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 2020级免疫学检验期末考试复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 2020级免疫学检验期末考试复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 2020级免疫学检验期末考试复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 2020级免疫学检验期末考试复习题

2020级医学检验系《免疫学检验》期末考试复习题

1.如果免疫应答过于强烈,会导致

A 过敏性疾病

B 肿瘤

C 严重感染

D 清除病原微生物

E 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2.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

3.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

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

A.中枢免疫器官B.周围免疫器官C.胸腺D.骨髓E.腔上囊

5.下列哪种细胞因子可用于治疗红细胞减少症

A. IL-11

B. EPO

C. GM-CSF

D. TNF

E. IFN

6. 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

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7.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

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表位E.异嗜性抗原

8.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

9.IgG的铰链区位于

A. VL与CH1之间

B. CH1与VH之间

C. CH1与CH2之间

D. CH3与CH2之间

E. CL与CH2之间

10.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的分类依据是

A. VH 抗原性的不同

B. CL 抗原性的不同

C. CH 抗原性的不同

D. VL 抗原性的不同

E. CH3的抗原性不同

11.Ig 与抗原结合的部位由

A. L 链V区和H链V区组成

B. L链的3个CDR 组成

C. H 链的3个CDR组成

D. L链和H链的C区组成

E. L链和H链的骨架区组成

12.介导ADCC 的主要细胞是

A. APC

B. NK 细胞

C. B 淋巴细胞

D. T 淋巴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1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E

C. IgA

D. SIgA

E. IgM

14.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3a、C2a

B. C3b、C4b

C. C423、C567

D. C3a、C5a

E. C2a、C5a

15.下列哪种成分是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

A. C4b2b

B. C567

C.C3bBb

D. C3bBb3b

E. IC

16.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的是

A. CD2

B. CD4

C. CD3

D. CD5

E. CD8

17.APC 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性分子是

A. MHC I 类分子

B. CDl 分子

C. MHCⅡ类分子

D. 粘附分子

E. MHCⅢ类分子18.HLA 分子多态性部位是

A.肽结合区

B.Ig 样区

C. 跨膜区

D. 胞浆区

E. 以上都不是

19.与HLA-B27 抗原相关性显著的疾病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甲状腺炎

D. 重症肌无力

E. 强直性脊柱炎20.T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 BCR

B. CDR

C. TCR

D. FcR

E. CKR

21.绵羊红细胞与T淋巴细胞上哪种分子结合形成E花环?

A. CD28

B. CD8

C. CD3

D. CD2

E. CD4

22.效应性T淋巴细胞是

A.Ts细胞B.Th细胞 C. Tc细胞 D. Tm细胞 E. 以上都不是

23.具有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是

A. Tc细胞

B. NK细胞

C. TDTH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24.B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是

A. E受体

B. IgFc受体

C. C3受体

D. SmIg

E. IgE Fc受体

25.关于BCR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mIg与Igα、Igβ组成复合物

B. 可直接结合游离抗原

C. 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

D. 可与任何蛋白质抗原发生应答

E. 识别的表位是线性决定基

26.致敏Tc 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A. 无抗原特异性

B. 受MHC II 类分子限制

C. 可通过释放TNF 杀伤靶细胞

D. 可通过ADCC 作用杀伤靶细胞

E. 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

27.TCR 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 CD2

B. CD3

C. CD4

D. Igα、Igβ

E. CD8

28.Tc 细胞活化时,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

A. CD2 与LFA-3

B. CD8 与MHC I 类分子

C. CD4 与MHC II 类分子

D. CD28 与B7-1

E. TCR 与CD3

29.关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TD 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

B. 对TD 抗原的应答都需APC 处理和呈递抗原

C. 都产生效应产物

D. 效应产物的作用均是特异的

E. 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30.关于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TD 抗原引起

B. 抗原肽-MHC 复合物与TCR 结合产生第一信号

C. CD3 传递第二信号

D. TCR 识别抗原受MHC限制

E. 需抗原呈递细胞参与

31.抗体再次应答的特点是

A. IgM 抗体显著升高

B. 抗体产生维持时间较长

C. 潜伏期较长

D. 抗体浓度较低

E. 抗体亲和力较低

32.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其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

A. CD28

B. CD40

C. CD40L

D. B7

E. MHC II 类分子

33.初次应答时,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主要是

A. BCR 识别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

B.BCR 识别抗原肽-MHCII 类分子复合物

C. B 细胞上的CD40 与Th 细胞上的CD40L 结合

D. B 细胞上的B7 与Th 细胞上的CD28 结合

E. BCR 与抗原结合

34.Th细胞T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TI –Ag

C. 外源性抗原

D. 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

E. 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

35.BCR 识别抗原的特点是:

A. 受MHC I类分子的限制性

B. 受MHC II类分子的限制性

C. 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簇

D. 直接结合游离抗原

E. 受MHC样分子的限制

36.释放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D. B淋巴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37.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A. 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B. 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C. Ⅰ、Ⅲ、Ⅳ型超敏反应

D. 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E. Ⅱ、Ⅳ、Ⅴ型超敏反应

38.T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39.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

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动免疫

B.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

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

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体产生抗Rh抗体

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

40.下列哪种因素出现时可能发生血清病?

A.存在抗肾小球基膜抗体

B.大量IgE产生

C.补体水平升高

D.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

E.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44.不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现象

A.肉芽肿

B.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C.移植物排斥反应

D.化妆品引起的皮炎

E.特应性皮炎

45.关于抗毒素的使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 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 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 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 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46.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

A. 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

B. 发挥作用较快

C. 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D. 主要用于预防 E 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47.下列属于减毒活疫苗的是

A. 卡介苗

B. 霍乱疫苗

C. 百日咳疫苗

D. 破伤风疫苗

E. 狂犬疫苗

48. 以下哪项不是免疫佐剂的作用

A. 增强免疫原性

B. 增加抗体的滴度

C.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D. 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E. 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

49.抗体效价的鉴定常用以下何种方法

A.单向免疫扩散

B. 双向免疫扩散

C. 免疫电泳

D. 亲和层析

E. 免疫吸附法

50. Coombs试验是

A. 用于检测红细胞上结合的抗原

B. 用于检测白细胞上结合的抗原

C. 使用抗球蛋白作为第二抗体测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D. 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抗体作用

E. 使用特异性抗体作为诊断试剂

51. 间接血凝可检测的是

A. 直接抗ABO系统抗原

B. 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

C. 直接致敏红细胞上的抗原

D. 直接抗Rh抗原

E. 白细胞表面抗原

52.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A.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B.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C. 免疫比浊

D. 抗球蛋白试验

E. 免疫电泳

53. 参加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但其物理性状必须是

A. 颗粒状的

B. 可溶性的

C. 脂溶性的

D. 不溶性的

E. 长条形的

54. 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 聚氯乙烯

B. 聚苯乙烯

C. 三聚氰胺

D. 琼脂糖

E. 尼龙膜

55. 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 人白蛋白

B. 人球蛋白

C.牛血清白蛋白

D. 牛血清球蛋白

E. 鼠白蛋白

5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应用最多的底物是

A. 邻苯二胺(OPD)

B. 四甲基联苯胺(TMB)

C. ABTS

D. 对硝基苯磷酸酯

E. 以上都不是

57. 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 戊二醛交联法

B. 糖原染色法

C. 免疫印迹法

D. 酶耦联测定法

E. 捕获竞争法

58. 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A. 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

B. 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

C. 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

D. 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

E. 以上都不对

59.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四乙基罗丹明RB200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D.镧系螯合物

E.藻红蛋白R-BE

60.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的方法是

A. 直接法

B. 间接法

C. 补体结合法

D. 双标记法

E. 混合法

61. 常用的放射免疫分析用的碘同位素

A. 123I

B. 124I

C. 125I

D. 126I

E. 127I

62. 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A. 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B. 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C. 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D. 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E. A+D

63. 免疫放射测定(IRMA)与RIA的区别中,论述不正确的是

A. RIA使用标记抗原,IRMA使用标记抗体

B. RIA反应速度较慢,IRMA反应速度较快

C. RIA针对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低,IRMA针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

D. RIA的标记物可过量,IRMA的标记物需要限量

E. IRMA为非竞争结合,RIA为竞争抑制

64.下列有关转化的淋巴细胞的形态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变大

B. 出现空泡

C. 核仁消失

D. 染色质疏松

E. 胞质扩大

65. 检测T细胞数量的试验是

A.溶血空斑试验

B. SmIg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C.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D. E玫瑰花环试验

E.计算盘直接计数

66.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中,空斑的大小表示

A. 抗体生成细胞的多少

B. 抗体生成细胞的种类

C. 细胞的大小

D. 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E. 吞噬细胞的活性

67.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是

A. PWM

B. PHA

C. ConA

D. MHC

E. BCG

68.从单个核细胞悬液中分离出单核细胞的方法不包括

A. E花环沉降法

B.贴壁黏附法

C.吸附柱过滤法

D.磁铁吸引法

E. Percoll分离液法

69.下列哪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可能检出抗自身IgG抗体

A. 恶性贫血

B. 重症肌无力

C. 自身免疫性溶血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E. 肺肾出血性综合征

70. AIDS是何种疾病

A. 细胞免疫缺陷病

B. 体液免疫缺陷病

C. 联合免疫缺陷病

D.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E. 吞噬细胞和补体缺陷病

71.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

A.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

B. 溶血空斑试验

C. B淋巴细胞数目测定

D.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E. SmIgG的测定

72. 被称为卵巢癌相关抗原的是

A. CA153

B. CA125

C. CA199

D. CA50

E. NSE

73. 用于前列腺癌初筛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是

A. AFP

B. PSA

C. CEA

D. CA199

E. CA125

74.常用于胃癌检测的主要标志是

A.CA153

B.CA125

C.CA724

D.SA

E.AFP

7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特征性蛋白是

A. 白蛋白

B. Tamm-Horsfall糖蛋白

C. 免疫球蛋白

D. 免疫球蛋白轻链

E. β球蛋白

76.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决定诊断意义的是

A. 血沉加快

B. 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

C. X线示广泛骨质疏松

D. 血清钙增高

E.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

77.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78. 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

A.EB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军团菌

D.A型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支原体

79.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

80.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对()的选择

A.标准差

B. 控制限

C. 质控血清

D. 试剂盒

E. 操作人员

81.抗原分子诱导所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称为:

A.宿主反应性

B.免疫原性

C.免疫反应性

D.抗原刺激性

E.以上均不对

82.抗原分子诱导所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称为:

A.宿主反应性

B.免疫原性

C.免疫反应性

D.抗原刺激性

E.以上均不对

83.在人B淋巴细胞膜上的最具特征性的受体有

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SmIg)

B.羊红细胞受体

C.C3受体

D.IgGFc受体

E.丝裂原受体

84.补体活化经典途径开始于

A.C1的活化

B.C2的活化

C.C3的活化

D.C4的活化

E.C5的活化

85.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何种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A.补体受体 B.Fc受体 C.SRBC受体

D.小鼠RBC受体

E.Fab受体

86.CD8细胞是指

A.辅助性T细胞亚群

B.B细胞

C.效应性T细胞亚群

D.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

E.NK细胞

87.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不属种之间

E.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88.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Ig是

A.IgM

B.IgA

C.SIgA

D.IgE

E.IgG

89.哪种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A.IgD

B.IgE

C.IgG

D.IgA

E.IgM

90.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9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外源性抗原

92.用Fi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是利用细胞的

A.形态差别

B.体积大小

C.比重大小

D.以上都是

E.A+B

93. 免疫放射测定(IRMA)与RIA的区别中,哪项论述不正确

A.RIA使用标记抗原,IRMA使用标记抗体

B.RIA中抗体结合标记抗原的量与被测抗原浓度成反比关系,而IRMA中则相反

C.RIA中需对B、F分别作放射强度测定,IRMA只测定上清液的放射强度

D.RIA用于检测抗原,IRMA用于检测抗体

E.IRMA为非竞争结合,RIA为竞争抑制

94.CH50法是测定

A.C2活性

B.C4活性

C.C3活性

D.总补体含量

E.总补体活性

95.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人白蛋白

B.人球蛋白

C.牛血清白蛋白

D.牛血清球蛋白

E.鼠白蛋白

96.肿瘤特异性抗原一般表达于

A.胚胎细胞表面

B.胚胎细胞核内

C.肿瘤细胞表面

D.肿瘤细胞核内

E.B+D

97.免疫球蛋白各组分的定量测定可采用

A.单向琼脂扩散法

B.散射免疫比浊法

C.ELISA法

D.RIA法

E.以上四种方法均可

98.CD4T细胞又可称为

A.辅助性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99.荧光效率是指

A.表示荧光色素即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

B.是指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

C.是指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

D.是指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

E.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

100.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聚氯乙烯

B.聚苯乙烯

C.三聚氧胺

D.尼龙膜

E.硝酸纤维素膜

101.检测不完全抗体可使用的凝集反应为

A.协同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间接血凝试验

D.Coombs试验

E.反向被动血凝试验

102.注射丙种球蛋白属于

A.自动自然免疫

B.自动人工免疫

C.被动自然免疫

D.被动人工免疫

E.自然免疫

103.在RIA中,放射强度测定所用的单位是

A.cpm或cps

B.OD

C.G或mCi

D.mCI/μg

E.IU

104.单向琼脂扩散法最常用于

A.抗体定性

B.抗体定量

C.抗原定性

D.抗原定量

E.免疫复合物定量

105.肿瘤特异性抗原一般表达于

A.胚胎细胞表面

B.胚胎细胞核内

C.肿瘤细胞表面

D.肿瘤细胞核内

E.B+D

106.类风湿性因子属于:

A.IgM B.IgD C.IgG

D.IgA E.IgE

107.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E.免疫应答

108.引起Ⅱ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是:

A.ABO血型抗原B.变性IgG C.青霉素

D.病毒感染细胞E.油漆过敏

109.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是指:

A.酶标记抗原B.酶标记抗体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 E.酶与底物的结合

110.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E.补体和溶血素

111.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条件为:

A.抗原显著多于抗体B.抗体略多于抗原 C.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抗体显著多于抗原E.抗原略多于抗体

112.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

A.T细胞B.B细胞C.裸细胞

D.单核细胞E.以上都不对

113.下列哪类细胞不表达HLAⅠ类分子:

A.APC B.淋巴细胞C.粒细胞系

D.成熟红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

114.移植抗原是:

A.CD分子B.CKs C.HLA分子

D.Ig分子E.TCR

115.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

A.静电引力B.范德华力C.氢键

D.共价键E.疏水作用

116.定人ABO血型,常采用:

A.直接凝集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7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特异性B.可逆性C.比例性

D.阶段性E.亲和性

118.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一个斑点代表一个:

A.蛋白分泌细胞B.抗原C.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E.酶标抗体

11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的方法不包括:

A.间接法B.双抗原夹心法C.竞争法

D.捕获法E.直接法

120.辅助性T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A.CD3+ CD4+ CD8- B.CD3+ CD4+ CD8+ C.CD3- CD4+ CD8+

D.CD3+ CD4- CD8- E.CD3- CD4- CD8+

121.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液是:

A.Ficoll分离液B.Percoll分离液C.贴壁分离液

D.吸附柱分离液E.磁珠分离液

122. 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

A.固定的B.规定的C.与抗原相对而言D.随便设定的E.人为规定的123.T细胞功能检测不包括:

A.T细胞增殖实验B.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C.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D.体内试验E.溶血空斑试验

124.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

A.淋巴结B.脾脏C.扁桃体

D.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胸腺

125.常见荧光色素不包括:

A.异硫氰酸荧光素B.四乙基罗丹明C.藻红蛋白

D.镧系螯合物E.半乳糖苷

126.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和作用方式不包括:

A.自分泌B.旁分泌C.内分泌

D.多效性E.单一性

127.艾滋病患者特征性的免疫诊断指标不包括:

A.T细胞总数减少B.T细胞亚群比例倒置C.CD4+ T细胞数量减少

D.CD4+ /CD8+比值小于1.0 E.CD8+ T细胞数量减少

128.被称为卵巢癌相关抗原的是

A.CA153 B.CA125 C.CA199

D.CA50 E.NSE

129. 关于HIA错误的是

A.是目前已知最复杂的人类基因系统

B.由400万碱基组成

C.传统上分为I、Ⅱ、Ⅲ类基因

D.工类包括经典的HlA-A、B、C、D

E.Ⅱ类包括经典的HLA-DP、DQ、DR

130. HLA-Ⅱ类经典的基因是

A.HLA-A、B、C B.HLA-DQ C.HLA-DR

D.HLA-DP E.HLA-DP、DQ、DR

131. 关于超敏反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刺激产生过强的反应

B.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C.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E.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变化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132. 肿瘤相关抗原的特点是

A.只存在于肿瘤细胞B.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高C.有严格的肿瘤特异性D.肿瘤相关抗原仅存在于血清中E.仅以膜结合形式存在

133. 关于免疫的概念,正确的是

A.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的过程B.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D.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

134. 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叫做

A.免疫应答B.免疫防御C.免疫监视

D.免疫自稳E.免疫识别

135. 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包括

A.抗体效价高B.以IgM为主C.IgG与IgM几乎同时发生D.维持时间长E.为高亲和性抗体

136. 下列不属于免疫应答过程的是

A.T、B细胞的活化、增殖B.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C.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37. 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因素应排除

A.免疫分子B.中枢免疫器官C.免疫细胞

D.周围免疫器官E.MHC基因产物

138.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指:

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和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以外的细胞。

139. 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

A.异硫氰酸荧光素B.四乙基罗丹明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D.藻红蛋白E.镧系稀土元素(Eu3+)=

140. 转化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不包括:

A.细胞体积变大B.染色质疏松C.胞质内空泡有或无;D.伪足有或无E.胞质增多,嗜酸

141.下列哪个试验是可以用来检测B细胞功能?

A.细胞毒试验B.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C.ELISPOT D.滤膜渗透法(Boyden小室法)

E.ELISA

142. 常用的HRP发光底物为:

A.鲁米诺或其衍生物B.对-羟基苯乙酸C.AMPPD

D.吖啶酯E.三联吡啶钌

143. 测定T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试验是

A.锡克试验B.狄克试验C.结核菌素试验

D.天然血型抗体滴度E.血清IgG测定

144. 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层液的最佳密度为:

A.1.030 B.1.035 C.1.092;

D.1.020 E.1.077

145.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

A.T细胞B.B细胞C.中性细胞

D.吞噬细胞E.NK细胞

146.下列哪一项不是用于标记酶的特点:

A.酶活性高B.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C.理化性质稳定;

D.价廉易得E.易失活

147.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的细胞表面分子是:

A.CD4 B.CD2 C.CD58

D.CD3 E.CD21

148.用尼龙棉柱分离细胞时,不易黏附尼龙棉纤维而被洗脱的细胞是:

A.粒细胞B.B细胞C.单核细胞

D.T细胞E.血小板

149.活细胞经台盼蓝染色后呈:

A.蓝色B.棕色C.红色

D.不着色E.天青色

150.完全抗原的特征是:

A.无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B.有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C.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D.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151.荧光效率是指

A.表示荧光色素即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

B.是指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

C.是指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

D.是指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

E.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

152.影响沉淀试验的因素包括

A.抗原与抗体的比例

B.温度

C.盐浓度

D.以上三项

E.仅B+C 153.I型变态反应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物质是介导的:

A.IgE B.IgM C.补体D.IC E.IgG

15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性关节炎C.Diegorge综合征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E.强直性脊柱炎

155.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156.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T细胞157.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158.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

159.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IgM B.IgA C.IgG D.IgE E.IgD

160. IgG的Fc段是。

A.抗体与抗原结B.具有抗体活性的部位C.各类Ig的抗原决定簇存在的部位

D.与某些细胞结合的部位E.激活补体的部位

161.下列各项用于反映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

A.淋巴细胞转化B.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C.迟发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D.移动抑制试验E.CD3检测

162.对流免疫电泳的沉淀线出现在抗原抗体之间且靠近抗原孔可说明

A.抗原强阳性B.抗原弱阳性C.抗原阴性

D.抗体弱阳性E.抗体阴性

163.下列何种抗原是触发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抗原

A.HLA-A、B 、C B.HLA-DP C.HLA-DQ D.HLA-DR E.HLA-D

164.人类MHC基因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A.第1对B.第6 对C.第9对D.第12 对E.第19 对

165.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杀灭或排斥突变细胞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D.免疫应答 E.兔疫识别

166.用异硫氰荧光色素(FITC)作标记时其激发光波长近于

A.365nm B.435nm C.450mn D.490nm E.500nm

16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分子是

A.C1 B.C2 C.C3 D.C4 E.C5

168.检测不完全抗体可使用的凝集反应

A.协同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血凝试验

D.Coombs试验E.直接凝集反应

169.ELISA试验时易造成空白值增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

A.加样不准B保温时间短C洗涤不彻底D比色误差E包被不好

170.GVHR的中文全称为

A.宿主抗移植物反应B移植物抗宿主反应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D.荧光偏振免疫分析E人类白细胞抗原

171.为提取高纯度特异性IgG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区带电泳B.凝胶过滤C.亲和层析D.选择性沉淀E.超速离心

172.初次应答中首先产生的抗体是

A.1gA B.IgG C.IgM D.IgE E.IgD

173.用于前列腺癌初筛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是

A.AFP B.PSA C.CEA D.CAl9-9 E.HCG

174.不完全抗原的特点是

A.仅具有免疫原性B仅具有反应原性C具有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D.与抗体不产生沉淀反应E.不可能是病原微生物的产物

175.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发光物由于

A.在一定波长激发光照射下发光B.在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而发光C.在电子激发态时发光D在电子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而发光E.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发光物而发光

176.组织相容性抗原指的是

A.同种异型抗原B.隐蔽的自身抗原C同种移植抗原

D.有核细胞表面抗原E.N曾异性抗原

177.NBT还原试验。常用来检测

A.吞噬细胞吞噬能力B.吞噬细胞细胞内杀伤能力

C.T细胞活力D.B细胞活力E.NK细胞活力

178.Ⅱ型变态反应又称

A.速发型变态反应B.迟发型变态反应C.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D.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E.Arthus反应

179.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服用小儿麻痹糖丸B白喉抗毒素C丙种球蛋白D干扰素E输血

180.动物免疫中最常用的佐剂是

A.卡介曲B.氢氧化铝C.脂多糖D.福氏佐剂E.细胞因子佐剂

181.半抗原必须与下列何种物质结合才具免疫原性

A.红细胞

B.免疫佐剂C.免疫增强剂D.蚩白质E载体

182.如反应板上包被某抗体,用一步法(标记抗原与标本同时加入)测某抗体时,如标本中含相应抗原,则结果出现

A.假阳性B.假阴性C.前带反应D.后带反应E.无影响

183.下列哪项指标可以评价AIDS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A.CD2+/CD3+比值B.CD3+/CD4+比值C.CD3+/CD8+比值D.CD4+/CD8+比值E.CD2+/CD4+比值

184.E花环法用于

A.T淋巴细胞计数B.T淋巴细胞功能检测C.B淋巴细胞计数D.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E.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85.慢性肉芽肿病发病原因是

A.红细胞内酶缺陷B.T细胞功能缺陷

C.B细胞功能缺陷D.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E.补体功能缺陷

186.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A.组织相容性抗原B.移植抗原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87.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

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

C.被动吸附抗原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

E.以上均是

188.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A.无抗原特异性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

189.TC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

A.协同刺激分子受体B.MHC—H类分子

C.IL—12 D.IFN一γ E.IL—2

190.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191.Ⅲ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A.红细胞浸润B.巨噬细胞浸润C.淋巴细胞浸润

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中性粒细胞浸润

192.在减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的是

A.IgM B.IgG C.IgE D.IgD E.IgA

193.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上CD4抗原,荧光素应标记在

A.CD4抗原上B.CD4单克隆抗体上C.固相载体上

D.抗人Ig抗体上E.某种动物红细胞上

194.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理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E.Ⅴ型变态反应

195.I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E.以上均不是

196.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主要致病的抗体是抗乙酰胆碱(ACR)抗体

B.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C.它的发病与胸腺病变有一定关系

D.在病人血清中尚可检出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胃壁细胞抗体) E.该病有遗传倾向性

197.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98.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A.H链和L链均不同B.V区不同C.L链不同

D.H链不同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199.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E.以上均正确

200.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 1.免疫学: 2.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 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10.最适比(optimalratio) 带现象(11.zonephenomenon) 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半抗原 13.免疫佐剂14. 多克隆抗体15.(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凝集反应章5第 16.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17.间接凝集反应18. 明胶凝集试验19.

第6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试验 21. 免疫浊度测定 22.凝胶内沉淀试验23. 单项扩散试验24. 双向扩散试验 25. 免疫电泳技术26. 对流免疫电泳 27. 火箭免疫电泳28. 免疫电泳29. 免疫固定电泳30.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 免疫溶血法32. 33.补体结合试验 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感染 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36. Ⅱ型超敏反应 37.Ⅲ型超敏反应38. Ⅳ型超敏反应 39. 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自身免疫 41. 自身免疫病42. 自身抗体43. 抗核抗体44. 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6. 47.本周蛋白 血清区带电泳 48.免疫电泳49. 免疫固定电泳 50.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2. 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肿瘤抗原 54.肿瘤标志物55. 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7.移植排斥反应58.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9.(GVHR) 血清学分型法60. 二、填空题。.

最新免疫学检验试题

章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 SPA能特异性与下述哪种lg的Fc段结合? ( ) A. lgG B. lgA C. lgM D. lgD 2. 在人类血清的lg中,K链和入链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2:1 3. 56C 30分钟可使下列哪种I g丧失生物学 活性?(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4. 胎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l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 ) A. lgG B. lgA C. lgM D. lgD 5. 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 A. C2 B. B 因子 C. C1q D. C3 6. 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 A. 中和作用 B.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 C. 调理作用 D. 溶菌作用 7. 补体含量增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 肿瘤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血清病 D. 肾小球肾炎 8. 关于旁路途径正确的叙述是:( ) A. 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 B. 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相同 C. 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 D. 需要经典途径的识别单位和活化单位的参与 9. 能引起恶液质的细胞因子是:( ) A. TNF- a B. TGF- 3 C. lFN-a D. lL-2 10. 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错误的是:( ) A. lL ——白细胞介素 B. EPO ――血小板生成素 C. SCF ――干细胞生长因子 D. TNF ――肿瘤坏死因子 11. 关于MHC I类分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 B. 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C. 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D. 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12. 下列哪种疾病与HLA-B27 抗原相关性显著:( )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重症肌无力 D. 强直性脊柱炎 13. 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 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 A. HLA 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 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 移植物供血不良 D. 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14. 粘附分子包括下列哪项?( ) A. 粘合素家族 B. 免疫球蛋白家族 C. 选择素家族 D. 以上全都是 15. 绵羊红细胞受体又称为:( )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16. 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 A. B 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B. NK 细胞引起ADCC 效应 c?单核吞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级 《免疫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免疫对机体() A、有益 B、有害 C、无益也无害 D、有害无益 E、正常情况下有益,异常情况下有害 2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引起() A、反复感染 B、超敏反应疾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免疫耐受性 3 、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何种Ig 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 A、IgA B、IgM C、IgD D、IgE E、IgG 4、现代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B、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 5、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肿瘤发生 C、免疫耐受性 D、超敏反应性疾病 E、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变应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左剂 E、抑制剂 7、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抗毒素 B、细菌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干扰素 8、关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述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D、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无关 E、免疫球蛋白不是抗体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A、Fab段 B、Fc段 C、CH2 D、CH3 E、VL和VH 10、破伤风紧急特异预防用() A、抗生素 B、细菌素 C、破伤风类毒素 D、破伤风抗毒素 E、干扰素 11、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血清型IgA B、分泌型IgA C、IgM D、IgG E、IgD 12、不能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 A、细菌内毒素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免疫复合物 13、人类MHC定位于() A、第17号染色体 B、第7号染色体 C、第16号染色体 D、第6号染色体 E、第2号染色体 14、胸腺发育不良,哪种细胞产生不足()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单核细胞 E、红细胞 15、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胰腺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16、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 A、B细胞 B、Th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Tc细胞 17、抗体和补体都具有的生物学作用() A、特异性结合抗原 B、ADCC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调理作用 E、过敏毒素作用 18、具有免疫记忆的的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T细胞、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抗体浓度低,亲和力高 E、先产生IgG后产生IgM 20、妊初期母体被病毒感染后易发生胎儿畸形的原因是() A、胸腺发育未成熟 B、胎盘屏障发育未完善 C、皮肤屏障未发育完善 D、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未完善 E、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 21、灭活补体,血清标本需要加热() A、37℃30分钟 B、56℃30分钟 C、60℃30分钟 D、80℃30分钟 E、60℃20分钟 22、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异常的免疫应答 B、均有补体参与 C、均有个体差异 D、均可导致组织损伤 E、不需抗原参与 23、不出现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类型是() A、I型超敏 B、Ⅱ型超敏 C、Ⅲ型超敏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不是 2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Th1细胞 C、Th2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活化的T细胞 25、不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肾小球肾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血清病 D、过敏性鼻炎 E、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26、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A、属于细胞免疫 B、无抗体参与 C、发敏迅速 D、T细胞介导 E、导致组织损伤 27、注射哪种物质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 B、青霉素 C、卡介苗 D、白喉抗毒素 E、人免疫球蛋白 2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 ) A、活疫苗 B、抗毒素 C、类毒素 D、外毒素 E、内毒素 29、ABO血型鉴定的试验属于() A、沉淀反应 B、免疫标记技术 C、凝集反应 D、中和反应 E、以上均不是 30、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A、NK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T、B淋巴细胞 E、组织细胞 二、填空题(2分/题,共计20分) 1、免疫系统由、、组成。 2、常用的活疫苗有、、等。 3、能通过胎盘的Ig是 ,有助于传染病早期诊断的Ig 。 4、补体的裂解产物C5a具有和作用。 5、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6、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是、。 7、CTL的主要作用是。 8、B-2细胞的的主要功能是、、。 9、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病的治疗。 10、由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称。 三、名词解释(6分/题,共计30分) 1、抗体: 2、HLA: 3、补体: 4、干扰素: 5、人工被动免疫: 四、问答题(20分/题,共计20分) I型超敏反应有哪些特点?如何防止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英国 D 美国 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 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 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 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 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C 2.D 3.D 4.E 5.E 6.E 7.C 8.A 9.D 10E 11.C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 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随着免疫学和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检 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 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 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 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 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 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三、免疫学检验 第二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 2、免疫辅佐细胞 三、免疫分子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 第二章免疫化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原 一、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 2、理化特性 3、其他因素 二、抗原的特异性 1、抗原决定簇 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 B. IgA C. IgG D. IgE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研复习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或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初始淋巴细胞(naive lymphocyte);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2.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 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 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 名词解释: 抗原(antigen,Ag);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与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与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自身抗原(autoantigen);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佐剂(adjuvant)。 2. 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 得高效价抗体? 4. 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 简述TD-Ag和TI-Ag的主要区别。 6. SAg与常规Ag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 能够活化T、B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 请列表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 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 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2.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3.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 附带答案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 4.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6.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7.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 IgM B. IgA C. IgG D. IgE E. IgD 【答案】C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①直接~: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②间接~: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

免疫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1、异嗜性抗原 2、McAb 3、ICC 4、CDR 5、MAC (2)1、TD-Ag 2、HVR 3、免疫耐受4、MHC 5、TCR复合体 (3)1. APC 2. ADCC 3. HLA 4. CK 5. 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 1.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_______和_______。 2.抗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特性。 3.补体裂解片段C3a、C5a具有趋化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4.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是__________。 6.位于HLA-Ⅱ类基因区,其编码产物参与内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的基因是LMP和____。 7.根据TCR种类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亚群。 8.NK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为_______和CD16。 9.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有单倍型遗传、共显性遗传、__________和________。

10.新生儿溶血症属于_______型超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_______型超敏反应。 11.动物免疫血清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重性。 12.B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13.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是_____________。 14.HLA复合体位于第____染色体。 15.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___和______。 16.T细胞的协同受体为_______和_______。 17.在I型超敏反应中,新合成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血小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 18.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关的是____和____型超敏反应。 19.半抗原是指具有_________性,不具有___________性的物质。 2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_______,在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Ig 是_____。 21.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有C3a、_____、________。 22.经典的HLA-Ⅱ类抗原由DP、___、____基因编码。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第1 章概论 1. 免疫学: 2. 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 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zoneofequivalence ) 10.最适比( optimalratio ) 11.带现象( zonephenomenon) 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13.半抗原 14.免疫佐剂 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第5 章凝集反应 16.凝集反应 17. 直接凝集反应 18. 间接凝集反应 19. 明胶凝集试验第6 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21. 絮状沉淀试验 22. 免疫浊度测定 23. 凝胶内沉淀试验

24. 单项扩散试验 25. 双向扩散试验 26. 免疫电泳技术 27. 对流免疫电泳 28. 火箭免疫电泳 29.免疫电泳 30. 免疫固定电泳第19 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31. 补体 32. 免疫溶血法 33. 补体结合试验第22 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 感染 第23 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5.超敏反应 36.I型超敏反应 37.U型超敏反应 38.川型超敏反应 39.W型超敏反应 第24 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41.自身免疫 42. 自身免疫病 43.自身抗体 44.抗核抗体 第25 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 免疫增殖性疾病 46.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47. 本周蛋白

48. 血清区带电泳 49. 免疫电泳 50. 免疫固定电泳第26 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51. 免疫缺陷病 5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 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 肿瘤免疫学 54. 肿瘤抗原 55. 肿瘤标志物第28 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 移植 5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8. 移植排斥反应 59.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60. 血清学分型法 、填空题。 第1 章概论 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 代免疫学时期 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 自稳、免疫监视。 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 径。 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B1型题)_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B1型题) 1、既具有抗原吞噬能力又有抗原提呈能力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2、既不表达HLA-Ⅰ类抗原又不表达HLA-Ⅱ类抗原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3、应用CDC方法检测HLA-DR抗原所使用的待测细胞为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4、PHA刺激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5、免疫比浊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6、流式细胞仪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7、细胞毒试验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8、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9、测定T细胞数量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0、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1、测定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2、白血病儿童从骨髓库中得到别人捐献的骨髓,属 A.自体移植 B.同种移植 C.异种移植 D.同系移植 E.胚胎组织移植 13、试验性将猪心移植给猴,属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A.mm B.μm C.nm D.p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教案首页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荧光免疫技术(fluoroimmunoassay)是免疫标记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 种检测方法,其将免疫学反应酶异性与荧光技术的敏感性结合起来。基本 原理是:利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使之在涂片上或组织切片上以一定的条件 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特异性地结合,通过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 板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使标本结合的荧光素激发而产生荧光,借助荧光显 微镜来进行观察,可以判断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有无。荧光免疫技术被广泛 地应用于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 第一节荧光的基本知识 一、荧光现象 荧光就是某些物质受到一定波长光的激发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 的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 二、荧光技术中有关的概念和参数 1.发射光谱 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所记录到的样品发射荧光的相对强度。 2.激发光谱 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所记录到的相应 的荧光发射强度。 3.荧光效率 荧光物质不会将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转变成为荧光,荧光效率是指荧光 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变序为荧光的百分率。 荧光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荧光强度)/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 发光强度) 不同的荧光物质各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即在某一特定波 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和最发射峰。选择激发光波长在最接近于荧光物质的最 大吸收峰的波长,而且测定光波长也设定在最接近于最大发射光波峰时, 可得到最高的荧光效率。 4.荧光寿命 指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 度时所用的时间。 5.荧光的猝灭 指荧光物质的荧光辐射能力在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发生减 弱的现象。一些化合物有天然的荧光猝灭作用而被用作猝灭剂,用以消除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A.mm B.μm C.nm D.p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中毒性疾病是( A ) A、猩红热 B、淋巴管炎 C、丹毒 D、咽峡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BCD ) A.支原体 B.螺旋体 C.立克次体 D.放线菌 E.真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BDE ) A.肽聚糖 B.荚膜 C.脂多糖 D.鞭毛 E.菌毛 3.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是:( ABCE ) A.脂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沉淀反应.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precipetaiton)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反。早在1897年Kraus就发现,细菌培养液与相应抗血清混合时可发生 沉淀反应(precipetaiton)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反。早在1897年Kraus就发现,细菌培养液与相应抗血清混合时可发生沉淀反应。1905年Bechhold把抗体放在明胶中,将抗原加于其中,发现沉淀反应可在凝胶中进行。Oudin(1946)报告了试管免疫扩散技术,Mancini(1965)提出单向免疫扩散技术,使定性免疫试验向定量化发展。另一方面,免疫浊度法的出现,使沉淀反应达到快速、微量、自动化的新阶段。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二阶段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参见第九章)。经典的沉淀反应在第二阶段观察或测量沉淀线或沉淀环等来判定结果,称为终点法;而快速免疫浊度法则在第一阶段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的速率,称为速率法。现代免疫技术(如各种标记免疫技术)多是在沉淀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沉淀反应是免疫学方法的核心技术。第一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 验絮状沉淀试验为历史较久,又较有用的方法。该法要点是:将抗原与抗体溶液混合在一起,在电解质存在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沉淀试验受到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而产生了两种最适比例的基本测定方法。(一)抗原稀释法抗原稀释法(Dean-Webb法)是将可溶性抗原作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的抗血清等量混合,置室温或37℃反应后,产生的沉淀物随抗原的变化而不同。表12-1系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例的实验结果。表12-1Dean-Webb定量沉淀试验 管号抗原抗体总沉淀量反应过剩物抗原沉淀量抗体沉淀量沉淀中Ab/Ag 1 0.003 0.68 0.093 Ab 0.003 0.090 30.0 2 0.005 0.68 0.145 Ab 0.005 0.140 28.0 3 0.011 0.68 0.249 Ab 0.011 0.238 21.7 4 0.021 0.68 0.422 Ab 0.021 0.401 19.1 5 0.032 0.68 0.571 Ab 0.032 0.539 16.8 6 0.043 0.68 0.734 - 0.043 0.691 16.1 7 0.064 0.68 0.720 Ab --- 8 0.085 0.68 0.601 Ag --- 9 0.171 0.68 0.464 Ag --- 10 0.341 0.68 0.368 Ag ---单位:mmol/L 从表12-1可以看出,1~5管为抗体过剩管,7~10管为抗原过剩管,唯第6管沉淀物最多,两者之比为16:1,即最适比。(二)抗体稀释法(Ramon)法本法采用恒定的抗原量与不同程度稀释的抗体反应,计算结果同上法,得出的是抗体结合价和最适比。现今,为了取得抗原与抗体的最佳比例,已将以上两法相结合,即抗原和抗体同时稀释,称为棋盘格法(亦称方阵法),找出最佳配比。举例见表12-2。表12-2方阵最适比测定 抗体稀释度抗原稀释度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 对照 1/5 ++++++++++++± --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抗原: 2.抗体: 3.ADCC作用: 4.超敏反应: 5.条件致病菌: 6.病毒的复制: 7.脓毒血症: 8.鞭毛: 9.细胞因子: 10.败血症: 二、单项选择题: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2.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 D.眼结膜 3.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结核杆菌 4.识别与清除病原微生物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这一免疫功能被称为( ) A.免疫监视 B.免疫稳定 C.免疫防御 D.免疫耐受 5.T细胞表面标志不包括( ) A.CD2 B.CD3 C.MHCⅡ类分子 D.有丝分裂原受体6.MHC限制性是指( ) A.抗原与抗体结合受自身MHC限制 B.补体激活受自身MHC控制 C.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 D.IgG调理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 7.属Ⅰ型超敏反应( ) A.新生儿溶血症 B.血清过敏性休克 C. 血清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8.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 ) A.Ⅰ型和Ⅱ型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Ⅰ型和Ⅲ型9.Ⅳ型超敏反应特征( ) A.IC沉积血管壁 B.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C.血管扩张水肿 D.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10. 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素11.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C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D.生来就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