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昆虫的形态与功能

2-昆虫的形态与功能

第一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昆虫的体躯基本构造

2.昆虫的头部

3.昆虫的胸部

4.昆虫的腹部

1.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1.1 昆虫的体节

体节:昆虫的体躯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称为体节。昆虫一般由18-20个体节组成。

体躯分节的标准

胚胎时期具:

?1对附肢

?1对体腔囊(中胚层条之间成对的空隙囊)

?1对神经节

1.2 昆虫的体段

昆虫各体节及其相应的附肢行使不同的功能,同时肌肉也相应地发展,使昆虫的各体节集合而形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胸部腹部

昆虫体段示意图

1.3 昆虫的体面

?昆虫整个身体可划分为4个面,包括:

背面1个:肢基上面的部分;

腹面1个:肢基下面的部分;

侧面2个:着生肢基的部分。

?体躯背部和侧部之间的分界线为背侧线,体躯腹面部分和侧部之间的分界线为腹侧线。

1.4 昆虫的与体向

在描述昆虫时,常用的体向有前、后、背、腹、侧、左、右、内、外、基、端等。

1.5 昆虫的形状

形状多变,一般为圆筒形,还有卵圆形、半球形、平扁型、立扁型等等。

1.6 昆虫的体长与翅展

体长: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末端的距离,不包括触角和腹部外生殖器的长度。

翅展: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角之间的距离

翅展

巨型:体长在100mm 以上

大型:体长在99~40mm 之间

中型:体长在39~15mm 之间

小型:体长在14~3mm 之间

微型:体长在2mm 以下

1.7

昆虫的身体大小

1.8 昆虫的体壁

昆虫体壁的沟、缝、外长物及内骨骼示意图

1.8.1 昆虫的体壁骨化与内骨骼

z骨化:大多数昆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这一过程叫骨化。

z骨片:这些骨化的区域通常被膜质部分割成若干小片,即骨片。

z沟与缝:骨板常在某些部位向下凹陷,而在昆虫体表留下狭窄的槽,称为沟。缝是两块骨片拼接在一起而留下的分界线。

z内骨骼:沟里面的脊状陷入(突起),按其发达程度又右分成内脊和内突,二者组成内骨骼

?非细胞外长物:粒突、刻点、脊纹和微

毛等。

?细胞性外长物:包括单细胞外长物(有

刚毛、鳞片等)和多细胞外长物(刺、距

等)。

?单细胞性腺:如蜡腺等。

?多细胞性腺:如唾腺、香腺、

臭腺、咽侧体、前胸腺等。1.8.2 体壁衍生物

z 体壁的外长物

z 皮细胞腺

2. 昆虫头部

?位于体躯的最前端,是昆虫体躯的第一个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壳坚硬, 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

时强大的肌肉牵引力。

?表面着生有触角、复眼与单眼, 前下方生有口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后面有头孔。后面有头孔,头孔周围有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内有脑、消化道的前端及

背血管的前端等

2.1 头壳的基本结构

2.2 昆虫口器

口器或取食器,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

2.2.1 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上唇和舌属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和下唇属附肢。

特点:具发达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

蝗虫口器示意图

刺吸式口器:主要构造都极度延伸,呈

针状,适于穿刺,吸取动植物的组织液(血液或汁液)。其基本特征有:

?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

?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上颚在外,下颚在内)

?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

?

成虫口器的上唇、上颚退化;

?下颚的外颚叶变成十分发达的螺

旋状卷曲的喙,喙内部有1细长的

吸食液体食物的管道;

?下唇为小形的薄片,唇须发达。

为蛾、蝶类成虫口器,特点有:

为膜翅目蜜蜂总科成虫特有,特点有:

?上唇是一简单的横片

?上颚发达以咀嚼花粉、筑巢和战斗

?下颚和下唇特化成可临时构成吮吸液

体食物的喙

2.2.4

嚼吸式口器

蓟马类特有口器,特点有。

?左上颚和1对下颚形成口针

?两下颚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唇组成唾道

?取食时,先以上颚针锉破寄主表皮,然后

以喙端密接伤口吸食液

2.2.5

锉吸式口器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与头部)_教(学)案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 __________________ 审阅 年 月 日 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章 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及头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 了解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及头部的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的体躯 的一般构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难点】 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 1min 回顾上一节课容 4mi n 本节课的新容 80mi n 重点容的总结 3mi n 考勤、组织教学 2mi n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茶叶1601 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1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主要的产茶省份有哪些? 答: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西、 、闽南等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中北部和东南部。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南、皖南、鄂南等地。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2、中国茶树病虫害种类 答:我国茶区地域辽阔,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而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已知的茶树害虫 达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50 一 60种。这些害虫主要是昆虫,少数是螨类。已知的茶 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茶树病害主要是由一些真菌侵染所致,还有藻类、 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导入新课: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体躯和体段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体节,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成头、 胸、腹三个体段。 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 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 昆虫体躯共 有 18~20个体节。 1、体躯的分节与分段 3段20节,6、3、11切;头部愈合无节痕,胸部各节紧相接;腹部节数常 11,少增多减附 多缺。 lift 盯上片 II nh v; 后胸 听器 RiJ 足 HhHonicn 、体节的分区和构造 气门 ■bpnritrk -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一、说教材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实验实训1.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一)地位和作用: 1、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昆虫体躯的组成及附器。 2、复习和巩固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为鉴别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理解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各部分构造和作用。 (3)掌握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基本类型。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结构及类型,特别是触角类型繁多,学生不容 易掌握,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借助多媒体弥补实验过程中不容易观察到部分结构,如把昆虫的体躯放大,蜜蜂的 触角放大,蝴蝶的翅放大、蝗虫的后足放大、蝗虫的口器放大,通过感官和视觉, 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对 突破难点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真正达到了对触角、口器、足、翅的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触角的类型部分,通过学生观察后回答,答对一个给一个动画笑脸,答错一 个给一个动画哭脸,体现多媒体的趣味性特点,这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 生的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对于昆虫的足、翅的类型,学生观察后,答对一个就把该类型的图片展现 出来,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教学的情景 之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情趣,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三、说学法 (1)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外出捕捉昆虫,要求学生在家附近搜集昆虫,由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学生搜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不同,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灵 活性,为本节课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实验 利用搜集到的昆虫材料,认识、辨别、分析昆虫各部分结构及分类,这就让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与头部)-教案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审阅 年月日 日期: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茶叶1601 章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及头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了解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及头部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昆虫的体躯的一般构造。 2.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1min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4min 本节课的新内容80min 重点内容的总结3min 考勤、组织教学2min

【教学过程】 1、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主要的产茶省份有哪些? 答: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闽南等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2、中国茶树病虫害种类 答:我国茶区地域辽阔,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而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已知的茶树害虫达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50一60种。这些害虫主要是昆虫,少数是螨类。已知的茶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茶树病害主要是由一些真菌侵染所致,还有藻类、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导入新课: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体躯和体段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体节,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昆虫体躯共有18~20个体节。 1、体躯的分节与分段 3段20节,6、3、11 切;头部愈合无节痕,胸部各节紧相接;腹部节数常11,少增多减附多缺。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1.直翅目:①体中型—大型、下口型、口器咀嚼式、单眼2—3个②前翅狭或小、皮革质特称“复翅”,休息时呈屋脊状复盖体上,后翅膜质,扇状、可纵折,后足大多跳跃式,有尾须,产卵器大多发达,多具听器和发音器③不完全变态,卵生、聚产、有卵囊保护,产在土中或植物里,属隐蔽式④多数具保护色,普遍有性二型现象,多数植食,少数肉食 2.半翅目:①口器刺吸式,喙管从前向后伸出,为害时只将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吮吸汁液②翅两对,前翅基部半革质,端部半膜质,称半鞘翅,休息时平复于体上,后翅膜质折叠于前翅下。将前翅展开,观察翅的分区,记住革片,膜片,爪片等各部位的划分。膜区的脉纹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③体扁,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发达,腹部两侧常露出在半鞘翅外,无尾④有发达的臭腺,从腹面观察,位于后胸侧板⑤属不完全变态,本目昆虫多为植食性种类。也有捕食性益虫还有卫生害虫臭虫 3.同翅目:①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前翅质地均一,休息时左、右翅呈屋脊状复于体背不重叠(注意与半翅目的区别)蚜和蚧有无翅型②多数种类体上有腊膜,跗节1—3节③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变态,但蚧的幼虫有蛹,称过度变态④大多是两性生殖卵生,蚜科种类常营孤雌生殖;雌雄性二型现象普遍、蚜虫还具有多型现象⑤均为植食性,有的还能传播病害。分泌蜜露 4.鳞翅目:①体、翅上都被有鳞片,前翅上的鳞片组成图案可分线和纹(或斑)两类;线按位置由基部向端部顺次称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缘线;斑按形态称环状纹、肾状纹、棒状纹,后翅常有新月纹,斑纹的变化是鉴定种的依据,除去鳞片可见明显脉纹这是科的重要依据②口器虹吸式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伸左右合并成喙管,只能吮吸花蜜等液体,不用时卷曲呈发条状,下唇须发达,下颚须退化很小③单眼2个或无;触角线状、梳状、羽状或球状或球杆状;无尾须④完全变态,卵圆球型,半球型,椭圆或扁平,表面有颗粒或刻纹;蛹大多为被蛹,少数为植食性,主要是幼虫期为害,仅小数肉食性,幼虫毛虫型、口器咀嚼式,下唇叶中间突起,叫吐丝器,能吐丝,唇基三角形,额夹“人”字。腹足底面有钩状刺(趾钩)依长度可分为单序,二序和三序,依排列形式可分为全环式、缺环式、二横带式、中列式,趾钩的变化是鉴别幼虫的重要依据⑤幼虫体上常有斑线和毛,其分布可作为识别种类的辅助特征,纵线以所在位置高低依次称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 5.膜翅目:①头能动、咀嚼式。无尾,产卵器发达,多数呈针状,有刺蜇能力②翅两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飞翔时以翅钩列连接,触角线状,棍棒状或膝状③腹部通常6—7可见节,第一腹节常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④完全变态:幼虫变化大,广腰亚目食叶种类为“伪镯形”;细腰亚目多为蠕虫式(胸腹足退化)寄生蛾类幼虫为“原足型”分节不完全;蛹为裸蛹长有茧、巢保护⑤习性变化大,可食叶、蛀茎。有时取食花粉和吸蜜,有的肉食,捕食性或寄生有益种类多于有害种类;高等种类有社会性组织 6.缨翅目:①体微小,细长;两对翅狭长、翅脉简单,翅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②头略带后口式,口器锉吸式③触角6-9节、末端数节尖锐,触角节上有钉状、角状突的感觉器,可作为种的鉴别特征④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⑤锯尾亚目的种类,腹末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管尾亚目的种类,腹末圆柱形,无产卵器⑥过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第三龄起出现翅芽,末龄幼虫不食少动似“蛹”。绝大多数植食性,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等) 7.鞘翅目:①小之大型,皮肤坚硬,口器咀嚼式②触角多样,线状、棒状等③无单眼;前胸发达,常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④前翅硬化,角质,为鞘翅,休息时放于腹背上,后翅膜质,折叠在鞘翅下面⑤跗节5节,少数4或3节⑥卵呈圆形或圆球形等,完全变态 8.脉翅目:①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跗节5节②翅二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呈网状,边缘多分叉③完全变态、幼虫有三对胸足、活泼、上、下颚呈尖锐的长管,用来咬住俘虏吮吸其体液,均为肉食性的益虫 9.双翅目:①体小至中型,头下口式,蚊的口器为刺吸式;蝇的口器舐吸式②仅一对前翅发达、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③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具芒状,线状或念珠状④雌虫腹末数节能伸缩,成为伪产卵器,没有真正的产卵器⑤完全变态,卵长卵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