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下册

西方经济学下册

西方经济学下册
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经济学

目录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含义

二、GDP的衡量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第二节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一、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

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三节失业及其衡量

一、劳动力的构成

二、失业的简单分类

三、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四节本章评析

一、对GDP指标的评析

二、对价格水平指标的评析

三、对失业指标的评析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的收入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与储蓄

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六、其他消费理论

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一、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

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三、投资和利率

四、投资的q理论

第四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一、政府需求的内容

二、政府对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

第五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一、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

二、净出口的决定

三、几个主要的国外需求影响因素

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一、指出乘数的概述

二、投资乘数和乘数原理

三、其他乘数

第七节本章评析

一、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的评析

二、对消费需求决定理论的评析

三、对投资需求决定理论的评析

四、对乘数机制理论的评析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三、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率的决定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

三、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四、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

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第四节、本章评析

一、对IS-LM模型的评析

二、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评析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和相关效应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三、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

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一、对总需求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

二、对总供给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

第五节本章评析

一、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评析

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和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和评析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第一节失业

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

四、通货紧缩和停滞膨胀

第三节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类型

二、经济衰退

三、经济周期理论

四、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本章评析

一、对失业理论的评析

二、对通货膨胀理论的评析

三、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评析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

二、经济增长的一些事实

三、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增长核算

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二、增长核算方程

三、增长的经验估算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基本假定和思路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三、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四节内生增长理论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

二、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三、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五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第六节经济发展指标及要素

一、关于经济发展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三、衡量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

四、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第七节经济发展的战略

一、满足基本需求的发展战略

二、工业化优先战略

三、平衡增长战略

四、不平衡增长战略

五、进口替代战略

六、出口导向战略

第八节本章评析

一、对经济增长部分的评析

二、对经济发展战略的评析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汇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三、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二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价格不变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价格变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三节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调整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贸易政策

第四节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调整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贸易政策

第五章本章评析

一、凯恩斯主义开放宏观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二、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借鉴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抉择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

二、自动稳定器和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效应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工具

二、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

三、货币政策效应

四、“相机抉择”和“规则”之争

第四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协调

一、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五节供给管理政策

一、人力政策

二、收入政策

三、指数化政策

第六节本章评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评析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借鉴

第九章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在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中,最重要的是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这个指标不仅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有关,而且他能帮助政策制定者据此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当人们关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时,也会考虑这一指标。

一、GDP的含义

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产出的宏观经济指标,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为了更准确地理解GDP的含义,有必要做如下说明。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为了解决现在经济中不同种类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考虑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一种物品的货币价值可以用物品的单位价格乘以该物品的数量来表示。这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例如,2010年,美国GDP约为15.6万亿美元,中国的GDP约为39.8元人民币。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吗、,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所谓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它与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概念不同。后者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出来被另一家企业当做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服务。举例来说,一辆小汽车是最终产品,而小汽车上的耐磨轮胎则是中间产品。把GDP核算的产品限定为最终产品的用意是,避免价值核算中的重复计算问题,以使GDP指标能真实地反映经济的成果。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例如,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中国海尔公司爱美国生产的电冰箱,其市场价值则应该计入美国的GDP,而不是中国的GDP。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段时间或者是一个季度,或者是一年。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二、GDP的衡量

GDP通常被看做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衡量或核算GDP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增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增值法是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品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的核算值。考虑到经济中的一些产品是专业生产用于制造其他产品的中间产品的,为了防止重复计算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增加值,即增值的概念。一个企业的增值是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该企业所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例如,假设一家麦当劳店以0.5美元的价格从一个牧场主手里购买了1/4磅的牛肉,然后以1.5美元的价格卖出一个汉堡包。在这个例子中,麦当劳店的增值是1.5-0.5美元。按照增值法衡量一国的GDP,就是将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求和。

一国境内的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相应的,相关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从中获得收入。这种收入流提供了衡量GDP的收入法。为了理解GDP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考虑一下汽车零销售商的增值。根据上文的说明,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差额的一部分是汽车零售商支付给售货员和技工的工资,一部分是汽车零售商为存货周转而贷款所必须付给银行的利息。差额的剩余部分是利润,这就是汽车零售商的收入。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成出现在收入流中。因为一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为该国的GDP。所以上述所有收入之和也必定等于GDP。

衡量GDP的第三种方法是支出法。这种方法的基本依据在于,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

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为基本的事实:由于经济中的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房和卖方,所以,一个买方支出的每一单位货币必然成为一个卖方的一单位货币收入。当A 为B工作得到1000元时,这1000元是A的收入和B的支出。无论是把所有收入加在一起还是把支出加在一起,这种交易都使GDP增加了1000元。

用支出法衡量GDP,就是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那么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宏观经济学引入了一种有用的部门分类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其中,家庭部门是一国中所有家庭的集合,企业部门四指一国境内所有企业的集合,政府部门就是一国各级政府的总和,国际部门是指与该国发生经济往来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一般用英文字母C表示。它又可分为三部分,即耐用品消费支出,如对汽车、电视等产品的的购买;费耐用品消费支出,如对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

当一个企业或家庭变更资本存量时,投资就发生了。在这里,资本存量是指在经济中生产资本的物资总量,它包括所有的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由于资本存量被不断的消耗,为了补偿或重新换以消耗掉的资本,企业也需要投资,宏观经济学将企业的这种支出成为折旧,或称充值资本。在经济学中,使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净投资可以用下式表示:

当年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总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加上折旧,即: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从另一个视角看,一个经济体的总投资还可以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投资是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它可分为非固定投资和住宅固定投资。前者是只用于经营活动的建筑物和设备方面的投资。钢铁厂、办公楼和电厂是建筑物方面的例子,卡车、车床和复印机是设备方面的例子。住宅固定投资是指用于新住宅和公寓建筑的支出。“固定”这个词意指这种类型的投资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就同下面要说的存货投资区别开来。

所谓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它可以表示为: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根据上式可知,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为正值;而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则为负值。

回到GDP衡量问题上来。当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指的是总投资,这也是GDP被称为“总”产出的而原因。

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是政府购买的例子。政府购买只是政府预算中政府总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外一些部分,如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等项目(它们被称为政府的转移支付)通常不计入GDP中。其原因在于:这些支出是再分配已有的收入,并不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英文字母G表示政府购买。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间的差别主要基于购买者的类型,而不是所购买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如果一个家庭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并用于消费品;如果购买者是企业,且汽车被企业实用,那么它作为企业对设备的固定资产;如果购买这是政府,它就属于政府购买。这个原则的唯一例外是住宅投资。住宅投资包括所有住宅购买,不管购买者是家庭、企业还是政府。

为了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这一概念。净出口被简单定义为出口额与净出口额的差额。这里,出口额是指本国向国际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进口额是指从国际部门输入到本国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从GDP支出法核算的视角

看,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对国际部门来说,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我们用X表示出口,M表示净出口,则有

NX=X-M

按照XN的定义,净出口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零,还可以为负值。按照国际贸易的用语,当净出口NX为正时,表示一国经济存在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当净出口NX为负时,表示一国经济存在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

把上述四部门的支出项目加总,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课表示为:GDP=G+I+NX

表9-1给出了2005年美国GDP和各项支出的构成情况。

从表9-1中可以看出,在美国的GDP构成中,个人消费支出所占份额最大,为70%;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采购占GDP的18.9%,排在第二位,2005年美国的净出口为负值,表明美国在这一年的对外贸为逆差。

尽管衡量GDP的方法不同,但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衡量的结果应该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GDP简称为总产出、总收入或总支出。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英文字母Y表示总产出。

表9-1 2005年美国GDP和总支出的构成

项目数额(亿美元)占GDP的百分比(%)个人消费支出8746 70.0

国内私人总投资2105 16.9

政府对商品与服务的采购2363 18.9

商品与服务的净出口-727 -5.8 国内生产总值12487 100.0 资料来源:[美]鲁迪格·多恩布什等:《宏观经济学》第10版,王志伟译校,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页。

顺便指出,在宏观经济的理论考察中,人们把包括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的经济称为开放经济(或四部门经济),把只包括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经济称为经济为三部门经济,把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经济称为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又统称为封闭经济。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现在已经知道,GDP是经济中产品服务总产出的价值。由于GDP是用货币单位来计量的,因此,一国GDP的变动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变动,二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的变动。当然,二者也常常会同时变动。为了明确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究竟是由产量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本章在前面所涉及的GDP以实际上就是名义GDP。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引入实际GDP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在比较不同时期GDP的时候,如果选择了共同的基期,那么这意味着价格因素的变化被有效地排除掉了,从而不同时期实际GDP的变动仅仅是产量的变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际GDP提供了一个比名义GDP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进一步地说,如果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就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在宏观经济学中,生活水平是指人们所消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西经的研究对象 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2:经济体制①自给自足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值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经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就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就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与单个市场等。 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给关系) 第二节:需求曲线 价格:价格就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与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 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就是由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需求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就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就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人数等。 ①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 ③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她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 ④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 ⑤关于消费者人数的变化。一个商品市场上消费人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 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就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就是自变量,需求数量就是因变量)(价格就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 4、线性需求曲线 5、线性需求曲线的特点 ①向右下方倾斜②斜率为负值③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三节:供给曲线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重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库

西方经济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1.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 一年之内 B. 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 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2. 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 ) A. 失业 B. 价格总水平提高 C. 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3. 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 消费者的偏好 C. 消费者的需求 D.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4.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 A.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 无差异曲线上 C. 预算约束曲线上 D. 需求曲线上 5.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6. 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 单位,总成本从2000 美元上升到2020 美

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 A. 10 美元 B. 20 美元 C. 2020 美元 D. 2 美元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 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 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D. 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8. 下列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 A. 飞机制造业 B. 烟草业 C. 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 汽车制造业 9.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 A. 边际成本 B. 平均成本 C. 市场价格 D. 边际收益 10.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 A. 要素所生产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 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 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 11.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 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B. 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减 C. 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增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西方经济学-题库

课程名称:高级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效用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预算约束线 7.收入消费曲线 8.价格消费曲线 9.吉芬商品 10.生产函数 11.边际产量 12.等产量曲线 1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15.不完全竞争市场 16.古诺模型 17.边际产品价值 18.边际要素成本 19.外在性

20.实证经济学 21.无差异曲线 22.需求弹性 23.供给弹性 24.边际效用 25.消费者均衡 26.规模报酬 27.边际收益 28.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9.完全竞争市场 30.市场失灵 31.公共物品 32.免费乘车者问题 33.社会成本 34.垄断竞争市场 35.交换的契约曲线 36.生产的契约曲线 37.生产可能性曲线 3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9.收入效应 4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1.寡头市场

4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43.帕累托最优状态 4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5.科斯定理 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4.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5.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6.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7.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8.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 组合的? 10.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加以说明。 11.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12.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 13.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14.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重点计算例题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消费 3 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是相同的。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 蓄。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 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 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

西方经济学题库

西方经济学题库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和形成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主要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持续等量地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开始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某个特定值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将是递减的。 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为:在生产过程的开始阶段,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逐渐使得不变要素得到越来越有效的利用,也即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的组合越来越接近最佳,因此,此时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增加的,当可变要素增加到要素组合最佳时的数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最大,此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则意味着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的组合中可变要素相对过多,而固定要素相对不足,这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虽然可以使总产量增加,但总产量度增加量则出现递减现象,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借助于序数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的集合,是消费者偏好的集合表现。 标准的无差异曲线有如下五个特征:

(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其含义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相同的效用水平,如果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 (2)不管两种商品是如何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条无差异曲线之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沿着任意一条给定的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时,其斜率的绝对值下降或曲线变得更加平坦。从边际替代率角度而言,这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 (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上的商品组合达到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意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满足程度。这反映了偏好的“无餍足性”。 (5)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如果存在反映同一偏好的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那么在这一交点商品组合带来了相同的效用水平,但由于每条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不同的效用水平,因而无差异曲线相交会产生定义上的矛盾。 3.简述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第十二章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B) 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一、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GDP统计注意事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异、同) 同: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题库

西方经济学-题库

课程名称:高级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效用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预算约束线 7.收入消费曲线 8.价格消费曲线 9.吉芬商品 10.生产函数 11.边际产量 12.等产量曲线 1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15.不完全竞争市场 16.古诺模型 17.边际产品价值 18.边际要素成本 19.外在性

20.实证经济学 21.无差异曲线 22.需求弹性 23.供给弹性 24.边际效用 25.消费者均衡 26.规模报酬 27.边际收益 28.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9.完全竞争市场 30.市场失灵 31.公共物品 32.免费乘车者问题 33.社会成本 34.垄断竞争市场 35.交换的契约曲线 36.生产的契约曲线 37.生产可能性曲线 3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9.收入效应 4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1.寡头市场

4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43.帕累托最优状态 4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5.科斯定理 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4.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5.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6.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7.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8.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 组合的? 10.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加以说明。 11.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12.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 13.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14.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全汇总[1]

一、填空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2.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动。3.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4.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总量。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对个别企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6.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7.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这种情况被称为(逆向选择)。 8.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9.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10.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11.如果把1995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l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5年到200l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12.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3.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两种。 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 4.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 达到最大。 5.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固定成本)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6.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 7.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劳伦斯)曲线,根据这种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基尼 系数)。 8.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 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或 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0.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线,表示短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 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11.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 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 比。 1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 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 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 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 经济学)。 2.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 (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 (供给)的变动。 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 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因此效用的大小 可以用基数表示。 4.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5.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关键差 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 争产品(有)差别。 6.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 线。 7.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 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 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之比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 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0.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 的关系。 11.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 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12.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 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 长)。 13.内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外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1.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要回答的 问题是(是什么),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 (应该是什么)。 2.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 少),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 少)。 3.当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均衡时,需求价格与 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也相等, 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市 场出清)状态。 4.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 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 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 5.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 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 6.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 本) 。 7.假设某一市场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在 该市场上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 200亿元、160亿元、140亿元和100亿元, 则该市场上的四家集中率为(60%)。 8.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 率表示就是(风险)。 9.国民生产总值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 生产总值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 于(1)。 11.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 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 比。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 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 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_(减少政 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4.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 口)。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 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 余) 。 4.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会 计利润减去(机会成本)_就是经济利润。 5.(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长期均衡的 条件是(MR=MC=AR=AC)。 6.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

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参加《西方经济学》P30) 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参考《大纲》P172、《西方经济学》P4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8、《大纲》P18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73)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该规律并不是从各种定理中推导出来的,而是一种经验概括,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参加《西方经济学》P105)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这一目标函数定义为 π=φ(Q)=TR-TC 其中,总利润π为产量的函数,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本身也是产量的函数。根据数学原理,令上述总利润函数在其一阶导数为零,即: dπ/d(Q)=d(TR) /d(Q)-d(TC) /d(Q)=0 也就是MR – MC=0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 但是,MR=MC只是说明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 (2)利润最大化→最有生产要素组合 (3)扩展线→规模报酬长期生产中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第五章成本论 一、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短期成本曲线特征边际产量-边际成本 2.MC→TC AC 3.TC→AC MC 4.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的关系 MC-MPL AVC-APL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推导):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 (a)推导:由LTC推导包络线 (b)形状决定因素:规模(不)经济 (c)位置决定因素:外在(不)经济 3.长期边际成本推导:由LTC 由S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划分市场类型的因素 2.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短期均衡MR=SMC ◆短期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的两个选择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学习方法西方经济学复习策略: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另外,答题时能用得上图形就尽量用上。;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 (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

西方经济学章节重点整理

第一章 小结 1、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定义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2)欲望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按心理学划分为七个层次,由于人类需要层次的多样性,因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3)资源稀缺性。欲望要靠资源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来满足。用于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以分为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自由取用物品是无限的,不需花费任何成本; 经济物品的生产需要使用资源,要付出成本,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它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种不足即为稀缺性。 (4)选择与机会成本。由于人们的欲望无穷,而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所以在每一时期人们都要作出选择,用何种稀缺资源生产何种满足欲望的产品。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 (5)经济人假设:经济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产权明确假设:一切市场行为都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完全信息假设: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假设:西方经济

学认为,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 (6)对于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它们是不完善的,并且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差距。 (7)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3、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8)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独立的考察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结构分析称为部门分析或总量分解,即把国民经济总量分解为具有不同特点的部门来进行分析。 (9)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是一种状态分析。动态分析则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是一种过程分析。动态分析又分为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 (10)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首先给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但它并不对这些假定是否正确进行探讨,而是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结果。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4、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11)常量与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存量和流量。 5、西方经济学的分 (1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