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成语题】

5个“不”:不明词义、不看对象、不分褒贬、不合语法、不合语境

【病句题】

六大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特别要注意的是:两面词(如“是否”“优劣”“成败”等);否定词(句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词);代词(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关联词(考虑其搭配是否恰当,位置是否放对);谦词和敬词(考虑是否用错对象);句首介词(很可能是考主语残缺的语病)。

第一凭语感。第二抓主干。第三比较看。还要搞不定,第四抛纸团。

【排序题】

十个“一”:首尾一致、主语一致、句式一致、语气一致、结构一致、意境一致、色彩一致、关联一致、音韵一致、事理一致

抓总起句。因此、所以是总结句。方位名词作主语句。句式相同句。关联词语搭配句。有时候只要确定一句就可以搞定选择题了。

【科技文阅读】

七字诀:不增不减不改变

先看后面的题目,再看原文,这样针对性就强了,就能仔细比对了!

考生答题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源流倒置、答非所问等。所以考生答这类题应该注意技巧。如理解词语,要将词语放到文章中,紧扣语境,推断含义;理解句子时,要对重点语句反复比较分析;信息筛选时,要依据题干摄取,要善于从已知的概念抽象出未知概念。【文言阅读】

复习文言实词,一定要落实课文,将文言文下的注释吃透、弄懂,要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这需要配合一定的训练。虚词的复习,就要紧扣考纲中的18个虚词。温馨提醒,对于文意的把握,要以事理文,归纳整理,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地点、官职表述是否准确,文章中心、重点词语理解是否恰当等。

【古诗鉴赏】

要懂得“四抓”:即抓重点(诗眼、题目、作者);抓手法(修辞、烘托、借景);抓情感(怀才、闲适、写志);抓语言(图画、艺术、意境)等。

答题模式如: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手法主要包括: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赞颂对方,表达依依惜别、别后思念之情;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古事凭吊、缅怀先贤、追慕古人、借古讽今等;边塞诗描写军旅生活、边地苦寒、壮丽风光等;思乡诗、闺怨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思念、忧愁伤感、游子凄楚、对家乡的思念等。

记住:古典诗词最常用的修辞比喻、对比,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文常名句默写】

默写的一般是常见文常名句名篇,不超过120句。默写时一定要注意字迹清晰、卷面清洁,不要写

连笔字和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试卷到手,第一搞定默写,一律正楷书写!

【语言运用】

解该题要遵循5点技巧: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②条件要

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分清主次,主谓宾齐全。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

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作文】

一定要背诵一两篇文章!高考满分作文都不是在考场上临时想出来的!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你的

背诵恰好跟材料对上号沾上边,大成功!万一不对劲也可以套啊!总比你临时乱写一气强啊!

记住:所谓应试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别人的故事,就是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文章!就

是偷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那些从不看书的阅卷老师找去吧!

【语文试卷正确的答题顺序】

1.首先正楷誊默写。

2.然后工整抄作文。

3.认真比对社科文。

4.仔细搞定文言文。

5.轻松收拾诗词鉴赏题。

6.分点回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7.扫描成语语病语序题。

8.精心完善语言训练题。

【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

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一)、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二)、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

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

觉(感觉)等。

(三)、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

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四)、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

判断。过去的、远方的材料,比喻、比拟、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现实性,是由此及彼联想、想象的。它与现实性材料构成虚实关系。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内容组合(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总结全文)。

【高考语文古诗词应试技巧】

第一部分诗歌的前言

诗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学们的感觉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这里跟大家说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诗歌“罩住”

一首诗给在我们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试,我们首先做到的事,应该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应该“罩”的是这几点: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的诗歌分几大类呢?当然分类的方法很多,类别也很多,但是,一种开玩笑的、却是最见效的分类法是——两大类:

第一大类:男人的诗。

那么想一想,中国古代的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这就是边塞诗;主题基本是歌颂边塞风光、歌颂将士作战勇敢、对战争的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这就是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歌颂朋友间的友谊、感叹自己官运不通,醉请与山水,歌颂大自然的风景,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这就是怀古诗、说理诗、抒情诗。怀古不是目的,目的是伤今、讽今、反思今天。说理是说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学过的这几类诗歌,他的基本主题是什么呢?闹清楚类别,实际上“主题思想、观点、主旨”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第二大类:女人的诗

女人诗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两类。不是真的女人写的还是男人写的,二是指内容。

“真女人”诗写的是闺怨的、思妇的,表达对情人、夫君的怀念、怨恨和婚姻爱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诗是借女人情感说其他的事情——注意,这类诗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诗歌的风格

诗歌有几种风格呢?教材上教过我们的是十种风格,按风格的“粗、细”可以分成四大类。

1.粗线条的:它们是“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

2.线条的:“平是指朴”。

3.线条的:“清新雅致”、“绚丽飘逸”、“活泼俏皮”。

4.细线条:“缠绵伤感”。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这些风格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准确说,就应该只写一个就对了,所以必须一下子“罩住”,其实就是弄清楚。

(三)养成通读的好习惯

不管是不是考试,好习惯都是重要的。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题目起的比现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题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寻梅》等。

2.解诗歌作者,如果这个作者你在高中中学习过他的作品,一定要把这个作者的风格、生平在大脑中

简单的过滤一下,有助你答题。

3.助诗歌的注解。考试时有的作品注解,这个注解非常重要,比如2005年的天津卷中有“这部作品

作于南宋灭亡,作者被俘虏,押送北上的路上”,这样的注解绝对帮助你做题。

4.句都不可以忽略。诗歌一般不大,不会超过8-1.句,所以,没一句话都不能忽略,不要认为,考

查的是第三、四句,与第一、二句没有关系,不对!

5.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解答文言虚词题可以运用如下技巧】

1.借助例句,通过比较来辨析词义

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

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

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问于颜回日勾践说于国人日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羡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此则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

“勾践说于国人曰”“此则寡人之罪也”这两句选自《勾践灭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选自

《邹忌讽齐王纳谏》,“樊哙侧其盾一撞”选自《鸿门宴》,都是高中所学重点文言文。

A项的“于”都是介词“向”的意思;B项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可不译;D项中的“其”都是代词,译为“他的”。C项前句中的“则”是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固然,虽然”;后句中的“则”是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确答案为C。

2.弄清结构,依据用法来辨析词义

不少文言虚词用法灵活。根据语法功能来分析文言虚词的词性和用法,主要是借助对语句的结构分析

来弄清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看两句中该文言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从而辨析词义。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为雍州长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答这道题,可以依据用法来辨析词义。A项后句中的“以为”在句中作谓语,译为动词“认为”;前

句中的“以为”如果也译成“认为”,语意就不通顺,因为后面的“雍州长史”是地名和官职名,是名词作

宾语,这里的“以为”应该是“以之为”的省略。B项前句中的“且”为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后

句中的“且”是连词,表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D项前句中的“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后句中

的“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C项中的两个“乃”相同,都是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顺承,可译为“就”“这才”。正确答案为C。

3.联系语境,根据位置来辨析词义

难以断定某个虚词的用法时,考生不妨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语气来体会语感,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

下文的意义,加以推断,分清其用法和意义。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做好这道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B项中的两个“遂”的词义。“遂”既不在考试大纲列举的文言虚词之内,也不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之列,考生平时备考时很有可能忽视。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只

有联系“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这个句子在《屈原列传》中的意义来进行推断。此句写的是屈原向

渔夫吐露心声之后的悲壮之举,如果理解为“于是、就”,就不能显出这一举动的悲壮。只有理解为“竞、

终于”,才与原文意思相符。而前一句中的“遂”可译为“于是、就”,因此“不相同”的项应该是B项。

正确答案为B。

迁移——做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

有同学在学习中常常反映现代文阅读不会做,得分低。经过调查分析总结,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是那些同学,在做题时不能总结段意,不能概括中心,不能从题中跳出来,自己所学的知识

一点都不能利用,从而导致读不懂,得分低。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就是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平时所学,即迁移。迁移就是同学们把自己平时掌握的方法技能运用到做题中来。我的几点建议,提供给

大家。

一、阅读重在读。学生做阅读题的失误之一,是不敢在阅读上花时间,他们认为,考试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多读。因而读了一遍、两遍之后,就匆匆忙忙去做题,从而导致文章读不懂,题也做

不出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用8分钟到10分钟的时间去读、去分析,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把自己

的生活经验、感情体会迁移到所读的文章中,可以更快的理解文章。文章弄懂了,一切问题就迎刃

而解了。

二、梳理思路,概括中心。教师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是大阅读所必需的,只要把阅读材料的思路梳理出来,把段意和中心弄懂了,做起题来肯定

得心应手,这是许多阅读题得分高的同学的心得。比如:现在的阅读题多是以散文为素材的,我们

可以联想学过的《白杨礼赞》、《荔枝蜜》、《背影》等,《白杨礼赞》写的是白杨树,但它是通

过写白杨树来赞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荔枝蜜》是通过蜜蜂赞美劳动人民的。因而《长城》不是介绍长城而是借长城来抒情的。

三、把握做题规律,时刻扣住中心。阅读的题型是比较稳定的,第一题往往是对文中重要词语

的考查,做这个题一定要回到文中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测,因为这个词的意思,往往不是字典里解释

的意思,多是在文中临时产生的意义,因此做这个题时,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人(谁写的),人不离事(什么时代写的)。第二题多数情况是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概括文中信息的

能力。第三题多是鉴赏评价文中所写内容或所用手法,第四题是多项选择题,评价文章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这些都是我们在语文课的上常讲的内容,我们应该迁移过来。另外,不管是什么题型,都是围绕中心的,都能反映你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所以要扣住中心。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寻找提示性词语、规范答题步骤。首先,一个题在题干中总能给你一些答题提示。比如,“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分值是6分”,那就是告诉你,应该分三个角度答题,同学们就可以

在文中寻找三个侧面的内容来概括作答。这样答题目标明确,容易寻找答案要素,不会漏掉答题要点。以此类推,如果分值是4分,就从两个角度来回答。其次,文章中也常常有明显的提示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在农村,在城市”等等。抓住这

些提示语,你做起题来就条理清楚,目标明确,就会少失分了。

最后把我总结的做大阅读的歌诀送给大家:

时刻扣中心,不忘上下文,抓住关键句,全面去概述。

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田野上的白发

母亲在50岁过后,头发已是日渐地白了。先是两鬓斑白,后来是额前白了一绺绺,再后来是脑后远看如沾满了雪花,白了一大半。

母亲是辛劳的。她生养了我们兄妹7人。在乡下,她没日没夜地劳作,与父亲一道捧出了心血

来抚育我们。我们前面6兄妹都成家分散出去了,家中还剩七弟在上高中。父亲呢,被医院诊断患

有一种可怕的病,属不治之症,在家里养病。奇怪的是,父亲养了两年病后竟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如今已过10年,老人家的身体倒是越来越硬朗了。

就是在父亲养病七弟上高中的那两三年,母亲的头发完全地白了,白得使我们做儿女的心疼。

但没有办法,父母都不愿离开乡下的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还有七弟要人照顾。

父亲暂时不能劳动,家里内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那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记得那是4月份的一个晚上,我从城里回到家,到了我家的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般地立

在夜色里发呆。我看见母亲一只手提着铜脸盆,一只手捏根棒子敲击着,围着田塍蹒跚地转悠,铜

脸盆发出当当的声响。田塍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闪着红红的光。田里是平整的秧圃,秧圃

上可以见到撒下的谷种已经发出嫩芽。母亲手里在敲击着,身上披了件父亲穿过的破棉袄。我叫了

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手里的敲击,脸上是我熟悉的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敲击的当儿,黑

影里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发现了,立刻又敲击起来,那黑乎乎的一群立即奔逃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谷籽一个晚上都可让老鼠吃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

边守着。母亲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我跟在母亲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这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

享一享儿女们的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我们兄妹劝了多少回,她都

摇头。她说:你们不要管了,我跟你父亲做一天算一天,这田是不能退的,等我们死了再退吧!

这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脸盆赶老鼠。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

飘拂出我一脸的泪花,飘拂出我的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的那一年,正是乡下双抢大忙季节,母亲忍受住我父亲被诊断为不治之症的巨大悲痛,半夜里起来扯好了秧,运到要插二季稻的水田里。早晨回家服侍父亲吃了东西,母亲就到田里插秧。

母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她一行行地插着秧苗。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竖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位高明的织工,在织着绿色;母亲像个伟大的蚕,在吐着

绿丝。

我原来就打算好回家帮母亲插秧的,待我赶到田边时,一块大田已被母亲插完了一多半。母亲

太累了,体力不支,我看到母亲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

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泥水汗渍。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秧,就往后移动一点,又插一行。

母亲是在用她的血汗来染绿白晃晃的大田。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我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下田来,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了母亲,我感觉到母亲已瘦

得只剩皮包骨头了。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母亲的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脸上脖子上,我为

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母亲的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

一天,就能早收一成。我没说话,我把母亲送回家,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很累,我腰酸,但我看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我看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我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

插完了大田的秧,然后我哭了。

我的母亲是位普通的农妇,她的一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她是平凡人。今年的5月17日,

是她老人家的三周年祭日。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母亲的青丝变作了白发,是辛劳所致是岁月所染。母亲是我故乡田野上的一株普通的庄禾,她把一生奉献给了故乡的土地。母亲的白发,装点我故乡

的田野,使得我故乡的田野变得苍茫而温暖。母亲的白发飘拂在我的眼前,变作了我前进的一面旗帜。

(选自2004年5月7日{湖北日报})

1、文章最后一段话说“母亲的白发,装点我故乡的田野,使得我故乡的田野变得苍茫而温暖”,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母亲的白发是辛劳所致,是岁月所染,文中写了母亲辛劳的几个方面?详写了什么?

3、在田里守老鼠,一守就是三个昼夜;在田里插秧,累得跪在田里,艰难的爬行,还在一点

一点的插秧。但是作者劝母亲把田退了时,母亲却说,你们不要管了,我跟你父亲做一天算一天,

这田是不能退的,等我们死了之后再退吧。母亲为什么不愿退田?你怎么理解?请分析后回答。

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原因: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母亲生了七个儿女,儿女过多是导致母亲头发过早白了的原因,也是母亲辛劳一辈子的原因。从这一点上说,应该实行计划生育。

B、母亲知道了父亲被诊断为不治之症,但还在半夜里起来扯好秧,运到田里,一插一天,说

明母亲爱地胜过爱父亲。

C、作者兄妹七人,其中六人均已长大成家,完全能够养活父母和七弟,母亲可以不种田了,

但母亲不同意退田,表现了母亲对土地的爱和母亲的勤劳品质。

D、“我一口气插完了大田的秧,然后我哭了。”作者没干过农活,干的又快又猛,累极而哭。

E、老鼠吃掉谷籽在农村非常反常,说明那年是一个收成不好的年份。

F、“母亲的白发飘在我的眼前,变作了我前进的一面旗帜。”说明母亲在田里劳作的身影深

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变成了我努力工作,努力进取的动力。

附答案与解析:

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做这个题,一定要回到文中根据上下文合

理推测。母亲的白发不能装点大地,也不能使故乡的田野变得苍茫而温暖。作者这样说,表达了作

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母亲离不开土地,常年在田里劳作,母亲在作者心中的形象就像是长在田里一样,

母亲的头发是雪白的,飘拂在田野上就像田野上的装饰物,母亲的形象令人流泪,故而田野在作者

眼里也就变得苍茫,母亲令人感动,故而变得温暖。

2、解析:此题考察筛选文中信息、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个题应该回到原文中筛选出信息,然后用概括的语句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母亲的辛劳包括:①生养了七个子女②在田里没日没夜地劳作③侍奉父亲养病。详

写了:①母亲在田地里敲击铜盆驱赶老鼠的情景。②母亲在大田里插秧的情景。

3、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必须分析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自己对农民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参考答案:直接原因: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还有小儿子上学需要照顾,父亲有病需要休养。

深层原因:这是劳动人民勤劳的本性决定的。对母亲来说,没有了土地就等于没有了生存的依靠,没有了精神寄托,表现了劳动人民同土地的密切关系。

4、答案:CF(A、母亲的辛劳不是儿女多造成的,因为儿女都已成家立业,都能养活母亲了。

B、母亲对父亲的爱更深,父亲的病养了两年竟奇迹般的好了,这奇迹是母亲制造的。D、不是累的,二是体会到母亲的辛劳而留下的泪。E、不能推出年成不好,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小说阅读技巧大全】

1.鉴赏情节的常见题型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变式题,如要求分析小说某个情节或者细节的作用,也可以问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某事物或某某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等。

2.小说情节的常见模式

(1)遵循基本线性结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有的小说高潮就是结局。

(2)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慑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外国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现代小说则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

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3.情节运行方式和情节安排技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1)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2)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3)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

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5)串联:串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

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

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技巧点拨】

一、阅读、解题技法

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情节的安排是一种艺术,好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体现着作者的智慧,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分析情节必须要分析小说情节的构筑艺术。

(1)情节结构。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开端,是指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开始的事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点,它揭示矛盾发生的直接原因,决定

情节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指继开端之后,矛盾冲突逐渐发展,逐渐深化、激烈,逐渐走向高潮的

过程。发展部分是作品情节的主体,矛盾从中得到充分的揭示,人物性格也从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高潮,是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

时刻。

在这部分中,矛盾解决或转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人物性格和作品的主题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结局,是作品情节发展的结束阶段,基本矛盾得到了解决,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人物性格得

到了完美的体现,主题思想也得到了最后的显现。情节是由情节单元组成的,情节单元的不同组合

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理解小说情节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把握情节的各个发展阶段。②把握情节的意义,透视情节表达的思想本质。③把握情节安排上的特点、艺术构思的巧妙(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误会,陡转,抑扬)。④分析某一情节在人物塑造、故事发展、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情节可以虚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通常是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把与之相关

的诸多事件综合起来,进行提炼,加工改造,使之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时,甚至仅仅抓住了

某种富有特点的性格,然后据此完全虚构一系列事件,从而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这里,情节安排

必须合理,合乎主题,合乎生活逻辑。

(2)结构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的情节一般追求曲折,达到这一效果的关键技巧是线

索和悬念。小说线索可以是单线的,也可以是双线的,可以有明线暗线,可以有主线副线。把握情

节首先要关注线索,线索是联系情节的桥梁,把握了线索,就能读懂故事,掌握文章的内容,理顺

文章的结构。从小说情节结构的角度,一看小说是用何种叙述方法,是倒叙、补叙、插叙,还是平

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二看行文中有没有伏笔、照应等表现手法;三看叙事过程中的时间、空间、感情变化情况。

2.答题步骤

以本讲2010年广东卷第1题为例。要求“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题一般步骤为:

(1)首先要明确这是考查概括小说的情节。

(2)理清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线索是“面包”。小说围绕“面包”展开,赏析故事不要忽视小

说的题目。解答此题可以按照文本的写作顺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明确写了哪些人、什么事,

然后再加以概括。

(3)分析一般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夫妻俩,故事是围绕着半夜厨房

里传出来的声音展开的。分析时注意情节的变化,场景的变化,人物言行的变化。基本思路是:开端,妻子夜里发现丈夫偷吃面包;发展,一是丈夫撒谎,想竭力掩饰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二是妻子

心胸宽广,理解丈夫的行为,竟然替丈夫圆场,给了丈夫台阶下;高潮,妻子第二天早上,把自己

的面包多分一点给丈夫。

(4)组织语言。组织语言时一定要有条理,简洁地表达出来。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偷吃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场;④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回答情节类题目,要对事件进行完整叙述,在叙述过程中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

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至于情节(细节)作用类题目的解答,要特别引起重视。首先要明确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

作用。再就是有三条思路可以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②考虑情节与主

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

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悲惨命运。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般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具体答题时,常常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谈谈在结构上的作用,包括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巧妙过渡,

承上启下等。二是谈谈在内容上的作用,包括突出小说主旨;反映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突出

思想情感等。

3.构筑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小说主要方面是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这四个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小说答题自然也应从这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角度入手。于是产生了四级循环答题模式,它的精髓就在于:答情节题,既要从情节本身来思考,

又要综合环境、人物、主题三个要素考虑;答环境题,既要从环境自身特点考虑,又要综合情节、

人物、主题三个要素考虑;以此循环往复。但不能机械,不是所有的题都必须从四个要素综合作答,这要根据题目本身的设置灵活考虑。

小说阅读——赏析环境描写

【考点精讲】

环境描写的考查,《大纲》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中都有要求。环境是小说空间

结构的一个基本元素。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

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

对人物活动的具体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小说的故

事来源于生活,但又因为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

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

会环境是重点,它为人物提供了大量的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它揭示了

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1.环境描写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要求说出其特点。

(3)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要求说出其作用。

(4)就指定的一段文字(环境描写),要求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如2010年安徽卷考查环境描

写就采用了将(2)(3)(4)三种结合在一起共同考查的办法。

2.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小说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

点或背景,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

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对立明显。这咸亨酒店正是当

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的空洞文字,往往有暗示性。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

为情节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

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3)渲染某种气氛。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

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

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保守、迂腐、

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5)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

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

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来自孙少平的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

经历如此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

(6)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

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如《祝福》中多次祝福的描写,特定的景物描写、环

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深化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烈日暴雨的情景。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祥子还拉车挣钱;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祥子还不得不挣命。这样的环境描写,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3.具体场景描写的功能

小说往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功能有:

(1)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3)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4)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5)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技巧点拨】

一、阅读、解题技法

1.如何分析环境描写

分析自然环境的思路:①分析自然环境交代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分析自然环境暗示的社会环境,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③分析自然环境增添或烘托的某种气氛。④分析自然环境所衬托的人物性格、心理等。⑤分析自然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⑥分析自然环境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分析社会环境的思路:①从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②从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③从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主题的角度分析。

2.答题模式、做题思路示例

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模式有: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以2010年安徽卷小说阅读第2题为例,要求就文章中“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其做题思路可作如下简述:

(1)明确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首先确定区间,反复阅读,分析它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春天”“有生机”“有活

力”“生命力旺盛”等。

(3)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作用”。发现有“衬托”——衬托了罗永才此时颇不宁静的心理,有“暗示”——对罗永才后来的心理转化有暗示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组织语言。尽量采用答题模式语,如答环境描写的特点用“采用……手法,描写了……景象”。答作用时不能遗漏要点,语言要简洁。

答案: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了罗永才渐趋温暖的

心理感受,暗示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二、答题注意事项

1.答题不全面。如景物描写的作用,有的学生知道有“渲染作用”,却没有全面答出“渲染

了什么样的气氛”,主要是因为没有联系具体文段。

2.遗漏要点。景物描写的作用很多,作答时往往遗漏了某点作用。

3.答题术语不明,表达欠通顺流畅。

【鉴赏小说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

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

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他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1.人物形象高考怎么考

(1)整体与局部。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如2010年

山东卷分析祥子的性格特征。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

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如2010年安徽卷要求结合文章第四至六段赏析王石匠的形象。

(2)直接与间接。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

这种形式出现。如2010年辽宁卷王安忆《洗澡》中要求分析主人公“他”的形象。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如2010年海南宁夏卷最后一题,要求探究小说以“保护人”为标题,对人物塑造方面的考虑。

(3)全方位和有重点。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如2009年浙江卷要求“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就是对这三个层面作全面考查。所谓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作重点考查。

2.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技巧点拨】

一、阅读、解题技法

1.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刻画人物的各种方法中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能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

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①肖像描写以形显神。肖像描写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还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

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上至下,从外至内,突出其超尘脱俗的空灵,脉脉含情的袅娜,欲说还休的柔媚,聪明灵慧的谈吐,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

②语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我

们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思想性格。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语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

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

去世了!”“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几句话把王熙凤的八面玲珑、虚伪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③动作是展现性格的重要手段。作者将人物性格的表述分散在动作中,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

表明自己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性情态度。如沈从文《边城》中关于翠翠祖父的描写:“祖父气吁

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祖父”和翠翠生活拮据却轻财重义,过路的商人送给“祖父”一些钱,“祖父”要送回去,“赶”“搭”“搓”“笑”等动作展示了“祖父”质朴而自然的性格,体现了湘西“乐土”般的生活。

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

以通过其它方面来暗示。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红楼梦》中有关“宝玉挨打”的一段:“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

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作者通过描写梦境来展

示宝玉的心理,揭示出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

⑤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真实的性格。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

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因为细致所以更加真实。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有关严

监生的描写:“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

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通过

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的原因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吝啬的性格特点。

(2)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

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教养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

性格。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

象的社会意义。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一定

历史时期的典范人物来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

考察。

如果第(1)(2)条是侧重人物个性方面的分析,那么,结合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作的分析则是侧重在共性方面的分析。对人物的赏析,最好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4)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

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

某种启示。因此,把握作者或直接或侧面的介绍与评价(该人物)的言语态度,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

的一个方法。

(5)从不同角度或者多侧面地把握人物。人是复杂的动物,他的气质德行、性格品质总是多侧

面的、立体的,有时甚至是变化的,很难用好坏善恶来作简单性评价。因此,分析人物就要注意这

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把握,而这一点正是衡量学生会不会分析人物,尤其是会不会用现代眼光

体会人性的复杂隐晦曲折的重要尺度。

最后,需特别注意的是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存在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2.答题思路和模式

按“总分”或“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

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几个方面

是指: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

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

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人物题要针对试题设的角度答题,所以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一般说来,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另一

种是“简要分析”或“具体说明”,答题的一般格式是:观点(思想性格是什么)+阐述(在文中找)。

二、答题注意事项

1.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要在文章中找到内容或具体的细节。

2.不要任意拔高、作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分析。

3.不要单一化分析。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不要只抓一点,不考虑其余,应该多角

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4.不能一点不考虑前面一讲说到的四个方面的要素的“循环”。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

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

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

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

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

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

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

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

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呱呱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

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

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

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

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

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主教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解析】 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玛兰主动帮助别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力,“这是他回报的方式”有误,应该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B项“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不对,是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描写”有误,应该是叙述。D项理解正确,但没有C项深刻,故选中得2分。E项理解有点道理,桑蒂尔神父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遇到玛兰的询问,很紧张,故吞吞吐吐,内心的确有些犹豫,不知怎么掩饰过去,故选中得1分。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应该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人对待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内容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报上看到同学当了议员,就重新成了那位同学的朋友,可以看出“趋炎附势”;而玛兰主动帮助别人主要是为了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见其自私的一面;当桑蒂尔神父的真面目被揭露出来,自己也被扯进去,被珀蒂帕责备时,玛兰十分尴尬甚至紧张,于是把责任全推到桑蒂尔神父身上,把自己扮成一个受害者,可见其善于见风使舵。

【答案】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情节安排的理解,可以从结构和内容方面来思考。这段情节的设置十分巧妙和必要,从内容看,它丰富了小说的情节,让小说突起波澜;从结构看,它为下文玛兰言行的变化做了铺垫,便于揭示其真实面目。情节的突转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更耐人寻味。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

平中见奇的效果。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

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这道题从小说拟题的艺术性角度来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加以考查。首先梳理标题的基本作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然后辨明

标题的含义及作者的褒贬态度,再结合题目要求从一个方面作出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

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

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

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山西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丰碑(李本深)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

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

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

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

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

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

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

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

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

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

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

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

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

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

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

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2012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17.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8.小说最后“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可否改为“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

坚定的脚步声”?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

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小说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

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

C.将军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幺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得那幺好,写出那幺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阅读名着,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着,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着,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作文写作方法: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幺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幺?哪句话是这幺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幺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 识点总结 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

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这类*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了解*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 法及技巧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 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 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图文稿

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 巧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可以先做默写题,或者按自己做题习惯顺序答题,但是我们建议一般还是按先后顺序做。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如何读懂一般论述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1.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我(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距离、便与抒情 你(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 他(第三人称):叙事自由、可深入人物内心、可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地点同时 发生的事 2.常见修辞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事物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给 读者以亲切感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排比: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夸张:揭示特征本质;增添文采,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烘托气氛 对比:把不同的事物区别的更明显,突出叙述之物 设问:以设问开篇,点明主旨,领起下文,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3.常见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应,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扩展意境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半夜),突出极其安静的氛围 正侧结合:直接描写为正面,对周围其他事物描写为侧面,突出主要描写 对象 点面结合: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细节描写: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个特点 渲染烘托: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是情感表达更强烈,使哀情更哀 照应:起合回环,使文章结构紧凑 多角度描写:动静,远近,虚实,通感,视听结合 明暗结合:一般体现为小说的双线结构 4.小说的情节:线索安排(单线和双线)、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技 巧 主要作用: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明暗结合:明显,暗隐,暗不直接,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 欧·亨利式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说情节生动性 叙述顺序:顺序:(按时间、空间顺序描写)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倒序:(先写后发生的或结局)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读者兴趣;避免平铺直 叙与结构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曲折有致 插叙:(插入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 象更丰满,内容更充实,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 补叙:(追叙,由一小段话对前文人或事进行补充交代)避免长篇大论出现情 节拖拉现象;通过藏与亮造成情节的波澜;对上文内容进行补充解释 平叙:分叙(有条不紊,突出紧张氛围) 铺垫:主要情节积蓄,酝酿的过程,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伏笔:在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照应:开头结尾照应;正文与文章标题相照应;行文中互相照应

高考语文作文八大得分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八大得分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八大得分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尝试记叙文写作近几年高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记叙文的数量非常可怜。而获得高分的记叙文则更是凤毛麟角。记叙文写作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在高考中也不例外,试想高考评卷老师在看倦了议论文时,... 尝试记叙文写作近几年高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记叙文的数量非常可怜。而获得高分的记叙文则更是凤毛麟角。记叙文写作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在高考中也不例外,试想高考评卷老师在看倦了议论文时,突然出现一篇记叙文,自然会眼前一亮。但前提是要具备写记叙文的能力与才华。运用辩证思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要使思维既深刻又严密,立意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说理。能够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并且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立意,文章的基本思路应该说是很清楚的,如果立论说理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事物,使说理更加缜密,阐述更加深刻而严密,就能使你的文章倍增亮色。作文更加看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及其严密程度,虽然形式也重要。此外,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全面理解作文材料所

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再选角度。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造成的。比如,读材料的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采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审题,粗枝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行文点面结合事例论证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事例论据,除了要做到叙例高度概括、叙述为议论服务等之外,在事例叙述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观点,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而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用事例论证法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论证取材历史作文中选择事例时应该着重选择那些有历史定论的事例,尽量做到与评卷老师的观点一致。这就需要考前积累一些历史故事。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考生可以记住一个原则,你所拟定的题目一定要是句子,不能是词组,通过题目就能显示出立意。不要频繁分段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有的同学分了十几段来写,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一般看高考作文分五六段来写就可以了。努力超过800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要求,少50字扣1分,并且字数少了作文本身容量就不够了,尤其是

语文试卷答题技巧

语文试卷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审读法。 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比较法。 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

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相关阅读:201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哪几种? 答: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嵌入式。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 (2)续写式。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3)话题式。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 (4)限定式。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为开头等。 (5)自由式。给定例句,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 (6)对联式。给定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文言实词在高考试卷中一般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考查?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1 一、名句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写得对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 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2.吃透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 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 4.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 5.根据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 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 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失冤枉分。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 答题技巧: 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

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三、语言表达题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 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 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 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 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 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 ①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 ②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 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 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 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 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 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 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 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

高考语文作文十大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十大技巧 教育话题 07-27 11:50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可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 巧总结文言文阅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不选择冷僻的题材。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 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个考点编列为9个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筛选文中的信息。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别类。“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130以上技巧。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题完毕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

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扯如果多加一个字那就是蛋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

(完整word)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推荐文档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集锦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集锦 一 基础知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4)审清题干,用排除法较好。 2、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1)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2)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 (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 3、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4、病句辨析题 (1)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等。 (2)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可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3)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③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④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⑤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5、语言连贯题 (1)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入手,再从语句内容考究。 (2)做题思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

语文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全)

语文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要熟记基本常识 记叙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六)、描写人物的角度(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说明文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小说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文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或者: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标点符号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表引用;表强调;表特定称谓;表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表解说;表总结;表递进;表话题转换;表插说。 二、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及要点: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划线句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______作铺垫;语言上运用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特点(感情)。(是具体情况回答,三方面不一定全都答到)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高考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 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 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 一: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 1、神话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中介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做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4、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5、说明了前(后)一句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

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六、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划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句的句子应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