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教师的角色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教师的角色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教师的角色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教师的角色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教师的角色

1、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一、劳动任务的综合性

第二、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第四、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第五、教师劳动的长效性

2、教师的角色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

1975年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日内瓦会议专门讨论了未来社会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各国代表一致认为未来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将出现如下变化趋势: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

织教学的责任;第二,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第三,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第四,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第五,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第六,更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第七,更广泛地参与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第八,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

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新要求;教师职业的新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以及已有的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我们认为现代教师至少需要扮演好如下角色:组织者角色、交流者角色、激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革新者角色、咨询者角色、伦理者角色。

《我们时代的教师》(Teachers for our Times 1948),对教师提出了如下特质要求:第一,教师要自重重人。第二,教师要富于社会意识。第三,教师要能够理智地处理一切事物。第四,教师要易于与人合作。第五,教师要能在专业素养上培养起一般的优良特质。第六,教师要继续不断地求知。第七,教师要熟悉传达知识的技术。第八,教师要爱护学生,并与他们友好相处。第九,教师要了解学生。第十,教师要能够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第十一,教师应是学校社会中的良好分子。第十二,教师对自身及学生的成就要具有正确的品评能力。第十三,教师要有专业的信念。从这份报告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依据教学的特性对教师提出了极为全面的特质要求,并且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方面的修养。

对于整个教育事业而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教师是教育价值引导的实践者;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校教学活动而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动者和调控者;教师是教学结果的评价者。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

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规定。这是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而教师历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有美好的心灵。在今天,拥有丰富的知识已不再是为师者的决定性条件或主要素养,高尚、健全的人格才是为师者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道德:第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第三,尊重同事,团结协作。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为语言表达和形体表达两类。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应具有:准确性、逻辑性、条理性、简明性、启发性等特点。教师的形体语言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

2、组织管理能力。有效的管理是学校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可靠保证。

3、交往能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好与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社区教育人士、学生等多重人际关系。教师的交往能力具体表现在:善于协调校内外各方面教育力量间的关系,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善于处理好师生关系。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必须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以及一些教学辅助软件的制作和开发。

5、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能力。依据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性质又具体表现为教育预见力、教育指导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所谓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教育指导能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熟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良好规划的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指教师为实现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的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它是指教师依据所搜集到的有关教学活动的信息判断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它是指教师自觉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认识的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具体表现在有科研的意识;懂得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用科研新成果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科研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提炼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教师职业特点汇编

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学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一位教师只有认真的根据职业的特点来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特点表现在: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也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但其目的也是要使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它不能代替教师个人的独立工作。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工作来独立完成的,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各有其特点。教师

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创造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5、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教师工作的成果是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方位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同教师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而且都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形成。教师工作成果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工作成果的要求是由社会决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2)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 在幼儿教师的劳动中,幼儿是劳动的对象。幼儿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一个主动发展的入。在教育过程中,他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通过自身的内部作用来主动选择和接受外界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儿童具有主动性,他的活动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的范围有时超出教师所预想的范围,这就使教师的劳动会遇到许多经常变动着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偶发事件),幼儿教师需要时时顾及这些因素。 在教育工作中注意作出动态调节。儿童的主动性还随时给幼儿教师各种影响,乃至改变教师的劳动。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的,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的劳动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儿童,针对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

性,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向幼儿施加正确的影响,并考虑儿童的反馈,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不仅具有主动性.而且还具有不成熟性。幼儿发展的水平不高,他们刚能独立地行动,思维的发展还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知识经验还很贫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充满了天真和幼稚的表现。幼儿教师劳动对象的不成熟性的特点。使得幼儿教师的劳动更为艰巨,幼儿身心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教育任务的要求,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几个方面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全面负责,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体育锻炼活动。增进儿童的健康.做好保育工作.不仅要教育他们,还要教给他们初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

教师职业优缺点

优点: 1、工作收入相对比较稳定,劳保福利有一定优势。比如有相对较高的住房公积金。每月扣除85元,孩子有定点医疗医保。 2、一年有四假--春秋冬夏假期。假期多。 3、将来孩子读小学可以实时照顾,上学、放学不用接送。 4、退休以后又相对丰厚的退休金。 5、在教育行业,了解教育动向和科学观念,对自己孩子的培养教育有优势。 6、下班时间为下午4:30。下午如果能及时回家可以避开晚高峰早点到家。但是我不得不经常放弃这个优势,有事情一直忙到比较晚才回家,还是轧上晚高峰! 7、工作相对稳定,如果不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会不知道哪天老板会让你卷铺盖走人。 缺点: 1、工作收入并不丰厚,想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靠我们的个点工资基本实现不了。而且请个病假都觉得良心不安,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我的工作让别的老师帮我担了,他们已经很辛苦了,过意不去。请个事假,要么领导不同意。要不病事假一扣钱都起来肉要抖掉,太狠了!赚的没有扣得快。我们暑假7、8两月都没有结构工资,只有教育局发的工资一千多块。扣所得税什么七七八八,所剩无几。比如我8月份的工资条上拿到的只有367.50元。如果每月全靠工资吃喝,或者有住房按揭,真不要活了!另我上一节课的价格是8元~~~ 2、一虽然假期多,但长假综合症比一般人厉害。因为假期舒服,回去又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心情更糟糕,更不能适应。一年两个学期,学期初、学期末把所有工作都收起来,再全部铺开,工作量极大。 3、虽说孩子读小学可以实时照顾,上学、放学不用接送,但是老师一般都把好脾气给了别人的孩子。累了烦了就容易朝自己孩子撒气。 4、没有相对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忙起来一节课接一节课,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时一泡尿憋两三节课,真是危害健康。上课讲的喉咙嘶哑,下课后疲惫不堪。铃声就是命令,直奔下个教室,没有休息调整的时间。对着孩子,容易为他们的教育问题生气、着急,有时真的很气急。生气乃健康之大敌。

教师职业角色

浅谈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教师的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职业特征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他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己任,这是这一职业有别于其它职业的重要标志。 2、学生的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是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榜样角色,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堪称学生的榜样。因而他不仅仅是对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而是要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 3、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教师还应充当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维护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当教师不在时,学生也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班集体的领导者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技巧,积极地加以引导。 5、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障碍、问题若不消除,轻者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严重者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一般来说阅历丰富、知识广博、了解学生,能理解学生的焦虑和挫折,能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安心地学习,愉快地学习。 6、父母的代理人 在儿童心目中,学校里的教师是父母的化身,他们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期望教师也象父母那样爱护和理解自己。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大凡有成效的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学生父母代理人的角色。 二、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塑造青少年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素养。因为,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劳动效率和效果。 (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要精通。 (1)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好功课的前提。(2)教师要了解所任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只有掌握比教学内容更深更广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教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学习,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2、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 一个教师的素质不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深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各种教学艺术和宽广的知识面的运用是一个成功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 3、教师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劳动常见十大特点

教师劳动常见十大特点 教师劳动特点这个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常考点。经常以例子型单选题,古俗语单选题,简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查。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备考,首先,简单的能说出这十个特点,应对简答题备考;其次,在备考过程中还应该深入把握教师劳动各特点的意思,要能够根据题干选出特点,应对选择题。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教师劳动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1、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化或改革。 2、教师要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二、教师劳动具有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从时间维度而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在时间上的表现。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从空间维度而言,没有严格的劳动空间界限。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从空间维度阐述教师劳动特点的。

三、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长期性是由于教育活动具有迟效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把握,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体现,而某个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启蒙老师,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该特点。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是通过学生的成就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说教师本人也是活生生的教育因素。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是指每个教师都是独立地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是指学生最终的发展情况是所有老师的心血,如三四年级的老师就享受到一二年级老师的劳动成果,共同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就其教师职业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相比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教师劳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复杂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是轻松的活动,而是繁重的脑力劳动。比如说,同一个内容,向不同的学生教授,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这是因为学生会有个别差异,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像工人生产那样,按照统一的图纸、模具、操作规程加工产品。 二、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工作尽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但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的设计教育方法。比如说不同的内容向同一个人讲授,不能一直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候就要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灵活的讲授这些内容。 三、主体性和示范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除了运用教育手段作用于教育对象外,还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主体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比如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定的模仿期,这时候的他们好动好玩好模仿,自然,教师就成了他们模仿的标本。这时候,教师的言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其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长期性和长效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必须坚持不懈,反复施教,促进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五、个体性和集体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过程呈现为个体的性质,而劳动的结果又呈现出集体的性质。从劳动过程看,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集体培养都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的。而从劳动结果看,教师劳动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进步并非某一个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努力的成就。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上,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劳动对象又是人,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这些都使得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不同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资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和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以及后天教育的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使其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而且都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世界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此外,教师劳动的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而是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师劳动。对于教师劳动,他们既有可能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中立的旁观者,甚至可能成为消极的排斥者。总之,学生以其各自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力地影响着教师劳动的效果。教师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 其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教育过程不同于物品的传递,不同于某种生产工具的简单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自己首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并对所教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学生所接受,

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劳动也比较难于以意志努力为转移,教师劳动的效果也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还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再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各方导热油泵面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是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智力;既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与自然界作斗争,又要能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这都体现了教师劳动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要完成这样艰巨复杂的劳动任务,仅仅依靠学校这一专门机构是不行的,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时空完全控制在学校中,还必须配合家庭和社会来进行,把工作深入到家庭和社会。教师劳动的产品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社会价值,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技能和思想觉悟的人,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对社会的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尽可能杜绝不合格产品,因为这种不合格产品既不能抛弃,也无法“回炉重造”。 二、创造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劳高温热油泵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教师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仿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教学教材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师角色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特点 学习目标 掌握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含义;了解历史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能分析现实中的教师角色隐喻;把握在教育发展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能用相关的知识分析教师的工作。 第一节教师角色 一、角色 (一)角色的内涵 原属戏剧用语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使用了这一概念,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理论中,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与行为。 角色就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 角色一是社会对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二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三是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凯利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而规定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二)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不仅规定了各种角色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了角色的行为方式。 角色规范是指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角色期望的提炼而形成的,并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三)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是指人在同时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所引起的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现象。角色冲突通常来说有两种形式:角色间的冲突与角色内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又有两种表现:一是个体所承担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履行不同角色行为的要求,可能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这被称之为“角色紧张”;二是两个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 角色内的冲突也有两种表现: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有相互矛盾的期待或要求,二是个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四)角色学习与角色训练 角色学习是指个人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角色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扮演该角色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一是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学习,主要学习扮演该角色的责任和权利;二是在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角色的态度和角色的情绪反应。 角色训练是指培养一个人具备那些按照角色期望来行动的能力的过程。 (五)角色行为与角色扮演 角色行为——个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角色期待在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模式上的表现。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所处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恰当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是否准确,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得当;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它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再者,教师的劳动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悟人生,从而逐渐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过程。”这说明,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异常复杂和多变。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还会愈加明显。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一

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但作为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性教育却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其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教师教育目标则经历了培养“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发展历程。 1.“经验化”与“工匠型”教师观 从上古学校产生起到工业制度形成以前,教育还没有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也没有进行专业化训练的教师教育机构。随着工业化制度的建立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教育规模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若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效率,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训练。于是,许多国家在设置初等学校、国民学校、初级中学的同时,也开始设置培养专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186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可算是人类教师教育的滥觞。此后,奥地利、德国等纷纷出现了一些短期师资培训机构。但这些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很短,水平很低,充其量是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指导者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年轻的受训者通过模仿“专家”的手艺技术,遵循他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传递下来。这种“学徒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把教师看作工匠一样,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就会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虽然能使新教师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对以后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技术化”与“技术型”教师观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规律被大量揭示,教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必须依据由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行动。特别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及技术理性的发展,技术理性主义亦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使得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理念将“胜任型”教师的培养推向高潮。教师职业被看作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及技术的熟练应用。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师范教育扩展数量的问题,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在让师范生单纯操作技术的过程中,把“只要掌握各种技术,就能有效工作”的假设也传递给了师范生,从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批判地分析、思考复杂的教学背景和过程的愿望与能力,放弃根据自己的思考而决定自己的行动的责任感,成为按照固定模式和方法操作的“技术员” 3.“专业化”与“反思型”教师观 尽管早期的教师教育缺乏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但毕竟标志着从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教师专业化的开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种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理论与20

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 (1)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2)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3)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4)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为什么教师要专业化? (1)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2)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3)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 (4)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变革,教师要适应,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育。 教师专业化有哪些要求. (1) 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贡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吕型伟 (2)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 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职前教育阶段:师范院校学习; 初职阶段:在实践中向老教师学习,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成为

一名合格的教师; 成熟阶段: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新的领悟,新的创新,较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一鸣优秀的教师 (3)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敬业: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精益求精; 爱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 (4)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钻研,成为研究型的,自我发展型的教师。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 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 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 结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教师职业是历史悠久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3.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能替代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有哪些?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自觉的加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对象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变化发展动态 2.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他是调节教师和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行为的饿的基本要求。特征: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调节教师行为;2.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的内涵和表现: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要教育和指导学生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个性发展/指导学生处理好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教育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性的人格追求)3.热爱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理、度、方、恒、细)。 “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2.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3.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4.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教师在一般社会交往中有哪些道德要求:1.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校内校外平易近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3.在校内甘为人梯,在校外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4.勤奋谦虚,以人为师5.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教师的语言有何要求:要规范、简练、准确、生动、纯洁 教师的仪表有何要求:包括仪容、举止、服饰3方面1.注重视、味觉形象塑造2.注意板书3.衣着整洁,饰物典雅大方,要符合年龄、个性、职业、民族特点 风度的定义和对教师的风度有何要求: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教师要稳重、可亲、有识。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含义和特征: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特征: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辨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3.同一性和差异性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普遍性和基本性2.职业性(社会主义是基本原则、教育人道主义是重要原则、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 何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二者的关系如何:原则是对教育工作者行为的根本要求,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我对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特点的理解

我对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特点的理解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拥护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 2.理解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含义,热爱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它的独特性,注重专业发展。 4.具有团队精神,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5.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过程中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关爱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3.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4.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3.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富有爱心、责任心、更要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有健康的心理。 3.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4.衣着整洁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 了解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初入小学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过渡的方法。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职业角色形成

教师职业角色形成:1、主动设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2、热诚教学,探索教学规律3、加强自身素质,调节自身角色意识。 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教师处于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任务、速度、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教师的职业价值、地位、前途、方向、标准都变的越来越清晰和特性得到应有的体现,这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个人因素:这个是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重要因素,诸多的个人因素有一部分是教师自身的条件,比如遗传因素、工作技能、学习经验等。还有一部分是个人的社会化问题,其中,个人的自我洞察能力,在工作准确地对自身知识、能力、特性、价值观以及工作情景问题进行评估,学会与学生或同事相互沟通、获得认同等。自我意识是获得角色认知、角色经验和形成角色信念的重要因素。 角色形成现状: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拥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定了较明确的目标。而在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围绕着职业规划,教师形成自身的职业角色的特点,诊断问题,诊断自己,选择应对措施,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协调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关系;有利于教师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促进学校对教师培训观念的转变,推进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 途径和方法:1、加强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学校在致力于发展科研和教学的同时,给予教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上使其看到未来和希望,发展其爱岗敬业,师德教育、综合素质提高。)2、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培养(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软环境,尽情施展才华)3、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开展同行间的专业探讨和对话、鼓励共同合作和团队学习,每个教师也应该自觉的多学习,多专研,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教师劳动的特点90125

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并将与人类社会共存。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牵动着万户干家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的劳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不能不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也不能不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将要从事的职业。 1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韩愈(7 68—824)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一般都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相信老师,远在严父、慈母、兄长、挚友之上。在许多场合,教师本身的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在课文朗读、例题分析、实验操作,以及音、体、美和劳动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显得更加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再者教师的劳动对像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同样是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还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合作态度:(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 合作技巧:(1)称呼得体、(2)语气委婉、(3)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有:(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建立在利人利已观念上的人际关系,以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把个人的聪明才智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浪费在相互猜忌和设防上。组织人际关系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的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求同存异。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1)对优生的“偏爱”,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2)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2)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实施操作,(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4)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答:(1)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2)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3)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4)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产生 具有专门特性的教师职业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 五帝时代的“成均”和虞舜时代的“庠”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萌芽。 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官师合一。 第二、各类“学科”教师承担教育任务。 第三、教师地位悬殊。 第四、形成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传统。 古代西方,总体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古希腊文中,教师由“教仆”演化而来。他们通常是奴 隶中一部分专门侍侯和陪伴贵族、奴隶主子女上学的人,后来才把从事教育的人称为教师。教师之间的地位悬殊也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 2、教师职业的发展 自教师职业产生后,其发展是缓慢的。这是因为学校自身发展缓慢的缘故。 17世纪义务教育在西欧各国的普遍推行,意味着教师量的增加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需要,加之学校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开始了教师职业的大发展。 “废科举,兴学校”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政治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使教师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教师职业中不再存在政府官职的教师,有官职者若在大学任教也只是兼职教师。其次,普及教育的提倡,中小学的大量开设,师范教育的兴办,使教师群体的数量激增。第三,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和分科教学的加强,使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进入20世纪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第二,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加强教育实习。第三,开辟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 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迹象表明,教师职业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教师职业还不能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性职业,但它已具备了作为专业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作为从教者的教师已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教师职业的发展经过了独立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纵观教师职业的产生和演进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始终。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 (5)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不断改变。

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定位及素养

新世纪下的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定位及素养结构近年来随着对基础教育新的质量要求与目标的明确,随着新课改和校本研修 深化,很多有关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研究也日趋活跃。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数量最大,对新一代的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人物,是21世纪基础教育实现新的高质量的支柱,他们与民族未来的希望直接相关。 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先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认为新世纪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原则,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被动者,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新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一是作为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 二是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创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下面再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师的素养结构: 首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板画等,这里包含着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多元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的把握,新课程理念的运用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自身学力、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古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就应该笃学博识,教学相长,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 第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敬业须有师德。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教师职业之所以平凡而伟大,普通而崇高,就是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