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②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④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①段中的“那”改为“这”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段如果改为“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哪句效果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段中“今天”与“一个世纪以后”似有重复,如果去掉“一个世纪以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文段在语言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作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杨利伟看到了浩瀚宇宙中关丽的地球,与此同时,许许多多中国人都在问:看到万里长城了吗?

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这个唯一。已经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荣的骄傲和自豪。但是,杨利伟却非常明确而肯定地答复:“没有看到。”

③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因为,据说外国宇航员都看到了,为什么咱们中国宇航员却看不到呢?

④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于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⑤杨利伟发现了真理,同时也发现了谬误。但是,实话要实说,却需要勇气。因此,有些被传闻认定的神圣的东西,虽是谬误的,但是人们心目中却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其实早就有一些亲历太空的宇航员已在实事求是地纠正,说在太空用肉眼其实是看不到长城的。但是,有些媒体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未予报道和纠正。

⑥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尽管谬传已经成为国人引以为荣的自豪,成为一种神圣的民族辉煌,成为一种史诗般的英雄情结,但它毕竟是谬传,谬传的东西,早晚是要被真实的现实取而代之的。因此,实话实说需要勇气,我们也应该有这个勇气。

⑦长城是伟大而辉煌的,尽管你在大空中看不到它。但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却早己在太空中“雁过留声”。据报载,美国“旅行者”太空船,在太空播放的一首中国古筝曲《流水》,就将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与辉煌,挥洒得酣畅淋漓,丝毫不逊于俯览长城的大写意。

⑧承认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是杨利伟这新一代航天人实事求是的勇气;但长城已在世

界人民的胸中,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神往它的雄姿伟迹。更让人高兴的是,杨利伟航天飞行的成功,不正意味着中国人长城精神的发扬光大与开拓延续?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看不到长城,长城的伟大与辉煌,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类航天精神的向往与激励。所以我们说,长城,将与宇宙、日月同辉,尽管你在太空中看不到它。

6、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唯一”、“明确而肯定”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而肯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在太空,中用肉眼能看到长城的谬传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请从第⑤段中找一句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第⑤段,根据上下文行文思路,在“……”处补充一个所熟知的典型事例,注意前后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稼先》参考答案

1、不好。“那”是远指,表追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作为表现邓稼先的历史背景。

2、原句效果好。原句运用反复,渲染、突出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3、“一个世纪以后”既表现了中华民族屈辱史时间之长,更突出了结束这种屈辱史的艰辛奋斗历程。

4、主要运用了对比。把邓稼先伟大的历史贡献与其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对比,从而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形象。

5、文段以饱含激情的短句为主,多以独句成段,运用排比段结构,高度凝练、简洁地概括了邓稼先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主要形象特点,在“大舞台”中把人物写得气势磅礴,以设悬念开头,富有吸引力。

6、(1)唯一:不仅起强调作用,而且表现人们的自豪感。

(2)明确而肯定:不仅起到了修饰作用,而且能突出杨利伟实话实说的勇气。(或更能突出表现杨利伟的自信心和语气上的坚定)

7、因为,有些被传闻认定的神圣的东西,虽是谬误的,但在人们心目中却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

8、提示:既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又要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

9、提示:所列举的事例必须与论点完全保持一致,语意上必须保持连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1

邓稼先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汇编(答案) 一、答案:(黑龙江绥化2017)《低到尘埃的愿》,回答1-4题(8分)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3.“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二、答案:(2017湖北荆州)阅读《新年礼物》(侯发山) (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文章在首段写越来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文章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文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文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 (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复习要点

01 邓稼先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彷徨(páng huáng)鲜(xiǎn)为人知锋芒毕露(lù) 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很少。为: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任人宰割:任:任凭;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比喻个人或国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别人侵略,剥削,压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死于战场。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二、文学常识 《邓稼先》作者杨振宁,是我国当代物理学家。

三、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记叙邓稼先的生平及事迹,表现了他谦逊朴实、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品质。 四、写作特点 1、选材精确,主题突出。 2、结构明晰,标题巧妙。 3、引用。 引经据典作用:增强说服力,使语言含蓄典雅,引起共鸣,升华主题,丰富内涵,增添文采。 4、语言描写——“我不能走”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考试题型: 这段话在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语言: (1)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 (2)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3)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4)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答题公式: 本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式,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性格/身份/思想感情……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集锦(word)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集锦(word) 一、初三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详细解析) 1.阅读理解 Once there was an emperor. He had a beautiful garden. In the garden, there was a little nightingale(夜莺) singing very beautifully. One day, the emperor heard about this little bird's beautiful voice. He asked his guards to bring her to him. When the emperor heard the nightingale's voice, he said, "Put her in a golden cage, so she can stay and sing for me whenever I want to hear her." The little bird was so unhappy about being kept in the cage that she stopped singing one day. The emperor was very angry. He ordered the scientists in his palace to make a robot bird for him. The bird could sing very beautifully too. The emperor was pleased. Soon the robot bird became old. It no longer sang beautiful songs. Just at that time, the emperor was ill and he became very weak. One morning, while lying in bed, the emperor wanted it to sing once again. But the robot bird could not sing any more. Suddenly, the nightingale landed on the window. She began to sing her most beautiful song. The emperor was very happy! He became better and better each day. After the emperor was well, he changed a lot and became kind to his people. From then on, all his people cherished(爱戴) him for his love and kindness. (1)Why did the little bird stop singing? A. Because she was ill. B. Because she was not free. C. Because she was hungry. D. Because she was too excited. (2)What made the emperor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A. The robot's beautiful voice. B. His men's voice. C. The little bird's nice dance. D. The little bird's beautiful song.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A little nightingale lived in the emperor's beautiful garden. B. The nightingale went on singing songs for the emperor after she was kept in a cage. C. One day, the robot bird was broken and it couldn't sing. D. The emperor gave up listening to songs after he got sick. (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If we keep a bird, 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ongs. B. Don't make a robot because it can get broken easily. C. A bird can help people get away from illness. D. If we are kind to someone, he or she will be also kind to us. 【答案】(1)B (2)D (3)A (4)D 【解析】【分析】主要讲了国王因为小夜莺动听的歌声把小鸟关在笼子里,结果小鸟难过不再唱歌,国王让科学家做了一只机器小鸟,一天机器小鸟也不唱歌了,国王病了,原来

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中考数学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题 1.(2019·重庆中考A卷22题)《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数的特征.在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种特性的数进行研究,如学习自然数时,我们研究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特珠的自然数——“纯数”.定义:对于自然数n,在计算n+(n+1)+(n+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 为“纯数”. 例如:32是“纯数”,因为计算32+33+34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 23不是“纯数”,因为计算23+24+25时,个位产生了进位. (1)判断2019和2020是否是“纯数”?请说明理由; (2)求出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 解(1)2019不是“纯数”,2020是“纯数”. 理由:当n=2019时,n+1=2020,n+2=2021, ∵个位是9+0+1=10,需要进位, ∴2019不是“纯数”; 当n=2020时,n+1=2021,n+2=2022, ∵个位是0+1+2=3,不需要进位,十位是2+2+2=6,不需要进位,百位为0+0+0=0,不需要进位,千位为2+2+2=6,不需要进位,∴2020是“纯数”. (2)由题意可得, 连续的三个自然数个位数字是0,1,2,其他位的数字为0,1,2,3时,不会产生进位, 当这个数是一位自然数时,只能是0,1,2,共3个, 当这个自然数是两位自然数时,十位数字是1,2,3,个位数字是0,1,2,共9个, 当这个数是三位自然数时,只能是100, 由上可得,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为3+9+1=13,即不大于100的“纯数”有13个. 2.阅读材料:黑白双雄,纵横江湖;双剑合璧,天下无敌.这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描述,其意是指两个人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威力无比.在二次根式中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对子”,如:(5+3)(5-3)=-4,(3+2)(3-2)=1,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 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除法可以这样解:如1 3 = 1×3 3×3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 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中考阅读理解真题汇总(1)

中考阅读理解真题汇总(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2017·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邓稼先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题

中考百分百——备战2008中考专题 (阅读理解题) 一、知识网络梳理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 这类题目的结构一般为:给出一段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理解答。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很多,几乎涉及所有中考内容。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中的一类新题型,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考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想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今后的中考试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题型考查解题思维过程的阅读理解题 言之有据,言必有据,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前提。数学中的基本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这类试题就是为检测解题者理解解题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设置的。 题型考查纠正错误挖病根能力的阅读理解题 理解基本概念不是拘泥于形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实质,理解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脉络,从而整体地获取知识。这类试题意在检测解题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考查归纳、探索规律能力的阅读理解题 对材料信息的加工提练和运用,对规律的归纳和发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应用数学、发展数学和进行数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类试题意在检测解题者的数学化能力以及驾驭数学的创新意识和才能。 题型考查掌握新知识能力的阅读理解题 命题者给定一个陌生的定义或公式或方法,让你去解决新问题,这类考题能考查解题者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考查解题者接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解阅读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做到认真阅读题目中介绍的新知识,包括定义、公式、表示方法及如何计算等,并且正确理解引进的新知识,读懂范例的应用;其次,根据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运用,并与范例的运用进行比较,防止出错。 第一课时代数阅读题 [目标导学] 此类阅读理解题一般以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计算以及函数知识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包括定义新思路、新方法,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也可以是提供全新的的阅读材料,介绍新知识,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题精析]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孙怀平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考点二:品味题目 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 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2)再思考深层含义: 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中考英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中考英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一、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试卷 1.阅读短文,从下面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man sees a butterfly. The butterfly tries to get out of its chrysalis (蛹). Feeling sorry for it, the man decides to help. He cuts the chrysalis and the butterfly comes out easily. Surprisingly enough, the butterfly is unable to fly. If the butterfly doesn't struggle (奋斗) to leave the chrysalis, it can't fly! The struggle develops the energy in the butterfly which makes it fly. Similarly, the challenges of life bring out the best in young people and make them fly. When people are young, meeting and overcoming challenges will make them strong and ready to face life. When we 1oюk at successful people, we see that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m are people who have had to struggle. One famous businessman, who now owns many big supermarkets, used to carry clothes on his back and sell them from door to door when he was young. Another successful man is Dennis. His fa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enty. His father's death forced him to mature fast. He had to bring up a family of nine people. He took up the challenges and overcame them. Today his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leading successful lives. Sometimes challenges do not appear to us because we keep away from them. So some parents and teachers actively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face challenges. They might organize some activities for young people which provide them with challenges, like rock-climbing, camping, volunteer work and so on. However, just passing exams will not prepare a person for life. We must meet and overcome challenges. The young people of today will becom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For countries to continue to become successful,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young people learn to meet challenges and overcome them. (1)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the butterfly can't fly because ________. A. it gets out by itself B. the man feels sorry for it C. it doesn't want to challenge itself D. the man helps it come out (2)Dennis' example shows that success people should ________. A.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B. take up business early C. becom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D. sell clothes from door to door (3)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 Young people should face challenges because they are strong. B. Losing his father made Dennis mature in a slow way. C. Rock-climbing and camping can shape the strong will. D.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don't need to struggle. (4)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B. Young People Must Deal With Difficulties Alone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学情分析《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可以参考“预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或网络搜集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引导学生认可并贴近自己学习的榜样。 2.教师范读课文或让学生听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针对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板书以引起重视。 4.通过小标题的方式,快速确定每个部分的阅读重点,并能粗知大意。 5.默读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1)邓稼先有怎样的经历?其中哪些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1.学生分段朗读第三部分,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这个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可以联系“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等词语的含义进行理解。 (2)阅读这部分的三个关键性句子:“……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引导学生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思考这些句子对表现邓稼先这个人物的重要作用。 2.快速阅读课文第四部分,深入探究。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层次,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教法,学法: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 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预习导航: 1、自学提示: 学习这篇课文采用了发现阅读法,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2、查阅资料:收集邓稼先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3、给下面的字注音 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无垠殷红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需要注音的请按上面的格式写下来。 4、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可歌可泣: 元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 当之无愧: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需要理解的?请写下来。

课堂导学: 1、整体感悟: ①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②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③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合作探究: 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可否去掉? 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研读赏析: 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请同学们讨论归纳。 五.拓展阅读与训练。 (一)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学部委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等职,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他签署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计划。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为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当邓稼先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时,心潮起伏,兴奋难眠,这是一项多么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但同时他又感到任务艰巨,担子十分沉重。 从此,邓稼先怀着以最快速度把事业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汇编 1.阅读下面的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短文内容。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using mobile phones now. Smart phones are used as televisions, cameras, and music players. They are also used for sending e-mails or surfing the Internet. If someone talks about mobile phones, many Chinese will think of Huawei. In China, even in the world, Huawei is a wonder (奇迹). Ren Zhengfei built up (创建)Huawei company in 1987. The company sold 58.4 million smart phones in the first season of 2019. Huawei has got the second place at the mobile market. Now, Huawei has been the leader in 5G field. It has more than 75, 000 top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on research. They try their best to bring digital (数码) and high technology to every person and place. It's more convenient for modern people to live in a rapid way. What a useful technology 5G is!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a stronger Huawei. It provides a faster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 way for us. It also brings "Created in China" to the world. (1)You can use Huawei mobile phones to take photos. (2)Ren Zhengfei set up Huawei company in 1987. (3)Huawei has got the first place at the mobile market. (4)Few top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work on research in Huawei company. (5)Huawei gives us a slower communication way. 【答案】(1)1 (2)1 (3)0 (4)0 (5)0 【解析】【分析】短文大意:这篇短文讲的是华为手机和5G技术的发展情况。 (1)细节理解题。根据Smart phones are used as televisions, cameras, and music players. 智能手机被用作电视、相机和音乐播放器。可知可以照相。故答案为:正确。 (2)细节理解题。根据Ren Zhengfei built up (创建) Huawei company in 1987。任正非于1987年创建华为公司。故答案为:正确。 (3)细节理解题。根据Huawei has got the second place at the mobile market. 华为在移动市场排名第二。故华为在移动市场上占据第一。故答案为:错误。 (4)细节理解题。根据It has more than 75, 000 top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on research. 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