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三次科革命

太阳河中学

※考点一知识点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标志:改良蒸汽机(瓦特)广泛使用。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机器制造业、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动力:蒸汽机(蒸汽时代)

发明:1807年,富尔顿——汽船(克莱蒙号);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旅行者号)

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3、醋精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考点二知识点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特点:科学开始与工业部门结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动力:内燃机

发明:1876年,贝尔——电话;1883年,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92年,狄塞尔——柴油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汽车;1896年,亨利.福特——四轮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飞行者1号);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发明了电灯)

影响:1、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3、出现了资本垄断。

※考点三知识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备注: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2)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3)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中考链接: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

B.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C.电磁学理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

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下列人物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侯德榜 C.袁隆平 D.爱因斯坦

3、四个同学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观点展开了讨论。以下哪个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A.甲说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领域的巨大变化

B.乙说电力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C.丙说生物工程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D.丁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

A.①珍妮纺纱机②留声机发电机③生物工程技术

B.①飞机模型②电灯泡③纳米技术材料

C.①汽车②火车机车汽船模型③航天火箭模型

D.①洗衣机②内燃机③电子计算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发展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社会生活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会进步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姓名:张霞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专题解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生产力进步作为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看历史,关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迁,是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重要选点。(二)“神五”、“神六”的飞天成功及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构想,使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愈来愈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三)在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Ⅱ考了“苏联工业化资金的来源”题和“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差异”题;江苏卷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题;天津卷考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发明的区别”题。不难看出近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特点考查。 命题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重大影响。各种题型都有,尤其是图片、文字题经常涉及。 从专题角度看,本专题内容可同中国史联系在一起,考查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现实生活考查与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 预测2007年高考中可能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来设计题目,所以对于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内容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高考点击(近五年高考题统计):

复习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设计: 运用投影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复习容量;采用学案导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采用比较法推进课堂教学,展开知识的纵横迁移,帮助学生形成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精选高考典例剖析,渗透学法、解法指导。 复习时数:一课时。 复习流程设计: (一)自主温故,构建知识结构 利用《学案》,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指导学生从5个方面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情况。 (二)知识迁移与整合 设计一:请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性条件?又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展开?(由具体到一般) 投影表格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把所有的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2)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于蒸汽动力代替水力,使工厂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和发展起来一起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变了原来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优势的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是在大工业的推动下,把人们集中在一些城市和城镇中,从事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关系变得极其密切的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 (4)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第一次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适合于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国制度等相继确立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5)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6)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增强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力量。改变了殖民方式,强占市场和掠夺原料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大量向殖民地移民成为主要方式之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随着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又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7)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大为提高,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严重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对生产力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①垄断组织既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又是某一行业独占生产和市场的经济联合体;②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工业部门由于其复杂多样的制造程序和巨额资金的需求,都要求改变独家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联合生产,所以出现了新的经营联合体,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销售体系,即垄断组织;③垄断组织的产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经济决定政治,随着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为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公民意识增强。(4)对殖民侵略方式的侵略:国际垄断集团要求瓜分世界,输出资本。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美德超过英法,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格局发生了变化,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从棉花时代跨入钢铁时代;从平面运输时代跨入立体运输时代,运输的发展使贸易迅速增长,又进一步推动了贸易格局的变化,英国的贸易中心的地位被打破,出现了多个贸易中心。 (6)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人类终于跨入现代文明的大门。由于化学农药和农业机械的普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②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

中学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 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 小,被成为“地球村”。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萌芽阶段(16——18世纪)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 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 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可联系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理解) 2.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联系《马关条约》理解),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 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3.制度化阶段(二战后——9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欧洲走向联合,亚洲新兴国家兴起,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贸 易组织起重要作用。 (1)出现的原因:由于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原因。 (2)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出现。

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练习

三次科技革命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 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生物工程技术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下列欧洲国家电力技术发展走在最前面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3、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工业时代 D .信息时代 4.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A .瓦特 B .爱迪生 C .法拉第 D .卡尔·本茨 5.题25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 A .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 .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6.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飞机试飞成功,人类实现了飞天梦想 B .人类 进入信息时代 C .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克隆技术 D .它具 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7.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催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是( )D A .火车司机 B .轮船司机 C .飞行员 D .网络工程师 8.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 C .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9.“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 A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 .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 .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 .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10.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珍妮机的动力是 A .水力 B .畜力 C .蒸汽 D .人力 11.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这是因为英国在这一时期 A. 与中国签定了《南京条约》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一、明确目标 1.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其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电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二、自主温故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时间:18 世纪60 年代。 3、成果:(1)英国织布工______发明“珍妮纺纱机”。 (2)英国机械师______改进蒸汽机。 (3)美国人富尔顿造出______。 (4)英国工程师______发明火车。 4、影响:(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_______”。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______,使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3)工业革命后,______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4)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_____的统治。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成果:(1)美国人____发明耐用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2)德国人____设计出内燃机,制造出汽车。 (3)美国人____兄弟制成飞机。 3、影响:(1)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____”。 (2)____获得了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了重 大突破。 3、特点;(1)大大加快了_____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_____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_____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比重增加。 4、影响;(1)推动社会_____空前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叫做:技术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中考选题复习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导读】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知识链接】一、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 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 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 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 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 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 芬孙,)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 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 ——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 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 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 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 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 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 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 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 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 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 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 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 展 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 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 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 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 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 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 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 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 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 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 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 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大对立阶级;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 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 1、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概括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幵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 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20世纪末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⑥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影响全球的问题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幵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

2021年中考历史 第课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2021年中考历史第22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任务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主要标志: 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概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随后波及到和等发达国家,后又向许多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4.主要成就: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而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 (2)生物工程的核心是:,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 5.特点: (1)大大加快了。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6.影响: (1)推动。 (2)引起了和的变化。 (3)推动了的多极化。 7.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中考命题分析及题型 中考命题分析 随着当今科技与经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越来越来成为中考的热点,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成果、特点、影响等。题型多为选择题,以图片作命题的切入点。命题趋向于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还要注意结合时政,如对于航天科技的考查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等联合在一起。

典型题型 1.(xx·湖南益阳中考)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7%;战后1946-1970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高达6%左右,这最能说明()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比第二次科技革命进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的时间一样长 成果蒸汽机电动机无线电雷达原子能晶体管激光器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84年65年35年15年6年4年1年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3.(xx·山东泰安学业考试)科技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其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是() A.乘飞机旅游不再是梦想B.铁路运输日益繁忙 C.电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D.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4.(xx·吉林通辽学业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中后期;代表技术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代表技术是信息技术,引发了现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的技术群,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材料二: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7年,70年代以后为3至5年。 材料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0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信息技术”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些科技成果的发展密切相关? (2)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三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含答案)

专题四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选择题 1.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 A .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英国成为首个工业国家 D.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2.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这是因为(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下表所列举的19 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 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 A. 数字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 4.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中称:“ 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技术属于第三 次科技革命中的( ) A .原子能技术B.生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 .空间技术 5.弗里德曼认为:20 世纪90 年代Windows 视窗的开启、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局势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6.1975 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 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 000 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7.马克思说: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 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 A. 瓦特 B.本茨 C.斯蒂芬森 D. 莱特兄弟 8.下表所列举的19 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表明人类开始进入( ) A. 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 数字时代 9.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A. 机器轰鸣,火车奔驰 B.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C.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D.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下表反映了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 A. 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科研领域不断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11. 1492年10月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 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新大陆”指的是今天( ) A. 非洲的好望角 B.亚洲的印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