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各位老师:

这是在《中国教育报》连载的韩兴娥有关海量阅读教学精华文章。

1 课内海量阅读是语文教学法的主旋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二十六的教学生涯中,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一条师生共同茁壮生长的大道,那就是“课内海量阅读”: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我是名副其实的笨老师,口才平平,文章写得满纸大实话,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但笨老师的学生融汇百科、贯通古今,他们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老师的水平高低不是关键,只要将优秀作品搬到课堂上,学生就可以通过大师留存的精神文本,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去汲取大师的智慧。不需要老师讲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要让学生在优秀读物中学得乐而忘返。

老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共读一本书其乐无穷,50多个小学生一起读一起背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气场。在这个场里,没有了艰涩深奥之感,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有时候,我或者遇到烦心事,或者身体状况不佳,一听学生读书,精神立马振奋起来,孩子们的声音之中,快乐指数之高,简直让人有一种气冲霄汉的感觉。师生共读同一本书,不但诵读的效果好,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之旅啊!

在和学生共读的过程中,我“顺便”提升了自己做为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小学语文老师的专业是什么?在让学生认识了常用汉字,能够自由阅读,能流畅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之后,也就是达到了“保底”的要求之后,应该引导小学生走进高品质的文化经典。经典艰涩,如何走进经典?就要依靠老师“海量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选择、编排最佳的读本。

有了优秀的读本,老师就只要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扯着嗓子读”即可。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不需要充满小聪明的牵引技巧,学生自有一种原生态的主动,投入到读本中去。更不需要那些处心积虑的旁白导语做暗示,教师备课不需要付出“高成本”,老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可以进行,只要识字即可在海量阅读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海量阅读的方式简单得很,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琅琅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的,个人表演读,接力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就找有价值的片段或语句试着背一背。背诵的方式无非是:接力背,小组背,个人背……这么单调的形式,学生为什么自始至终葆有盎然的读兴?

因为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屏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这

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培养“沉思静读、自求博取”的读者。多年来,就凭这简单的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做法,我和学生通读了大量的书籍。一本教材两周上完,让大量的课外书成为课内读物不再是奢望,我们师生把《论语》《老子》《诗经》等经典读得兴致盎然。

进行海量阅读,受益的不只是优秀学生,那些学困生更受益。我的两届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白话文、文言文,个个都能流畅朗读,都能对“老古董”发表“高见”,只是理解的深度、背诵的速度有不同而已。海量阅读说起来好像很神奇,其实起步工作就是打好一年级识字的基础。

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头。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数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如果在一年级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或扎实或模糊地认识2000常用字,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文字的神奇魅力,欢呼雀跃着走进自由阅读的天地,为书香人生奠定基础。这种“或扎实或模糊”识字过程也是海量阅读的过程。

一个班几十个程度不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共读一本书,分层评价的标准不是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规定必读篇目、选读篇目,而是全班统一阅读所有共读篇目,根据掌握程度进行星级评价。一方面可以“将落实进行到底”,达到“保底”的目的,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一方面让所有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星级评价的标准在各个年级不同,阅读的书目不同评价标准也会不同。总的原则是重视诵读积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年级越低,越淡化。如低年级的星级标价标准如下:

★:熟读

★★:背诵。

★★★:认读打印的生字新词。

★★★★:理解大意

只要能达到一星标准,老师就在学生书上贴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鼓励下争取得更多的星。这样,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全班学生一起“海量”读起来。对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只是降低要求,而不是让他们少读,这样才能全班步调一致,那些学困生也在海量阅读的浸润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实验的关键是阅读,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

气力。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海量阅读的理念是不求甚解、逐步反刍、慢慢浸润。不是通过“举一反三”掌握一个点,而是通过开始的“举三不能反一,举十不能反一、举百不能反一”,读到一定程度后突然达到“举千反万”地一下子掌握一大片,学生在海量阅读之后对语言有了充分的感悟。识字、阅读白话文和文言文都遵循这样的理念,开始看似模模糊糊一大片,好像什么也没有学会,一点儿效率也没有,但读完一定数量的文章,突然学生什么都会了,效率高得不得了。

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白话文”中诵读、积累语言;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海量阅读的起步便是多轨运行:阅读、识字、拼音教学同时起步。

2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儿歌”中拼读、识字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一.三个星期教完拼音

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适合在任何一个年级进行,但从一年级开始效果最好。因为老师有六年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地“举三反一”、“举十反一”、“举百反一”……早晚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企图在某一个时间段把某一个知识点学得扎扎实实。拼音教学就是这样,按教参用六个星期教学拼音的结果并不理想:该会的学生早已会了,不该会的教十个星期也学不会。因为学拼音的难度很大,音节的拼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孩子坐不住,无法集中精力,很难学会;教学拼音的时间如果长了,那些会了的孩子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室里就闹成一锅粥了。所以我一向是用三个星期教完拼音,学生学得肯定不扎实,但后期,拼音教学结束后马上跟上海量阅读儿歌,阅读、识字过程是在“实战”中熟悉音节的过程,在实际拼读的过程中会使拼音得到有效复习。无独有偶,我的好友陈琴用中国教育学会的“韵律拼音”教材两个星期就教完拼音了。我俩的弟子当时学得不扎实,但过后都拼读熟练,没有一个学困生。

教学拼音的时间虽短,但必须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按顺序背熟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为以后的拼读练习立下一个“支撑点”。为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采用“整体输入、定位认读”的方法。教材中的两组字母,比如“a、o、e、i、u、ü”,在语文教材中是两课,教学时当做一组“整体输入”,保证学生把这组“字母串”能背熟即可,至于学生是不是能认熟单个字母,可以忽略。教室墙上悬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经常按顺序从头到尾念,在新授“ai、ei、ui、ao、ou、iu”时,后面的韵母还没有新授时,也要天天重复所有的韵母:“a、o、e、i、u、ü、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让这个“大整体”在学生的脑中扎根。老师还要给学生印发两张带有声母、韵母表的小卡片,让孩子放铅笔盒中、贴书

桌上,经常随时随地念。学完以后,当学生读错或忘记某个字母时,就让学生按顺序从头念,自己找出这个字母,这叫“定位认读”。“定位认读”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定位学习”是小学六年一以贯之的学法。

学完声母、韵母后要安排两天的复习时间,逐个学生过关,人人能按顺序读字母。逐个检查要在所有的声母或韵母没学完时就开始,有的孩子不等教完就早会了,那就早找老师检查,这样就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很多学生围着老师检查不完。这种“提早检查”和“复习检查”相结合也是我在所有年级都采用的惯用手段。

其他,比如字母的书写、拼读音节的教学等都和常规教学大同小异。这时候能够提速仅仅是因为降低了要求,并不是老师有什么技巧。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拼读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拼音仅仅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已。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来教,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

二.诵读千首童谣

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

整个暑假,我都在酝酿一个“梦”——让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为此,我给不会拼音的一年级新生编一本他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这是我偶然读到《小白兔》《静夜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和诗词时萌生的想法。

这本小册子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儿歌的后面,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我先带着学生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我就教他们“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儿歌中找,这也是“定位认读”。

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是结合入学教育选编的内容,教学常规不用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读明白的。

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

2.拼读全班同学姓名

三个星期的拼音教学一结束,我就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大卡片发给他们,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集体学习时,第一遍是集体拼读,按座次轮流领读自己的姓名,不会读的,自然就会有自告奋勇的“小老师”帮忙。谁能把全班的名字拼出来,就可以拿着这些卡片做游戏。有的学生早上、中午一到校,就在

教室里练习拼读,一天就拼熟五十多个同学的姓名。老师让这些学生分组做了一个游戏。比如李家慧拿着自己的姓名卡片教同学拼读“lǐ jiāhuì”后,把卡片翻过来,让汉字面对全体,说:“我是李家慧。”学生一起指着她说:“你是李家慧”。然后她再拿同学比如李锦川的姓名卡片,拼读后,说:“我是李锦川。”全体学生一起喊:“你是李家慧,他是李锦川!”学生一边拼读一边认字,有时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真是劲头十足。为方便学生拼读全班学生的姓名,也方便学生发作业本,我在学生课桌上贴姓名小卡片。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附着全班学生的姓名,供孩子们识字。

3.第N本儿歌的教学

拼读完姓名,再读最简短的三字童谣,再过渡到五字、七字童谣,在大量阅读中慢慢提高阅读的难度,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儿歌各100首,还有《多音字儿歌200首》等进入我们的课堂。

悬崖勒马

老大老大,

悬崖勒马。

马到悬崖不勒马,

老大也会摔成大地瓜!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咯咯哒,下个蛋,

母鸡拿蛋去拜年。

黄鼠狼,接过蛋,

咬得母鸡直叫唤。

你说母鸡是傻还是贱?

这些儿歌好玩,小孩子喜欢读,不由自主地反复读。除了能够识字,能提高阅读能力外,还积累了很多活泼的语言。

“脉”这个多音字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难度较大,但如果通过背诵儿歌的形式学习,只要“扯着嗓子读”就能学会。

猫咪爱上鼠大哥,

含情脉脉送秋波。

秋波送得有点多,

鼠大哥急忙摸脉搏。

脉搏跳动次数多,

证明心里挺乐和。

心里乐和不用说,

拉起猫咪唱儿歌!

在一年级阅读起步阶段,我尽量找这种搞笑的儿歌,小学生边读边笑,我们的海量阅读就是从这种看起来不够“高雅”的小儿歌开始,一直读到《诗经》《论语》《老子》这种足够“高雅”的经典。

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制定不同的星级评价标准。对儿歌的要求是:一星标准: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标准:会读不带注音的儿歌,三星标准:认读生字、生词。这样虽然认字的扎实程度不一样,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海量”阅读起来。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的神功。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字,有的孩子认得扎实,有的孩子认得模糊,但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由阅读注音读物,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于阅读这片广袤的原野,为自己的书香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年级: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

我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一年级诵读近千首儿歌,学生已经过了识字关,那些认字模糊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把字认得越来越扎实。二、三年级的重点是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语言,为口头、书面表达打下基础,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流畅地表达见闻感受,达到“保底”的要求。这个“保底”的要求不高,对没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如果不把大量读物引入课堂,每个班都有几个孩子不会写“人话”——文不达意,不通顺。到各个学校调查一下语文老师,就知道我没夸大其辞。这也是十多年前,我按常规教课本时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逾越的“天堑。所以,二、三年级,我先通过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把这一难关“攻克”。

一.流畅朗读

二、三年级练习朗读的首选读物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教材都配着录音带或MP3录音。上课时,学生听着录音,看着课本,精力可集中了,每一篇课文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听完录音孩子自己读一遍,难读易错的生字、生词、句子,老师或者打印出来,或者写到黑板上,或映到屏幕上,大家一起读。

带着故事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故事》《宋词故事》《成语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是适合二、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韵文、诗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以至熟读成诵,这是文言文启蒙阅读,这个阶段以阅读白话文故事为主,古代诗词占的分量比较少。韵文、诗词下面带的故事是用来练习朗读的。课堂上只安排集体读一遍的时间,老师通过一些奖励手段,引导孩子主动提前阅读,引导亲子共读,家长多听孩子念,孩子念错了纠正读音。老师则在课堂上领读故事中易错的词语,为学生清除阅读的障碍。

二.积累语言

翻阅自己以前的教学笔记,发现有些教学方法只适合彼时彼地,随用随丢,但有些教法一直没变。比如我要求学生在略读全文的基础上诵读部分句段的做法是从初为人师就开始并一直采用的。

最初,我不留课本上的书面家庭作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但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老师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检查的形式也不固定,有的全查,有的查几句,有的让学生帮着查。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

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所有的班级。在进行海量阅读之前的十多年我一直这样做,只不过当时学生没有共读同一本书。我任教的班级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学生,经常发表文章;2000年之后,我蹒跚着走上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海量阅读之路后也是这样做,全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主要外化为朗读、作文、口语表达)明显高于平行班。

但懒学生专拣最简单的句段背诵,欣赏水平差的学生找不出最好的句段,于是我开始给学生出口头填空题(自学材料)背诵,这样,全班学生都必须诵读文中表现力最强的句段,而且学生背诵填空题的速度比背诵句段要快很多,在背诵过程中孩子还能连蒙加猜地理解所填的词语。在以小商贩家长为主的青年路小学没有条件大量印刷,在学校的打印室内,同样的口头填空题全班只能印5——10张,学生轮流用。有的学生竭力赶超全班共同的进度,可以不用等、不用抢就占有最新的口头填空题,形成了争先恐后学习的氛围。后来我到了以机关干部家长为主的北海学校,把填空题发到公共邮箱中,学生家长自己打印,就更方便了。

填空题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记诵语言是重中之重。如:

再听那格凸之水来到这里,经过二十多米宽,五十多米长的窄行之后,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便各奔东西,环石而过,穿岩而行,或跌入深潭,或串入幽谷……

学生读这些段落,他们看不出有什么“好词好句”,但一经背诵,“环石而过”与“穿岩而行”,“跌入深潭”与“串入幽谷”中的两个动词形成对比,学生就能模模糊糊地体会到用词的恰当,并在写作中运用。

还有一部分填空题字数较少,主要来自故事,或童话、寓言、神话故事,或励志故事。这部分填空题要在原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达到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一个道理的目的。比如根据下面一段话进行改动:

经过这几次打击和折腾,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消失殆尽。这年,他65岁,已身无分文,他拿到了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金额为105美元。然而,他并未死心,他手里还保留着极为珍贵的一份专利,就是从前那份赖以生存的炸鸡秘方。他又一次打起精神,开始他的再次创业。5年后,出售这种炸鸡的餐馆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在他70岁时,这种名叫肯德基的连锁店在全美达5000家,海外达4000家。而他,就是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耐尔〃桑德斯

改成下面的填空题:

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_____经过数次打击和折腾,65岁的时候他____,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____。但他靠着从前那份____的炸鸡秘方,70岁的时候创业成功。

科学童话的填空题也是从大段的文字中提炼出来的,答案都在文章中,学生都能找得到,只要读懂了文章,不用“寻找”就自然而然地填得上。

一只小蝙蝠展开那一对黑翅膀,不停地飞呀飞呀——动物界兴起了?寻根?热,它也要去?寻根?呢!

?小蜜蜂,我们都有翅膀,一定同宗同祖,是吗??蝙蝠来到一株野花前,碰到了一只贪玩不归的蜜蜂。

?不是啊,我们都有翅膀,但我是昆虫家族,像蚊子、苍蝇才是我们同宗同祖呢!你的脸蛋很像鼠,去问问它们吧!?小蜜蜂委婉(wǎn)地告诉了小蝙蝠。

上面的段落提炼成下面的填空题:

一只小蝙蝠要去?寻根?,他和蜜蜂都有__,但蜜蜂和蚊子、苍蝇等属于__家族。

寓言、民间故事等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在文章中一般能找到原文: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子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

略加改动就是这个故事要提示的道理。

对事物全盘照搬,结果____,自己害自己。

出填空题耗费了老师的大量时间,但物有所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背诵、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对优美的句段,有一定难度的文字,老师改编成大字,在上课时通过屏幕集体背诵、讨论。

大部分老师很难有从一年级教起的机会,从中高年级“半路出家”进行海量阅读的班级,就从最简单易行的背诵优美句段开始,从上级领导倡导的读物开始阅读。比如我们潍坊高新区进行“阅读周计划”实验,那些材料被我高高兴兴地纳入了我们班的课堂。海量阅读起点很低,只要肯尝试,“一般老师、一般生源、一般学校”人人可为。当师生一步一步走向优秀之后,当考试不再成为阻碍,当学生作文水平遥遥领先之后,当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大量诵读经典了。

4 高年级:文言、白话相辅相成

我把四、五、六三个年级划归为高年级段,因为这段时间,学生已掌握了常用汉字,写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阅读,一星期读10~20万字的白话文轻而易举,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但这种没有多大难度的阅读意义不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尚好,没有其他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干扰,可以从从容容地学文言,不求甚解地通过海量的文言文慢慢浸润,不必像在中学那样揪住一篇文言文细致分析并要求背诵,以求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段时间虽然逐渐增加文言文的比例,但文言文、白话文是同时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从字数上讲,有的书白话文占的分量重,有的书文言文占的分量重。比如,读唐诗、宋词,在三年级时读带故事的读本,到四、五年级就选择古诗带注音、译文不带注音的版本。从最初的一本书有40多首诗词,到一本书有近200首诗词,与之相伴的白话文篇幅就渐渐变少了。

1.海量阅读古典诗词

我的第二个海量阅读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各大约200首。从最初每节课学两、三首,到大约每节课学10首,最快的一次连复习带新授,一节课学了15首。这样快的学习速度,老师不可能逐句解释译文,也不会逐字逐句引导学生直译,而是先通过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把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了,再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就行了,理解得是不是深刻都不重要,随着诵读量的增多,学生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

我对诗词学习设置了一个常规检查标准:一星标准是看“打乱顺序的译文”找出“不带拼音的原文”并念准,达到一星标准的学生虽然没有背过诗词,但能理解大意;二星标准是看着“调序译文”背诵原文的正确率不低于60%;最高的三星标准就是看“调序译文”能熟练背诵原文。这“调序译文”和“不带拼音的原文”是我备课时为学生印发的自学材料。在学习诗词时,我们班也掀起了阅读诗人、词人传记的高潮,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又提高了阅读白话文的水平,做到了文言、白话的学习相辅相成。

2.用历史故事为经典阅读铺路。

我的两届学生都读过的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现在市面上一本也买不到,我多方联系也没有找到作者。这套书的优点是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文言引文。第一届学生学习时,我和学生阅读这些文言文都感到困难,于是师生一道,见到“拦路虎”,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取胜”,立即绕道而过。先重点读白话文故事,回过头来再读文言引文,之前搞不懂的地方竟“无师自通”了。

我因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

有道是文史不分家,在阅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的学习自然渗透其中。我找了许多与历史故事相关的成语印发给学生,后来,我和同事们编排了《读历史学成语》,书稿交给出版社前,首先我们全班共读,共读时,我和学生经常翻阅五千年故事。再后来学习《世界五千年》这本纯白话文书籍时,不断横向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和《读历史学成语》。海量阅读的过程是融会贯通的过程,这种以“新”促“旧”的学习和复习方式,顺应了人“喜新厌旧”的天性。

3.在经典阅读中获得启发

上届学生在六年级通读了《论语》《道德经》,这届学生学的选读本,难度小了很多,但增加了《诗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通读《论语》难度很大。我还是采取惯用的方法,第一遍粗略地、不求甚解地读,搞不懂的放过去。学习的过程很简单:上课开始轮流读一遍,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教师告诉学生哪几章是要求背诵的,哪几章是要求熟读的。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看译文背诵。学完5篇后进行复习。复习方法和诗词教学一样,用“调序译文”和“不带拼音的原文”自查,老师抽查。第二遍学习《论语》,重点是前后联系。按照顺序逐篇逐章让学生谈谈认识,学生前后联系,边交流边

翻书。比如,学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时联系“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等等。第三遍学习《论语》,以归类总结为主。比如把孔子关于“教学”的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总结孔子如何学习、如何教书育人;把有关“颜回、子贡、曾子、子路……”等弟子的章节一起显现;把有关“管仲、子产、季康子、晏平仲”等历史和现实人物的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去总结。我自己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也向孩子们推荐了与这些经典相关的带故事的书,《论语》等经典中文言的字数很少,但围绕经典“海量”阅读了许多有趣的白话文故事。

打破常规学习这些艰涩的古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时刻警惕不能把教师的意念强加于学生。儿童的思想与我们成人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商量”。比如《论语》《道德经》中哪些章节应该熟读,哪些章节应该背诵,我们师生都“辩论”一番,如果学生说得有理,我就听他们的。孩子们为了能说服老师,会主动查阅资料,寻找论据,往往还没有等集体学习,他们早就搞懂了。教师顺水推舟:“好,就听你的了!”学生得意地笑了,为老师听从他的意见;老师得意地笑了,为掉入了“圈套”还在自鸣得意的孩子们。

读经典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和阅读文言的能力,还有思想道德的升华。当学生在课堂上读或说“定能生慧,静能通神”“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巧言令色,鲜矣仁”时,他们不只是在论证书上的观点,同时也在自我教育。于是,好学好动的学生慢慢安静下来。撒谎、浮躁等毛病远离了学生。

5 海量阅读的书从哪里来?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一.选书、荐书、存书

在课堂上共读哪些书效果好?我们共读过的书目,我即使列出,也很难买得到。当年能买到的书,两三年后就买不到了,现在儿童读物太多,很少有长销书。海量阅读过程中发现适合共同阅读的图书,我就费了好大劲儿备课,但再教下一批学生时买不到书了,备的课都废了。所以,应该了解的不是具体书目而是如何选书。

选书要在“轻松好玩”和“加大难度”两方面找一个平衡,这很不容易!比如《多音字儿歌200首》上有这样一首儿歌:

放屁虫, 创奇迹,

开天辟地当皇帝。

当上皇帝养蚂蚁,

开辟道路运大米。

大米吃多了放臭屁,

熏得蚂蚁闹起义。

起义推翻了臭皇帝,

皇帝天天想复辟。

复辟就是重新当皇帝,

当上皇帝接着放臭屁!

小学生一边背一边乐翻天了,但有人听课就麻烦了,课堂上那么多小学生在读“屁”啊之类的不文雅的语言,领导就提意见了。低年级的读本侧重于“简单好玩”,只要孩子喜欢读,没有思想性的问题,就可以选择。读“简单好玩”就等于减少难度、增加趣味,孩子的阅读能力在“简单好玩”的阅读过程中迅速提升,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所选书的品味也越来越高,让学生不断处在“爬坡”的状态,当然爬的是“小坡”,学生的水平是在海量阅读过程中慢慢提高的。没有大量儿歌打基础,唐诗宋词怎么可能学得那么顺?没有大量的唐诗宋词做铺垫,怎么可能品出诗经的味道?

如何推荐书也需要技巧。推荐图书违反上级规定,所以低年级读的儿歌大多是老师或学校印发的,可以循环使用,印成小薄本,用完收回。等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可,再向家长推荐。

在推荐之前我先给学生读书听,听得他们迫不急待地想读那本书,吊足了学生和家长的胃口之后,我再推荐。

“老师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了!”一听有故事听,孩子们的耳朵立即像兔子一样竖了起来。

舅舅喝醉酒,

打鸡又骂狗。

鸡飞狗叫躲舅舅,

乱乱哄哄吓跑小黄牛。

“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谁知道是什么?”回答后板书“鸡犬不宁”。

……

“回家把小故事背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是不是知道答案!”

就这么读了几天,学生和家长都追着我问:“老师,你念的书叫什么名字?在哪儿能买到?”六年前我就是这样推荐《成语儿歌100首》等书的。有的老师让家委会操作更省心。

最好是推荐网上图书,老师没有从中牟利的嫌疑。但会上网买书的家长并不多,我一直不会上网购物,买书都是同事或家长帮忙下定单,写我的地址和电话,货到付款,班里总会有几个家长热心帮助其他家长购书,可以请这几个家长帮忙,老师既省心,又撇开了嫌疑。

如果几个同事一起实验,可每个班买齐一种共读的书,然后交换阅读,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老师也可以共享备课资源。如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更好,推荐给学生的书,学校图书馆也买一部分,没买的学生可借用,但要付费——用老师奖给他们的小奖状当“租金”。当我的海量阅读进行了十多年已小有名气时,当我面对的是一群不缺买书的那俩小钱的家长时,我提前一两年推荐图书,等备了课准备上课时,依然有的学生手中没有书。为此,除了在推荐时就买下一

部分备“借”外,诗词等字数不太多的读物,我都“盗版”存电脑上,既便于我为学生整理调序译文等“自学材料”,也便于个别没买书的家长自已打印。

学生读完之后,对特别有价值的书,动员学生捐赠给“师弟、师妹”们用,我手中就有这样几套几届学生都读过的书,除了我的学生借用,同事也借用。这届学生共读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的就是从去年读高三的上届学生手中借来的。

我已经开始出“傻瓜相机”一样易学易用的“课内海量阅读丛书”,但数量太少,绝大多数共读的图书是从市场上挑选来的,然后加工——给学生编排相关的自学材料。很多自学材料的编排上,我重视“学以致用”。

二、自学材料体现“学以致用”

我们在低年级学习《俗语儿歌100首》等,内容是通俗好玩的儿歌,“学以致用”的理念从最初的阅读就开始了。比如学了“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这首俗语儿歌,后面就设计这样的练习:

你要抓紧时间读书啊,________,我们要充实自己,就必须要读书。

以《读历史学成语》“远古”部分为例,前面的“相关成语”用最简炼的语言讲成语故事和比喻义:

洗耳恭听:许由嫌尧让他当官是侮辱了他,到河边洗耳朵。现在形容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或欣赏优美的乐曲。

每个单元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以致用”练习:

他在这里备受尊敬,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人们总是__。

《读论语学成语》设计了“大显身手练一练”环节,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词为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

一、成语意思猜一猜:

____: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____: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

二、成语运用猜一猜:

王老师教育学生特别有耐心,对一些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____地教导。

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没有____的精神是不行的。

三、近义成语猜一猜:

不厌其烦:____

手不释卷:____

反义成语猜一猜:

无心向学:____

这些练习不同于常见的阅读习题,而是侧重语言的积累。一个词在这里练习了四遍,这四遍练习不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不断动脑思考的练习,不断加深记忆和理解的练习。

《博爱名句选》也编排了学以致用栏目:

一位同学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位同学反驳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唐诗时,我也寻找、编写“学以致用”的例子: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感到,这地球真的变小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早已成了生活中的现实。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后人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还有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表达了读书人建功立业的志向。

等我有了时间,还想给诗经、论语等经典设计“学以致用”的例子,更期盼有志于经典诵读的老师一起合作编排“学以致用”的范例。那样的话,阅读与表达之间就搭起了桥梁,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了。

6 两周教完教材的策略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语文课本的教学在一年级上学期学得最慢,加上拼音教学大约两个月,到三年级就能半个月学完。但生字的书写、中高年级作文练习还是和常规区别不是很大,是慢慢进行的。

一.低年级课本的教学

一二年级的课文短,学生又处在擅长背诵的年龄,这时候拼读音节比较困难,到了能读熟的时候就差不多背过了。课文能背过就可以了,能有感情朗读更好,课文内容是不是理解都不重要。我们班经常有小孩子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但问他一个问题,摇头说不知道。实际上课文的内容都不深,小孩子读熟的时候就已经读懂了,但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述明白他的理解。

课文的朗读与生字的书写不是同步进行的。起始阶段要反反复复、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于是以两天一课的速度练习写字,同时以一节两课的速度练习阅读。课本的达标也分三星标准。一星标准:读熟课文;二星标准:背诵课文;三星标准:认识生字。我给学生打印了生字表,生字是从课文中找的,比教材中要求的二类字数量多一些,标有页码方便学生到课文中“定位认读”。如:58亭座枝烟

60闹做餐操升旗刷洗穿起钟床用阳台

低年级只做两件事:读书、写字,司空见惯的低年级写话训练我不进行,各种题型的卷子不做,甚至“组词”作业都没有,只是把字写工整即可,尽可能省出时间让学生多朗读。围绕课本的教学是洗脸盆里扎猛子,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老师有再大的本事,也很难施展得开,而把孩子放到大海中才能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孩子们经过两年的海量诵读,见到一篇生疏的课文,开口就能读得比较熟练,再练习读两遍,就能读得非常流畅并理解大意,这样,就可以两周教完教材了。

二.中高年级两周学完教材

1.备课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一节课读熟、理解一个单元的课本并非难事,两个星期结束课本的阅读教学轻而易举,两个星期以后,还要慢慢地进行写字、作文教学。用心的孩子书面作业很少,那些懒孩子要一遍又一遍写生字,直到写熟为止。我对课本的备课都是在假期中完成的,备课的内容一般有两项:一是课文口头填空,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的填空:景色__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___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__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__山道,常常会有一种____、____的感觉。

准备这样的口头填空题是为了背诵词语和表现力强的句子。嵌在文中背诵,能达到记忆与理解的双重目的,当然“理解”不要求深刻、准确。下面是课本“单元练习”上的自学材料: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答案

一泻千里云遮雾罩流连忘返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白云苍狗瞬息万变

根据意思说成语

____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____: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

成语运用猜一猜

你实话实说就行了,不要____地兜圈子。

时至今日,会议筹备情况仍是____,甚至连邀请哪些国家与会都不清楚。

……

大部分学生能在开学两周内完成口头填空题的背诵,基本和“两周学完教材”同步。

第二项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份练习我一向重视,既练习拼读,又练习写字,这是一项常规练习。因为有这项练习“垫底”,我在一年级用三个星期就结束拼音教学,却没有学生留下不会拼读的后遗症。我常常观察阅读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很高兴地看到他们能独立拼出字的读音。备课时让“练习”与“答案”配套。

所谓“答案”就是“词语表”,下面是苏教版六册146页的词语表,一个生字组了两个词。

P146:挥舞发挥舞蹈舞曲夺走争夺……

下面是打乱顺序的看拼音写汉字练习,学生先自己拼读,不会写的字可以对照“词语表”。

P146:fāhuīwúqǔzhēngduóhuīwǔwúdǎo duóz ǒu ……

()()()()()()

“看拼音写汉字”在一个学期中反复练习,并不是“两周”完成。两周完成的是课本的阅读教学。

2.上课

海量阅读教学是在海量浏览的同时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字。对课文的背诵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以《雾凇》为例,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第二大段是文章的主体。我指导学生边背填空题边理清叙述的顺序,便于学生掌握背诵技巧。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第一句写水气从哪儿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第二、三句写远远高于当地气温的水汽的怎么来的?)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第四句写雾凇形成的第二个条件:气温降得很低)

(从第5句开始写形成雾松的过程)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了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对口头填空题,略加指导后学生都能当堂轻松背诵,而且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理解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课文也就轻而易举了。

小孩子以感性思维为主,整个小学阶段都要以诵读为主,并检查落实。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在小学阶段,我一直不做为检查的内容,但在教学中渗透。培养理解概括能力要和诵读结合,并且反复进行。

再以《开天辟地》为例说明。

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大神做了一件什么事?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开天辟地,力大无穷)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大神做了一件什么事?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顶天立地,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光,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

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大神做了一件什么事?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改天换地,无私奉献、乐于献身,无怨无悔)

这三段,老师提的是同一个问题,学生边背边议,议论的答案是练习册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同时,又引导学生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然后在屏幕上出示下面的词句齐读,在诵读的同时理清了文章脉络。

开天辟地:力大无穷

顶天立地: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坚持不懈

改天换地:无私奉献、乐于献身

就这样,学生要课堂听一听、读一读、背一背、议一议,十分钟学完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一个单元,两个星期完成课本的阅读教学任务。

7 作文教学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曾国藩不让儿子过早地作文。他认为儿童的精力应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书读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表达的。我的作文教学一直奉行这样的理念,学生那些优秀的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

一.低年级写话晚起步

低年级是孩子们学校生涯中的“婴儿期”,他们会写的字太少,写话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他们只管吃奶——阅读输入,不适合早劳作——写作输出。写话教学尽量延后,同时要在当下的“读”与将来的“写”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家长代笔记录孩子们的“童言趣事”。我在网易博客上建了一个题为“学以致用”的文档,将其“置顶”,请家长以第三人称写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小故事,发在“评论”中。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以学以致用为荣。

标点符号的运用更是一大难题,“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不能写在每一行的第一格,如果上一行没有格子了,就挤着写到格子外面。标号(书名号、引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写在第一格。即使讲二百遍,小朋友还是不会。简单一点儿的知识,比如标点占一格,每段开头空两格,也不是通过讲解学生就能学会的。

于是,我教二年级学生抄课文。我选了《狐假虎威》等段落短、对话多的课文,让写字好的同事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抄写,复印给每个学生一份照着抄写。用这种方式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写作的格式,这是“照葫芦画葫芦”。

学生用的练习本是每行8格的,我换了每行9格、10格、15格的纸再次让学生抄写这两篇课文.有几个学生掉进了糊涂阵,格式乱了套。大部分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这是“照葫芦画瓢”。

第三步“照葫芦画瓢”的难度更大了——不再照格子纸中的课文抄写,而是照着书上的文章抄写。这样抄来抄去,就是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明白作文的

格式。对那些不会“照葫芦画瓢”的学生,就给他一份正确的作业再次“照葫芦画葫芦”。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相信“举三反一”的效果。

二.中年级起步作文写活动

到中年级作文起步时,我在课堂上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我班的活动写习作,在教室里做成语接龙、词语搭配的游戏,在校园里跳绳、跑步、做游戏……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体验的载体。活动后我们师生一起口述作文,再动笔时学生就不用咬笔杆翻白眼了,孩子们一气呵成,视作文为一乐事。

我的弟子们升入三年级后的第一个月,我先用两周时间结束课本的阅读教学,然后把生字写一写,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掌握一部分字的书写后再作文。国庆节后开始作文起步教学,连续写了三篇《成语接龙》。

第一次成语接龙时,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两句话:

丁乐腾写上?唉声叹气?,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写:?气象万千、千方百计、计上心头。?

王朱颜忘了?头头是道?的?道?怎么写,梁家铭说:?‘头头是道’的‘道’就是‘道路’的‘道’。?并写在纸上让她抄写。

上课铃声一响,先让学生读这两句话,告诉孩子们:“有的词需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要加引号强调。双引号中的词需要强调时,要加单引号。”然后讲游戏规则:“一个组用一张纸,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开头进行成语接龙,在规定时间内,能写几个成语就得几分。书写不认真不得分。”

……

第二次写《成语接龙》,接龙的形式换了换,让几个小朋友上讲台前口头接龙,方便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做游戏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句话:

1、今天我们玩成语接龙游戏。

2、下午,我们三年级八个班进行拔河比赛。

3、体育课上,我们玩?两人三步走?的游戏。

结合这三句话,我问:“为什么‘成语接龙’、‘拔河’不用引号?因为这两个游戏的都是人尽皆知的。但‘两人三步走’的游戏规则需要解释给读者听,这个词就要加上引号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在写作文时用成语不用加引号,做成语接龙游戏时说的成语要加上引号,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三次写成语接龙,换个游戏形式,先让各个小组自己口头接龙,然后分别让两个小组面对全班接龙,便于边做游戏边指导写作,进一步强化前面讲过的写作知识。

以后的作文指导就简单多了,仅仅议论一下可以选择什么材料,让学生互相启发一下就可以了,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孩子们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三.毕业复习打腹稿

除了在三年级上学期费了点儿力气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外,我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不会超过10篇,都是在课堂上写,余外不要求写日记,不要求写读书笔记。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我所任教的两届共100多个学生证实了这个真理,尤其是升入中学后学生的潜力更得以彰显。但人无法免俗,必须在小学毕业前向家长证明海量阅读的优势。海量阅读与常规教学差别很大,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认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读这么多书是沾大光了;但个别优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跟哪个老师上学都是好学生;也有少数学困生家长认为海量阅读不如只教一本课本扎实是造成了他的孩子不优秀的原因,数学、英语没学好没法抱怨老师,我与众不同搞海量阅读就成了替罪羊。于是在六年级下学期,我增加了作文的分量,每周给学生四个题目,先让他们考虑几天,打打腹稿,小组讨论一下,跟家长谈谈思路。然后找一节课写作文,老师给合作小组四个人分别指定一个题目,老师根据写作的速度、质量、篇幅给每个组员打分,根据小组的总分进行奖励。这样就促使小组成员在写作之前相互交流打腹稿的情况。六年级下学期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本来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他们下笔就写得顺畅,现在选材、写作的速度提高明显,很多学生作文篇幅达到800字左右,而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要求学生写长篇大论。

这种像吃了激素似的成长幅度,不全是训练的结果,更是前面五年半海量阅读慢慢浸润的结果。

8 应对考试的策略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读好书、写好字一定不会在考试中落后,这是已被我和其他海量阅读的践行者证明的真理。但海量阅读和优异的考试成绩还隔着一道坎。

海量阅读的目的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窗、推开一扇门,使他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如此广袤美妙的书的沃野,愿意一生遨游不息。书海遨游的结果是切切实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有所诵使最慢的学生也能写出通顺的文章,这些无疑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但问题是覆盖于中国大地上的小学语文试卷考查的是对一本语文课本的熟练程度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本、教参、试卷强制全国的儿童说同样的话,写同样的答案,如此“大一统”是不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罪魁祸首之一?道理人人明白,然后考试成绩绝对不能差了,全国的名校哪一家不是打着高考成绩高的旗号?在小学进行教学改革也要看考试成绩,领导、同事、家长的眼睛都盯在一纸试卷上。我两周教学教材,按常规进度平行班两周教完第一单元,这时如果进行单元测试,海量阅读实验班的成绩与平行班不分上下,但一个月、两个月后的单元测试成绩会明显低于平行班,不是学生能力不行,而是课本上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都已忘记了。如果能得到领导支持,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前集中背诵默写课本上的内容,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作文、课外阅读题还能提高班级成绩。如果试题能减少课本上的内容,增加真正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更好。如果是“一个人的课改”,就只能在课外书阅读

和考试内容的“夹缝”中生存,这也是每一个改革者的必经之路,而且“夹缝”中求生的路可能很长很长。在“夹缝”中生存有两个技巧:

1.五分钟测试

前文《两周教完教材的策略》已提及假期中备课时要准备“看拼音写汉字”,开学初先把要求背诵的课文也背过,海量阅读倡导日有所诵,学生背诵的速度快,我学生100%能用两周或两周多一点儿背过所有要求背诵的课文。“看拼音写汉字”在“两周教完教材”后每天做一部分。为了促使学生把字写正确,可以进行五分钟测试。“5分钟微型测试卷”就是从学生当天写的“看拼音写词”等书面练习或当天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截取的一部分。改“页面设置”,“纵向”换成“横向”,分四栏,印出来之后,一张A4纸剪成四小条,就是前后左右四个学生的卷子。这样一分割,一小条的内容不到原来一页纸的4/1,孩子不到5分钟就能做完,老师20分钟就能批完全班的小卷子。错得多的学生当然要“吃不了自己兜着走”,老师也送他一份“大礼”——一份空白练习。全对的学生得到表扬奖励:没有任何作业。

2.“海量”单项练习

考试题基本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对付的策略是前文所述的平日的书写和考试前“临阵磨枪”的背诵默写。第二部分是课外阅读题和作文,这是不用复习就一定不会比平行班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卷子上常见的句子练习,如改“把”字句、“被”字句,写比喻句、拟人句,扩句、缩句、改病句等。这些常规句子练习在三年级上学期考试前一个月就要有计划地归类复习。

改“把”字句、“被”字句一讲学生就明白,不求甚解的海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力的基石;写比喻句、拟人句也不难,先讲清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举“海量”的句例让学生分辨,最后写两个比喻、拟人句即可。

但“扩句、缩句、改病句”的针线很多,因为“主、谓、宾、定、状、补”等知识小孩子理解不了,得换一个办法讲:

以缩句为例:缩句,就是去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比喻总是蹩脚的,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校园里的树枝,真正的“树干”只有一根,并不是缩句练习中的“主、谓、宾”三根,或者“主、谓”两根。于是再举“减肥”的例子:“给句子减肥,减得只剩二根骨头,最多剩三根。”

这么讲之后,孩子似是而非,得需要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于是我从网上搜了上百个句子,在word文档(方便演示涂改过程)中把句子设成大字,一个一个句子出现在屏幕上,当堂把句子的“主干”设成红色,学生齐读红色的字,也就是缩写之后的句子。上百个句子“缩”下来,各种句型都见识多次之后,学生就学会缩句了。这样的“海量”练习不需要很多时间,“成本”很低,教师备课也很快。换成小字印出来可以让学生书面强化巩固。

如果还有学生做缩句练习的正确率不高,可以再找“海量”的句子,分类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认识不同情况的“主、谓、宾”,如人称代词当“主干”,

表示地点的词当“主干”……句子成分方面的知识,靠讲解小孩子是理解不了的,只能从“海量”练习中产生感性的认识。

我遇到过不少进行的“海量阅读”的老师,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从此失去了“从教材中突围”的勇气,我好心疼。期盼着改变这种遗害子孙的把课本读烂的“中国特色”,期盼着从教研部门开始,从改变出题内容开始,受益的老师和学生会更多。在澳大利亚,三、五、七年级全国通考语文、数学,但人家考能力,不考课本。所教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就都是好老师。所以人家全国通考比中国的次数还多,但老师不用增加学生负担,不用为备考而焦虑,因为只要平日扎扎实实阅读,保证阅读的量与质,就绝对能达标。

我从教材中突围之后,在海量阅读之路上已行走十三年。这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汗水一路歌。辛苦委屈的时候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就是学生的发展,目睹一个班学生的成长,就像看一片树林的成长,那种快乐无与伦比。我期盼着更多的树林成长起来,更多的学校、老师加入到海量阅读的队伍中来。期盼着语文教学的春天绿意盎然、鲜花遍地。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1、时间关键词:课内。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她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让家长想办法解决。 2、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

注于阅读。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3、方法关键词:阅读。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三、“课内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她的教材组建法,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音乐课本上的儿歌也被她编为识字的读本。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教材还是跨年段的,二年级的学生可能用到了四年级的教材。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有的是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有的可能是刚从报刊杂志上复印的一篇文章,韩老师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相应地引进课堂。 对于习惯了常态课程理念的教师而言,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它们的内容如何统一?教学的主线如何突出?常规课

听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有感

听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有感 相公中心小学庞晓敏 韩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将语文教得简单一点、扎实一点。 将语文教得简单一点。对于教材,包括补充的,从入学到高年级,韩老师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以读为主,读熟了就背,背完一篇主动背诵下一篇,这就是学习方法。中低年在阅读中识字,与生字一次又一次的见面,见面多了,识字任务自然就解决了。在低年级用字贴来写字,在中年级做大量的“看拼音写词”练习,为学生制出词语表,将这些作业放在课堂上完成,打牢了学生的写字基础。在理解上,以填空的方式理解文本内容,品味语言表达,突出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少了条分缕析,减少了好多将《教师用书》上的解析文本的情感体验或者是教师个人对文本的体验出售给学生,这也是《课标》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好多课堂上,我们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去透彻分析,甚至不惜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总觉得还有意欲未尽的遗憾,有时太多的目标,太多的精辟分析,学生领会多少,是否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很难知道。 将语文教得扎实一点。看似简单,实为大巧若拙。她的课内海量阅读做得细做得实。为了让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她整个暑假都在酝酿这个梦,给新生编能够“自学”的儿歌小册子,在儿歌后面还要配上生字词表。中年级在开学前与实验的老师一起分头为学生准备新学期的“看拼音写词”练习。还有她为每个阅读材料准备的“口头填空”练习,用以检查大家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感悟体验。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统一配置,用自印也有购置的,这些都要超前完成,这些文本并不是光为学生准备的,这些也是教材,老师要准备提出的问题,要了解学生易读错的词语,确定经典学习的重点,这些经典如果老师没有读懂,是难以完成这个领学任务的。作为她的备课,最小的单位是一本书,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气,也是我们所倡导的通读教材,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 从这些我们也不难想象她教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扎实地开展了字词教学,注重学生背诵积累,在阅读文本后的根据内容进行了理解检测练习,厚积薄发的写也以一种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这些也就是我们语文检测的内容,她将这些也融入平常阅读教学中,扎实地开展训练,当然会功到自然成。 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需要一种勇气,一种奉献,更需要一种钻研精神。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需要一种勇气,如果我们不能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册教材,但我们可以留一个月的时间来尝试课外阅读,我们一学期不能引进十本,我们可以尝试引进一本。还需要我们摒弃功利的勇气和耐心,更需要我们一切从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为出发点去衡量和反思我们的教学,从而坚持心平气和地施教,去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要有一种奉献精神,我们可以按部就班的教我们的教材,我们也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将学生引上自学之路,授人以渔,将学生引上终生热爱阅读之路,需要我们老师先读后引,意味多备几本书的教案,甚至是十几本书,先学生一步,才会实现与学生共读共赏。备课外阅读材料,我们没有了《教师用书》,也没有

韩兴娥海量阅读

韩兴娥海量阅读 韩兴娥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实验,是因为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翻来覆去之“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之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 韩兴娥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不是

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读”会的。 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韩兴娥老师还允许学生随时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

与韩兴娥一起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与韩兴娥一起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羊旦 寒意突袭却丝毫挡不住老师们高涨的学习热情。10月23日上午8点,觅渡教育集团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四楼演播室聆听近年在小语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海量阅读创始人”韩兴娥老师的报告。 韩兴娥,一个普通的名字。韩兴娥,一个默默坚守,大器晚成的名字。韩兴娥,一个小语界横空出世的名字。韩兴娥和她的韩式海量阅读教学法已经声名远扬。每学期都有一批批教师不远万里奔向她的课堂,听她的“家常课”,观看她的日常教学细则。这个典型的山东女子,中等个子,一笑脸就红,说话轻言细语,低眉敛眼,朴实无华。在母语教学流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范例?走进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或许能敲开那扇已令无数语文老师折戟而返的玄妙之门。 韩兴娥老师在报告中给我们介绍了她进行“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 一、多种读本做教材——韩兴娥的教材组建法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 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有各式各样的读本。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在书店里买的,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好儿歌、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更有历史成就和文学成双丰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 这么多教材从哪来呢?“就地取材”是韩老师获取教材的基本途径。入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都会拿到一本她编辑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被她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不用指导就能理解的《好妈妈儿歌400首》也成为了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低年级孩子理解的难度大,不求甚解,照样也成为她和孩子们的教材。“借”也是她获取共读教材的好办法,她曾借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在中年级全部读完小学阶段的课本。学习《论语》、《道德经》时,学生买了不同的版本相互交换着看,反而更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 二、一个“读”字扫天下——韩兴娥的教法简约而不简单。 韩老师的做法就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她的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读,个人表演读,接力读……读得滚瓜烂

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韩兴娥)

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9.5) 推荐理由: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惭愧的是,我的学生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不知道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去指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5期第22页发表了韩兴娥老师的《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文章介绍了她指导学生进行“课内海量阅读”实验的具体做法。一轮实验下来,韩老师的学生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一口气读完韩兴娥老师的《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不禁被韩老师的智慧所折服。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想起一句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时间关键词:课内。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doc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一、目标解析 [目标设定]: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关键词] 时间:课内。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海量。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增量""减负"并举。 方法:阅读。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 (一)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 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 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 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 阅读先行: 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 识字分别对待:

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 写字降低难度: 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 (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 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 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 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 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 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学生发明"贴标签",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 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 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循环日记,四人成绩为小组共同分数。经验共享,鞭策后进。 5、"词语表"助生巩固词语 准备"词语表"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三)高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一周可读10~20万字。 1、学习历史故事为经典铺路 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学<世界上下五千年> 第一遍浮光掠影读白话文故事,第二遍回头再读文言引文。学语文不攻坚,长期以往终至无师自通。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选萃 教学感受2009-06-11 17:18:22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目标解析 [目标设定]: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关键词] 时间:课内。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海量。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增量""减负"并举。方法:阅读。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 (一)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 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 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 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 阅读先行: 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 识字分别对待: 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 写字降低难度: 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 (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 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 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 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 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 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学生发明"贴标签",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 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 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循环日记,四人成绩为小组共同分数。经验共享,鞭策后进。 5、"词语表"助生巩固词语 准备"词语表"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三)高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一周可读10~20万字。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学习心得 刘清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样一个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 来到了美丽的泉城---山东济南,有幸参加了“全国新语文阅读和写 作模式研讨会”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我更是有幸聆听到了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专题报告,齐静老师的“比较阅读”专题报告,以及 邢淑红老师的“主题阅读”专题报告。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深远悠长…… 其中使我内心受到触动最大的是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 讲座,韩老师干脆利索而又不失亲和,我不但佩服韩老师的谦虚和真诚,而且佩服她的大胆改革。 她说:“我不是学者,不是专家,就是一位区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带领孩子认认字,读读书,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她说:“今天我向朋友们推广的做法,你们可能做不到,因为你 们的大教育背景不允许你们做。你们忙着应付月考、期中考试、期末 考试,哪来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呢?”足见韩老师的谦虚与真诚。 是呀,“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5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韩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 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 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 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 键词:

- 时间关键词:课内。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 教材外的读物。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 换一本。 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 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 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 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讨论一下。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可是要真正地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时间必须有所保障。为此, 韩老师向校长提出要求,取消考试,为海量阅读的试验提供时间的保证。虽然开始遭到了部分家长或老师的质疑,然而实践证明,海量阅 读与考试并不冲突。孩子们没有了考试的枷锁,会更有充足的时间来徜徉在书海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在广泛阅读中,孩子们的识字量突 飞猛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远远高于平行班,至于生字的书写这道难题在韩老师的集中训练中也迎刃而解。孩子们不再视复习期为灾难日,那快乐的情绪,强烈的读书欲望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期待的。 学校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学生”,具备从学习中体味到快乐和幸福的 能力的学生。韩老师的这种大胆改革的魄力令人佩服。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实现了真正的教 学相长。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 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 相长的关键是阅读。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传播文化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增 长见识,就可能逐步实现课堂上的对等交流。所以说,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是一条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成长的通衢大道。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一年级) 开学第一天,让学生有事可做 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用哭,跑,乱几个字形容实不为过,老师则是提高八度的嚷,忙,哄,一年级老师,烦不胜烦! 为什么一年级难教,因为学生不会拼读,不认识多少字,他们无事可做,只能闲着到处找别人的麻烦。 让学生有事可做,就是做好的组织和管理。省得他们多余的精力无处打发。 1、结合先前的一点学习经验,读儿歌识汉字。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词语表耳朵蹦蹦跳跳萝卜 可爱竖起来吃菜 生字表真兔两竖又吃白 只爱可耳起萝来 教师选择每个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耳熟能详的儿歌,诗词,编写一本几页纸的二个小书,选择大家都会念的,给学

生找点事做,开始教师的“读书第一课”。 (这也是韩老师平时简单教语文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没有忘记“识字”这个基本目标。在一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即是“识字”,通过她的海量阅读,一年级结束,他们班级的孩子识字量将会达到2000字。学生在学前班就会背这些儿歌,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或叫先前经验,韩老师做这样一个幻灯片或印刷这样一页纸给学生,在他们不会认读打乱顺序后出现的字的时候就到耳歌原文中去找,按顺序一念就知道读音了,这是韩兴娥老师“惯用的定位认读法”。) 韩老师的小册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熟知的儿歌,也都是上边这个样子的。教师教的时候,念一念,唱一唱,接着告诉大家,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手指头指着字。教师出示卡片“耳朵”,学生找到了,老师会说一句话,“上课的时候要用耳朵仔细听”,然后让大家一起念这个词语。然后找下一个……接着“和同桌一起找、认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和生字表。”第一周就有学生认会了“七首儿歌中的100个汉字” 小册子第二部分是结合入学教育的儿歌,韩老师绝不给学生讲学习的意义这些正确的废话,也不讲那些禁令和规范。她的入学教育是通过学儿歌进行的。如: 上课前读书、听课前背诵《坐得正》

韩兴娥海量阅读三部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时间关键词:课内。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

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这样的阅读,要点在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我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可能大家会觉得疑惑,这样做能行吗?果真有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我的回答是:行。非但行,而且做起来并不难。非但不难,而且会越做越轻松,越做越愉悦。我真的要感谢“课内海量阅读”实验让我和孩子们共同走上了一条语文幸福之路。

《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反思

《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反思 周日去郑州轻工业学校听了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感触很深。听完后,我就不停问自己,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才更有实效性。韩老师用两周的时间教完一本教材,为什么我们还在泛泛讲读,一篇课文两课时、三课时?一个知识点又一个知识点的精雕细琢细嚼慢咽?练习、巩固、达标、检测,一道题又一道题的在课堂上翻来覆去狂轰滥炸? 韩老师的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走下来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听韩老师的报告,我特别注意了一个细节:韩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她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

情况,并根据积累的数量、质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非常佩服韩兴娥老师这种面对面因材施教的方法。“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叠出。 “海量阅读”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地为教育教学、为孩子的点滴成长倾其所有,以这样的精神,才能感召来学校对大量书籍的资金投入和家长的无限情感投入。 现在,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其实不然。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

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交流。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他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其实,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大量阅读的好处很多: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扩大词汇量,激发想象力,培养专注力,丰富情感……但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快乐…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大量阅读,会令他终身受益。在我们的教学中能不能也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实践反思,在实践在反思。

(海量阅读)

学习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这一学期,我们努力实验,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第一、“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阅读速度及广度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量阅读”的直接结果,推动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加大,直接促进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信息的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强化了二者之间的“亲和力”!阅读的速度和数量的提高,又反过来加强了汉语言文字的习得量,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深度理解的良性循环。 而“海量阅读”的推行,将轻而易举地兑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数量和速率要求,为把孩子们培养成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海量阅读”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性“终身学习”阅读目标的技术性需求。 终身学习,是教育的总目标。“海量阅读”中已经包含了现代社会必然出现的“浏览阅读”和“检索阅读”的技术性因子,开始了实现可持续性“终身学习”的技术需求。 要博取“众长”,就必须大量“摄入”,“众长”是建筑在“博采”的基础上的。于是,谁能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量地“博采”,谁就能够最大量地综合、加工、改造和创造! 这种“博取众长”、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改造创新的能力,才是我们今天要运用大脑和能力的地方,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指向。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如今“细读文本”之类阅读理解教学模式的局限和短视。 第三、“海量阅读”让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 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导学生将教师的分析当作一块样板,然后让学生跟着实践,当发觉学生的分析有了偏颇,再指出或者引导。 即使是指出和引导,也不必非要得出一个准的不可。一堂卓有成效的课,不但要解决一些疑问,还应该再带给学生更多的“怎么”、“什么”和“为什么”。 不要害怕学生只阅读,会缺少了分析。不要以为学生没有说出来、写出来就是没有分析。任何人阅读任何文章,只要是基本读懂,就必定分析过。只是因为没有外在表现,不易觉察而已。分析理解是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的:口头分析比较慢,笔头分析则慢而有序,但是大脑的分析却可以一闪而过! 第四、“海量阅读”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一本本书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丰富的世界,让孩子们时而在草地上嬉戏玩耍;时而飞入太空时代;时而和古人促膝长谈;时而走进外国小朋友的生活……在故事中孩子们学习谦虚、友善;学习顽强、乐观;学习坚持不懈,学习……

海量阅读课题研究

曹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3)、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2、课题提出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韩兴娥海量阅读的基本理念以及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课本界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海量,就是要打破阅读内容和阅读结果的单一化,唯一性;所谓海量阅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变苦读书为精神上的欣赏享受。海量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海量阅读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海量阅读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能操作[1]

韩兴娥课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一年级) 开学第一天,让学生有事可做 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用哭,跑,乱几个字形容实不为过,老师则是提高八度的嚷,忙,哄,一年级老师,烦不胜烦! 为什么一年级难教,因为学生不会拼读,不认识多少字,他们无事可做,只能闲着到处找别人的麻烦。 让学生有事可做,就是做好的组织和管理。省得他们多余的精力无处打发。 1、结合先前的一点学习经验,读儿歌识汉字。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词语表耳朵蹦蹦跳跳萝卜 可爱竖起来吃菜 生字表真兔两竖又吃白 只爱可耳起萝来 教师选择每个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耳熟能详的儿歌,诗词,编写一本几页纸的二个小书,选择大家都会念的,给学

生找点事做,开始教师的“读书第一课”。 (这也是韩老师平时简单教语文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没有忘记“识字”这个基本目标。在一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即是“识字”,通过她的海量阅读,一年级结束,他们班级的孩子识字量将会达到2000字。学生在学前班就会背这些儿歌,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或叫先前经验,韩老师做这样一个幻灯片或印刷这样一页纸给学生,在他们不会认读打乱顺序后出现的字的时候就到耳歌原文中去找,按顺序一念就知道读音了,这是韩兴娥老师“惯用的定位认读法”。) 韩老师的小册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熟知的儿歌,也都是上边这个样子的。教师教的时候,念一念,唱一唱,接着告诉大家,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手指头指着字。教师出示卡片“耳朵”,学生找到了,老师会说一句话,“上课的时候要用耳朵仔细听”,然后让大家一起念这个词语。然后找下一个……接着“和同桌一起找、认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和生字表。”第一周就有学生认会了“七首儿歌中的100个汉字” 小册子第二部分是结合入学教育的儿歌,韩老师绝不给学生讲学习的意义这些正确的废话,也不讲那些禁令和规。她的入学教育是通过学儿歌进行的。如: 上课前读书、听课前背诵《坐得正》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 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当然包括课文在内。这是一个大体的规范,具体的数目不好说,应为有些书上学期能找到,现在找不到了,没有卖了。低年级呢,记得是儿歌、韵语、小故事。中年级呢除了一些文选之外就是唐诗宋词、古典诗词。高年级就比较有时间了,时间比较宽松。孩子作文啊,写字基本过关的时候来学一些。那么按年级的顺序来做一个汇报。 一、低年级 一年级呢,孩子能够认识2000个汉字,当然这2000个字并不是非常扎实的,在这里小孩认识,换个地方呢他就不熟了,想不起来了,他在我们学的文本上还是认识。 (一)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我们有些地区是先学识字的。尽管说我是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好像是很另类的,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传统的,教材基本是先学拼音,苏教和人教都是这么安排的。开学的第一天,八月三十一号,孩子到校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儿歌(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因为他现在拼音没有学。这是一个小册子,暑假中为孩子准备好的。三个内容。 1.熟悉的儿歌。这是两千零六年我又要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我还是比较头晕的,叽叽喳喳特别的闹。小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他不会拼音,他是一个很活泼的生命体,他只能闹腾。怎么让孩子有点事情做,就编了这么几首她已经会的儿歌。上课一教,小孩就说他会,就拿出卡片,这词、这字在哪怎么念,不要用嘴说,用你的手指告诉老师。这就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你到文中去按顺序,定位去找。 2.汉语拼音情景歌。这个说起来挺简单。把教材打到屏幕上,孩子的手中摆着这个字。上课时老师教这个儿歌,要求他用手指指着。说起这个方法,好像是非常的差劲,没有创新的意识了。去应聘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听课对我非常的失望。领导提出三个缺,第一说,你这个教课很客气的说是灌输了,一点启发式创造精神都没有。我没太反驳,因为我上课确实是我念孩子跟着念,没有去启发他怎么思考这类的。但是我知道我的学生,大量阅读的学生将来他会有独立创建的一天。但是现在那没法说,你没有亲眼看见。第二个说,你的手不停地在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呢,好像这个动作也不怎么美。这个我觉得也没法解释,因为没教过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他就无法体。我们如果放开嗓子不停的说,一节四十分钟不停的说,因为你不说,孩子马上就说了。这样下来的话,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就没法说了,嗓子就哑了。我这样挥呢就是省点力气。第三个呢领导说,你这个海量阅读呢多差生是最管用的,但是你们班没有差生,但发现有一个孩子在地下爬的。这个我倒是反驳的挺快的,着不是我养的不是我生的他爬好像和我没多

课内海量阅读研究(修改版)

课内海量阅读促进师生成长 ——朝阳实验小学基础教育成果申报材料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述 书籍,是哺育人心灵的母乳,启迪人智慧的钥匙。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小学生从小就应沁润书香,爱上阅读。 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多元建构。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信息的捕捉。教师疲于奔命地困囿于有限文本,支离破碎、翻来覆去的解析中,孩子在“涛声依旧”的应试机制下进行枯燥乏味的习题演绎,似乎缺少了新世纪少年儿童的儒雅和灵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希望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一条以课内阅读促课外阅读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 我校是一所新办小学,学校坚信“阅读是学习之源,成长之本。”2009年开办就把“打造书香校园”确立为主要的办学目标,不遗余力进行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读书节”、校长赠书、晨诵、教师共读共写共交流等活动。为全体师生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但整个社会环境浮躁、逐利、玩乐,没有读书的风尚;家庭书香滋养不足,我校孩子绝大多数来自进城务工子弟,还有许多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忙于生计,亲子阅读意识淡薄;电脑、电视的诱惑挤占,孩子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阅读方法欠缺,阅读量也达不到新课标的规定阅读量。 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小学生持久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人人阅读、天天阅读、个个会阅读的习惯呢?“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韩兴娥海量阅读模式解读

韩兴娥海量阅读模式解读 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众多的教师通过网上、多家杂志以“两个星期上完一册教材”的爆炸式新闻认识了韩兴娥。《小学教学》语文版的编辑廖巧燕老师多次谈到韩兴娥的教学,并说:“韩兴娥的教学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因为,她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根。” 现在,如廖老师所言,韩式阅读教学法已经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老师在效仿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小语界横空出世的韩兴娥,成了老师们心目中的神奇人物。每次对听完课的老师她都是这样说:“没什么听的,我就这么简单地上,没技巧的。”但,内行都懂,大道至简。武林中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在母语教学流派纷呈的当下,我们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范例?深入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或许能敲开那扇已令无数语文老师折戟而返的众妙之门。 多种读本做教材——破译韩兴娥的教材组建法 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等等。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教材还是跨年段的,二年级的学生可能用到了四年级的教材。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有的是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有的可能是刚从报刊杂志上复印的一篇文章,韩老师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相应地引进课堂。 对于习惯了常态课程理念的教师而言,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它们的内容如何统一?教学的主线如何突出?常规课里那种恒定的起转承合的环节如何衔接? 听过韩老师的课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去掉那些充满小聪明的牵引技巧,学生自有一种原生态的主动,投入到读本中去。没有那些处心积虑的旁白导语做暗示,学生并不觉得突兀。韩老师的做法就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或者又来背背诗歌,先背昨天学过的,再把新学的读熟。她的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的,个人表演读,接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