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9)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学流程】

投影:小故事:(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设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这与古代社会的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个自然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中国古代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政策。

设问:那么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哪些抑商的措施?我们以汉朝为例,来了解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

投影: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表格

汉代

措施

(1)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P22页最后一段(2)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3)商人应入市籍

(4)严格的工商业管理

(5)商人的赋税加倍,所谓“重租税以困辱之”

设问: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呢?统治者们采取重农政策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实施抑商政策呢?

投影:“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源泉和动力,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最基本内容”-------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1卷第169页

设问:无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摆脱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首先和主要是通过农业的进步发展完成的。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统治者只要解决了农业这个“天大的事”便可以稳定统治,所以,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中国,重视农业便成为必然。因此我们可以说,“重农”的原因是它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P22页。”

那重农的同时为什么要抑商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

古代统治者之所以抑商,主要是出于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因为民众务农,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因此一直以来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设问:那么,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设问: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反映了什么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方面的什么政策?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

教师:从后来秦国的发展情况看,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跃进,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回答:积极的

教师: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重农抑商的思想却没有变化,它积极的作用能否持续呢?我们来看下一则材料:

材料二:“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在同一时期,亚欧大陆东部几个发展水平即使不超过但也绝不低于西欧的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却固步自封,限制甚至放弃海上活动,以闭关自守为国策,维护本国的农本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设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回答:重农抑商。

教师:好。那么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学生:消极的。

投影:教师小结:综上所述,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政策理念,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出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作用也应得到相应的肯定。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这种政策已经远离了时代的脚步,其负面作用日益凸显,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二、刚才我们分析了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就是?——“海禁”政策。

设问:何谓“海禁”政策?

回答: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教师:“海禁”其实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反映。

如何理解“海禁”政策呢。让我们来朗读一首合计2040字,排名中国第一首长诗的五言诗《番客篇》投影:材料一:《番客篇》

国初海禁严

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

-----【清】黄尊轩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宣布“通番禁令”“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

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

境及下海者,绞”

清顺治皇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35至50里,

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雍正帝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乾隆帝宣布关闭江浙闽三省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

海关一口贸易。

设问:(1)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严吗?

(2)从黄遵宪的诗歌中分析,为什么海禁这么严,目的是什么?

(3)这里的“鳄”具体指什么呢?----清初,沿海的反清势力和西方殖民者

(4)根据诗歌分析,黄遵宪是如何评价海禁政策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5)海禁错在哪?老师也找到了一则材料,我们一起分享。

投影: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设问:这则材料反映了海禁政策的什么影响?

回答:(经济)百货不通。(民生)民生自蹙;富者贫,贫者困。(统治)为盗贼——影响社会稳定。

这则材料生动反映了“海禁”政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教师:海禁”不仅对沿海地区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更对整个国家带来灾难。当明清王朝实行“海禁”时,西方国家又在干什么呢?

投影:

材料三

1554年葡萄牙人踏上澳门,要求通商。

1575年,西班牙人开始出现在福建沿海。

1596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给中国皇帝写了一封没有送到的信,要求通商。

1792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来华谋求商务利益。

——摘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西方的政策与中国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抑商——重商;海禁——贸易扩张。

设问:这样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

投影:从表面上看,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似乎也限制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一点自卫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只能阻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一种慢性自杀政策。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究了古代中国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它们在明清时期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明清以来“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你能得到什么教训或启示?

课堂感悟: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抑商”并不是自古就有,它肇始于战国,至秦汉渐成体系。下列关于抑商政策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西汉确立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B.唐代开始,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C.宋代开始打击富商大贾,强化官营商业 D.明清开始禁止民间贸易,推行朝贡贸易 解析:A A项说法正确,西汉时期规定,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B项错误,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是在西汉;C项错误,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打击富商大贾,强化官营商业,宋代对商业限制有所减弱;D项错误,明清开始禁止民间对外贸易,且朝贡贸易并不是在明朝才开始出现。 2.《汉书》中有如下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该材料反映了当时( )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农民的政治地位处于社会最上层 ③商人经济地位比农民优越④商人法律上受歧视情形开始转变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B 根据材料“今法律贱商人”,联系所学可知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①正确。法律“尊农夫”,并不意味着农民的政治地位处于社会最上层,根据“士农工商”可知“士”是最上层,故②错误。

根据“商人已富贵”“农夫已贫贱”可知商人经济地位比农民优越,故③正确。商人经济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在法律上仍然受歧视,故④错误。 3.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 ) A.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 B.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C.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 D.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 解析:B 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表明商人不得为官,故B项正确;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设计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学习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学习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探究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变法的两个内容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法律形式上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首次明确提出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这在当时有利于增加人口、征发赋役地租,发展了封建经济。 二、学习新知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 (1)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① ②所有制关系)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④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形状)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另外还要学生明白节俭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之情。 探究指导 历史宫殿 【基础知识解析】 一、重农抑商 1、“重农抑商”的目的 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⑵“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吕氏春秋》的重农思想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如此,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后来历代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 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及结果 ⑴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虽低,但经济实力却越来越强,大商贾以财力同朝廷抗衡。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迫使他们弃其本业,流亡他乡,成为所谓的“末技游食之民”。 ⑵“百姓多离农亩”的状况,使执政者深感不安。汉武帝商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直到唐代,西汉时期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人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宋代才开始改变。 5、“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例题1: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使小农经济解体 思路与技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名师优卷】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

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 1.含义 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 3.概况 (1)战国时期________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较低,但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3)唐代,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才开始转变。 4.影响 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________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朝 (1)措施:统一________和货币,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稳定了经济秩序。 (2)特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具体、严密。 2.汉朝 (1)抑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税收。 (2)实行________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 3.唐朝 (1)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2)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 (3)市的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 4.赋税 (1)措施:对私营工商业,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表现 ①设有多种属于流通税的________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②专门的商税征收部门同时承担缉私任务。 ③商税的实征额比朝廷规定的商税额高得多。 5.影响 (1)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知识点三“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________”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________令”和“迁海令”。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知识点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 (1)明代 ①地区: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劳动力: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材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区域政策倾斜、“海禁”、禁奢侈等经济政策,认识和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阅读和“重农抑商”、区域政治倾斜、“海禁”、禁奢侈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习提炼有效信息阐释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统治,严重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从而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国家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树立工农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理念。 4、教学重点: 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教学难点: 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 【课前导学材料】 1、阅读课文内容,指出中国历代王朝主要的经济政策有:、、 、等 2、了解这些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1、结合学生现实体会,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本节课中心问题“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上节内容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对比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形成 情感冲击,激发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提出本节中心问题“从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看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输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例出主要的经济政策。 2、结合书本内容,学生概括理解这些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3、教师点评、补充。 二、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学生探究: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启发导向: (1)结合材料历代专制王朝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概况 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②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1)背景:井田遭到破坏。 (2)确立过程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税制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土地兼并 ①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 ③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误区警示] 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允许买卖;而小农经济下小农也占有一部分土地,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但很容易被地主兼并,导致破产。 二、“重农抑商”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 (1)西汉 ①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 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②影响: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拨]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误区警示] 闭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外敌作用。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1.农具和牛耕技术: ①原始社会时期: 相传神农氏创制农具耒耜,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 耕作技术: (1)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垄作法;②西汉: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以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灌溉工具: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背景: ①商周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和实行井田制,所有土地归周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和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带来农耕方式的转变。 2.含义: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具有生产积极性。

(2)经营规模很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具有分散性。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和狭隘性。 (4)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具有脆弱性。 (5)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6)土地为主要社会财富,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期。其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直接控制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天子交纳一定贡赋。 3. 封建社会(战国以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具体形式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最主要途径,历朝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如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法,明代丈量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土地兼并。 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成就 1.冶铸业 (1)青铜冶炼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2)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2.纺织业 (1)丝织业技术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考纲要求】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考点阐释】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采用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最早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实质: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保护小农经济、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持封建生产关系。 (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4)表现:封建政府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种种控制,以此促进百姓安于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5)影响: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明清“海禁”与“闭关守国” (1)含义: 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原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影响: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课堂练习】 1.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中国全史·商贾史》中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中国商业异常繁荣,资本严重过剩 B.经济政策严重制约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C.耕种土地获利远远高于经商活动 D.农业为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本积累 2.史料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时,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设计(4页)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掌握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等历史概念;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概括信息的能力。 (2)通过纵向梳理长时段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横向比较某一时段的中西方对外贸易的政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堂练习,使学生学会概括、比较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堂练习,使学生学会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西方统治者实行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给中西方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理解面对世界变化,决策者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审时度势的智慧,勇于开拓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中第四节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三目的内容。教材标题为“海禁政策”,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教材内容不利于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较宏观的总体认识,对“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解读和表述也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补充课程资源解读重点概念。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进入高三一轮复习的高二文科学生。经济政策的主题相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一轮复习要求学生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历史概念,因此本课时只定位于完成本课的一个子目: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对重点概念的解读中,侧重让学生学会在时空观的引领下,更宏观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政策。将“海禁政策”放在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纵向脉络和阶段中考察,理解明清时期的变化,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放在世界发展潮流的视野中解读,与同一时期的西方对外贸易政策进行横向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历史现象的思维能力。 高二以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概括能力相对欠缺,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定位是指导学生学会概括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当堂练习加以巩固。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海禁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导入】 本专题前三课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今天要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或为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所规定的在经济生活上的行动准则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这节课我们主要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教课标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即政治模块,对古代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设计(4页)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掌握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等历史概念;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概括信息的能力||。 (2)通过纵向梳理长时段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横向比较某一时段的中西方对外贸易的政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堂练习||,使学生学会概括、比较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堂练习||,使学生学会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西方统治者实行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给中西方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理解面对世界变化||,决策者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审时度势的智慧||,勇于开拓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中第四节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三目的内容||。教材标题为“海禁政策”||,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教材内容不利于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较宏观的总体认识||,对“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解读和表述也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补充课程资源解读重点概念||。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进入高三一轮复习的高二文科学生||。经济政策的主题相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一轮复习要求学生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历史概念||,因此本课时只定位于完成本课的一个子目: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对重点概念的解读中||,侧重让学生学会在时空观的引领下||,更宏观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政策||。将“海禁政策”放在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纵向脉络和阶段中考察||,理解明清时期的变化||,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放在世界发展潮流的视野中解读||,与同一时期的西方对外贸易政策进行横向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历史现象的思维能力||。 高二以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概括能力相对欠缺||,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定位是指导学生学会概括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当堂练习加以巩固||。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海禁政策 难点: 闭关锁国政策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导入】 本专题前三课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今天要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或为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所规定的在经济生活上的行动准则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预习 一·自主探究: 1.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如何评价该政策?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知识清单: 清单一重农抑商 1.内涵: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①;(2)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表现:(1)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2)《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以农业为重;(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4)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③的政策;(5)历代王朝大多采取禁奢侈的经济政策。 4.影响: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不到正常发育。 清单二工商业的管理 1.政策:从秦汉到明清,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2.手段:(1)加重赋税征收;(2)对“市”进行严格管理;(3)国家垄断经营;(4)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 (1)秦朝:a统一度量衡,通行的货币为①;b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西汉:a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b汉武帝时开始实行②的制度。 (3)王莽时期:六种经济事业由国家经营管理;a对盐、铁、酒实行专卖;b政府铸钱c对名山大泽产品收税;d管制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办理官营贷款业务(即五均赊贷)。 (4)明清:实行③“”政策。 4.影响:(1)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 清单三“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____________赴海外经商和限制_______________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_______”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___________的行为。清朝顺治年间颁布“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_________往来仍然被禁止。 3.影响:扼杀了__________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_________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 课文新授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使用权);(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2 1.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 B ) A.工商皆本B.重本抑末 C.重商主义D.工业至上 【解析】农耕文明经济特点是重视农业,以农业为主,限制商业的发展。故应选B。 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D.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根本原因 【解析】考查古代经济政策的得失。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A、B、C均正确;D项错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应选D。 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D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考查海禁政策。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①③表述错误。 4.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D )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制瓷、矿业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解析】题干“近代的前夜”是指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选项 D 中体现的现象是大户出资,雇佣小户的现象,大户给小户报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余选项在封建社会时期也能体现。 5.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A ) A.苏州B.西安 C.D.洛阳 【解析】从材料“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以看出这是出现了雇佣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最先出现在江南地区,故选A。

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人民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教师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主编:黄梅五中高一历史组 【学习目标】 1、能知道“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 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 【学习策略】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学习有关的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从而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首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历代大多沿行。 2、含义:也叫“”、“”,都是强调要发展,限制和的发展。 3、目的:维护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的考虑;(《吕氏春秋》特别强调其作业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4、原因:根本原因:由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重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即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徭役征派和国家赋税的主要充当者。 5、商人的地位:西汉初年,商人地位很低,但越来越强。汉武帝推行、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一入市籍则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的平等地位,在上和上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才开始转变。 6、影响:历代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受到压抑,而和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学习思考1】 《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 (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2)(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学习思考2】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1)性质: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积极:(封建社会的前期,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3)消极:(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作用为主)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王朝统一,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秦统一货币,通行,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这就是所谓“”。汉武帝时代时代开始实行制度。 3、直到,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市的 也受到限制。政府对和的严格管制,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的方式加以控制。 5、影响: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和的出现和成长 【学习思考3】阅读教材第一个子目和第二个子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具体表现在那些地方? 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抑商:(1)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汉初、唐代等) (2)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汉武帝) (3)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管理; (4)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等。 知识点三、“海禁”的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