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20学年“三为主”课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20学年“三为主”课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20学年“三为主”课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20学年“三为主”课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历史影响

三、学法指导

1.学会识读“春秋”、“战国”的形势图。

2.学会从课文历史故事中分析归纳历史表象后的本质内容。

3.学会用比较法学习历史,如: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主要表现是什么。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每个时期起始、结束时间及因何而得名?

2.说说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按先后顺序)?

第一个霸主是谁?

3.在右图上填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4.赛一赛:列举“春秋”和“战国”时期分别

有哪些著名的战役及交战双方?能说出与

“春秋”和“战国”战役相关的成语故事吗?

(至少三个成语故事)

(二)合作探究

1.齐桓公、晋文公都曾称霸一时,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探究他们称霸的原因。

①你能概括一下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有哪些吗?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③根据上面两题,试比较出齐桓公、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④结合“烽火戏诸侯”、“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和齐桓公、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谈谈你的认识?

⑤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

(三)达标检测

1.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3.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①齐②燕③楚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伍子胥 B.勾践C.孙武 D.夫差

6.有人说:春秋时期的政治是“争霸”,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兼并”,请你思考: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有什么历史影响?

7.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 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五、盘点提升

高中英语高三模拟届蚌埠三中高三英语月考考试英语试题

蚌埠三中2009届高三英语月考考试英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I、n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n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共們5分) 第一部分:听力(30分)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个小题 4.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 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4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many nights does the man want to have a room for? A. 4. B. 3. C.2. 2. Whom does the rain coat belong to? A. The woman. B. The woman's friend. C. The man's friend. 3. Who is going to make the copies for the woman? A. The man. B. Her assistant. C. The clerk. 4.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with the money he won? A. He is going to buy a lot of expensive things. B. He is going to buy a new car. C. He is going to make much more money with it.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has missed her train. B. The woman will probably catch her train. C. The woman is often late for work. 第二节(共45小题;每小题4.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个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小题。 6.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Workmates. C. Boyfriend and girlfriend. 7. Why was the man feeling angry? A. Because he thought he had lost his phone. B. Because he wanted to call her but forgot the number. C. Because some one else misun derstood him. 8. What might the woman speaker have thought of his matter? A. She felt sorry for her mistake. B. She felt glad privately.

十佳先进个人

十佳先进个人 李慧娟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罗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院 吴运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郑毓康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 陶皓月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周鑫荣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赵新华山东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 田玉凤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张福涛山东诸城实验中学 林文兴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 先进个人 孔令鹏山东省教研室 吴益平海南教育研究院 傅兴春厦门教研室 赵玉玲山东青岛市教研室 胡圣才安徽省五河县第二中学 胡尚生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二中学 杨明生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 陶秀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夏凯大连二十高级中学 陈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马春生江苏省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陆军江苏省南通中学 薛春兰江苏南京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马翠玲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杨平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林肃浩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 李向红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孙红保河南郑州教研室 集体成果 2010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单位 山东青岛第一中学

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 安徽阜阳一中 安徽太和一中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 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北京市昌平二中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 潞河中学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山东诸城实验中学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临泉一中 沈阳市第二中学 2010年优秀化学教学团队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化学组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化学组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化学组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化学组 广州市真光中学化学组 江苏南通第一中学化学组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 第一学期 11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2023届 高一年级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全集U =R ,集合(){} 2log 21A x x =-<,{}2 340B x x x =--<,则()U A B ?( ) A. ()1,3- B. (]1,2- C. ()4,3- D. (]4,2- B 求出集合A 、B ,利用补集和交集的定义可求得集合()U A B ?. (){} {}()2log 210222,4A x x x x =-<=<-<=,{}()23401,4B x x x =--<=-, U R =,则 (][),24,U A =-∞+∞,因此,()(]U 1,2A B ?=-.故选:B. 2. 设两个命题p 、q ,其中p :任给x ∈R ,不等式x 2+2x -1>0恒成立;q :当3 4 -的解为1x <--1x >-∴命题p 不正确, 当 3 14 a <<时,0431a <-<,∴函数f (x )=(4a -3)x 在R 上为减函数,命题q 正确, ∴非p ∧q 为真命题.故选:C 3. 已知函数()32 f x ax bx cx d =+++是R 上的奇函数,()() g 1x f x =+,已知()25g =,则 ()2g -=( ) A. 5- B. 5 C. 3- D. 3 C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可得0b =,0d =,先利用()()2215g f =+=得出()2f 和()2f -,然后求解()()221g f -=-+的值. 因为()32 f x ax bx cx d =+++是R 上的奇函数,所以0b =,0d =,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物理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完全正确得4分,错选多选不得分,选不全得2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在电场中的带电粒子一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B .电源的电动势越大,说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 C .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W U q ,两点间的电势差U 与静电力做的功W 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量q 成 反比 D .在电路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2.如图,直线ab 是处在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直线,M 、N 是直线上间距为L 的两点,在直线ab 上M 点的场强最大,大小为E ,N 点的场强大小为 3 E ,静电力常量为k ,则场源电荷的电量为( ) A .2 2EL k B .2 EL k C D .2 2EL k 3.如图所示,先接通电键S 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 ,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量Q 、电容C 、两极板间电势差U 、板间场强E 的变化情况是( ) A .Q 变小,C 不变,U 不变,E 变大 B .Q 变小, C 变小,U 变小,E 变小 C .Q 不变,C 变小,U 变大,E 不变 D .Q 不变,C 变大,U 变小, E 不变 4.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A 点固定有一带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在带电小球形成的电场中,有一带电粒子在水平面内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运动的水平面为等势面 B .粒子运动的轨迹在一条等势线上 C .粒子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电场力不变 D .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5.某同学研究白炽灯得到某白炽灯的U -I 曲线如图所示.图象上A 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 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则( ) A .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 .在A 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tan β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 ) A.tan 15°B.tan 30°C.tan 60°D.tan 7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 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 ,对乙环有:,得,故选C. 【名师点睛】小球C为轻环,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然后分别对甲环和乙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列式求解.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弹力. 2.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A.1 3 B. 1 4 C. 1 5 D. 1 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两物块刚好滑动,对A 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沿斜面方向,A 、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1cos 45f N mg μμ==?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sin 45cos45T mg mg μ=?+? 对B 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沿斜面方向,B 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3cos 45f N mg μμ='=??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2sin 45cos453cos45mg T mg mg μμ?=+?+?? 两式相加,可得 2sin 45sin 45cos45cos453cos45mg mg mg mg mg μμμ?=?+?+?+?? 解得 15 μ= 故选C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教学过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北宋的政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 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 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 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 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 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 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 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 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 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内 容 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环节时间 3 5

(二)局部的统一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 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 力? 学生看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 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提 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 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 权的? 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 的将帅却无调兵权”。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 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17 ③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 不专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一、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 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 轴上两点B 、C 点电场强度在x 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 Bx 、E c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B 、 C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 Bx <E cx B .E Bx 的方向沿x 轴正方向 C .电荷在O 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 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 .负电荷沿x 轴从B 移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入手点在于如何判断E Bx 和E Cx 的大小,由图象可知在x 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在x 方向的分量不相同,如果在x 方向上取极小的一段,可以把此段看做是匀强电场,用匀强电场的处理方法思考,从而得到结论,此方法为微元法. 【详解】 A 、在 B 点和 C 点附近分别取很小的一段d ,由题图得,B 点段对应的电势差大于C 点段对应的电势差,将电场看做匀强电场,有E d ? ?= ,可见E Bx >E Cx ,A 项错误.C 、同理可知O 点的斜率最小,即场强最小,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最小,C 项错误.B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在O 点左侧,E Bx 的方向沿x 轴负方向,在O 点右侧,E Cx 的方向沿x 轴正方向,B 项错误.D 、负电荷沿x 轴从B 移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向右后向左,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 项正确.故选D . 【点睛】 挖掘出x φ- 图象两大重要性质:图象的斜率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图象中?降低的方向 反映场强沿x 轴的方向. 2.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的长度为1 m ,D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 所在平面,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 、6 V 和2 V ,设场强大小为E ,一电量为1×610-C 的正电荷从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电荷量保持不变)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零 B .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 .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 .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 2.R 1和R 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上下表面都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 1的尺寸比R 2大得多,关于两导体的电阻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R 1=R 2 B .R 1R 2 D .无法确定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设电量为e 的电子以速率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大小为 ve 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 .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C .电流大小为2ve r π,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D .电流大小为2ve r π,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4.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a 点以初速度v 0进入电场并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b 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蚌埠第三中学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2021.01 2022届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文科) 命题:蚌埠三中试题研究中心命题组制卷:蚌埠三中数字化信息中心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欧阳修、宋祁所撰《新唐史》记载,有唐一代记入忠义列传的有三卷59人,孝友列传的卷26人,烈女列传的一卷47人,外加循吏列传一卷26人,儒学列传三卷68人。据此可知,唐代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日益稳固B.科举考试以士人的品德为选拔标准 C.私学兴盛推动了儒学体系的完善D.科举促进了儒家教化思想深入人心 2.下图为清代前期四川绵竹年画《孝行图》画中,汉太后曾病三年,文帝侍奉不怠,衣不解带,汤药必先亲尝后奉母。这反映出 A.教化是清代绘画的主要功能B.汉代儒学备受清廷推崇 C.纲常伦理促进了医学的发展D.传统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3.“‘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亲近日本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4.《人民日报》某日头版头条,撰写了如下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解放军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结合时代背景判断,受“祝贺”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5.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样的办学理念 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 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D.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 6.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21年开始下降,至2021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21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3.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B.由于自然条件各要素在不断的变化 C.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良品种的培育 D.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许多农产品的产量 4.在我国的大城市和大的工矿区周围适宜发展为( ) A.粮食生产基地B.蔬菜、肉蛋、牛奶等产品的生产基地C.棉花生产基地D.出口型的农业生产基地 5.下图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6.我国20世纪80年代,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 7.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 A.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 B.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9.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 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蚌埠三中2019高考英语二轮强化小题快得分五十天练习系列(41)

安徽蚌埠三中2019高考英语二轮强化小题快得分五十天练习系 列(41) Ⅰ.完形填空 (2018·福建质量检测)Theteachersatcross-leggedinfrontofthegatheringoffourthgradestudents.Sheaskedthemwhatkindsofthings would__1__worldpeace.Immediatelytheybeganofferingsuch__2__as “Getridofallthebombs.”“Thereoughttobea__3__againstwar.”Theteacherrosetonoteeachofferingontheboard.Oncethelistwas__4__,shesatagainwiththechildrenandaskedthemiftherewasanything__5__warintheirlives. Theywere__6__atfirstbuteventuallytheyseemedtobeginto__7__thattheteachermea nt“war”asametaphor(暗喻).Onestudentsaid,“MybrotherdeclareswaronmewhenI__8__histhings.”“Mydadblowsupatbaddrivers,”offeredonegirl.__9__saidshedidwarwithoneofherdishonestfriends. __10__thethoughtappearedthatallviolencewasinconflictwiththeideaof__11__.Th roughthediscussiontheteacher__12__theconceptthattheycoulddecreaseviolenceandin creasepeaceintheirownlivesbygivinguptheideaof__13__withothers.Sheaskedthemto__ 14__therestoftheweekkeepingtrackofthetimeswhentheywouldchoosetocarryoutpeace__ 15__violence. Bytheendoftheweekthestudentshadexperienceddozensofexamples__16__violencean dconflicthadbeenavoidedintheir__17__lives. Eventuallytheclasscreatedapeacemovementintheschool.Theyhelpedrewriteschool __18__thatdecreasedconflict.Homeworkbecamemoreinventiveand__19__.Parentteacher meetingsalways__20__activitiesofthestudents(adance,oranartorscienceexhibit).Co operationbecametheprimarypathtopeace. 语篇解读: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老师如何向学生解释“war”这个词的含义,并使学生们明白在生活中他们应该减少冲突,加强合作。 1、A.break B、ignore C、increase D、witness 解析:由第一段第三句中学生们的回答可知,老师问的是如何能促进世界和平,故C 项正确。 答案:C 2、A.cases B、events C、chances D、suggestions 解析:根据该空后面学生们的回答可知这是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出的一些解决“建议”,应选D项。 答案:D 3、https://www.doczj.com/doc/c47711910.html,w B、will C、deal D、duty 解析:制定一部“法律”来制止战争。应选A项。 答案:A 4、A.missing B、necessary C、simple D、complete 解析:根据空处后的内容可知老师已经把清单列完了,应选D项。complete表示“已完成的,已结束的”。 答案:D 5、A.but B、like C、against D、after 解析:根据第二段第一句中的“theteachermeant‘war’asametaphor(暗喻)”可知,老师问学生的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战争一样的事情,故用like。 答案:B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细胞》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许多学者终其一生也难以在《细胞》上发表一篇文章。但不久前,哈佛大学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了2013年发表在《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他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这一举动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场讨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勇于创新,才能超越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 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世界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开始于( ) A.明朝 B.清朝 C.隋朝 D.唐朝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晁错 B.玄奘 C.鉴真 D.僧一行 3.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阿倍仲麻吕 B.崔志远 C.尺带珠丹 D.玄奘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成为( ) A.天竺 B.波斯 C.大秦 D.大食 5.传说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 A.唐太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玄宗时 D.唐中宗时 6.进口产物居唐朝首位的是( ) A.大秦 B.天竺 C.新罗 D.波斯 7.《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崔志远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8.唐朝时期,外贸活动频繁的诚实有( ) ①长安②洛阳③广州④扬州⑤敦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9.下列事件不属于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10.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二、列举题: 11.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活跃时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城市。 12.列举唐朝时中日、中印交往中的著名使者。 13.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三、读图题: 14.图中的人物是谁? 15.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16.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17.他有什么著作? 参考答案: 1.D2. C3. D4. A5. A6.C7.D8.A9.A10.B 11.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12.鉴真、玄奘 13.日本、新罗、天竺 14.玄奘15.西游天竺,求取佛经。16.他是著名的佛学大师 17.《大唐西域记》

安徽省蚌埠三中11-12年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月考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各题中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本小题均不得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l一3题。 1. 阶段I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 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 缓慢增长 B. 迅速增长 C. 迅速下降 D. 保持不变 3. 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 阶段I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阶段Ⅳ 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 A.人口的迁移数量 B.人口的总数 C.人口的年龄结构 D.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5.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B.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 C.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D.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8.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生活水平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5%。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9-10题。 9. 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A.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 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 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10. 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1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水平 C.生产能力 D.消费水平 12.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15题。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蚌埠三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 化学试卷 选择题(48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为:H:1 O:16 Na:23 Cl:35.5 Mg:24 Al:27 Cu:64 S:32 N:14 一、选择题(16道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B. 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C. 质量相同时,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快慢:碳酸钠>碳酸氢钠 D. 物质的量相同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碳酸钠<碳酸氢钠 2.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颜色相同 B. 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 都含有H+ D. 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3.将2.3g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A. 2.3 100 ×100% B. 4 100 2.30.1 +- ×100% C. 4 100 2.3 + ×100% D. 2.3 4100 + ×100%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1.2 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B. 17 g N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C. 常温常压下,48 g 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D.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 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 5.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B.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分子存在 C. 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6.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所得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7.一定量金属钠及其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A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A的金属钠的质量比为() A. 1︰1 B. 2︰1 C. 23︰78 D. 46︰78 8.1molCl2和36.5gHCl气体的体积,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L水中溶解了40 g NaOH后,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 B. 从1 L 2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 将2.24 L(标准状况)HCl气体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 配制1 L 0.2 mol/L的CuSO4溶液,需用25 g胆矾 10.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B. 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变暗发生2Na+O2===Na2O2反应 C. 过氧化钠在潮湿空气放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的反应主要是:2Na2O2 +2H2O===4NaOH+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