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文化介绍

马文化介绍

马文化介绍
马文化介绍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上,马在人们生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马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超过了人自身。马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及对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自从开始驯化马,它就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也为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马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地不同马文化,不仅如此,马也影响了人类活动的其他方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什么叫马文化?马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分支。

蒙古馬文化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是在马背上从远古走向文明的古老民族,蒙古人天生跟马有着兄弟般的深厚情感。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不论是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还是祭祀习俗、文学艺术等,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传统的那达慕盛会、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以及悠扬动听的马头琴长调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蒙古马文化,与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一同被载入了史册。马不但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文化图腾象征之一。而蒙古族马的起源是从单一原型的氏族图腾发展到民族文化的图腾;从氏族文化表征,发展到民族文化的象征。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不但体现在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而且还外延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1游牧先民对马的崇拜

蒙古族对马的崇拜甚至开始于对马的驯服之前。基于马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强悍有力、疾驰如飞、灵活悟性等特性,自然的赢得了人们的心,激起了接近与亲昵的仰慕之情。人们认为马是苍天之神派往人间的神灵,即马神,是“九十九天神”之一。肩负着人类与“苍天”神之间沟通心灵的使命,有通神之灵。所以在任何形式的大型祭祀天地活动中,马及其马奶等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道具”。

2以马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创造

马具在蒙古生活中可分为基本用具和辅助用具,即直接用于马身的用具和用于管理马的用具。基本用具如:马鞍、马锤、马笼头、马绊、鞍鞯、鞍鞠等,辅助用具有马鞭、套马杆、夹板(骟马用具)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的马具也越来越先进。这些是用具都是伴随着马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3马民俗的形成与嬗变

由于游牧先民对马的崇拜,特别是马被驯养并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伙伴后,有关马民俗随之而形成。它所涉猎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如打马鬃、酿奶酒、烙马印等生产民俗,而且还同拴马、跑马、赛马、马上技巧等游艺民俗息息相关。此外,还产生了用马殉葬之习俗。这种赋于旌徽以马的力量与精神意识是一种典型的马崇拜文化的产物。

4马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马造型艺术的起源,可追溯至在我国北方大量发现的岩画艺术。马形象不但是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形式,而且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内蒙古和邻近省区发现的诸多北方游牧民族的古墓壁画中,马的踪迹和形象,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同上述岩画、青铜艺术一样,反映出不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

5蒙古族文学中的马形象

蒙古族文学,分为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两大部分,其民间文学的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是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马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在其文学中是一座永恒矗立着的丰碑。在蒙古族英雄史诗中,英雄与马从来就是以整合形象来体现的。蒙古高原游牧部落时期的史诗《江格尔》,集中体现了当时游牧民的这种思想理念。史诗中英雄的坐骑,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它们不但同英雄一样勇敢、坚强,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救世主和启蒙者,成为最后战胜恶魔的决定因素。马象征着英雄。

中国马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马文化有以下特点。

1、马文化的历史悠久

自从已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马文化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猎马食肉到把多余的活马驯服、饲养再到骑乘、劳作、运输、战争、通讯、科技等运用,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是马文化的文化。

2、马文化涉及的范围广泛

凡是人类涉及到的领域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通讯、军事、医疗、教育、科研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曾与马和马文化有联系。

3、马文化的地位显耀

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皇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框架。可以说,没有马文化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今天。

4、马文化的影响深远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寄托、生活、做人、科技进步、社会进程、战争胜负、娱乐休闲、艺术欣赏、健康医疗、经济政策、政治关系等都依附着马之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起作用,随着中国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马文化对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将会更深更远。

5、民间是推动马文化发展的主体

历代历朝的帝王们爱马、骑马、好马的举动以及各朝代实行的″马政″起到了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民间的养马、马在各行各业中运用、马的民俗形成、马的娱乐享受和马的艺术展现等成了马文化发展动力的主体;历代文人骚客的颂扬和赞叹对马文化的提炼和升华起到了推波助阑的作用。

6、马文化的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

在目前关于现存动物的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表现形式中马的表现形式最多,也最丰富,而且制作工艺和技术达到了顶尖的水平。

7、马文化的消亡与兴起并举

一部分己经消失(响马、马神庙、马阶、部分马民俗);一部分正准备消失(马帮、骑兵、马褂、部分民俗);一部分正在兴起(马健身、马博奕、马医疗、马旅游)。

8、吉祥象征是中国马文化的显著特征

马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主要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

功等象征意义,″马到成功″已成为了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马的词语中出现贬义成份的机率,也是所有现活的象征动物中最少的。

9、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甚少

在中国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喜欢马的人多、从事与马相关的工作的人多、玩马(骑马、养马、赌马、买卖马、创作马、表演马)的人多,但把马当成一种文化来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投入少、创作少、报道少、媒体平台不完善……这是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马文化极不相称的现实。

西方马文化

在西方,马文化的一个反映就是骑士精神,象征着骑士精神和道德,象征着名誉、礼仪、谦卑、坚毅、忠诚、骄傲、虔诚。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传承到现在,代表的是绅士风范和高雅。

现代马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马文化。英国马业、马文化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已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马业对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物工程学科、兽医学科及围绕马业的其他学科和技术都获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马文化在英国也最具代表性,保留了绅士风范及高雅特征的全社会大众娱乐活动,它是英国马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英国是现代马术运动的发源地。

马术运动是由人和有生命、有性灵的动物一起参加的户外运动,它要求人和马成为一个整体,骑手驾驭马的技术与马的能力相结合。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骑手是在进行与性灵的对话运动。而人马合一才是骑乘的最高境界。与其他户外运动相比,马术是一个互动的运动,性灵与性灵的对话运动,而这种把奢侈与健康的运动结合在一起,也将是一种世界顶级生活品位的享受。

拥有一匹或者几匹高贵的纯种名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马术运动给你带来的更是一般运动所不能拥有的健身效果,给你健康、英姿飒爽的体魄。

马术运动拥有让全身健美的魔法。初次骑马后,会浑身酸痛,但亦是让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在骑马时,骑手全身所有骨骼和肌肉,以及内脏各器官都会跟随坐驾一起处于运动状态,从而也能够起到消耗多余脂肪,强健肌肉的运动效果,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如今,英国马业发展已成为世界级产业。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英国马业多样性和富有挑战性,英国有独特的英纯血马检测机构,而且拥有最先进的训练设施和最优秀的驯马师、骑手及育马专家,因此,英国培养出了世界上高品质的英纯血马。英国是纯血马的发源地,十七世纪,英国支持赛马运动的第一个国王五查理二世,为了比赛的需要,英国马业育种专家通过引进东方种公马以提高赛马的速度和马品质。一七九一年威热比斯公司首次出版了种马全书,用于登记英纯血马的系谱。

目前,英国有五十几个各具特色的赛马场,并都具有先进的全天候赛道,意味着一年到头都可以举行平地赛马和障碍赛马,英国每年从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都有赛马运动;截止到一九九九年底,英国拥有种母马11000多匹,种公马200多匹,拥有受训马13000多匹;英国每年赛马一般都超过1100次,其中平地赛和障碍赛共计70460多场比赛,英国赛马、爱马者不断增多,近几年每年到赛马场观看比赛的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英国的育马和驯马者向全世界提供了高质量的赛马,这些优秀马匹在世界各国的赛场上都有卓越的表现,而且享有盛誉。

现在,国际马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以美国为代表的休闲骑乘马业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赛马业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马术业模式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产品养马业模

式。

休闲骑乘马业模式——美国

美国是世界马业超级大国,而且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匹存栏量增长较快。马业为人们提供了140万个全日制工作岗位,马业雇用的人数超过铁路、广播电台和电视。马业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达460万,观众愈千万人次。马主达200万人。

马业在美国与其他畜禽养殖业不同,是个独特的行业,43%的马用于休闲骑乘,仅有8%的马从事耕作、交通运输以及军、警用。马最大的意义是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使得马与其他家畜分离开来。

美国的50个州都有马。育种、饲养和调教通常在农村进行,竞技比赛、展示表演以及其他一些活动一般在城市举行。超过86%的工作岗位产生在农村。美国马业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公民、竞赛设施、非经营性马主、一级商业马主、刺激商业马主(育马者)、内部供应者、外部的支持者。以上几类基本构成了美国马业的主体。

美国有50——100个养马场的州共8个。美国马场采用集约化经营管理及配套的先进科学技术,马的育种、繁殖、饲养管理,幼驹培育,调教训练,均严格按科学要求办事,并利用电脑储存了每匹马的资料档案。美国马场培育的马匹谱系记载详细、体质外貌好、竞技能力测验及时,并做后裔鉴定,培育出来的马匹部分销售到国外,马匹的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赛马业模式——日本

日本马业的历史基本是一部赛马业发展史,饲养的主要品种为纯血马。在纯血马引进以前,日本只有包括木曾马、宫古马在内的7种土种矮马,完全出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需求。随着20世纪60年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最终体育运动和娱乐成为马业的主流。

日本从1861年在横滨举行第一次赛马以来,赛马运动已开展了近150年。平地赛马,是由日本中央赛马会和15个地方自治团体等主办单位举办,每年在全国27个赛马场举行超过2.1万场赛事,其赛事场次仅次于居世界首位的美国,与澳大利亚并驾齐驱。目前,日本拥有年生产纯血马约8000匹的能力,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居世界第四位。

日本的赛马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型。1954年,由政府全额出资的特殊法人“日本中央赛马会”设立,管辖着包括京都赛马场、中山赛马场等10个全国国营马场。此外,各地方赛马会独立制定赛马条例,建立地方赛马场,与中央赛马形成一体化的格局。

日本赛马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制定于1948年的《赛马法》和制定于1954年的《日本中央赛马会法》。1991年,为了确保中央赛马的持续稳定发展、保证赛马的公正性,谋求赛马收益的进一步有效利用,对以上两部法律进行了修改。2005年,对《赛马法》又进行了部分修改,如取消对成人学生购买马券的限制等。

日本中央赛马会不仅举办赛马,同时也努力通过骑马、马术活动等普及马文化。为了让更多人理解马,中央赛马会利用各事业所的设施举办“亲马日”、“爱马日”等活动。在根岸赛马纪念公苑建立马的博物馆,在东京赛马场内开设日本中央赛马会赛马博物馆,让参观者了解赛马的历史、规则等,从各方面宣传马的文化。

马术业模式——德国

德国马协是德国马术运动的最高组织,有17个州马协,403个县马协,以及7429个大大小小的骑术协会。在德国体育联盟里,德国马协以7429个协会共计764542位会员名列第7位。马术运动很受女性欢迎,会员中70%以上是妇女,而男性所占比例不到30%。

德国马术运动的成功与马术用马的成功繁育密不可分。2004年共有不同血统的8923匹种马和110635匹母马进行了血统登记,经71178次配种共有45873匹已登记血统的马驹出生。雅典奥运会上203匹参赛马中就有65匹出自德国,它们在共48项比赛中取得18枚奖

牌,其中8枚金牌,2枚银牌,8枚铜牌。在盛装舞步中表现最好的15匹马中就有10匹来自德国,参加障碍赛决赛的46匹马中有14匹出自德国。

产品养马业模式——俄罗斯

酸马奶生产。作为一种有营养的食品和有良好解渴作用的饮料,酸马奶在俄罗斯许多地区很受欢迎。目前,俄罗斯已有100多个酸马奶治疗所。酸马奶厂专门挑选产奶量高的母马,其中主要有巴什基里亚马、哈萨克马、新吉尔吉斯马及其杂种马。其他如顿河马和重挽马的产奶量也很高。根据情况挤出35%—75%的奶量,其余的留作马驹饮用。母马只在带驹时泌乳,泌乳期一般是6—8个月。在挤奶期间,白天挤奶,夜晚让母马与马驹呆在一起。母马的乳房容积只有1.5—3.0升,但是乳汁可以很快充满乳房,所以每过2—3小时就要挤奶一次。

肉马生产。俄罗斯有过去前苏联所培育的很多重挽马,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这些挽马已转向肉用,也是马肉的主要出口国。

现代马文化的发展和思考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由于马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现在生活,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降低。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健康需求的增加,发扬过往马文化的深刻内涵,将之与现在马业文化结合起来,使之产业化,国际化,培育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符合现在马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极有潜力的。

中国马文化

中国马文化 ——《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怎能忘记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伙伴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马的世界,探究马的奥秘。在这次学习活动中,你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你可以到民间去采风,做一番调查研究;你还可以与生物老师、历史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取得联系,让相关学科老师提供一些马的生活资料、战斗史料、艺术信息等。总之,请你走进来,可以拓展你的文化视野,让你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你的人文素养哦。 一、汉语汉字中的马 1.请你拿出《现代汉语词典》,查一下以“马”为偏旁的字,读一下注释,了解一下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2.下面是含“马”字的成语,和你的同桌比赛一下,用2分钟时间边看边记,看谁记住的成语最多。 脱缰之马万马奔腾蛛丝马迹兵荒马乱兵强马壮 意马心猿马齿徒增一马当先马不停蹄厉兵秣马 快马加鞭青梅竹马犬马之劳走马观花老马识途 马革裹尸塞翁失马马脚毕露单枪匹马悬崖勒马 指鹿为马万马齐喑声色犬马人困马乏万马奔腾 信马由缰人仰马翻人欢马叫招兵买马一马平川 马齿徒增千军万马车水马龙害群之马汗马功劳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盲人瞎马牛肥马壮车殆马烦3.和马有关的俗语、谚语、歇后语非常丰富,请查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列俗语、谚语或歇后语的理解。 (1)马的架子越大越值钱,人的架子越大越卑贱。 (2)马踏软地易失蹄,人听甜言易入迷。 (3)骑马不带鞭——全靠拍马屁。 二、历史传说中的马 4.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哪些名马呢?整理一下,然后告诉你的父母。 5.我国古代涌现过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根据你搜集的资料,列举几个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讲一个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 三、艺术作品中的马 6.“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祖先高超的铸造技术。请描述下图并揭示其含义。 7.徐悲鸿是最出色的画马名家。下面是是徐悲鸿的《奔马》名画,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一匹怎样的马,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 四、文学作品中的马 8.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认为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中,伯乐起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无论有否伯乐,它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9.“马”是百家姓之一,请你采取查找、调查或访问的方式考证马姓的来源,并写出几个姓马的历史名人。 五、与马花舞 10.关于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比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天性;一是马被人冷落遗忘而趋消亡。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种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

马文化博物馆设计规划:中国最后一个天马故乡,马文化工业旅游年入3.9亿!

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c415517674.html,/ 马文化博物馆设计规划:中国最后一个天马故乡,马文化工业旅游年入3.9亿! 新疆昭苏,中国最后一个天马故乡,依靠马文化旅游,昭苏县年旅游收入在4亿元左右。昭苏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工业旅游成功规划案例,抛开天时地利关键因素,昭苏县之所以成功,不只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旅游特色,同时还通过工业旅游的创新思维,规划建设了更多新功能,马文化博物馆、马术训练学校等,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深刻的了解中国马文化。这对于中国马文化的传播以及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就为大家分析一个马企业的工业旅游成功案例,揭秘他们是如从把马文化旅游一步步做大的: 1.规划马文化产业园 企业规划并创建天马文化产业园,创新布局功能,建成疆内首个马文化博物馆,增强马文化旅游吸引力。 昭苏县将不断壮大马文化旅游及休闲产业。优化天马旅游文化园规划设计,融资1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编创天马文化、乌孙文化等演艺节目,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消费环境,建成集名马展示、文化创意、赛事常态、马术学习、生态景观、休闲餐饮、特色产品展销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主题园,争创5A景区。 天马产业园投资8800万元建成了集马文化博物馆、产品体验区、创意工作室和天马研究院四个功能区。其余1500万元为地方配套,总占地面积54997.3平方米。布局建设了民生产业园,规划了生态景观马道,推进育马业、养马业、马文化旅游业、马休闲体验业及马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创建了牧区“马业+”产业模式。 其中600万投资建设紫苏、油菜花、麦田等花海田园休闲农业景观马道,开发沟谷、草原休闲骑乘体验区,培育马术俱乐部、马民俗风情园、马术体验中心等文化旅游经济体3至5个,创建养马、餐饮服务、民俗旅游、草原家庭旅游等一体化星级家庭牧场8至10个,发展驾马观光、骑乘摄影、野骑体验等旅游开发项目。

马的文化艺术相关介绍

马的文化艺术相关介绍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时,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马的别称 儿马:公马。 骒:母马。

中国马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科技信息 1.引言 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马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成立了各种有关马的机构和组织。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和“中国纯血马登记管理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马业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业协会,隶属及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民政部;2009年,新疆马业协会和内蒙古马业协会相继成立(中国国家马业网,2010)。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马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区域来研究马文化,系统、全面展现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的文献还不多见。本研究意在全面分析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推动我国马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为马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马文化的界定 内蒙古新闻网称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教科书上关于马文化的界定,即马文化是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 2.2文献研究范围 笔者分别以“马”和“马文化”为关键词,于2010年5月15日在中国期刊网查阅、收集、整理有关马文化的期刊文章和优秀硕士论文,共计95篇。其中与马相关的会讯、组织机构简介以及与马文化没有关系的文献等不包含在内。 2.3文献分类方法 笔者将这95篇文章按照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中国古代马文化、马的军事用途、马的交通与商业用途、马的艺术文化等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文献中关于马的内容和用途。然后,笔者将各类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研究,探索中国马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成因。 3.结果与讨论 3.1中国马文化内涵丰富 我国的马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内容包括:相马学、驯马学、牧马学、赛马学、赏马习俗、马具与装饰品、交通和商业用途中的马、生肖学中的马、马崇拜、马政制度、文学艺术中的马、战马等。通过对中国有关马的内容进行统计整理,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马文化内容非常丰富。难怪王大霖和王言彬(2002)这样评价中国马文化的地位:“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中,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艺术作品将会残缺不全甚至惨不忍睹”。 3.2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我国的马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云南、西藏等地。如青措(2003)的《藏族马文化初探》,分别从历史、宗教、生产生活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丰富内容的藏族马文化的产生;李琳(2006)的《海南古代马及马文化》,考究了海南从无马到有马的历史过程及原因,并且提出海南的尚马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移植和再现;图·乌力吉(2003)的《蒙古人与马—蒙古族马文化大全》评介,董慧晶(2009)的新疆马文化旅游开发初探;杨松海(2009)的《云南纸马文化的源流及其民俗寓意》等。从这些文献不难看出,我国的马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内蒙古地区。 3.3灿烂的中国古代的马文化 中国古代马文化的研究主要有,李冀(2009)的《对先秦时期马文化的思考和探讨》,该文主要介绍了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关马的论著,主要用于阐述哲理;安忠义(2006)的《汉代的养马业及对马种的改良》;王立和纪芳(2004)《马意象与中国古代马与人恩怨的审美阐释》;杨宝成(2002)的《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孙尧奎的《两周时期独输马车驾马数问题研究述论》(2008);兰翠(2009)的《论古代马的审美文化特质—以唐代咏画马为中心的考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马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3.4马在军事上的作用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马:“马,怒也,武也”。这一点从汉语的成语 当中也可以看到,如:招兵买马、千军万马、金戈铁马、鞍前马后、汉马功劳等。这都说明马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3.5马与交通、商业 马因其速度快和体貌特征,人们将它作为交通工具。为人类付出了汗水,也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同时,马也为商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就拿我国的马帮茶马古道来说,马帮在茶马古道的形成和普洱茶营销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马背上形成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在西南地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敏塔敏吉,2008)。 3.6文化艺术中的马文化 马不仅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它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马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关马的诗词歌赋、寓言故事、成语典故、绘画和雕塑中。李岩松(2005)的《“马”文化熟语论析》一文,从马与马具、马与战争、生产、马与人才等方面阐释马文化的谚语,揭示隐藏其后的深刘文化含义;许兴宝(2001)的《文化观照中的宋词马意象》一文阐释了宋词马意象的生成,并分析了宋词马意象与传统诗文中的马意象的差异;张淮水(2009)的《“扎马角”社火的造型意蕴》一文探讨了影响和支配“扎马角”造型活动的乡土文化观念和民间审美取向。 4.马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马文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着丰富的马文化。我国的马文化同其他国家的马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特色。然而有关中国马文化和其他国家马文化形成差异的原因探讨不深入。既然中国有着灿烂的马文化,那么它就应该得到广泛地开发和利用,造福世界人民。然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5.结语 中国灿烂的文化中不能没有马文化,马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马文化内容丰富。近年来,马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受到重视。然而,目前有关马文化体系化、系统化的研究不多见。未来马文化研究有以下趋势:1)人们对马文化的重视程度会有所增加;2)有关马的商业机构、协会会增加;3)马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得到广泛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大霖,王言彬.中国马文化细探[N].中国审计报,2002-02-01(005) [2]中国马会概况.https://www.doczj.com/doc/c415517674.html,/manager/society.asp?Ar ticleID=58,2010-58-24 [3]李冀.对先秦时期马文化的思考与探讨[J].大众文艺,2009(17)[4]安忠义.汉代的养马业及对马种的改良[J].农业考古,2006 [5]王立,纪芳.马意象与中国古代马与人恩怨的审美阐释[J].辽东学院学报,2004(6) [6]杨宝成.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华夏考古,2002(4) [7]孙尧奎.两周时期独输马车驾马数问题研究述论[J].齐鲁学刊,2008(4) [8]兰翠.论古代马的审美文化特质—以唐代咏画马为中心的考察[J].文史哲,2009(6) [9]青措.藏族马文化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3(3) [10]李琳.海南古代马及马文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11]图·乌力吉.《蒙古人与马—蒙古族马文化大全》评介[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6) [12]董慧晶.新疆马文化旅游开发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9 [13]杨松海.云南纸马文化的源流及其民俗寓意[J].文化遗产,2009(4) [14]敏塔敏吉.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内蒙古新闻,https://www.doczj.com/doc/c415517674.html,/index.php?doc-view-3 061.html,2010-5-20 [16]李岩松.“马”文化熟语论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7) [17]许兴宝.文化观照中的宋词马意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中国马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水建锋黄换乃 [摘要]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分别以“马”和“马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检索,共收集到了 95篇相关文献和硕士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并且对文献进行如下分类: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中国古代马文化、马的军事用途、马的 交通与商业用途、马的艺术文化等。研究发现:我国有着辉煌、灿烂的马文化,马文化内涵丰富;马文化主要体现在除沿海地区以外的 边疆地区;在古代,马的军事地位突出;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着重要的商业作用;马丰富了人们的艺术文化生活。本文还探讨了中 国马文化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中国马文化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水建锋(1978.10-),男,陕西旬邑人,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黄换乃(1964.12-),男,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 博士·专家论坛 409 ——

马产业发展情况

马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气候条件独特、草原生态环境优良,马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养马、育马,是发展马产业当之无愧的天堂。为了实现州党委提出的大力发展马产业重大部署,..县积极建立并实施五大基地建设战略目标,占领马产业发展制高点,优化经济结构,打造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一、马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县马匹存栏94284匹,分别占**河谷和全疆的28%、13%。其中生产母马48331匹。引进英纯血等外血优质种公马250匹用于**马改良。2014年成功拍卖80匹良种马,拍卖金达939万元,改良马匹24266匹,产马驹29150匹,拉动养殖户年户均增收3.1万元。近年来,从马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到实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整合**种马场、..马产业优势资源,成立了西域马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天马文化旅游公司和天马国际贸易公司。制定了《马产业发展规划》。 2.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一家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科研院所,建成了我国首个年生产能力 6万支的细管精液(冻精、鲜精)生产线,细管鲜精解冻后活力突破0.35,培养了本土人才,实现了批量生产。细管精液的运用使种公马利用率提高7倍以上,实现种马全年生产,解决了马匹改良种马数量不足、价格昂贵、种源供应跨区域等问题。成立了全疆首个马产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3.成立了**马术学校,并与湖北大学合作开展了第一期骑师培训班,参班学员50名。依托州畜牧兽医局成功举办两届马产业技能培训班,参班学员110名。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天马旅游节和**马文化论坛及中国马业高峰论坛,并把**确定为论坛的永久性会址,为挖掘、发展、弘扬马文化、马产业支撑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 4.为推进马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与疆内外的马业科研院所(新农大、自治区畜科院、中国农大、东北农大、哈兽研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功申报与落地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7个,争取自治区、**州现代畜牧业项目6个。 5.投入7000万元,加快天马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看台、门禁、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已投入使用,正在申报创建国家4A景区。投入240万元,种植优良牧草3000亩。投入170万元,确保**马繁育中心正常运行。投资4000万元的**天马文化博物馆已完成规划和选址。 6.建成了孕马尿搜集、销售,熏马肉、熏马肠、马奶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12个乡镇场组建了马队,开发出集健身体验、休闲娱乐、观光骑乘为一体的产业链。整合少数民族民间马鞍、马鞭、马雕塑等马具制作人员、技术等资源,为统一打造牧歌**、天马故乡旅游纪念品品牌奠定了基础。 7.各乡镇场都成立了马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开展了马赛事、马上运动、马术表演、马匹竞拍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养马、育马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各族群众投身马产业和旅游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二、面临的发展难题 (一)缺乏马业专业人才。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加大了对马产业的科技、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但因马业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不足,难以短期培养出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本土人才,致使马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能力还比较低。同时,疆内外爱马人士群体庞大,但缺乏游乐、骑乘、健身及懂马基本知识,特别是后续人群吸引能力不足。急需加强外向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马业经营理念,强化人才、技术培养和引进。 (二)缺乏政策性持续的产业投入。由于马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农牧民发展投入。同时,**县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马品种改良设施条件简陋,优质种马缺乏,后续产业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急需建立高层次马

蒙古马文化研究框架

蒙古马文化研究框架 马文化现象被人们关注和研究,已是世界性课题。马文化现象多发端于游牧民族聚居的国家与地区。它与近几年全球性关注的游牧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蒙古民族起源于中亚蒙古高原,自古以来以游牧为生,是在马背上从远古走向文明时代的民族。她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漫长而坎坷,辉煌而悲壮的马背民族史。 一、蒙古马文化的定义在上古时代,蒙古先民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当他们开始游牧生产时,由于驯养了自古以来所信仰的“天使”——马以后,才有可能迅速地踏上历史文明的进程。马在整个北方游牧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超过了人自身。马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及对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使原始的蒙古先民自然产生了崇拜心理,成为整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图腾象征,而这一文化特征经过了原始氏族时的自然崇拜期、部族联盟时的人马形象的整合期和国家形成时的文化象征时期。即自然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的过渡与发展。伴随着蒙古民族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游牧文化。 蒙古马文化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从原始蒙古先民马崇拜伊始对人与马之间自然形成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思维定势、审美情趣与追求等诸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整合研究,从而充分揭示出被学术界泛指的“马背民族”的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从这个意义来讲,所谓的蒙古马文化,概括的说,实际上是一部反映“马背民族”——蒙古族文化史。 二、蒙古马文化研究的范畴与内容 蒙古马文化研究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学研究。它是国际“蒙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范畴主要是针对中亚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而言。世界上马的产生可追溯到5000万年以前。在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马化石为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左旗出土的距今1000多万年前的戈壁安琪马化石。之后,几乎在所有北方地区陆续发现了不同时代的马化石。

马文化

马文化 综述 骑马是一项时尚运动。在当今都市生活紧张节奏中,到绿草茵茵的草地马场上尽情奔驰,实在是惬意、浪漫的享受。它可以锻炼意志和体魄,同时又能欣赏大自然美景,呼吸到新鲜空气。据香港一份杂志介绍,当今最受欢迎的十项休闲活动中,骑马名列第六。骑马现已成为都市人假日休闲的新选择。 其实,在每个人心底,都有骑马的梦想,向住在草原上纵马驰骋。但是由于骑马是颇讲技巧的运动,不少人心存胆怯。现在,在都市骑马场,有专设的骑马短训,十分适合初涉此道的骑马族。 骑马族,以白领居多,他们常为了一份心跳的感觉,抛开琐碎事务,倾心疯狂一把。在骑马短训中,通晓自我安全保护之后,还能学到几招马术,的确受益匪浅。但是,骑马者必须与你的马儿,一同承受奔跑、跳动的震颤和节奏。当经过适当的磨合,在转弯、跨跃等高难动作上,与马儿达到某种默契;那时,你就可以选择更宽阔的大马场一展身手。 托尔斯泰说过,动感是灵感的姊妹。当今很多白领,需要适当的运动,比如骑马,不但能令身体健康,也能使思路开阔、有益事业。日常工作血液总是集中在上半身,骑马后能使它流注到全身。骑半小时马,不亚于打一场热身的球赛。马的嘶呜,生机勃发;马的迅跑,燃烧激情;"喀嗒"的马蹄声,敲响心音。骑马奔跑带来的全身振动,比静态按摩效果要好,而且能增强心肺功能。 骑马作为消闲娱乐,需要特定的着装,要配备一套马裤、绑裤或马靴。一般在都市骑马场都有提供;但若你是骑马"发烧友",就可自备一套。白领丽人,穿戴上马裤、绑裤、马靴,跨上骏马,真是一派飒爽英姿。 周末或双休,白领来骑马放松身心,可谓益脑健体。与好友、恋人同往,在草地上,或策马赛技,或信步由缰,赏景谈心,另有一番情趣。 人类从没有一项体育运动,象马术运动那样悠久、完美、复杂和昂贵。因为,行家很容易从马匹的相貌身材、鞍具装备;从骑手在马上运动姿态、穿着的服饰护具;甚至只是一顶帽子、一条马鞭、一副马刺以及参加者的一个十分细小的动作,区分出他是哪一骑乘类别或哪一骑乘项目的参加者。 然而,非职业骑手刚刚涉足这一户外休闲活动时,由于对马文化的不了解,"露怯"的事情时常发生。要知道,骑马是一件很讲究,也很贵族化的休闲活动,一般需要专门来学习。不过,如果我们只是想做一名休闲骑乘人,你只要了解下面的基本常识,就可以愉快地、无拘束地骑马了。 简介 马术缘起于十二世界中叶欧洲王室,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可说是历史相当悠久的一项传统运动,当时称为[王者的运动],非王公贵族不得享也,可知马术运动是何等的高贵气派。由于马术运动的参赛者皆穿著高尚华丽的礼服初赛,加上马术可看性十足,往往吸引大量观众,因此被誉为“运动的者”。 马术运动是接近自然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仅可以锻炼你的敏捷性与协调性,并且可以使你的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尤其是腿部肌肉,而且在与马儿的交流中,也能愉悦身心。

北京密云世界马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

北京密云世界马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概念策划 一、项目背景分析 1、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正在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城市能够支撑远郊区建设一批各种主题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或高档居住区。 2、北京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休闲度假正成为北京市区人们追求的新旅游方式。 3、密云县确立并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走“环境立县、引进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密云县适合发展并鼓励发展高端休闲旅游业。 4、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 5、根据《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在浅山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城镇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会议培训、文化创意、康体医疗、休闲运动、生态办公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6、根据《密云新城规划2005-2020》,密云县发展目标是发展绿色休闲产业,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北京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将密云县定位为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政策角度看,发展休闲度假,尤其是高端休闲旅游项目,将是开发企业未来开发的主要方向和角逐的重要领域,抢占先机是未来的制胜法宝! 二、项目认识 1、地处首都水源区密云,生态环境居北京区县首位,林木覆盖率达到62.7%,夏季气候宜人,山青、水秀、林茂、果香。 2、项目地交通便捷,京承高速密云县城第一个出口往南**公里,距北京三元桥66公里,由东二环驱车经京承高速到项目地耗时45分钟。 3、地块内及周边生态资源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幽静,地块内有山地、台地、沟壑,利于造景。 4、毗邻密云南山滑雪场和港中旅房车小镇,可打造“时尚运动之旅”。 5、缺少可直接利用的或景观性水资源。 6、缺乏文化底蕴,未发现可直接利用文化景观。 7、没有形成规模特色产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业未形成融合。

“中国白马人”研究

“中国白马人文化”研究档案 谭昌吉/文 在甘肃南部的文县、四川西北部的平武、松藩、南坪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活化石――氐族后裔的“白马人”。从白马人的地域、遗传、民俗、语言、信仰、婚丧、服饰及肤色等人文等等特色构成了一部神奇魅力的独特群体,多年来引起专家学者的注重和研究,初步认定为是全国仅有的民族研究实体,称之为“中国白马人”。他们的地域一般与中国的大熊猫栖居地相连。如国家级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和王郎自然保护区所居的位置、地域相同。这里的人们将共同为保护其中于丰富资源、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共同发展这里的社会经济,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深入研究“中国白马人”文化责无旁贷,利民千秋,功在万代的伟业。尤其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后,“中国白马人”文化研究更是世界重视和注目的课题。 一、“中国白马人”命名的成立 “白马人”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这支民族有她们共同的地域和语言,有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与历史上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氐族等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有的是封闭式的传承着古老民族的风情。而他们又最集中的分布在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路域、九寨县下塘地区、松藩县小河地区。更多的还是在甘肃省文县境内,分布在白水江南岸的白水江保护区中的白马河、丹堡河、让水河流域的各乡镇。其人口特点:1978年白马人总约10000人左右;1982年白马人总计量15000人(其中:平武、松藩、南坪共6800人;文县有4700人);1990年人口普查平武3390人;文县5906人。2005年人口普查平武3627人;文县6500人。 在研究白马人的定名时我们发现没有完全统一的称谓,如平武白马路的白马人自称“夺补”、火溪沟称为“纳伙”、黄羊关称为“贡皮”、文县称“达嘎”、铁楼称“如瓦”、南坪称“俄瓦”、俄果称“热格”等等。以及“达布人”、“贝”和“白马藏族”这些都难以完整的代表白马人的一切。白马人在现今有历史

内蒙古地区北方民族的马文化

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活动地域,北方民族多以“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史记?匈奴列传》)等游牧、狩猎方式为主要生产形态(图一、图二),马在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林胡、楼烦,以至秦汉魏晋时期的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到后来的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无一不是依靠马驰骋在无边广阔的草原上,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并依靠马支撑起游牧民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尤其是蒙元时代,壮健的蒙古马忠诚跟随着蒙古战士在辽阔草原大漠之中驰骋,勇闯欧亚大陆,为蒙古民族的崛起、强大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历代北方民族中,马的拥有量和品种的优劣往往对这个民族的兴衰强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马驮着北方民族从远古走到了今天,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文明。 绘画作品中的北方民族马文化岩画 北方民族的马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北方岩画中绘有大量有关马题材的作品,从先秦至明清均有大量围猎、骑马、驭马、驯马等题材的作品(图三、图四、图五),图四所示狩猎场景中刻画有骑马放牧和狩猎的骑手,有山羊、盘角羊、鹿等动物。壁画 汉代的和林格尔汉墓中已经发现绘有表现牧马场景的壁画(图六),辽代绘于奈曼旗青龙山陈国公主墓墓道西壁的鞍马图(图七)已经非常写实,图中一侍从牵马站在廊庑下,面朝墓外方向作行走状。黑色牝马鞍上满绘祥云图案。侍从身穿淡蓝色圆领袍,右手牵马缰,左手执鞭。 绘于敖汉旗宝国吐乡皮匠沟1号墓墓室西南壁的马球图(图八),图中共绘有五位骑马人,均手持月杖,头戴胡帽,身着窄袖圆领长袍,束腰,足登长靴,骑着奔驰腾跃的快马激烈打着马球。纸本绘画 契丹画家耶律倍所绘骑射图(图九),是契丹马文化的真实反映。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被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元人秋猎图》(图十)集中体现了蒙元时代繁荣的马文化,其中绘制了多姿多彩的马及骑马之人的形态、姿势,惟妙惟肖,艺术价值极高。 此外,还有《蒙古射猎图》(图十一)、(《元世祖出猎图》(图十二)等均形象逼真的再现了元代蒙古马文化。与北方民族马文化有关的精品文物 内蒙古地区出土较早的有关马形象的文物是马形金饰牌,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地区,为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作品。据学者推测,夏家店上层文化可能与文献记载的“东胡”“山戎”或更早以前的北方民族有关。 金质文物 图十三是春秋时期的一件马形金饰牌,通长4.6厘米,宽4.5厘米,厚0.1厘米,重28.9克。马形金饰牌中的马呈伏卧形,回首竖耳,圆目成孔。饰牌正面凸起,背凹,有两个桥形穿钮,可系挂佩戴。 2010年9月8日,内蒙古文物工作者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工业园区白家湾村发现了一批珍贵的窖藏金器,其中有一件虎咬马饰牌(图十四),虎头反向,嘴咬马背。这些金饰品级别很高,时代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推测可能为匈奴贵族所用之重器。从饰品中均雕刻有马的形象看,在匈奴人的生产生活中马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鲜卑源于东胡,同样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在其南下的过程中,不断与周边游牧部族融合、交流,创造了灿烂的鲜卑文化,其中马文化占有较大的份量,他们号称“兵利马疾,过于匈奴”(《后汉书?鲜卑传》)。图十五至图十八就是鲜卑人所遗留与马关系密切的文物,图十五瑞兽纹金饰牌长8.1厘米,宽5.4厘米,此件金饰牌为佩戴之物,根据《魏书》记载,鲜卑始祖率领部族南迁,“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引导,历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此件应为文献中所提之“神兽”。图十六卧马形带链金挂饰长8厘米,宽5厘米,纯金

中国马文化在马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马文化在马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马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就已经形成并存在了,并且对中国马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马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对中国马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马文化马产业影响与作用 中国马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也曾是一个较为发达的马文化国家。王大霖和王言彬就曾指出“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中,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历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艺术作品将会残缺不全甚至惨不忍睹。”中国马业的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马文化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已有研究来看,关于中国马文化对于中国马产业的影响与作用的研究还十分稀少,因此,也希望本文能够引起研究者对于这方面的注意,促进中国马文化对中国马产业的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的研究。 一、中国马文化界定 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马这种生物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祭祀习俗还是在行军作战和文学艺术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马的身影。这样,在不断的发展与积淀中,就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马文化。我国的教科书上对“马文化”做出了这样的界定:马文化就是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训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以及体育活动等内容。而这一界定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可以看出,我国的马文化具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我国的马文化包含有以下一些内容:相马学、驯马学、牧马学、赛马学、赏马习俗、马具与装饰品、交通与商业用途中的马、文学艺术中的马等。不仅如此,中国马文化还具有分布范围广泛等特点。中国拥有960万平方米的国土面积,地域辽阔,在这片国土上生活的除了人口众多的汉民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在自己生活的地域范围内结合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地域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文化。有研究发现,在我国,除了沿海地区以外,均有马业的存在。其中马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则集中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地区。 二、中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一基础之上,对于中国马文化的研究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中国马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古代马文化、马在交通以及军事上的应用、马的文学艺术形象、以及马在军事中的应用等,当然,这些研究对于中国马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中国马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人们只局限于对于中国马文化在理论上的分析与研

浅谈唐代马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浅谈唐代马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摘要:中华马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史前到现如今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进步和发展。唐代马文化内容宽泛影响深远,它寄托和包含了人们的艺术欣赏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沉淀,把一件件精美的马艺术品的神情和内在风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马文化它不仅是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符号,也是中国民族的精神象征,它弘扬和代表了中华民族蓬勃向上、马不停蹄、自强不息、勇于冒险,永远拼搏的民族精神,以及唐代马文化审美的主要核心价值包含了成功、激励、霸气、自由、祈福等象征意义。 关键词:唐代艺术马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中国劳动人民就崇尚马外形的自强不息雄壮威武,内涵的天马行空勇往直前。《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马:“马、怒也、武也。”在十二生肖中马排行老七又名神风,是民间敬奉的一种瑞兽,它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逐日月,乘雨御风,昼夜不舍。古时《易经》中有记载:“乾为马”,马在古代是天的象征,是圣神不可侵犯的王权的代表,同时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不同朝代的帝王对马的喜爱都情有独钟,古代君王爱马、骑马、养马,在不同的马文化体系中形成了马的政治文化,“马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

去兮不复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马革裹尸的军事文化,以及“踏花归去马蹄香”“青梅竹马”等民间的马文化。所以中国马文化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再加上艺术文化中的马文化在历代文人骚客颂扬和赞叹中,也对马文化的提炼和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唐代马艺术文化更加炉火纯青。 一、呼之欲出的马的绘画――鞍马题材 马形象符号在绘画中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岩画艺术中我们可以看见马艺术的雏形;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马”的象形字;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周南?汉广》书中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在很早以前马文化就已经出现在中国文字符号与诗书画当中,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唐代专门以马为题材的绘画不断增多,马是唐代文化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以人物鞍马为题材的绘画发展至唐代已经十分成熟了。 唐代的画马作品赫赫有名的有曹霸、韩,两者都生活于盛唐时期,韩最初师学曹霸,后自成一派,现今曹霸画作均己失传,韩流传至今较为出名的鞍马作品有《照夜白图》和《牧马图》。《照夜白图》作品构图生动、巧妙,画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体态肥壮矫健,昂首嘶鸣吼叫,四蹄腾空而起,似要挣脱缰索,用笔简洁干练,线条强劲有

马文化介绍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上,马在人们生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马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超过了人自身。马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及对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自从开始驯化马,它就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也为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马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地不同马文化,不仅如此,马也影响了人类活动的其他方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什么叫马文化?马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分支。 蒙古馬文化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是在马背上从远古走向文明的古老民族,蒙古人天生跟马有着兄弟般的深厚情感。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不论是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还是祭祀习俗、文学艺术等,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传统的那达慕盛会、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以及悠扬动听的马头琴长调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蒙古马文化,与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一同被载入了史册。马不但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文化图腾象征之一。而蒙古族马的起源是从单一原型的氏族图腾发展到民族文化的图腾;从氏族文化表征,发展到民族文化的象征。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不但体现在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而且还外延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1游牧先民对马的崇拜 蒙古族对马的崇拜甚至开始于对马的驯服之前。基于马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强悍有力、疾驰如飞、灵活悟性等特性,自然的赢得了人们的心,激起了接近与亲昵的仰慕之情。人们认为马是苍天之神派往人间的神灵,即马神,是“九十九天神”之一。肩负着人类与“苍天”神之间沟通心灵的使命,有通神之灵。所以在任何形式的大型祭祀天地活动中,马及其马奶等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道具”。 2以马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创造 马具在蒙古生活中可分为基本用具和辅助用具,即直接用于马身的用具和用于管理马的用具。基本用具如:马鞍、马锤、马笼头、马绊、鞍鞯、鞍鞠等,辅助用具有马鞭、套马杆、夹板(骟马用具)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的马具也越来越先进。这些是用具都是伴随着马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3马民俗的形成与嬗变 由于游牧先民对马的崇拜,特别是马被驯养并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伙伴后,有关马民俗随之而形成。它所涉猎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如打马鬃、酿奶酒、烙马印等生产民俗,而且还同拴马、跑马、赛马、马上技巧等游艺民俗息息相关。此外,还产生了用马殉葬之习俗。这种赋于旌徽以马的力量与精神意识是一种典型的马崇拜文化的产物。 4马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马造型艺术的起源,可追溯至在我国北方大量发现的岩画艺术。马形象不但是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形式,而且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内蒙古和邻近省区发现的诸多北方游牧民族的古墓壁画中,马的踪迹和形象,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同上述岩画、青铜艺术一样,反映出不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

深圳市喜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_中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深圳市喜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深圳市喜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3582976628工商注册号:440301114021596组织机构代码:358297662 法定代表人:林海丹成立日期:2015-09-2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一路619栋3楼 营业期限:2015-09-28 至 / 营业范围:从事广告业务;平面设计;产品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经济信息咨询;会务策划、展览策划;经营电子商务;国内贸易;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需要审批的,依法取得相关审批文件后方可经营)。^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

企业精神图腾之马文化

企业精神图腾之马文化 奔腾的骏马象征着深度人的文化品格,是所有深度人“金戈铁马、一马当先”的精神图腾。马的品格体现了深度人的坚韧不屈,临危不惧;目光敏锐,行动迅速;高瞻远瞩,志向远大;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深度人坚韧不屈,临危不惧,犹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烈日狂风挡不住它前进的信念,枪林弹雨动摇不了它必胜的决心。无论是刚刚创业时的艰难险阻,还是集团化扩张过程中的荆棘载途,都无法阻挡深度人前进的脚步。 深度人目光敏锐,行动迅速,犹如天马纵横,一马当先。深度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只争朝夕,表现在行为中就是善于思考、善于行动。作为深度的员工,对工作要勤于思考,快速反应。 深度人高瞻远瞩,志向远大,犹如龙马乘风,志在千里。“深度”的寓意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万物的胸怀和气度,映含深度文化的博大精深。眼前不是区区平川,而是整个大地。深度人创造了全球第一台LED自动装配机,谛造了多个中国首创。立志“在行业中成为世界顶尖企业,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与全球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深度的核心价值:铁马,造尖端设备,扬威中国创造;深度,用光改善人们生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深度人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犹如龙马精神,快马加鞭。在深度的奋斗史里,没有犹豫,没有徘徊,只有勇往直前和奋不顾身。行者无疆,深度人渴望创新,勇于变革,勇于用创新的精神去挑战一切事物,勇于用变革的态度变革一切旧习惯、旧传统,不断学习新事物、追求新目标、开创新未来,永远不被征服,永远不甘落后。 深度的骏马从旧日的辉煌中驰骋而来,带着热情,带着希望,用自己的精神魅力引导着我们20年来奋斗不息。这种精神升华为我们深度企业自强不息、奋斗进取、力争上游的独特的企业精神。深度的骏马向我们奔来,奔起了力量,奔起了希望,奔起了激情,奔起了信仰,奔起了坚持不懈,奔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奔起了对一切美好的渴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