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13418327.html,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作者:王琳莹马英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9期 摘要:在老年期痴呆中,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是两种主要疾病,其中前者有较明 确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而且治疗途径广泛,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血 管性痴呆的治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治疗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以及高级认知功能减退。其预后相对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预防。目前,VD 无特效疗法,关键在于预防脑血管疾病。该文对VD 的治疗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提高人们的认识,为VD 治疗提供一个客观依据和新的思路,并为VD 治疗寻找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 一、血管性痴呆的西医治疗 (一) VD的药物治疗 1.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与其他钙通道阻滞剂不同的是,降压作用较弱,具有极高的脂溶性,极易穿透血脑屏障,所以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尼莫地平对脑部血管及中枢神经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其治疗VD的作用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扩张小动脉及微循环血管,防止血管痉挛性收缩,改善脑部血供;②抑制神经元细胞钙内流引起的钙超载,保护脑部神经元;③抑制缺血区脑细胞过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产生,保护缺血区神经元。本试验通过组内比较也印证了尼莫地平能够改善VD患者高级认知功能。 2.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在调节免疫、清除自由基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银杏叶提取物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强有力的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和抗过敏等。对于VD 患者的临床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智力精神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银杏叶提取物优于氨酪酸类药物及丹参制剂;在改善患者痴呆水平方面,银杏叶提取物优于胞二磷胆碱;在疗效方面,提示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VD 上有显著作用。 3.吡咯脘类此类药物属于益智类药物,主要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使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和兴奋性提高,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促进并增强患者记忆力,同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代表药物为吡拉西坦、奥拉西坦。吡拉西坦为脑代谢改善药,属于γ-氨基丁酸的环形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摘要】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己经成为一个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笔者通过一年多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问题;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 38%?2. 25%,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疾病的过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现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棒、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中期患者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晚期患者大多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障碍。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2例,男30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73?94岁,平均80岁。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的有26例,属ad的6例;早期发病8例,中期14例,晚期10例;住院时间最长的为83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2.1心理问题及干预 2.1.1心理问题(1)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等。(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3)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4)欣快:常表现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1.2心理护理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

脑血管反应性对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 633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5月第10卷第5期 Chin J Evid Based Cardiovasc Med,May,2018,Vol.10,No.5? 综述 ? 脑血管反应性对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袁福才1,郭宏1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I11B01) 作者单位:1 150001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通讯作者:郭宏,E-mail:guohong2004@https://www.doczj.com/doc/c413418327.html,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8.05.34 脑血管反应性(CVR)是指机体各种因素刺激作用下颅内血管的代偿性舒缩能力,是脑血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CVR对调节脑血流量有着重要作用,是脑血管在低灌注状态下重要的代偿机制。CVR是反映人类脑血管功能的最有价值的指标。有研究显示,CVR受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10余年CVR已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研究者发现,脑血流调节与多种疾病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具有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的特点,临床上常应用TCD结合屏气试验测定CVR。大量研究表明,CVR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下面将对TCD测定CVR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1 TCD结合屏气试验测定CVR 屏气试验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安全可靠的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安静舒适的环境下,患者取仰卧位,将2MHz脉冲探头置于颞窗,嘱受试者平静呼吸,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 O )。平静休息3~5 min后,嘱被检查者进行1次正常吸气后屏住呼吸约30 s,持续记录双侧MCA 平均血流速度(V 1),记录受检者屏气试验前后的双侧MCA平均血流速度及屏气持续时间(t)。休息3~5 min后,再重复1次整个操作程序。取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屏气指数(BHI)=(V 1 -V O ) /V O ×100%/t。BHI作为CVR的评价指标美国神经病学会将BHI≥0.69定义为正常,BHI<0.69为异常。2 CVR的临床应用 2.1 CVR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和风险评估 研究发现,CVR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 ,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3] 。Zirak等[4]研究发现 CVR与动脉狭窄程度独立相关,测量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VR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预测价值。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种,CVR对其均有预测价值。Markus等[5] 的一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6个医疗中心的482例无症状性颈动脉栓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同一大脑中动脉进行两次持续1 h的TCD监测,并在6、12、18个月分别进行TCD监测,术后随访2年,主要终点为同侧卒中和TIA,结果显示,TCD对栓塞的检测可用于早期识别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卒中和TIA发生风险。Kimiagar等[6] 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研究中发现,在校正同侧卒中或TIA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后CVR和缺血性 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改善CVR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此外,CVR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亦有预测价值。Buratti等[7]对存在短期认知功能减退的ACS患者测定BHI及认知功能,结果表明,CVR可有效识别ACS,是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强有力预测因子。Gupta等[8]的一项关于CVR损害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发现,CVR与缺血性卒中呈显著的正相关。亚组分析显示,CVR受损与卒中或TIA的未来发生风险相关,无论在有症状或无症状的疾病,狭窄或闭塞疾病,这种关联均存在。Reinhard等[9]一项CVR对同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CVR受损与同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风险预测结果相似。Schneider 等[10]回顾性分析了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参数、侧支循环情况。结果显示,有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增高,特别在动脉闭塞早期。Zhang等[11]将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50%的患者分为CVR受损组和CVR正常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CVR损害患者卒中年发生风险与非CVR损害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CVR受损会增加远期不良后果的风险。Hartkamp等[12]通过对25例健康志愿者和38例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CBF)和CVR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基底神经节可自动调节脑血流,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是导致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Lin等[13]研究发现体外反搏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卒中组患者经ECP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加,该研究间接说明CVR受损有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但是,亦有一些研究发现CVR受损与复发性卒中无明显关联,King等[14]的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就得出了该结论。Heinen等[15]通过研究也发现,TIA或非致残性脑卒中与颈动脉闭塞相关,但在严格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后CVR受损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无关。 2.2 CVR对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评价 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支架成形术。Han等[16]研究发现脑血管重建术是一种可治疗和逆转术前CVR受损并可以预防症状复发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CVR的测量可对脑血管通畅性进行长期的追踪和预测。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CEA是有症状或无症状中度至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7]。然而,对于颈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Enaida等[18]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治疗前后分别测定CBF和CVR。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脑CBF和CVR较术前增加,可见CVR对预后评价有着重要作用。Karlsson等[19]回顾性评估有症状的轻度颈动脉狭窄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8)05-0633-02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症状分期及表现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要别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症持续加重,个性人格改变明显,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 2. 饮食护理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 安全护理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处处事事留意其安全,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随时有人陪护。做好“六防”:防自我伤害;防跌伤骨折;防意外事故;防药物中毒;防病人走失;防恶习非命。 4. 日常照顾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卧床不起患者,必须给予护理,清洁口腔,要定时给患者洗澡、洗头,要勤换衣服。出现大小便失禁要及时处理,清洗干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感染及褥疮。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5. 晚间骚扰及四处徘徊护理:①在睡觉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就可避免半夜醒来。②不要让患者在白天睡的过多,给予患者多一点体能活动。③患者徘徊需专人陪护。④如果患者以为是日间,切勿与之争执,可陪伴患者一段时间,再劝说患者入睡。⑤患者有时会自以为失去了东西而四处找寻,所以最好是把他们常用的物件放在显眼的地方。

(完整word版)中国血管性痴呆诊治指南解读

中国血管性痴呆诊治指南解读 医脉通2013-08-22分享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是我国第一部痴呆的中西医结合循证指南。在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第23次学术会议上,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教授对其中的血管性痴呆诊治部分做了解读。 痴呆流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痴呆患病率明显增高。传统认为,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原因。但目前数据显示,单纯血管性痴呆占仅所有痴呆的3%-5%,而混合性痴呆占比例较高。 我国目前大约有73.8%-93%的痴呆患者未被诊断。服药治疗的痴呆患者仅占所有患者的21.3%,服用一线抗痴呆药物的仅2%,多数痴呆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VaD认识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认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2)认为有卒中和痴呆就可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3)认为在筛查痴呆时MoCA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的敏感性优于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4)把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当成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此外,欧美指南很少引用中国的文献,其诊断和治疗的推荐意见并不适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制定了中国的痴呆诊治指南。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VaD的诊断标准有ICD-10、NINDS-AIREN和DSM-Ⅳ等,其中1993年Román等制定的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使用最广泛。它强调3个基本要素:(1)符合痴呆诊断,推荐ICD-10、DSM-Ⅳ和DSM-Ⅳ-TR诊断标准;(2)要有脑血管病的证据,推荐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据;(3)两者必须有相关性,至少有以下中的一项:①在明确的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痴呆,②突然认识功能衰退,或波动性、阶梯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 2000年DSM-Ⅳ-TR痴呆诊断标准:(1)发生多个认知领域功能障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记忆功能障碍;②至少同时具有以下认知功能损害之一:失语、失用、失认和执行功能障碍;(2)上述认知功能障碍必须严重到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而且与以往相比明显下降;(3)认知功能障碍不只是发生在谵妄过程中。 血管病证据强调:(1)梗死部位非常重要;(2)重视对血管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血管性痴呆包括6个亚型:(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占75% ;(2)重要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例如丘脑梗死;(3)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微梗死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可伴出血);(4)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6)其他,如CADASIL(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PRES+RCVS可逆性脑后部综合征和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Clinical Reasoning: A 33-year-old woman with severe postpartum occipital headaches Nancy Maalouf,MD Sami I.Harik,MD SECTION 1 A 33-year-old woman with history of occasional “migraines”complained of severe occipital head-ache,following an uncomplicated full-term vagi-nal delivery under epidural anesthesia.This headache wa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her usual headaches.The diagnosis of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headache related to inad-vertent dural puncture was considered and 2epi-dural autologous blood patches were performed with no relief.One week postpartum she pre-sented to an outside hospital with complaints of poor concentration,difficulty in finding words, getting dressed,and feeding herself,and left arm numbness.Examination showed a blood pressure of 179/119mm Hg,poor attention span,apraxia,and decreased sensation in the left hand.General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unrevealing. Head MRI (day 0)showed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hyperintensities (figure 1,A and B)and diffusion restriction with posi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map (figure 1,C and D)in the right parietal lobe and in the 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The diagnosis of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Upper panel MRI,performed on admission,showed FLAIR hyperintensities and diffusion restriction in the right parietal lobe and in the 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rrows).Lower panel,done on hospital day 3when the patient deteriorated,showed worsening lesions involving the cortex and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of the parietal,posterior frontal,and occipital lobes,bilaterally (arrow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Little Rock,AR.Disclosure:The authors report no disclosures. Correspondence &reprint requests to Dr.Maalouf:maaloufnancy@https://www.doczj.com/doc/c413418327.html, RESIDENT &FELLOW SECTION Section Editor Mitchell S.V.Elkind,MD,MS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痴呆是获得性、持续存在的高级神经功能全面障碍综合征。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主要分为原发变性痴呆(如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VD)和继发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 (一)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自理能力、痴呆程度、家族史和危险因素;进行安全评估和照料者评估。 (二)身体状况 1.老年性痴呆(AD)起病隐匿,典型的首发征象是记忆障碍,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表现为对刚发生的事、刚说过的话不能记忆,忘记熟悉的人名,而对年代久远的事记忆相对清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认知障碍、人格障碍和精神症状。最后导致失语、失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其特点是痴呆可突然发生、阶梯式进展、波动性或慢性病程、有卒中病史等。 (三)护理措施 1.日常护理维持简单规律的生活方式,尽量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洗漱等;患者出现错误不要责备,也不要与患者争执,也没有必要可以去纠正,要维护患者的

自尊。 2.维持有效沟通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语气和表情,尽量不用疑问句和否定句,试着解读患者,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接受患者不正常的表现,适当用一些身体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关爱。 3.安全管理居所要安全,移走剪刀、刀和易碎的器具,妥善管理电器,防止自伤;患者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有人陪同,防止走失,让患者随身携带个人信息卡片以防不测。 4.精神行为异常的应对出现异常要不失原则地让步,避免纠缠和过度劝解,进行角色转换、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顺其自然稳定情绪,学会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切勿惊慌失措、愤怒不堪。 5.遵医嘱发药到口,切忌让患者自己管理药品。 (四)健康教育 1.鼓励患者尽量自己独立穿脱衣服,衣服要简单、宽松、合适,件数不要多,外衣最好选用双面能穿的,避免穿纽扣多及复杂的衣服,以减少他人的依赖。始终开着厕所门,让患者易找到。 2.给患者制定好一日生活表,尝试给患者一些简单的工作,但不要给许多内容让他去选,以免使他们产生困惑而无法决定从事那一项好;督促患者加强身体锻炼,尽量维持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以往的兴趣爱好来安排适当的运动。

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和脑血管反应性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研究

颈内静脉再通,又避免肺栓塞发生。本文提示只要将微导管留置在患侧静脉窦内即可,溶栓的任务由随后的48~96h 持续微量接触性溶栓术完成,它有效规避了大量应用溶栓药物的问题,在达到同样疗效情况下更为安全。本文11例患者,包括病程较长的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参 考文献 [1] 赵林,王志红,刘增品,等.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670672. [2]Laco ur J C ,Ducro cq X ,M oret C ,et a.l Thro m bus of t h e l eft l ateral si nus spread i ng t o the i nterna1J ug u lar v ei n .R ev N euro,l 2003,159:451454. [3] Bo u sserMG,RRR Cereb ral V eno us Th ro mhos i s[M ].vol 1.Lo ndo n :WB Saunders ,1999.3536.[4] Meb raei n S ,Ort wei n H,B u s ch M , et a.l R is k of recurrence of cere b ral ven o u s an d si nus thro mbosi s duri ng s ubseq uent pregancy and puerperi u m .J Neurol Neuros urg Ps ychiatry ,2003,74:814816. [5]Ferro J M C orrei c ,R o sasM J ,et al.Se i zures i n cereb ral vei n and dural si nus thro mbosis .C erebrov asc D i s ,2003,15:7883. [6] Ferro J M ,Can h ao P ,St a m J ,et a.l Prog nosis of cereb ral vei n and dural si nus thro mbosis :resu lts of the In ternat i o nal St udy o n C erebral V ei n and Du ral Si nus Thro mbosis(IS CVT).Stro ke ,2004,35:664670.[7] 赵琳,石建成,刘赠品,等.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67169. (20091225收稿) 论 著 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和脑血管反应性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研究 彭忠兴 黄旭明 洪铭范余青云苏全喜张明兴桀骜 摘要!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 O )和脑血管反应性(CVR )与进展性卒中(SIP )的关系。方法 对发 病24h 内住院经头颅CT 和/或MR I 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 C A )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在住院72h 内评分较入院时下降2分以上者判定为S I P 患者,共50例;在住院72h 内评分较入院时不下降或下降小于2分者判定为非S IP 患者,共61例;以无脑梗死的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52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NO 血浆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获取屏气指数(B H I)以评价CVR 。结果 SIP 组NO 水平(40.15 4.73)显著低于非SIP 组(56.55 8.35)和对照组(65.5 7.40)(P <0.00l), SIP 组B H I(1.01 0.26)低于对照组(1.41 0.34)和非SIP 组(1.18 0.30)(P <0.00l ),B H I 与NO 血浆水 平呈正相关(r =0.29,P =0.034)。结论S I P 患者的CVR 降低与NO 水平下降有相关性,CVR 的下降是 导致SIP 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NO 水平和B H I 有助于预测SIP 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一氧化氮;脑血管反应性 中图分类号:R 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10)04024404 P l a s m a level of n itr ic ox i de and cer ebrova scu l a r r eac ti v ity a re a ssoc ia ted w ith stroke i n pr ogr essi on PENG Zhong xi ng ,HU A NG Xu m ing ,HONG M i ng fan , Y U Q i ng yun, SU Qua n xi ,Z HA NG M i ng xi ng,JIE Ao . Depart m ent of N eurology ,t he F i rstA ffiliated H osp iti a l ofGuang dong P har m aceuti ca lUniversity ,Guangzho u 510080,Ch i na C or r espond i ng au thor : HUAN G Xu m i ng ,Ema i:l hxu m i ng @139.co m Abstra ct ! O b jective To investi gate the relati onship of nitric o x i de (NO ), cerebro vascu l a r reactivit y (CVR )and stro ke i n progressio n (SIP ).M ethods W ith the Scandi navi an Stroke Scale (SSS)as a standard t hat f y SI ,x y f T MR I S 5SI f NS I (6)T f f f (5)NO y y ,244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第18卷第4期 the score o pa tient decreased b 2poi nts or m ore with i n 72ho urs t o diag nose P we e a m i ned the pati ents whowere d i agnosed as m i ddle cerebral arter i n a rctio n w it h head C and /or with i n 24h .o 0pa tien ts we re diagnosed as P .And t he score o patient decreased less than 2points as P 1cases .he vol un teers were ree o cerebra l in arcti on as nor m al control group 2cases .P las m a l eve l s were assa ed b nitrate reductase we eva l uated

老年痴呆护理常规

老年痴呆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 记忆障碍:是痴呆早期的核心症状,表现好忘事,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转身即忘,忘记家庭住址和亲人的姓名等。常丢三落四,东西常放错地方或丢失。 2. 智力障碍:病人不能适应新环境,也不能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明显减退。 3. 言语及定向障碍:早期可表现说话啰嗦、无主次,常在熟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不知道今天是何月何日。 4. 人格改变:可表现变得固执、孤僻、自私,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对亲人漠不关心,常伴有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不讲卫生等。 5. 精神症状:可出现幻觉、妄想等,常出现被窃妄想、嫉妒妄想等精神症状。 二、一般护理 1. 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保证足够营养,预防噎食、呛咳、误食的发生。 2. 协助料理个人卫生,做好大小便失禁及皮肤的清洁护理。 3.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影响病人睡眠的各种因素,避免睡眠规律颠倒。指导和教会诱导睡眠的技巧,如温水泡脚、放松训练等。 4. 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如设施简单固定、床铺放低、走廊装置扶手、地上不能打滑或有障碍物,必须由专人陪护,并使患者与有暴力行为者隔开。 三、对症护理 1. 强化记忆训练,延缓智能减退。患者入院时视病情进行进行强化训练,让患者能找到自己的床位、上厕所及去餐厅进餐,避免睡错床、

找错房间与他人发生冲突。谈时言语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鼓励患者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2. 提供安全、保护性环境,各功能居室均有醒目标识,配有扶手、地面防滑、夜间光线适当,床边加护栏,以防跌倒和坠床发生;患者离床活动时,必要由专人陪伴,避免其走失,同时在患者身上挂身份识别卡,以防其不慎走失后联系家人;注意用药的安全,药物应看服到口,确认服下,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嗜睡,意识不清等现象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卧床患者,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3. 对伴有幻觉、妄想支配而易发生伤人、毁物、自伤等异常行为的患者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清除所有危险物品。 四、心理护理 1. 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固定人员护理,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 2. 爱护、尊重和理解患者,让其感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 3.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活动特点,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满足其合理需求。 4.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或焦虑、抑郁自杀等消极情绪时,耐心、缓慢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了解,认识其患病的性质,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5. 了解患者的认知能力,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和健康教育目标。鼓励病人在能力范围内自我料理个人生活,并有计划的进行生活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康复训练。 6. 鼓励患者参与适合其认知水平的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培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或学习新的技能,使其恢复和保持沟通能力和社会功能。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 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8)多灶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阿尔兹海默症 老年痴呆症 的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原文地址: 阿尔兹海默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痴呆症,因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对其进行描述而得名。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阿尔兹海默症常常在一个人50岁以后产生,开始不容易被发现,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定向、感知、语言、计算、思维分析、判断和完成复杂步骤等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淡漠或抑郁等。但尚且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而忽视治疗。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 这个时期,第一阶段的症状明显加重,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

很容易迷路;穿衣变得很困难,甚至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甚至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缺乏耻辱和道德感、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注意卫生。常常抑郁焦虑、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动易怒等。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 病人身体大多数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目前,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 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中疗养,因此患者的护理及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来减轻阿尔兹海默症状及并发症, 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方法: 一、心理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常常产生焦虑,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对于经常出现焦虑的患者,要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也可以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表现抑郁的患者,如常出现呆滞、睡眠障碍、疲倦等,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对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递给他梳子,说:“你的头发很漂亮,梳一下吧。”让他做决定。如果能对他们展示你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他们会和你一起做。如:一起吃饭、下棋、读报等。而有激越症状的患者,如常为小事发火,甚至出现攻击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估与意义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估与意义 作者:梁发, 韩如泉, LIANG Fa, HAN Ruquan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100050 刊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年,卷(期):2011,11(2) 参考文献(23条) 1.Lee JK;Kibler KK;Benni PB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measure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2009 2.王俊芳;王得新;高凤玲脑血管反应性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期刊论文]-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6(6) 3.Aaslid R;Markwalder TM;Nornes H Noninvasive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recording of flow velocity in basal cerebral arteries[外文期刊] 1982 4.王恩真神经外科麻醉学 2000 5.Sharma D;Bithal PK;Dash HH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and C02 re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elective supratentorial tumor resection 2010 6.朱慧敏;周志明;徐格林脑血管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 2009(12) 7.Hoshi Y;Kobayashi N;Tamura M Interpret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ignals:a study with a newly developed perfused rat brain model 2001 8.Roche-Labarbe N;Carp SA;Surova A Noninvasive optical measures of CBV,StO(2),CBF index and rCMRO(2)in human premature neonates' brains in the first six weeks of life[外文期刊] 2010 9.Buchner K;Meixensberger J;Dings J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ot useful to monitor cerebral oxygenation after severe brain injury 2000 10.Lee JH;Kelly DF;Oertel M Carbon dioxide reactivity,pressure autoregulation,and metabolic suppression reactivity after head injury:a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外文期刊] 2001(2) 11.Pferfferkorn T;von Stuckrad-Barre S;Herzog J Reduced cerebrovascular CO(2)reactivity in CADASIL:a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Study 2001 12.Kuroda S;Houkin K;Kamiyama H Long-term prognosis of medical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can acetazolamide test predict it[外文期刊] 2001(9) 13.Sloan MA;Alexandrov AV;Tegeler CH Assessment: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Report of the Therapeutics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04 14.Vakilian A;Tranmanesh F Assessment of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during major depression and after remission of disease[外文期刊] 2010 15.Visser GH;van der Grond J;van Huffelen AC Decreased transcranial Doppler carbon dioxide re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disordered cerebral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ay sterosis[外文期刊] 1999(2) 16.Han PY;Kim JH;Kang HI Is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Old-Fashioned:one Institutional Validity Study 2008 17.Kader A;Young WL;Massaro AR Transcranial Doppler changes during staged surgical resection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 report of three cases[外文期刊] 1993 18.Yokose N;Sakatani K;Murata Y Bedsid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vasospasms after subarachnoi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