品与服务信息、中介机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市加快推进“十三五”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柳政办【201X】158号)任务分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和工作目标任务,201X年以来,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全县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制度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融水县信用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完善本部门信用信息记录、失信行为分类和联动监管等信用管理制度。制定信用信息采集目录,明确信用信息分类,按照信用信息的属性,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类管理。加大违法违规贩卖个人信息和企业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X年起,开展编制融水县加强政务领域信用记录建设的意见和办法;编制融水县政务信用信息目录;持续加强信用系统建设,健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 (二)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1.开展融水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研究,建立了“信用融水”网站,201X年底前同步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XX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XX”网站。 2. 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根据融水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方案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主动采集履职过程中形成的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本系统、本行业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实现部门和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集中整合。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引入公民身份证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索引码,为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夯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1)201X年成立自治县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编办),组织协调45个县直部门,梳理、清理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共梳理出5581项行政权力,其中保留3423项,拟取消或转移2158项,精简率38.67%。保留的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以融政发〔201X〕18号文件予以印发并在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在此基础上,201X年再次组织协调32个县直部门,进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经过梳理确认,保留权力事项3641项、共性权力11项,与权力事项对应的责任事项26424项,形成《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以融政发〔201X〕28号文件予以印发并在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 (2)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是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X年调整政府工作部门时,我县将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进行整合,设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并于201X年印发了“三定”规定,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和维护市场秩

活动方案之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篇一: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关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在2011年底前,相关部门依托政府网站,全面设立项目信息 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链接和 整合其相关部门建立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 信息和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 惩戒制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建立信用档案,不良行为信息 公开基本达到全覆盖,初步实现全县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 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二、实施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要按照整体部署,结 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县政府网站开通专栏,集中 公布信息,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推进工程建 设领域信息公开共享,将这项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二)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务求取得实效。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 究国务院、省、市有关部门制度、发布的本行业(系统)内项目信 息和信用评价标准,按照县级统一的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和基本指导 目标要求,依据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 金的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事项以 及信用信息等确定需公开项目的范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坚持 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完整 地通过“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规范 发布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 (三)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注重经验总结。要探索途径、树立典型,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推广成功做法和建设经验,整体推进相关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落实责任。2011年9月,成立在县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县推进工程建设领域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县镇于20**年9月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过4个月的努力,目前镇级政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已成功构建,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信用户评定工作基本完成。现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下辖16个行政村(社区),辖内农户8230户。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信用镇”创建工作,使全镇社会经济金融秩序进一步好转,政府诚信度明显提高,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信用建设环境。为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确保全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镇政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彭云为组长,常务副镇长、支行行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建设规划,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事宜。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联动”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镇镇长负责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例会制度,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列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制定守信

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在评定信用户过程中,将信用户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五种类型,根据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等级,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风险定价等方面实行差别对待政策,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的融资受到制约。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创建工作质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镇镇工作会议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努力构建“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环境。其间,累计开展宣传培训等46次,涉及农户6251户,发放宣传资料4300余份。建立科学的信用体系建设标准,精心选取建档指标,设计构建了《信用信息采集表》、《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镇、信用村信息档案》,简明扼要地反映农户、村、镇基本信用状况,有效避免了农户信用评级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经验性。领导小组按照“评定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过程有记录”的工作要求,定时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询问、检查工作,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以支持种植业、养殖业、竹木林业、加工业等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20**年,全镇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2万元,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农户资金需求,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四)履行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初次评定为信用农户即定为一星级,以后每年根据信用户信贷履约情况动态调升或调降用户星级或取消其信用户资格,最高星级为五星,对应原来的“优

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下是XX收集的诚信体系建设方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诚信体系建设方案根据省、市《关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在20**年底前,相关部门依托政府网站,全面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链接和整合其相关部门建立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建立信用档案,不良行为信息公开基本达到全覆盖,初步实现全县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二、实施原则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要按照整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县政府网站开通专栏,集中公布信息,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共享,将这项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务求取得实效。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务院、省、市有关部门制度、发布的本行业内项目信息和信用评价标准,按照县级统一的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和基本指导目标要求,依据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 金的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事项以及信用信息等确定需公开项目的范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完整地通过“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规范发布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 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注重经验总结。要探索途径、树立典型,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推广成功做法和建设经验,整体推进相关工作。 三、工作步骤 成立机构,落实责任。20**年9月,成立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县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由县工信委、县检察院、县发改委、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县信息办、县房管局、县建设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法制办、县国税局、人行永修县支行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县工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黑政发[2014]26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11.14 【实施日期】2014.11.1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政发〔2014〕26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14日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优良的农村信用环境和政策实施环境,现就我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信用信息服务为基础,以支持融资、培育信用意识为重点,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和评价体系,推动行政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与守信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提升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机制创新和信用提升的突破,促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信用与经济良性互动、农村经济与金融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借鉴克山县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经验,以县(市、区)或垦区农场为单位(以下简称县域),用三年左右时间,以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实施对象,探索建立以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为基础、以信用对接和信用增级为核心、以信用文化为保障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分数或等级,整合和引导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组织将其所掌握的经济金融及行政管理资源向信用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主观上提升信用意识、客观上提高守信能力,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在整体上的显著改善,突出信用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境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南北最长77.4公里,东西最宽74公里,海拔高度500米,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少数民族县、河北省粮食大县,耕地62万亩,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47.49万。以来,县启动了以三信(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城乡信用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经过努力,目前采集农户信用档案10.9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9%以上;已对7.1万户进行信用评定,评为信用户3.4万户;建设完成6个信用镇(乡)、50个信用村;12月14日承德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现场推广会议在农信联社隆重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要作法 1.确定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征信系统为载体,以信用

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原则,为全县农户和乡镇企业普遍创建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建设,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进海南省农村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农的农村信用体系框架。总体思路和目标的确立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农信落实、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联社主任为组长,各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和具体实施。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制定具体配套支持政策,主动运用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惩戒措施;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及项目等情况逐户建档,并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创新农户信贷管理体制,主动打造新型信贷业务管理流程。

某市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

某市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 20**年,按照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市信用办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统筹部署,狠抓落实,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统筹推进。2月28日召开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下发《2013年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2013年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解》、《XX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层面工作分别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要求。6月5日,再次调整全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明确由汪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6月27日,汪市长组织召开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推进会,对“XX市信用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技术水平、应用成果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归集共享各行各业的严重失信信息,建立“黑名单”制度,形成失信惩戒的联动监管约束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路树标、积累经验。 (二)健全信用制度,创新工作手段。《XX市企业失信行为联动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率先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实施办法(试行)》、《XX市守信示范企业评定与激励实施办法(试行)》》、《XX市典型失信企业“黑名单”曝光实施细则(试行)》等四个办法相继出台,注重体现了联动惩戒的工作思路,对不同等级的失信行为实施分等级惩戒;首

次提出“信用修复”概念,充分体现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与追求;同时,也进一步注重依托信用机制推动行政管理创新,不断促进信用信息在政府管理决策、市场经营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和服务。四文件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市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连同《XX市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XX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已经基本构成了我市信用管理工作机制,为建设全国信用示范城市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全面整合架构,平台升级有效。一是全面梳理数据项,调整数据目录结构。由原来的线状结构调整为树状结构,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数据的归集、展现和应用需求;二是全面提升系统架构,扩展为XX市公共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包含企业库、社团库、个人库、企业信用基准评价、“黄”“黑”名单库、诚信无锡网等板块;三是开发信用信息智能搜索系统,通过智能搜索攫取网上公开发布的企业信用信息,通过智能和人工甑别相结合的方法,以补充信用数据来源;四是开展信用基础数据系统和市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的信用数据对接工作。截至现在,“诚信无锡”网站访问量已突破72万人次。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基本实现了35个成员部门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全市17万家企业、5800家民办非企业和社团组织的282多万条信息归集入库,其中基础信息260多万条,信用信息28多万条,形成了省市对接、部门交互的共享体系。 (四)创新工作方式,推动信用管理。全力推进“百企示范万企贯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