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预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高考预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高考预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高考预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013高考预测】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DNA的提取与鉴定

4.物质的鉴定与实验设计的综合

【难点突破】

难点1 物质的鉴定与实验设计的综合

1.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2.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键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要用试剂、淀粉可用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性糖:

②鉴定淀粉:

(5)实验现象:

(6)结果分析:

(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5)(6)学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相一致。(如:

观察到有红色,说明还原性糖存在;如没有红色,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没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

(7)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时要来回移动,以免加热不匀而爆裂。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2.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错误答案】C或D

【错解分析】认为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需要加热.或认为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也是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可以配制保存,检测时不需加热。

【正确解答】 A

【特别提醒】

分析比较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操作过程和注意问题。斐林试剂由NaOH和CuS04混合配制而成,与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

Cu作用,形成紫红色或剂成分相同,但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同,在碱性环境下,双缩脲能与 2

紫色络合物。

【变式探究】

1 为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下列①~④中较理想的选材及⑤~⑧中用于检验的试剂分别是

①苹果或梨②花生种子③黄豆种子④芝麻种子

⑤苏丹Ⅲ溶液⑥双缩脲试剂⑦斐林试剂⑧龙胆紫溶液

A.②⑤B.③⑥C.①⑦D.④⑧

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C.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D.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溶液染成紫色

易错点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示如;“—”表示不加。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特别提醒】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扩散的慢。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叶片的选择、滤液细线的画法和色素的分离方法。

【变式探究】

1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①进行纸上层析②制取滤液③在滤纸上划线④剪碎并研磨叶片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2 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CaCO以后,迅速研磨。

(1)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人研钵中,加入丙酮、石英砂。3

然后将研磨液倒人基部放有滤纸的小玻璃漏斗中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备用。

(2)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

(3)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易错点3 DNA的提取与鉴定

1.关于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经过了多次实验效果的比较,最终选取鸡血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请回答:

(1)鸡血细胞中红细胞,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含红细胞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

(2)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马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

(3)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使组织细胞更易分解。

【特别提醒】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原理是DNA在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改变。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细胞中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溶液而对DNA进行提纯。DNA遇二苯胺会染成蓝色可用来鉴定DNAo实验过程包括制备鸡血细胞液、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溶解细胞核内的DNA、析出DNA、析出DNA再溶解,提取较纯净的DNA、DNA的鉴定。

【变式探究】

1 在DNA提取分离实验中.有五次用玻璃棒搅拌。第一次搅拌加蒸馏水的鸡血细胞液是为了,第二次搅拌加

2 mol/L的NaCI溶液是为了使其,第三次搅拌加蒸馏水至0.14 11101/L的NaCl溶液是为了第四次搅拌加2 mol/L 的NaCl溶液中的沙布上的黏稠物是为了,第五次搅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是为了。机

【2013高考突破】

1 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

2 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下列各选项表示正确的是

A.葡葡糖、苏丹Ⅲ、紫色、二苯胺

B.蔗糖、苏丹Ⅳ、紫红色、碘液

C.还原糖、苏丹Ⅳ、蓝紫色、硫酸铜

D.果糖、苏丹Ⅳ、紫色、二苯胺

3 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各装有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丙球蛋白(一种抗体)溶液,溶解着DNA分子的0.015 mol几的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依次利用下列哪组物质即可鉴别出来

①伊红一美蓝培养液②双缩脲试剂③苏丹Ⅲ④二苯胺⑤班氏试剂⑥斐林试剂⑦碘液

A.②③④⑤B.①④③⑥

C.①②③⑦D.①②④⑤

4 部分省市爆发了禽流感,市场上买不到活鸡采鸡血,使“DNA的粗提与鉴定”这一实验不能开展,有人提出用市场上容易买到的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代替,你认为

A.可以,新鲜的猪血和牛血中有大量的红细胞中,可以提取DNA

B.不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中无红细胞,不能提取DNA

C.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中有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可以提取DNA

D.不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中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5 某人做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实验时,在对照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也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可能原因是

A.试管中加入的是麦芽糖或葡萄糖

B.蔗糖是还原性糖

C.裴林试剂失效了

D.蔗糖放置久了,被微生物分解,也可能是试管不干净

6 下列选项中,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步骤

①选植物绿叶②研磨③过滤④画滤液细线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⑥观察色素带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⑥

7 下图表示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应向培养皿中倒人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答案:D

解析: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为叶绿素b.

8 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释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将混合液放人冰箱中冷冻几分钟

9 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目的是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取

答案:B

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蛋白水解酶可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10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溶液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NA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

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并且将试管的下部浸到60℃的水中,保温5mm,取出试管各加入2mL裴林试剂,然后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均匀加热,煮沸1 min:

(1)请回答甲、乙试管有什么变化?甲,乙。

(2)本实验的目的是。

(3)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的水中,原因是。

(4)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中,选择淀粉和蔗糖为实验药品,是因

为淀粉和蔗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糖,与裴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能被淀粉酶水解的是,不能被淀粉酶水解的是,可用裴林试剂辨别,从而也验证了酶的的特性。

12 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时:

(1)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片,要保证分离后的色素带清晰,可以用以代替的最佳实验材

料是

A.酒精和麦苗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麦苗

(2)为了获得整齐又不重叠的四条色素带,在划滤液细线时应注意,

(3)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原理是。

(4)下图为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请指出其中的二处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 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新鲜的菠菜叶片 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迅速盖好层析缸盖。此时,展开剂借毛细管作用沿硅胶预制板向上扩散,并把叶绿体色素向上推动,不久即可以看到各种色素的色带。 3 当各种色素的得到较好分离,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近边缘处时,取出硅胶预制板,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2018年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基因工程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B.可以预测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 C.根据特定的生物功能,设计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 D.根据人们的需要,直接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 D解析蛋白质工程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通过对基因的改造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改造,而不是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 2.当前,蛋白质工程是发展较好、较快的分子工程。它将蛋白质与酶的研究推进到崭新的时代,为蛋白质和酶在工业、农业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开拓了诱人的前景。蛋白质工程开创了按照人类意愿改造、创造符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新时期。那么,蛋白质工程中需要直接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A.氨基酸的结构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肽链的结构 D.基因结构 D解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3.某种微生物合成的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的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其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现要将此酶开发成一种片剂,用于治疗临床消化不良,最佳方案是( ) A.替换此酶中的少数氨基酸,以改善其热稳定性 B.将此酶与人蛋白酶进行拼接,形成新的蛋白酶 C.重新设计与创造一种蛋白酶 D.减少此酶在片剂中的含量 A解析要想使蛋白酶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就要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一般是将蛋白质中的个别氨基酸进行替换。 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杨琪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用具 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SiO2、CaCO3 用具: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小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盖,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绒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 平,铅笔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用天平称取5g的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CaCO3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绒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烧杯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几分钟以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观察结果分析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高一生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创新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创新 汉寿二中吴蔚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实验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的内容,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1.称取5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10ml有机溶剂,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2.将研磨液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倒试管中,及时塞住试管口。 3.将干燥的滤纸条剪去两角,在距一端1cm处画滤液细线,再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进行层析。 不足之处: 1.实验材料菠菜叶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 2.提取色素时加入10ml有机溶剂溶解色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教材中采用的是石油醚、丙酮、苯的混合液,吸入以后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 4.操作不便,效果不明显。在分离色素时,要在条形滤纸上画滤液细线,且滤液细线不容易画细画直。还有的学生对“不让滤液细线触及到层析液”这一点做的不是很好,因而实验现象不明显。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材料的改进 选用校园中常见的枸树叶,优点:容易获得,几乎没有成本,叶片粗糙含水量低提取的色素量大。 2.有机溶剂的改进 在操作中加入约5ml同样能达到实验效果,这样既能节约实验材料也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挥发。 3. 层析液的改进 本实验改为用97号汽油代替作为层析液,材料易得也省去了配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摄入。

4.分离装置的改进 取一圆形滤纸并在中心打一小孔,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延小孔边缘均匀涂抹,待滤液干后,再涂抹一两次。将另一滤纸卷成纸筒,插入小孔内,使尖端与滤纸平齐。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97汽油,把插有纸筒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使纸筒的一端浸入其中,盖好培养皿。 四、实验器材 培养皿、滤纸、烧杯、漏斗、研钵、毛细吸管、量筒、剪刀、丙酮、碳酸钙、二氧化硅、试管、试管架、纱布、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等。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叶绿体中含有两大类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选用乙醇或丙酮进行提取。叶绿体内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因此可使用纸层析法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来。 六、实验过程 1.色素的提取 称取约5g左右的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的二氧化硅(充分研磨)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与约5ml丙酮,快速研磨。将研磨液收集到试管中。 2.色素的分离 取一圆形滤纸(直径应略大于培养皿直径),中心打一小圆形孔,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延小孔边缘均匀涂抹,待滤液干后,再涂抹一两次。另取一方型滤纸(长5cm,宽1cm)卷成纸筒,将纸条插入小孔内,使尖端与滤纸平齐(勿突出)。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层析液,把插有纸筒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使纸筒的一端浸入层析液中,盖好培养皿进行层析,待层析液将要到达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风干。 3.观察和记录 观察滤纸上出现了几个同心圆,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七、实验效果 可清楚的看见被分离的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由内到外依次是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 八、自我评价 1.本实验的材料选自生活中常见的构树叶,不但取材方便而且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实验九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实验九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三、实验器材 新鲜的植物叶片。 研钵;漏斗;100ml三角瓶;玻璃棒;剪刀;滴管;培养皿;定性滤纸条(5cm×1.5cm)。 毛细管;试管;试管架;石棉网;烧杯(100ml);酒精灯;铁三角架;刻度吸量管2ml、5ml各1支。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2、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体积比) 3、醋酸铜粉末;5%的稀盐酸 4、甲醇、KOH 五、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探索 武威二中何秀芳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技能。 二、实验目的: 1、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三、实验原理: 1、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则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则根据不同的扩散速度,把色素分离开。 四、原实验步骤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不足之处:提取色素使用研磨法,加10ml无水乙醇,得到提取液色素含量不高,并且点样时容易印染(如图1),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且实验中研磨之后还要过滤,步骤繁琐,所需器材较多。 改进:提取色素时加5ml无水乙醇即可,得到的提取液可不用过滤直接点样,这样步骤简单,节省时间并且不影响实验效果,只不过这一操作放到第二步较好。 2、制备滤纸条 改进之处:滤纸条剪去两角之后,剩下的长度在0.5CM左右为宜,底边左右两侧剪去两角时最好夹角一致这样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才会更均匀。(如图2) 图1 图2 3、画滤液细线 不足之处: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用毛细吸管加大了难度,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很难符合要求。 改进:直接用盖玻片蘸取提取液在铅笔线处拓印,这样干了再在原处拓印2~3次,降低难度,且色素含量较高。 4、层析液 成分:(1)石油醚、丙酮、苯(2)石油醚、二甲苯、苯、(如图3)(挥发性强,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 (3)汽油(如图4)

高三生物蛋白质工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3.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 (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教学难点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1.建议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 本节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蛋白质工程刚刚起步,学习内容较少。如何学得充实,又让学生悟出些终身学习的道理,建议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课一开始,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原有知识:要想让一种生物的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在种内可以用常规杂交育种的办法实现,但要使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这一远缘杂交的障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加深这一点的认识,可调动学生从书中找实例(干扰素例子、工业用酶的例子)加以佐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了。 2.建议加强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学生在必修课中已学习过中心法则及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等知识。中心法则告诉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1-4所示。 图1-4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既然蛋白质的功能是由dna决定的,那么要制造出新的蛋白质,就要改造dna。所以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应该是中心法则的逆推。结合课本中插图,可以较明确地说明这一点。 还有两点教学建议需要说明。第一,蛋白质工程的诞生是有其理论与技术条件支撑的,正如课本中开头描述的,它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晶体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也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等因素有关(本书"前沿动态"中有简要介绍)。第二,说明蛋白质工程目前的现状:成功的例子不多,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发挥其功能需要依赖于正确的空间结构,而科学家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了解很少。这样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之路的漫长、艰辛和永无止境。 四、答案和提示 (一)思考与探究 1.蛋白质工程是应怎样的需求而崛起的? 提示(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而结构生物学对大量蛋白质分子的精确立体结构及其复杂的生物功能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造天然蛋白质提供了蓝图。分子遗传学的以定点突变为中心的基因操作技术为蛋白质工程提

实验报告设计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 (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 2)、碳酸钙(CaCO 3 ),再加入6ml无水乙醇。 (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 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 碎 绿 叶 加 二 氧 化 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1)色素提取液:①。 (2)色素分离方法:②法。 (3)色素分离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③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④。(4)分离结果:滤纸条上自上而下呈现四条色素带。 (5)该实验中化学物质的作用: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⑤;碳酸钙的作用是⑥。 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 含量最多的色素为⑨,含量最少的为⑩;在滤纸条上两者之间相距最远的为 ;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为,最无效的光为。 习题 1、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快 D.滤纸条上最上面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于分离色素的正确装置是 3、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只有红光区域变暗 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4、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分解 B.滤纸条的一段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比较整齐 C.画滤液细线时需迅速重复多画几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 D.滤纸条上相邻且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呈橙黄色和黄色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 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 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将3 mL层析液到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坏。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与记录 观察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五、结果分析 1、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

高中生物 发酵工程简介(一)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简介(一)学案新人教版 选修3 (一) 【知识精讲】 一、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1、谷氨酸的产生菌有、。 2、所使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看属于培养基,从组成成分上看属于培养基。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 (二)发酵工程的内容 1、菌种的选育:生产用菌种的获得方法有、、。 2、培养基的配制: 3、灭菌: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是在发酵前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对和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从而杀死所有杂菌的、和。 4、扩大培养和接种: 5、发酵过程发酵的中心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了解发酵进程;(2)及时添加必需的延长菌种生长稳定期的时间;(3)严格控制、、以及通气量和转速等发酵条件。 6、分离提纯:

【题例领悟】 例 1、对谷氨酸发酵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氧厌氧型微生物 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解析:该题是对发酵用菌种、培养基、控制条件及产物的考查。答案:D例 2、试比较扩大培养与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培养的不同点?(1)培养目的不同:扩大培养是为了让菌种在短时间内以得到大量的菌种;而发酵过程中的培养是为了获得。(2)培养方法不同:扩大培养是将培养到的菌种分开,分头培养;发酵过程中的培养是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到菌体生长的。(3)培养条件不同:如在酒精发酵中,扩大培养是在条件下进行以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而在发原料① ② ③培养基配制生产用菌种扩大培养 ④⑤分离提纯⑥ ⑦从自然界中分离的菌种发酵罐内发酵酵产生酒精的过程中则必须在条件下进行以获得大量的酒精。解析:该题从不同层面比较了扩大培养和发酵的区别。答案:⑴快速繁殖代谢产物⑵对数期液体培养基稳定期⑶有氧无氧【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课案例及总结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课的案例及分析 在倡导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形势下,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生物学实验并不是简单的教学辅助部分,它是学习生物学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乐学、会学、学有所得。下面介绍作者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课教学中的尝试和体会。 1案例介绍 1.1 案例实施的背景现行高二教材中本实验属验证性实验,教师在实验课之前布置了预习,并按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但是在学生完成实验后,结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色素带出现颜色不明显;色素带不整齐,有重叠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造成的,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老师追问“可能是哪些操作步骤出问题,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时,多数学生一问三不知,很显然,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而已,对实验步骤缺乏深入思考和有效反思,“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②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使学生对实验的各具体操作步骤能不断进行反思。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必要前提,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2 教学过程及分析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了心得教学设计,并在平行班中加以实施。教学实施情如下:(1)课前准备①教师:编制“自我监控”表(附录);准备新鲜的菠菜叶,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量筒。天平,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分组。 (2)创设问题情景①教师:展示实验结果,一条色素带颜色清晰、整齐、无明显重叠(理想);另一条色素带颜色不明显、不整齐、有明显重叠(不理想)。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理想的实验结果,本实验的哪些操作步骤与之有关?”②学生:相互讨论,但由于一时无法理清实验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因此难以确定问题的答案。 (3)明确监控目标及意义①教师:(发“自我监控”表)问题的答案就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在于这些实验操作的“准确度”的把握上,那么如何把握实验操作过程的“准确度”?就要求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到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掌握好各学科知识的重要前提。②学生:带着一种新奇感,饶有兴趣地去了解“自我监控”表中各项监控项目。 (4)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监控”学习①学生:按照“自我监控”表对各项监控项目进行实验操作的自我监控,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②教师:不断巡视,进行适当的指导。 (5)开展“协作式”探索①学生:以“自我监控”表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结果成败的原因进行对照分析,明确问题症结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如有学生发现用棉线蘸取绿叶画滤液细线效果更好,马上向其他同学推广;也有的学生通过对照分析,认为自己的色素带颜色太浅的原因是研磨不够充分及研磨液过滤不彻底,则新的监控学习中调整研磨的程度,并且不用尼龙布过滤而直接用少许脱脂棉等操作加以验证。②教师:适当指导,并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观察—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6)反馈和评价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馈实验结果,实现小组间的资源共享。 ②教师:不管学生的协作式探索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予以适当鼓励。 2 教学反馈及反思 2.1 教学反馈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评价是考查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材料。因此该实验结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讲课讲稿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 的鉴定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一、目的 1、学习应用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验证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3、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原理 1、叶绿体色素:植物叶绿体色素主要有三类:1)叶绿素 2)类胡萝卜素 3)藻胆素。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植物中。 高等植物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两种)主要有两种:叶绿素a、b(简写为chla、chlb,其结构式见图7-3),chla通常呈蓝绿色,而chlb呈黄绿色,chlb 是chla局部氧化的衍生物。chla是chlb的三倍,二十世纪30年代,知道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50年代末期,人工合成了叶绿素a,其它色素也几乎在同时发现。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两种,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二倍。一般植物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到四倍; 胡萝卜素:C40H56 (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 叶黄素: C40H54(OH)2 (同分异构体很多)。 2、理化性质:这二大类四种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通常用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为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

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在碱的作用下,可使其酯键发生皂化作用,生成叶绿酸的盐,能溶于水,但由于它保留有Mg核的结构,仍保持原来的绿色。而类胡萝卜素中,胡萝卜素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β—胡萝卜素水解可生成2分子维生素A,叶黄素是由胡萝卜素衍生的二元醇,不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根据这一点,可以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开。此外,叶绿素还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其中的Mg被H所代替形成褐色的去Mg叶绿素:去Mg叶绿素能与其他金属盐中的铜、锌、铁盐等代H,又重新呈现绿色,比原来的绿色更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3、功能: 1.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根据功能来区分,叶绿体色素可分为二类: (1)作用中心色素: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部”,呈蝌蚪型,大卟啉环由四个小吡咯环以四个含有双键的甲烯基(-CH=)连接而成。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其“头部”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而其“尾部”是叶绿酸的双羧基被甲醇和叶醇所酯化后形成的脂肪链,具疏水亲脂性,可以与膜上的双卵磷脂层结合,因此,这决定了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是有规则的定向排列。极少数具特殊状态的chla分子,其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易被光激发而使电子与电荷分离,引起光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反应,因此这些chla分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称“作用中心色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