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2)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2)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2)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2)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使用范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华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

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维果斯基

C.布鲁纳

D.皮亚杰

5.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是()。

A.廖世承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潘菽

6.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称为()。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7.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可夫

C.杜威

D.加德纳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是()。

A.专门学校

B.职业学校

C.特殊学校

D.普通学校

9.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审定部门是()。

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0.()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1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

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13.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人

D.问题导入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教学论》

C.《孔子》

D.《孟子》

1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创造美好的情景来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是()。

A.情感激励法

B.说理法

C.自我管理法

D.激励法

1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18.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便于教师()。

A.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B.培养班集体

C.培养尖子生

D.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19.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设计教学法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分组教学制

20.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指的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活动指导书

D.学科课程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凌节而施

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E.“相观而善之”

3.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基础性

E.特殊性

4.对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是()。

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B.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C.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D.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E.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5.课堂板书的特点有()。

A.超越性

B.艺术性

C.实践性

D.高度概括性

E.直观形象性

6.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有()。

A.目的性原则

B.分解原则

C.示范原则

D.反馈原则

E.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7.学生管理的方法有()。

A.班级管理法

B.自我管理法

C.思想教育法

D.行政管理法

E.制度管理法

8.同辈群体的特征有()。

A.交往的自愿性

B.关系的平等性

C.群体的凝聚性

D.价值的趋同性

E.价值的多样性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教育理念

B.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E.组织能力

10.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4.中学用的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单一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5.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直觉是观察,它是直觉的高级形式。()

6.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7.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8.全国人大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兰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11.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12.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是热爱事业。()

13.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是依法执教。()

14.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

15.电子教案是课件的一部分。()

1 6.教学案例是包含问题与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实践。()17.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

18.团员的年龄段应为14—28周岁。()

19.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群体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正式群体。()

20.在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21.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表现性目标。()

22.暗示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师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

23.传授新知识的问答法是以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为前提条件的。()

24.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难度较大的内容以及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适用尝试教学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教学应完成的一般任务。

2.简述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的几个步骤。

3.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简要说明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5.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哪些影响作用?

6.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丰子恺回忆说,他在求学时,一次李叔同先生上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老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早已发觉,却未当场批评,而是下课时轻声说:“××和××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学生离开教室后,李先生缓缓地说:“下次你们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此后,全班同学都为李先生的雍容和“爱人以德”的风范所折服,也改掉了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你从上述材料中领悟到哪些师德规范?

2.材料1: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2.试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说明

(使用范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答案要点:(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3.答案要点:在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1)知识表征的方式;(2)原型启发;(3)迁移作用或迁移;(4)定势;(5)功能固着;(6)动机与情绪状态;(7)个性特征或人格特征。4.答案要点:(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性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5.答案要点:(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6.答案要点:(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3)反馈必须及时;(4)反馈必须准确;(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五、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3)教书育人。

2.答案要点:(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检查与改造;(3)不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4)制定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5)学生在校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

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2)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3)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文字创作、小组讨论。2.答案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0.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1.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考点]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

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一、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记忆技巧: 专(专制)项(象征)班(刻板)街(阶级)道(道统) 二、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全民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现代化 记忆技巧:

全(全民)民(民主)多(多元)献(现代)身(终身) 三、动因说的代表人物 1.内发论 苏格拉底、孟子、弗洛伊德、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记忆技巧:苏孟德有四种耳朵(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2.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外铄)出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四、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记忆技巧: 标(目标)点(重点)表(表达)内(内容)组(组织)气(气氛)法(方法)五、教学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 量力性;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记忆技巧: 直(直观)起(启发)弓(巩固)寻(循序渐进)找一英(因材施教)里(理论联系实际)以外的狐狸(量力)当粮食(思想性与科学性)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记忆技巧: 由城(教学程序)内(教学内容)猜(精选教材)测(学习策略)城外

七、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记忆技巧:煮(主体)花(内化)生(生成)特(特定)见(有效监控)效(个人效能感) 八、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功能; 2.选择功能; 3.融合功能; 4.创新功能 记忆技巧: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其实可以以一条逻辑线进行。 首先文化要先前人那边流传下来(传承)。

教师资格证初中科目二《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一)基本知识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阶段(单选)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与生产力(单选、一级简答)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助记:龟速构防守) ①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②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经济功能(助记: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进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 与政治经济制度(单选,二级简答)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助记:体内性质两权一亩地) 政治经济制度①决定教育的性质②决定教育目的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决定受教 育权⑤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助记:人鱼公主促政治)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的人才——主要途径 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④传播一定的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3. 与文化(单选,简答) ? 文化对教育制约(不需要背诵) ?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传递、保存文化②传播、交流文化③选择、提升文化④更新、创造文化 学校文化: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设施 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4. 与人口(单选低频,不需要记忆) ? 人口数量制约教育规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 教育①减少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改善人口结构 相互影响 社会因素 教育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二 【40位着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新授课 阅读课: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提出生字 ()教学生字 ()复习巩固 ()运用生字 写作课: ()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2019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 时间:12月11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 2.教育的起源学说 (1)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3.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4.近现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 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孔子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 其材”。 (2)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7.《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 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能就失也, 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也。 (4)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 (5)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 必有居学。 8.夸美纽斯 (1)《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9.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 生 (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3)四段教学法 10.杜威 (1)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2)无目的论 (3)五步教学法 时间:12月12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 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七)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辨析) 1.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2.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科目二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喻、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经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2)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2)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3)乐于与她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4)体会到文章表示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2.新授课 阅读课: (1)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3)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1)提出生字 (2)教学生字 (3)复习巩固 (4)运用生字 写作课: (1)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2)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3)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教师资格证 科目一模板+科目二知识点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全在这!幼儿园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全在这!幼儿园同学们,你们翘首以盼的幼儿园科目二主观题考点汇总来啦!马上开始疯狂背诵吧!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 1.认知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是瑞士皮亚杰。他认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包含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2)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语词或其他符号;不守恒;泛灵论;自我为中心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可逆;守恒;去自我中心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2.社会学习论 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他认为: (1)强调观察学习 (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4.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客观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与基础,制约了婴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包含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两个内容。社会因素包含环境和教育,它使幼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它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幼儿初期(3—4岁)的年龄特征 (1)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6.幼儿中期(4—5岁)的年龄特征 (1)活泼好动 (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7.幼儿晚期(5—6岁)的年龄特征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8.幼儿记忆的特点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2)以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的恢复现象 (5)回忆的发展 9.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策略 10.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学科目二】50道易错题中学科目二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为()。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C 【解析】题目中考查的是配置性评价的含义。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 A.意向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思维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情感、意志属于意向,思维属于认知。所以本题选A。 3.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B 【解析】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课本):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B.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一)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共有四个:遗传,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而这四个因素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为人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材料分析题必看考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 例: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答: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③评价内容综合化 ④评价标准分层化 ⑤评价方式多样化 ⑥评价主体多元化 ⑦关注发展过程 二、教学原则、方法 例:运用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2019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时间:12月11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 2.教育的起源学说 (1)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3.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 死记硬背 4.近现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 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孔子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 能就失也,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 也。 (4)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 (5)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 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8.夸美纽斯 (1)《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 的萌芽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 年制。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9.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 教育学的诞生 (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3)四段教学法 10.杜威 (1)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2)无目的论 (3)五步教学法 时间:12月12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 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