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5章《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 膝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00cm

D.宽10cm长200cm

E.宽10cm长250cm

2. 双腿被开水烫伤的患者,可考虑为其选用的保护具是()

A.支被架

B.床档

C.肩部约束带

D.腕部约束带

E.踝部约束带

3. 宽绷带常用于固定()

A.双肩

B.手腕

C.头部

D.膝部

E.腹部

4. 使用约束带正确的是()

A.符合使用指征即可使用

B.使用前不一定取得患者的同意

C.躁动患者约束带可拉紧以防脱落

D.保护性制动时间可随意延长

E.约束带下垫的衬垫松紧要适度

5. 不可使用约束带的患者是()

A.发热谵妄 B 神经官能症 C.麻醉后未清醒者 D.精神病患者

E.烦躁不安的患者

6. 为防止躁动的婴幼儿发生意外应()

A注射镇静剂B使用保护具C特别护理D增加陪护E冬眠疗法

7. 不需要使用保护具的患者为()

A.分娩后产妇

B. 昏迷

C. 高热

D. 躁动

E. 谵妄

8. 跌倒和坠床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9. 因输氧不当所致的肺水肿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

10. 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损伤属于()

A.物理性损伤

B.化学性损伤

C.心理性损伤

D.生物性损伤

E.机械性损伤

11. 下列哪种属于压力性损伤()

A.跌倒,撞伤

B.冰袋、制冷袋所致的冻伤

C.因导尿不慎所致的尿道黏膜损伤

D.因石膏、夹板固定过紧所形成的局部压疮

E.因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病情加重

12. 肩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00cm

D.宽10cm长200cm

E.宽10cm长250cm

13. 以下化学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不妥的是()

A.熟悉各种药物应用知识

B.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和药疗原则

C.进行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D.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E.为避免患者擅自用药,严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的有关知识

14. 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中,不妥的是()

A. 使用保护具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B.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

C.使用约束带时,其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适宜

D.若患者无主诉不适或者无特殊情况,无需放松约束带

E.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15. 放射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中不妥的是()

A.防止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破损

B.禁忌用力擦拭、掻抓、摩擦、曝晒、紫外线照射等

C.为保持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应经常使用肥皂擦洗

D.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时间

E.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保持照射区域的标记

16. 使用约束带时,应重点观察()

A.神志是否清楚

B.体位是否舒适

C.衬垫是否合适

D.约束带是否牢固

E.局部皮肤颜色与温度

17. 为限制患者手腕和踝部的活动,可用宽绷带打成()

A.外科结

B.死结

C.滑结

D.单套结

E.双套结

18. 使用约束具时,应保持患者肢体处于()

A.患者舒适的位置

B.患者喜欢的位置

C.接受治疗的强迫位置

D.容易变换的位置

E.功能位置

19. 不是锐器伤引起的是()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艾滋病

E.丁型肝炎

20. 配制化疗药物时应戴()

A.无菌手套

B.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

C.一次性橡胶手套

D.乳胶手套内套一副聚氯乙烯手套

E.双层乳胶手套

21. 标准预防中,应采取防护措施的是()

A.接触患者的血液

B.接触患者的体液

C.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D.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

E.以上全是

22. 双手回套针帽占针刺伤原因()

% B50% C60% D70% E80%

(二)A2型题

23.患者王某,因患破伤风被安置在隔离室,表现为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妥的是()

A.用床档,防坠床

B.取下义齿,防窒息

C.枕横立于床头,四肢用约束带以防撞伤

D.纱布包裹压舌板于上下臼齿之间防咬伤

E.室内保持光线充足,安静,以利护理

24.患儿张某,左上肢烫伤,Ⅱ度烫伤面积达10%,入院后经评估需使用保护具,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A.使用前需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B.属于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

C.将患者右上肢外展固定于身体右侧

D.约束带下应置衬垫,且松紧适宜

E.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和温度

25.王护士,在给HIV阳性患者采血后被污染的针头扎伤,她立即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理伤口,还应该按照规定检查HIV抗体的时间,除外()

A.当天周周个月个月

26.韩护士,在位HBsAg阳性患者拔针时,患者突然躁动被针扎伤,韩护士的HBsAg阴性且未注射乙肝疫苗,则应注射()

A乙肝免疫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无需注射疫苗

E.注射胎盘球蛋白

27.苏护士,在为HbsAg阳性患者注射时,患者突然躁动被针扎伤,已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不是规定的随访与检测时间的是()

A.受天

B.第3个月

C.第6个月

D.第9个月

E.第12个月

28.李护士,为一截瘫患者翻身时,正确的弯腰姿势是()

A.应两足并拢,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两足处

B.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膝关节和两足处

C.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处

D.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两足处

E.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两足处

(三)A3/A4型题

(29~30题共用题干)

患者王某,男,62岁,以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烦躁不安而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

29.为了缓解症状,患者应采用的体位是()

A.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B. 抬高床头15°~20°

C. 抬高床头20°,抬高下肢30°

D. 抬高床头70°~80°,膝下支架抬起15°~20°

E. 抬高床头60°~70°,右侧卧位

30.次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为防止患者受伤,护士应为其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

A.使用绷带

B.使用双套结固定肢体防止自伤

C.使用双侧床档防止坠床

D.使用双膝固定防止坠床

E.使用肩部约束带防止碰伤

(31~32题共用题干)

31.刘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因药瓶压力过大,药物溅到眼睛内,刘护士应立即()

A.用肥皂水清洗眼睛

B.用高渗盐水清洗眼睛

C. 用低渗盐水清洗眼睛

D. 用弱酸溶液清洗眼睛

E. 用清水清洗眼睛

32.为了防止药物外溅,其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抽取瓶装药物时,所抽药液以超过注射器3/4为宜

B.稀释瓶装药物时,应插入双针头

C.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D. 抽取药液时,用针腔较大的针头

E.待药粉被溶媒浸透后再晃动药瓶

二、填空题

1.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

()和()四大因素。

2.医院中常见的物理性损伤主要包括()损伤、()损伤、()损伤和()损伤等。

3.医院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物理性损伤、()损伤、()损伤、()损伤和()损伤。

4.护士应具备对各种职业有害因素的()、()、()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5.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和()。

6.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和()。

7.护士用紫外线消毒治疗室时,如果防护不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等不良反应。

8.标准预防技术包括()、()、()、()等,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减少受感染的机会。

9.化疗药物可通过()、()、()等途径,对经常接触的护士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

10.体温计、血压计等时常用护理用品,漏出的汞如果处理不当,可对人体产生()和()作用。

11.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的在职培训与考核。并把护理安全作为()和

()的考核内容之一。

12.护士收到被HBsAg阳性患者污染的针头扎后,受伤护士HBsAg或抗-HBs阴性,且未注射疫苗者,应于()内注射()

并注射疫苗。

13.化疗防护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和()。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 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67-59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病房护士长负责护士的职业安全监管工作,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提供防护设备。 2、护士在执业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化疗药物使用说明书配制药物,配药时带手套。 4、严格执行接触放射线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5、操作前后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6、操作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气管、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带手套。当估计操作会有血液、体液可能溅到眼睛、鼻腔、口腔或者皮肤时,采用适当的保护用具(戴口、面罩、围裙等)来防止感染。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病人或一项操作,操作完后立即丢弃用过的手套。

8、一旦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每次摘下手套均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9、使用针具进行消毒时,带手套,用过的针具立即扔到废物桶内,严格执行普及性预防措施: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手法)不摆弄针头、不徒手分开针头与注射器。 10、用过的针具、刀片或其他锐器置于不易被刺破的专用容器内。 11、操作后及时料理污染场地,不留给他人料理,禁止用污染的手接触开关、清洁区和清洁物品。 12、受到(甲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被刺或损害的伤口。 用清水冲洗被血液或体液溅到的鼻腔、口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特定清洗消毒液冲洗被血溅到的眼睛。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弯腰、扭转的动作较多,长期积累可使腰部负荷过重,更易发生腰部损伤。 2.锐器伤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缝针、手术刀、剪刀、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常见原因包括:①准备物品时被误伤;②掰安瓿、抽吸药物时被划伤;③双手回套针帽时被刺伤;④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病房护士长负责护士的职业安全监管工作,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提供防护设备。 2、护士在执业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化疗药物使用说明书配制药物,配药时带手套。 4、严格执行接触放射线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5、操作前后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6、操作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气管、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带手套。当估计操作会有血液、体液可能溅到眼睛、鼻腔、口腔或者皮肤时,采用适当的保护用具(戴口、面罩、围裙等)来防止感染。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病人或一项操作,操作完后立即丢弃用过的手套。 8、一旦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每次摘下手套均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9、使用针具进行消毒时,带手套,用过的针具立即扔到废物桶内,严格执行普及性预防措施: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手法)不摆弄针头、不徒手分开针头与注射器。 10、用过的针具、刀片或其他锐器置于不易被刺破的专用容器内。 11、操作后及时料理污染场地,不留给他人料理,禁止用污染的手接触开关、清洁区和清洁物品。

12、受到(甲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被刺或损害的伤口。 用清水冲洗被血液或体液溅到的鼻腔、口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特定清洗消毒液冲洗被血溅到的眼睛。 13、报告程序和时限:一旦受到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或带伤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立即逐级报告,当事人伤后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护理部、感染办汇报。 14、用过的污染物品或被传染病源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关规定处理。 15、其他处理程序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16、护士受到职业暴露后有义务接受医院有关部门追踪,对当事人做好保密工作。

传染病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及卫生防护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及卫生防护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等引起,直接损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 (一)制订和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措施 1?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遵照执行,是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的基本措施, 如:消毒隔离制度、废物处理制度、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发生职业暴露上报制度、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等。 2.提供充足相关的防护物品,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刀片。将职业暴露补救防护药品放在医务人员24小时都能拿取的地方。 3?改善洗手条件:配备感应或脚踏式洗手装置,以洗手液替代肥皂。 (二)增强防护意识 1.改变观念: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中只强调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导致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因此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医疗 护理教育观念,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事实证明,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在职业暴露前的预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上海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是否受过培训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程度有关,接受过有关培训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接触病人血液、被医疗器械损伤次数均小于未接受过培训者。美国CDC 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 (1)岗前培训:

对每一位新上岗的护士包括实习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内容包括:掌握一般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知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懂得安全、正确的操作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迅速有效处置等。使其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和防护的重要性,树立普遍预防的职业防护观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时时处处注意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或一旦发生能够进 行及时的处理,避免恐慌,达到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2)在职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在职业安全防护的新技能和新进展的培训,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寻 找存在的问题,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改正错误的操作习惯。 (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处置锐器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职业防护纳入护理操作规范。包括不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手法;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在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伤害;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彳尽快就近和正确地丢弃所有用过的锐器;操作后及时清理,不要留给他人处理;不要人工分捡锐器。 2.加强监督管理,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使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操作中时刻树立防护意识。 (四)合理人员编制 合理人员编制,避免因工作忙乱造成的职业暴露; 少护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 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次数,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五)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任小英调查注射后针头处理(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头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68%。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可使利器伤降低50%。废弃物处 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六)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 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 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等。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劳动保护 1.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 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远期毒性,即生殖系统毒性,表现为对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可出现过敏反应。 2.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 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3.防护措施 (1)医疗机构和相应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化疗药品防护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抽排风设备等。 (2)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管理操作细胞毒素药物的人数应尽量减到最少;细菌毒素药物配置应集中化;运送距离应保持最短;在运输时应使用防碎和易清洗的容器;容器需清楚地标识以辨认它们的潜在危险;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操作区域规范;只允许经批准或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该区只储存细胞毒素药物和工作设备;细胞毒素药物应分别储存在通风、安全的橱柜内;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服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 (3)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 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割安瓿前应 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 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示范文本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 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 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 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 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 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 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 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 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8.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cC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9.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

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 (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 准版)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职业防护管理制

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1. 加强教育,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暴露的认可,掌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标准预防的措施: 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 ⑤及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⑥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安放,及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

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 教育并纠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及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 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 掌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即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5.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1)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血液或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等,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3)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和乙醇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 4)意外暴露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护士长,并同时填写利器伤登记表,由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确认后上报院感办。 5)院感办进行登记备案,并会同感染科专家进行危险评估。尽可能追寻利器源,根据利器源情况确定跟踪检查项目及观察时间。由感染科专家根据伤情制定预防用药方案。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标签: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供应室肩负着全院复用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供应室护士每天接触污染的物品,用多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加上医院普遍不重视供应室,设施条件差,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1]。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供应室护士身体健康,现将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职业防护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发生在本院供应室的48人次护士职业危害相关材料,护士年龄4~54岁,平均48岁。 1.2 方法对上述的48人次的护士资料按职业危害形式、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形式见表1。 2.2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情况48人次中,无一人次按要求做好相应的标准防护工作。事后调查,48人次操作时均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认为标准防护太麻烦。 3 讨论 3.1 职业危害原因分析 3.1.1 认识不到位供应室护士缺乏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有研究表明,如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量要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1]。由此看来,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工作强度大由于供应室不是营利科室,医院多把年龄大,体弱多病的护士放在供应室。另外,基层医院条件差,全人力操作,加之现在要求全院各科室,尤其手术室各种重复使用的器械包,全部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 护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五章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教学目标 1.识记: (1)能正确描述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 (2)能正确说出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及对人体的影响。 (3)能正确陈述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2.理解: (1)能正确描述并解释以下概念:安全环境、保护具、护理职业暴露、护理职业防护、标准预防及护理职业风险。 (2)能正确识别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3)能正确解释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锐器伤、化疗药物职业暴露及汞泄露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4)能正确解释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3.应用: (1)能针对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及需要,正确选择并科学使用各种保护具及辅助器具。(3)能根据锐器伤的情况,正确处理锐器伤,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4)能正确评估化疗药物暴露情况,化疗药物暴露后能正确采取措施。 (5)能针对对汞泄露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一旦发生,能够正确处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人的安全 一、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 二、病人安全需要的评估 三、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治

四、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第二节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二、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四、常见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和时数 方法:讲授、讨论、演示 时数:理论3学时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治;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常见的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 (二)难点: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1.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等,这些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管理者要建立适当的职业安全与防护制度,以减少护士职业病的发生,增强护士职业安全性。 一、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1.机械性因素 护理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被污染酌医疗锐器如头皮针、缝针、刀片等刺伤(统称针刺伤),其他途径为黏膜,皮肤伤口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尤其是手在破损的情况下。通过接触传染媒介被传播疾病,最常见和危险的是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HIV),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很高,一次即可能感染。 2.物理性因素 放射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在治疗子宫癌、直肠癌行腔内放射治疗所采用的放射性核素为钻60,而释放出的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能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不育、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3、化学性因素。: 主要为抗肿瘤药物(Ads)的危害,护士尤其是肿瘤科护士长期处于治疗环境,在药物配制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药物的逸出,形成合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被动吸收Ads,形成潜在的身体危害,经常接触者可能引起自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险。 4.生物性因素 经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有20多种,最常见的主要包括HBV、HCV、HIV等。据研究,含病毒浓度最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在护士工作的压力中有:心理压力,工作负荷及工作危险等。 6.工作环境对护士造成的损伤 工作环境所带来的许多强刺激既影响患者又影响工作者,如细菌病毒的威胁、令人不愉快的气味、长期接触化疗药物造成的身体危害、复杂多样的心理反应的肿瘤患者、生离死别的场景等。 二、防护对策 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要定期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护理管理者首先应该建立安全护理观和职业安全观,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健康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化疗专科理论培训、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化疗防护技能培训,强化预防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应用多种方法宣传职业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与重要意义,如:制作宣传册、制作宣传板、举办“职业防护”、“预防针刺伤”、“如何预防艾滋病”、“搬运患者及提重物的正确方法”等专题讲座,提高防护能力。 2.加强规范化管理 管理者从决策上重视安全防护,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组织和制定严格的防护方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合理安排休假,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3.完善防护设施 为有化疗药的病区设中心配药站,增加百级层流生物安全柜,提供防护用品和设备,如用简易隔离箱,保持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尽可能减少护士在操作时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机会,为病房配置锐器盒,安全留置针、无汞电子血压计及体温计、过床易、防护眼镜、口罩、帽子、脱敏手套、隔离衣等保护性器具,把对护士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4.实行人性化管理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律性,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现象,设法改善工作环境,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减轻护士压力。 医院为全体在职、在岗护理人员提供免费体检。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 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 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 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手术室护士站立 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 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 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 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 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据 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 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 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 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医院常用的体温计、血压计中的水银外漏后在室温下可蒸 发形成汞蒸气。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等。 1.3 生物因素医院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护士在各种操作中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及 患者的体液、血液及分泌物,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如工作服穿着时间较长,沾有血迹未及时更换,有些护士洗手后用工作服拭干,穿工作服进餐等,都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且成为传播 媒介,其中最具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1.4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是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倒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的。 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医院要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鼓励护士参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可减少职业损伤 的发生。 2.2接触各种锐器及感染性废弃物,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毁形分类处理。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一

5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不舒适的最严重形式是(D) A恐惧B烦躁C失眠D疼痛E疲乏 2.引起神经性疼痛的因素为(D) 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心理性因素E机械性因素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需要采取端坐位,此卧位属于下列哪种类型(B) A被动卧位B被迫卧位C主动卧位D稳定性卧位E不稳定性卧位 4.为患者进行灌肠时,应协助患者采取的卧位是(A) A侧卧位B俯卧位C去枕仰卧位D头高足低位E头低足高位 5.为患者取半坐卧位时,需注意床头支架与床的角度应为(C) A10°~20°B20°~30°C30°~50°D50°~70°E70°~80° 6.截石位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A阴道灌洗B脊椎术后C矫正子宫后倾D灌肠E下肢水肿 7.不需要保护具的患者为(A) A分娩后产妇B昏迷C高热D躁动 E 妄想 8.椎管内麻醉后须去枕平卧6小时,其目的是(B) A改善脑部血液循环B预防脑压降低C预防脑部感染D预防脑缺血E预防血压降低9.中凹卧位的姿势(B) A头胸部抬高约5~10°,下肢抬高10~20° B头胸部抬高约10~20°,下肢抬高20~30° C头胸部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30~40° D头胸部抬高约30~40°,下肢抬高40~50° E头胸部抬高约40~50°,下肢抬高50~60° 10.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D) A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B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C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 D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E预防腹膜粘连 11.心力衰竭,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应采取(B) A半坐卧位B端坐位C头高足低位D侧卧位E中凹卧位 12.为胎膜早破的产妇取头低足高位的目的是(D) A预防感染B防止羊水流出 C 利于引产 D 防止脐带脱出E防止出血过多 13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限制患者坐起(E) A约束腕部B约束踝部 C 固定膝部 D 固定肘部E固定肩部 14为了促使不适患者舒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E) A采取有效措施B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C 保持环境整洁病室安静 D 嘱患者卧床休息 E 查找患者不舒适的原因 15为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C) A减轻疼痛B减轻呼吸困难C减轻局部出血D减少回心血量E减少脑部出血 16使用拐杖时腋窝与拐杖间应相距(B)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摘要] 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笔者分析了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并会正确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遭受职业危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临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正确合理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关键词] 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36-04 nurses’ occupational harm and its protection guanyanhuazhaomingyao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occupational harm which the nurses faced in the clinical work,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o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es’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occupational harm the nurses faced who working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s.then,we summarize the common occupation harm,and

护士职业防护管理

护士职业防护管理 发表时间:2012-12-29T10:51:27.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齐波 [导读] 一旦发现病人有严重的感染危险时,当班护士有权对病人实行隔离。 齐波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 150001)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303-01 1 防护管理 1.1 加强职业防护宣教 职业防护是一门新兴又迅速发展的专业,涉及学科较多,其中预防感染知识和防护措施是重要内容,护理部要制定职业防护计划。通过宣教、讲座、知识测验等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特别要认真学习执行2000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还要取得医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添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利用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职业危险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1.2 建立职业损伤报告制度 护理部应与院感办协作,通过三级(医院、科室、个人)监控网络,形成一套完善的职业损伤报告及反馈制度,使受损伤的工作人员得到及时预防及跟踪检测,并定期公布职业损伤及国内外防护情况。提高职业损伤报告的及时率,减少漏报及迟报现象。 1.3 加强护理人员健康监测 医院及护理部重视改善工作条件,对医护人员进行上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实施计划免疫接种和对进入医院感染高危病区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预防接种,使护理人员更加安全有效地工作。 1.4 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治疗车下面应配置小型毁形器,以便将使用过的注射针头、穿刺针头及各种锐器进行及时毁形。若无毁形器,操作完毕应立即将锐器放入不易刺破的、防漏的利器收集箱。护理遇有传染病人和为病人进行化疗时,应戴围裙或是裤套、眼罩、袖套及一次性手套。熟练操作规程,防止药液和雾粒逸出。积极推广使用无针产品、安全注射器等。皮肤黏膜一旦受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伤口。 2 一般防护措施 2.1 熟练掌握锐器操作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注射网络指出: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的人无害,对护理人员没有危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在所有的健康护理实践中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据调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原因多为不熟练掌握锐器操作技术,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因此,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并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开启、操作、回收等技术,避免受伤。 2.2 教育护理人员重视洗手 刷手可发生微创,使细菌易侵入机体。除接触污染病人或配合手术时使用刷子外,洗手尽量用清水冲洗。为特殊污染病人做治疗护理前,戴好一次性手套,每接触一个传染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既可保护自己同时也预防了院内感染发生。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后,用消毒液毛巾擦手。避免手直接接触疑有污染病人的体液、排泄物等。工作时间不戴首饰,尤其是戒指,易隐藏细菌,是疾病污染的媒介。 2.3 正确掌握化疗药物及消毒剂的使用范围 要组织护士学习各类化疗药物及消毒剂的分类、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接触此类药物要戴手套、眼罩、口罩等,有条件应在治疗室安装空气净化器。对化学物质不慎漏在皮肤上,应及时冲洗,并进行处理。 3 消毒供应室防护措施 供应室的传染媒介有污染针头、注射器具及手术器械。接触的理化因素较多,为减少伤害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避免物理因素的损伤 使用电子灭菌灯消毒时,工作人员应避开,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甲醛毒性较大,尽量减少使用,在使用熏箱消毒时,尽量避免打开熏箱,需开门时动作应迅速。操作中注意戴手套及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操作高压锅消毒灭菌时,严格操作规程,灭菌完后,冷却30min后再取出物品,注意防止灼伤。 3.2 防止机械性损伤 操作时注意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有破损的玻璃、器械、裂痕要及时撤除,对粘连的注射器,不要硬抽拉,注意使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及高温溶解原理打开。注意防止锐器刺伤。如有意外刺伤时,及时处理伤口。 3.3 改善工作环境 供应室的噪音较大可影响听觉系统及心血管的变化,注意工作间尽量采用防噪音设备。工作人员休息间或值班室应安静、舒适整洁。注意对护士进行定期体检,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平时应注意备有碘酒、酒精、创口贴等。 4 门诊、急诊科防护措施 门诊来往人员多,流量大,待诊病人诊断往往不明,门诊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急诊病人多是外伤病人,隐藏着潜在的感染危险性。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时,除衣帽整齐外,要戴口罩、手套;对呼吸骤停病人,最好使用呼吸机或药物复苏呼吸,紧急情况下行人工呼吸时,可在病人的口部放一层薄纱布,再行操作。工作服受潮湿或污染要及时更换。操作完毕洗手。 4.1 输液室的防护 进入输液室的工作人员要衣帽整齐,戴好帽子、口罩,无关人员不要进入,对输液病人使用的床铺、书籍躺椅等物品,应每日进行照射消毒。操作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尽量避免与病人不完整的皮肤、黏膜或皮肤渗液接触。一旦发现病人有严重的感染危险时,当班护士有权对病人实行隔离。 4.2 抽血室、治疗室的防护 注意操作前后洗手,操作时尽量戴合适的手套,避免针尖刺伤;针头用后,最好直接丢人毁形器中,一旦受刺,及时挤出血液冲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