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光学膜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光学膜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2017年光学薄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光学薄膜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薄膜综述 (4) 二、光学薄膜介绍 (7) 1、光学薄膜的分类:偏光片、背光模组用光学膜 (7) 2、光学膜是LCD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 (10) 3、TFT-LCD液晶面板经济切割数目要达到6个以上 (10) 三、TFT-LCD产业链 (12) 1、TFT-LCD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链聚集型产业 (12) 2、TFT-LCD产业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微笑曲线 (12) 3、从生产厂商情况来看,京东方是全球最大的大尺寸TFT-LCD 生产商 (14) 四、面板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光学薄膜需求增长 (15) 1、全球偏光片供应集中在美日韩,进口替代空间大 (15) 2、增亮膜、扩散膜是背光模组重要构成,美日韩优势明显 (20) 3、预计2017年全球LCD背光模组用光学膜市场空间约112亿元,至2019 年偏光片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千亿 (21) 五、相关行业公司简析 (26) 1、三利谱:偏光片国内龙头,产能释放带来业绩高增长 (26) 2、康得新:先进高分子材料平台型企业 (27) 3、激智科技:光学膜国内领先企业 (28) 4、南洋科技:膜主业发展稳健,同时切入军用无人机领域 (28)

光学薄膜是广义具有光学性质的薄膜产品,主要分为偏光片和背光模组(BLU)中用光学膜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TFT-LCD 面板(合计占成本比重约20%+),偏光片亦需要用在OLED 面板中。面板产能不断向大陆转移,一方面LCD 面板尤其是大尺寸产品投资增长,带动光学膜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对偏光片的国产化也带来较大的机遇。 世界范围内偏光片供给主要集中在日韩企业,全球偏光片市场空间近千亿。偏光片是LCD三大关键原材料之一,约占面板成本的10%左右,而且面板越大,偏光片所占成本比例就越高。受益于TFT-LCD 大尺寸面板增长带来的平均面积增长,全球偏光片需求 2014-2019CAGR 约6.28%;全球偏光片产能预计将从2014年的5.88亿平米增加到2019年的7.87亿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6.01%,主要集中在日韩企业供应。但从未来偏光片的生产趋势来看,一方面国内公司产能逐步扩张,另一方面日韩企业陆续在中国大陆建设生产线,全球的偏光片生产逐步向国内转移,国内厂商主要以盛波光电、三利谱等为代表,未来国产偏光片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国产品牌发展==>国内面板投资增加==>带动上游原材料的国产化。随着自主品牌发展,带动上游面板企业不断加大高世代面板线的投资,有助于刺激国内偏光片需求的高速增长,但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目前国产偏光片占国内需求比例不足40%,至2019年自给率有望提升至65%,预计到2019年国内面板厂对TFT-LCD 偏光片的需求约1.85亿平米,OLED 偏光片需求约958万平米,且几乎均为增

中国膜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0.9.7一.基本结论: 1.膜工业是一门崭新的工业,膜技术的发明只有50多年的历史,而膜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也就2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实际商业化应用也仅十余年。 2.从行业前景看,水资源稀缺性产生的对污水资源化处理要求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大外部动力,而成本的逐渐下降则是行业超常规发展的内在推手。 a.从外部驱动因素看,地区性水资源短缺、政府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排放 标准更加严格的立法、对污水回用的激励都在推动着污水向深度处理转变。 b.从内部推动力看,一方面是污水处理费和水价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膜材料、 组件价格的逐渐下降,膜分离水处理技术经济性在持续提升。 3.在内外驱动因素的推动下,膜行业应用的几个主要方向,如污水处理及回用、海水淡化和工业应用在未来都处于快速增长的需求背景中;其中最看好膜技术在污水处理及回用中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预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 (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分别达10,583亿元和13,922亿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 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4355亿元和4590亿元。 4.对膜行业相关公司,在已上市的国内企业中,有新加坡上市公司厦门三达和国内上市公司碧水源。前者在经过“积累资源-延伸产业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同细分市场复制”的发展历程后,不仅占据国内工业膜应用领域龙头,

且已于2007年进入水处理领域;后者IPO募投项目指向产业链完善和跨区域复制水处理解决方案的方向,走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还有国内上市公司南方汇通和万邦达。前者控股子公司时代沃顿是国内RO膜龙头;后者已在化工等大型工业项目水处理领域证明了自己整合资源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什么是膜 1、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分离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它可与.膜的物理学定义a 一种或两种相邻的流体相之间构成不连续区间并影响流体中各组分的透过速度。 b.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膜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浓度差、压力差和电位差等,整个过程可概述为以下 c.三种形式: ●渗析式膜分离:料液中的某些溶质或离子在浓度差、电位差的推动下,透过膜进入接 受液中,从而被分离出去;属于渗析式膜分离的有渗析和电渗析等。 ●过滤式膜分离:利用组分分子的大小和性质差别所表现出透过膜的速率差别,达到组 分的分离;属于过滤式膜分离的有超滤、微滤、反渗透和气体渗透等。 ●液膜分离:液膜与料液和接受液互不混溶,液液两相通过液膜实现渗透,类似于萃取 和反萃取的组合;溶质从料液进入液膜相当于萃取,溶质再从液膜进入接受液相当于反萃

2020年氢能源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行业风口将至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氢气市场需求递增,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2020 年2 月,我国加氢站共有66座。国家要在2年内对氢能立法,这是迄今为止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最大利好,氢能源行业风口将至。此外,根据国家规划,规划2020/2025/2030年分别建成100/300/1500座,十年间年复合增速达31.1%。到2050年加氢站数量将达10000座,行业产值达12万亿元。 广东上海加氢站建设领先 截至2020 年 2 月,我国加氢站共有66座,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广东省以17座的数量排在首位,其次是上海市,拥有10座加氢站。 固定式加氢站逐渐增多 能源综合站、站内制氢加氢站是2019年的新基调,加氢站类型逐渐由内部示范运营站向能服务于未来商业化运营的商业加氢站转变,加氢站类型将多元化。目前,国内固定式加氢站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其比例已从2019年上半年的占比59%已上升至2019年年底的63%。另外,站内制氢油氢合建也将成未来潜力“明星”

加氢站类型,更加符合用户体验的固定站数量也将逐渐增多,超高压储氢和液氢加氢站将助力未来商业化运营。 氢气市场需求递增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 整体而言,中国氢能市场发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22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中期(203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35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远期(205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6000万吨。

政策重大利好 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提出了2020-2030年加氢站建设的规划。进入2019年,广东、山西等10个省份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陆续发布本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3月发改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要在2年内对氢能立法,氢能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氢能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台套/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万台套/年。

2015-2020年中国DTRO膜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5-2020年中国DTRO膜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 [研究机构]:中国产业研究院 [修订日期]:2015年 [报告编号]:A0003*4*4 报告目录 第一章 DTRO膜产品概述 第一节产品定义 第二节产品用途 第三节 DTRO膜市场特点分析 一、产品特征 二、价格特征 三、渠道特征 四、购买特征

第四节行业发展周期特征分析 第二章 2014-2015年世界DTRO膜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2014-2015年世界DTRO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世界DTRO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国外SCRDTRO膜技术水平研究 三、世界SCRDTRO膜应用情况分析 四、世界DTRO膜发展方向分析 第二节2014-2015年世界DTRO膜行业运行分析 一、世界DTRO膜生产情况分析 二、国外DTRO膜的制造技术 三、国际DTRO膜标准分析 第三节2014-2015年全球部分国家DTRO膜产业运营分析 一、德国 二、韩国 三、日本

第四节 2015-2020年全球DTRO膜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五节 2015年国外部分DTRO膜企业经营分析 一、德国PALL ROCHEM公司 二、德国GRIMM&WULFF公司 三、美国拉夫曼公司 四、略…… 第三章 2014-2015年中国DTRO膜行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4-2015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 五、2015-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2014-2015中国DTRO膜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2017年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主要法律法规 二、行业市场规模 1、聚酯薄膜/片材行业情况及市场竞争格局 光学级聚酯薄膜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片材行业情况及市场竞争格局 3、光学膜市场前景分析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助力 (2)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旺盛 (3)技术和市场后发优势 (4)聚酯薄膜的不可替代性 2、不利因素 (1)国内行业技术水平不高 (2)国内行业竞争压力较大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3、品牌壁垒 五、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竞争风险 2、市场风险 3、政策风险 4、专业人才流失风险 5、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六、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龙华薄膜 2、锦富新材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为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进步,组织实施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荐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和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负责协调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 此外,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主要职责包括: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协助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技术政策;协调行业内外关系、参与行业重大项目决策;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及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编辑出版行业刊物;提供国内外技术和市场信息;承担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通过信息咨询、技术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中国塑协BOPET 专委会是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主要法律法规 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国家已设立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基金并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产业政策列举如下:

中国膜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0.9.7 一.基本结论: 1.膜工业是一门崭新的工业,膜技术的发明只有50多年的历史,而膜技术的工 业化应用也就2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实际商业化应用也仅十余年。 2.从行业前景看,水资源稀缺性产生的对污水资源化处理要求是推动行业发展 的最大外部动力,而成本的逐渐下降则是行业超常规发展的内在推手。 a.从外部驱动因素看,地区性水资源短缺、政府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排放标 准更加严格的立法、对污水回用的激励都在推动着污水向深度处理转变。 b.从内部推动力看,一方面是污水处理费和水价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膜材料、组 件价格的逐渐下降,膜分离水处理技术经济性在持续提升。 3. 在内外驱动因素的推动下,膜行业应用的几个主要方向,如污水处理及回用、海水淡化和工业应用在未来都处于快速增长的需求背景中;其中最看好膜技术在污水处理及回用中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预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分别达10,583 亿元和13,922亿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4355 亿元和4590 亿元。 4.对膜行业相关公司,在已上市的国内企业中,有新加坡上市公司厦门三达和国内上市公司碧水源。前者在经过“积累资源-延伸产业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同细分市场复制”的发展历程后,不仅占据国内工业膜应用领域龙头,且已于2007 年进入水处理领域;后者 IPO 募投项目指向产业链完善和跨区域复制水处理解决方案的方向,走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还有国内上市公司南方汇通和万邦达。前者控股子公司时代沃顿是国内 RO 膜龙头;后者已在化工等大型工业项目水处理领域证明了自己整合资源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什么是膜 1、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a.膜的物理学定义:分离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它可与

2018年光学薄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光学薄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引言:薄膜综述 (4) 1.光学薄膜介绍 (5) 1.1光学薄膜的分类:偏光片、背光模组用光学膜 (5) 1.2 光学膜是LCD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 (7) 1.3 TFT-LCD液晶面板经济切割数目要达到6个以上 (8) 2. TFT-LCD产业链 (9) 3. 面板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光学薄膜需求增长 (11) 3.1 全球偏光片供应集中在美日韩,进口替代空间大 (11) 3.2 增亮膜、扩散膜是背光模组重要构成,美日韩优势明显 (14) 3.3 预计2017年全球LCD背光模组用光学膜市场空间约112亿元,至2019年偏光片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千亿 (15) 4. 相关行业的公司 (18) 4.1 三利谱(002876):偏光片国内龙头,产能释放带来业绩高增长 (18) 4.2 康得新(002450):先进高分子材料平台型企业 (19) 4.3 激智科技(300566):光学膜国内领先企业 (19) 4.4 南洋科技(002389):膜主业发展稳健,同时切入军用无人机领域 19

图表目录 图1:功能薄膜产品应用 (4) 图2:液晶面板结构 (6) 图3:LCD面板成本构成 (6) 图4:微笑曲线 (9) 图5: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货量(单位:千片) (10) 图6:大尺寸TFT-LCD面板应用占比 (10) 图7:偏光片基本结构 (11) 图8:偏光片的成本构成 (11) 图9:偏光片市场份额 (13) 图10:全球棱镜片市场份额分析 (14) 图11:全球企业扩散膜的市场份额 (14) 图12:平板设备已成主流,PC产品增速下滑 (15) 图13:智能手机增速逐渐放缓 (15) 图14:偏光片产能分布情况及预测(按生产企业所属国家分) (17) 图15:偏光片产能分布情况及预测(按生产线所在区域分) (17) 表1:中国膜产业相关政策 (4) 表2:不同尺寸背光模组的成本构成 (7) 表3:液晶面板世代线划分 (8) 表4:液晶面板的经济切割数与有效利用率 (8) 表5:2016年全球制造商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货量占比 (10) 表6:偏光片膜材特性及作用 (11) 表7:偏光片基本性能 (12) 表8:2017年消费电子产品LCD面板面积预测 (16) 表9:2017年消费电子产品光学膜需求及市场空间预测 (16) 表10:主要厂商偏光片产能规划情况(单位:百万平米) (17)

中国膜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什么是预涂膜 预涂膜是通过专用设备将热熔胶或低温树脂与薄膜基材复合而成的一种无污染、粘度强的环保型覆膜材料,是目前国家支持的环保节能高科技新技术材料,与传统水性即涂膜和溶剂型即涂膜相比不产生有害物质,能耗低,省去 了粘合剂的涂覆、调配及烘干,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稳定,品质高。

二.预涂膜的用途 预涂膜主要用于各种书刊、包装物、广告制品的覆膜,提高其表面强度、光洁度、清晰度和色彩鲜艳程度,根据所用基材不同,预涂膜产品还可以分为BOPP 预涂膜、BOPET 预涂膜两类。 三.国内预涂膜发展前景 从上世纪50年代覆膜技术诞生以来,覆膜技术经历了溶剂型即涂技术、水溶性即涂技术、预涂技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溶剂型即涂技术由于所使用的苯溶剂会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健康形成严重损害,逐渐被水性即涂技术取代。水溶性即涂技术存在需要大量水清洗和排放清洗污水后的污染问题,仍不是最理想的环保型覆膜解决方案,同时,它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 预涂技术逐渐替代即涂技术:预涂膜特有的生产工艺和覆膜过程使得其具有环保、能够高速覆膜(60-100米/分钟)、覆膜质量高、粘结强度高、印后精美、覆膜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已经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迅速推广,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中国仍有较大得发展空间。 政策逐渐向预涂膜方向倾斜:从政策上来说,2005 年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改委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范围。目前国内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已基本停产。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未来国内需求空间较大:全球的印刷产业和预涂膜产业重心都在向亚洲转移,未来中国预涂膜的需求增速达到50%-60%。但前期由于价格较高,限制了预涂膜在国内的发展,目前预涂膜产品的使用成本已经接近于即涂膜,相对于水性即涂膜高 13%,相对于溶剂型高 8%,价格瓶颈已基本解除,在国家一系列政策鼓励下预涂技术取代即涂技术将实现加速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和预测,国内2009 年、2010 年、2011 年的预涂膜需求总量分别达到 5万吨、8.5 万吨、11.5 万吨,复合增长率在 56%,增长潜力巨大。(如图1 图2) 图1 未来三年预涂膜消费量预测(万吨) 图2 预涂膜占覆膜市场份额四.预涂膜相关公司 图3 预涂膜公司市场排名 康得新(002450) 国内龙头 公司主营业务为预涂膜及覆膜设备的开发、生产及销售。公司 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预涂膜,8%的收入来源于预涂覆膜机。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预涂膜生产厂家,目前在北京、张家港共拥有6条预涂膜生产线,产能达到 1.33 万吨/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20%,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满足欧美地区质量要求的企业。

中国氢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氢能源现状分析 1. 燃料电池市场分析 在中东部沿海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聚集我国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企业。并且近两年燃料电池投资热度升温,据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中国首个国家973 氢能项目首席科学家毛宗强统计,仅2017 年氢燃料电池投资项目就达1000 多亿。 2016 年以来随着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内燃料电池产业投资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到2017 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整体产能在60MW 以上,2017 年我国燃料电池出货量达到44.7MW。2017 年我国燃料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的6.67%。

2. 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分析 与国外丰田、现代等燃料电池生产企业发展路线不同,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主要分布在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实现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还处于示范运行阶段,其中上汽集团对燃料电池乘用车投入力度最大,已累计实现81辆示范运行。 自2017 年起,一共有195 辆车辆进入《新能源车推广目录》,其中客车占143 款,运输车(物流车)43 款,冷藏车+保温车共计占7 款。客车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北汽福田、佛山飞驰、金龙客车、上海申龙、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均推出超过15 款的客车;运输车、冷藏车、保温车领域,东风汽车、中通客车两家公司推出超过10 款的运输车。

3. 加氢站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从加氢站设计到运营的企业,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也是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目前我国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的关键核心元器件,还不能“国产化”,完全依靠进口,没有议价权,成本难降。 据中国储能网,我国加氢站终端气体售价中氢气的原材料成本占到50%,生产及运输成本占到20%。氢气制备及储运具有规模效应,据ICCT 预计,随着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单位氢气的制造及储运成本均会下降,当保有100 万辆燃料电池车的时候,氢气的零售价格为6 美元/公斤,但当燃料电池车的保有量上升至500 万辆的时候,氢气的零售价格会降至4 美元/公斤。因此,随着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加氢站基本不需要做大的技术改进即可被动降低采购成本。

光学薄膜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光学薄膜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光学薄膜的工作原理,并对光学薄膜的传统光学领域的应用做了简要的概述。又简要说明现代光学薄膜典型应用,对光学薄膜的制备加以介绍,最后介绍了光学薄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光学薄膜;薄膜应用;薄膜制造; 1.光学薄膜原理简述 所谓光学薄膜是指其厚度能够光的波长相比拟,其次要能对透过其上的光产生作用。具体在于其上下表面对光的反射与透射的作用。光学薄膜的定义是:涉及光在传播路径过程中,附著在光学器件表面的厚度薄而均匀的介质膜层,通过分层介质膜层时的反射、透(折)射和偏振等特性,以达到我们想要的在某一或是多个波段范围内的光的全部透过或光的全部反射或是光的偏振分离等各特殊 形态的光。 光学薄膜的特点是:表面光滑,膜层之间的界面呈几何分割;膜层的折射率在界面上可以发生跃变,但在膜层内是连续的;可以是透明介质,也可以是吸收介质;可以是法向均匀的,也可以是法向不均匀的。实际应用的薄膜要比理想薄膜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制备时,薄膜的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偏离大块材料,其表面和界面是粗糙的,从而导致光束的漫散射;膜层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扩散界面;由于膜层的生长、结构、应力等原因,形成了薄膜的各向异性;膜层具有复杂的时间效应。不同物质对光有不同的反射、吸收、透射性能,光学薄膜就是利用材料对光的这种性能,并根据实际需要制造的。 2.光学薄膜的传统应用 光学薄膜按应用分为反射膜、增透膜、滤光膜、光学保护膜、偏振膜、分光膜和位相膜。减反射膜,是应用最广泛的光学薄膜,它可以减少光学表面的反射率而提高其透射率。对于单一波长,理论上的反射率可以降到零,透射率为100%;对于可见光谱段,反射率可以降低到0.5%,甚至更低,以保证一个由多个镜片组成的复杂系统有足够的透射率和极低的杂散光。现代光学装置没有一个是不经过减反射处理的。由于其具有极低的反射率和鲜艳的表面颜色,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眼镜普遍都镀有减反射膜。 高反射膜,能将绝大多数入射光能量反射回去。当选用介质膜堆时,由于薄膜的损耗极低,随着膜层数的不断增加,其反射率可以不断地增加(趋近于100%)。这种高反射膜在激光器的制造和激光应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能量分光膜,可将入射光能量的一部分透射,另一部分反射分成两束光,最

LCD用光学薄膜技术与市场简介(20100828)

LCD用光学薄膜技术与市场概述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李宇航 一、我国LCD及光学薄膜产业概述 进入二十世纪,平板显示(FPD)正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CRT),成为显示产业的主流。在FPD中以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等应用比较广泛,其中尤以LCD所占比重最大。 LCD在经历TN(扭曲向列液晶显示)、STN(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彩色STN阶段后,已发展到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阶段,并且尺寸在不断扩大,目前TFT-LCD已占整个液晶产业收入的87%以上。 TFT-LCD产业是目前世界上产品应用最广、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显示产业,产品主要应用在桌面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车载显示器、手机及其他电子显示产品上。在平板显示器各组件的生产过程中和最终产品中,大量使用各种类型的光学级薄膜。 TFT-LCD产业链包括上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各种材料、中游面板及组件、下游电子产品三部分,目前中国大陆下游电子产品市场巨大,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游面板及组件也在迎头赶上,但上游材料产业明显滞后,部分关键材料产量很少,甚至为零,整个产业链严重失衡。特别是作为LCD及其他平板显示器材所需的光学薄膜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LCD终端产品生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LCD产业链基本结构与LCD模块构造

LCD 产品制造涉及光学、半导体、电机、化工、机械、塑料等等各个领域,产品链中上下游产品所需技术层面级广,没有一个厂商能够从原材料到成品全部都做。因此,各领域分工明显,以下是LCD 产业链的基本结构及LCD 模块构造。 1、LCD 产业链的基本结构 上 游 材 料 中 游 面 板 下 游 应 用 产 品 在LCD 的产业链中,各种不同用途的光学功能薄膜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 (基础薄膜的制造厂家群),是LCD 产品的最主要初始原材料。 一般的LCD 模块由液晶组件(LCD cell )和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 )二大部分组成。 2、LCD 模块基本构造

光学薄膜技术及其应用

光学薄膜技术及其应用 张三1409074201 摘要:介绍了传统光学薄膜的原理,根据薄膜干涉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介绍了光学薄膜的性能、制备技术,研究了光学薄膜在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学薄膜、薄膜干涉、应用、薄膜制备 引言: 光学薄膜是指在光学玻璃、光学塑料、光纤、晶体等各种材料的表面上镀制一层或多层薄膜,基于薄膜内光的干涉效应来改变透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度、偏振状态和相位变化的光学元件,是现代光学仪器和光学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学薄膜技术的发展对促进和推动科学技术现代化和仪器微型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薄膜在各个新兴科学技术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在简单叙述薄膜干涉的一些相关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光学薄膜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研究了光学薄膜技术的相关应用,并且展望了光学薄膜研究的广阔前景。 正文: 1.光学薄膜的原理 光学薄膜的直接理论基础是薄膜光学, 它是建立在光的干涉效应基础上的、论述光在分层介质中传播行为。一列光波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膜的前、后表面或上、下表面分别反射出两列光波,这两列相干光波相遇后叠加产生干涉。该理论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光在数十微米层、纳米层甚至原子层厚的薄膜中的传播行为,由此设计出不同波长、不同性能、适应不同要求的光学薄膜元件。 2.光学薄膜的性质及功能 光学薄膜最基本的功能是反射、减反射和光谱调控。依靠反射功能, 它可以把光束按不同的要求折转到空间各个方位;依靠减反射功能,它可以将光束在元件表面或界面的损耗减少到极致, 完美地实现现代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功能;依靠它的光谱调控功能, 实现光学系统中的色度变换, 获得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 不仅如此, 光学薄膜又是光学系统中的偏振调控、相位调控以及光电、光热和光声等功能调控元件, 光学薄膜的这些功能, 在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光显示技术和光存储技术等现代光学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促进了相关技术和学科的发展。 3.传统光学薄膜和新型光学薄膜 3.1传统光学薄膜 传统的光学薄膜是以光的干涉为基础。光波是一种电磁波,根据其波长的不同可分成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当光波投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在它表面上被反射,其余部分经折射进入到该物体中,其中有一部分被吸收变为热能,剩的部分透射。不同的物质对光有不同的反射、吸收、透射性能,光学薄膜就是利用材料对光的这种性能,并根据实际需要制造的。 传统光学薄膜就是利用材料的这种特性,对光线产生特异性行为。传统光学薄膜有反射膜、增透膜、滤光膜、纳米光学薄膜、偏振膜、分光膜、和位相膜等。 3.2新型光学薄膜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激光技术和信息光学的发展,光学薄膜不仅用于纯光学器件,在光电器件、光通信器件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代信息光学、光电子技术及光子技术的发展,对光学薄膜产品的长寿命、高可靠性及高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技术,并为解决光学薄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高强度激光器、金刚石及类金刚石膜、软X射线多层膜、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和光通信用光学膜等。

光学薄膜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样本

-2020年中国光学薄膜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68953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 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 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 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 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 能够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 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 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c8528320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20年中国光学薄膜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689537←咨询时, 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c85283203.html,/R_ShiYouHuaGong/37/GuangXueBoMoChanYeXianZhuang 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它语言版本, 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 经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薄膜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 光学薄膜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制造各种光学仪器。 虽然, 光学薄膜产业广泛的被看好, 但当前中国光学薄膜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研发力量比较薄弱而且比较分散。中国光学薄膜产业与国外光学薄膜强国相比在技术、设备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基础研究及针对光学功能性薄膜的光学设计与开发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当前, 国内光学薄膜产业所需大部分关键原材料特别是学级切片和光学薄膜特种添加剂等原材料, 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国产设备相较于进口设备, 在精度等要求上还不能达标。因关键环节生产制程技术、经验的缺失, 加之原料的差异, 使得当前中国光学薄膜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随着众多企业的纷纷进军光学薄膜产业, 使得国内的光学薄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对光学薄膜产品质量进行规范。近年来中国自主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不但能够规范光学薄膜产业的质量也为光学薄膜进行检测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还为上光学薄膜下游产业链的联合, 对光学薄膜行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窗膜行业发展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后市场潜力无限。虽然国内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重心一直在整车销售上,对于汽车后市场的关注和投入不够,造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汽车制造业。不正规的汽车服务企业鱼目混珠,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汽车后市场也就形成了“散、乱、差”的局面,而且市场上大多是单兵作战的小型企业,很难得到用户信任,从而促成了今天4S店蓬勃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车市的繁荣,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国汽车后市场销售额已由2005年的880亿元增至2014年的7000亿元。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及汽车保有结构的老化,汽车养护、租赁、汽车金融等细分市场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增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09-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及增速分析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随着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短短的十多年我国汽车贴膜行业市场从初级阶段进入到爆发阶段。 玻璃窗膜是一种多层的功能化聚酯复合薄膜材料(PET),它是在多层超薄高透明聚酯薄膜上经染色、磁控溅射、层压复合等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汽车玻璃和建筑物门窗

玻璃、隔断玻璃、顶棚玻璃等,将其贴在玻璃表面上用于改善玻璃的性能和强度,并使之具有保温、隔热、节能、防爆、美化外观、遮避私密及安全防护等功能。 玻璃窗膜按使用的地方分为建筑窗膜和汽车窗膜;按其工作原理,分为反射膜和吸收膜。其中反射膜属于高档窗膜,其主要通过溅射在PET 膜上的金属层将紫外线和红外线反射出去,不会有热量的积累和二次辐射;吸收膜是通过吸热胶将红外线吸收从而达到控温的目的,吸热胶吸收的热量很容易达到饱和,当吸热胶吸收的热量饱和以后,吸热胶会将吸收是热量重新以远红外的方式辐射到车内,使人感觉到更加燥热不。 反射型窗膜的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我国玻璃窗膜的年用量95%以上用于汽车贴膜,小部分用于建筑窗膜。每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在2000 万辆左右,如果按照每辆车5平米左右的窗膜需求量,汽车窗膜的市场空间达1亿平米。目前我国市场上汽车窗膜的品牌有几千种,但真正做高端反射性汽车窗膜的企业非常少,基本还是国外的品牌。

3.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与路线图

2016年10月28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在广东省云浮市联合举办“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隆重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深入剖析了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明确了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在近期(2016-2020年)、中期(2020-2030年)和远期(2030-2050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首次提出了发展路线图,并就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也是消纳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性过剩的技术选择,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据《蓝皮书》路线图规划,到2020年,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0000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50列;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蓝皮书》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及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等委员单位共同完成。《蓝皮书》以其系统全面的信息资讯及科学严谨的分析,将为加快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指导。

氢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氢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燃料电池的迅速发展和推广,氢能作为最适宜的燃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球氢能源工业的发展,人工制氢的需求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制氢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氢能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不断加强相关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美国自2012年以来不断加大氢能及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投入,并成立美国燃料电池和氢能联盟,于2013年启动h2usa计划,共同对加氢站网络规划、融资方案、市场拓展制定详细方案,为美国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的集成技术与装备制造奠定了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美国已公开对外运营加氢站达到42座,尚有部分内部加氢站数量未知。日本发布的《氢能/燃料电池战略发展路线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详实指导了2014年至2040年,日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目标与路径。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结合日本能源禀赋,提出日本各阶段制氢与加氢站建设目标,到2030年日本加氢站数量要达到1000座且成本降至2亿日元,海外制氢运输回日本的价格将控制在30日元/m3以内。截至2018年年末,日本已经建成106座加氢站,其中80座以上

对公众开放,按照政府制定氢能基础设施项目的补贴政策,这些加氢站可享受自身投资水平的一半左右的补贴金额。德国政府在2006年启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国家创新计划(至2016年该计划共支持14亿欧元),于2009年启动氢能供应基础设施研究,2011年年底发布实施路线图。为了寻找可靠的商业推广模式,2015年2月,约有2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h2m公司,在德国政府的资助下,开展全国加氢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加氢站建设及经营工作。截至2018年年末,欧洲拥有152座已运营加氢站,其中德国拥有60座对外经营站,且其中2018年度投运17座,已成为全球拥有第二大公共加氢站数量的国家。 国内方面,经过长足发展,我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同时,我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储氢材料产销国。氢气产量和储氢材料产销量两项世界第一,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迈入氢能经济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统计,2012-2018年,我国氢气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8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2100万吨。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估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占比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在交通运输、工

光学薄膜行业分析报告2012

2012年光学薄膜行业 分析报告 2012年11月

目录 一、光学薄膜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中举足轻重 (5) 1、何为光学薄膜 (5) 2、光学薄膜在TFT-LCD中的分配及作用 (7) (1)背光模组用光学薄膜:提供均匀明亮的面光源 (8) ①反射膜:反射导光板漏出光线,增加整体辉度 (9) ②扩散膜:均匀化光线分布,遮蔽污点 (10) ③增亮膜:聚光,提高亮度 (11) (2)偏光片:控制光线能否通过 (13) 3、光学薄膜在TFT-LCD成本结构中占比较高 (15) 二、平板显示产业加速向国内转移,光学薄膜迎来黄金发展期 (16) 1、TFT-LCD VS OLED主流之争 (16) 2、全球面板行业温和复苏,国内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18) 3、成本优势凸显,液晶面板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 (20) (1)面板价格维持低位,厂商成本诉求强烈 (20) (2)成本较低,全球面板产能加速转移到中国 (21) (3)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增速明显,占全球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22) 4、大陆业已成为全球最大背光模组产地,光学膜发展机会大 (24) (1)技术门槛低,成本领先,大陆背光模组产能居世界第一 (24) (2)台韩系厂商成为背光模组的主要供应商 (25) 三、全球光学薄膜市场容量保持稳定,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7) 1、2013年全球背光模组用光学薄膜市场容量:42亿美元,5.4亿平方米. 27 (1)2013年全球背光模组光学膜市场容量为42亿美元 (27) (2)2013年全球背光模组光学薄膜需求面积达5.4亿平方米以上 (27) 2、2013年中国背光模组用光学薄膜市场容量:65亿元,1.33亿平方米 (28) 3、2013年全球偏光片市场容量:69亿美元,3.5亿平方米 (29) 4、2013年中国偏光片市场容量:83亿元,6660万平方米 (30) 四、光学薄膜国产化不足,进口替代机会显现 (30)

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氢能产业发展综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人类对氢能应用自200年前就产生了兴趣,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广泛开展了氢能研究。 早在197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研究中心就提出了“氢经济”的概念。1976年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就开展了氢经济的可行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种因素的汇合增加了氢能经济的吸引力。这些因素包括:持久的城市空气污染、对较低或零废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减少对外国石油进口的需要、CO2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储存可再生电能供应的需求等。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如冰岛、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不同的国家之间在氢能交通工具的商业化的方面已经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虽然其它利用形式是可能的(例如取暖、烹饪、发电、航行器、机车),但氢能在小汽车、卡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和商业船上的应用已经成为焦点。由于氢能利用过程中CO2的零排放这一优势,其能源供给及转换技术已被认真加以评估。氢能能够通过从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包括城市废物等)中获取氢原子而得到,或者通过用化石发电,无碳能源电解水得到。后种方式通常花费更为昂贵并且产品利用率仅能达到4%。虽然如此,这种基于混合资源的电解氢会增加CO2的排放,因为此种方法通常增加了低效、碳基能源产品的产量。在近几年内,除了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西和加拿大这些地区有价格低廉而又丰富的水力电能,从天然气、甲醇、重油或MSW中获取氢的成本是最低的。早期在岛屿应用的有冰岛、夏威夷岛、瓦努阿图、大西洋群岛,氢能的应用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然而即使包括CO2的回收和封存的成本,在大型市场当中从化石燃料中提取氢产品的成本仍然比电解氢的成本低。 随着国际气候变化和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人们对氢能市场生存能力发展的普遍兴趣。虽然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审慎的态度投入2亿美元开展氢能研究的国家(研究计划年限为1993-2002年),在其之后,又兴起了大量寻求构建氢经济的国家。从历史的角度上说,能源观念的转变需要花费几十年才能实现,一定范围内政府、跨国公司和个人企业对氢能产业的推动将是加速能源转换的必要因素。已有的一些有关氢能研发顺序的问题也会影响氢能经济的发展方向。举例来说,氢生产集中与分散,研究、发展和氢能汽车的营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内燃机,基础设施的改进包括燃料运输和建立燃料供应站等等,氢能商业化和市场渗透往往依赖于这些因素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影响,也影响它的成本、效率、能量存储密度和交通工具的成本、性能和安全性,而且在一个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突破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地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计划。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