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岁宝宝敏感期及应对方法1

1-3岁宝宝敏感期及应对方法1

1-3岁宝宝敏感期及应对方法1
1-3岁宝宝敏感期及应对方法1

孩子的一些行为让很多年轻家长产生疑问,宝宝为什么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呢?其实,这些都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给宝宝一个学习的最佳时机。父母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敏感期呢?又如何应对来帮助孩子更完美地成长呢?

◆⑴物品依恋期

1.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宝宝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

2、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

3、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应对方法: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有的孩子是纽扣,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条小毛巾。他们稔熟这些物品,经常会对它们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关注和依赖。这种特定的依恋物品的习性的形成,往往和孩子幼年经历中安全感的缺失相关联。

1.小布块随身带

将旧棉被切一块布料,让小宝宝带在身上,尤其适合已上幼儿园的宝宝。

2.多买一件

不论是毛巾、小棉被还是小枕头,当发现宝宝有特别依恋的现象时,不妨把一模一样的东西多买一件,方便替换清洗,维持基本的卫生清洁。

3.多找替代品

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多找一些替代品。如果喜欢的东西太多,宝宝的恋物习惯就难以维持,也就更难对某一件物品保持强烈的依恋。

◆⑵对细小物体关注的敏感期

敏感期时间:从1岁半到3岁。

敏感期表现:孩子对小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比如孩子面前同时有一支笔、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孩子会首先抓住小豆。因为孩子的视野和成人的视野不一样,成人视野是开放的,孩子的视野是关注细枝末节的,哪个微小,孩子就关注哪个。

敏感期作用:孩子对细小物体的关注其实就是孩子观察力的开始。成人不要打断孩子的关注,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护他的兴趣。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的好时机。

※应对方法

在这个敏感期,孩子的观察视角往往多会关注许多细枝末节,越是微小的东西他关注得越多。所以,在这个时期,妈妈不要用成人宏观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允许孩子进行这些观察,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保护他的观察兴趣。

1.给孩子创造适当的观察机会。

妈妈可以为孩子创造观察的机会,要点一:在室外,关注蚂蚁、小豆子、小花瓣、小石子,等等比如带他一起寻找路边的小蚂蚁洞,并陪着他一起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讲解,让他既能体会到观察的乐趣,还能从中学到知识。

当然,妈妈创造的这个机会也有要求,就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以及健康。不要让他在车辆经过的路边等地方观察,也要适当控制他的观察的时间,否则就会对他的身体形成伤害。

2.别强行打扰孩子的“观察工作”。

孩子的观察在他自己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工作”,一种值得他聚精会神去做的“工作”。但有许多妈妈却会有类似事例1中妈妈的做法,在孩子观察某些东西的时候,直接就来打扰他,甚至是阻止他。妈妈在阻止过程中的训斥、威吓,也许会对他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以,妈妈不要强行打扰孩子的这种“观察工作”,完全可以给他一些时间,最后让他自己主动离开。不要去破坏他的认识过程,因为这也是在培养孩子专注的品质。

3.不要强制性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有的妈妈有这样的认识:既然观察细小的事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那就直接将许多小东西摆在他面前,一个一个让他认好了。这样的方法就是在强制性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这种方法,并不一定会引起他的兴趣。因为孩子都是先对某一个小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会积极地去认知这一事物。

4.多带孩子进入大自然,让他自己去观察。

对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大自然是他最好的老师。所以,妈妈可以多带孩子进入大自然,去亲身体会并观察事物。

在让孩子接触自然的时候,妈妈不要提前就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也不用一定要让他去认识什么,这样就会阻碍他体验大自然的乐趣。事例2中的孩子就是因为妈妈的“讲解”,反而失去了观察的欲望。妈妈要明白,在这一敏感期的孩子,只愿意去观察他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妈妈的“针对性教学”也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