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和复习

第一章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的认识

一、整数

1、整数的分类

整数零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整数的意义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既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1)自然数:像0、1、2、3、……这样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①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②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③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作负数,“—”叫作负号。

①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②没有最小的负数,最大的的负整数是-1.

(3)大于零的自然数称为正整数。因为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所以只能说“自然数都是整数”,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

(4)0的作用。

①表示没有。(一个物体都没有用0表示。)

②在数字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单位。

③表示起点。(直尺上的0刻度。)

④表示界线。(温度计、数轴上的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线。)

3、计数单位、数位与位数

(1)十进制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

(2)数位顺序表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计数单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3)位数表示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

4、整数的读写

先分级从右向左每四位一级,再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或写。

5整数的改写

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把万位后面的4个0或亿位后面的8个0省略,换成一个“万”或“亿”字。

不是整天万或整亿的多位数的改写。

如果要改写的多位数不是整万整似的数,改写的方法是:在万位或亿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在小数后面写上“万”或“亿”字作单位。

6、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次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7、准确数与近似数

(1)有的数是与实际数完全符合的,叫作准确数。还有的数只是与实际数大体符合,或者说接近实际的数,这样的数叫作近似数。

(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1)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小数的数位。

(2)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计数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3、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0.89)

(1)按整数部分分带小数,(5.32)

有限小数,(10.365)

(2)按小数部分分无限不循环小数,(π)

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0.4●、29.3●45●)

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4.283●7●、0.15●97 3●)

4、小数的读写

(1)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它与整数读法相同,如果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再读小数部分,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作“0”,小数点写在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小数的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小数就扩大到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

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它的101、1001、1000

1

……

注意: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6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小数的大小,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分数与百分数

一、分数

1、分数和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其中平均分的份数叫作分母,表示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子。

2、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作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假分数可以

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5、约分和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通常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和分母,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2)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分数中,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7、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①根据倒数的概念,1除以原数(0除外),所得的商。 ②将原数分子、分母互换位置。 8、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分母、分子都不同,可以先通分,然后进行比较。 二、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号用“%”表示。

2、百分数的读写

(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来表示。

(2)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似,分数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百分数是百分号前面数是几,我们就把这个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

3、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关键看它的分母:如果分母只含质因数

2和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它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成数与折扣

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成数”来表示生产的增长情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六成五=10

5

.6=65%)

在进行商品销售时,经常要提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

分之几十。(六五折=10

5

.6=65%)

四、倍数与因数

1、整除与除尽

(1)整数a 与整数b (b ≠0),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也可以说b 能整除a )。

(2)甲数除以乙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或商是有限小数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

2、因数与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4、2、

5、3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7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①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②相邻两个非0自然数互质;③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④2和所有奇数互质;⑤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节数的运算

一、四则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乘法

①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②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③一个数乘分数线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估算

(1)估算的方法

①求平均数法

②取整求总法

(2)根据估算对事物作出判断

3、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除不尽时: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运算定律和性质

1、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2、乘法分配律的推广

(a-b)×c=ac-bc

(a+b)÷c=(a+b)+

3、运算性质

(1)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2)除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3)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a÷b=(a×m)÷(b×m) =(a÷m)÷(b÷m) (b、m不为0)

(4)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4、计算技巧

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结构和数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性质,通过对数的分解、组合和凑整,使计算简便。

三、数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常用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总产量÷面积=单产量单产量×面积=总产量总产量÷单产量=面积(3)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4)工效×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效=时间工作量÷时间=工效

(5)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单位“1”的量×(1 + 分率)=分率对应量

(7)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x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是年利率时,存期是X月的要乘)

12

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4)验算并给出答案

3、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案

(1)分析法(从问题入手,找解题条件。)

(2)图解法(绘图分析数量关系,如线段图。)

(3)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求出最后的问题。)

第三节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字母与字母表相乘时,乘号可以用“·”来表示,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数字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数字要写在前面。

2、等式

(1)意义:表示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3、方程

(1)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方程和解与解方程:

①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②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它的依据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③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列方程解决问题

(1)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根据数量韹相等关系列方程,然后解方程。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表示;

②找出数量的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第四节比和比例

求比例中的不末知项叫作解比例。

5、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第二章图形与几何

第一节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一、线与角

1、线

处处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最短。

②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作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

③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角的意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作角的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测量

利用量角器可以画角或量出角的度数。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再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画角

画角的方法在很多,我们应该学会用量角器画角。首先要确定角的顶点,并画出角的一条边,然后将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与角的顶点和画好的一条边重合,数出量角器上所画角的度数,做好标记,然后连接顶点和标记,这样就画好了一个指定度数的角。

二、平面图形

1、三角形

(1)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互相连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各类三角形的关系

(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5

(6

2

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②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3)长方形

①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长方形。

②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4)正方形

①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②特征:对边平行且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梯形

①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②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圆

(1)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的位置和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3)特征:同圆或等圆的所有半径相等,同圆或等圆的所有直径相等,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4、扇形

(1)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4)扇形的大小与半径和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5、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常用C表示。

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S表示。

6、周长相等时:S圆形> S正方形> S长方形

面积相等时:C长方形>C正方形>C圆形

三、立体图形

1、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

(1)表面积:物体表面面积的总和。表面积通常用S表示。常用面积单位是km2、m2、dm2、cm2。

(2)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通常用V表示。常用体积单位是

m3、dm3、cm3。

(3)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是L、mL。

(4)体积与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它们的意义不同,测量的方法(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面测量,容积是从容器的里面测量)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必须使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使用容积单位“升、毫升”;但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也拿体积单位“立方米”来通用,因为升和毫升只限于计量液体,如桶装的汽油、小瓶装的药水。

2、长方体

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互相平行且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正方体

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4、圆柱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

面叫做底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πr),宽等于圆柱的半径(r),高等于圆柱的高。

5、圆锥

圆锥的认识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只有一条。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图形的变换

1、平移

(1)意义:物体沿直线移动,这种现象叫作平移现象。

(2)特征: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旋转

(1)意义:物体以某一点为旋转点,或以某一轴为旋转轴,按一定方向转动,这种现象叫旋转现象。

(2)特征: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3、轴对称图形

(1)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作思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2)特征: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完全相等。

(3)轴对称图形

4、放大或缩小

(1)意义: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特征: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不同,形状完全相同。

第三节图形与位置

1、确定位置的方法

(1)用前、后、左、右确定位置。

(2)用东、西、南、北确定位置。

(3)用数对确定位置。

①横行竖列:在生活中我们把横行看成“行”,把竖列看成“列”。

②确定位置:寻找到行列的交点,就是物体的位置。

③位置的表示方法:列前行后,也就是我们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列放在前,行放在后。

(4)将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①选择观测点。 ②确定方向。 ③测量距离。

2、观察测绘要点

(1)掌握方向,按序观察。 (2)看清特征,认识形状。 (3)分别测绘,排列有序。

6、只有综合一般是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才能

确定立方体图形的形状。

第四节 常见的量

1、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1)量:事物的多少、长短、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作量。

(2)计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作计量。 (3)计量单位: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作计量单位。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

西

(1)名数的概念

①名数:带有计量单位名称的数量叫作名称。

②单名数:只带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作单名数。

③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作复名数。 (2)互化方法

高级单位名称 低级单位名称

除以进率

第三章 统计与概率

第一节 统计

1、统计图表分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单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乘以进率

统 计 图 表

(1)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②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 ④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 ⑤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2)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⑤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用圆规画一个圆,然后把统计表上的条件计算一遍(例如食品支出占总开支35%),用360°乘以每个条件相对应百分数,求得每个条件在扇形统计图应画多少度。这些工作完成后,确定好这个圆的中心点,然后用量角器分别画出扇形,最后在每个扇形中标出相对应的条件和标上百分数。

4、平均数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和除以相加的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平均数。

(2)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5、众数:是指一组数中个数最多的数,一组数众数可以是1个或几个。 中位数:把一组数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若总数为偶数,则为中间两数的平均数)。一组数的中位数只有1个。

第二节 可能性

1、可能性

一定发生

一定不发生

等可能性

可能发生(大或小) 用分数表示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综合与实践

一、打电话—最优方案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二、找次品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3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32)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3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34)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35)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

是5次

……

(3n ) ……n 次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待测物品数小于或等于多少个3相乘的个数。

用天平找次品,当待测物品是3个或3个以上时,保证找出次品所称次数最少的方法是:将待测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使多的那一份与少的那一份相差1。

三、确定起跑线

1、每条跑道的长度 = 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 + 两个直道的长度。

2、每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各圆周长决定每条跑道的总长度。(因此起跑线不同)

3、相邻两个跑道的差是= C 外-C 内

=(πD +两直道)-(πd +两直道) =2πR -2πr =2×π×跑道的宽度

四、数与形

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例如:

1+3+5+7+9+……+n=[(n+1) ÷2]2 (奇数个数的平方) 2+4+6+8+……+n=(n ÷2)(n ÷2+1) (偶数的个数X 偶数的个数多1的数)

1+2+3+4+5+……+n+(n-1)+……+5+4+3+2+1=n2 211?+321?+431?+…+ n 1-n 1?)

(=1-n 1 312?+532?+752?+…+n 2)-(n 2?=1-

n 1

21+41+81+161+321+…+n 1=n 1-n 21+41+81+161+321

+…=1 五、抽屉原理(鸽巢原理) 1、抽屉原理

(1)要保证“至少”必须平均分,余下的数要进行二次平均分,就能保证“至少”。

(2)找准不同情况数看作抽屉数。

把10个苹果要放到9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6只鸽子飞进5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2只鸽子,所以也称为“鸽巢原理”。

如果物体的个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用所得的商+1,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几个物体了。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2、抽屉原理逆用

从最不利原则出发,保证“至少”。 商×抽屉数+1=至少的物体数 六、植树问题的公式

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七、鸡兔同笼

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设法比较简单易懂一点。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2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2×35=70(只);鸡脚比总脚数少:94-70=24 (只);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只);兔子的只数:24÷2=12 (只);鸡的只数:35-12=23(只)。

方程法

解:设兔有x 只,则鸡有(35-x )只。

4x+2(35-x)=94;解得x=12;鸡:35-12=23(只)。

注:通常设方程时,选择腿的只数多的动物,会在套用到其他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上,好算一些。

抬腿法

方法一: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94÷2=47(只)脚。笼子里的兔就比鸡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方法二: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94-35×2=24只脚,这时鸡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脚,而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24÷2=12只兔子,就有35-12=23只鸡。

方法三:我们可以先让兔子都抬起2只脚,那么就有35×2=70只脚,脚数和原来差94-70=24只脚,这些都是每只兔子抬起2只脚,一共抬起24只脚,用24÷2得到兔子有12只,用35-12得到鸡有23只。

公式

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 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

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 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

6:(头数×4-实际脚数)÷2=鸡

7:4x+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

八、优化

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聪明的人总是把事情进行最优的安排来提高效率。

九、自行车里的数学的

前齿轮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数×后齿轮转数

蹬一圈的路程=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的周长

十、数字编码

1、第n 幅图有多少个棋子?

1×1=1 2×2=4 3×3=9 4×4=16 n×n=n2

2、6

1+2+3+……+(n-1)=n(n-1)÷2

3、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A只可能和D或F同班;第三次到会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同理B和F同班,C和E同班。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例如15÷3=5,所以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复习必备提纲! 今天为不同年级的学生 整理出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 帮助小伙伴们及时查缺补漏哦! 一年级的知识重点 1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 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 1 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 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 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实践活动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开口向左读大于,尖角向左读小于,一双筷子是等于。 比较两数大和小,前面数大用大于,前面数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2、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如: 从总数里拿走(或去掉、吃了、飞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3、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4、6个面都相同的是正方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形的是圆柱;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平平的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看边的长短,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是看面的形状,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6、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7、大问号,弯弯绕,问个问题不知道,一滴眼泪往下掉。 大括号,像花边,两条花边分两方,两边合起就用它。 问号挂在括号下,加法来算共多少。 问号掉在括号上,减法来算一部分。 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我最棒。 8、计算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9、计算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10、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11、凑十法:九凑一,一凑九。八凑二,二凑八。 七凑三,三凑七。六凑四,四凑六。 双五相见就满十。 1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读数写书都从高位起。 13、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14、确定位置时,一般横为行,竖为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8+7﹦7+8﹦15 15、破十法就是先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减得的结果再和几合起来。 1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7、时针最粗、最短,分针较细、较长。 认识钟面上的刻度: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时针转动1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1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认识整时与半时,先看分针指哪里。 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就在两数间, 半时时针过了几,我们就读几十半。 18、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技巧: 大数是9,用小数减1,剩几就是十几。如:9+6=?,大数是9,小数是6,用小数6-1=5,所以9+6=15。 大数是8,用小数减2,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7,用小数减3,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6,用小数减4,剩几就是十几。

(完整版)小学数学1-6年级各年级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知识一(上) 1.数一数 2.比一比:“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⑴1~5的认识(基数、读写、数序、比大小、序数、组成)⑵1~5的加减法(加减法含义、计算)⑶0的认识(表示起点、没有)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5.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 6.6~9的认识和加减法:(1)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数数、数序、比大小、序数、写数、组成)。(2)8、9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现了“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渗透统计思想、比多比少内容)(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填未知加数)。(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5)整理和复习。 7.11~20各数的认识:数数、读数、数序和大小、序数、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十几加减几(不退位)、十几减十。 8.认识钟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8、7、6加几(“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5、4、3、2加几和“用数学”。 一(下) 1.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十几减几;用数学。 3.图形的拼组: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关系 4.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加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计算。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7.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数、1分1分数)。 8.找规律: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数字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全】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是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连续自然数相差1。 【2】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整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1。【4】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例如)读作:一百零二亿五千零二十万零五十。 【5】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

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例如)七十亿零三百万四千写作:00。 【6】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亿。 【7】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13 亿。【8】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9】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例如)6÷3=2(或2×3=6),那么我们就说6能被3整除(或6能被2整除),或3能整除6(或2能整除6)。 【10】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6÷3=2(或2×3=6),那么6就是3和2的倍数,2和3就是6的因数(或a的约数)。 【1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等于它最大的约数。(例如)9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9,最小的倍

部编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部编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数学概念整理: 一、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三、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暑假预习必备提纲 小学生们通常会利用暑假来预习下学期知识,为了方便各位小学生学习数学,整理了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前学好开学新知识。 一年级的知识及重点 1、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1、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1、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数学法则知识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B.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A.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B.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C.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A.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B.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A.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A.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B.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C.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A.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 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 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 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复习过程

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数学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 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 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

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最新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 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 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 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 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 7 12 的分数单位是 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0.24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 0.423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2、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梳理 板块一:数与代数 知识框架 数的认识 加减法 数 乘除法与 数的运算 代 数 解决问题 式与方程 常见的量 比和比例 数学思考:找规律和数学广角

数与代数具体内容: 1.1数的认识: 整数: 1.1—20的认识一年级上 2.100以内数的认识(读和写都从高位起)一年级下 3.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千”及相邻计数的进率;10000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大小比较;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近似数的含义及应用。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末位的零不读。二年级下 4.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读写比较;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的计数方法。省略尾数求近似数。四年级上 分数: 1.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三年级上 2.分数的再认识:五年级下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法中的除数。 4.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5.分数和比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比的前项,分数的分母就是比的后项。 6、分数的分类: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把假分数写成整数部分和真分数的形式就是带分数。 7.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9、用分数的基本性通分约分: 最简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 约分的概念: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约分用最大公因数) 通分的概念: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10.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 11.公因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小数、分数的转化。 3.求常见的百分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有关利率比例的意义;六年级上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 1、2 3 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 1。 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 2、 3、 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 1。 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

0、l 2、3 4、5 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 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的分数单位是,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 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 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