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第30卷第8期2010年8月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 Scientiae C ircu mstanti a e

V o.l 30,N o .8A ug .,2010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 .2008ZX07101-006-08)

Supported by t h e NationalM ajor S ci ence and Techn ol ogy Specifi c Projects on W ater Poll u ti on Con trol and Treat m en t (No .2008ZX07101-006-08)作者简介:董慧峪(1983)),男,博士研究生,E-m ai:l hydong_st @rcees .ac .cn ;*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m ai:l q i angz @rcees .ac .cn Biography :DONG H u i yu (1983)),m al e ,Ph .D .cand i dat e ,E-m ai:l hydong_s t @rcees .ac .cn;*Corres pondi ng aut hor ,E -m ai :l q iangz @rcees .ac .cn

董慧峪,强志民,李庭刚,等.2010.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30(8):1577-1582

Dong H Y,Q i ang Z M,L iT G,e t al .2010.Progress of i n-sit u b i ol ogical techno l og i es for po ll uted river re m ed iati on [J].A cta Sci en ti ae C ircum stanti ae ,30(8):1577-1582

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董慧峪,强志民*

,李庭刚,尹澄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收稿日期:2009-12-23 修回日期:2010-03-26 录用日期:2010-04-28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面源污染的加剧,河流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众多修复技术中,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经济、高效、可持续性等特点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污染河流原位修复过程常用生物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以期为我国河流原位修复的开展提供及时与有益的借鉴.关键词: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文章编号:0253-2468(2010)08-1577-06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of i n -situ biol ogical technologies for polluted river re m ediation

DONG H uiyu,Q IANG Zh im i n *

,LI T inggang ,Y IN Chengqing

S t ate Key Laborat ory of E nvironm ental Aquatic Che m i s try ,Researc h C enter for E co -Environm en t al Sciences ,

C h i nese Acade my of S ci ences ,

Beijing 100085

R ecei ved 23Dece mb er 2009; recei ved i n rev i sed f or m 26M arch 2010; accepted 28April 2010

A bs tract :W it h rap i d i ndu stri ali zati on ,urban izati on and aggravati on of non -poi nt s ource poll uti on,ri ver poll u tion has beco m e a seri ou s environm en t al prob l e m i n Ch i na .Am ong nu m erou s re m ediati on t echnol ogi es ,i n-sit u b i ological t echnol ogy has attracted increasi ng atten ti on f or ri ver re m ed i ati on b ecau se it is econo m ica,l effecti ve and sustai nab le .Th is paper rev i e w s ,i n a co m prehens i vem anner ,t he ch aract eristics ,app lications and recen t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it u b i ol ogical t echnol ogi es and correlati ve auxili ary t echnol ogi es co mm on ly app li ed for ri ver re m ed i ati on w it h an e mphasis on t he b iol og i cal contact ox i dation process .It is expected to p rovide ti m el y and usef u l i n for m ation for i n-sit u re m ed i ati on of poll u ted ri vers i n C h i na .K eywords :polluted river ;i n-sit u ;b i ol ogical re m ed i ation techno l ogy

1 引言(Introducti o n)

河流系统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输水、泄洪、景观、航运和养殖等多种功能(K arr

et al .,2000).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面源污染的加剧,河流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过量的耗氧有机物、氮、磷、有毒物质等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破坏了河流的功能和水生态平衡,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域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亦受到威胁.依据最近发布的5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我国七大水系200条河流的40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类及以下的断面比例高达45%,而且

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因此当前在我国开展河流修复技术研究尤为迫切.

在众多河流原位修复技术中,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在河床内或河道旁强化微生物对河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实现河流水质改善、水生态体系恢复的目的.由于该工艺成本低、对水质的适应性强、持续效果好,近年来相关研究、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主的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河流(尤其是中小型受污河流)原位生物修复的开展提供及时与有益的借鉴.

环 境 科 学 学 报30卷

2 常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C o mm on l y used in-situ

b i o log ica l re m ed i a ti o n techno l o g ies)2.1 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主要依据天然河床、人工填充滤料等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在人工辅助曝气或直接利用水中溶氧条件下,通过吸附、降解及过滤作用去除河水中的污染物(Sabater ,2002).由于生物膜生长并固着在填料上,能够保留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使得生物膜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具有脱氮的潜能,同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原生、后生动物,提高了系统净化河水的能力与稳定性.当前,河流修复中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主要包括砾石接触氧化、生物飘带、排水渠接触氧化等多种工艺

.

图1 砾石接触氧化工艺示意图

Fig .1 S che m atic diagra m of gravel contact oxi d ati on process

2.1.1 砾石接触氧化 砾石接触氧化工艺的实质是对天然河床中生长在砾石表面生物膜的一种人工强化技术.如图1所示,通过在反应池中放置一定级配的砾石,增大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水中污染物流经反应器时,通过吸附、生物降解、接触沉淀等多种机理实现净化(Naka m ura et al .,2006).按照设施设置的位置,砾石接触氧化可分为在线式和旁路式:在线式是直接设置砾石于河道内的河床上,旁路式则设置于河道边的滩地,多利用橡皮坝提升重力引水.自1981年日本在多摩川支流野川建立第一座砾石接触氧化池开始(高婷,2008),砾石接触氧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在东亚加以利用,著名的工程包括日本的古崎川(周怀东等,2003)、平赖川,韩国的良才川(何旭升等,2005)、我国台湾地区的南门溪(Juang et al .,2008)等,工程实施效果如表1所示.该工艺实际运行中HRT 大多控制在1~2h 内,采用连续式进出水,依据水质改善的要求可分段铺设曝气设施.但该工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填料砾石的低效,工艺容积负荷偏低(50g #m -3

#d

-1

)导致占地面积大、初期建设成本较高,需

定期排泥,增加了工艺运行的复杂性与成本;同时

去除指标单一,以BOD 、SS 为主(Yosh i m ura et al .,2005).随着新型高效填料的不断面世,为工艺的升级提供了可能.

表1 东亚砾石接触氧化工艺实施效果

Tab l e 1 Engi n eeri ng perfor m an ce of gravel con tact ox i dati on process i n

EastA sia 河流曝气设备工程日

处理量/

(104t #d -1)去除率

BOD SS N H +4-N 古崎河有2275%62%71%野川无1075%85%-平赖川无1575%85%-良才川有475%70%-南门溪

1

34%

56%

11%

2.1.2 生物飘带 生物飘带以有特殊微观结构和

功能的新型填料为载体,由大量的微生物固着在飘带上形成生物膜而构成.生物飘带河水净化技术即通过在河道内铺设新型填料,采用淹没式接触氧化工艺治理河道污水,主要设施包括飘带、曝气管、支架、反冲洗管等.与其它生物膜工艺相比,该工艺充分利用河道已有设施,无需对河道进行重新改造,不影响河道景观,也不挤占城市土地,而且后期维护容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近年来在一些河流修复工程中得到较多应用.武汉的塔子湖、广州的大金钟湖(袁伟刚等,2007)的修复中采用了阿科蔓生态基生物飘带,湖水水质有较大改善.深圳新洲河(程尘,2007)的修复中采用该工艺,使得原河水中的BOD 由258m g #L -1

降至17m g #L -1

.W u et al .(2009)选用两种生物接触氧化填料连续净化河水,发现生物飘带在总氮去除方面优于半软性填料,飘带所有的多层次微观结构可同时提供好养、缺氧、厌氧等多种生境,为同步硝化反硝化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应用该工艺时,应及时清除淤积于飘带表面的漂浮垃圾,并应尽量避免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

填料作为微生物栖息场所,是接触氧化工艺中的核心,其特性直接影响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近年来研究人员就悬浮填料(施东文等,2007;王荣昌等,2004)、无机矿物填料(雷金勇等,2006)、弹性填料(田伟君等,2008)、组合填料(李璐等,2008)等在河流修复中的净化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COD 、NH +4-N 等主要污染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填料选取时除了要符合良好的传质性、稳定性和比表面积大等常规要求外,同时要考虑河流的冲刷性、连续性及泄洪等特性需求,依据河流的

1578

8期董慧峪等: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受污程度、水利水文条件及接触氧化工艺的设置形式(旁路式、在线式)等实现优化配置.

2.2菌剂投放

菌剂投放工艺利用特定高效的微生物菌种分解、转化或吸收水中污染物,当前在生活污水(姜安玺等,2005)、工业废水(李捍东等,2006)、富营养化水体(庞金钊等,2003)等水体净化中均有研究应用.由于受污河流中普遍存在人工合成的难生物降解化合物,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中原有的代谢平衡,河水中原有的/土著0微生物难以将其分解代谢,因此可通过高效菌株的筛选、菌群的优化构建、扩大化培养及投放等过程实现河流水质净化,从而达到水体自净系统的恢复.投菌工艺中高效复合菌群的构建是决定工艺效果的关键,菌群通常包括从自然界筛选出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如硝化菌、光合菌、酵母菌、专性降解菌等(陈坤等,2007).陈谊等(2009)通过软件优化得到复合菌群中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絮凝菌的最佳投量,实现COD和NH+4-N的同步高效去除.菌剂投放技术中常用菌种净化原理如表2所示,近年来由于高效菌群制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加速了投菌工艺在河流净化中的推广应用.我国西坝河、饮马河、新渔浦的治理中均采用了投菌工艺,工程效果如表3所示.

表2常用菌种净化原理

Tab l e2Pu rificati on p ri nci p le of comm on l y u sed strai n s

菌群名称营养类型净化原理

光合菌光能异养菌为主光能异养菌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依靠降解小分子有机物间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硝化菌化能自养菌降低水体中NH+

4

-N浓度,亚硝酸菌完成NH+4-N到NO-2-N的氧化,硝酸菌完成NO-2-N到NO-3-N的氧化

芽孢杆菌异养菌分解、代谢水中有机物,同时可降低NO-3-N、NO-2-N浓度专性降解菌异养菌经过驯化、筛选后多用于高毒性、难降解物质的净化

由于河水的流动性和投加不连续性等特点,以及水生态体系内/土著0微生物与外源微生物间的竞争、拮抗等关系,投菌工艺较难在长时间内保持净化效果.构建高效菌群时可从河流生态系统内筛选,以降低水体生态系统内的竞争与环境风险.投菌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亦可联合使用,在启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时投加功能菌,可缩短反应器的启动周期,同时依靠菌群在填料上的附着解决投菌工艺中流失的问题.

表3国内投菌工艺实施效果

Tab l e3Engi neering perfor m an ce of b i oaug m en tati on p rocess i n Ch i na

河流投加菌剂投加效果参考文献

西坝河液可清(ACF32)COD C r、TN、TP、浊度处理效果较好,并能起到修复生态

系统的作用;部分河段去除率:COD

C r

13%~48%,浊度

24%~90%,TN5%~42%

(邓柳等,2006)

饮马河CM F甲壳素包裹微生物菌剂有机物和营养盐处理效果较显著;去除率:COD

C r

88%,

BOD586%,NH+4-N58%

(张宗才等,2004)

上海市新渔浦活性生物复合剂YL剂H15、K40水体透视度提高3.3倍,抗击高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逐

渐加强;去除率:COD

C r

80%,NH+4-N88%

(卫明等,2005)

2.3原位生物修复配套技术

2.3.1河道曝气河道曝气技术依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以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微生物降解得以净化.作为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河流修复的早期,曝气充氧技术就开始加以应用,如在葡萄牙O eiras河、德国E m sche河、英国Tha m es河、美国H o m e wood运河的治理中(李伟杰等,2007).在实际应用中,可针对河道水质改善和河水环境功能的要求,以及综合考虑河道条件、污染源特征和冲击污染负荷等影响因素,在固定式曝气、移动式曝气、跌水曝气之间灵活选择(陈伟等,2001).曝气工艺无需添加化学制剂且运行方式灵活,在应对突发污染时较短时间内可实现水质的改善.但曝气工艺的时效性较短,连续运行的成本较高,单纯的曝气工艺也很难将污染物

1579

环境科学学报30卷

去除,可与生物膜、投菌、生态净化等工艺联合应用以提高净化效果.

2.3.2生态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由河岸生态系统和河床内水体生态系统构成(张建春,2001).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应该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转功能,对长期或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扰动能保持弹性和稳定性,并表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其中生物多样性恢复是健康河流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孙雪岚等,2008),河流的生态修复主要通过河流岸边带、水体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来实现.

河流岸边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带,由水域区、河岸区和相邻土地区等组成(饶良懿等,2008).岸边带是防止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重要屏障,对水体污染物质也有一定的净化效应(王洪军等,2006;C lausen,2000).岸边带植被层可分为乔木层、小乔木层、灌木层、蔓生植物层和草本植物层等多层结构,植被层物种多样性恢复和物种优化组合是实现河岸区和相邻区域岸边带净化水质、稳固河岸等功能的关键(罗扬等,2007),吴健等(2008)在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净化的现场试验中发现草、灌、乔的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滨岸缓冲带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由于岸边带修复主要依靠植被进行,该技术受环境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单保庆等(2008)采用生物滤罐和生态型岸边带相结合的技术处理城市景观水体,研究发现岸边带技术在夏季的净化效果较为显著,在冬季基本没有净化效果,而生物滤罐净化效果受季节变换影响较小.将生物净化技术与岸边带净化技术联合应用,合理搭配岸边带植被层结构,并对植被辅以一定的整理与收割,改善水质的同时也可提高河流的景观功能.

在水体生物多样性恢复中一方面可通过生态浮床(邴旭文等,2001)、沉水挺水植物种植等技术,固持底泥、吸收去除水、底泥中的营养盐类、创造微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投放鱼类、虾类、螺蛳等底栖动物,构建/水生植物-微生物-藻类-水生动物0食物链,增强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吴虹兴等,2008).水质的改善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相互依赖、促进,但生态系统的恢复一般具有较长的时间尺度(高晓琴等,2008),如莱茵河在/鲑鱼20000计划中预计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鲑鱼数量的明显增多(VanD ij k et al.1995).对于污染较重的河流,单纯依靠水体多样性恢复很难实现河流水质的整体改善,可结合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投菌等生物净化工艺改善水质,然后依靠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加速健康河流生态体系的构建.

3结语(Conc l u si o ns)

河流修复涉及水利、化学、环境、生态等多学科的交叉,修复的过程受到流量、污染物、生物相、基底、环境条件等多因素影响制约,且修复工艺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需统筹考虑、合理配置以提高整体的净化效果.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河流修复起步较晚,主要侧重于水质改善,在此背景下通过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为主体,结合曝气、岸边带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关联技术,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作者简介:强志民

(1970)),男,博士生导师,中国

科学院/百人计划0入选者.现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

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

员,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兼职教

授,A S CE期刊P ractice P eri odica l o f

H azardous,T ox ic,and R adi oacti ve

W ast e M anage m ent副主编,美国注

册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控制处理、饮用水消毒及污染河流修复等.近5年来发表包括ES&T,W a ter R es.,J.Chroma tog r.A,Che m oshpere等SC I期刊论文30余篇.

参考文献(R eferences):

邴旭文,陈家长.2001.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1(3):29)34

B i ng X W,

C hen J C.2001.Th e con trol of eutroph i c w ater i n ponds by

floati ng-bed soilless culture of p l an ts[J].Jou r n al of Zhan ji ang Ocean Un ivers it y,21(3):29)34(i n Ch i n ese)

陈坤,李根保,李敦海,等.2007.无根萍、酵母菌和红螺菌的水质净化和抑藻作用[J].生态科学,26(5):428)431

Chen K,LiG B,L iD H,et al.2007.W ater quali ty i m prove m en t and al gal i nhab itati on by W ol ffi a a rrh i za,S chizosaccharomyces and Rh o d os p i rill um[J].Ecol og i cal Sci en ce,26(5):428)431(i n Ch i nese)

陈伟,叶舜涛,张明旭.2001.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5):233)234

Chen W,Ye S T,Zhang M X.2001.S t udy on re-aerati on of Suz h ou

C reek[J].Shangh ai Environm en t a l Sciences,20(5):233)234

1580

8期董慧峪等: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i n Ch i nese)

陈谊,孙宝盛,孙井梅,等.2009.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35(2):35)38

C hen Y,Sun B S,Sun J M,et al.2009.I m provi ng w ater quality of

m icro-poll u ted river w ater by add i ng m icroorgan is m s[J].

T echnol ogy ofW ater Treat m en t,35(2):35)38(i n Ch i n ese)

程尘.2007.生物飘带技术在新洲河污水处理中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5(10):53)55

C heng C.2007.App lication of li v i ng t h i ng ri bbon techn i que i n se w age

d i spos al in X i n z houh

e ri ver[J].W ater Res ources&H yd ropow er of

Nort heast Ch i n a,25(10):53)55(i n Ch i nes e)

C l au s en J C.2000.W ater qualit y c h anges fro m ri p arian bu ff er restorati on

i n C onnecti cu t[J].J oum al Environ Quali ty,29:1751)1761

邓柳,胡开林,王丽凤,等.2006.西坝河生物修复工程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9(7):100)102

Deng L,H u K L,W ang L F,et a l.2006.Engi n eeri ng exp eri m en t of

b i ore m ed i ati on f or X i ba R iver[J].Env i ron m en tal S ci ence&

T echnol ogy,29(7):100)102(i n Ch i nese)

高婷.2008.砾间接触氧化在河川水质净化中的应用[J].决策管理,(6):54

Gao T.2008.App licati on of gravel con tact ox i dation p rocess i n the purificati on of ri ver water[J].Po li cy&M an age m en t,(6):54(i n

C h i nese)

高晓琴,姜姜,张金池.2008.生态河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1):103)106

Gao X Q,Jiang J,Zhang J C.2008.Research advan ce and d evelop i ng t end ency of ecological ri ver[J].Jou rnal of Nan ji ng Forest Un i versity(Nat u ral Science Ed i ti on),32(1):103)106(i n

C h i nese)

何旭升,鲁一晖,章青,等.2005.河流人工强化净水工程技术与净水护岸方案[J].水利水电技术,36(11):26)29

H e X S,Lu Y H,Zhang Q,e t al.2005.Artifi ci a ll y i nten sified w ater

purificati on technology and b ank revet m ent p l an for ri ver[J].W ater Resources and H ydropo w er Engineeri ng,36(11):26)29(i n

C h i nese)

姜安玺,韩晓云,何丽荣.2005.投加复合耐冷菌提高低温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2

(1):5)7

J i ang A X,H an X Y,H e L R.2005.Study on do m esti c se w age treat m en t by seed i ng co m b i ned psyc h rotroph s bacter i u m[J].

Jou rnal ofNatural S ci en ce ofH eilongjiang Un i versit y,22(1):5)7

(i n Ch i nese)

Juang D F,TsaiW P,L i uW K,e t al.2008.Treat m ent of polluted ri ver w ater by a gravel con tact ox i dation s yste m constructed under ri verbed [J].International J ournal of Environm ental S ci en ce and T echnol ogy,3(5):305)314

Karr J R,Chu E W.2000.Su stai n i ng li ving ri vers[J].H ydrob iol og i a, 422:1)14

雷金勇,黄伟,黎圣,等.2006.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填料研究[J].矿产与资源,20(2):178)181

L ei J Y,Hu angW,L iS,e t a l.2006.Experi m ental study of b i o-con tact ox i dation proces s i n river po ll uti on treat m en t[J].M i neral

Resou rces and G eol ogy,20(2):178)181(i n Ch i nese)

李捍东,王强,田禹,等.2006.投菌法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38(10):1801)1805

L iH D,W ang Q,T i an Y,et a l.2006.Study ofh igh concentrate cok i ng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 t by cu l ture add i ng m ethod[J].J ournal of

H arb i n I n stitute ofTechnology,38(10):1801)1805(i n Ch i n ese)李璐,温东辉,张辉,等.2008.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污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9(8):2227)2234

L i L,W en D H,Zhang H,et a l.2008.P il ot exp eri m en t on t h e treat m ent of t h e ri ver waste w ater by a step-f eed biol ogi cal contact p rocess[J].Env i ron m en tal S cience,29(8):2227)2234(i n Ch i nese)

李伟杰,汪永辉.2007.曝气充氧技术在我国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36)38

L iW J,W ang Y H.2007.App lication of aeration technol ogy i n u r b an m i dd l e and s m all river polluti on con trol i n Ch i na[J].E nergy and Environm en t,(2):36)38(i n Ch i nes e)

罗扬,赵杭美,王金凤,等.2007.苏州河东风港河岸缓冲带中草地生态功能研究[J].生态科学,26(1):1)5

Luo Y,Zhao H M,W ang J F,et a l.2007.A study on grassland ecological f un cti on s on ri pari an bu ffer stri p s of Dong f enggang, Su z hou C reek[J].E cologicalS ci en ce,26(1):1)5(i n Ch i n ese) N aka m ura K,Tockner K,Am ano K.2006.R iver and w etland rest orati on:L essons from J apan[J].B i oscience,56(5): 419)429

庞金钊,杨宗政,孙永军,等.2003.投加优势菌净化城市湖泊水[J].中国给水排水,19(6):51)52

Pang J Z,Yang Z Z,Sun Y J,e t al.2003.S t udy of l ak e water treat m ent by culture add i ng m et hod[J].Ch i na W ater& W aste w ater,19(6):51)52(i n C h i nes e)

饶良懿,崔建国.2008.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6(4):121)128

Rao L Y,C ui J G.2008.R 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co-hydro l og i cal

f un cti on s of ri pari an buff er[J].Science of So il and W ater

Con servati on,6(4):121)128(i n Ch i n ese)

S abat er S,Guasch H,Ro m an i A,et a l.2002.The effect of b i o l og i cal factors on t he effici en cy of river b i ofil m s i n i m p rov i ng w ater qualit y [J].H ydrob i o l og i a,469(1-3):149)156

单保庆,刘红磊.2008.生物/生态技术协同修复城市景观水体的现场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5):702)706

Shan B Q,L i u H L.2008.F i el d study on usage of b i o-eco treat m en t of ci rcu l ation&purif y i ng s yste m for poll u ted scen i c w ater i n u r b an areas[J].Ch i nes e Jou r n al of Environm en t a l Engi n eering,2(5): 702)706(i n Ch inese)

施东文,陈健波,奚旦立,等.2007.两种生物膜反应器对黄河微污染水处理[J].环境工程,25(2):18)20

Sh iD W,Chen J B,X iD L,et a l.2007.T reat m ent of sli ghtl y poll u ted Y ell ow R iver ra w w ater usi ng t w o b i ofil m reactors[J].

Environm en t a lEng i neeri ng,25(2):18)20(i n Ch i n ese)

孙雪岚,胡春宏.2008.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泥沙研究,(4):21)27

Sun X L,H u C H.2008.R iver healt h eval uation i ndex s yste m[J].

1581

环境科学学报30卷

Jou rnal of Sedi m en t Research,(4):21)27(i n Ch i n ese)

田伟君,郝芳华,翟金波.2008.弹性填料净化受污染入湖河流的现场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9(5):1308)1312

T ian W J,H ao F H,Zhai J B.2008.E las tici ty p l asti c filler f or purificati on of poll uted strea m s i n situ en t eri ng l ak e[J].

E nvironm ental Science,29(5):1308)1312

VanD ij k G M,M arteij n E C L,Schu lte-W l w er-L ei d i g A.1995.

E cological rehab ilitati on of the River Rh i ne:P l an s,p rogress and

perspectives[J].Regu l ated R i vers:Research&M an age m en t,11 (3-4):377)388

王洪君,王为东,卢金伟,等.2006.植被型岸边带对藻类的捕获与水源保护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2(7):1)3

W ang H J,W ang W D,Lu J W,et a l.2006.Algae trapp i ng i n m acrophyte-covered li ttoral z on e and w ater sources p rot ecti on[J].

C h i naW at er&W aste w at er,22(7):1)3(i n Ch i nese)

王荣昌,文湘华,景永强,等.2004.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修复受污染河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5(S1):67)69

W ang R C,W en X H,J i ng Y Q,et a l.2004.Re m ed i ation of po ll uted river w at er by u si ng a s uspended carrier b i ofil m reactor[J].

E nvironm ental Science,25(S1):67)69(i n C h i nese)

王淑梅,王宝贞,金文标,等.2008.城市污染河流水质原位综合净化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1(4):1)4

W ang S M,W ang B Z,J i n W B,et al.2008.In-sit u re m ed iati on t echnol ogy for poll u t ed w ater i n urban ri ver[J].U rban

E nvironm ental&U rban Eco l ogy,21(4):1)4(i n Ch i nese)

卫明,冯坤范,赵政,等.2005.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C].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浙江:215)222

W ei M,Feng K F,Zhao Z,et al.2005.Study on b i oaug m en tati on t echnol ogy treati ng urban ma l odorou s b lack ri ver[C].S e m i n ar of

E cologicalR e m ed i ati on T echnol ogy f or R i ver.Zheji ang:215)222

(i n Ch i nese)

吴虹兴,蒋坤良.2008.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5):4)6

W u H X,J i ang K L.2008.E cological res t orati on techno l ogy app lied f or river regu l ati on[J].Zheji ang H ydrotechn ics,(5):4)6(i n

C h i nese)

吴健,王敏,吴建强,等.2008.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

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4(4):42)45,52

W u J,W angM,W u J Q,et al.2008.Opti m izati on of plan t s co mmun it y of ri pari an buff er zones[J].Jou r n al of E 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 en t,24(4):42)45,52(i n C hinese)

W u W Z,Li u Y,Zhu Q,et a l.2009.Re m ed i ati on of polluted river w ater by b iol og i ca l con tact ox i dation proces s using t w o types of carriers[J].In ternati onal Jou rnal ofEnvironm en t and Poll u tion,38

(3):223)234

Y osh i m u ra C,Om ura T,Fu ruma iH,e t al.2005.Pres en t s t ate of rivers and strea m s i n Japan[J].R i ver Res earch and App licati ons,21(2-

3):93)112

袁伟刚,樊智毅.2007.阿科蔓生态基技术在湖泊治理与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3(16):J1)J4

Y uan W G,Fan Z Y.2007.Appli cati on ofAqua m ats technology i n l ak e harness and m ai n t en ance[J].Ch i na W ater&W aste w ater,23

(16):J1)J4(i n Ch i nese)

张建春.2001,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J].水土保持学报,15(6): 143)146

Zhang J C.2001.R i parian Functions and Its M anage m en t[J].Journal of Soil and W ater Con s ervati on,15(6):143)146(in Ch i nese)

张宗才,张新申,江涛,等.2004.C M F微生物菌剂修复河流污水的动力学分析[J].四川环境,23(3):22)25

Zhang Z C,Zhang X S,Ji ang T,et a l.2004.A k i neti c an al ysis of

b i ore m ediati on of w ast ew ater i n ri vers by CM F m icroorgan is m

reparati ons[J].S ichu an En vi ronm ent,23(3):22)25(i n Ch i 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OL].2009-8-18,htt p://https://www.doczj.com/doc/c15917478.html,/p l an/z kgb/2008zkgb/ 200906/t20090609_152552.ht m

M inistry of Env i ron m en tal Protecti on of the Peop l e.s Republi c of Ch i n a.

2009.2008Report on the State of En vi ronm ent i n Ch i na[OL].

2009-8-18,h tt p://www.z https://www.doczj.com/doc/c15917478.html,/p lan/zkgb/2008z kgb/ 200906/t20090609_152552.h t m(i n Ch i nese)

周怀东,杜霞,李怡庭,等.2003.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与要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50

Zhou H D,Du X,L iY T,et a l.2003.C onstru cti on m et hod and m ai n po i nt of natural bank[M].B eiji ng:Ch i n aW aterpow er P ress.50

(i n C h i nese)

1582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演示教学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 修复技术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更新时间:09-8-27 12:51 内容提供: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如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造成将近400人死亡,大面积土壤被污染)。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如果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

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石油化工总体上来说,可分为炼油工艺、乙烯工艺及化纤工艺三部分。 炼油工艺是龙头,以石油炼制为主题,生产燃油及化工原料。主要包括常减压蒸馏、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裂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气体分馏、连续重整—芳烃联合、制氢、PSA、MTBE、丁烯-1、延迟焦化等装置。 乙烯工艺为中间原料生产链,生产各类石化原料及产品。主要包括乙烯裂解、汽油加气、芳烃抽提、丁二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丙烯酸及脂、丁辛醇、聚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苯乙烯、丙烯腈、丁苯橡胶、顺丁橡胶、ABS树脂等装置。 化纤工艺主要以石油化工原料为主来生产化纤产品。主要包括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环已烷、醇酮、己二酸、尼龙66等装置。 以上石油化学工业的污染物除常规的COD、BOD5、SS外,还有其本身的特征污染物,包括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氢化物、苯、NH3-N等。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甲醛、苯、甲苯、丙烯腈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石油及其产品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石油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很多的石油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措施、政策。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土壤修复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及任务,并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强调:做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方案(DOC)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是全球知名专业生产各类气动器材的大型国际集团,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气动控制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源处理元件、气动辅助元件等各类气动器材、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亚德客始创于1988年,现辖宁波、广东、台湾三大生产基地和上海、意大利米兰两家营销中心,亚德客生产基地厂房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全球员工总计2800余人,产品畅销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总3页)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弹”,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石油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其组成复杂,含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如卤代烃、苯系物、苯胺类、菲、苯并[a]芘等)。土壤作为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基础,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参与转化、迁移和积累等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土壤安全事关人类食品安全。石油一旦进人土壤,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已公布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其中,有机类污染物,尤其是石油污染物已成为导致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在我国,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有4 0 0多个,覆盖面积达 3. 2 X 105 km2,其中约4. 8 X 106 hm2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我国部分油田周边石油污染状况,其周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TPH ) 质量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临界值500 mg/kg,对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石油污染土壤形势严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土壤石油污染:是指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土壤环境,其数量和速度超多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其累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石油进入土壤的途径: ?石油的泄露和溢油: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 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与这些设施附件的地面;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业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发生井喷或泄露,也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 ?含油固、液体废气无的随意处置: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油、天然气的开采过 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 ?含油污水的灌溉和农用药剂的使用: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直 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该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导致土壤污染,另外某些农用药剂也会污染土壤。 ?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的有机物污染,另外大气沉降也会导 致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_陈兴茹-2

第32卷第5期2011年9月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Hydroecology Vol.32,No.5Sep.,2011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殻 殻 殻 殻 综述 收稿日期:2011-06-27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10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92),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水集0822)。 作者简介:陈兴茹,1978年生,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生态环境修复。E- mail :chenxr@iwhr.com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陈兴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北京100038) Progress of River Restor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CHEN Xing-ru (Department of Hydraulics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China ) 摘要: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如何真正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国外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流生态评价及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总结国内河流生态修复已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今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1)05-0122-07 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认识到河流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至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河流生态修复现状调研、科研、实践等活动开展得较多,研究比较深入,基于多种目标的各种修复技术已得到研发(Nijland &Cals ,2000;Brinson &Malvarez ,2002;Malmqvist &Rundle ,2002);大型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已有不少实例(Kondolf ,1995;Brooks &Shields ,1996;Tockner &Stanford ,2002),以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为典型代表的许多河流修复工作相对比较具体、细致,并且这些修复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我国的河流修复工作20世纪末刚起步。本文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国外研究进展 1.1 城市化对河流的生态影响 流域内不透水表面不断增加导致大部分暴雨很快成为地表径流,且无法变成地下径流,城市河流水 文情势发生改变。产流过程的巨大变化对物理栖息 地和水质有很大的影响:水力条件单一、洪水峰值增加和基流减少(Booth &Jackson ,1997);岸边带缺失及河床和堤岸被硬质化后,水生生物在高流量时缺乏避难所(Paul &Meyer ,2001)。城市河流受城市化影响的另一个特点是水质变差,尤其当含有悬浮固体、有毒物(如重金属)、碳水化合物、营养物和细菌等垃圾的污水汇入时(Lenat &Crawford ,1994),这可能严重地减少河流无脊椎动物群落的 存在。许多对城市流域的研究表明, 敏感物种(蜉蝣目Ephemeropera ,襀翅目Plecoptera ,毛翅目 Trichoptera ,简称EPT )的丰度、密度增加了耐污物种(寡毛纲Oligochaetes ,摇蚊Chironomids ,蜗牛Snails )的密度(Pitt &Bozeman ,1982;Garie &Mc-Intosh ,1986;Jones &Clark ,1987;Lenat &Craw-ford ,1994;Walsh et al ,2001)。 Soballe 和Wasley (2004)根据城市河流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城市化速度加快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指出“城市河流可以成为城市的宝贵财 富”,关键是如何解决城市河流面临的渠道化、岸线侵蚀、水体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城市河流的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城市河流渠道化对于稳定河床和保护财产的重要作用。文中提到的行动方案,涉及内容包括如何改善进入河道的暴雨水质、最大限度 DOI:10.15928/j.1674-3075.2011.05.01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论文题目 环境工程 系部 环境工程11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 地下水污染 (3) 地下水污染修复 (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 抽出------处理技术 (4) 生物修复技术 (5) 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 (6)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几种主要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比如,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等。 关键字:地下水污染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反应渗透墙技术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水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条件之一。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将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地下水污染修复 广义上看,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地下水污染预防是人类处理污染的三种方式。地下水污染预防是指从源头上使用不至于产生污染的理想设施或环境友好材料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污染控制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在污染物被释放到环境之前,捕获或改变污染物的结构形态,达到净化目的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污染修复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先释放到环境,然后再实施净化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修复代价及其昂贵。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第一类是最简单、最便宜的修复方法,即自然修复法或称被动修复法,其依赖于自然的过程作用,包括生物降解、挥发和吸附。 自然修复的机制很复杂,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特征极其多变。 第二类最简单的应用型修复技术是挖出土壤并将其运往适宜场所处理的技术。 第三类地下水主要修复技术包括地下水的抽出------处理系统和土壤的气相抽提系统等。总的来说,最常见的地下水修复系统是抽出------处理系统。污染的地下水通过生产井得到修复。在地表使用吹脱、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或其他方法来处理废水。若存在碳氢化合物,则可能需要油水分离器。通过注射井或由表面排水处置过的废水可能会再次回到含水层。已有经验表明对于地下水污染物的去除,抽出------处理系统效果明显。然而这种修复方法,代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位生物修复 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 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4、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5、植物促进 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的Mn,或者%

的Co、Cu、Pb、 Ni、Zn,或者%的Cd的植物。目前世界上有 500多种这样的植物。 6、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认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制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7、土地处理技术 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异位处理的技术。 8、矿化作用 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9、生物强化 是指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10、生物冶金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这些微生物被称作适温细菌,大约有微米长、微米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这些细菌靠黄铁矿、砷黄铁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如黄铜矿和铜铀云母为生。 12、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是指UASB工艺中起净化污水作用的污泥颗粒。好氧颗粒污泥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地下水的修复)

岩溶水与裂隙水环境修复简介 一、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难点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相对于地表水来说更加复杂,在进行具体的治理时,除了恰当地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因为污染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性都会影响到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因此地下水污染的治理通常要以水文地质工作为前提。 (2)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往往还要包括土壤的修复。地下水和土壤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只治理了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不治理土壤,由于雨水的淋滤或地下水位的波动,污染物会再次进入地下水体,形成交叉污染,使地下水的治理前功尽弃。 (3)在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地表水的截流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要防止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以免加大治理工作量。 二、岩溶水污染修复方法 含水层油类污染现场治理技术 水力控制净化法:通过截留沟、阻水槽、抽水井或注水井等水力屏障限制流场范围, 加速流场内的水流速度, 从而逐渐将污染物去除掉。 其他污染治理:

1、物理化学处理法:①加药法。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②渗透性处理床。渗透性处理床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常用的填充介质有:a.灰岩,用以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b.活性炭,用以去除非极性污染物和CCl4、苯等;c.沸石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③土壤改性法。利用土壤中的粘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粘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生物法: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它是通过采取人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营养物等,刺激原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通常原位生物修复的过程为:先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原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然后确定能最大程度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氧需要量和营养配比,最后再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 三、裂隙水污染修复方法 裂隙水由于大的导水性和小的贮水性, 与孔隙水相比, 它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摘要:最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的治理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并在预防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生物修复应满足的生态条件做了详尽总结,分别是微生物、处理场地、水分、营养物质、氧气与电子受体、根圈作用和土壤物化因素,这些因素将决定生物修复的成败。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营养因素、O2和电子受体、表面活性剂和共代谢物等。[4]关键词: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态条件、微生物 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消除污染者,减少其浓度的修复方法。大体上,可以将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就地生物修复)即污染土壤或水体不经过搬运或运输,而是通过投加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等方法进行原位生物降解。异位生物修复即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受污染物质搬离原地进行集中生物降解,通常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与水体多采用该技术。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以原地进行、投资省、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小、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持久性、公众易于接受、可以与物理化学方法结合使用等优点。[2] 生物修复的目标及应满足的最佳生态条件[3] 生物修复的目标至少是将土壤及地下水或地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降低到环境安全标准值以下,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从技术参数上大体可分以下几点: (1)微生物必须筛选获得具有活性的专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必须有能力在合理的速率下将污染物从起始的高浓度降解达到规定的标准浓度以下,并且在分解污染物的过程中不应产生毒性代谢物。 (2)处理场地处理场地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及其浓度不应显著抑制微生物或酶的降解活性和高积累植物的吸收作用,否则应加以稀释;处理的化学污染物必须是生物可利用的;在处理点或反;应器中的条件必须适合生物生长,为此首先有必要对处理场地本身及处理过程所需达到的生态条件进行了解和设置。 (3)水分大量资料表明,水分是调控微生物、植物和细胞游离酶活性的重要因子之一。因为它是营养物质和有机组分扩散进入生物活细胞的介质,也是代谢废物排出生物机体的介质。特别是,水分通过对土壤通透性能、可溶性物质的特性和数量、渗透压、土壤溶液pH 和土壤不饱和水力学传导率发生作用而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研究表明,25 %~85 %持水容量或- 10 kPa 或许是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最适水平。

土壤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什么是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用微生物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微生物是天然地存活在环境中的非常微小的生物体,比如细菌。对某些种类的微生物而言,污染物就是它们的食物和能量之源,生物修复所做的就是促进和鼓励这些微生物扩张它的种群。生物修复适用的污染物有石油、石油类产品、化学溶剂和农药。 生物修复的工作原理 有些微生物吃下并消化污染物,通常将其转化成少量的水和无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乙烯)。如果那些“有用”的微生物在土壤和地下水里的数量不足,就要通过一个叫做“生物添加”的过程来增补。为了保证生物修复切实有效,正确的温度、营养素和食物都不可缺少。恰当的环境条件将使“有用”的微生物得以生长繁殖,进而吃掉更多污染物。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微生物会生长得过于缓慢或是死亡,导致污染得不到修复。这时就需要增加“修正措施”来完善环境条件。从糖蜜、植物油这类“居家用品”,到空气和产生氧气的化学物质,都是修正措施可能包含的要素。诸多添加物通常用泵送往地下,运输通道就是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井。 在土壤中,生物修复所必需的条件不可能一直具备。在有些场地,过于寒冷的气候会使微生物无法活跃;土壤若过于致密,也会使添加物不能均匀地在地下扩散。对这样的场地,环保局可能要把土壤挖出,在垫子上或容器里进行异位修复。土壤会被加热、搅拌或与添加物混合,以改善它的环境条件。 微生物吸收油、氧气和营养元素,释放水和气体 有时,土壤的混合会导致污染物在被微生物吃掉之前就挥发出来。为防止污染空气,土壤混合要在特别的容器或设施里进行,化学物质挥发出的蒸气可以被收集并处理。 为了修复被污染的场地内地下水,井壁上会被钻孔,以便能把一部分地下水泵到地上容器里。在被泵回地下水之前,这些水就会与添加物混合。这些富含添加物的水将为微生物修复那些仍在地面之下的地下水提供适宜的条件。地下水也可以被泵入一个“生物反应器”进行异位修复。在生物反应器里,地下水、微生物和添加物混合在一起接受处理。根据场地情况不同,处理过的水可能泵回地下,可能排入地表水,也可能进入污水系统。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应用前景等,着重分析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废水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根据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四类。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和大气生物修复。而由于生物修复的实施方法不同,又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的降解和转化,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与水。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区域范围广,使用面积大等特点,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在土壤修复中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进入环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氨氮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危害,但传统的加注新水、曝气、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脱氮效果并不理想[2]。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稳定塘法等生物处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产生、反应启动慢、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氨氮污染的处理上被广泛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河流生态修复

六河流生态修复 1调研背景概述 1.1背景概述 人类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修复的认知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发达国家对河流的保护行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的60年代末开始以污染治理为主的水质修复,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分别建立了水污染防治法,并采取了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普及下水管道、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河道水质净化技术等综合措施,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和活力之源,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不可须臾的重要作用。自此,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从单纯的道路网络建设开始向水和绿生态网络的建设方向发展。如美国波士顿查理士河(Boston Charles River)、圣安东尼奥市河流步行街建设、英国的伦敦港建设(London Docklands)等。同时,部分城市拆除了河流上面的覆盖道路或建筑物,恢复了河流原有的空间。如德国科隆-杜塞尔多夫(Koln-Dusseldorf)高速公路(Autobahn)的拆除、韩国首尔道路拆除和清溪川河流修复等。进入21世纪以后,不仅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北京、上海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了对城市河流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治理。 河流健康的生态系统对维持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逐步为人类所认知,世界各国都认真反思了人类活动和大量消耗资源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河流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甚至灾难。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通过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河流管理者和科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问题,特别强调保护与修复河流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河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不仅是达到水质指标,更重要的是以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目标,标志着河流生态修复进入了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阶段。如2000年欧盟国家(EU各国)制定了《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计划到2015年通过河流生态修复,将所有的相关水域实现“良好的生态状态(good ecological

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概述

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方法方法概述概述 王明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已成为国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受污染地下水控制与修复技术已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目前对污染的土壤和含水层的恢复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和自然衰减监测法((自然修复)三种。对于点源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清除、切断或控制污染来源,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泄漏,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已污染的场地进行恢复和治理。对于面源污染,应考虑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联合治理。 1)1)原位修复方法原位修复方法原位修复方法 气提法气提法::气提法是原位修复方法之一,主要用来去除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对于污染土壤的气提方法来说,要求在包气带中设立抽水井,使用真空泵在地表抽取包气带中的空气,从而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气相转移速率,达到修复的目的。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包括抽气井有效半径的确定和如何避免地表空气直接进入抽气井而造成的短路等。对于地下水来说,气提方法是通过地下水的人工循环,即将处理后的地下水回注于包气带再入渗到地下水中,未处理的地下水从底部进入井中取代被抽取的地下水,在此过程中使水体中的挥发性污染物去除井中汽化分离,分离出的污染气体再通过地表处理或微生物降解去除。该方法一般与土壤气提、地表处理、微生物降解联合使用,可以去除氯化有机溶剂、石油产品污染物、农药等。它的优点在于只采用单井抽取气体,很少抽取地下水,具有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的特点;可以同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强化修复效果;设计简单,易于维护。但该工艺在浅层含水层中的处理效果有限,可能会产生沉淀从而造成水井堵塞,若处理系统设计不合理还会造成污染扩散。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1、目前现有的生物处理技术 目前处理石油污染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和生物膜法等。活性污泥法是借助曝气或者机械搅拌,使活性污泥均匀分布于曝气池内,微生物壁外的粘液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并在酶的作用下对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转化。自上世纪8O年代,石油普遍采用的二级生物治理方法是传统活性污泥法l3。李哲采用SBR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为80%一90%;出水满足的排放标准。王赞春等研究了SBR以及投菌SBR法处理炼油中污染物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 93.5%、石油类98.6%、总氮89.8%。SBR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是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进。该方法具有固液分离效果好、工艺简单、占地少、建设费用低、耐冲击负荷强,温度影响小,活性污泥状态良好和处理能力强等优点,是处理石油废水的一种具有前景的处理方法。 氧化沟对各种含高COD、BOD、油类等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十分有效。它的曝气池呈封闭、环状跑道式,污水和活性污泥以及各种微生物混合在沟渠中作循环流动。氧化沟在处理含油废水方面应用实例比较多,但是其处理效果没有达到处理要求。有很多都采用了氧化沟工艺,其处理出水水质与进水水质有关,只有确保一定的进水水质时,

出水才会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专家们根据工艺原理分析了氧化沟不能取得理想处理效果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的改善对策。在氧化沟现有处理能力和工艺特色的基础上,有人探索出了一套投菌氧化沟曝气的处理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下,可以将去除率提高10%左右,如果要得到相同的去除率可以大大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且出水COD值可以更低。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很多优点:工艺简单;不仅可以去除BOD和SS,还可以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设备少,操作管理简便;低温有更大适应性等。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但是只有满足工艺要求时,才能发挥去污效果。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接触氧化法和膜生物反应器等。生物转盘是利用较大的比表面积,在低能耗的条件下转动产生高效曝气,使得氧气、水和膜之间有较好的接触。盘片表面附着的膜状微生物在其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无害化降解。曹明伟利用环境微生物技术,开发出高温优势菌生物膜法处理采油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98%;挥发酚的平均去除率为91%;COD平均去除率为68%;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2%。 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是借助流体使表面生长着微生物的固体颗粒呈流态化,同时进行去除和降解有机物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因素有载体的选择、菌种的筛选等。崔俊华等在“三套” 工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教学大纲 本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生物修复的机理,影响生物修复的受体特性、污染物特性、的目的环境条件,以及生物修复在污染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等的工程应用 技术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环境生物学的手段监测、评价、治理污染环境,、 并对环境生物修复的原理、发展、应用和尚存在的问题有明晰和透彻的认识。任务和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生物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土壤、河流要求以 湖泊、地下水及海洋等环境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对环境生物修复有比较深刻的理及内容 解,并能运用到实践中。提要 总学时 36 课内学时 36 课外学时 0 书目编著者主要教材、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陈玉成参考书目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沈德中文献目录水环境污染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张锡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张从、夏立江 环境工程导论学习本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程之前必环境化学须先修的 主要课程 主要教学任课教师姓名张新颖课堂讲授职称讲师方式 (若有其它要求,可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备注 注:本页不够写,可另加页。 教学内容、时数的分配及各阶段的要求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各阶段的要求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 2学时 1. 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类总体上把握重点是生物修复 型的特点及应用,难点是生物修复的2. 生物修复的类型可处理性试验,对本课程有一个总3. 生物修复的特点与应体初步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用铺垫。要求学生广泛摄取相关方面4. 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信息、资料,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提5. 生物修复的原则及可供保证。 处理性试验 6. 生物修复工程设计 实际工程设计 注:本页不够写,可另加页。 教学内容、时数的分配及各阶段的要求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各阶段的要求第2章生物修复的第2章生物修复的机理 机理 4学时 1. 微生物:微生物对有机学习、掌握微生物和植物与污污染物的修复;微生物对染物的作用机理,理解生物与有机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微物的作用机理。氮、磷等营养元素,生物对氮磷富营养物的修重金属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来复源、性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2. 植物:植物对有机污染害,掌握生物修复方法、修复机理物的修复;植物对重金属与应用。 污染物的修复;植物对氮 磷富营养物的修复 3. 水生生物:水生生物对 富营养化物的修复;生态

地下水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88 HUANJINGYUFAZHAN ▲地下水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洪梦悦 (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工业产业的发展,而工业的不断发展则会加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一些持久性有机物和重金 属等污染物进入土壤,而后通过渗透作用或者迁移扩散作用进入水环境,进而导致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污染会造成较严重的生态 环境破坏,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健康隐患。基于此,本文对地下水污染的原因、 来源以及修复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环境;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2-0088-02 DOI:10.16647/https://www.doczj.com/doc/c15917478.html,15-1369/X.2019.02.049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its repair technology Hong Mengyue (He’nan Provi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xploration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ll inevitably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dustr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will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by human beings, so that some persistent organic matter and heavy metals will enter the soil and then pass through the osmosis or migr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diffusion, it enters the water environment, which leads to serious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Groundwater pollution will cause more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natural world will be broken. Human beings will inevitably face enormous health risks in such a natur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sources and repair techniqu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hopes to help related work. Key words: Groundwater pollution; Environment; Repair technology 地下水是人类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浅层地下水,通常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或者岩石孔隙中,它还是一种重力水,是位于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可流动水体。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等污染物不断侵入土壤,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地下水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采取相关的地下水治理修复措施迫在眉睫。 1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来源分析 地下水污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废气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持久有机物和重金属,它们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其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较严重的地下水污染,污水灌溉亦会导致地下水因污染物渗入而受到污染;再次,一些过度开采地下水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地下水位下降,而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的情况发生,因此亦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水体污染源可以是任何向水体释放污染物的来源,也可以是任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不同的水体涉及到的污染源有所不同,地下水的污染来源从多个角度来讲,可以分为农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城市生活污染和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入侵等几种。 2 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 2.1 物理法修复技术 物理法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物理规律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具体来说它包括流线控制法、被动收集法和水动力控制法,水力破裂处理法和屏蔽法也属于物理修复法。 流线控制法是靠两个注水廊道、一个抽水廊道和一个抽油廊道完成的,具体来说就是将地下水从位于土面的抽水廊道抽出然后再将之注入注水廊道中,与此同时通过抽油廊道将污染物质抽出,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控制抽油的速度,使速度保持在稍大于抽水速度范围内。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控制系统对地下水进行人工抽取,或者通过向含水层内注水的办法使地下水的原水力梯度改变,从而达到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目的。 屏蔽法是一种把守污染水体以各种物理屏障圈闭起来以达到降低污染物扩散速度的技术,灰浆帷幕法是屏蔽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它利用压力把灰浆灌注于地下,如此一来受到污染的水体周围就具备了一道屏障,这道屏障能够使受污染水体被圈闭起来。 被动收集法是一种通过在地下水流下游挖出的沟道对油类等污染物质进行收集的办法,沟道内设有专门的收集系统,它能够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收集,方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2.2 化学法修复技术 2.2.1 有机粘土法 有机粘土法属于一种新兴的地下水处理方法,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利用有机粘土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毒化合物的方法。有机粘土具有很好的扩大土壤吸附容量的特性,它能够使含水层的吸附容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进而能够促进原位生物降解。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注入土壤以及蓄水层中的粘土中,促使其形成有机粘土矿物,然后利用有机粘土矿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固定和拦截,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污染的作用,同时它能够与生物降解等方法配合使地下水污染被永久消除。 2.2.2 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 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是一种新的环境修复技术,它借助地下水、土壤以及污染电动力学的性质进行环境修复。具体来说即在受到污染的土壤区域和地下水区域插入电极并通直流电,使得该区域形成电场,而电场的作用使得水中的颗粒物质和离子等随着电力场的方向进行定向自动,它们最终会移动至预先设置好的处理区中,之后这些离子和颗粒物质会在处理区受到集中处理。 2.2.3 渗透性处理床 渗透性处理床技术主要被用于对填埋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较浅、较薄的含水层。具体来说就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深至含水层底部的不透水粘土层中或者基岩层中,将能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