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滇池倡议书

保护滇池倡议书

保护滇池倡议书
保护滇池倡议书

保护滇池倡议书

篇一:保护滇池宣讲倡议书

“从我做起,保护母亲湖——滇池”倡议书

滇池,昆明的母亲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盲目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滇池被严重污染了。滇池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了拯救和保护滇池,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向全县人民倡议:从我做起,保护母亲湖——滇池。

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环境意识,保护滇池,提倡绿色生活、学习和工作。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向河道、滇池倾倒垃圾、乱倒粪便、乱排生活污水、乱扔废弃物。

三、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爱护树木花草,保护环境,不乱排污水,不乱扔垃圾;尽量做到垃圾分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和洗涤剂。

四、节约用水,树立惜水如油的意识。生活中,尽量使用节水龙头,并随时关紧水龙头;不要用长流水洗碗、洗衣;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

五、任何单位、个人不在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围湖造田、围堰养殖及有其他侵占或缩小滇池水面的行为;不在湖滨带范围内取土、取沙、采

石;不损坏堤坝、桥闸、泵站、码头、航标、渔标、水文、科研、测量、环境监测、滇池水体保护界桩等设施;未经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批准,不在界桩内构筑任何建筑物。

六、任何单位、个人不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和入湖河道内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保护滇池倡议书),不向滇池和通往滇池的河道排放未达到排放标准或者超过规定控制总量的废水。

七、任何单位、个人不在滇池面山、风景名胜区取土、取沙、采石及新建陵园、墓葬,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自然景观。

八、城市居民外出休闲、娱乐、度假时不要往河里、湖里乱扔垃圾;不要到水源、保护区游泳、捕鱼和划船。农村居民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少用化,肥农药,提倡平衡施肥,使用农家肥;使用生态卫生旱厕,搞好庭院、村庄卫生,改善生活环撞;不在水体保护区范围内搞规模畜禽养殖;不在河堤堆放粪便、垃圾,积极支持和参与湖滨生态湿地建设。从我做起,保护母亲湖——滇池,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道德,一种文明,更是一种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都自觉行动起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还滇池以清澈,还滇池以秀美,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篇二:保护滇池简报

工作简报

关爱生命保护滇池

20XX年11月2日在官渡广场举办了首届滇池保护治理宣传月的活动启动仪式。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素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

第四部分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实施的行政

第四部分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实施的行政 执法事项(12项) 一、昆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3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征调人员及物质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三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2.根据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三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四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二、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4项) 1.防汛调用物资、取土、伐木及其补偿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

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三十二条:“在紧急防汛期,为了防汛抢险需要,防汛指挥部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给予适当补偿。因抢险需要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 2.采取分洪、滞洪措施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三十三条:“当河道水位或者流量达到规定的分洪、滞洪标准时,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有权根据经批准的分洪、滞洪方案,采取分洪、滞洪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对毗邻地区有危害的,须经有管辖权的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并事先通知有关地区。 在非常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和大局安全,必须作出局部牺牲时,在报经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可以采取非常紧急措施。” 3.水库、水电站、湖泊汛期调度运行计划审核及审批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云南省防洪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按下列规定审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一)坝高50米以上或者库容5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和重要的中型以上水电站以及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泸沽湖、程海、阳宗海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省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二)其他中型水库、中型水电站和重要的小(一)型水库、小型水电站以及其他重要湖泊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地(州、市)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省防汛指挥机构备案;(三)其他小型水库、小型水电站、湖泊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4.强制清除阻碍行洪的障碍物 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顾波老师 活动组长:李章奎XX02180212 摄影班底:尤芳燕XX02180251 活动报告:杨春艳XX02180246 毛婷婷XX02180238 赵玉梅XX02180252 李克珍XX02180234 材料整理:谢官华XX02180222 杨学友XX02180225 李进 XX02180211 组织助手:尤芳燕XX02180251 毛婷婷XX02180238 道具安排:赵玉梅XX02180252 吴情娟XX02180241

目录 引言 ................................................ .. (3) 一、滇池概况 ................................................ .. (3) (一)、滇池简介................................................. (3) (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 . (5) 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 . (9) 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 . (10)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11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12) (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 .12 (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3 (六)、生态清淤工程................................................. .. (14) 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 (14)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级化学教育班第四组 指导教师:马宁 成员:杨猛 姚洪彪 何文波 胡春丽 施红娟 贾丹丹 曩陵丽 摘要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

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可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云南省未来行政区划调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省未来行政区划调整 篇一: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文本最终合(20xx 年12月23日) 目录 文本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 第五章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规

划 (29) 第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31) 第八章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1) 第九章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44)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53)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55) 第十四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7) 第十五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61) 第十六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7)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规

划 (71) 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76) 第十九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77) 第二十章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78) 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81) 附表: (8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昆明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昆明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协调滇池环境保护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根据20xx年11月《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xx]315号)和《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xx]189号),特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20年)》。

滇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滇 池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与 保 护 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0802班 0802070213 刘倩 2010-4-16

滇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滇池概况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既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二、滇池的资源类型及其成因 1、滇池的资源类型 滇池属于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2、滇池的形成原因 云南高原的湖泊,与地质构造的因素有关,除异龙湖和杞麓湖位于滇东山字型构造的弧顶,受东西向断裂控制,湖泊长轴作东西向延伸外,其余的湖泊大多受南北向断裂的影响,均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滇东的湖泊带,是由于地面断裂系统的强烈发育,形成了许多地堑式断陷盆地和断陷湖泊,滇池就是在断陷盆地基础上发育成的构造湖。 三、滇池的污染原因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五华区年滇池保护治理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

五华区年滇池保护治理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 篇一: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滇池的治理和污染 研报 调告 前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也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名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希望通过此次的调研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与污染的问题得到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活动主题 滇池的治理与污染

调研目的 为了让大家了解滇池的现状,重视起对滇池的保护,恢复滇池“高原明珠”的美誉。 调研方式 网络调研 调研对象 在读大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滇池的环境状况的? 滇池被污染了这是作为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知道她被污染了就应该去保护她。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是自己所见滇池被污染的环境状况的;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媒体报道知道的;少数的人则听别人说的。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滇池被污染的环境状况,只要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滇池这是目前每位市民应该要做的。 2.滇池污染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滇池的污染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对昆

明的天气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是周边的环境恶化,还让昆明的天气在渐渐的发生着变化。由此可见它同时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从调查中我们得到,一半以上的人都觉得滇池的污染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一些人觉得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很少的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小。总而言之,滇池的污染对市民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产生着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昆明一直在干旱,若是滇池未被污染它肯定能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为了让滇池再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滇池。 3.你认为目前滇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面对滇池的污染,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很多,只有抓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滇池的污染问题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觉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一些人认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等疯长是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刘yunhong 单位:lnkjdx 时间:2013-4-3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 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

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亿立方米, 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滇池原居住着

(作业)滇池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班级小组基本信息 1调研方式:12级平面1班班级小组 2调查对象:滇池 3 小组成员信息及其分组方式: 成员学号分工情况 陈永华201203170102 策划、材料整理、制作、审核 粟晓萍201203170128 材料整理与筛选、制作、审核 查文竖201203170101 通过上网、书籍搜索资料、审核 马康强201203170111 实地考察、取样实验、审核黄佑星201203170106 实地考察、取样实验、审核冯尚丽201203170115 实地考察、取样实验、审核李飞虎201203170108 实地考察、取样实验、审核 指导教师:刘曦云 班级:12级平面1班 院系: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目录 引言 (1) 一.滇池简介 (2) 二.滇池污染现状 (3) 三.滇池污染成因 (4) (一)自然因素 (4) (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污染等人为因素 (4) 四.如何治理滇池 (5) 五.学习十八大精神要领来治理滇池 (7) 如何维护滇池 (7) 六.从我们个人中考虑如何治理滇池 (8) 七.心得体会 (8)

引言 云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是西南绿洲、生态屏障、物种宝库、名族文化大观园、人与子和谐相处的净土,拥有建设“美丽云南”的独特自身优势和良好机遇。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我们昆明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美丽春城,幸福昆明”是我们所拥护的众望。但是就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把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恶化的似一个硕大的臭水坑,五百里滇池多么骄傲呀!就这样被人们践踏着。渐渐地她的声音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市民,人们这才重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才觉醒了对滇池的治理。 昆明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她是我们的责任,昆明市我们的春城之都让我们行动起来携手共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本组在五一期间带着“滇池生态环境”的问题外出对滇池进行调研学习,在调查过程中,希望我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提醒世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滇 池 的 治 理 和 污 染 调研报告

前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也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名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希望通过此次的调研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与污染的问题得到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一) 活动主题 滇池的治理与污染 (二) 调研目的 为了让大家了解滇池的现状,重视起对滇池的保护,恢复滇池“高原明珠”的美誉。 (三) 调研方式 网络调研 (四) 调研对象 在读大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滇池的环境状况的? 滇池被污染了这是作为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 知道她被污染了就应该去保护她。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是 自己所见滇池被污染的环境状况的;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媒体报道知道 的;少数的人则听别人说的。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滇池被污染的 环境状况,只要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滇池这是目前每位市民应该要做 的。

2.滇池污染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滇池的污染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对昆明的天气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是周边的环境恶化,还让昆明的天气在渐渐的发生着变化。由此可见它同时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从调查中我们得到,一半以上的人都觉得滇池的污染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一些人觉得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很少的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小。总而言之,滇池的污染对市民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产生着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昆明一直在干旱,若是滇池未被污染它肯定能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为了让滇池再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滇池。

浅谈《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思考

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思考 内容摘要: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年9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市保护抚仙湖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必将推进抚仙湖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步入法制化轨道。《条例》施行以来,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表面上看似比较完备,但在立法上存在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弱,在执法方面保护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实现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和增强湖区环境执法的力度,实现依法治湖,从而维护抚仙湖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思考 一、抚仙湖及管理基本情况 (一)抚仙湖基本情况 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云南中部,地处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2°49'-57',北纬24°17'-37'。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涉及三县8个镇238个自然村,2009年末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非农人口2.1万人。流域总产值(澄江、江川和华宁青龙镇)435278万元,每年到抚仙湖旅游的人数超过250万人次。湖面高程1722.5米(黄海高程),湖泊面积212.6平方公里,其中澄江县124.5平方公里,江川县68.5平方公里,华宁县19.6平方公里。抚仙湖形似葫芦状,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4.5公里,平均宽6.73公里,湖岸线长100.8公里。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总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是太湖的4.5倍,滇池的15倍,占全国淡水湖泊水资源的9.16%、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72.8%;同时抚仙湖还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米,水体透明度5-6米,总体水质

昆明滇池码头规划设计-自然条件及航道规划情况

滇池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我国西南部,紧邻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的南部,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东面为昆明市政府行政中心呈贡区,南端是航海家郑和家乡晋宁县,西面为安宁县,滇池南北长39km,东西宽13km,面积306.3km2,在水位为1886.0m时湖岸线长163.2km,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北东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在湖的西南面流出,经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形似弦月,俗称“五百里滇池”,为云贵高原最大、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本工程位于滇池东南岸,地理位置东经102°45′~102°45′,北纬24°47′~24°47′,是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气象 ⑴气象资料 滇池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干季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湿季在每年5月至次年10月,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温度14.4℃,气候宜人。 ⑵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4.9℃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8.1℃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9.7℃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1.2℃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7.8℃ ⑶气压、日照、蒸发量 多年平均气压:810.5hpa 多年平均日照:2196.7小时

多年平均蒸发量:1870.6mm ⑷风 多年平均风速:2.3m/s 最大风速:19m/s,风向SW 常风向及频率:SW、30% 多年大风平均日数:11日 ⑸降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1011.8mm 多年日最大降雨量:94.0mm(1974年5月30日) 多年连续降雨日数:25日,降雨量284.7mm 多年最大积雪深度:17mm(1974年3月27日) ⑹湿度 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74%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2 多年雹日数:平均1.9日,最大6日 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 ⑺雾 轻雾出现日数平均为164.1次,干季(11月~次年4月)约占总数的68%,大雾日年平均仅为2天,同时绝大部分发生在11月~次年1月。 ⑻雷暴 昆明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63.5天,属强雷暴地区,几乎位于全国前三甲,雨季(5月-10月)雷暴日数占年平均雷暴日数的88.3%,远远多于干季,其中又以6月-8月居多。雷暴平均集中出现在每天的07-10时(UTC),尤其以每天的09时(UTC)最高,此外12-14时(UTC)之间还有一个峰值。 1.3工程水文 ⑴水位 按“滇池管理条例”规定,滇池外海的控制运行水位特征值(黄海高程

滇池污染与科学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 小议滇池污染与科学发展 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马天阔 学号:201105110109

目录 一.实践背景 (03) 二.滇池介绍 (03) 三.滇池污染及治理现状 1.滇池污染状况 (03) 2.污染严重原因 (04) 3.污染治理现状 (05) 四.滇池污染的启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06)

一.实践背景 我是一名外省的学生,从小就听说过云南的滇池,也在电视,杂志上看到过滇池曾经美不胜收的景色。但是今天看到滇池的污染情况,还是很痛心。我的家乡山西也是这样一个例子。我深深的意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违背科学发展的,是我们国家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摒弃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今天应当坚持的发展方向。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主要内容,指导意义等,那么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滇池的污染与治理问题,通过本次实践,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见解。 二.滇池介绍 通过在图书馆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我得知滇池的一些基本状况。滇池,使我们“昔日的高原明珠”——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流域面积2920平方千米。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淤积平原和滇池水域三个层次。山地丘陵居多,约占69.5%;平原占20.2%;滇池水域占10.3%。 滇池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7℃,平均降雨量95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9毫米,具有低维山原季风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夏湿、干湿分明。 流域内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次生植被以云南松及华山松为主,森林覆盖率48.9%。 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西南,属断陷构造湖泊,是云贵高原湖面最大的淡水湖泊,滇池在1887.4米高水位运行下,平均水深5.3米,湖水面积为309平方千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割。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外海各有一个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1978年间围海造田约34950亩,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千米。 三.滇池污染及治理现状 1.滇池污染状况 2008年二季度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9.4,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

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

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 (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牛栏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牛栏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设施(以下简称补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牛栏江流域保护和管理,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牛栏江流域实行分区保护。 牛栏江德泽水库坝址以上集水区域为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牛栏江德泽水库坝址以下集水区域为牛栏江流域下游保护区。 第五条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划分为水源保护核心区、重点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水源涵养区。 (一)水源保护核心区包括德泽水库库区和德泽水库以上牛栏江干流区。德泽水库库区为德泽水库正常蓄水位1790米水面及沿岸外延2000米的范围,区域范围超过一级山脊线的,按照一级山脊线划定;德泽水库以上牛栏江干流区指德泽水库以上干流(包括干流源头矣纳岔口至嘉丽泽对龙河河段)水域及两岸外延1000米的范围,区域范围超过一级山脊线的,按照一级山脊线划定。 (二)重点污染控制区为水源保护核心区以外,流域范围内的坝区以及花庄河、果马河、普沙河、弥良河、对龙河、杨林河、匡郎河、前进河、马龙河水域及两岸外延3000米的区域,区域范围超过一级山

脊线的,按照一级山脊线划定。 (三)重点水源涵养区为流域范围内除水源保护核心区、重点污染控制区以外的集水区域。 第六条牛栏江流域下游保护区划分为污染控制区和水源涵养区。 (一)污染控制区为牛栏江干流水体及河岸带以外的坝区。 (二)水源涵养区为流域范围内除污染控制区以外的集水区域。 第七条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和牛栏江流域下游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昭通市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分别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牛栏江流域水体水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进行保护。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领导牛栏江流域保护工作,负责综合协调、及时处理有关牛栏江流域保护的重大问题。 省人民政府建立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昭通市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牛栏江流域保护协调工作机制。 牛栏江流域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昆明市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昭通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牛栏江流域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牛栏江流域保护工作;牛栏江流域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具体保护工作。 第十条牛栏江流域实行保护目标责任制。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保护目标,负责对昆明市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昭通市人民政府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昭通市人民政府和牛栏江流域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牛栏江流域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在牛栏江流域内征收的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应当全部用于牛栏江流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管理和水污染防治。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扶持并改善牛栏江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精)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19971203(颁布时间) 19971203(实施时间)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1992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25日公布施行1997年12月3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三章环境监督管理第四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五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我省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湖泊、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第四条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制定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对策与综合措施,并付诸实施。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遵守当地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六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保护环境的费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确保其实施。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无污染、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第九条各级环保、工交、农林、水利、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组织领导,推广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制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列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按有关规定,设置环境保护专业或者课程。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 和监督。第十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二章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十一条云南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有专人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第十二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

滇池保护教案

2012学年下学期滇池保护教案 王艳凤

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 (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 (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