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宇轩题库整理之《文化生活》主观题

马宇轩题库整理之《文化生活》主观题

马宇轩题库整理之《文化生活》主观题

(2010福建三明一中期末26)小明和小强利用暑假一起游览了我国的著名景区——黄山。小明:“黄山真美,每一棵松树都蕴含着一种文化。”

小强:“真羡慕黄山人,因为他们生活在黄山,自然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根据你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对小明和小强的说法进行评析。(9分)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小明认为黄山上的松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理解不够准确。(5分)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或: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小强看到了环境对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到人们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或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才会形成。因此,小强的话很片面。(4分)

(2010福建三明一中期末27)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运用学过的《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从经济和文化关系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到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在文化发展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这句是话是很有教育启示意义的。(3分)

但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包含有把文化的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的意思是错误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总是亦步亦趋的。经济发展了,并非文化就发展了。所以,我们在重视物质文明,抓好经济建设同时,不能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要抓好文化建设。(3分)

(2010福建三明一中期末28)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据此很多人认为,“我们只要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

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个观点,(11分)

(1)文化塑造人生,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的确会影响人的发展,而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反映出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4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其两重性,先进的、优秀的、健康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只有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才有利于人的完善和发展。(3分)

(3)文化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2分)

该命题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但是抹杀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并忽视了人们学习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因此是不正确的。(2分)

(2010福建三明一中期末29)2008年7月30日至8月30日,迎奥运“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国,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格萨尔千幅唐卡展”绘制采用了著名唐卡绘画流派“嘎玛嘎孜”画派艺术手法,融合吸收了汉族工笔画、山水画技法精华,还借鉴了印度艺术,充分体现了人类优秀文化间的交流与融通,也是中国各民族文化之间水乳交融、血脉相通的真实写照。“格萨尔千幅唐卡展”作为2008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项目展示给中外观众,充分体现出人文奥运的理念。在世界不同文化交流的盛大节日里,“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神韵。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唐卡”作为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3分)②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迎奥运“格萨尔千幅唐卡展”绘制既融合吸收了汉族绘画技法精华,还借鉴了印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分)③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得到发展。迎奥运“格萨尔千幅唐卡展”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形式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④文化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展”的绘制既具有中华民族尤其是藏族鲜明的民族个性,又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色彩。(3分)

(2010福建三明一中期末30)某校高二(9)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兴趣浓厚,决定以“中国·文化·人”为主题开设一节班会课,感受文化的影响。班长张华同学决定亲自采购班会需要的文化音像资料和一些电脑播放软件。当她走进新华书店音像资料中心时,发现柜台上摆放的都是来自美国、日本甚至是印度的电脑软件,而且文化音像资料也以海外的居多,张华不由地感慨到:“这个主题班会开得太有必要了!”

(1)请简要分析张华同学的感慨之言。(4分)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关)。为此,必须先让所有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认识到我国文化竞争力现状,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是开设班会课的必要性所在。(4分)

张华很容易就选到了所要的电脑软件,但是在选择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印象资料时,却犯了愁,因为仅有的一个货架角落上的国产文化音像资料不是国粹京剧,就是地方戏的名家名段,要不就是一些七拼八凑起来的演奏合集,她不禁苦恼起来,“我们的文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点新意呢”?

(2)你觉得文化怎样发展才会有“新意”?(6分)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传统文化节目要焕发活力,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1分)。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要尊重传统,更要体现时代精神(2分)。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进行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2分)。④文化创新还必须在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分)

(2010佛山二模37)“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20l0年3月5曰上午人民大会堂的阵阵掌声,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意热点问题的反应。

材料三:针对“反腐倡廉”,报告指出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领导干部应如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10分)(3)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

②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

③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若考生同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2010南京二模37)三月春光好,承诺暖人心。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要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句话,铿锵有力,耐人回味。

某中学高三(1)班师生利用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尊严”问题。

在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甲:尊严首先是和经济密切联系,有了钱才有尊严,没有钱就没有尊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可见,经济对维护人民尊严作用很大。

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我认为,个人有无尊严无所谓,国家法律有了尊严,个人也就有了尊严。

丙: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认为,尊严是人的“精神之盐”,为人处世的底线,还是一种人格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不重视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不会有尊严可言。

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邻居郑雪梅的父亲不慎从二楼摔下,落下残疾,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不辞而别,年幼的妹妹尚不懂事。16岁的郑雪梅揣着暑假打工赚来的2000元钱和亲戚东拼西凑的3000元踏进了大学。不久,她便在同学不解的目光中送起外卖,又找到一份家教,还推销过文具和电话卡。面对生活的苦难,郑雪梅从不气馁。她说:“至少,我是在养活自己,我并不依靠谁,我活得比谁都有尊严。”

假如你也在活动中,请你继续发言:

(3)结合丙、丁发言,分别从《文化生活》、价值观角度,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各提出两条建议。

(3)文化生活角度:提高精神、文化力量对人影响的认识;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民族素质提高中的作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分)价值观角度: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在辛勤劳动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自身价值,使自己活得有尊严。(4分)

(2010朝阳二模39)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需要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科学技术

的引领,特别是电子信息、国防科技、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创意进高校”等活动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要保护好西部地区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址,着力发展文化、会展、创意、旅游等产业。(3)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

(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分)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分)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分)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是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分)

(2010崇文二模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和谐城市”理念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在社会、文化等领域让市民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在人们心中培养共同的归属感,使他们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这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3)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这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10分)

(3)“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进步观念,属于优秀文化。(2分)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分)优秀文化能增强人

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3分)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010东城一模38)材料三2010年首届北京电视台《网络春晚》为中国的岁末文化增添

了一抹绚丽的亮色。“条条网络通北京,你我都能上春晚”的立意、由网友推选节目创意、演员、导演和主持人的广策略吸引了全球华人的参与,最终出现在“网络春晚”的演员和节目形式,都是网友和观众票选而出的结;晷。在全球的互动播出平台上,用专业的制作团队和网络特有的节目形式,为全国乃至全球网民献上以“七天看春晚,天天过大年”为主题的“新春晚”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概括网络传播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8分)

(3)特点: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2分)

作用: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2分)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2分)具有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分)

(2010东城二模40)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博会是展示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300多个充满创意的展馆,举办国家馆日、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上演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上海世博会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好机遇。

(3)如果你去游览上海世博会,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9分)

(3)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3分)相互借鉴,求同存异;(3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分)

②加强文化交流,创新中华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分)

(2010丰台二模39)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欧文化存在差异,例如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往往外面是封闭的,里面是透明的,欧洲的建筑则外面是透明的,里面是封闭的,体现了双方思维的差异。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欧在建筑、家饰上相互借鉴,“中西合璧”成为时尚。

(4)材料三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4)①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分)

②中欧文化在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2分)

③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2分)

④中欧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带动文化产品消费,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

⑤“中西合璧”,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

(2010海淀一模39)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世博会的中国馆(图11)轮廓像斗拱,类似中国传统木

建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是从绘画、戏剧、文字、

颜色等中捕捉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二是从“出土文物”,

如斗冠、宝鼎、器皿等中汲取灵感,并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

构件进行挖掘与提炼,大胆革新,以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

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中国馆注重了环保、节能、新材

料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它最能展现时代精神的

地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馆的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10分)

(2)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中国馆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1分)

立足社会实践,(2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2分)对中国馆传统的斗拱造型大胆的革新,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也体现了时代精神。(1分)

(2010海淀二模40)推进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建设先进文化,在发挥经济上的引擎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文化上的示范作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题中应有之义。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滨海新区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8分)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立足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积极创新。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

(每点2分,只要答出上述答案的任意4点即可得8分。若答出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0西城一模40)世博会是全球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世博会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10分) (3)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

②世博会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搭建了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平台,(2分)为重大科技发明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2分)

③在世博会这一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上,人们博采众长,(2分)不断追求文化进步和科技创新。(2分)

(2010西城二模38)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回答下列问题。

丁:美、日、韩等动画大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许多作品,都是能代表他们民族形象的东西。动画创作者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创作心理不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练好内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4)结合丁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培育民精神,对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10分)

(4)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1分)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大批有精神信仰的动画创作等人才。(2分)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精髓,(1分)将其灌注到动画等作品中,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形象,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力。(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010宣武二模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今年3月“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古画,这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深深牵动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绪。,一幅传世古画引起海峡两岸民众对5000年中华文化的共鸣。

(1)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一幅画为什么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10分)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分)我国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3分)中华文化的求同有;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增强了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3分)

(2010好题速递1.14)2009年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

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2)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3分);其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分)

(2010好题速递2.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20lO年3月5曰上午人民大会堂的阵阵掌声,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意热点问题的反应。

材料一:针对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材料二:针对“蜗居”、“房奴”问题,报告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

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材料三:针对“反腐倡廉”,报告指出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根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领导干部应如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9分)(3)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②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③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若考生同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2010好题速递2.13)同学们通过采访相关部门了解到,江苏沿海菜市十分重视文化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通过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在国内形成“名山名水、绿色生态、古城名郡”的城市文化形象;加强科学理论、实用知识等内容的宣传和普及,实施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工程;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该市的上述具体做法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9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每点3分,学生答出3点即可得9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0考前模拟3.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近6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

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0分)

(1)重要性: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3分②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分

紧迫性: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分②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2分

(2010好题速递4.15)材料一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举行。世界博览会是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融合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每一届世博会都让千百万民众大开眼界,并产生思想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促使新一轮学习、竞争和进步。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种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1)我国举办上海世博会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2)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9分)

(1)举办2010年世博会,对于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对于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对科技进步与创新、民族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的繁荣;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世博会会徽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表现。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遗憾滋味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9分)

(2010好题速递6.15)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一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

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规划》的依据。(8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分)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2分)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010好题速递9.15)材料一: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稳定是福,动乱是祸”,这是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一个朴素的道理。

材料二: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考试范围。(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7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丰富中小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的要求。(3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3分)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1分)

(2010好题速递38.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之下,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感悟自己带来多大量的碳排放,让人们可低碳生活。企业主动承接低碳战略,低碳环保的特性促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品牌展现出的绿色文化浓郁飘香,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抓住低碳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感受身边低碳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蕴涵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作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蕴涵着文化的影响要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企业发展低碳战略,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蕴蕴涵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低碳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蕴涵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突出。

(2010好题速递39.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有些国人以用欧美家用电器、汽车品牌为荣,以用国货为老土;有些学生对洋节日极其热衷,对祖国传统节日提不起劲,对美国大片、英国流行歌曲趋之若鹜,对我国主旋律文化作品则反感冷漠。

(1)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述文化现象的消极影响并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角度谈谈解决的对策。

(1)答:材料所述民族虚无主义文化现象会产生以下消极影响: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材料中所述现象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助长了欧美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控制;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些学生对美国大片、英国流行歌曲趋之若鹜,对我国主旋律文化作品则反感冷漠不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文化影响人的成长,民族虚无主义文化现象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④不利于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不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ks*5*u

对策:①青年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化辨别力,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热爱中华文化。②青年学生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③在中外文化激荡中青年学生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反对崇洋媚外。

(2010好题速递40.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学校发展正在探索一条有内涵发展之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学校教育正发生着由“发展性教育”向“选拔性教育”的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使我们延误了对教育的现代价值及教育现代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及其影响。“大一统”的教育格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丰富多彩的人性张扬;目标的单一性遏制了教育文化的多元发展;以至当我们确立起素质教育方向.重新回归教育的本质状态时,竟会显得那么生硬而不自然,乃至说不清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材料二:四化需要建设,建设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创新,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投入,教育需要优先发展,因此,强国必先强教。面对人口多.经济尚不发达,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紧缺.发展不平衡等等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2)“四化需要建设,建设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投入,因此,强国必先强教,教育需要优先发展。”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2)①强国必先强教,说明作为文化范畴的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四化需要建设,建设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投入”蕴涵了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

文化修养;一定的文化是以经济为基础。(2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在社会实践中加强文化科技创新。

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0珠海二模37)材料一: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和希望。也正是那个年代,美国涌现了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7分)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经济萧条时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3分)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4分)

(2011好题速递4.36)版面二:山歌唱出大产业

在改革开放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文化主要充当“搭台”的角色,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唱起了主角。近l0年来,广西走出了一条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路子。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从l999年开始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节,把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广西特色相结合,展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魅力,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印象刘三姐》以炫目的光彩照亮了广西的山水人文,其票房收入已达5.2亿元;汇集广西12个民族歌舞的《八桂大歌》已在海内外20个城市演出了160多场。

(2)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文化功能的什么变化?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8分)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概括版面二的内容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启示。(10分)

(2)①“文化搭台”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这是现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典型体现。(4分)

②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广西运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分)(3)(10分)①坚持改革开放,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②继承传统文化,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③既要反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④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

(2011好题速递4.37)材料二: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新疆的沙粒画、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2分)(3)(每点3分,共12分。)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华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011好题速递5.36)材料一: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是一个连接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正因为有了运河,才能孕育出这么多运河城市,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京杭大运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的认识。(10分)

(1)①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运河综合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我们要自觉做运河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决不能让运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10分)

(2011考前模拟1.14)材料一: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向第二个10年迈进的新起点上,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未来1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谋划蓝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12分)

(1)①文化(教育)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重、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当今世界,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增强综合国

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⑤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⑥发展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以上答案每点3分,任答4点可得满分)

(2011考前模拟2.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材料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10分)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2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2)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2分)

⑤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011考前模拟4.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粤港澳三地6年的共同努力,2009年9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是广东首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也是继昆剧后我国第二个成功“申遗”的传统剧种。此次粤剧申遗的成功是对历代粤剧人辛勤付出的告慰和褒扬,更是对粤剧未来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材料二:因传统讲故事的方式和陈旧的舞台呈现方式,有岭南文化“活化石”之称的粤剧现在却面临着市场萎缩、知音难觅、后继乏人的境地。如何抢救、传承和发展粤剧,成为粤剧

界思考的重点。

(1)请谈谈“粤剧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10分)

37.(21分)(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粤剧申遗”成功有利于对粤剧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使粤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发展;有利于推进粤港澳跨地域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不断扩大和提升粤剧乃至岭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独特作用。(10分)

(2011考前模拟5.36)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材料一: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年9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材料二: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2分)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如何做?(12分)

(1)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3分)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分)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3分)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3分)

(2)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差异。(3分)

②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

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3分)

④主动向客人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

(2011考前模拟6.14)材料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在诸多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深圳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做文章,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文化产业产权交易所,产生了雅图、华强科技、腾迅、华夏动漫等一大批在全国领先的文化企业等等。现在,深圳正在积极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打造“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

形成了青春时尚、开放多元、先锋创意的城市文化品格,建立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品牌,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增添新的动力。

(3)根据材料三,简述深圳市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3)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的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有利于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突出作用。(3分)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2分)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2分)

(2011考前模拟7.36)材料一: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被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10分)

(1)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对“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4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3分)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3分)

(2011考前模拟8.37)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教育大会。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胡锦涛、温家宝在讲话中都强调,必须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必须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应该如何发展教育事业?(10分)

(2)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4分)

②首先,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然后,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分)

(2011考前模拟9.37)材料一:2010年8月12日,新华通讯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合作成立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双方将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为主要目标,同时积极拓展多种业务领域,努力创新业务模式,充分运用世界先进技术,广泛吸纳世界级优秀人才,全面拓展各种媒体业务,不断研发新产品,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新体验。此次合作是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确保我国

信息安全,加强新媒体舆论阵地建设,扩大我国主流媒体国内外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强劲、健康、有序发展,拓宽搜索引擎的功效、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需求,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材料二:2010年上半年,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增长了3个百分点,达76.3%;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3.2亿人,半年内增长3912万人,增幅达13.9%。搜索引擎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据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透露,很多国内知名的搜索引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肆意传播一些包含低俗、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的网页、图片、视频,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不但严重破坏网络环境,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作为互联网单位,应以国家法律为准则,防范违法信息传播,整治网络低俗之风。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10分)(3)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2分)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分)

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2分)

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御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蚀。(2分)

⑤电信运营商、搜索引擎网站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传播优秀文化的义务,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传播。(2分)

(2011考前模拟10.37)材料一:韩国2010年气候异常,致使蔬菜减产,作为泡菜的原材料,大白菜严重供应不足。9月27日,韩国白菜的零售价达到了史上最高:每棵白菜卖到人民币8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6倍,并由此导致包括萝卜和菠菜在内的新鲜蔬菜的价格同步走高。10月初,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公布了《蔬菜价格稳定对策》,决定紧急从中国进口5万吨大白菜补贴市场,并从10月14日起临时取消白菜27%和萝卜30%的进口关税。材料二:“一天三餐不吃泡菜,就不是韩国人。”韩国每年都要举办泡菜博览会、展示会、研讨会,家家都有专门的泡菜冰箱。在韩国,泡菜是一种情结,即使大白菜涨到人民币80元一棵也有大批市民抢购。而在中国,大白菜只是人们为了节省家庭开支而选择的廉价菜。(2)联系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看待韩国人的泡菜情结。(14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对泡菜的情结影响了韩国人的经济生活,即使大白菜涨到了人民币80元一操也有大批市民抢购。(7分)

②“一天三餐不吃泡菜,就不是韩国人。”吃泡菜是韩国人的传统习俗,这种对泡菜的情结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7分)

(2011考前模拟11.37)材料二: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说,深圳特区30年来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地区,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对深圳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和尝试。要实现科学发展,文化的腾飞必不可少。伴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立市”转变。近年来,深圳市政府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位的特区文化: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既促进了深圳文化产业的成长,又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利用沿海特殊的区位优势,大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与交融;大力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

化村……这些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为深圳科学发展的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0分)

(2)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材料中各式各样的文化品牌符合上述要求。(3分)②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深圳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2分)③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中西文化的结合与交融等措施,既坚持了文化创新做到了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2分)④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文化产品。读书月、文博会、中华民俗文化村等满足的了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3分)

(2011考前模拟12.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01至2010年,10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增加了约5倍。在这期间,我国的GDP 一直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供需严重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有700多万。材料二:据报道,2010年高考报名,某市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名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招生负责人称,放弃高考的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对此,某重点中学高二(3)班的几位同学展开讨论,纷纷发表看法。

甲同学说,读书没有用,如果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乙同学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寸步难行,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丙同学说,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要立志读书,但是,现在的形势让我有点困惑。

材料三: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综合材料中甲、乙、丙三人的观点,谈谈你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10分)

(2)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书有益于人生。(3分)②掌握科学知识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人的文化素养。(3分)③通过读书可以传递知识、创新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因为暂时的就业困难就放弃长远的发展目标,要坚定读书的信念,多渎书、读好书。(4分)

(2011考前模拟14.36)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建议》强调,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推进文化创新。(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说《建议》会如何阐述推进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10分)(2)①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③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或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或答:面向世界,搏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每点2分)

(2011考前模拟15.36)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一定要协调发展,在加强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农民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在农村,农民除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以外,几乎没有其池的文化娱乐活动,有些地方搞些文化娱乐活动也仅限于在重大节日时,不少农民靠打麻将打发日子。没有先进文化的引导,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某些地方存在赌博、迷信、斗殴等社会丑恶现象。

材料二:该地区不少乡镇领导只抓经济,忽视文化,缺乏应有的工作主动性和开拓性,导致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滞后。经费问题,不少乡镇缺乏公共文化设施,部分乡镇虽有文化站但也是设施陈旧简陋、房屋年久失修,很难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有的文化站因为没有图书和活动器材,成了“空壳文化站”。

材料三:该地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且严重老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存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专业人才老化严重,原来对民间艺术感兴趣,并且付出一定精力、取得一定成果、对基层文化活动有深厚感情的老同志现在大都退下来了,而新上来的一批年轻人缺乏专业知识,对基层文化活动投入的精力不够。

(1)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要重视发展农村文化的原因。(1O分)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重视发展农村文化,可以为农利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优化村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4分)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重视发展农村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推动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3分)

③重视发展农村文化,有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在农村的蔓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分)

(2011考前模拟16.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12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通报了安徽省第三批、安徽晶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共8家严重环境违法企业挂牌督办情况,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材料二:据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介绍,风景区已先后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四顶桂冠”;自2003年以来,风景区每年递增10万游客,旅游收入年增加1亿元以上,目前年接待入境游客数已直逼30万人次。黄山风景区在发展、保护、管理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创新,不仅把“牌子打出去”了,而且正朝着创建“安徽旅游龙头、中国景区一流、世界旅游精品”的“强牌”之路迈进,并卓有成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前不久再次考察黄山后肯定地说,黄山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世界一流的,黄山的管理经验值得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你认为黄山风景区在安徽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作用?(10分)

(3)黄山风景区在安徽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主要是:①有利于发展安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拉动安徽经济的发展;(5分)②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5分)

(2011考前模拟17.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针对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情况,为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2010年4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2010年9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精神,国家有关部委叉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决定,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材料二:有经济学家表示,在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中,“居者有其屋”习惯被理解为“居者有私房”,而且,这种思想影响深远,这是造成中国商品住宅市场购买力旺盛、严重供不应求局面的主要原因,这种观念必须要改变。

(2)结合材料二,谈淡你对我国传统思想的认识。(10分)

(2)①我国的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4分)

②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思想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引极作用。(4分)

(2011考前模拟18.39)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从司马迁到诸葛亮……上演了一幕幕政府带队、专家论证的“连续剧”。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就连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孙悟空”都有了“故里”。更有甚者,被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同时,不少名人故居被过度商业开发,引起不小的争议。

(1)你是否赞同争夺名人故里现象?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39.(20分)(1)答案一:赞同。争名人故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答案二:反对。争夺名人故里实质是挣抢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兴建假文物,过度的商业炒作,破坏了文化遗产;炒作负面文化现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分,从上述任一角度回答均可)

(2011考前模拟19.39)材料一:“北大乾元国学新年论坛(2011)”近日在北京召开。一般来说,国学指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文化总体。与会者强调,在“国学热”的背景下,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热情有余而认识不足的状况,把国学吹嘘得神乎其神,甚至以国学的名义兜售低劣的文化产品。比如,将《周易》当作算卦工具,将道教经典比作养生秘籍。诸如此类的现象遮蔽了国学的真正价值,损坏了国学的形象,影响了国学的健康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国学发展不能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不能快餐化、功利化。我们应倡导潜心研读经典、静心体悟人生的国学认知方式,将诸如和而不同、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等国学所提倡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材料二: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办、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等协办的“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近日在河南省登封市召开。与会者围绕国学发展与我国软实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崛起更多地体现在硬实力方面,软实力的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