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

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

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
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

三年级科学第五课

有趣的磁铁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磁铁有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

铁有两个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

相吸。

2、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相同;自行设

计并用多种方法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

3、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

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探究磁铁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1、观察演示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

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用:磁铁、铁钥匙、回形针、铁钉、火柴、塑料尺、

纸片、小钢珠、吸管、粉笔、铁片、装书钉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猜谜)导入

1、猜谜。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就让大家猜一个谜语:一物脾气怪,专把钢铁爱,遇到就粘上,不扯分不开。猜一物体?谁能揭开这个谜底?

2、引入。师:对!磁铁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中国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发现了磁石的存在,用磁铁做成指南针指示方向在中国历代一直被使用着,成为中国对世界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之一。现今磁铁的应用更是广泛。磁铁有哪些性质?本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磁铁,并探究磁铁的磁性,引出课题《有趣的磁铁》。(二)、新授

一、认识磁铁(磁铁的形状、取名)

1、出示一些常用的各种形状的磁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我们常用的各种形状的磁铁(以实物和多媒体图片展示磁铁),谁来说说这些磁铁的形状?

2、让学生说说磁铁的形状。(U形、条形、环形、蹄形、、、、、、)

3、根据磁铁的形状给磁铁取名字。师:我们根据磁铁的形状来给它们取取名字,谁来说说?(出示磁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磁铁的名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棒形磁铁、磁针、不规侧磁铁)

4、上面所出示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同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课件显示:

上面的磁铁上都标有字母N和S,它们有什么本领呢?运用旋转架磁铁指示方向明确S表示南极,N表示北极。

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认识磁铁具有磁性。

1、师:盒子里有好多物体,把这些物体一一取出来,注意轻拿轻放,我们先是推测磁铁能吸引其中的哪些物体,然后通过磁铁来吸一一验证。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进行交流、汇报各小组的探究情况。

4、进一步引导出实验结论,师:通过这个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一类材料的物体?(课件出示)实验结论: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三、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

1、师:磁铁具有磁性,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案,课件出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方法。

师:我们可以把实验方法归纳为六个字:取点、悬挂、记录。

4、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比较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把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上。

5、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数量来描述磁铁磁性的强弱。师: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原来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6、师生小结:条形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它有两个磁极。

课件展示: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磁铁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四、探究磁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每组两辆装有两块条形磁铁的小车,颜色相同的磁铁称为同性磁极,颜色不同的磁极称为异性磁极。实验探究先猜测,后实验验证。多媒体展示: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五、总结磁铁的性质,然后分组讨论在生活中磁铁的用途。如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地球仪、电磁起重机等。

六、教学反思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对磁铁进行观察,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想办法探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提出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问题,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任务。

其次我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此题的性质。

活动一:交流我见过的磁铁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

活动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首先让学生猜测并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学生在实验磁铁能吸引哪

些物体时,可能会发现磁铁的其它一些现象,可让学生自由交流,引导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一样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来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一样,最后实验的结论是——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最后通过玩小车,发现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感到的不是教材处理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让我们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在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 情绪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的求知欲较强,但由于我校在整体改造阶段,现借教于他校。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具、挂图以及科学实验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学习上略显枯燥)。但总体上同学们的求知欲还是很高的,基本能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期末测试合格率98%,优良率80%左右,另外,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科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有七个单元、二十二个小节,内容纷杂、互不相连。有自然科学、微生物世界、遗传科学等等;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和指导并共同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本教材有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在第一、二单元自然科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和学生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探究春天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第三、四单元学习中积极培养同学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善于观察、勇于动手、积极总结交流。第五、六、七单元学习中要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讨论问题的能力。学习成果发布会,在这学期大家在各单元的学习中成果展示;科学小制作、科学实验记录、科学小论文等。在展示中表彰优秀,总结经验,让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辛苦、享受成功,潜移默化的体会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一、课程目标 1单元——春天的故事: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小鸟在唱歌,冬眠的动物醒了,大地变绿了,仔细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简单写出感受春天的调研报告,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使其更加美丽。 2单元——变化的天气:认知一年四季天气变化的特征以及天气对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天气对地域的影响,学习制作科普小报。 3单元——玩具总动员: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同学们拆装玩具,作好记录,认识玩具的工作原理,学习设计与制作电动玩具,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 4单元——变废为宝:认识什么是废物,如何把废物变废为宝,发挥废物的最大功效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利用废物,减少废物对地球的污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青岛版教材 教学课时:36课时 日期:2020年2月 【课程背景】

教材分析 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包括“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事物”、“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等研究主题。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也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科学课就是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神奇的生物世界让每个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学生对此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 遵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物生长与繁殖”作为主要线索,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植物的“分身术”》、《植物繁殖新技术》等内容感受生命世界,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两课组成一个单元,主要研究、认识春、夏季星空的星座及其变化规律,引领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承接了五年级上册“秋冬星空”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与前面“秋冬星空”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六课组成第五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本单元所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1]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 2. 种子名称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形特点 凤仙花圆形、很小、褐色还带有一点绿 绿豆椭圆、较小、绿色 玉米圆锥形、水滴状、中等大、黄色 花生椭圆、较大、米黄色 红豆椭圆、较小、暗红色 黄豆圆形、中等大、黄色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活动记录 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 生长发育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和种子成熟 日期3月20日3月27日5月13日5月22日6月7日7月11日7天,47天,9天,15天,35天,110天. 2.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 (5)√ 资料阅读 选择题(1)A (2)B (3)B (4)C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6)√(7)√(8)×(9)√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1.整理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破土而出的时间3月27日刚出土时叶的样子很小、低头、合拢 刚出土时茎的颜色嫩绿色叶在茎上怎样排列左右、前后对齐(对 生)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 么不同第一对叶子厚实,小,圆形,深绿色,光滑。后面长出的叶子薄、大,长椭圆形,绿色,有点粗糙,叶边缘有刺。 其他发现发芽时间很慢,第一对真叶长出后长叶的速度加快。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阳光、空气。(2)叶。(3)太阳。(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 3.简答题 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 活动记录:(仅供参考) 观察时间刚出土时一周以后两周以后三周以后四周以后……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洋里的动物》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里的第5课。前4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根据动物对外形特征等进行分类,并探究草地里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探究,将学生的探究学习从熟悉的草地环境跳转至神秘而陌生的海洋环境。本课活动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活动2 它们适应海洋生活”等3个教学活动。“情景图倒入”以卡通主题人物发现海上跃出海豚的情景,引出“海洋里还有哪些动物”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生活在海洋里动物,并通过辨认这些动物的类别,知道浩瀚的海洋里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活动2它们适应海洋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不同种类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同时,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各种类的海洋动物都具有能适应海洋生活的特征。因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到海洋动物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适应海洋生活的方式不同,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虽已有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的学习基础。首先,学生从小到大,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一些海洋动物。其次,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物类别的简单识别,同时还初步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本课学生对海洋动物的识别和分类。但海洋动物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范围交叉小、距离远,相对于较容易获取直接经验的草地小动物,学生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深海、远海区域的海洋动物,不容易取得如草地里蚯蚓、蚂蚱那样近距离多角度的详实观察。认知经验往往来自书籍、网络媒体等,或是在海洋馆里泛泛的展览和参观。所以,学生对海洋动物的了解远不如近在咫尺的草地动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 一、填空题 1.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 2.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花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所花的时间越多,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 3.测量时间可以使用_________计时。 二、判断题 1. 不同的小球,质量越大,在同一轨道运动得越快。() 2.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3.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4.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5.只要小球有质量,就可以在轨道上运动。() 6.有了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7.为了节约时间,做实验时,小球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我们测一次。() 8.每次实验换一个质量大的小球是为了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出小球运动的时间。() 9.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10.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11.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三、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 B.羚羊 C.斑马 2.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要判断它们运动的快慢,需要的器材是()。 A.放大镜 B.秒表 C.照相机 3.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的快慢()。 A.一定是相同的 B.一定是不同的 C.可能是不同的 4.下列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 B.羚羊 C.斑马 四、实验题。 在设计“在同一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时,下面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请在括号里画“√”。 ()小球的大小。 ()实验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捡一些落叶。为每小组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2)、生: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要知道: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2)、生: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去发现: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预习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5课《浮与沉》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浮力。 2.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于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知识点梳理 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 2.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轮船、橡皮艇、浮桥、竹筏、游泳圈、救生衣等。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目标: 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钩码、橡皮筋、尺子。 1.用橡皮筋把钩码勾住,数值悬在空中,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2.再用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整个过程中,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 一、我会判断 1.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 2.潜艇是利用水的浮力制造的。( ) 3.沉在水中的石块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 二、我会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应用中没有运用到水的浮力的是( ) A救生衣B远洋巨轮C温度D浮桥 (答案:一、1.√ 2.√ 3 .×二、1.C ) 第16课《弹簧里的学问》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发生变形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是弹力。 2.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了解弹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是弹力。 2.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撑竿跳高、橡皮筋、摩托车减震器、弹簧秤。 3.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有弹性,能够跳得更高,橡皮筋有弹性,可以用来扎住头发,摩托车减震器利用弹簧有弹性,可以减轻人坐车时的颠簸感,弹簧秤可以测量物体重量。 4.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 一、填空 1.撑杆跳运动员跳高时,运动员对________施加了力,使撑杆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撑竿弯曲,为了恢复原来的形状,弯曲的撑竿具有________,从而使运动员跳得很高。 2.篮球,乒乓球掉在地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力。 3.像弹簧这样,压缩和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是弹力。 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每课)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 (每课)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一、问题解答 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2、怎样移动重物 一、问题解答 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 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 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3、斜坡的启示 一、问题解答 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 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五单元知识点 1、手指放在鼻子前,深呼吸时会感觉有气流出入。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2 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时会感觉到身体的起伏。结论:通过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3、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4、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5、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6、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7、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认识呼吸过程。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 9、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 10、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 (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11、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3、每个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多。在相同条件下,男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女生略少,因为通常男生肺活量较大,单次通气量比女生多,老师比同学的呼吸略慢。 14、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30分) 1.( )和( )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预知(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利用各种仪器对天气进行观测,并将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形成( )。 3.( )用于记录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百叶箱里放有( )、( )等多种仪器,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4.除了( ),气象观测站还要通过( )、( )等手段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 5.气象站应建在校园中比较( )、( )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 6.风向仪的指向代表( )。例如,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则指向( )。 1.实施计划包括( )、( )。 2.观测天气可以从天气( )、( )、( )、动植物的活动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 )并( ),并将自己的( )与大家分享。 3.根据观测的( ),对原有计划进行( )。制订可实施的( ),将观测结果用( )记录下来。( )两周并坚持( ),以便获得更多的数据。

二、判断(20分) 1.百叶箱不仅能测量空气的温度,还能测量空气的湿度。() 2.气象站应该建在校园中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 3.我们每次使用雨量器之前,都要保证瓶中水面与瓶身的刻度线相重合。 ()4.雨量器里面的漏斗是用来收集雨水的,根据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可以计算降水量。() 5.云、雨、雪、冰雹都是降水的形成原因。() 6.观测天气太累了,不用长期观测,偶尔观测一次就行。() 7.风向仪应该放在离地面约2.5米的地方。() 8.测量降水量时,我们应该把雨量器放在大树下面。() 9.观测天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期坚持。() 10.在实行观测天气的活动时,必须要制订可实施的观测计划,并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三、选择(20分) 1.气象观测站的主要观测手段有( )。(多选) A.地面观测B高空气象观测 C.气象卫星探测 D.推测 2.你认为气象站建在( )最合适。 A.操场 B.教学楼旁边 C.自行车棚 D.教室里 3.我们在使用雨量器之前,应该( ),用尺子量出( )的高度。 A.保证瓶中水面与瓶身刻度重合 B.保证雨量器的干净整洁 C.从起始刻度线到瓶中水面的高度 D.从起始刻度线到瓶盖的高度 4.风向仪的特点是( )。(多选) A.两头一样重 B.一头重一头轻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教科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32课时 授课教师:新密市米村镇茶庵小学徐彩丽 课程性质: 科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素养是学生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科学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基本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课程目标: 一、本册教材体现出的主要学科思想 1. 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3. 注意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4. 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素养 二、运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 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 三、分类目标 (一)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二)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三)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做的不懈努力。 (四)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的模式。 (五)综合性学习 既要达成《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大目标,同时,在各目标的训练过程中,也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和时间界限,力求反映多元化的综合教育目标。 (六)情感目标 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遇到的科学问题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课程内容: 一、内容、要求、课时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