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理数乘法简便计算

有理数乘法简便计算

有理数乘法简便计算

计算:

(1)(-125)×(-25)×(-5)×2×(-4)×8

(2)(-36)×(-

1276594-+)

(3)(-56)×(-32)+(-44)×32

(4)-5×11

1513

(5)4×(-96)×(-0.25)×

481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时练习含答案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时练习含答案 能力提升 1.大于-3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为() A.-12 B.12 C.0 D.-144 2.3.125×(-23)-3.125×77=3.125×(-23-77)=3.125×(-100)=-312.5,这个运算运用了()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分配律的逆用 3.下列运算过程有错误的个数是() ①×2=3-4×2 ②-4×(-7)×(-125)=-(4×125×7) ③9×15=×15=150- ④[3×(-25)]×(-2)=3×[(-25)×(-2)]=3×50 A.1 B.2 C.3 D.4 4.绝对值不大于2015的所有整数的积是. 5.在-6,-5,-1,3,4,7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小是,最大是. 6.计算(-8)×(-2)+(-1)×(-8)-(-3)×(-8)的结果为. 7.计算(1-2)×(2-3)×(3-4)×…×(2014-2015)×(2015-2016)的结果是. 8.计算: (1)×8; (2)(-11)×+(-11)×+(-11)×.

9.计算:×…×. 10.已知|a+1|+|b+2|+|c+3|=0,求(a-1)×(b-2)×(c-3)的值. 11.已知称为二阶行列式,规定的运算法则为=ad-bc,例如=3×4-5×2=2.根据上述内容计算的值. ★12.观察下列等式(式子中的“!”是一种数学运算符 号):1!=1,2!=2×1,3!=3×2×1,4!=4×3×2×1,…….求的值.

创新应用 ★13.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后,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71×(-8),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下面是两位同学给出的不同解法: 小强:原式=-×8=-=-575; 小莉:原式=×(-8)=71×(-8)+×(-8)=-575. (1)以上两种解法,你认为谁的解法比较简便? (2)你还有其他解法吗?如果有,那么请写出解答过程; (3)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99×198吗?如果能,那么请写出解答过程. 参考答案 能力提升 1.C大于-3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中有一个为0,故乘积为0. 2.D 3.A①错误,3也应乘2;②③④正确. 4.0符合条件的整数中有一个为0,所以它们的积为0. 5.-168210

乘法的简便算法

乘法的简便算法 极个别天才也得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勉强可以,至于方法,无非是用一些规律,和一些已经知道的答案,快速心算,基本规律类似下边的一些没有特殊的方法 一. 二位数的平方速算法。 (11—19)底数的各位数与底数相加,得数为前积,底数的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逢十左进制。 eg: 11^2=121 前积(11+1)=12 后积1*1=1 ----121 16^2=256 前积(16+6)=22 后积6*6=36 ----256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7^2=289 18^2=324 19^2=361 (25—75)底数减去25得数为前积,底数与50的差数的平方为后积,逢百左进,没十位用0补。 46^2 ={ 46-25=21 50-46=4 4*4=16 } =2116 49^2={49-25=24 50-49=1 1*1=1 }=2410 58^2={58-25=33 58-50=8 8*8=64 }=3364 (75—99)底数减去底数的补数得数为前积,底数的补数的平方得数为后积。逢百左进。 96^2={96-4=92 4^2=16 }=9216 89^2={89-11=78 11^2=121 }=7921

二. 两首位相同,两尾数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 被乘数前位加1,然后两首位相乘得一积,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积相连。 72 63 84 ×78 ×67 ×86 —————— 5616 4221 7224 注意:两位数的平方,尾数是5的亦可用此法。 25^2=...=625 75^2=...=5625 45^2=2025 95^2=9025 三.两首位和是10,两尾数相同的乘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首位相乘之积再加上一个相同的尾数又得一积,两积相连。 26 75 47 ×86 ×35 ×67 —————— 2236 2625 3149 四.被乘数首尾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 乘数首位加一,然后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尾数再乘又得一积,最后两积相连。

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一、选择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 (6)3 2 ?? -?-=- ? ?? C.(-5)×(-2)×(-4)=-40 D.(-3)×(-2)×(-4)=-24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9.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1 3 ÷(-3)=3×(-3) B. 1 (5)5(2) 2 ?? -÷-=-?- ? ?? C.8-(-2)=8+2 D.2-7=(+2)+(-7)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11 34 22 ???? ---= ? ? ???? ; B.0-2=-2; C. 34 1 43 ?? ?-= ? ?? ; D.(-2)÷(-4)=2 二、填空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4.偶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5.如果41 0,0 a b >>,那么 a b _____0.

有理数的乘除法(简便运算)

有理数的乘除法(简便运算)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7 (0.25)4(18) 9 ?? -?-??- ? ?? (2)(0.1)(100)0.01(10) -?-??- (3)( 3.7)(0.125)(8) -?-?-(4) 1 (4)(25)(6) 3 -??-?- (5)4(8)25( 1.25) ?-??-(6)220.125(0.25)32 ??-? (7) 211 (60) 31215 ?? --?- ? ?? (8) 131 1(48) 2448 ?? --?- ? ?? (9) 1311 641224 ???? -+-÷- ? ? ???? (10) 3551 11 461236 ???? --÷- ? ? ????

(11)1111115133555?????? -?-+?--?- ? ? ??????? (12)115(48)0.12548(48)84-?+?+-? (13)666433363777?????--?--? ? ????? (14)1515158124292929?????? -?-+?--?- ? ? ??????? (15)149(15)15?- (16)71 993672 -? (17)24149255-÷ (18)62467? ?-÷ ?? ? (19)13243520122014201320152233442013201320142014?????????? ??????????? ? ? ? ? ???????????

(20)2 3815 20192021 4916 2020???? ? 2.我们知道a a b b ÷= ,b b a a ÷=,显然a b ÷与b a ÷的结果互为倒数关系.小明利用这一思想方法计算121123031065???? -÷-+- ? ????? 的过程如下:因为 211212112(30)20351210310653031065?????? -+-÷-=-+-?-=-+-+=- ? ? ??????? . 故原式1 10 =-. 请你仿照这种方法计算:113224261437???? -÷-+- ? ?????. 3.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 1111243412??÷-+ ??? . 解法一:原式11111111111 3412243244241224242424= ÷-÷+÷=?-?+?= . 解法二:原式143112116241212122412244 ??= ÷-+=÷=?= ???. 解法三:原式的倒数111111111124242424434122434123412???? =-+÷ =-+?=?-?+?= ? ????? . 所以,原式1 4=. (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你认为解法 是错误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计算:113224261437???? -÷--+ ? ?????.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题(50道)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计算题(50道) 1. (+13)+(+17) 2. (—14)+(—18) 3. (+)+(—412 ) 4. (—34 )+(+56 ) 5. (+78 )+(—78 ) 6. (—3913 )+0 7. 1—(—5) 8. —5+5 9. 1—(—4) 10. —214 —134 11. (—323 )—(—123 ) 12. 5516 —(—1456 ) 13.(+1)+(—2)+(+3)+···+(+99)+(—100) 14. 2—7+5—3 15.(+317 )+(—)+【(+)+1417 】 16. —12 — 13 +14 — 16 17. (—30)—(—19)+27—48—(+16) 18. —314 —(—814 )—(—212 ) 19. (—10)—(+13)+(—4)—(—8)+5 20. 6—(—5)+(—11)

21. (—)+(—)+ 22. (—3)X (—9) 23. — 12 X 23 24. (—4)X6 25. (—6)X0 26. 23 X (— 94 ) 27. (—6)X (—1) 28. (— 13 )X 14 29. 8 X (— 34 )X4 X(—2) 30. (—36)÷(—9) 31. (—114 )÷ 32. 256 ÷(—256 ) 33.(—36)÷(— 49 ) 34. (—)÷(—118 ) 35. (—56)÷14÷2 36. — 12 ÷78 X (— 34 ) 37. (— 23 )X (+34 )÷56 38. (—3)X 0 X 23 39. 8X (— 34 )X (—4)X (—2) 40. (—5)(—2)

四年级数学乘法的简便算法

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价使同学们掌握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略) 2.板演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45×2)×9?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 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2.组织学生讨论: 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4×4,2×8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第二种方法把它改写成25×2×8 或25×8×2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们采用前一种。)

J6.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除法 【知识要点】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有理数乘法法则推广: (1)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 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ba ab =. (2)乘法结合律:()()bc a c ab = (3)分配律:()ac ab c b a +=+ 二、倒数与负倒数的概念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2与21-,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负倒数,如:-2与2 1 零没有倒数,也没有负倒数.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 三、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01≠? =÷b b a b a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典型例题】 例1.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与负倒数. 3 21 -0.2 5 3 4 1 -1 例2.计算 (1)??? ??-???? ?? -54411 (2)()?? ? ??+?-31123.7

例3.计算 (1)?? ? ??-÷??? ??87871 2)()100-÷ (3)()?? ? ??-???? ??-?-3243260 (4)()()()85125-÷-÷- (5)?? ? ??-÷??????-??? ??-+??? ??--??? ??-601203524121 例4.运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12119-+??? ? ?? (2)4)100(5.0)25.0(?-??- (3)()()3 136********?-+?+?- 例5.若()0232 =-++b a ,求 ab b a +的值.

有理数的乘法练习题

有理数的乘法练习题 一、判断: (1)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2)两数相乘,积一定大于每一个乘数。() (3)两个有理数的积,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之积。() (4)两个数的积为0,这两个数全为0。() (5)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乘,积为负数。() 二、选择题 1.五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正因数的个数为() A.0 B.2 C.4 D.0,2或4 2.x和5x的大小关系是() A.x<5x B.x>5x C.x=5x D.以上三个结论均有可能3.如果x2y250 +++=,那么(-x)·y=( ) A.100 B.-100 C.50 D.-50 4.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是( ) A.都是正有理数 B.都是负有理数 C.绝对值大的那个有理数是正数,另一个有理数是负数 D.绝对值大的那个有理数是负数,另一个有理数是正数 5.a、b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0,则(a+b一1)× a 1 b ?? + ? ?? 的值为( ) A.0 B.-1 C.1 D.2 6.-2 7 的倒数与绝对值等于 2 21 的数的积为( ) A.1 3 B.- 1 3 C.± 1 3 D.± 4 147 7.已知a·b·c>0,ac<0,a>c,则下列结论准确的是( ) A.a<0,b<0,c>0 B.a>0,b>0,c<0 C.a>0,b<0,c<0 D.a<0,b>0,c>0 图1-30

8.如图1-30,a、b、c是数轴上的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c+b<0 B.a+b+c<0 C.abc<0 D.ab+c>0 9.如果三个数的积为正数,和也为正数,那么这三个数不可能是( ) A.三个都为正数 B.三个数都是负数 C.一个是正数,两个是负数 D.不能确定 三、填空 1.(+6)×(-1)= ;(-6)×(-5)×0= 。 2.×(-3)=-21;-71 3 × =0; 1 3 ?? - ? ?? × = 1 3 。 3.绝对值大于3.7且不大于6的所有整数的积为。 4.已知a+b>0,a-b<0,ab<0,则a 0;b 0; ; 5. 1111 2345 ???????? +?-?+?- ? ? ? ? ???????? 的积的符号是;决定这个符号的根据 是;积的结果为。 6.如果a、b、c、d是四个不相等的整数,且a×b×c×d=49,那么a+b+c+d= 。 7.(-17)×43+(-17)×20-(-17)×163=(-17)×( 十 + ) =(-17)× = 。 8.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就降低大约6℃,现在地面气温是37℃.则10000米高空气温约为. 四、计算(1) )1 ( )2.8 (- ? -(2)) 80 ( ) 25 .2 (+ ? -(3) (4) 3 1 2 )5.2 (?? ? ? ? ? + ? - (5) ? ? ? ? ? - ? - 7 1 2 )5.1 ( (6) ? ? ? ? ? + ? - 28 17 ) 308 (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 ? ? ? ? ? - ? ? ? ? ? ? - 7 2 2 1 3

有理数乘法练习题纯计算

一、计算题 1.)2()2 1(-?- 2.)511(321-? 3.(-1.5)×(-5) 4.41)54(6)5(?-??- 5.)41()59(65)3(-?-??- 6.)8()20 14()25.1(-?-?+ 7.)12()43(-?- 8.431)72(?- 9.(-3.6)×(-1)×0 10.25×(-11)×(-4) 11.(-9)×32 12.(-74)×56 13.(-132)×(-0.26) 14.(-2)×31×(-0.5) 15. (-4)×(-10)×0.5×(-3)

16.(-83)×34×(-1.8) 17.(-0.25)×(-74 )×4×(-7) 18. (-73)×(-54)×(-127) 19.(-8)×4×(-21)×(-0.75) 20. 4×(-96)×(-0.25)×481 21. 6.868×(-5)+6.868×(-12)+6.868 ×18 22.31×(-5)+31×(-13) 23.)56()14 381174(-?+- 24.)36()65(-?- 25.412)92(?-

26.(-78.6)×(-111)×0 27. 125×(-36)×(-8) 28.(-9)×32 29.(-132 )×(-0.26) 30.(-2)×31×(-0.5) 31.(-4)×(-10)×0.5×(-3) 32.(-83 )×34×(-1.8) 33.(-0.25)×(-74 )×4×(-7) 34.(-73)×(-54)×(-127 ) 35.(-8)×4×(-21 )×(-0.75)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 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回答: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 问题二: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二、新课 我们以蜗牛爬行距离为例,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正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一: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答:结果向东运动了6米. 2.负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二: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3.正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三: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处,这可以表示为6cm上点O左边讲解:3分后蜗牛应为l6 3)=--(+2)×( 4.负数与负数相乘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的速度向左爬行,问题四: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讲解:3分前蜗牛应为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5.零与任何数相乘或任何数与零相乘 问题五:原地不动或运动了零次,结果是什么? 答:结果都是仍在原处,即结果都是零,若用式子表达: 0×3=0;0×(-3)=0;2×0=0;(-2)×0=0. 综合上述五个问题得出: (1)(+2)×(+3)=+6; (2)(-2)×(+3)=-6;

乘法简便计算练习

乘法简便计算练习(1) 姓名:家长签名: 一、填表 二、运用运算定律计算下列各题 1、(125×25)×4 2、(125 + 1 7)×8 3、 25×64×125 4、85×82 + 82×15 5、25×97 + 25×3 6、64×15-14×15 7、125×88 8、36×25 9、88×102 10、 5×289×2 11、87×99 + 87 12、 79×25 + 25 13、 76×101-76 14、 378 + 527 + 73 15、 167 + 289 + 33 16、58 + 39 + 42 + 61 17、36×45+36×56-36 18、66×93+93×33+93 19、36×97—58×36+61×36

20、45×52+48×52 练习题(2) 1、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①(36+64)×13与②36×13+64×1 3 () ⑵①135×15+65×15与②(135+65)×1 5 () ⑶①101×45与②100×45+1×45 ()⑷①125×842与②125×8 00+125×40+125×2 () 2、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①(7+8+9)×10=7×10+8×10+9 () ②12×9+3×9 = 12+3× 9 ()

③(25+50)×200 = 25×200+50 () ④101×63=100×63+6 3 () ⑤98 ×15= 100 ×15 + 2 ×1 5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28 + 70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57+140)4= 57+140×4 () ⑵42×(28+19)=42×28 +19×42 () ⑶(25×4)×8=25 ×8 + 4 ×8 () 5、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

有理数乘法及其运算律_

《有理数乘法及其运算律》 一.基础检测. 1、定义“*”运算:1a b ab a b *=+++,则()()23-*-= 。 2、3988×(-139274)×(+137117)×0×1111 133= 。 3、如果xy <0,yz <0,那么xz 0。 4、如图所示,根据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填写下列各式: ⑴ a+b+c 0; ⑵ ab 0 ; ⑶ c-a-b 0; ⑷ ac 0 5、若,a a -=那么2a 一定是 。 6、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7、若a <0,b <0,c >0,则(-a )·b ·(-c )______0。 8、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a a ★b=b,则 (2006☆2005)★(2004★2003)= 9、(1-2)(2-3)(3-4)…(19-20)= 10、如果五个有理数之积是负数,那么这五个数中可以有 个因数是负数。 11、在等式3×( )-2×( )=15的两个括号内填入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等式成立,则第一个括号内应填的数是 。 12、若a+b <0,ab <0,则 ( ) A.a >0,b >0; B.a <0,b <0; C. a,b 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a,b 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13、已知abc >0,a >c,ac <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0,b <0,c >0 B 、a >0,b >0,c <0 C 、a >0,b <0.c <0 D 、a <0,b >0,c >0 14、若ab ab =,必有( ) A 、ab >0 B 、ab≥0 C 、a <0,b <0 D 、ab <0 15、代数式?? ? ??+??? ?? -3232x x 的积为0,则x 的值是( ) A 、X=23 B 、 X=-23 C 、X=23或 X=-23 D 、x=0 16、如果两个整数的积等于10,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和的最小值是( ) A 、-11 B 、7 C 、-7 D 、11 二.能力过关 b a o c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简便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班别:姓名: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69×10256×101 52×102125×81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56+56×99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乘法分配律(a+b)×c=a×c+b×c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 12×98 55× 12×29+12 58× 52×89 69× 125×(80+8)12514—70×14 101×38 99+55 55×99 199+58 42×79+42 101—69 55×21—55 ×(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1、(7+8+9)×10=7×10+8×10+9() 2、12×9+3×9 = 12+3×9()

有理数乘法(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有理数的乘法(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有理数长法的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 验证等能力。 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

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探究猜想,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文字表达,理解运算律;第三环节:符号表达,熟悉运算律;第四环节:体验运算律简化计算作用;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探究猜想,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1)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⑴(-7)×8与8×(-7); (-5÷3)×(-9÷10)与(-9÷10)×(-5÷3) ⑵[(-4)×(-6)]×5与(-4)×[(-6)×5]; [1÷2×(-7÷3)]×(-4)与1÷2×[(-7÷3)×(-4)]; ⑶(-2)×[(-3)+(-3÷2)]与(-2)×(-3)×(-2) ×(-3÷2); 5×[(-7)+(-4÷5)]与5×(-7)+5×(-4÷5);(2)通过计算积的比较,猜想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 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训练学生的运算技能,通过比较结果,探究猜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使用的结论,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

有理数的乘除法同步练习题

1.4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称为互为倒数.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a÷b=a?1 b (b0 ≠) 由有理数除法法则可得: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 (6)3 2 ?? -?-=- ? ?? C.(﹣5)×(﹣2)×(﹣4)=﹣40 D.(-3)×(-2)×(-4)=﹣24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实用文档之有理数乘法运算练习题

实用文档之" 七年级上数学专题训练 有理数乘法运算 姓名:" 1、(+14)×(—6); 2、(—12)×(—43 1 ); 3、 )3 1 3(212-?; 4、(—2)×(—7)×(+5)× ) 71 (-; 5、)21 4()1512()92(315-?-?-? 6、(—12)×(—15)×0×(—245123 ) 7、(—125)×28.8×(—252)×(—725 ) 8、5 .12)]31 ()40(8)3[()25.0(?-?-??-?- 9、(—6)×(+8)—(—5)×(—9); 10、 ) 71 )(5)(7)(2(-+--

11、) 01.051 21103)(10(-+-- 12、)43(-×(8—131—0.4+331 ); 13、) 53 1(135)135()53()135(54-?--?---? 14、(-13)×(-6) 15、-31×0.1 16、(+132 ) ×(-15 1 ) 17、3×(-1)×(-3 1 18、-2×4 ×(-1)×(-3) 19、(-2)×5(-5)×(-2)×(-7)

20、(-6)×(+25)×(-0.04) 21、14 3 ×(-72)×(-54 ) 22、(-2)×(-7)×(+5)×(- 71) 23、(-6 5)×(-2.4)×(+5 3) 24、191413 ×(-11) 25、 (-21+32-41 )×12- 26、45×0.2; 27、(-114)×(-45) 28、(-7.23) ×(+113);(4)(-11 3 )×0; 29、1.2×(-245)×(-2.5)×(-3 7 ) 30、

[有理数乘法计算题50道]有理数的乘法计算题

[有理数乘法计算题50道]有理数的乘法计 算题 【试卷考卷】 (1) [有理数的乘法计算题]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2) [有理数的乘法计算题]七年级下实数测试题 一、基础测试 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x正数就叫做a算术平方根,记作,0算术平方根是。 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 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 就叫做x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正数a平方根记作.一个正数有平方根,它们;0平方根是;负数平方根. 特别提醒:负数没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 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立方根,记作.正数立方根是,0立方根是,负数立方根是 4、实数分类 5.实数与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点______________对应. 6.实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实数a相反数为______;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非零实数a倒数为_____(a≠0);若a,b互为倒数,则ab=________。 7.若a、b为实数,且满足│a-2│+ =0,则b-a值为 A.2 B.0 C.-2 D.以上都不对 8.数轴上两个点表示数,______边总比___边大;正数_____0,负数_____0,正数___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反而____。 9.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有理数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二、专题讲解: 专题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概念 若a≥0,则a平方根是,a算术平方根;若a<0,则a 没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若a为任意实数,则a立方根是。 【例1】A平方根是______ 【例2】327平方根是_________ 【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 A 3是算术平方根B3是平方根 C -3是算术平方根 D.-3是立方根 【例4】(2010山东德州)下列计算正确是 (A)(B)(C)(D)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word文档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

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确定重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 2、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3、创新点:对于除法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方法解决 4、德育点:学生谈收获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谈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的信息; 学具的选择:口算卡片教学课件 主要技术:留空白联想激励创新

有理数乘法练习题纯计算

一、计算题 1.) 2()21 (-?- 2.)511(321-? 3.(-1.5)×(-5) 4.41 )54(6)5(?-??- 5.)41()59(65)3(-?-??- 6.)8()20 1 4()25.1(-?-?+ 7.)12()43 (-?- 8.431)72(?- 9.(-3.6)×(-1)×0 10.25×(-11)×(-4) 11.(-9)×2 12.(-4 )×56 13.(- 2)×(-0.26) 14.(-2)×31×(-0.5) 15. (-4)×(-10)×0.5×(-3)

16.(-83 )×4×(-1.8) 17.(-0.25)×(-4 )×4×(-7) 18. (-73)×(-4)×(-127) 19.(-8)×4×(- 1 )×(-0.75) 20. 4×(-96)×(-0.25)×481 21. 6.868×(-5)+6.868×(-12)+6.868×18 22. 1 ×(-5)+ 3 1×(-13) 23.)56()14 3 81174(-?+- 24.)36()65(-?- 25.412)92(?-

26.(-78.6)×(-111)×0 27. 125×(-36)×(-8) 28.(-9)× 2 29.(-2 )×(-0.26) 30.(-2)×31×(-0.5) 31.(-4)×(-10)×0.5×(-3) 32.(-3 )×3 4 ×(-1.8) 33.(-0.25)×(-4 )×4×(-7) 34.(-3 )×(- 4 )×(- 7 ) 35.(-8)×4×(-1 )×(-0.75)

乘法简便计算及答案

乘法、加法《简便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2、36×25=(9×4)×25=9+4×25。() 3、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4、125+33+75+67=(125+75)+(33+67)即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5、简便计算算出的得数与按顺序计算得出的得数不一样。()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58+262+138 375+219+381+225 (281+564)+719 138×25×4 12×25 5×89×2 三、竖式计算。 23×30= 25×90= 11×80= 35×40= 四、解答题。 1、下面是李叔叔的骑行计划,他4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 2、一件啤酒有12瓶,每瓶5元,买4件需要多少钱? 3、小明有255元,小红有356元,小刚有345元,三人一共有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判断。 1、答案错误 2、答案错误 3、答案错误 4、答案错误 5、答案错误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答案: 158+262+138 375+219+381+225 (281+564)+719 =158+(262+138) =(375+225)+(219+381) =281+719+564 =158+400 =600+600 =1000+564 =558 =1200 =1564 138×25×4 12×25 5×89×2 =138×(25×4) =3×4×25 =5×2×89 =138×100 =3×(4×25) =10×89 =13800 =3×100 =890 =300 三、竖式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