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

基本规定

一、规划内容和依据

(一) 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的技术路线为:旅游开发策划—→ 专项规划—→ 分区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 旅游开发策划

包括开发背景与条件分析、旅游开发总体构思、项目内容策划、总体开发布局、市场开拓与竞争方略、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为编制和实施规划进行项目咨询研究。

(2) 专项规划

包括综合现状、景源评价与分析、性质与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与分区结构、保护培育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风景游赏规划、绿化景观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及近期发展规划等。

(3) 分区(景区)规划

包括入口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苏安景区、香炉山景区、笔架山景区等六个景区的分区发展规划。

(4) 修建性详细规划

包括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的入口景区(入口主景道和东、西湖的改造)和九龙湖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其中风景区的专项规划和分区规划是在1999年1月中国对外建设深圳园林公司编制完成的《礐石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改完善,旅游开发策划和近期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全新委托的项目。

(二) 规划依据

(1) 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省人大颁发的《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2) 建设部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25号)、建设部等九个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等文件精神;

(5) 《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汕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1—2020)》;

(6) 《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2年编制)、《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1999年编制);

(7) 《汕头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旅游业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规定》;

(8) 国家、广东省及汕头市颁布的其他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与规范。

二、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 规划期限

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应当统一进行规划,分步骤按计划实施。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开发前景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更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进行分期、分区有序建设,重

点搞好近期项目,提高投资回报率,为风景区进行全面的旅游开发创造更好的条件。本次规划的期限划分为(与国家的五年计划相对应):

(1) 近期:2003—2005年;

(2) 中期:2006—2010年;

(3) 远期:2011—2020年。

(二) 规划范围和分区

根据省政府粤府函[1993]167号批复汕头市政府的《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礐石风景名胜区范围东起澳头西塭西,西以广汕公路为界,南从省道337线起经西坑水库至达农山脊为界,西北至礐石海南岸,陆域面积为13.4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3平方公里,共计20.77平方公里。根据城市规划,礐石风景区规划范围区内南滨片区和其他填海面积约2平方公里,实际规划区内陆域面积15.4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平方公里。

与总体规划相对应,规划礐石风景区划分为六大景区:即入口景区(规划面积0.64平方公里)、塔山景区(规划面积0.45平方公里)、焰峰景区(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苏安景区(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笔架山景区(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香炉山景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城市道路的修建,各景区的划分范围可按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发展目标定位

(一) 性质定位

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礐石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为:属花岗岩丘陵地貌和亚热带植物类型的,以海、山、石、洞为景观特色的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居民避暑消夏游览度假的胜地;以汕头市为中心的市域旅游圈和闽粤沿海旅游带的重要风景旅游点。

规划根据礐石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地制宜地实施优化,营造风光旅游的良好环境,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和服务水平,在原总体规划定位的基础上,对礐石风景名胜区的目标定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AAAA级旅游区、环汕头湾旅游圈的核心景区、位于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园。

(二) 发展目标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花岗岩海蚀、风化地貌发育典型,千姿百态的奇石和花岗岩连环石洞为国内所罕见,亚热带植被种类繁多,潮汕民俗风情纯朴古远,是一个海湾环抱、城景相依的天然风景名胜区,可适当扩大风景区的范围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粤东最为知名的风景名胜品牌。

2、AAAA级旅游区和潮汕游示范带动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是潮汕地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之一,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汕头八景之首,应成为带动“汕头游”乃至“潮汕游”、“粤东游”的示范区,发挥重要的旅游效能。

3、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

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市的中心,既是汕头主城区“一市两城、中间为内海和风景区”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区中心最大、最重要的森林公园,体现了汕头“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城市特色。

4、环汕头湾旅游圈的核心景区

环汕头湾旅游圈囊括了汕头市区诸多知名景点,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良好的组织结构,是目前汕头最具开发前景的综合性旅游区。礐石风景名胜区构成了环海湾最敏感的景观和环境要素,是环汕头湾旅游圈的核心景区。

(三) 主题与格调定位

旅游开发以“岭海礐石、山水情长”为主题,突出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以名山、怪石、奇洞、幽谷、秀水、佳林等自然风光为依托,结合景区的人文景观,以潮汕文化、神话传说、爱情主题等策划旅游项目,形成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自然观光旅游。保护和培育景区内的资源、环境,突出田园、植物、康体等主题

发展生态旅游,保持景区的长续发展。

强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强调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的自然风光,建设项目与自然风光相协调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以潮汕文化、宗教文化、神话传说、爱情主题等融入山、谷、海、林、石、洞等风光中的清幽、隽秀的格调。

四、旅游开发限定

(一) 旅游开发方向

礐石风景名胜区是以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和亚热带植被,“海、山、石、洞”的景观特色来吸引游客的,决定了开发方向是以自然风光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为主导功能的旅游区。要在对风景区的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和培育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地利用,以展现自然风光、文化景观为主,以人工景点点缀为辅,坚决走项目开发建设融于山水林木之间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营造环境提高景区的附加价值和边际效益,带动其他项目的共同发展,促进综合效益的形成。

(二) 旅游开发原则

礐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进行,具体应遵循以下的原则要求:

(1) 发挥城景相依的优势,正确处理好风景名胜与城市园林、旅游开发的关系,积极有效地恢复和发展风景区的生态优势,控制环境容量,保护自然风光,赋予其文化色彩,防止破坏性建设,为汕头保持城市“绿肺”的吐纳功用。

(2) 有利于特色的强化,抓住自然的象形性,以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爱情主题、宗教文化、潮汕文化等进行加强和特化,每个景区各有特点,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3) 树立品牌意识,建设项目应突出潮汕传统特色和乡土文化气息,与自然风光、文化氛围相调谐,防止人为降低建设项目的标准和格调,严格控制有关设施的建设,防止过分装饰的倾向和现代化的造型。

(4) 强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杠杆的双重作用,建立有效可靠的风景区管理、经营体制和社会组织系统,搞活风景名胜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风景、社会、经济三者效应协调发展。

(5) 在对整个风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实施宏观控制的同时,着重研究近期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推动风景区的整体协调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 项目引进的功能限定

(1) 主导功能:奇特的风化、海蚀花岗岩地貌和典型亚热带植被的自然风光观光旅游,田园生态旅游、植物生态旅游和康体健乐生态旅游。

(2) 辅助功能:潮汕田园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科普项目、海洋文化旅游,汕头开埠历史文化旅游,会议商务旅游,娱乐度假、休闲度假旅游等。

专项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 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

礐石风景名胜区多山,有大小山峰43座,山脉蜿蜒不断,峰势起伏不陡,最高峰香炉山为198米。

礐石风景名胜区多属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经长期地质变迁风化后,形成卵状裸露于山顶、山腰、山沟凹处,似人类物的怪石千姿百态,这些岩石已成为风景区的景观特色之一。

礐石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1.3℃,降水多年平均1560.2毫米,

常年主导方向和强风向均为东北偏东,夏季多偏南风。礐石风景区北临汕头港湾,海岸线长达10多公里。

2、历史沿革

1861年汕头被辟为商埠后,礐石就开始进行有意识地开发利用,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礐石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礐石建成以海、石、山、洞和亭台楼阁组合成的风景名胜区。1989年,礐石风景名胜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0年汕头市人民政府设立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992年编制了《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3、景点建设

礐石风景区包括入口、塔山、焰峰、苏安、笔架山和香炉山等六个景区,目前已经开发的主要是入口景区、塔山景区以及焰峰景区的一部分,苏安景区、笔架山景区和香炉山景区基本未开发。

礐石风景区已开发能供游人观赏的景点有40多处,基本在塔山附近。塔山是景点分布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有垂虹洞、飘然亭、盟鸥亭、流丹阁、云衢天街、又一村等景点,入口景区的东湖、西湖,以及焰峰景区的龙泉洞、幽谷松涛等景群,亦是游人常达的地方。

4、存在问题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详细规划工作滞后,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具体的规划指导;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管理职能的发挥;缺乏有力的法规保障,地方立法工作滞后;建设资金短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投资力度小;旅游专业人力资源缺乏;用地尚未确权,部分风景区用地被外单位占用;资源利用率低,绝大部分的资源未开发。

(二) 特色要素

1、景观特色

(1) 绮丽的山体景观、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礐石风景区风光绮丽,丘峦簇拥,怪石奇峭,洞府连环相扣。其中,花岗岩球状风化岩块、花岗岩洞穴、海蚀花岗岩石笋石柱以及海滨丘陵地貌景观是风景区重要的景观要素。

(2) 典型的亚热带植被。风景区整体绿化景观较好,区内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存有不少树龄较长的古树名木,又引种栽培了不少适于本地生长又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

(3) 多类型的水体景观。风景区海域面积广阔,还有东湖、西湖、石球湖、九龙湖、荔枝湖、桃花涧和山间多处的溪流小涧,以及西坑、红旗坑、东南坑、尖石坑几大水库,丰富的水体景观倍添灵秀之气。

(4) 纯朴古远的潮汕田园景观和民风民俗。风景区中的苏安村是一种具有潜在观光价值的村落田园景观,潮汕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也是构成风景区人文美不可或缺的因素。

(5) 各具特色的建筑园林景观。礐石风景区也是汕头的开埠纪念地,区内仍保留有原英国领事馆等具有殖民主义风格的近代建筑;飘然亭、盟鸥亭、衔远亭造型各异,还有白花尖大庙、礐石堂等多处宗教建筑,东湖、西湖等现代公园,构成区内风景园林景观。

(6) 其他景观,包括近代史迹、岩刻石雕、风物传说、现代城市景观等。

2、文化特征

(1) 民俗文化和田园文化。潮汕乡土文化是风景区可以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各村落也保留了潮汕农村的生活标本,集中体现潮汕农业的精耕细作,给现代人、城市人以不同的体验。

(2) 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滨海的地理位置使汕头城市的发展异于内地城市,汕头的开埠历史可在礐石风景区中寻觅痕迹,积淀着深沉的海洋文化。

(3) 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潮汕传统宗教民俗化是其突出特点,风景区中的多处宗教场所在地方均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风景区流传着一些美丽的、有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可加以编串和宣传。

(4) 城市文化和商业文化。风景区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与城市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汕头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商业氛围必然影响到风景区的旅游开发。

(5) 爱情主题。现代著名作家萧乾年轻时因受政治迫害,来到汕头,以其感情历程为题材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梦之谷》,书中多次写到礐石的景物。七十年前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赋予礐石风景区可供传扬的

爱情主题。

(6) 革命精神。位于焰峰景区的汕头烈士陵园、革命母亲李梨英墓以及8·6海战英雄麦贤得的事迹等都是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景源。

(三) 风景资源评价

1、资源类型和分类

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依据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拟定的风景资源分类体系,按照性状分类、指标控制、包容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根据自然景源的欣赏价值和人文景源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对礐石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分类。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资源分类的2个大类、8个中类和74个小类中,礐石风景区具有2

个大类、8个中类和43个小类,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0%、100%和58.1%,说明礐石风景区有着丰富的风景资源,这也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有力的保证。

2、景源评价与分级

依据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提出的风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求,参考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开发谱系评价法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根据礐石风景区具体风景资源和景点的性质、特点,选择相应层次的相关指标对礐石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评分和分级(具体评价方法和数据见旅游开发策划报告)。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将风景资源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五个等级。特级景源是指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的景源;一级景源是指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的景源;二级景源是指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级吸引力的景源;三级景源是指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的景源;四级景源是指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的景源。根据这一规定,从未来景区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实际要求出发,参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谱系评价的ROS法,礐石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由二级、三级和四级三类资源构成,三个等级中以三级景源数量最多。

3、评价分析与结论

礐石风景区资源的基本特征有:

(1) 资源种类繁多。无论是各大类的资源,还是中类到小类资源,在风景区内大都有分布,为旅游开发提供雄厚的资源基础。

(2) 资源组合较好。各类资源在空间地域上自然配置较好,各个区域内又有相对不同的资源特色,良好的组合使得有可能开发比较丰富、搭配较佳的旅游产品。

(3) 资源品质较高。风景区内的资源在独特性、规模度、组合条件、积聚度、利用价值等方面均有比较显著的表现,具有较高的品质。

(4) 资源潜力较大。由于保存相对完好,风景区内各类资源的开发潜力均较大,有着比较明显的后发优势,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

(5) 资源分布广泛。从整体来看,风景资源基本上呈现一种面状的分布,在整个风景区中不存在没有资源的区位,而只有资源优劣和拳头资源集中度的区别,只有开发的不同程度的区别。这使得整个风景区在空间上能够由景观串联起来,形成景物、景点、景群、景线、景区、风景区相结合的开发结构。

(6) 资源多重性显著。自然和人文景源无论在结构层、种类层,还是在形态层,都有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使旅游产品开发避免单调的重复,实现产品开发有完善的结构和合理的层次。

礐石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类型多样、组合较好、品质较高、分布合理、有多重性、开发潜力较大,经策划、包装,可望开发比较理想的旅游产品,因此,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礐石风景区具备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条件。

表1 礐石风景区风景资源分类和评价等级表

礐石风景区风景资源分类和评价等级表

表2 礐石风景区景源评分等级统计表

礐石风景区景源评分等级统计表

等级数量占评价种类总量的比例(%)

二级12 13.79

三级59 67.82

四级16 18.39

合计87 100

二、总体布局

(一) 基本要求

整个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要有明确的旅游意识、环境意识和科学意识,以保护和培育景区内山体、奇石、植物、水体的自然资源为前提,按市场发展规律对景区进行合理、适度、循序渐进的开发和利用,以高质量的文化包装而不是大量的建设项目实现风景区资源价值的转化,提高其附加文化品位,努力创造风景名胜品牌。景区的景点建设应结合旅游文化策划和主题格调要求合理布置,总体协调布局,建设项目应当融入景区的山、水、林、石的大环境中,力求自然。

(二) 布局框架

1、环汕头湾旅游圈的的整合

汕头城市格局以“一市两城、中间为海湾和风景区”为特色。汕头湾横亘于城市的中部,是我国唯一的城市内海,优美的海湾及构成对景的南北两岸是汕头最被认知的城市形象。汕头湾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相当丰富,以山、海、屿、庙、港、桥、园等为特色,虽然旅游资源单体级别不高,但具有很好的地域组合结构,几乎所有景点都集中在海湾及其南北两岸,并且由东西两座跨海大桥和海滨路、南滨路串成一条环形的游览线路,整个汕头湾成为汕头最为宝贵、最具推介价值的旅游资源。

环汕头湾北侧目前已经形成较好的海港城市景观,是目前汕头城市最为动人的景观立面,已可直接开展旅游活动。南岸山水辉映,自然景观优美,但迎海立面破坏严重,当务之急是抓住重点,选准项目,集中人力财力,开发建设好风景区,逐步形成一条以礐石为轴心的汕头南区滨海旅游走廊,构建完整的环汕头湾旅游圈。要对环汕头湾进行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为基础,着力在发挥滨海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品位上下功夫,使环汕头湾旅游圈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旅游区。

2、空间布局结构

(1) 景区划分原则

为调节控制风景区的功能特征,合理组织景观和游览线路,确定保护培育措施,应依据礐石风景区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存在环境进行合理区划。景区划分按照每个景区所处位置的不同,每个景区有一系列的景点景物和一定的游览内容,一系列的景点景物有同一类型特色,以及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和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

(2) 布局结构形态

规划将礐石风景区划分为六个景区:入口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苏安景区、笔架山景区、香炉山景区。塔山景区、香炉山景区、焰峰景区、笔架山景区都是以一个有特色的制高点为中心;入口景区和苏安景区主要位于山下,与以山为中心的景区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各景区的地形地貌和游览内容都各具特色。

礐石风景区自北向南形成入口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香炉山景区、苏安景区、笔架山景区的金字塔型的空间结构。其中,入口、塔山、焰峰等三个景区形成三角形的结构形态,是近期建设的重点;香炉山、苏安、笔架山等三个景区形成东西向的生态带状走廊,是远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六大景区以南滨南路、南滨路、广汕公路等城市道路和景区道路为连接,保持密切的关联性和互补性的发展。

(3) 重点区域的划分

根据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性质、特点和管理条件,划定入口景区、塔山景区和焰峰景区以及笔架山景区面海部分、香炉山景区主峰和南侧水库部分为礐石风景区的核心保护区,总面积5.64平方公里,是风景区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的、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其中,入口景区、塔山景区和焰峰景区位于风景区的北部,突出于海岸线,直接面向北市区,交通便利,是风景区管理局现直接管辖的范围,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将其列为近期建设的主景区。

(三) 功能分区

1、景区内容策划

奇特、清幽、隽秀的花岗岩地貌山海风光是礐石风景区的既有特色,项目开发也将在继承、提炼原来风景区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发掘、创造出新的文化特色,并将人文景点谨慎而巧妙地点缀在自然山水林石之间。规划以神话传说、潮汕文化等包装入口、塔山等景区的原有景点,使其能适应旅游市场新的要求,采用爱情主题策划焰峰景区,以全新姿态充实景区旅游项目,以生态旅游引领未来发展,按不同特色建设苏安、笔架山和香炉山景区,保护、培育和利用风景区资源,保持发展的潜力。

2、景区旅游功能

按传说、爱情、生态、史迹等主题对六大景区进行包装策划,六大景区按各自侧重的景观特色突出相应的旅游功能:

(1) 海滨城史——体现入口景区为整个风景区的门户和引领,以及展示汕头近代开埠历史的人文景观。

(2) 奇石环洞——体现塔山景区岩石奇峭,洞府通幽的典型花岗岩地貌和亚热带植被的自然景观。

(3) 海天情谷——突出焰峰景区绮丽的幽谷松涛一带,引入爱情主题,安排相关活动,建成情人爱侣乐至的“梦之谷”。

(4) 苏安农情——体现苏安景区作为潮汕田园风光和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区的景观特点,开发潮汕民俗风情区,发展田园生态旅游。

(5) 笔架屏画——重彩描绘笔架山景区植物生态建设,按季相变化分区规划种植不同色彩的植物,使其成为汕头南岸的动态风光画。

(6) 香炉野况——发展香炉山景区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倡野外康体健乐的特色旅游。

(四) 客源市场规模

1、现状规模

九十年代以来,礐石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虽然有一定的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从1993年的23.83万人次增加到2002年的35.55万人次,前后增长了49.18%。以2002年数据为主要参考值,全年旅游天数按250天计算,现状平均日游人数为1400人次/日,高峰日为10000—12000人次/日,游客在风景区平均停留时间只有1至1.5个小时。

2、规模预测

根据风景区接待游客的实际情况,分外地客源和本市客源市场进行预测。外地客源市场同时运用市场份额法、增长率法对接待游客规模进行预测,本市客源市场运用城市人口出游率法进行预测,风景区客源市场规模为外地和本市预测游客人次之和,经综合测定2003年至2020年礐石风景区的客源市场规模(具

体预测方法和数据见旅游开发策划报告),其中到2010年预测年接待游客达到138.8万人次,2020年预测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75万人次,本市游客325万人次)。预测到2020年,平均日游人数为1.6万人次/日,高峰日为8万人次/日(取平均日的5倍),假日为2.4万人次/日(取平均日的

1.5倍),游客在风景区平均停留时间为1天。

(五) 游人容量

游人容量是在景区生态容量的范围内,考虑游客心理承受能力和功能技术标准而允许的最多游客数量。游人分布应当以确保游人游赏收益、保障游人生命安全为基本原则,对旅游旺季和游赏高峰时段的游人进行合理调控,特别是要控制地势险要处和生态敏感处的游人瞬时容量。本规划分景区按面积法测算景区游人容量。

表3 礐石风景区生态游人容量测算表

礐石风景区生态游人容量测算表

等级数量计算指标(M2/人)游人容量(人)

入口景区40 100 4000

塔山景区45 100 4500

焰峰景区228 120 19000

苏安景区154 200 7700

笔架山景区406 500 8100

香炉山景区400 600 6600

合计49900

注:入口景区与香炉山景区存在相当数量的村庄用地、居住用地、单位用地、殡葬用地等不参与旅游开发的其他用地,在测算游人容量时此类用地已扣除。

根据以上估算,礐石风景区一次游人容量指标为4.99万人;日周转率为1,远期日游人容量约5万人次;全年按250天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计算,年游人容量为1250万人次。对比客源市场规模预测,风景区环境容量的控制重点是高峰日的游人数量。

三、分项规划

(一) 保护培育规划

1、现状环境条件

礐石风景区多山临海,素有汕头市区“绿肺”之称,具备阳光、温度、湿度、土壤等诸多有利的环境因素,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景区的大部分面积尚未开发,山林树木众多,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目前风景区总体生态环境情况尚属良好,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噪声污染指标低于国家环境噪声指标一级标准,地表水水质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仍无法全面制止开山采石、毁林造坟等破坏行为的发生,对风景区游人缺乏引导性环境控制措施等。礐石风景区的旅游开发要在保护现存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朝着提高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的方向努力,保证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原则

(1) 制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结合游览时间、空间范围、游人容量、项目内容、开发强度等因素提出限制性规定或控制性指标。

(2) 保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

(3) 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提高氧、水、生物量的再生能力与速度,提高其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或承载力。

3、风景分类保护

根据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保护的分类标准,结合礐石风景区景源分布的情况,区内风景资源分区可分类为:

(1) 自然景观保护区

① 山体轮廓视线保护区

主要是面海的塔山、焰峰景区的制高点,风景区的最高峰香炉山,笔架山的面海山脊线,这些地区山体轮廓与市区隔海相望,是主要的山体景观视线,处于汕头海湾南岸最敏感的位置,可以影响游客在市区对风景区形象的总体认识,应作为特殊的天然景观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行为的限制。

② 水源保护区

主要是指塔山景区的石球湖、焰峰景区的桃花涧、九龙湖、玉潭、香炉山景区的荔枝湖、西坑水库等,这些水体水源部分可作为饮用水备用水源,应作为特殊的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和建设。

(2) 风景游览区

主要是指塔山景区、焰峰景区、入口景区的北部,是风景区内比较集中的风景游赏资源集中地,包括了风景质量和景观敏感度都很高的山体植被景观、自然景物景观和史迹文化景观,是全风景区的主要核心部分。区内适宜安排各种游览项目,但应强调总体景源的保护,限制机动交通、旅游设施、游客数量,保证生态环境。

(3) 风景恢复区

主要包括香炉山及笔架山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是礐石风景区主要山林植被地区,对景区内总体自然景观和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但部分区域山体、植被破坏较严重,属于景区内需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护的对象和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在进行旅游适度开发时禁止任何不利于环境恢复的活动。

(4) 发展控制区

① 规划控制区

主要包括香炉山景区北部、苏安景区及笔架山景区面海平缓地带,这一区域是风景区内为数不多的未开发的地势较平缓区域,在屡次规划与控制中均属开发改造利用的项目地带,应准许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

② 环境控制区

主要包括入口景区的海军基地和居住用地、塔山景区与香炉山景区交界部村居用地,应着重对现有用地进行整合,对居民集中地区的环境影响进行整治,有序地安排当地居民生产经营管理,严禁污染环境和有碍风景区协调发展的设施进入。

4、风景分级保护

根据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保护的分级标准,风景区分级保护包括四级,每级有不同的保护和建设标准,结合礐石风景区的情况,具体为:

(1) 特级保护区:是景区重要生态节点,以自然地物为分界线,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区内原则上不得搞建筑设施,应严格控制游人对环境的影响。

(2) 一级保护区:是景区主要景点景源,区内可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一般不允许机动交通进入。

(3) 二级保护区:是景区一般景点景源,区内可安排配套服务设施与少量游宿设施,应限制与旅游无关的设施项目的数量,限制机动交通的数量。

(4) 三级保护区:是景区一般地区,建设项目与建筑外观应与景区总体环境协调,应有序地控制各类开发与建设,控制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

表4 礐石风景区风景保护的分类与分级一览表

礐石风景区风景保护的分类与分级一览表

分类区域分级自然景观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景区主要山塘水库特级

山体轮廓视线保护区景区主要山体高点、面海山体一级风景游览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入口景区北部一级

风景恢复区香炉山、笔架山区域二级

发展控制区规划控制区

香炉山景区北部、苏安景区及笔架山景区

面海平缓地带

二级环境控制区

入口、香炉山景区的村居用地、海军基地

三级

5、保护措施

(1) 游人容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风景区开发在环境容量的控制范围内进行,防止高峰日高峰期出现的超员现象,防止个别重要景区景点的节假日出现的人满为患现象,应积极采取出现情况前的积极性预防措施和出现情况后的消极性补救措施对风景区游人进行疏导,保证风景区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

预防性的手段有:合理规划游览路线,满足游人观景需求,通过宣传提高游人、当地居民、服务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不同季节出台不同的价格措施,使游客主动分流;对外宣传营销时注意弱化季节差别,避免淡旺季游客数量的大幅变化;建立生态观测站,关注生态保护指标的变动趋势。

补救性的手段有: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整个景区内的消费水平以限制游人;限制旅行社组团数量,重点景区设卡限制每日进入景区的最高游人数量,缩短每日、每年正常开放时间;尽早开辟新的具有可替代性的景区以分担主景区的环境压力。

根据礐石风景区的具体情况,入口和塔山景区应更侧重于补救性措施,其他景区则偏重于预防性措施。

(2) 对林相资源的生态保护措施

做好景区林相规划,对全景区山体林相进行有步骤的全面改造,对现状植被丰富的景区积极实行保护和防灾工作,增加林地层次结构、抗逆性、稳定性,提高景观质量和观赏价值。

对笔架山、香炉山等由于开山取石、乱伐林木、乱修坟墓和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林相资源破坏及早恢复,严禁一切可能对景区林相资源造成破坏的开发行为。在重点景区景点、出入口位置精心设计绿化美化,对现有古树名木给予重点保护,恢复并丰富现有的特色植被景观。

(3) 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措施

及早搬迁景区内污染型工矿企业,严禁建设新的污染性项目,景区内交通尽量采用环保型车辆,对进入景区的车辆数目合理控制,减少大气环境污染。风景区内整体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

景区内生活污水必须处理后排放,固体废弃物不能直接排入水体,禁止抽取地下水,相关的水类娱乐项目开发必须以不影响总体水环境质量为前提。风景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应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一级标准执行,游泳用水应执行国家《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88)中的有关规定,海滨浴场水质标准不应低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规定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景区内各类游乐项目和服务配套的噪声不得超过国家的管理标准,景区内车辆禁鸣。风景区内噪声环境质量应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执行,游客较少的生态景观保护区域

按0类标准执行。

禁止侵占景区土地的行为,严禁一切未经批准的挖山采石、采砂、取土、开荒、围垦、填塘、建设,严禁一切非规划建设需要的土地平整。

(4) 文化资源的建设培育

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保护性地开发、可持续地合理培育,文化内涵的定位应该与历史、地貌、人文风俗准确结合,并且形象鲜明。对于景区的文化资源,不仅要进行合理的提炼加工,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融入风景区的整体开发,同时也要注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明确风景区总体文化内涵的定位,塑造比较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在开发的全过程中不能随意变动。各分景区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与文化资源的结合,突出各自的特色和培育文化精品,如入口景区的史迹文化、塔山景区的石刻文化、焰峰景区的爱情主题、苏安景区的田园民俗文化等。注意避免各景区间文化定位的重复,避免特色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

对有特色或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应重点保护,不仅要保护其建筑本身,也要保护与整治其周边的环境,以确保环境与文物建筑间的协调性。对于一些近期尚无开发准备的文化资源实体,应注重对其完整性的控制,禁止人为的破坏或周边环境先行不恰当开发造成的影响,以确保其文化资源远期能按规划控制进行开发。

(二) 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系统

礐石风景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交通是依托汕头市区的,并通过市区与外界沟通,形成对外交通系统:

(1) 海上交通:以人渡为主,目前客渡有礐石轮渡站、西堤轮渡站、广场轮渡站,从汕头北城区往返礐石的轮渡交通十分便捷;规划还在市区北岸增设龙眼南轮渡站,在市区南岸增设天坛花园轮渡站,将对加强市区南北交通,增加礐石风景区的客源起很大的促进作用。礐石码头区(包括轮渡站、车渡站和西湖车站)是风景区对外车流人流的集散中心,需要进行改建、扩建,配套停车场、客运车站、地下通道,改善交通入口的门户形象,并解决从码头来的游人与过往车辆的混流问题。

(2) 陆地交通:周边的广汕公路、南滨路、磊广路、濠洲路构成风景区的外环路,并与礐石大桥、海湾大桥和深汕高速公路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规划中的南滨南路、苏埃过海隧道、安海路将进一步完善这一网络体系。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广汕公路红线控制宽度为52米、南滨路为33米、南滨南路为45米、磊广路为52米、濠洲路为40米。南滨南路苏安塭至广汕公路路段,两侧用地均为风景区用地,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相对较弱,而对风景区的分割和干扰的影响较大,规划建议缩小该路段的红线宽度,按照《汕头市南滨——葛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25米进行。礐石风景区是位于城市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其外围的城市道路同时也具有景区交通联系的功能。

(3) 交通出入口:规划礐石风景区的海、陆交通共形成“二主四次”共六个主要出入口,包括礐石轮渡站主入口,海湾大桥→南滨路主入口,礐石大桥→红旗村次入口,磊广路→西坑水库次入口和规划中苏埃过海隧道次入口、天坛花园轮渡站次入口。

2、道路交通系统

风景区道路交通系统分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两种系统。车行道路系统内含步行道路系统的功能。风景区内道路交通设施依据功能分类:

(1) 车行道系统

除外围的城市道路外,景区车行道分为一、二级道路。一级道路为车行主道,是位于各景区的区间道路和焰峰景区内车行道,规划红线控制宽度为7~12米宽,两侧视实际需要可各设1米人行道,主要功能是联系各个景区,组织景观和方便旅游服务,同时部分也是景区间的界定线。二级道路为车行支路,由一级道路或风景区入口进入各景区中,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部分为7米,一块板形式,是景区内各景点的交通联系线。

(2) 步行交通系统

包括主要游览道路和次要游览道路。各景区的主要游览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3米。次要游览道路是景区内一般景点游线,和分散的景点游线,道路红线宽度为0.8~1.2米。主游览路用条石、卵石等地方建材修建;次游路用卵石、砂石铺成,就地取材,方便自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 静态交通系统

风景区内停车场采取集中与分散布置相结合的手法。集中式停车场主要分布于东西湖入口处、焰峰景区东入口处和香炉山、笔架山景区的主要入口处。分散式停车场主要分布于塔山景区各入口处、焰峰各亚景区入口处以及苏安、笔架山景区各入口等位置,依地形而建,结合环境,用绿树掩映。规划整个风景区的停车总面积(含停车场和停车位,不包括南滨片区)4.98公顷,可停放2000辆当量小汽车,可满足一般假日游客高峰期的停车需求(按假日游客2.4万人次/日计算)。

(4) 换乘中心

规划换乘中心主要有三处,礐石轮渡站停车场内设海陆交通换乘中心,焰峰东入口停车场内设景区内外交通换乘中心,南滨片区规划位于体育中心南侧设置城市公共交通换乘中心。

3、内部公共交通

开辟风景区内部公共交通游览线,鼓励游客搭乘轮渡和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到风景区,换乘风景区内部公交车,减少进入风景区的车流量。近期建议的内部公交线路为:轮渡码头(入口广场)→焰峰西北入口(杏园、礐石堂)→开埠纪念馆→阳光游廊(风情街)→塔山主入口(垂虹洞)→焰峰主入口(桃花涧)→塔山南入口(七层洞、荔湖鲤石)→焰峰车道西入口→幽谷茶村(幽谷松涛、焰峰恋歌)→九龙湖→焰峰车道东入口(海角石林)→天坛花园→焰峰东北入口(衔远亭)→轮渡码头。远期再增设联系六大景区及南滨片区的公共交通游览线。

(三) 风景游赏规划

1、风景游赏分析

(1) 景观视线分析

视线及景观敏感度分析是保护开发风景区和组织风景游赏的重要依据。礐石风景区的主体是连续不断的大小山峰,自山下可以仰望山巅,自近山可以望远山。风景区外围地带为海面和小块平原。因此,无论从风景区的外部引向风景区的内部的视线,还是从内部引向外部的视线,以及风景区内部之间的视线都很开阔、畅通,而又步移景换。

从外部引向内部的视线看,礐石海、轮渡码头和礐石大桥,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看到以飘然亭为标志的塔山顶部;广汕公路、礐石大桥南引桥可以眺望香炉山主峰;南滨路沿线可以观赏笔架山景区面海的诸山峰,远眺风景区中部的主要山峰——焰峰;从汕头市区可以远观礐石风景区的正面轮廓,从磊广路则能看到礐石的背面轮廓。

从内部引向外部的视线看,风景区高低不同的视点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景观,从塔山、焰峰、香炉山等山峰上能近观大海、礐石大桥和远眺城市,在风景区东部山峰则可眺望苏埃湾、海湾大桥、妈屿岛和出海口。

从风景区内部的视线看,礐石风景区的诸多山峰上不但可以互相观望,而且从视线上可以控制整个风景区,作为视线的控制点,在看与被看中,左右了风景区的总体形象,引导游人欣赏风景。

(2) 景观敏感度分析

景观敏感度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高程、坡度、坡向、被评估地区本身的景观价值以及它与主要游览线路的关系。

高程分为三级:海拔110米以上地区,110~60米之间的地区以及60米以下的地区。高度越高景观敏感度越高,反之则低。

坡度也分为三级:坡度50°以上地区,坡度50°~30°之间的地区及30°以下的地区。坡度越陡敏感度越高,反之越低。朝北的坡面向大海和汕头市区,景观敏感度最高,其他坡向景观敏感度次之。

礐石风景区的核心保护区的景观质量较高,这一地区的景观敏感度从总体上高于风景区的其他地区。靠近风景区内主要游路及游人视线常及的地方敏感度高于其他地区。一般说来,高景观敏感度地区不宜建设与景观组织无关的建筑,在这些地区设置人文景观时要精心设计慎重考虑,不轻易破坏原有的面貌。在低景观敏感度地区可以设置必要的景区设施。

(3) 游赏项目分析

主景区游赏项目集中,都以花岗岩地貌和亚热带植被为依托,各区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入口景区游赏类别以审美欣赏、科技教育为主,突出揽胜、访古、展览、纪念、教育、游泳和垂钓等游赏项目;塔山景区景点设施完善,且多步行登山步道,游赏类别以审美欣赏为主,游赏项目包括揽胜、寻幽、寄情、鉴赏和购物等;焰峰景区游赏类别以审美欣赏、休养保健为主,游赏项目十分丰富,以“情”为特色,包括寻幽、寄情、揽胜、创作、避暑、休养、空气浴、森林浴以及宗教礼仪、社交聚会等。

南部各景区突出生态的游览特色,其中,苏安景区是整个风景区相对独立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特色景区,游赏项目包括民俗节庆、劳作体验、社交聚会、宗教礼仪、购物商贸和休养度假等;笔架山、香炉山两景区是以郊野游览为主的景区,笔架山景区和南滨片区强调科技教育、娱乐体育和野外游憩的特色,游赏项目以科普、教育、采集、考察、展览、体育、游戏娱乐、消闲散步、郊游野游等为主;香炉山景区则重点突出野外游憩的特色,游赏项目主要集中在登山攀岩、垂钓、郊游野游、野营露营、健身、水上水下运动等上面。

2、游线组织

(1) 综合(跨区)游览线路

①主景区游线

重点安排游览入口景区、塔山景区和焰峰景区,推荐的游览线路:

一日游步行线路(A线):“礐”字雕塑→开埠纪念馆→海狗石、龙珠石→垂虹洞→飘然亭→阳光游廊(午餐)→桃花涧→幽谷松涛、焰峰恋歌、九龙湖→蝴蝶谷→礐石堂→东湖、西湖(轮渡或乘车返回市区)。

一日游车行线路(B线):天坛花园、海角石林→“礐”字雕塑、开埠纪念馆、海狗守鸡笼→垂虹洞、又一村、飘然亭(索道、滑道)→阳光游廊(午餐)→幽谷茶村,自由选择步行游览幽谷松涛、焰峰恋歌、桃花涧、九龙湖(乘车返回)。

半日游线路(C线):游览垂虹洞、飘然亭、龙泉洞、幽谷松涛,在幽谷茶村休息,返回。

②全景区游线

中远期随着苏安景区、笔架山景区、香炉山景区的开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趋向多元化,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更多的游览线路,重点推荐的线路有:

一日游车行线路(D线):东西湖入口→垂虹洞、飘然亭→幽谷松涛、九龙湖→海角石林、石林山庄(午餐)→海洋馆、植物园(或游览苏安农情、香炉野况景区)。

一日游车行线路(E线):苏安村南景点→农家乐、渔家乐→乡居潮韵(午餐)→香炉晓烟、西坑帆影(或海洋馆、植物园)。

两日游车行线路(F线):第一天同B线,晚住石林山庄,第二天同E线;或第一天同D线,晚住苏安度假村,第二天同E线。

(2) 分景区步行线路

①入口景区

轮渡码头→入口广场、“礐”字雕塑→东湖→杏园远眺、鸵鸟峰—开埠纪念馆、海狗守鸡笼→西湖→曲径红棉、皇阳石

②塔山景区

主入口→垂虹洞景群(垂虹洞、飘然亭、莲花峰、风情街)→主入口

南入口→七层洞景群(七层洞、晃动石、苍鹰浴日)→南入口

西入口→又一村景群(又一村、盟鸥亭、云衢天街)→西入口

③焰峰景区

主(西)入口→桃花涧→幽谷松涛、梦谷心扉→衔远亭—东北入口

西北入口→蝴蝶谷→焰峰恋歌、漾波九龙→海角石林—东入口→乌石水影→南入口

④苏安景区

磐石古榕、碧带环流、林野秋静→屏山望霭→普同罄音→乡居潮韵→稻菽金秋、沁园菜香、水泊鱼跃

⑤笔架山景区

海洋馆→文化广场→博览中心→垂花长廊→狗母涵植物园→笔架山公园、联塘苇荡(或心湖静波、石潭幽境)。

⑥香炉山景区

主(北)入口→野塘闲钓→香炉晓烟(或磊口炊烟)→西坑帆影→次(南)入口

慈心善堂→荔湖鲤石→张陵洒翠或普同罄音(分别位于焰峰、苏安景区)

(3) 专项旅游线路

①休闲观光游线路(步行为主)

北山衔远→蕙风再起→漾波九龙→幽谷松涛→桃津迷渡→百果园→垂虹洞→阳光游廊

垂花长廊→狗母涵植物园→大王山景群→苏安山林旷野景群→苏安田园风光景群

②会议度假游线路(步行为主)

在焰峰景区的石林山庄或苏安景区的度假村住宿。

海角石林→漾波九龙→幽谷松涛→桃津迷渡→百果园、七层洞→荔湖鲤石

乡居潮韵→磐石古榕→碧带环流→林野秋静→稻菽金秋、沁园菜香→乌石水影——焰峰恋歌

③体育健身游线路

西坑帆影→徒手攀岩→竹埔野营→野塘闲钓

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等)→东、西湖(游泳场、垂钓区)

④科普教育游线路

植物园→红树林公园→海洋馆→海角石林→农家乐、渔家乐

国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革命母亲之墓

⑤宗教文化游线路

白花尖大庙→宋大峰祖师佛堂→慈心善堂

礐石堂→东堂→西堂

(四) 绿化规划

1、现状绿化条件

礐石风景区植被覆盖率达60~90%,其中塔山、焰峰景区绿化覆盖率已达90%,整体绿化景观较好。目前区内几无成片原生林,主要为50年代营造的人工林,以马尾松林、台湾相思林、湿地松林、木麻黄、桉树林为主。中层灌木及下层地被为自然繁衍的野生植物及部分栽培植物。风景区内存有古榕树、古木棉、古秋枫、古樟树等古树名木,以古榕树(小叶榕)为多。在风景区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又引种栽培了不少树木花卉,如凤凰木、木棉、石栗、扶桑、夹竹桃等,为景区增添色彩。

存在问题有风景区东部沿海地带开山炸石取土,部分山体毁林造坟仍然严重,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和水体流失;部分林相景观单调没有形成风景林的特色;纯林及简单混交林,抗逆性差,易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景区内的部分古树名木由于特殊用地限制不能向游人开放。

2、绿化规划

风景区绿化规划以生态学和风景美学及地理植物学理论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被、绿化荒山、改造林相、营造风景林、重点美化绿化景点为原则进行。

(1) 保护规划

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的原则。风景区应按国家、地方有关政策、法规制定保护管理规章制度。严禁挖山、采石、取土和造坟,禁止乱砍滥伐树木,控制挖药采药、采制植物标本的规模,减少人为破坏。要加强护

林防火管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报预防工作,以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为主,保护生态平衡。

风景区的古树名木是当地的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应予以全面普查并登记造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保护措施,在保护古树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向游人开放观览和介绍有关知识。区内及附近稀有的红树林是独具特色的海滨自然植物景观,也是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群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应制定积极和完善的保护措施保育、增育红树林。

(2) 绿化规划

风景区内松、竹、桃、杏、木棉等成园成片,颇有特色,古树名木和红树林具有科普、生态、观光价值,可设立植物园区、生态园区、百果园区,或结合景点加强绿化建设并组织观赏。对特色植被景观,如桃花涧的桃花、幽谷松涛的松树、荔枝湖的荔枝、曲径红棉的木棉、杏园远眺的杏树等,应恢复和丰富其景观形态。进一步加大荒山植树造林力度,消灭裸露荒山坡地,提高景区植被覆盖率。重点要整治石场和坟场,实行封山育林,对裸露的山体实行大面积的绿化彩化。

(3) 园林美化规划

在重点景区景点,结合景点要求,精心设计重点绿化,提高风景质量。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通过更新、抚育、改造等措施,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逐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林相改造以阔叶林为主,通过外来品种与乡土树种结合,以常绿乔木、香花乔木、观叶乔木、观花灌木、香花灌木等树种结合,在积极保护现有植被景观的基础上引导种植有特色的植被景观,通过生态林相建设营造出新的自然旅游景点,把丰富旅游资源和完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3、分区规划

(1) 入口景区

以保护为主,在重点部位加以园林绿化美化种植,以突出景点特色。其中:

东湖、西湖:以热带风光植物为主调,适当增加草坪空间,主要增加棕榈类植物以构成热带风韵。

杏园远眺:规划扩大杏树种植规模,加强景观特色。

曲径红棉:规划恢复原状,补种木棉,恢复景点特色景观。

(2) 塔山景区

规划调整林相结构,增加常绿树木,林下增植灌木,结合石块适当控制栽培攀援植物。在景区南部规划百果园,恢复种植岭南佳果,如荔枝、龙眼、芒果、柑桔、枇杷、香蕉以及国外珍稀的果树品种,营造出充满南国风情的游览品果景点特色。

(3) 焰峰景区

幽谷松涛:植物规划以保护松林为主,适当增加黑松、湿地松、柳杉、杉木,加强松林涛声的效果。

桃红柳绿:桃花涧原有桃花已初步形成景观特色,在桃林中及沿水边种植夹竹桃、红千层等,保证景点全年有花,延长观赏期。

海角石林:伸向海中的半岛种植棕榈类植物,形成椰林沙滩的海滨风光,沿石林岸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如银叶树、黄槿,以及其他花灌木,石林湖植以水草,依山处植红豆树,形成天涯相思林。

晴岚滴翠以竹林为景观特色,玉潭秋水附近种植芭蕉林,小塘荷香在人工湖中种植荷花。

(4) 苏安景区

在现有田园风光的基础上,规划扩大蕉林、果林、蔬菜、瓜果的种植规模,保持农田种植,形成景观特色为:远眺一片田园风光,金秋景象,近游可亲身体会农家快乐,品尝瓜果之香。景区东南部有一古树群,其中的古榕树树大荫浓,盘根错节于岩石之上有极高观赏价值。

(5) 笔架山景区

笔架山峰山体破坏严重,规划在笔架山景区重点进行绿化恢复,并营造随植物季相变化而变幻色彩的绮丽的“笔架屏画”;在狗母涵规划小型植物园,展览名贵花木、盆景以及热带植物,植物园面积不大,以布局精巧见大。

景区引种的冬春季花期植物,花期以3-5月为盛,规划在山坡地带大片种植花期长且抗性强的白花、黄花夹竹桃、羊蹄甲以及台湾相思、枇杷、柑桔、素馨、栀子花等;在山顶地带种植生长粗放旺盛、适应

性强且花期长的马缨丹、簕杜鹃、剑麻等;沿水岸种植旱芦苇,形成“联塘苇荡”特色景观。靠近东面适当种植木麻黄、湿地松、香樟等以抗海潮风。

景区引种的夏秋季花期植物,花期5-11月,规划在山坡地带大片种植大红艳的凤凰木、红花夹竹桃,点缀具有季相变化、秋叶变红的榄仁树、重阳木、乌桕等;在山顶地带种植生长粗放旺盛、适应性强且花期长的红花马缨丹、簕杜鹃、剑麻等。

在景区内分布种植香花植物:春季含笑、金合欢;夏季白兰花、山瑞香、茉莉花;秋季鸡蛋花、米兰、九里香、夜来香;冬季月季、桂花。使得笔架山景区四时芬芳、香清益远。

(6) 香炉山景区

香炉山峰是风景区内最高峰,规划主要为荒山造林和林相改造,绿化以较低矮的乔木和常绿灌木为主,既做山体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又不掩盖丰富的山石景观,避免妨碍观赏和进行康体活动。规划树种有:乌桕、榄仁、杜英、油桐等耐干贫瘠树种,以及木荷、红花油茶、白花油茶、山茶等防火耐火树种和簕杜鹃、红花马樱丹、扶桑、毛杜鹃、紫薇、木槿等观花植物。

4、树种规划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地带性植物为主,符合立地条件要求的树种为主。如抗干旱、耐瘠薄、抗海潮风、抗台风、防火树种等,选择园林美化树种以适合当地生长,具有观赏价值的当地及引种植物为主。

表5 礐石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古树名木名录一览表

表6 礐石风景名胜区绿化规划之植物名录

表7 礐石风景名胜区绿化规划之植物种类表

礐石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古树名木名录一览表

编号中文名别名拉丁名树龄

树高

(M)

胸围

(CM)

冠幅

(M)

具体生长位置管护单位

1 秋枫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

Blune

150 21 325 14

礐石第三人民医院(卫生学

校)内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2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60 25 730 32 礐石第三人民医院(卫生学

校)内

卫生学校

3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00 35 285 2

4 礐石第三人民医院(卫校操

场)旁

卫生学校

4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240 23 900 4

5 礐石第三人民医院(卫生学

校)内

卫生学校

5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20 25 340 19 石伯公庙前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6 楹树华楹Albizzia chinensis 130 20 320 20 礐石海旁路海军招待所前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7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10 25 470 22 礐石海旁路海滨公园后门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8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20 28 400 24 礐石海滨公园东湖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9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1 28 370 23 礐石海滨西湖公园内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10 秋枫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

Blune

180 20 400 11 礐石龙珠路伯公坑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11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30 28 400 28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后

花园内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12 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 110 20 190 17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后

花园内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13 芒果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 120 30 240 16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后

花园内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14 芒果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 190 24 450 18 礐石公安干部学校停车场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15 芒果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 170 25 360 33 礐石公安干部学校停车场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16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50 22 740 30 礐石桃花涧入口古培茶座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17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40 28 400 24 礐石医生顶14号海关楼前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18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80 28 300 29 小礐石西21号安老院内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19 朴树Celtis sinensis 130 16 250 17 小礐石西21号安老院内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50 28 540 23 小礐石西20号安老院门前

5米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21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20 28 400 25 小礐石西23号门对面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2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60 26 560 27 小礐石西22号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3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20 12 530 12 礐石飘然亭广场牌楼左侧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4 刺桐海桐树Erythrina orientalis 120 25 480 13 礐石桃花涧金中路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5 樟树Cinamomum camphora 140 26 230 19 金山中学操场金山中学

26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60 18 400 21 金山中学春涛园金山中学

27 秋枫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

Blune

150 16 315 9 小礐石教堂前右侧

礐石风景名胜区管

理局

28 樟树Cinamomum camphora 200 24 340 26 小礐石海军军事区内礐石海军部队

29 木棉英雄树 Bombax malabaricum DC. 160 30 510 28 海军停车场(顶弹药仓库)礐石海军部队

30 榕树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 150 26 480 28 海军操场检阅台前右侧礐石海军部队

风景名胜区规划——黄山案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 ——黄山案例 规划作为协调保护和利用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如它的资源具有典型性一样,它的规划和管理实践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中也体现出相当程度的典型性。例如,黄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较早地(1980年)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较早地(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境内,面积154 km2。现有的分区基于第一轮总体规划(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形成,包括保护区、景区(游览区)、分级保护区和功能分区四大类分区类型(图1)。

此轮规划将黄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6个景区、5个保护区。 6个景区分别为:温泉景区、玉屏楼景区、北海景区、云谷寺景区、松谷庵景区和钓桥庵景区。 5个保护区分别为浮溪、洋湖、福固寺、箬箸和乌泥关,分布于各景区的外围。在这里,景区强调旅游开发的功能,保护区强调资源保护的功能。从空间分布看,景区和保护区的总和构成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的用地布局结构。 6个景区内部又有两类更细的划分,一类是分级保护分区,一类是功能分区,两者相互独立。 其中,分级保护分区划分为三级:一级保护点(区)定义为“凡名松古木、奇峰怪石、幽潭名瀑及其周围一定地段范围”,例如迎布局结构 分级保护区 功能分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6个景区 5个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游览区(景区) 接待区 饮食点和休息点 商业、文化、服务、医疗点 职工生活区

客松、蓬莱三岛等;二级保护区定义为“凡六大景区内,除绝对保护点及下述三级保护区以外均属之”,例如玉屏峰前、丹霞峰等;三级保护区定义为“凡在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可供风景旅游建设的地区”,例如云谷寺、松谷庵等。3个级别在保护措施上呈逐步放松趋势,一级最严格“在其空间范围内,绝不做任何人工增减,游人只能观赏,不能进入”;二级相对放松“,允许建设风景小品建筑、道路交通和必需设施”,允许游人进入;三级相对最松,但要求建设项目与风景旅游相关,且规定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景区内的功能分区分为5类,即游览区(6个景区),接待区,饮食点和休息点,商业、服务、文化、医疗点,职工生活区。除游览区为面状分布外,其他各类分区基本呈点状分布,且都位于游览区内,因此在边界上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另外,从空间分布看,除游览区外的功能分区总和构成了第三级保护区。在管理措施方面,游览区仅涉及各观赏景点的描述,基本未涉及管理政策;接待区主要为接待功能内容的描述,但对床位数量有明确的规定;饮食点和休息点、商业服务文化医疗点、职工生活区主要是提出空间分布。 规划评述: 1、优点: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相辅相成。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

苏州免费旅游景点

金鸡湖,免费(53路.)太湖边、金鸡湖、李公堤 东山,西山,免费.灵岩山从侧门走1块钱(.505路车) 苏州花山、苏州的渔洋山 苏州博物馆很漂亮很值得一去免费 石路的山塘街免费 苏州公园(俗称大公园),桐泾公园,桂花公园,运河公园,百花洲公园,太湖湿地公园,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城隍庙、苏州革命博物馆 苏州各大公园 苏州文庙、苏州警察博物馆、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 忠王府, 苏州民俗博物馆潘儒巷32号游1、2、5线、2、3、4、701 免费 园林博物馆拙政园内游1、2、5线、2、3 苏州主要博物馆一览 名称地址交通门票 苏州博物馆东北街204号游1、2、5线、2、3 5元 民俗博物馆潘儒巷32号游1、2、5线、2、3、4、701 免费 园林博物馆拙政园内游1、2、5线、2、3 免费 苏绣博物馆景德路274号游1线、3、46、701 1元 丝绸博物馆人民路661号游1、2、4线、1、8、20、38、101、102、103 8元 戏曲博物馆中张家巷14号游5线、9、46、47、48、51、68 免费 碑刻博物馆人民路45号游2、4、5线、1、14、28、101、102、103 免费 钱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内游1、2、5线,2、3路免费 苏州乐园:313 木渎:游4 虎丘:游1线、游2线、46路以及巴士8路、32路、49路。 拙政园、狮子林:游1线、游2线、3路、301路、29路、40路、旅游东线以及巴士2路、701路、78路、游5线。 网师园:4路、401路、29路、31路、旅游东线以及巴士2路、47路。 北寺塔:1路、101路、102路、103路、游1线、游2线、游4线、38路、旅游东线以及巴士8路。 双塔:4路、401路、游2线、29路、40路旅游东线以及巴士2路、78路。 怡园:1路、101路、102路、103路、游4线、38路以及巴士大站专线。 沧浪亭:1路、101路、102路、103路、游2线、游4线以及巴士大站专线。 东园:旅游东线以及巴士701路。 盘门景区:30路以及巴士47路、49路、701路。 西园、留园:游1线、10路以及巴士17路、49路、70路、游3线。 寒山寺:6路。 木渎古镇:游4线、37路、38路、新干2号线以及巴士20路。 灵岩、天平景区:游4线、37路、新干2号线。 石湖、上方山景区:15路、33路。 苏州乐园:3路、38路、68路、601路、新干2号线、新民专线。 园区湖滨大道:28路、37路、307路、新干2号线以及巴士47路。 水上乐园:301路以及巴士17路。 体育中心:10路、30路、31路、35路、38路、40路、68路、601路、新干2号线以及巴士20路、60路。花山景区:花山专线。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1: 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东部, 其范围主要包括中山陵园、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公园、九华山公园、情侣园、鸡鸣寺、明城墙城段( 以下简称台城) 和北极阁公园等, 总面积54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区22. 5%。如此大面积的森林位于主城区,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见,作为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文化为精华, 并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 雄秀兼具, 融生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再从交通条件看,景区内外交通十分便利。宁杭公路、宁镇公路环绕南北,使景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紧密相连;绕城公路沿钟山山麓而过,便捷了景区与附近郊县的交通;景区直通南京机场的公路建成在即,届时从机场到景区只需10分钟左右;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快速道路已于9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 日与沪宁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这条连接线,与宁杭公路平行,穿钟山风景区南缘而过,进入市区与中山东路相连,为全封闭双向4车道,建成后,景区与中山门城门内外的汽车通行时间将缩短1/5至1/6,而且景区与长江沿江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景区与南京市中心之间的道路平坦通畅,通行能力强。据实地测算,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通过机动车辆2000辆左右。从新街口经中山门至中山陵或从鼓楼经太平门至中山陵,机动车的行驶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景区内部的交通条件良好,八大景点间均可通行汽车。盘山公路的修建,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需要,根本改观了景区内部的交通面貌。不仅如此,景区内现已开放的数十个景点之间,均有道路相连,可步行,可通车。 景区镶嵌分割严重, 影响景观视觉(景观生态学) 由于南京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等原因, 钟山风景名胜区有些景点被道路、市政工程、部门单位及其它建筑等人为地镶嵌、分割。中山陵园有很多驻景区单位, 既占用旅游用地, 也影响环境保护, 而且与景观不协调; 白马公园与玄武湖公园被龙蟠路分割; 太阳宫、太平花园等建筑与周围玄武湖、情侣园景观极不协调等。 景区交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美学理论) 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长期由南京一日游和景区外公交线路组织所代替, 而且单位和私人车辆也随便出入景区, 不仅容易造成风景区内部交通拥挤, 而且污染生态环境。各景

苏州石湖景区东入口石湖西路南北两侧地块石湖景区项目总结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述 (1) 第二节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7) 第一节发展规划分析 (7) 第二节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 (9)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1)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2) 第五章工程项目方案及配套工程 (13) 第一节小区道路改造工程 (13) 第二节桥梁建设工程 (14) 第三节河道整治工程 (15) 第四节管道敷设及景观绿化工程 (15) 第五节场地平整 (16) 第六章建设用地、回购方案分析 (17) 第一节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18) 第三节回购方案 (19) 第七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20) 第一节环境和生态现状 (20) 第二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21) 第四节地质灾害、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24) 第五节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分析 (24)

第六节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24) 第八章经济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经济费用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项目融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经济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行业影响分析 . (26) 第五节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26) 第六节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30) 第九章社会影响分析 (31) 第一节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31) 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32) 第三节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33) 第十章综合评价及结论 (36) 附表 附表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2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3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4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6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7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8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9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附图 附图1 北侧地块规划平面图 附图2 南侧地块规划平面图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一:名词解释 1.景源:能够作为观赏性的景物的资源。 2.景物:具有观赏,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础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大体可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等8类。 3.景点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4.景观: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点景象。是按照美学观点完整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感受。 5.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景物,景观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6.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游人容量:指是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单位时间,一定规矩单位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定某时,某地游人数量的警戒值。 8.设施容量:指一个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可接受的条件下能够满足的游客最大量。 9.社会容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由于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常在种族、文化、经济、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旅游者的出现必然对居民造成一种心理影响。如果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还会造成物价上涨,使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抵触和不满。 10.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或者短时自行恢复的前提下,可以安全承载游人活动量,既能接受的游客数量 二:问答题: 1.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其特性是什么? 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1.自然属性,在被规划为风景名胜资源之前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自然属性是风景名胜资源的最根本属性。2.社会属性,在被人们欣赏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了人类的劳动和思想,也就变成了风景名胜资源,3.政治属性,风景名胜资源是属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部分国家都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国家的风景名胜资源。4.经济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赋予了经济属性,但是还不能完全用经济量来衡量。 特征:1整体有用性,各种要素相互影响,且都有作用。2. 空间的固定性,在某个地方形成,具有区域性,无法移动。3.时间的无限性,其中数量,质量和周围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风景名胜资源要得到延续,是建立在人文和自然资源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一旦被复制,就失去了其自然和文化背景,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5.景观的共享性,不仅表现在一定的区域类,在区域外也具有共享性。6景观的开放性,通过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吸收和渗透,具有开放性和运动性。 2.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如何? 发展阶段:1.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除了重点地区外,大多数的风景名胜区都没有进入保护范围。2.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从1982年国务院审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工

哈尔滨市香坊区分区规划

哈尔滨市香坊区分区规划 中国哈尔滨更新日期:2010.2.25 香坊区位于哈尔滨市东南部,东与阿城区毗邻,北与道外区相接,西与南岗区为邻,南与平房区接壤。 一、功能定位 香坊区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工业区,重要的农业科研区、重要的物流区。是国家重要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基地,是哈尔滨的绿色食品产销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该区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依托,将成为哈尔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中心、农业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中心、农业物资、资金、信息集散中心。

二、人口规模 香坊区户籍常住人口7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7万人,农业人口8.7万人。至规

划期末,预测新香坊区人口规模为88.77万人。 三、用地规模 依据总体规划要求,确定香坊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7.05平方米/人,从而得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3.91平方公里,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115.24平方公里。 四、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以三环路为轴线,将规划区用地划分为西部、东部、南部三个地区。 1、西部地区:三环路以西、以北地区 西部地区主要是原香坊区、原动力区的老城区。该地区主要是优化配套设施,加强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大型公共绿地,增强该地区的绿化品位,把该地区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健全的新的服务中心。 2、东部地区:三环路以东地区 东部地区主要是原香坊区的新香坊地区和成高子镇。该地区以开发建设为主,增加居住用地,以疏散铁路以西过密的人口。建设成规模的居住区,形成东部地区新的服务中心。 结合哈尔滨市工业企业搬迁,在东部地区建设新型工业区。 3、南部地区:三环路以南地区 南部地区主要是原动力区的开发区。该地区以发展工业为主,以生产汽车及汽车配套工业为主,壮大哈尔滨市的汽车产业。

小公园资料

小公园资料 汕头市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这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历史 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汕头市小公园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 小亭历史 建成于1934年12月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 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自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重建以来,这一带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平静的街区突然间停下了旅行团的大巴,走下来的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潮汕人,这时老城的中心又热闹了一阵。在回乡观光、探亲的华侨眼里,她像故家的门楣一样难忘,像祖母的笑颜一样可亲,总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尽管有些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故乡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辈的讲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顿感自己原来也是故乡人。 小亭的意义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题目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专业07级城市规划 姓名张永辉 学号 070907236 调研时间 2010年09月03日 2010年09年08日

目录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一、规划背景与过程 郑州市位于全国经济地 理位置的“中心”,是中国内 陆最大的铁路、公路、电信枢 纽。既有亚洲最大的货运列车 编组站,又有全国最重要的客 运周转中心,京珠、连霍高速 公路在郑州交汇,也是贯通中 国东西、南北的光缆通信枢 纽。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 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 南省中部偏北,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目前,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在这个前提下,为了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我们于

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2008年7月27日。笔者来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对汕头小公园进行初步了解。 其后,笔者又查阅了小公园的相关资料。 据了解,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缔结《天津条约》,中国被迫开辟十个通商口岸,汕头正式开埠。汕头小公园正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四永一升平”指的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路、永平路和升平路),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小公园是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于1969文化大革命中年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亭名为鲁迅所题。 据介绍,关于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还有一则精彩的商业竞争故事。原来,自从南生公司新楼开业后,此处商机日渐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兴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邻近大小商户。当时的南生公司的老板李柏恒预感到这样不好,因为大新公司是财势力足的,在香港、广州、上海都有分号,所以必须阻止它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展竞争。李柏恒想出一个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这个主意,其实是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为他设计的。建亭“报告”一呈上,当然里应外合、立刻批准。于是,南生公司带头,中小商户也纷纷解囊,建亭之举便紧锣密鼓展开了。 大新公司派人来察看,见到小公园兴建中山纪念亭,也就打消了来汕头设商业点这个念头。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园周围商号松了一口气,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废。建亭工程搁置,舆论哗然,始作俑者欲罢不能,李老板等只好想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第一篇规划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四、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1)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2)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苏州简介及名胜古迹

历史名城-苏州 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由此而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万。苏州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古城东西两侧工业区体现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管理水平。苏州的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东接上海1小时车程,北离南京2小时车程,并有机场路直通虹桥机场。大运河北接无锡,南抵杭州。 苏州的旅游业基础好发展快。既有众多可游览的旅游景观和项目,又有完备的旅游配套和严格的旅游管理。苏州至今仍保留着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古城格局,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苏州的水色山光,景色怡人,自然环境悦目赏心;

苏州的街巷临河,“人家尽枕河”,水乡泽国,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陈家宁 130910101 吴艳莹 130910128 周源 130910141 陈亭亭 130910201

一、规划背景 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 二、规划理念 规划引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生态城市。通过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 2、环形城市。通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环形道路及CBD 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 3、共生城市。新区规划重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 4、新陈代谢城市。借用生物学的概念,通过组团式发展、

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 5、地域文化城市。规划体现了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特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三、区位分析

【一楼一古】 永平酒楼,当年汕头埠红极一时的“娱乐综合体”

【一楼一古】永平酒楼,当年汕头埠红极一时的“娱乐综 合体” ←汕头市文广新局主办 汕头都市报承办 永平酒楼好布置,陶芳酒楼好鱼翅,中央酒楼好猫腻,中原酒楼好空气。这是一首流传在汕头埠的顺口溜,讲述了1930年之后汕头埠酒楼业的风华韵事,老辈汕头人几乎无人不知。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曾经被誉为小上海的汕头埠,灯红酒绿的酒楼都失去了光彩,留下斑驳失修的老建筑,让人无穷遐想和追思。 当中,曾辉煌一时的永平酒楼,四层楼欧式建筑如今已破败不堪,只剩下一层和二层的前半部分基本保持着原貌,内里楼层坍塌、面目全非。 目前,随着小公园片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行,东起外马路、西至至平路的永平路段上,各处历史地标建筑已陆续进入维护修缮中。永平酒楼也将于2017年初进入火力全开的修缮工作。 永平酒楼老照片 永平路永平路民国年间,当年汕头埠的酒楼大多兼营餐饮。永平、陶芳两家开业于上世纪20年代,是汕头埠开业较早的酒楼。永平酒楼位于永平路头,始建于1922年,坐北向

南,现存为二层长方体欧式建筑。通面阔15.5米,通进深64.2米,建筑面积995.1平方米,该建筑为砖石木结构,正面呈左右对称式,门额顶部有欧式团花图案浮雕,正门外沿设X形折合式拉闸门一道。是一座宽趟的四层楼建筑,1922年建成后,一二层是餐饮,三四层为旅馆。从老照片上还可看到,永平酒楼四层以上的天面,还有一些建筑物,估计是露天活动所须的设施。永平路原叫第一津街。永平酒店建成后次年,第一津街扩宽,并改名永平路。永平酒楼照片(邓忠庭摄) 物美价廉“好布置”见证一段红色历史据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陈嘉顺考证,永平酒楼建成后虽很有名气,但当时酒楼的房间收费却属于汕头埠酒楼三个档次的最低等,每晚银元1至3.2元,比客栈略高而已,物美价廉,赢得了“好布置”的美誉。 “另外,1925年11月7日,第二次东征军部队进入汕头后,周恩来等东征军领导人曾在这里举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 利八周年纪念大会,各机关代表共五百多人参加,可谓‘洵极一时之盛’。”陈嘉顺介绍,1926年5月1日,又在这里召开了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议宣布汕头总工会正式成立。“永平酒楼见证了这段‘红色’历史,对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有一定实物考证价值。” 永平酒楼广告文人墨客常莅酒楼郁达夫大赞功夫茶郁达夫

石湖风景区资料

景区概况 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区西南约4.5公里处。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春秋时为吴国贵族游猎祀祝之地、吴越争霸古战场。两宋明清时期,名人雅士常在此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景区总面积34.6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分为石湖、上方山、吴山、滨湖、七子山、钱家坞、上金湾7个景群。保护面积12.2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石湖景群和上方山景群,由石湖水系、横山山系及湖山之间的山坞、滨湖地带组成。地形、地貌景观及文化遗址完整,至今仍保留着吴城、越城、郊台、蠡岛等吴越古迹遗址。石湖水面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原为太湖一内湾,因越人进兵,凿山脚之石以通苏州而得名。清高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而六临石湖,赞曰:“佳丽江山到处同,惟有石湖乃称最。” 农历八月十八日,吴人有石湖看串月之习俗。当晚,明月初升,月朗星稀,行春桥九孔内月影如串甚是壮观。石湖串月与著名的杭州三潭印月、北京卢沟晓月相齐名。景区内有烧烤、游船等服务项目。主要景点: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时行墓、楞伽塔院、越城遗址等3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行春桥、范成大祠、治平寺、越城桥、顾野王墓等5个,石佛寺、郊台、乾隆御道、渔庄、宝积泉、孔雀园、石堤、越堤、吴城遗址等20余个。 历史沿革 石湖初兴 吴国自太伯的第19世后裔寿梦称王(公元前585年)开始,国势日盛,并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于大国争霸的行列。寿梦死后,长子诸樊继任,迁都苏州。由于楚国旧臣伍子胥、大军事家孙武等人的辅佐,使吴国进入全盛时期——阖闾时代。石湖、上方山一带正是吴国贵族游猎之地,祀祝场所。现有的郊台、吴城、酒城、鱼城、姑苏台,无不验证了历史的记述。后来,吴王夫差不听忠言终被越国所灭,从此石湖上方山沉寂了千年之久。 公元6世纪,南朝君王礼佛重僧,在各地普建禅房。治平寺即是梁天监二年(503)建造的梵宫。香火从此兴旺起来,附近渐成村落。 石湖中兴 直到公元12世纪中后期,南宋著名政治家、田园诗人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并邀请当时东南的名士相聚,石湖佳山水的声誉才名扬天下。凭借隋唐以来的经济实力,加之满腹经纶的范成大的“策划”,石湖一带从此造园置景日盛一日,以致范成大留书于人曰:“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可惜金元入侵,石湖再次冷落。入清以后,乾隆多次南巡,第二次南巡时,江苏巡抚尹继善在石湖大兴土木,整修一新。明清两朝,留下了不少游记、诗词、楹联。 石湖新篇章 屡建屡毁的石湖,到了清末民初,留下了“平湖一镜”,疏落村舍。文人余觉倾其财,在湖东营建“渔庄小筑”。民国十一年,李根源先生愤而弃官,落归姑苏,在上方山麓买山地20亩,种植桃梅李杏。 解放后,园林部门多次踏勘、规划,50年代末,已有开发石湖为文化休闲居住区之说。经周东浦先生设计,自上方山建园开始,6000亩山坡地逐渐蔚然成林。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石湖景区先后修复、重建和新建了一批景点,建成“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石湖上方山的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编制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石湖作为距离苏州古城最近一处景区,与其它12个景区纳入其中,得到较好的保护。200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建设石湖景区,推动旅游事业的蓬

四新中心区的规划和近况

四新中心区的规划和近况(一) 2004年武汉市决策开发“武汉新区”。所谓“武汉新区”,是指由长江、汉江和京珠高速合围而成的扇形区域,既包括了汉阳区、沌口开发区,也包括了蔡甸区和汉南区的一部分,只是个概念,不是行政区划。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概念没有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武汉新区有三个核心组团,分别是汉江、四新、沌口。四新地区的准确边界我也说不清楚,总之是汉阳区和经开区之间的未开发区域吧。这么一大块区域,又划分出一个“四新中心区”,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它的东西边界分别是长江和龙阳大道,南北边界分别是三环线和二环线,如下图: 四新地区的规划从2005年左右开始做,到现在过了6年了,变化有多大呢?让我们看看google earth的卫星图,反映的是半年前的模样。我稍微转了一下方向,让图片垂直于长江,并不是准确的上北下南。

从卫星照片可以看到: 1)几条主干道已经成型。 东西向的道路:与三环线平行的分别是四新南路、四新大道、四新北路,再往上的二环线尚未出现(二环线的四新段于2011年1月开工)。 南北向的道路:与长江平行的分别是滨江大道(尚未正式形成)、拦江堤路(需要改造)、连通港路(雏形)、江城大道(已通车)、四新中路(雏形)、芳草路(已通车)、龙阳大道。 2)水系连通还未完成,但已有大概模样。 3)具体项目: 最东边的博览中心一期很快就要竣工了; 三个开工的项目:金地澜菲溪岸、绿地新都会、武汉市中医院异地扩建(具体情况我在后面说); 江城大道西边那一个规整的小区是高农集团的还建房。

“升官渡”三个字所在的规整小区是汉城村的还建房。 图片左下角的成片楼房,其实是属于经开区的,不属于四新区; 地铁六号线的两个站已开工。 4)其他进展: 博览中心二期(酒店、海洋乐园等)正在做规划设计; 方岛在做方案; 韩国的乐天集团打算在四新大道入口公园综合贸易区建大型综合商业中心; 香港招商地产签订了墨水湖南岸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总的来说,四新中心区只有博览中心一个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他方面都还只是雏形。博览中心今年秋天的开展将是一个引爆点,将大大提升四新的知名度。我估计很多武汉人现在还不知道四新到底在哪,但下半年应该都知道了。 下面介绍一下该区域的规划概况。 首先说一下总体思路的变化。 最初时,博览中心并没有放在长江边,原因大概是靠近江边的拦江堤路和一条货运铁路碍事,这两条线路都有点歪曲,而且拦江堤路地势较高。所以早期是把四新大道的中间作为四新的发展重点。 2006年时,博览中心重新规划,确定在江边了,那么四新的总体布局也跟着改。目前可以说四新大道上有3个核心,最东边的博览中心是一个核心(会展、科技信息、旅游),最西边靠近龙阳大道的入口是一个核心(商业金融),中间的方岛是一个核心(景观区)。这三个核心都有一定的高度:博览中心的写字楼高300多米,龙阳大道入口应该有200米左右的超高层,方岛可能有100米左右的景观构筑物。 交通的构想也有变化:处于轴心位置的四新大道,原来设想是主干道,后来定位为景观大道,让平行的四新南路与四新北路来承担主干道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四新大道过度拥挤。四新大道被称为四新的“香榭丽舍大街”,意思是靠风景、建筑、商业出名,但不希望过境的车辆都从这里走。去年底四新大道这条水景路已经初步建成,100米的总宽度,中间的河道和绿化带有50米宽,双向四车道。 下面看规划图。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1 前言 (1) 1.2 历史概述 (1) 1.3 气候水文 (1) 1.4 价值评估 (1) 1.5 建设规模......................................................................... 二、现状勘察报告 (2) 2.1规划建设范围及效果 2.2 风貌建筑现状分析 (3) 2.3 文物建筑现状分析 (6) 四、保护工作目标和思路 ............................................................. 五、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设计方案 (9) 5.1 设计方案综述 (9) 5.2 建筑文体施工工艺 (10) 5.2 改造后效果................................................................... 5.4 设计图纸 (14)

一、项目概况 1.1前言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以小公园亭为核心,向升平、国平、安平路五向辐射,居平、永平、商平等道路环形连接,构成了完整系统的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坐落在市区民族路的胡文虎大楼建于1927年,它曾是汕头老市区一座地标性建筑,曾是汕头第一高楼,以中西合璧的新颖造型和恢宏壮观的独特气势,成为当时汕头一大建筑景观。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汕头小公园因年久失修和自然因素影响,现片区内个建筑建筑构建、灰塑艺术构件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不同种类的病害。为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对其按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修复,以求恢复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并逐一排查并更换不利于建筑延续的损坏构件。 1.2 历史概述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已经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进逼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人与英、法谈判。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6月7日,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汕头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小公园。小公园是汕头旧城繁华商业区的中心,是指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五向道路交接的街心广场,也泛指由国平、升平、安平、居平、永平等放射加环形商业街道组成的传统街区。小公园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它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以及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等三个主要特征,成为汕头这座近代城市的历史形象和地方特色,是富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 1929年国平路、安平路相继拆建后,当时在镇邦街营业的百货商南生公司抓住机遇于1932年在小公园中心位置建成了南生公司新址,其后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