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力重要知识点归纳

浮力重要知识点归纳

浮力重要知识点归纳
浮力重要知识点归纳

浮力重要知识点归纳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

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 ,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 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F 浮

G

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

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液空F G G =-。

2、压力差法:应用F 浮=F 向上-F 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3、公式法: F 浮=ρ液

gV 排=G 排液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 浮=G 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 浮=G 物+F 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 浮=G 物-F 3。

5、排水量法:F 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 浮=G 总,而排水量(千克)×g ,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精品)浮力知识点总结(完整)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向上—F 向下=F 浮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PS=ρghS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下沉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例:把木块按在水里后放开,浮力的变化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6、漂浮物体“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吨(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潜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 (3)、热气球和气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克服气球没有动力的缺点,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气艇(安装带螺旋桨的发动机)。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浮力重要知识点

复习: 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同样,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浮= F 下– F上 浮力的来源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2,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 F浮= G排=ρ液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在液体中三种状态的分析: 1、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在液体中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下沉,如 右图示 A漂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排此时V物> V排 B悬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排此时V物= V排C下沉:G物> F浮(F浮=ρ液排此时V物= V排) 2、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放入液体中: (1)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漂浮在液体上;(当把物体液面上的部分切除后,液面下的物体将上浮一部分) (2)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位置; (3)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下沉到液体底部。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 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V物 五、浮力的利用: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 识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 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 水银柱高。

第十四章_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填空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1.压力: ⑴ 定义: 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于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 时,压力 物体的重力:F G 。 ⑶ 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 、B 说明: ⑵ B 、C 说明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和 3.固体压强: ⑴ 定义: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 ⑶ 公式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 : ; 压力F : ;受力面积S : 。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水平面F=G= =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 1cm 2= m 2= dm 2 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 ;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 ; 成人站立时(s= cm 2= m 2,m= kg)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Pa ;它表示: 面 质地均匀的柱体放在水平面上:p= = = = = = = ⑸ 应用: ①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 。 ②当 不变时,也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 。 F F F F F

⑶ 探究: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压强计是通过U 形管中液面的_ 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A.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B.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 _______有关; C.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4)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5)液体重力与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的关系: 3.连通器 (1) 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 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 ,这是由 于液体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 压强大小 . (3) 、 、 、 、船 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5.大气压 ⑴ 概念: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用 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 ——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 。 ⑵ 产生原因:因为 。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实验、 、 实验、 。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 支持 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 Pa (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 特点: 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 。大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F G F G F G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 1、什么是浮力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液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被浸入的物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如图所示,此时小石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先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差,即F浮=F-F′=G-F′。 3、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 F浮=G排=m排·g=ρ液·g·V排式中ρ 液为所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单位m3;g=9.8N/kg,粗略计算可取10N/kg。 4、气体的浮力 气体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具有浮力的作用。

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同样适用,即: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例1、一均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其重力为 G=19.6N,当把物体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到F′=9.8N,求: (1)该物体没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 (2)该物体的密度ρ=? 解答:由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读数G和F′可求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进而先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是浸没于水中,所以再由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ρ液gV排,求出最后根据来求物体的密度,由于此物体 说明:F浮=G-F′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一种方法,通常叫做“测量法”,F浮=ρ gV排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液 另一种方法,通常叫做“公式法”,而且它的两个变式:ρ液 =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密度; 用于在知道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时,计算物体的体积V物,进而做物体密度ρ物等的计算。 常本题第②问,显然可利用 来计算物体的密度更为简单: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 本章词语解释 1.上升: 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 2.下沉: 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 3.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4.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 5.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 6.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 7.浸入: 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 8.浮体: 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 (二) 重难点分析 1.浮力的三要素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 ( A.原理中“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 B.能区分G物与G排;V物与V排;ρ物与ρ液的意义. C.明确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D.由此式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即: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因此,在用F浮=ρ液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 3.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及浮沉的应用 A.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力运动的关系可知: @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小结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着;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着。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 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4、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6、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m,压强单位(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 7、连通器: 1、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8、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9、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10、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 (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11、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具有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表格式) 产生原因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如下图所示。 图一浮力产生原因 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如图(2)所示。 图(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条件 物体 沉浮 条件 图示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物体的沉浮条件

知识点四浮力的利用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浮力的概念与物体浮沉的条件 1.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的条件:开始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1)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①f浮<g下沉;②f浮>g上浮; ③f g悬浮或漂浮 浮= (2)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① ρ物>ρ液下沉;②ρ物<液上浮;③ ρ物=ρ液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浮力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写成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平衡法: 漂浮的物体:F浮=G物 悬浮的物体:F浮=G物 沉底的物体:F浮=G物-FN(FN为容器底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三、浮力的利用 1.轮船、密度计: 利用漂浮条件工作,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工作时F浮不变,液体密度ρ液大时、V排小,即浸在液体中体积小,露出体积大。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 利用浮沉条件工作。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从而改变F浮-G重的值,来实现上浮、下潜。 3.气球、飞艇: 里面充入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后,可使浮力大于重力,等于重力或小于浮力,从而实现自由升降。 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五、神奇的升力 由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的特殊形状,气流经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

(完整版)第十章流体力现象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一、在流体中运动 1.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特别注意】式中ρ是谁的密度?V排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吗? 4、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 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三、沉与浮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 ①当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②当__________时,物体悬浮; ③当__________时,物体漂浮;④当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也可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判断: ①当时,物体上浮;②当时,物体悬浮; ③当时,物体漂浮;④当时,物体下沉。 【注】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点F浮= G 不同点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定义: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1、准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能够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浮力的大小由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两个因素决定。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及物体的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当液体密度ρ液一定时,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浮=ρ气gV排。 2、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有两种: (1)受力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浮>G物,物体上浮; F浮 F浮=G物,物体悬浮; (2)密度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比较物体的密度ρ物和液体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 ρ液>ρ物,物体上浮; ρ液<ρ物,物体下沉; ρ液=ρ物,物体悬浮;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如空心球,求出物体的平均密度,也能够用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3、准确理解漂浮条件: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物。 (1)因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为F浮=G物(漂浮条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体漂浮时V排ρ物,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浮在液面上。此时,V物=V排+V露。 (2)根据漂浮条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ρ物、V物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4、计算浮力的方法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已知ρ液和V排。 (3)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和浮力重要知识点练习附答案 教师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和浮力重要知识点练习附详细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 ,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 M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答案】C 2.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A. A最大 B. B最大 C. C最大 D. 一样大 【答案】C 3.如图所示的敞口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A. 容器a的顶端 B. 容器b的顶端 C. 容器c的顶端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A 4.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B. 吸管吸饮料 C. 吸盘挂钩 D. 吸尘器 【答案】A 5.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 物体A B. 物体B C. C部分 D. D部分 【答案】C 6.关于浮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 A. 浮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上的 B. 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受液体压力方向有关 C.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D.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C 7.如图所示,重为6N的木块,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4N.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 2N,竖直向上 B. 4N,竖直向下 C. 6N,竖直向上 D. 10N,竖直向上 【答案】 D 8.将一枚重为0.5N的鸡蛋放入一杯均匀盐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然后向杯子里加入一些清水,则() A. 鸡蛋会下沉 B. 鸡蛋的重力增加 C. 鸡蛋所受浮力变大 D. 鸡蛋所受浮力为0.5N 【答案】A 9.如图所示,将一根玻璃管制成粗细不同的两段,管的下方与一个装有部分水的连通器相通。当从管的一端吹气时,连通器两端A、B液面高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A液面上升 B. A液面下降 C. B液面下 降 D. A、B液面高度均不变 【答案】B 10.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章《浮 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压力和浮力》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组张婷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⑴定义: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3)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用了法和法 3、压强: ⑴定义: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物理量 ⑶公式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 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 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

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⑵⑶ ⑷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 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F G F G F 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7、连通器:⑴定义: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归纳=-=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 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 ),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 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经典)教学内容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wb 本章7个基本概念: 1.压力; 2.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 4.大气压强; 5.浮力; 6.连通器; 7.阿基米德原理; 本章3个基本公式: 1.压强通用公式P=F/S; 2.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 3.浮力的公式:F浮 =ρ液V排g; 本章知识归纳共16项重要知识点(如下所列) 1.压力: 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地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⑶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和转换法。 3.固体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受力面积S:米2(m2)。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 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P=ρ液g h (其中单位是kg/m3和m)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 F F F F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 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浮力公式: (1)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 (2)称重法:F浮= G物- F弹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液V排g (4)漂浮:F浮= G物 (5)悬浮:F浮= G物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3.请用实验验证“浸 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受到的 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有 什么关系”。 答:①用测力计测 出合金块在空气中的

重力G 和空桶的重力G 1 ;②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③用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 2 ;④浮力F 浮=G-F ,G 排=G 2-G 1 ⑤比较F 浮和G 排 。 4.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它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答:用细线系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的几个不同 深度,观察发现测力计示数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即验证了浸没在水中的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 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公式:m 排 = m 船+ m 货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