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孔凡哲 任亚南

《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第10期:27-29.

当前,中小学正处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方法,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中,作为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教学反思备受重视。然而,如何开展教学反思?特别是,如何结合中小学课程实施实际,开展确实可行、富有实效的教学反思活动,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焦点话题。本文立足笔者长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经历和亲身的实证研究,密切结合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就此做些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新作用

如众所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1],也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2]。它旨在满足教师个体的工作需求,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而,当前的教学反思活动尤其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搭建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桥梁,进而“铺设”教师学习、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学反思实践研究的深入,教学反思的一些新作用日趋凸现出来。这些新作用的直接效果,通过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再研究等活动,体现在课程实施效率和实际效益的有效改进之中,而间接效果蕴含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之旅。

(一)课前教学反思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检验预设方案

作为备课(教学设计)后期工作的一个环节,课前的教学反思,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反思教案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吻合程度,是课前教学反思的首要内容。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查缺补漏、吸收、内化,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的目的则在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现实。

其次,反思教案的重要工作还在于,检验预设方案的可行性,有意识地增添必要的备用方案。其实,精彩的课堂生成,来自于课前的精心预设。

最后,课前教学反思还可以促进同伴互助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主

动与同行沟通、有针对性开展专题讨论,听取他人的“高见”,即,在课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自己备课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聚焦式研讨,取长补短。

其实,无论是反思预设方案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思性的专题研究,其核心都在于,检验预设方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课中的教学反思,可以调控课堂进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课堂上的教学反思,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确保预期教学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正如拉博斯凯(https://www.doczj.com/doc/c418335252.html,boskey)设计的教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模式

(如图1所示)所分析的: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动力(动力形成阶段),二是行动(进行反思阶段),三是结果(解决问题阶段)。[3]

图1 拉博斯凯(https://www.doczj.com/doc/c418335252.html,boskey)的教学反思模式

正是在反思动机的作用下,教师才将潜意识的反思付诸行动。

其实,反思行动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指向特定的内容。教学反思的直接结果是教师“新理解力”的形成,而解决实践问题则成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预设生成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准确把握预设生成的内容,是课中的教学反思的首要问题,而针对预设生成的这种反思,应该围绕预设的充分性、机遇把握的贴切性、生成的实效性等内容而展开。

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而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而,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正如笔者在[4]中第四章第五节中指出的:在课堂中的教学反思,集中解决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哪些内容需要预设、哪些需要生成;二是从课堂的随机生成的实际效果,反思教案预设的效果。

作为第一个问题,无论课堂教学的生成成分多么大,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课堂教学目标、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等等,相当分量的内容需要精心预设,而体验性的过程、探究发现的过程、偶发性的过程等内容,往往需要随机生成。

作为第二个问题,着重围绕预设的充分性、机遇把握的贴切性、生成的实效性,以及预设、生成的内容与相应学科内容的吻合程度等几个方面展开。当然,这些方面,多数都可以在教案的设计阶段同步展开。 (三)反思课堂教学实践,集体观摩,共同提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量实践证实,传统的“说课——授课——议课”的教研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促进作用并不是很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经验 + 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授课——反思课——议课、再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之一。其中,在“授课”环节,首先提出需要研讨的问题及需要作为情境的课例,然后指定专人备课。在听课时,教师明确所要观察的教学现象和反思的主要问题,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反思本节课上教师教学行动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就丰富了教师对教学的感性认识,为反思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第二步骤“反思课”,先由授课教师,围绕本节课的知识序列、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三维目标达成及需研讨问题的进展情况立即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反思教学细节和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把握的适切性。在“议课、再研究”环节,主要是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从学生课堂实际状态入手,总结课堂教学得利弊得失,重新审视原来的教案,给出修正和完善。也正是在这种活动过程之中,教师的专业经验得以积淀、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不难看出,“授课——反思课——议课、再研究”模式,正是把教师个体的课前反思、课中的反思,与教研活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活动组织者在反思课和评课的关键时刻,进行恰当的设疑,往往能促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四)课后反思,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讲课技能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教师进行课后的及时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点、遗憾、及亮点,及时地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进而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特别地,教师的专业自信和自我认同,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而,在课后反思中,作为学校组织者、专业引领者,帮助教师在进步中获得职业自信和自我认同,鼓励教师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收集成功案例和反例,并进行提炼和升华;同时,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再思考,诸如如何改变角色、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有效利用,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等等。正是作为个体的教师,通过分析和评价自己讲课中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内隐的教育观念,进而能更为清楚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正是通过课后反思,才能在教师已有的案例知识中凝炼出教学智慧,不断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教师个体的不断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实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教学反思的实用策略,结合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典型案例,我们逐一加以剖析。

(一)课前反思

不同的教学观,必然造就不同的预设教案。其中,比较鲜明地体现设计者的教育理念。例如,小学数学新、旧教科书分别是这样呈现“周长”一节的有关内容的:

旧教科书首先呈现八张图形,这里面既有规则图形也有不规则图形,既有生活中的图形,又有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通过八张图这样一个简单的情景直接引出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新教科书借助情境图,向大家展示了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画面,其背后暗含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会不同的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并经过亲自动手,感知数学的美。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是这样理解新旧教科书对这节课的编排的:原来的教科书没有呈现叶子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直接导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而现在的新教科书一开始并没有引入这个公式,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计算出不同图形的周长,然

后在慢慢的练习中逐步体会这个公式的简明性。我认为,新版教科书的改动稍微大了一点,如果保留老教科书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生活中不同图形的周长,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可以保留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八张图片、定义、小组讨论的编排挺好的。如果再把周长公式拿出来,放到周长定义之前加以呈现,(学生的接受)效果可能会更好。(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不把公式拿出来的话,很多学生虽然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了圆形的周长,但是,并未掌握最简便的图形周长计算方法。[4]不难看出,这位教师并没有理解新教科书(及其课程标准)编排的真正意图,教科书编写者其实是期望学生“从一般的不规则图形引入周长,并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自身的自我建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一方面,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诸如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实际能力[5]、教科书的使用水平[6]等等。另一方面,需要给教师提供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式的交流,解决观念理解、实践操作等方面上的偏差。

实践表明,课前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单独活动,集体的反思性活动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当前开展课前教学反思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策略。

(二)课中的反思

当前,开展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其基本策略宜围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而展开,基本渠道主要有:围绕提问有效性、高效性的反思,围绕有效活动时间的反思,围绕有效课堂参与的反思,围绕课堂教学结构的反思,围绕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的反思等等。

其中,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而展开。而围绕有效提问的反思,其核心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对此,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是改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本策略[7]。

不仅如此,反思提问的有效性,也可以从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反思教师对学情把握的准确程度来开展。例如,上海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在《记一辆纺车》的课堂上曾经遇到这样的意外:

老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现在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我们不喜欢!(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老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

对此,于漪老师进行了认真总结。她在教学后记中,是这样分析当时的心情和真实想法的: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围绕教学环节的反思,既需要反思原来设计的成功之处,也需要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甚至是片断),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而针对教学细节的反思,集中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常常是有效的: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这节课怎样起始,这节课怎样结束,教学之中如何过渡,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段中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

其实,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及时敏锐地发现这些“细节”,让它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那么,就可以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准确把握,让它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进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这除了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外,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认真备课、多积累有关教学细节把握的一些案例,多一分感悟,就会多一分收获。例如,在小学数学《周长》概念的一次课堂观察中,笔者耳闻目睹了这种一个情景[8]: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周长?

生:老师,买衣服要量腰围,这是腰的周长。

师:(出示教科书中的图形)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他们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

生:我测量的是正方形,先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把它们加在一起。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们可以只量出一条边,再乘以4就可以了。

生:还可以量出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再将它们加起来。

生:我可以量出圆的周长,我将圆对折再对折,直到折到很小,再近似地量出小边(注:实际上是小弧)的长度,把这些小边的长度累加起来,就是圆的周长了。

生(一位学生插话说):我还可以用红领巾来测量树叶的周长,将

红领巾绕在树叶上一圈,最后量一量红领巾的长度。

师:用红领巾测量?嗷,对于这个方法,大家怎么看?说一说。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如果改成(几乎可以忽略弹性的)绳子就更精确了。(学生们沉浸

在“胜利”后的欢乐之中)

师:谁能将测量物体周长的这些方法归类?

生: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用直尺比较方便,而测量圆形物体改用绳子等工具更好。

师:也就是说,测量直线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而测量曲边的物体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了。

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丰富的阅历,能比较灵活地处理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之中随机生成的课程资源,并将其与原定的教学任务恰当地相衔接。当学生突然提出“用红领巾测量树叶的周长”时,教师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机智,并没有作简单的判断,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全班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反映了教师具备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善于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意识。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教师事前预设的,这也可以从这位教师的课后反思中印证——“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用红领巾来测量的时候,我觉得这种想法非常好,我当机立断想办法将教学牵引到如何用简单方法的讨论上来,也就是针对用绳子来测量的可行性的讨论。当时,我直接问了学生‘还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学生就很自然的想到了绳子,这样的点拨可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得以更好的提升”。

在上面的例子中,任课教师恰当的处理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而这一结果的出现,是她课前预设之外的。可见,一堂好课,预设与生成兼而有之,不能弃其一而不顾,同时,也足见教师教学功底的多重性、复杂性。

(三)课后的反思

正如笔者在专门著述[4]中指出的:说课、课堂调控、评课、再备课是当前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而课前反思、写教后记、写反思日记、形成教案档案、同课异构等等,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

基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课后的教学反思主要围绕教案与课堂教学实际而展开,集中聚焦教学中的得失以及值得回味的内容、环节。

1.反思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方法、创设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恰当的教学手段、开放的教学过程等,及时反思,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日久天长,经验积少成多,可供以后教学时

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地,这节课上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亮点和特色,整理出来,归纳出来,记录下来,这就是最为基本的教后反思的结果之一。

2.反思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把教学中不够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够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的教学策略、缺乏深入思考的情境创设、沉闷的教学气氛、不恰当的教学评价、处理突发事件的失误等,总结出来,记录下来,并及时查找这些失败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是十分有效的课后反思的有效方法。

尤其是,对于教学中的败笔、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要及时总结出来、整理出来,不仅为了避免再犯,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认识,积累教学的实际经验和反例。

3.反思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创见的独到见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时反思出来、记录下来,这样既能使这些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和运用,又使刚刚使用的教学方法得到有力补充和完善,还有利于教学思路的拓宽。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同龄学生在学习类似内容中的思维特点和规律。

4.反思学生存在的问题。即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业中、考试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寻找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对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同时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这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

5.反思教学中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的适切性。即把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对突发案例的应变处理情况记录在案,日积月累,教师就能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对于今后进一步备课、上课,都是一次提升,更是对于个人教学机智、教学艺术的一次净化和升华。

6.在反思中落实教案的改进。教案的改进其实也是教后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记录教案中的得失,及时总结,找出教案中需要进一步修改和调整的内容,使教案更加完善、合理。

不仅如此,开展课后反思还可以系统有序地进行。对此,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上海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老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顾泠沅老师将其成功的成长经验总结为“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即以教案的设计、反思与再研究为主线的成长模式,即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

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4]

不难看出,于老师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分析的教案的预设计、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反思、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其中,三次备课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次备课,集中关注自我经验,强调真实的我、实在的我;第二次备课,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分析的课前反思,其关注点在于文献资料,特别是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教训;第三次备课就是我们前文所述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其关注点在于课堂现实。在顾泠沅老师看来,于老师在三次备课的同时有两次反思,一次是围绕经验与理念的反思,另一次是围绕设计与现实的反思。

不难看出,于漪老师正是围绕着如何让一节课上得更好、更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而不断反思、揣摩修正教学设计,不断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矫正,最终成为一位名师。因而,将“一题三课二次反思”浓缩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缩影,并非没有道理。

在教师反思已成为热点话题的今天,作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选准适宜的教学反思途径,把已有的教学经验及时凝练和升华,是切实提高课程质量、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有效策略方法。

(作者单位: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邮编130024)

描述

[←1]

注释:

[]孔凡哲.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与进修课程的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

[←2]

[]孔凡哲.中小学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

[←3]

[]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6.

[←4]

[]孔凡哲.反思备课——教案的反思与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孔凡哲.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常见误区及其对策[J],澳门数学教育,2007(4);同时刊登在:课程研究,2007(2).

[←6]

[]孔凡哲,史宁中.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分析与水平测定[J],上海教育科研,2008(3):4-9.

[←7]

[]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06,(5).

[←8]

[]孔凡哲著.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166页,167-16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丰乐镇中心小学为加强我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级学优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二、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共研的主要环节,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备课要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要坚持隔周集体备课制,绝不允许课后备及大量超前备。 4、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5、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三、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或接待客人、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要形成擅于打破“一言堂”,敢于建立“群言堂”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不欠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学校、科组、教师都必须制定教学计划。学校教学计划要在开学前三天跟教师见面,科组、教师教学计划要于开学两周订好上交。 1、制定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其本要求: (1)、简要分析各科组教师的素质、能力等结构情况和各级各班学生的素质、智能等基本情况,并对教学力量等安排作出优化组合。(2)、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各级课程的学周安排,根据实际分配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3)、明确各科组、各年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4)、明确各级的第二堂活动、生产劳动和教学教研活动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目的意义和执行负责人。(5)、对各级各科的教学工作、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及教学质量提出基本要求和目标,并制定出检查、落实的措施。(6)、规定全校统一的考试次数、时间,以及每次考试的性质和目的,明确分析和总结考试情况的要求。(7)、提出各级、各科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8)、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规划和办法。(9)、作出添置、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料的意见。 2、制定科组教研计划的其本要求:(1)、明确集体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时间,以及每次学习、研究的重点。(2)、明确各级研究教材、教法及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3)、明确各级教学(教

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形式、目的和执行负责人。(4)、明确科组及教学的教学研究专题、教改实验项目和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2、制定科组教研计划的其本要求:(1)、明确集体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时间,以及每次学习、研究的重点。(2)、明确各级研究教材、教法及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3)、明确各级教学(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形式、目的和执行负责人。(4)、明确科组及教学的教学研究专题、教改实验项目和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3、制定教师学期学科计划的基本要求:(1)、明确学期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基本容、系统、知识、重点、难点。(2)、简要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现状。(3)、确定各单元(课题)的主要教法,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4)、对各教学单元(课题)作出大体时间安排,包括讲课、实验、课外作业、复习、考试、考查、参观、访问等。(5)、明确本学期教学所需的主要教具和资料。 二、备课的基本要求 1、端正思想。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是背课,不是摘抄课文要点,更不是教参搬家。备课是熟悉教学对象和教材,弄清学生知识底子、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课标)要求,以教学目标体系为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新课程、新课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标准都给教育带来新的形势。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永远是学校教学管理不变的主旋。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口号多发的时期,如何遵循教学基本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及工作者都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并能与时俱进的大事,不能把教育口号、理论、研究混为一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而高素质教师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富有启发性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实施上,要探索教与学多种方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的效益进行深入研讨并指出具体要求。一堂好课不仅仅是45分钟而应有三个重要方面:①备课②上课③课下辅导。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 1.原有教参、教材、教具意义上的备课已远远不够备好一节课的基本条件。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生动形象便捷的“正投”设施,高科技、高智、活跃环境长大的新时代学生, - 1 -

都迫使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堂等,要了解学生状况,充分利用所有丰富资源与条件,要让严师的内涵注入更多的指导、引导意义。 2.要多开展集体备课,有的甚至可以一人主备,创造性的资源共享。正确处理好深钻、细研与精力有限的矛盾。为了传承教学中宝贵经验,每学年每年级教研组应编辑一本实践检验过的…案例?,以使体验提升为经验与理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大检查交流力度是管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年终检查要对此环节在管理及教师群体的备课水平方面做出具体汇报。 3.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备好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钻研教材,如何不能很好地熟悉、理解、驾驶教材,无论用什么样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手段,都将会是空洞的形式而低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只有对细微的道理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加以阐述,才可以当教师。所以要上好课,首先要钻研好教材。研究教材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大纲、考纲),第二步阅读教材(把握内容、明确教材地位),第三步:分析教材,读懂教材。纲举目张,从整体把握上再去把握各个从属部分,这还只是教师自我内在感受,教给别人什么怎么教,关于你对教材怎么分析,这- 2 -

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尚有欠缺,教学反思对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与实施教学过程同样重要,是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新的课改理念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干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就必须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过程呆板、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等,这些问题常常影响着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自如发挥。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教师的创新,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勇于创新、善于反思。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 1反思的含义 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时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教师的教学应是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利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再把自己的思考和 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总之,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常规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1、每位教师在学期初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上课前要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每节课都要在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口侯课,上课要准时,不拖堂、不提前下课;有迟到的学生要问清原因,不允许学生随意离开课堂;眼保健操时间应组织学生做好,禁止个别学生外出; 4、每节课后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批改要及时认真,所订的学科练习册要至少批改60%以上,每月要至少有一次测验; 5、要坚持听课,主要听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每周至少一节,教研组长、学科骨干要至少两节,并做好听课记录与评价; 6、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及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回来要向学部领导、所在教研组传达汇报。 7、提倡教师个别辅导,但严禁占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集体补课; 8、上课时要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规范,讲普通话,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坐着讲课,严禁接打手机或查看手机信息,不得随意离开课堂包括早、晚自习课; 9、严格按课表上课,没有学部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串课,包括早晚自习,随意调课且不在教务处备案,视为教学违纪; 10、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训斥学生,更不能随便责令学生离开课堂。 11、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部安排,承担监考任务,监考要认真负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收发试卷要规范及时; 12、未经学部审批,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订购复习资料、课外读物和模拟试卷、练习册等; 13、语文、英语早读,要做好计划和安排,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测、有考核、有实效; 14、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5、教师要不断成长进步,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每学期撰写出至少一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或论文; 16、学部教学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每次都评出等第,并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数据指标。 二、各学科作业量最低标准要求: 语文:作业每周2次,作文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数学:每周三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英语:作业每周2次,作文或日记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听写、练习。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高考学科每周2次,非高考学科每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出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更新其固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有: (一)记教学日记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二)说课 说课就是对备课的口头说明,但它不同于备课,说课讲备课的过程及其理由,而备课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说课在教学反思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备完课乃至讲完课之后,对自己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与理由作出说明,讲出这些过程,就是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说明,也正是教师对自己处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实上,说课总是讲给同行听的,同行听后要提出建议与评比,这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并能形成反思群体,共同提高。 (三)听课与评课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五)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六)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任何事件的发展总有一个由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冲破经验的束缚便不代表不需要积累成功的经验。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能说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不能说没有教材教法的研究,更不能没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一个教材反复的教,一块黑板不停地写,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既便来年再上这一课,不一定能教出当初的水平,不见得能达到当时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不再来,灵感不复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把当时的感受及时的记下来,并从理论依据上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从实施环节上做进一步的补充修正,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层次,教学艺术才能长青。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也就是学会教学的过程。

谈谈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经验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二是反思(反省)。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反思=成长。“经验之中有规律”。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那么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这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理论上,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 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分阶段确定反思的内容;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确定反思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会有交叉。另外,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式等),学生已有知识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2、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完整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在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的实施要求 备课室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1、钻研教材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说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了解学生 如果说钻研教材释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指定教学进度计划是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活动的最终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表现出来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

课题研究《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二十二中物理组2017年 一、研究的起因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是一次从“理念”与“目标”到“内容”与“实施”以及“评价方式”的全面改革。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了。我校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精心安排,利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统一学习新课标,加强校本教研,并以新课标为引领,探究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发现,大家在围绕“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的工作思路,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反思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尽管绝大部分教师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但反思的层面大多局限在课堂教学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积累。鉴于此,我们物理组在学校课题研究的大框架下,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该子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走出一条教与学完美结合、师生共同发展的路子。 二、研究的意义 1、深化我校教育改革,为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做贡献。 2、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通过这样的研究,青年教师可 以积累一定的经验,也有利于他们尽快的成长,以便尽早驶入我校发展的快车道。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防止片面拔高对教学的要求,挫伤学 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学中对教学的内容适当拔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益的,但必须控制好拔高的“度”,如果拔得太高,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物理课的热情。 4、经验和成果可以共享。由于人人参与,所以对突破重难点问题 取得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做法,将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课题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 5、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这种研究工作,对每 一位组员来说都是一种锻炼,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教师分析、把握及驾驭教材的能力都将会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研究的内容 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研究: 1、对重难点的处理与把握情况的反思与研究; 2、根据单元测试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展开的反思与研究; 3、关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判断和教学深广度的反思与研究; 4、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对教学工作的得与失进行反思的研究。 四、研究的途径 1、借助书籍,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参考别人在这方面的一些成功 做法,在研究过程中加以借鉴。 2、利用多种途径的信息反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评判。 3、让听讲、评课制度常态化,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学情况 进行及时的会商,查摆问题,找不足,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3)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如教师讲课时,临时增加的内容或改变的教学方法等;学生上课时,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及质疑等。教学是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是师生相互碰撞时的精彩火花。 (4)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教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学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为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特制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优秀生和后进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对“三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二、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共研的主要环节,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4、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

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三、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或接待客人、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 4、教法应灵活、新颖,富有启发性,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在乐中学习。 5、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歧视后进生及残疾儿童。 四、作业要求 1、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综合各年级训练重点要求,不超标、不超本,可布置可不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要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既面向全班同学、又照顾好尖子生和后进生。 2、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养成规范、整洁等良好作业习惯。 3、作业检查、批改要及时,坚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对学生作业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点评。作文批改一定要有有等级、批改日期。部分作业还建议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语。 4、作业类型。数学科:课堂练习。语文学科:课堂练习及作文等。 5、作业量:语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设计两次课堂作业(含复习、积累、应用等);数学按教师用书要求课时(除机动、单元测评)计课堂练习次数,单元测评另计。每次作业数量要适中,不能偏少,但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3)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如教师讲课时,临时增加的内容或改变的教学方法等;学生上课时,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及质疑等。教学是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是师生相互碰撞时的精彩火花。 (4)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教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学计划;(3)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 2.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 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

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授课教学反思

授课教学反思 篇一:授课教学反思 新教师展示课程音乐课教学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原则,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体会、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演唱。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 1、在导课中,请学生们欣赏一段奥运歌曲,以及奥运的图片,生动的展示奥运会激动人心的时刻,激起学生们对奥运的热情。使学生们想起许多迎奥运的歌曲。但导课所用时间掌握得不够恰到好处。 2、针对六年级学生我不仅在课堂中教授所需学习的歌曲,同时要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乐理常识,如何将乐理常识生动有趣的教授给学生,一直是我思索的重点,但还是不够细致。

3、对于小学生我在授课中存在着表述上的不足,语速的控制以及表达的精炼做的还有很大不足。由于担心小孩子是否理解教师的表达,所以课堂语言显得琐碎。 4、对于本次授课,受时间因素影响。授课前的准备还是有着较多不足,比如多媒体的资料并不多,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针对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我有以下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