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解析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解析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解析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解析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

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

终利益的了解程度;(6)行为逻辑和理性程度,即博弈方是依据个体理性还是集体理性行为,以及理性的程度等。如果设定博弈模型时不专门设定后两个方面,就是隐含假定是完全、完美信息和完全理性的非合作博弈。

4.“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举出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的具体例子。

“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分散决策方式,无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并实现整体、个体利益共同的最优。简单地说,“囚徒的困境”问题都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引起的。

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类型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厂商之问的价格战、恶性的广告竞争,初等、中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等,其实都是“囚徒的困境”博弈的表现形式。

5.博弈有哪些分类方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首先,可根据博弈方的行为逻辑,是否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大类。

其次,可以根据博弈方的理性层次,分为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两大类,有限理性博弈就是进化博弈。

第三是可以根据博弈过程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三大类。

第四是根据博弈问题的信息结构,根据博弈方是否都有关于得益和博弈过程的充分信息,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自、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几类。

第五是根据得益的特征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

第六是根据博弈中博弈方的数量,可将博弈分为单人博弈、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第七是根据博弈方策略的数量,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两类。

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纳什均衡的实质

给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最优的,给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最优的。

2.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

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特定的博弈结果会出现,那么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最终真会成为博弈的结果。正是由于纳什均衡是一致预测,因此各博弈方可以预测它,可以预测他们的对手会预测它,还可以预测他们的对手会预测自己会预测它……预测博弈结果是非纳什均衡,意味着要么各博弈方的预测不同,要么预期至少一个博弈方会“犯错误”,会选择错误的策略或者在实施策略时会出现差错。因为只有纳什均衡才具有一致预测的性质,因此一致预测性是纳什均衡的本质属性。一致预测性是保证纳什均衡价值的两个重要性质之一。

3.帕累托上策均衡

根据帕累托效率意义上的优劣关系选择出来的纳什均衡,就是帕累托上策均衡。

4.风险上策均衡

如果所有博弈方在预计其他博弈方采用两种纳什均衡的策略概率相同时,都偏爱其中某一纳什均衡,则该纳什均衡就是风险上策均衡。

5.防共谋均衡

定义:满足下列要求的均衡策略组合称为“防共谋均衡”。

(1)没有任何单个博弈方的“串通”会改变博弈的结果。

(2)给定选择偏离的博弈方有再次偏离的自由时,没有任何两个博弈方的串通会改变博弈的结果。

(3)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博弈方都参加的串通也不会改变博弈的结果。

目标:排除共谋问题给博弈结果带来的不稳定性和问题。

防共谋均衡是非合作博弈的均衡概念,而不是合作博弈的概念

6.反应函数

每个博弈方针对其他博弈方所有策略的最佳反应构成的函数。而各个博弈方反应函数的交点(如

果有的话)就是纳什均衡。

7.纯策略纳什均衡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计算

纯策略纳什均衡:划线法、箭头法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自己的策略选择不能被另一方预知或猜到,即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选择每

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的倾向某一策略而占上风。

8.古诺的寡头模型中个体收益最大化和集体收益最大化的差异及现实意义。

与个体收益最大化相比,追求集体收益最大化时总产量较小,而总利润较高。从两厂商总体来看,根据集体利润最大化确定产量效率更高,两厂商考虑合作,联合起来决定产量,定出使集体利益最大

的产量后各自生产一半,比只考虑个体收益的独立决策行为得到的利益要高。

在独立决策、缺乏协调机制的两个企业间,考虑集体收益最大化的合作并不容易实现,即使实现

了也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产一半实现最大总利润总产量的产量组合不是纳什均衡策略组合。

第二章课后题:1、2、6、9

1.上策均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纳什均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上策均衡是各博弈方绝对最优策略的组合,而纳什均衡则是各博弈方相对最优策略的组合。因此

上策均衡是比纳什均衡要求更高,更严格的均衡概念。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

是上策均衡。对于同一个博弈来说,上策均衡的集合是纳什均衡集合的子集,但不一定是真子集。

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与上策均衡分别对应两种有二定相对性的决策分析思路: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对应排除法,即排除绝对最差策略的分析方法;上策均衡对应选择法,即选择绝对最优策略的均衡概念。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上策均衡之间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互补充,因为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不会消

去任何上策均衡,但却可以简化博弈。

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与纳什均衡也是相容和补充的,因为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把严格下策消去时

不会消去纳什均衡,但却能简化博弈,使纳什均衡分析更加容易。

2.为什么说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

之所以说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非合作博弈分析)最重要的概念,主要原因是纳什均衡与其他博弈分析概念和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两方面的优秀性质。

第一是一致预测性质。一致预测性是保证纳什均衡具有内在稳定性,能做出可靠的预测的根本基础。而且只有纳什均衡才有这种性质,其他均衡概念要么不具有一致预测性,要么本身也是纳什均衡,是纳什均衡的组成部分,因此一致预测性是纳什均衡的本质属性。

第二是普遍存在性。纳什定理及其他相关定理保证在允许采用混合策略的情况下,在我们关心的所有类型博弈中都存在纳什均衡。这意味着纳什均衡分析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相比之下,其他各种均衡概念和分析方法,如上策均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严格上策均衡等,则可能在许多博弈中不存在,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作用和价值。

纳什均衡是惟一同时具有上述两大性质的博弈分析概念,而且它也是其他各种博弈分析方法和均衡概念的基础,因此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作用最大的概念。

6.求出下图中得益矩阵所表示的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根据计算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设博弈方1采用T策略的概率为p,则采用B策略的概

率为1-p;再设博弈方2采用策略L的概率为q,,那么采用策略R的概率是1-q。根据上述概率分别

计算两个博弈方采用各自两个纯策略的期望得益,并令它们相等:

解上述两个方程,得p = 2/3 、q = 3/4。即该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博弈方1以概率分布2/3和1/3在T和B中随机选择;博弈方2以概率分布3/4和1/4在L和R中随机选择。

9.两寡头古诺模型.P(Q) = a一Q等与上题相同,但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同,分别为c1和c2。如果0 a + c1,则.纳什均衡产,又为多少?

(1)两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将利润函数对产量求导并令其为。得:

解得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为:

或具体写成:

(2)当0

(3)当c1 a + c1时,根据反应函数求出来的厂商2产量q2 < 0。这意味着厂商2不会生产,这时厂商1成了垄断厂商,厂商1的最优产量选择是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产量

第三章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1.可信性问题

由于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是多阶段的行动计划,实施起来有一个过程,而且又没有强制力,因此博弈方完全可以在博奔过程中改变计划。我们称这种问题为“相机选择”问题。相机选择的存在使得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策略设定的行为选择的“可信性”有了疑问。各个博弈方是否会真正、始终按照自己的策略所设定的方案行为,还是可能临时改变自己的行动方案?纳什均衡不能解决这种可信性问题,无法排除博弈方策略中不可信的行为设定,因此在动态博弈中不是真正稳定的。动态博弈分析中具有真正稳定性的均衡概念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2.逆推归纳法

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逐个阶段向前面的阶段倒推分析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动态博弈分析方法,称为“逆推归纳法”。逆推归纳法的逻辑基础是理性的先行为博弈方,在前面阶段选择行为时必然合考虑后行为博弈方在后面阶段的行为选择,只有在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选择的,不再有后续阶段牵制的博弈方才能直接做出明确选择,当后面阶段博弈方的选择确定以后,前一阶段博弈方的选择就可以确定了。逆推归纳法是动态博弈分析,也就是子博奔完美纳什均衡分桥最重要的基本方法。

3.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如果在一个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中,一个策略组合满足在整个动态博弈及它所有的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那么该策略组合称为—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因为要求在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

均衡,因此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能够排除均衡策略中不可信的行为(威胁或承诺),因此具有真正的稳定性。非子博弈完美的纳什均衡不能做到这一点。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动态博弈分析的核心均衡概念。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本身也是纳什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均衡概念。

4.古诺模型与寡占的斯塔克博格模型区别及现实意义

斯塔克博格模型与古诺模型相比,唯一的不同是前者有一个选择的次序问题(两厂商所处地位具有不对称性),其他如博弈方、策略空间和得益函数等完全都是相同的。斯塔克博格模型的产量大于古诺模型,价格低于古诺模型,总利润小于古诺模型。

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信息较多的博弈方不一定能得到较多的利益。

5.委托人—代理人博弈模型分析(4种)

详细内容见课本150—162

无不确定性的委托人—代理人模型

有不确定性但可监督的委托人—代理人博弈

有不确定性且不可监督的委托人—代理人博弈

选择报酬和连续努力水平的委托人—代理人博弈

第三章课后题:1、4、6、9

1.动态博弈分析中为什么要引进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它与纳什均衡是什么关系?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即动态博弈中具有这样特征的策略组合:它们不仅在整个博弈中构成纳什均衡,而且在所有的子博弈中也都构成纳什均衡。

在动态博弈分析中引进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概念的原因在于,动态博弈中各个博弈方的行为有先

后次序,因此往往会存在相机抉择问题,也就是博弈方可能在博弈过程中改变均衡策略设定的行为,

从而使得均衡策略存在可信性问题,而且纳什均衡无法消除这种问题,只有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能够

解决它。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因此一个动态

博弈的所有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该博弈所有纳什均衡的一个子集。

4.如果开金矿博弈中第三阶段乙选择打官司后的结果尚不能肯定,即下图中a、b的数值不确定。试讨论本博弈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若要本博弈中的“威胁”和“承诺”是可信的,a或b应满足什

么条件?

括号中的第一个数字代表乙的得益,第二个数字代表甲的得益,所以a表示乙的得益,而b表示

甲的得益。

在第三阶段,如果a < 0,则乙会选择不打官司。这时逆推回第二阶段,甲会选择不分,因为分的得益2小于不分的得益4。再逆推回第一阶段,乙肯定会选择不借,因为借的最终得益。比不借的

最终得益1小。

在第三阶段,如果a > 0,则乙轮到选择的时候会选择打官司,此时双方得益是(a、 b)。逆推回第二阶段,如果b>2,则甲在第二阶段仍然选择不分,这时一候双方得益为(a、b)。在这种情况下再逆推回第一阶段,那么当a < 1时乙会选择不借,双方得益(l、 0),当a > 1时乙肯定会选择借,最后双方得益(a、b)。在第二阶段如果b<2,则甲会选择分,此时双方得益为(2、2)。再逆推回第一阶段,乙肯定选择借,因为借的得益2大于不借的得益1,最后双方的得益(2、 2).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博弈比较明确可以预测的结果有这样几种情况:(1)a<0,此时本博弈的结果是乙在第一阶段不愿意借给对方,结束博弈,双方得益(1、0),不管这时候b的值是多少;(2) 02,此时博弈的结果仍然是乙在第一阶段选择不借,结束博弈,双方得益(1、0);(3) a>1且b>2、此时博弈的结果是乙在第一阶段选择借,甲在第二阶段选择不分,乙在第三阶段选择打,最

后结果是双方得益(a、 b); (4) a > 0且b<2,此时乙在第一阶段会选择借,甲在第二阶段会选择分,双方得益(2、 2).

要本博弈的“威胁”,即“打”是可信的,条件是a > 0。要本博弈的“承诺”,即“分”是可信的,条件是a > 0且b<2.

注意上面的讨论中没有考虑a=0、a=1、b=2的几种情况,因为这些时候博弈方的选择很难用理论方法确定和预测。不过最终的结果并不会超出上面给出的范围。

6.三寡头市场需求函数P=100-Q,其中Q是三个厂商的产量之和,并且已知三个厂商都有常数边

际成本2而无固定成本。如果厂商1和厂商2先同时决定产量,厂商3根据厂商1和厂商2的产量决策,问它们各自的产量和利润是多少?

首先,设三个厂商的产量分别为q1、q2:和q3。三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根据逆推归纳法,先分析第二阶段是厂商3的选择。将厂商1的利润函数对其产量求偏导数并令其为0得:

因此厂商3的反应函数为:

再分析第一阶段是厂商1和厂商2的决策。

先把厂商3的反应函数代入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函数得:

分别对q1和q2求偏导数并令为0,得:

联立两个方程可解得q1=q2=98/3。

再代入厂商3的反应函数得:

把三个厂商的产量代入各自的利润函数,可得三个厂商的利润分别为4802/9 、4802/9和2 401/9.

9.根据3.4.4中对店主和店员之间委托人一代理人关系的分析. 讨论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基本工资+提成奖金”式的工资制度和租赁、承包制相比,哪种方式更能使雇员或承祖、承包人的利益,与雇主或出租、发包人的利益一致,使代理人的行为更加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工资加奖金制度与租赁、承包制度各有什么优缺点?

根据3.4.4中对店主和店员之间委托人一代理人关系的分析,不难清楚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租赁、承包制显然比“基本工资+提成奖金”式的工资制度,更能使雇员或承租、承包人的利益,与雇主或出租、发包人的利益一致,使代理人的行为更符合委托人的利益。理由是在这个委托人一代理人关系博弈中,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惟一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就是一种固定租金或承包费的承包或租赁经营制。

租赁、承包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上述出租、发包人与租赁、承包之间的利益一致性。但这有一定前提,那就是租赁、承包的条件、合同是合理的。此外,在租赁、承包制下所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实际上都是由代理人而不是委托人承担。由于通常代理人在风险类型方面总是比委托人更偏向风险厌恶而不是风险偏好,与租赁、承包制的风险安排正好矛盾,因此承包制和固定租金租赁制不一定能采用或合理。

工资奖金制度的优点是代理人所承担的风险比较小,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分担不确定性的风险,这对于代理人比较厌恶风险,每单位带风险的期望得益价值较小的情况是较好的制度安排。工资奖金制度的缺点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利益方面的某种不一致性无法完全避免,无法使代理人的行为完全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第四章 重复博弈

1.有限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与无限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式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有限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各博弈方在每个阶段都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

无限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式博弈:触发策略(贴现因素)

2.触发策略

重复博弈中博弈方首先试探合作,一旦发觉对方不合作则用不合作报复的策略,称为“触发策略”(trigger strategy)。触发策略的报复机制本身必须构成纳什均衡,否则触发策略就不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触发策略是重复博奔中实现合作和提高均衡效率的关键机制,是重复博弈分析中构造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基本“构件”之一。触发策略在现实中有很多例证。触发策略也可能存在可信性的问题,因为触发策略在报复其他博弈方的时候,也可能对报复者自己造成损害,在重复博弈分析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3.民间定理

有限次重复博弈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各博弈方在一次性博弈中最差均衡得益构成的得益数组,那么在多次重复博弈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1ndividual

rationality Payoff ,即博弈方保证能获得的得益)的可实现得益(feasible payoff ,博弈中所有纯策略组合得益的加权平均数组).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这个定理在有人正式证明并发表之前就是博弈理论界众所周知和认为当然成立的,因此称“民间定理”。

无限次重复博弈民间定理:设G 是一个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用(e 1,…,e n )记G 的纳什均衡的得益。用(x l ,…,x n )表示G 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果x i >e i 对任意博弈方i 都成立,而 足够接近1,那么无限次重复博弈 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各博弈方平均得益是(x l ,…,x n )。这个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是弗里德曼(Fried-man)于1971年提出的,也称为民间定理是因为它与有限次重复博弈民间定理的相似性。

4.重复博弈得益的计算

有限次重复博弈:各博弈方在G (T )中的总得益为在G 中得益的T 倍。

无限次重复博弈:各博弈方在G(∞、δ)中的“得益”等于各阶段得益的现在值。

贴现系数:δ= 1/(1+γ),其中γ为以一阶段为期限的市场利率。

给定贴现系数

δ,若无限次重复博弈一路径的某博弈方各阶段的收益为

则该博弈方在该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的总收益为各阶段博弈中得益的“现在值”:

2

11231t t t ππδπδπδπ∞

-==+++=∑L 注意:重复次数较多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也要考虑得益的时间价值差别,方法与无限次重复博弈一致。

5.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效率工资模型

有效工资率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是关于工资率决定和劳动激励的众多博弈模型之一。这个模型揭示了企业经营者不能只是以压低雇员工资为目标,必须考虑用适当的高工资激励员工努力,应该在考虑到工人对工资率反应的情况下确定最有效率的工资率。这个博弈模型在现代经济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次性博弈的结局:在厂商必须支付工资w条件下,工人将选择偷懒;此时厂商的收益(py-w)很可能是负值(概率p很小),因此其支付的工资w很低(w

触发策略:

厂商:第一阶段支付较高的工资率w*;如果在前(t-1)阶段产量都为y,那么第t阶段继续支付;否则解雇w=0。

工人:如果工资率高于w0则接受。如果在前(t-1)阶段工资率都为w*,第t阶段继续努力工作;否则偷懒。

为了促使工人努力工作,除了要提供补偿从事个体户的机会成本w0和努力工作的成本e以外,还要提供一个促进效率的工资e(1-δ)/δ(1-p)。其值大小与工人努力工作付出的成本e、贴现系数δ的大小、偷懒也可以获得高产量的概率p有关。

第四章课后题:2、4

2.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复博弈与一次性博弈效率不同的例子。

火车站和机场餐饮商业服务的顾客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回头客、常客比较少,这些经济交易具有一次性博弈的特征,它们的价格总是较高而质量又会差一些,顾客也会尽量不在这些地方购买商品和消费。在一般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餐饮商业服务则回头客和常客较多,有明显的重复博弈特征,在居民区购买商品和消费的老顾客一般能得到比较公平、优惠的价格,还能得到较好的服务,甚至有些还可以信用消费(赊账),因此消费者一般会比较放心地消费。这就是现实生活中重复博弈和一次性博弈效率不同的典型例子之一。

4.若三次重复2. 3. 1的古诺模型,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什么?

2. 3. 1的古诺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囚徒的困境型博弈,有惟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根据关于有惟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定理,这个二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两个厂商在每次重复时都会采用一次性博弈的纳什均衡,也就是2单位的古诺产量。

一、判断题

1.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2.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

3.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

4.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

5.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

6.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7.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8.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9.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10.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

11.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 )

12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13.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14.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15.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16.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

17.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

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18.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

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19.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对于任意的t

20.零和博弈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所有阶段都不可能发生合作,局中人会一直重复原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零和博弈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可能发生合作,局中人不一定会一直重复原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21.原博弈惟一的纳什均衡本身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采用原博弈的纯战略纳什均衡本身是各局中人能实现的最好结果,符合所有局中人的利益,因此,不管是

重复有限次还是无限次,不会和一次性博弈有区别。(√)

22.原博弈惟一的纳什均衡本身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但惟一的纳什均衡不是效率最高的战略组合,存在潜在合作利益的囚徒困境博弈。(√)(或:原博弈惟一的纳什均衡本身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不存在潜在合作利益的囚徒困境博弈。(×))

23.根据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

24.如果阶段博弈G有唯一的Nash均衡,那么对任意有限次T,重复博弈G(T)有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结局:在每一阶段取G的Nash均衡策略。(√)

二、计算分析题

1、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饲料槽,另一头装有控制饲料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就会有10个单位饲料进槽,但谁按谁就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谁去按按纽则谁后到;都去按则同时到。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一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六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各种情况组合扣除成本后的支付矩阵可如下表示(每格第一个数字是大猪的得益,第二个数字是小猪的得益):

小猪

按 等待

大猪 按 5,1 4,4

等待 9,-1 0,0

求纳什均衡。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猪选择按,小猪最好选择等待,大猪选择不按,小猪还是最好选择等待。即不管大猪选择按还是不按,小猪的最佳策略都是等待。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小猪都只会选择等待。这样的情况下,大猪最好选择是按,因为不按的话都饿肚子,按的话还可以有4个单位的收益。所以纳什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

论述题:解释“囚犯困境”,并举商业案例说明。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几乎所有的博弈论著作中都要讨论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这

样的:两囚徒被指控是一宗罪案的同案犯。他们被分别关在不同的牢房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

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各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很难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因而

两囚徒可以期望被从轻发落入狱2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囚徒不坦白,坦白的这个囚

徒就只需入狱1年,而不坦白的囚徒将被判入狱10年。表6-2给出了囚徒困境的策略式表述。这里,每个囚徒都有两种策略:坦白或不坦白。表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囚徒甲和乙的得益。(注意,这里的得益是负值。)

表6-2 囚徒困境

囚徒乙

坦白不坦白

坦白 -5, -5-1, -10

囚徒甲

不坦白-10, -1-2, -2

在囚徒困境这个模型中,纳什均衡就是双方都坦白,给定甲坦白的情况下,乙的最优策略是坦白;给

定乙坦白的情况下,甲的最优策略也是坦白。而且这里双方都坦白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上策

(dominant strategy)均衡,即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因为如果乙不坦白,甲坦白的话就被轻判1年,不坦白的话就判2年,坦白比不坦白要好;如果乙坦白,甲坦白的话判5年,不坦白的话判10年,所以,坦白仍然比不坦白要好。这样,坦白就是甲的上策,当然也是乙的上策。其结果是双方都坦白。这个组合是纳什均衡。

寡头垄断厂商经常发现它们自己处于一种囚徒的困境。当寡头厂商选择产量时,如果寡头厂商们联合起来形成卡特尔,选择垄断利润最大化产量,每个厂商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但卡特尔协定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给定双方遵守协议的情况下,每个厂商都想增加生产,结果是每个厂商都只得到纳什均衡产量的利润,它远小于卡特尔产量下的利润。

解释“智猪博弈(boxed pigs)”,并举商业案例说明。

智猪博弈的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一个按扭,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每按一下按扭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扭谁就要付2个单位的成本并且晚到猪食槽。若大猪先到猪食槽,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小猪先到猪食槽,大猪吃到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只能吃3个单位。表6-3列出了对应于不同策略组合的得益水平。例如,表中第一格表示大猪小猪同时按按扭,从而同时走到猪食槽,大猪吃7个,小猪吃3个,除去2个单位成本,得益分别为5和1。

表6-3 智猪博弈

小猪

按不按

按5, 14, 4

大猪

不按9, -10, 0

从表6-3可以看到,对于小猪来说,如果大猪按,它则不按更好;如果大猪不按,它不按也更好,所以,不论大猪按还是不按,它的最优策略都是不按。给定小猪不按,大猪的最优选择只能是按。所以,纳什均衡就是大猪按,小猪不按,各得4个单位猪食。

市场中的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关系类似智猪博弈。大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而对小企业来说这些工作可能得不偿失。所以,小企业可能把精力花在模仿上,或等待大企业用广告打开市场后再出售廉价产品。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性质: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2、性质特征:(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三、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的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7)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9)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 4、三角形的中线 注: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 5、三角形的高线必为线段四、多边形 1、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 2、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注:多边形的外角和并不是所有外角的和。 4、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多边形每一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是对顶角,n边形就有2n个外角。 第八章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n m n m a a a+ =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 n m a a= ) ((m,n都是正数) ? ? ? - = - ). ( ), ( ) (,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当 一般地 n a n a a n n n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n m n m a a a- = ÷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0 (1 0≠ =a a,如1 100=,(-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p p a a 1 = - ( a≠0,p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论经济博弈论

论经济博弈论 “博弈即一些个人、对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由英文“game”翻译过来,过去每每听到博弈一词.都觉得这是一个高深莫测、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如今通过了系统的学习,才终于可以对“博弈”有一些粗浅的理解。博弈论的英文名称为Gm,ne Theory,也翻译为对策论、游戏论。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体系,博弈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除了少数博弈论专家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它。可是,近年来却受到高度的重视和青睐。1994 年三位致力于博弈论基础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博弈论作为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最具权威性的肯定。此后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又由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家莫里斯和维克瑞获得,这进一步肯定了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博弈理论已经渡过了成长期,步人了成熟期。 一、博弈论的发展进程 博弈论思想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来说还相当的年轻。近代以来,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了博弈论的重要作用,对博弈理论进行了探索研究。一般认为,对于博弈理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瓦德格拉夫(W aldegrave)在1713年提出了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混合策略解。古诺(Coumot)和波特兰德(Bertrand)分别在1838年和1883年提出了博弈论最经典的模型,两位学者分别从产茸决策和价格决策分析垄断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确定了在竞争之下各自的最优反应函数。但是作为一种理论来说,1944年,冯·诺依曼(VonNeumann)和奥·摩根斯坦(Morgenstem)合著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在总结了以往关于博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博弈论的概念术语、一般框架和表述方法,提较系统的博弈理论,因此这被认为是博弈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50年代初,纳什(J.Nash)的两篇非合作博弈论奠基性论文发表之后。博弈论飞速发展。作为博弈论的一部分,非合作博弈比合作博弈的发展更加迅速,在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提起博弈论,现在差不多总是指非合作博弈论。50年代以来,纳什(Nash)、泽尔腾(Sehen)、海萨尼(Harsanyi)等人是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马原重点知识点 题型:1、选择(1x10*)2、判断(1x10*)3、材料分析(20x4*) (1、反应什么理论简述即可。2、感想结合理论展开)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 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 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主的理论基础,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一、别再和难题“较量” 在后期复习阶段,复习的管理很有学问,学生自己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中不要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卡住,打“持久战”。越临近考试,更宜学生自己安排复习,查缺补漏,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二、攻克薄弱环节 家长或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作答,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三、打好“纠错战”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总之,期末复习是升华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家长或老师对学生要细心指导,攻克薄弱环节,争取向审题多要2分、向规范多要2分、向仔细多要2分、向心态多要2分,使每个学生总分都有提高。 语文: 一、以课本为基础 1、要认真地把课本通一遍,把该掌握的字、词、段等基础知识打牢。 A把易错的生字整理出来,进行重点训练;B重点多音字;C背诵段落复习检查;D古诗、积累运用的背、写。 2、进行归纳整理。如把学过的人物进行总体概括;把学过的修辞归纳总结;把学过的表达方法进行总结。 3、拓展。如古诗,要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作者、类型等都是拓展的方向。写春、夏、秋、冬、送别、怀乡等古诗。成语归类练习。写景、写人、含数字、动物、相近、相反词等。 二、分题型进行练习 不能撒大网,要抓重点题型,做到举一反三。注重效果,不搞题海战术。 三、作文练习 注重类型训练。注意题材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多写生活作文、社会作文、问题作文。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名言、古诗、警句、歌词等,做到语言训练和知识运用相结合。注意作文题目的设计训练。 数学: 第一,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1、本章学习要求 1.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2)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1.2 功率二极管,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功率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和主要类型。 2)功率二极管额定电流的定义。 1.3 晶闸管,要求达到“掌握”层次。 1)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伏安特性。 2)晶闸管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含义。 3)电流波形系数k f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晶闸管导通和关断条件 5)能够根据要求选用晶闸管。 1.4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GTO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主要参数。 1.5 功率场效应管,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功率场效应管的特点,基本特性及安全工作区。 1.6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IGBT的工作原理、特点、擎住效应及安全工作区。 1.7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简介,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有关晶闸管电流计算的问题: 晶闸管是整流电路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在进行有关晶闸管的电流计算时,针对实际流过晶闸管的不同电流波形,应根据电流有效值相等的原则选择计算公式,即允许流过晶闸管的实际电流有效值应等于额定电流I T对应的电流有效值。 利用公式I = k f×I d = 1.57I T进行晶闸管电流计算时,一般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已知晶闸管的实际工作条件(包括流过的电流波形、幅值等),确定所要选用的晶闸管额定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教学提纲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 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点 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要点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1易错生字: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 同音字、音近字区别: 冬(冬天)白(白云)声(叫声)只(一只)有(没有)东(东西)百(百万)生(生气)知(知道)友(朋友)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月(朋)门(们)工(红) 早(草)卜(处)夕(多)(岁)亡(忙) 4重点词语 丁冬百花齐放说话朋友春天高兴你们红花绿草爷爷春节岁月亲人行走古诗笑声叫声 多少到处处处很忙 5 要求会背的是《柳树醒了》、识字一以及古诗两首 一下第二单元知识点 1、易错的生字: 扫:最后一笔横不能出头。真:中间有三横。关:最后一笔是捺。 写:“写”的偏旁是“秃宝盖”。看、着:两个字的下半部分是“目”。 妈、奶:注意“女字旁”最后一笔“提”不露头。放、收:注意“反文旁”的写法。气:最后一笔是“横斜钩”。 去:上面一笔为竖。亮:和“高”区分开。 2、形近字、同音字 看(看书)奶(牛奶)画(书画) 着(看着)妈(妈妈)话(说话) 太(太阳)收(丰收)午(中午)合(合唱)爸(爸爸) 大(大山)放(放手)牛(黄牛)和(和平)爷(爷爷) 4、重点词语: 父母太阳认真完全 5、词语搭配 ABB: 红rùn rùn pàng hū hū白花花亮jīng jīng màn tūn tūn lǎn yáng yáng 6、反义词假(真)收(放)开(关) wǎn(早)笑(哭)来(往) 7、课文会读 一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1易错生字: 李、秀、香:三字中第四和第五笔分别为捺。 定:第四笔是横。总:上面是倒八字头。 连、远等走之底的字要注意走之底要一波三折。 以:最后一笔是点。级:右半部分第一笔是丿,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最后一笔是捺。 同:第三笔是横。更:撇要顶住最上面的横。 净:右边中间的横要出头。专:竖折钩是一笔写成。 2 常见偏旁归类: 辶:连远送过边进道选 口:唱听叶吓叫吃呀呢哪 木字旁:桥树朵

2018大二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完美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 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解析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 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 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 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三个角度: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 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 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特有方式: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二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集中体现三实践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最后,联系具有系统性。 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不能离开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偶然之中有必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培根、洛克 B. 斯密、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思想 D. 理论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容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 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 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数学必修1总复习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 整数集合:Z ; 有理数集合:Q ;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 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集合A 有n 2-1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 {|,}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 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 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