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李白古诗
- 格式:docx
- 大小:16.70 KB
- 文档页数:2
李白关于雪的诗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代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
4、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代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译文: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
5、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唐代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译文: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不安于现状的古诗1、《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书愤》陆游小时候就知道天下难容,中原之北看起来就是一座气山。
舟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散。
长城空空,镜中鬓角已先褪。
为人师表,本名出世,千年前,无人能及。
4、《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清清爽爽唱得醉来慰,醉了舞得秋暮竞得荣。
大国之王挣扎良久,扑到地上追赶。
魁地奇的愚夫瞧不起可怜的朱买臣,如今我背井离乡去长安,西去秦。
我带着灿烂的笑容出去了。
我怎么会是久居草野的人呢?5、《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日齐山登高》杜牧江面映秋影雁刚南飞,约友同酒同酒壶山。
笑闹人间,菊花盛开时。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不安于现状的古诗 21、乖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孟子•告子下》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作者:李白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注解】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4]筯:同“箸”,竹筷子的意思。
【译文】
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其一)》课文解读1.主旨“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抒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结构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就整体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
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
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
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
《行路难(其一)》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辽宁省抚顺、铁岭中考题)
5.选出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
B.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C.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答案:
5.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说法错误)。
《⾏路难(其⼀)》《拟⾏路难(其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13.诗歌鉴赏。
(4分)
【甲】⾏路难(其⼀)
李⽩
⾦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路难(其四)
鲍照
泻⽔置平地,各⾃东西南北流。
⼈⽣亦有命,安能⾏叹复坐愁?
酌酒以⾃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岂⽆感?吞声踯躅不敢⾔。
(1)请任选⼀个⾓度赏析下列诗句。
(2分)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这两⾸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1)⽰例:运⽤反复的修辞⼿法,句⼦简短有⼒,尾句是疑问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写出了诗⼈⾯临的困难和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理。
(2)【甲】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准备冲破⼀切阻⼒,去施展⾃⼰抱负的豪迈⽓概和乐观精神。
【⼄】诗表达了诗⼈在忍⽓吞声和⽆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情。
《行路难其一》李白古诗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
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